乘法口诀说课稿分钟篇范文(16篇)

乘法口诀说课稿分钟篇范文(16篇)

ID:7815443

时间:2023-12-25 12:13:26

上传者:BW笔侠

在编写教案模板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了一些优秀的教案模板,通过详细分析和解读,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导。

乘法口诀说课稿

1、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份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3、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7乘法口诀说课稿

《7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2页的内容。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知识特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2、使学生学会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3、培养学生解决身边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本课主要采取实践探索法和演绎概括法教学。在推导7乘法口诀时,采用实践探索法,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得有亲切感。在交流总结时采用演绎概括法,引导学生总结出口诀特点。具体的教学中还注意两点:一是发扬教学民主,用赞许、激励、表扬,体验成功,创设情境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二是合理应用电教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本着“授之以渔”的目的,对照教法和学习内容,本课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的能力。

2、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养成善于与同学合作,共同讨论和探索问题的习惯。

1、复习导入阶段。

通过复习1~6的乘法口诀引入新课题,采用集体背口诀的形式,教师及时给予奖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为新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

2、探究学习新知阶段。

在过去学习乘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让学生自主地编写7的乘法口诀。首先我出示用七块三角形拼成的小船,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并相应地说出拼2只、3只……7只小船共需要多少块三角形,然后根据说的结果列出乘法算式,再根据乘法算式自己编出乘法口诀。通过自主地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3、练习巩固深化阶段。

这一环节通过多种练习(如对口令、口算、转转盘游戏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活动中熟练运用7的乘法口诀,同时注重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

4、总结评价阶段。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谈收获,使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同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努力做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孩子,这样使学生又一次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唤起爱数学,学数学的学习欲望。

乘法口诀评课稿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根据教材的特点,教者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欣赏"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在课堂上,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把学习的空间还给了学生,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体验了成功的快乐。真正体验到学习是快乐的。

在这样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仅吸纳了知识,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还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教师已经将学生数学思维的的触角引向生活,引向社会大课堂!本节课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体现教材编写意图,体现教学的开放性。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教者采用了: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观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游戏教学法――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归纳起来本课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本节课,教师创设了学生爱好的猜谜活动(飞机――汽车――轮船),学生们非常感兴趣。一只小船由7个三角形拼成的,让学生根据数字的规律,接着写出后面的数,这样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初步感知了7的乘法口诀所有得数,分散了后面的教学难点,同时学生发现这些数字在用几个几表示时都与数字7有关系,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也使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中,教者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主动、自主的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根据数字,利用学生编口诀的经验独立编口诀。学生因为有了前面口诀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可以很容易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可能这时学生颇感困难的是口诀的得数,教师在上一环节已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于是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诀的编制,并且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写出所编写的口诀,从后面口诀的汇报可以看出教师这一环节的编排是非常的成功的,学生完全可以独立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可见,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也相当重要。本课很好体现这一理念,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在课堂中,教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得出七的乘法口诀。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口诀最终是帮助学生进行计算的工具,既然是如此,那么,让学生准确的记忆口诀是十分必要的。当然不能让学生机械的记忆口诀,怎样让学生快速、准确的记忆口诀呢?老师可谓是废了一番脑子的,先是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方法记忆口诀,接着让学生谈谈哪些口诀比较难记?哪些口诀记忆比较容易?教师再利用一些生动的素材(西游记动画片断)来帮助学生记忆,并且理清口诀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沟通口诀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白即使自己忘记了哪一句口诀,也是可以凭借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结果。在记忆口诀时教师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使口诀的记忆充满挑战和快乐。

练习中先设计了每组三题的练习比较,主要是对7的乘法口诀进行巩固,然后设计了“小蚂蚁背粮食”和“保护粮仓”的游戏,对7的乘法口诀和算式进行综合练习,使练习有坡度,难度适宜,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人人主动参与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创新的学习精神,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着关爱他人、保护弱小的熏陶。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拓展练习环节从内容上讲,涉及了语言自然、音乐、社会生活、数学、人文等多个方面,匠心独运的这些练习,充分体现了教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数学理念,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及学科之间的整合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乘法口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挺高,处处体验着成功的快乐。

