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通用16篇)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通用16篇)

ID:8144193

时间:2023-12-29 09:41:34

上传者:念青松

教案模板的编写不仅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了解,还需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式进行合理分析。如果您对编写教案模板感到困惑,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教案范文。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评课稿

张老师执教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1—93页例1和例2。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多位数加减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张老师以学生乘船去鸟岛看鸟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面对新的需要解决问题——在讨论中探求解决的方法——广泛交流——发现并体会计算方法——尝试应用”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知识体系的构建。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课始,张老师利用学案,引出课本主题图,创设情境“去鸟岛”,让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主动地收集资料,选择信息,处理信息,从而自然有效地把“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条船”这一生活中的乘船方案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

2、创设教学所要的“问题串”展开教学。“先估计一下,一艘船能坐得下吗?”“至少要准备几艘船?”“哪两个班级可以乘一条船,你可以设计几种不同的乘船方案?”引导学生设计乘船方案,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的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也就有效进行了例1的教学,避免口算教学给人以枯燥、单调的感觉。对于例2的教学则从例1中过度引出:“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不行的方案转变成可以?”学生自然想到了船上若有多余68人的人数可以到另一艘船或不满68人的再继续上来几人,“那还能上来几人呢?”从而展开对例2的研究探索,前后连贯,条理清楚。

3、重视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在课堂中,张老师那亲切的引导:“你是怎么算的?”“你能说得明白点吗?”“谁能用先算……再算……最后算……完整地表达出来?”“谁还有不同的口算方法?”“比一比,看谁说得更明白!”……让我亲眼目睹了学生思维碰撞迸发的火花,“我是先算十位上的20加30等于50,再算各位上的3加1等于4,最后算50加4等于54。”“我是先把31估成30,23加30等于53,再算53加剩余的1等于54。”……正是张老师那一句句亲切的话语,给学生提够了充分的思考时间和宽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共同经历了探索不同解决解法、交流计算方法的相互碰撞中,获得数学活动成功的体验,得到情感满足,建立了学习自信心。

口算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几道数学题,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口算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在教学中,张老师充分利用板书,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观察、探讨,“比较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你想对它们说什么?”“进位时,我们该怎么办?”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同时在表达讨论交流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当然本节课的还有一个亮点就是练习的设计:摘苹果。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评课稿

1、从总体情况来