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更深的启示: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了的旧的教学方式,才会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实践和探索中丰富和改善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发展!这正如教者课堂结语所说:“学习是快乐的事,学会了更是幸福的事”。

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7的乘法口诀》,它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个信息窗的内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1~6乘法口诀,并知道了乘法口诀是怎样来的,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编制乘法口诀的策略和方法。本节课是乘法口诀教学的延续,为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奠定了基础。

为了突破重难点,在本节课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小朋友熟悉的昆虫七星瓢虫为载体)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着重体现以下几点:

1、在情智涌动的课堂中夯实基础。

课标要求掌握双基,类似于“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我们应该做到“朗朗上口”、张口就来的,只不过要求学生背的时候,不能是“死记硬背”,应该是学生经过“感情加温”,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背”,经过个体体验加工后的背及交流方法后的背,是有价值、有积极意义的“背”。

本节课在学生理解了7的乘法口诀每一句的意义的基础上,我运用了很多变式引导学生加深印象,以便进行记忆。如:大家一起读,老师写;擦的时候孩子们轻声齐读;谁记在脑子里了有节奏地背一背;对口令、围绕“背”字进行的一连串练习方式,将孩子的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背口诀变成一种积极的、有意义的建构知识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数学文化的创造过程。

通过课前的了解发现部分学生已经会背了7的乘法口诀,但是不知道口诀的实际含义是什么,不知道口诀是怎么来的?由此看来,我们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将学生拉会到知识的原点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

在口诀编制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实物(七星瓢虫身上的斑点)——图表——算式——口诀”的思考过程。经历这一次,学生对乘法口诀实际意义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在课堂上没有老师过多地讲解,有的只是学生的交流、质疑、体会和相互启发。虽然学生自编口诀的过程花费了很长时间,但这个过程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意义,因为课堂最有活力的地方莫过于学生研究问题后的顿悟。

3、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的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时,我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计算古诗的字数、计算刻舟求剑用了多少块薄板等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倍感亲切。新课改要求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数学,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当然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不足,我认为我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让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收获。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认识,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乘法口诀评课稿

《2、3、4的乘法口诀》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5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学习的。在这节课中,陈慧智老师能够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口诀的来源,并自己编口诀。同时经过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出口诀的规律,下面我简要地谈谈这节课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几个地方:

1、注重情境创设。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了创造,利用小兔子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顺利地完成了新知识的授学。

2、注重知识形成过程。

陈老师采用探索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教师先扶着学生,根据兔子的耳朵,1只兔子、2只兔子的耳朵怎么样?嘴巴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在回顾编口诀的过程后,小结编口诀的方法:列、说、编。然后根据兔子的嘴巴,激发学生自主编口诀的兴趣。这之后,根据2、3的乘法口诀和已经学过的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引导学生大胆猜测4的乘法口诀会有几条?哪几条?教师适时、主动地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重视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有了5的乘法口决做基础,在探究2、3、4的乘法口诀时,特别在学3的乘法口诀时,对学生半扶半放。让学生主动学习,列出乘法算式,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再来编写口诀,这时学生很快就能编出“一三得三”,陈老师这时追问你是怎样想的?有学生就说是用5的乘法口诀想出来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对2、4的乘法口诀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口诀,这样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体现了教学的一般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4、注重课堂的调控。

有些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之前已经能背诵,而有的学生对乘法口诀却毫无所知,这样的两极分化现象在课堂教学时较难控制。教学时,陈老师把讲解的重点放在乘法的意义,编制口诀的方法与记忆方法的引导上。把口诀的记忆方法交给学生,让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帮助同桌、小组成员记熟口诀。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主动去记,有兴趣去记,而竞赛、奖励红花等形式又进一步调动学生记忆的积极性。

5、注重思维的培养。

陈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总结口诀、理解口诀,从而发现每一句口诀的含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在环节设计上的跨度比较大,从扶到放之间,能让学生大胆猜想,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编出口诀,使学生能主动地去发现、探索、体验,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口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取得了较大的收获。知识的获得完全依靠学生,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同时也注意到学生的观察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如口诀几句等,很好的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设计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形成了知识技能,又促进了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感谢陈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如此精彩的课例。

文档为doc格式。

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7的乘法口诀》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第一节课的内容。这一课在学习口诀部分的中间。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学习口诀的经验。也能熟记1至6的乘法口诀。学好这一课也能为学习8和9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的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好奇、好动、好学的特点结合本课知识特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经历编写七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7的乘法口诀是怎么来的。

2、使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正确计算乘法。

3、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编写口诀,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7的乘法口诀编写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与灵活性。

本课主要采取教师引导法和演绎概括法教学。在推导7的乘法口诀时,采用实教师引导法,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得有亲切感。在交流总结时采用演绎概括法,引导学生总结出口诀特点。具体的教学中还注意两点:一是发扬教学民主,用赞许、激励、表扬,体验,创设情境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二是合理应用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求知的欲望。

课标中提出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节课不论是整体设计还是各环节的细节处理上都体现这一理念,本课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的能力。

2、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3、养成善于与同学合作,共同讨论和探索问题的习惯。学生在课堂中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与同学合作中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来探求新知,生成新知。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想知道拼摆这些图案一共用了多少个七巧板让他们想办法并说出理由其次用自己熟悉的方法算出统计表的填写接着在回忆过去学习五和六乘法口诀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地编写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每一幅图然后根据加法的结果列出乘法算式,再根据乘法算式自己编出乘法口诀。然后写出另一个算式通过自主地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3、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通过多种练习(如对口令、、大转盘抢答听记口诀花瓶连线用口诀计算七言诗生活中与七有关系的应用题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活动中熟练运用7的乘法口诀,同时注重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

4、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谈收获,使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同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自己智慧的双眼发现更多的有趣数学。

7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今天,我听了陈老师上的校级公开课,课题为二年级上册数学《7的乘法口诀》。陈老师在课堂上从扶到放,引领学生去探索7的乘法口诀编排规律,点拨到位,启迪学生的智慧,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得扎实,教学效果显著。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课的开始,利用学生喜爱的孙悟空卡通人物形象作为学习素材,引出3个7,学习“三七二十一”的一道乘法口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下面其它7的乘法口诀打下良好基础,这里教师扶得好。

2、当学生学会了“三七二十一”的一道乘法口诀后,采用开放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其它7的乘法口诀,教师巡逻课堂,适当点拨,及时监控学生编口诀的情况,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参与者、组织者的新课标精神。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编排规律,让学生自己总结其中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4、教师注重对口诀意义的理解,让每一位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含义,抓住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练习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最后的拓展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发展。

如果能够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扩展,利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与能力,那教学效果会更佳。

《8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8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是表内乘、除法计算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进一步学习乘法除法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教材引导学生自己编制乘法口诀,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根据本节课在教材、《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及作用,我制定了如下说课内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独立探究,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8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8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三)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会灵活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利用凯蒂学艺来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里自己独立思考、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编儿歌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3、以同桌合作交流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并以“掌声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表意见。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2、通过编儿歌整理信息,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趣味练习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练习卡,课件。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正式上课前咱们先做一个小游戏,小降落伞上带来了很多问题,一会他们就会降落下来,同学们的任务就是在题目落地前,完整的说出答案,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挑战?(补充口诀如三七(),()二十四等)。

(二)创设情境,自编口诀。

2、(课件出示一只中国结)仔细观察这个中国结有什么特点?(8个圆环)。

3、出示课本凯蒂学艺的情境图,那在这幅学习的画面上你还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看到小凯蒂和咱同学们这么热爱学习,老师非常高兴,于是我编了一首儿歌(课件出示)。

小小少年手儿巧,

编起结来水平高。

中国结儿真奇妙,

咱们一起瞧一瞧。

1个结上8个环,

2个结上()个环。

3个结上()个环,

你能接往下编吗?现在拿出你的练习卡,把儿歌编完整,看谁编的又对又快!

5、那每句儿歌都是用哪个乘法算式来计算的呢?快速的把它写在练习卡的算式一列。

6、看来乘法口诀的确是个好帮手,1——7的乘法口诀我们都学会了,那你能自己编制出8的乘法口诀吗?自己试试写在练习卡的口诀一列,编完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7、汇报口诀,学生板书。(并简单介绍自己编口诀的依据)。

9、同学们可真不简单,自己就编出了8的乘法口诀,看着自己编的乘法口诀你有什么感觉?(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那就让我们自豪的读一读,边读边观察乘法这些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板书课题:8的乘法口诀)。

(我设计例题教学时:主要是由“扶”到“放”,让学生尝试编口诀,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三)多种形式记忆口诀(齐背、单独背、师生对口诀、同桌对口诀)。

(四)边玩边练,巩固知识。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必须经过多次反复,循序渐进地实际应用。我设计了如下练习内容:

1、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学会了8的口诀,那你会用8的口诀解决问题吗?

试试看:一周安排多少人干值日?8个中国结共需要多少圆环?做在联系卡上。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用的口诀是什么?

2、补充口诀。

师:这是一颗智慧树,只有有智慧的同学才能让它结满成功果实。

3、摘草莓,口算。

师:让我们为每一个算式摘一个可口的草莓。

4、根据口诀写算两个算式。

5、找规律填数。

看到同学们学的这么认真,蓝猫也蹦蹦跳跳的来了,仔细观察,它的蹦跳有什么规律啊!

生回答并填空。

《9乘法口诀》说课稿

1.教材分析:

《9的乘法口诀》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的内容。乘法口诀是表内乘、除法计算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进一步学习乘法除法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9的乘法口诀是在学习1—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教材引导学生自己编制乘法口诀,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现实情境,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掌握9的口诀,会用9的口诀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

难点: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纸。

1.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基于“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理念,教学中我注重“激”——“引”——“探”——“放”的原则,灵活选择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可探索学习时间和空间。

2.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完成数学模型的自主建构。因此,我十分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融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于一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理念,我设计如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开始,我出示凯蒂学剪纸的情景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剪一串有几个灯笼?那谁你能帮凯蒂算算剪9串有几个灯笼吗?然后给学生划分小组,看哪些小组表现出色。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因此,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

1、独立思考,完成表格。

串数。

个数。

在学生感兴趣的剪纸情境中,我引导他们观察并发现:剪一串有9个灯笼,由此提出问题:剪2串有几个灯笼?剪3串呢?……剪9串呢?让学生根据上述问题,先计算再填表。

2、小组合作,编制口诀。

一九得九二九()三九()四九()。

五九()六九()七九()xxx()。

九九()。

3、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1)学生尝试记忆口诀。

(2)面对面拍手背口诀。

(3)让学生说出在背的过程中比较难记的几句口诀,引出9的口诀中的规律。

(4)学生观察,寻找9的口诀中的规律。

(5)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

(6)教师介绍学生没有发现的规律。

(7)学生利用这些规律再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

(8)师生对口令,检查学生的记忆情况。

4、联系旧知,学习竖式。

(1)猜想乘法竖式的写法。

(2)介绍乘法竖式及各部分名称。

鉴于学生已经熟悉了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乘法竖式先由学生自己猜想,再加以验证,充分利用旧知的迁移,培养学生的猜想、探究能力。

(三)巩固强化、学以致用。

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针对性、应用性原则,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1、对比练习。

(1)口算:

3x8+8=5x8+8=6x8+8=。

4x8=6x8=7x8=。

8x4=8x6=8x7=。

(2)填空:7个8比6个8多(),比8个8少()。

这里我想通过学生的口算、比较和填空,引导学生理解相邻两个口诀之间的联系,并利用这种联系提高口诀的记忆效果,再次分散难点,突出重点。

2、游戏:对口令。

如:三九二十七3x9=279x3=27。

……。

这里我让学生根据9的乘法口诀写出相关的两道乘法算式,加深了学生对口诀的进一步理解与掌握。

3、开小车,做口算。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当能够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里,我把教材中的口算题设计成小车开到几就用9乘几的动画形式,既巩固了新知,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

4、学以致用。

逛9元超市。

(四)总结评价。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评价。因此,我设计了“课堂闪亮星”,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数一数,每组得了几颗星。

(五)拓展延伸。

1.中国传说中有一种奇怪的鸟,叫九头鸟,如果3只九头鸟一共有多少个头?8只呢?

这样的问题,可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1x9=99x1=9一九得九。

2x9=189x2=18二九十八6x9=54。

3x9=279x3=27三九二十七6……因数。

4x9=369x4=36四九三十六x9……因数。

5x9=459x5=45五九四十五54……积。

6x9=549x6=54六九五十四。

7x9=639x7=63七九六十三。

8x9=729x8=72xxx七十二。

9x9=819x9=81九九八十一。

这样板书设计,既简洁明了,又重点突出,便于学生观察、比较、理解记忆,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灵动地整合了课堂教学的各个构成要素,努力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重视创设与学生相关的生活情境,重视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努力营造可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重结果更重过程,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化,相信必将收到很好的实效。

7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乘法口诀是熟练计算的基础,也是我国古老而特有的计算教学方法之一。研究表明,乘法口诀朗朗上口,简洁明了,对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有一定作用。“7”的乘法口诀教学是口诀教学的后一阶段,学生学习时已有相当的口诀基础,杨红萍老师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故事情境和生活场景,让学生学习口诀深得其趣,学有所用。

课前用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导入,学生都耳熟能详,一下子就将问题引到本课的学习重点上来。通过对7、14、21这三个有序排列数字的观察,学生发现了规律,至少得知了两点信息,一是跟“7”有关,二是再往后排应该是“28,35,……”此后老师的思路是这样的:先说这一列数字是由几个“7”构成的,再让学生根据数中有几个“7”来写不同的算式,然后由算式让学生自编“7”的乘法口诀。这一过程紧凑自然,尤其是让学生自编口诀的过程,留下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得到强化。

口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先让学生熟练地记住口诀,然后才是用好口诀。杨老师怎么落实这一目标的呢?她在学生自编以后,再同桌交流,然后在黑板上展示出了同学们得出的口诀,说:“看,同学们的劳动成果,一起自豪地读一读!”给学生充分接触口诀、深入口诀学习的机会,还给了学生强烈的学习信心。

写完了,读过了,再来观察一下,“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呢?第三个同学的规律是:第三排只有第一句是“得”,其它都是数字。师乘势引出数字之间的规律。了解了规律之后,学生的记忆兴趣更强烈了,这时老师再让学生自由读记,并在四人小组里背一背,然后再在班内指名背,背过了之后再交流哪句最好记。这些环节看似繁琐,却十分细腻;看似平淡,却体现重点。学生在口诀记忆的过程中有自主探究,有个性张扬,有活动体验,有情感交流。

在课堂练习的选择上,杨老师也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与其它学科的联结,如语文课本中的七言古诗有多少个字,《西游记》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练了多少天;科学课本中人的各个成长时期是多少岁,3个七星瓢虫背上有多少个黑点;生活中常见的钢琴上的白键有多少个,七巧板拼的图案用了多少块板等等,这些层次分明的练习,将本课学习的知识反复实践,不断强化,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对数字“7”有了很深的体验,以至于学生的交流生活中的数字“7”时,都想到了“一个星期有7天”等。

还有,本节课以童话故事导入,再以同题材的编儿歌游戏结束,既是对情境的二次利用,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自我总结。

不过,在听课时翻开学生的课本,看到书上有这样的练习:6个7比5个7多(),比7个7少(),个人认为这样的练习可以起到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应该在课堂上让学生试试。另外,杨老师注意了课堂教学中的强化艺术,如袁汝俊在其他同学发言时坐姿很端正,杨老师表扬道:“看袁汝俊同学的坐姿多好看,老师就喜欢他。”这种课堂强化策略,对于老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纪律的管理,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大家不妨一试。

《9乘法口诀》说课稿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9的乘法口诀、求商。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合作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想得奖吗?老师这里有很多智慧星,只要你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就一定能得到它。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题。

(1)、先出示方格图,让学生数一数每一行有几个空格,一共有几行。

(2)、出示第1行星。提问:共有几颗星,是几个9,1个9比10少几(闪动1空格),是几。

(3)、出示第2行星,提问:一共是几个9,比20少几,是几。

挂出小黑板,问:这个表格你们会填吗?

(4)、依次出示第3行、第4行、5行、6行……9行星。让学生填写第72页表格。

(6)、指名学生口答,教师板演,学生共同订正。引导学生说出几个9就是比几十少几。

(7)、引导学生自由地读一读表上所填结果:1个9是9,2个9是18……。

(8)、让有所发现的小朋友自由发表见解。

奖励表现出色的小朋友。

问:大家猜一猜,接下来我们将要干什么?

(1)、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填表的情况编出9的乘法口诀?把书中的口诀填完整。

(2)、指名学生口答口诀,电脑显示结果。

(3)、齐读一遍口诀,问:9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这么多的口诀怎样才能很快记住呢?

(4)、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好方法。

(5)、做小游戏。

三、巩固深化。

1)、对口令。

2)、做“试一试”

3)、做“想想做做”第1题。

4)、出示“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提问:这首儿歌大家熟悉吗?那么你们知道这里面的“一九”“二九”是什么意思吗?

问:1)、“一九”有多少天?算式:1x9=9。

2)、当“二九”结束时,一共过了多少天?算式:2x9=18。

3)、81天之后,几九结束?算式:81÷9=9。

四、总结提高。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诀板书:9的乘法口诀、求商。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6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1、教材内容:

今天我所要讲的这部分教材是小学教材人教版二级上册乘法口诀部分的《6的乘法口诀》。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讲6的乘法口诀,例题的编排与5的乘法口诀大至相同,接着以练习的形式巩固6的乘法口诀。联系中还安排了一些估算题和开放性的题目。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推理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学习乘法口诀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数学与思考方面:在正理的乘法口诀及其他一些练习中,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解决问题方面: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景中感受乘法口诀形成过程。并能利用口诀熟练计算乘法。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在编乘法口诀利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能力、积累学习感情、享受成功喜悦。

3、教材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是:

难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探究并得出6的乘法口诀。

本节课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为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让他们学会会迁移,用类推的思想去解决问题。

当然,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了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法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二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英国教育家皮斯博说:“如过你想让儿童能够独立的批判地思考,并且有想象的能力,你就应该采取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要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创造力的开拓型人才,在教学方法上应采取启发式。正如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根据以上各方面的特点,我想通过四个环节来完成我的教学。

(一)激情导趣,活跃气氛。

(二)动手尝试,自主发现。

(三)观察比较,巧妙记忆。

(四)分层练习,在玩中学。

(一)激情导趣,活跃气氛俗话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开始时学生的状态便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一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一开始,便用强答的形式,不求每个学生都对,但求每个学生都参与,让学生相互竞争,跃跃欲试。同时,复习口诀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二)动手尝试,自主发现就是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新知的学习找到相关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学会迁移。学生在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之后,已基本了解了学习的思路与方法。在胶靴的乘法口诀时,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充分利用自己的学具,自主学习,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同时,还应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有些学生可以不利用学具,直接推出口诀,也应该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分层教学,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

(三)察比较,巧妙记忆该部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仅起到点播启发的作用。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并用类似“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什么?”等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在学生运用自己发现的特点去记忆口诀时,就不会在感到枯燥疲惫,而会主动积极的去记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8的乘法口诀。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乘法口诀,为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的重点:编制8的乘法口诀,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难点: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探索记住8的乘法口诀,并运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学突破:通过口诀的编制理解口诀的意义,从而养成在生活中合理、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体味到“有价值的数学”、“有乐趣的数学”。

根据教材的以上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编制8的乘法口诀,找出规律,巩固口诀。培养学生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乘法的意义、口诀的来源与编制规律来进行口诀的熟悉,多读、多练、多背加强口诀的记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口诀的编制与整理过程中,培养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进一步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在课堂教学时,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贯穿教学的始终。

3、课堂组织民主、科学、和谐,这种气氛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1、教学过程体现生活化。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2、教学过程体现活动化。摆方块活动让学生“做数学”,而不是“学数学”。

3、教学过程体现开放性。在教学中,力求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人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构建探索平台。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1-7的乘法口诀,谁能背给老师听听吗?指名背诵。

谁能回忆一下昨天我们是如何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说说看。

预设:

a用小三角摆小船。

b用连续加的方法。

用回忆7的乘法口诀推导和编制过程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

(二)自主探索,尝试解决问题。

1、拿出昨天老师要求你们准备好的小正方体,摆一摆,再填书上的表。小组合作。

出示一个由8块小正方体搭成的正方体。

数一数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合作摆一摆,分别说一说,再填书中表格。

据此,你能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在小组里交流,再指名说说。

在让学生观察说说每一句口诀有何变化?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上面探索新知这个方面,我就完全秉持了这个理念,让学生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议一议、看一看、读一读、背一背,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三)回顾探究过程,自然生成新知。

追问:为什么每次都用8个小正方体?(1个8)。

为什么每次都比上一次多摆一个大正方体?(多一个8)。

观察口诀表,看看每一句与相邻的两句有什么关系?

预设:

a结果或多8或少8。

b每次8不变,8的个数不同。

在同学们充分观察讨论之后,老师小结:8的乘法口诀以1个8为基础,依次增加一个8;每相邻两句口诀都相差一个8这就是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了解了这个规律,有助于我们记忆8的乘法口诀。

2、先观察“想想做做”第一题,想好后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二题,直接填空。订正时,请学生说说他是怎么想的?回顾探究过程,梳理知识形成的要点,培养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新知应用,体会知识价值。

1、“想想做做”第三题,对口令练习。让学生根据8的乘法口诀说出相关乘法算式,在活动中进一步熟悉8的乘法口诀。

3、第五题,要求学生从中获取的信息是:每袋乒乓球有五个。

5、第七题,让学生根据口诀填空。通过填未知乘数,既巩固了有关的乘法口诀,又为学生自主探索8的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形式丰富多样的练习题,既避免了学生单调乏味之感,又从不同角度多种视角巩固了新知。趣味化、活动化的组织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符合新课标“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新知”的理念。

(五)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谈话:

1、学习了这一课之后,你有哪些收获?指名好、中、差各一名学生说说。让不同的学生谈谈收获,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有利于反馈信息、检查效果;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概念。

这节课,我个人认为做到了一下几点:首先,体现了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构想。其次,体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第三,教学任务明确,抓住了重点。

1个88×1=8一八得八。

2个8相加8×2=16二八十六。

3个8相加8×3=24三八二十四。

4个8相加8×4=32四八三十二。

5个8相加8×5=40五八四十。

6个8相加8×6=48六八四十八。

7个8相加8×7=56七八五十六。

8个8相加8×8=64八八六十四。

《6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表内除法以及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1、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了解尝试不同的算法,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

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说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答题卡、智慧星课件。

(教师边放课件边讲故事):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猴妈妈分桃”的故事。有一天,一群小猴到山下去玩,走着走着,看到一棵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就摘了很多。回家后,猴妈妈看到小猴们拿了这么多桃回来,可高兴了,说:“妈妈分桃给你们吃。”

1、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提出问题。师:小猴摘了多少个桃?准备每只小猴分3个,可分给几只猴子?

(板书: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2)学生列式:12÷3=。

(3)分一分。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可以用其他的物体代替)。

(4)说一说分的过程。

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先分给第一只小猴3个桃,再分给第二只小猴3个桃,然后给第3只小猴3个桃,最后3个桃正好分给第四只小猴。……12个桃可分4只猴子。

第二种:3个3个分,分给4只猴。(教师用课件再演示一遍分的过程)。

第三种:用乘法口诀计算。因为“三四十二”,所以12个桃可以分给4只小猴。

2、揭示课题,学习新知。

(1)揭示课题。

(2)学习新知。

师:12÷3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说后,再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3、巩固方法,举一反三。

(1)提出问题。

师:如果猴妈妈把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只?

(2)算一算,说一说。

让学生大声读题,读明白了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请做完的小朋友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3)全班汇报、交流。

4、观察比较。

(1)师:从这两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独立思考、汇报。

(3)小结:这两个除法算式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诀“三四十二”

1、第一关:口算。(第24页做一做第1题)。

10÷2=12÷6=8÷2=。

10÷5=12÷2=8÷4=。

(1)让学生自己小声说一说,再写在答题纸上。

(2)集体订正,课件验证。

(3)让学生说说每组题有什么特点。

2、第二关:送信。(第25页第3题)。

(1)提出游戏要求:把写有算式的信给部分学生,让他们把信放到相应的信箱里。

(2)学生做游戏。

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内容丰富、生动,重点突出,课堂上,我的主导思想就是希望自己能用好这些丰富的信息,把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设计练习时注意练习的层次和密度。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5乘法口诀》评课稿

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会2——4的口诀的基础上教学的。在授课的过程中,徐老师激励性的语言,也很多。比如:“棒极了”、“会倾听的孩子,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些激励性语言,亲切自然、恰到好处,不仅让孩子的学习劲头更高,也为整个课堂增色不少。

总的来说,这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课堂中,老师要求学生用小棒摆成小雨伞,每个小雨伞用了5根小棒,2个小雨伞,3个小雨伞,4个小雨伞,5个小雨伞,各分别用了多少根小棒?老师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马上动手操作,实践,总结。

2、广泛进行合作交流,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在课堂中,教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得出5的乘法口诀。这正是《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通过听这节课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疑问有:。

1.由于学生已具有学习2、3、4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独立编写乘法口诀的意图,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老师在“放”的度上不够大胆。

2.上课伊始,老师若利用一把手有五个手指,让学生五个五个的数,很自然的导课。这样更好些。

3.课前预设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现实的知识起点,而不是理想化。

总而言之,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了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只要善于从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入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这样学生才会学得轻松、愉快,才会觉得学有所用。

文档为doc格式。

8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6的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乘法口诀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难点。赵静老师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归纳出乘法口诀,加深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突破了教学难点。这节课具体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新课导入由赵老师带同学们到海底世界游览,看见一条特别的鱼,出示图片,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发现1条小鱼是由6个三角形组成,从而得出1条鱼是1个6,可以写成乘法算式1×6=6,6×1=6,口诀是一六得六,接着赵老师又出示一条鱼,让大家观察现在有几条鱼?学生们很快发现有两条鱼共是12个三角形组成,也就是2个6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是2×6=12,6×2=12,口诀是二六十二,根据两次引导观察,随后教师又出示如果有3条鱼、4条鱼、5条鱼、6条鱼你们又能知道它们是由几个三角形组成?并能写出相应的算式和乘法口诀吗?把后面的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与合作整理出6的乘法口诀。由于学生已具有学习2、3、4、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这节课的设计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让学生独立编写乘法口诀,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或相互间发现,并及时纠正。同时,合作也是学生走向社会必备的情商。这节课赵老师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生独立填写乘法算式编完乘法口诀后,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口诀,让学生自己发现编写过程中的问题,做到及时纠正和改正错误。学生不仅学地积极主动,而且课堂气氛热烈,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扮演的是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通过观察学生之间的合作就知道赵老师平时很注意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间的合作。

老师设计了对口令、摘苹果以及乘加乘减的变式练习来巩固乘法口诀,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最后老师设计让学生说出生活中有那些计算可以用到6的乘法口诀,既开阔学生思路,发散学生思维,又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乘法在数学知识中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充分认识学习乘法知识的意义。

赵老师这节课思路清晰,数学语言简练,很具有感染力,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同时,她教态亲切自然,注重课堂中的评价语,师生关系融洽,老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专注,是一堂成功的数学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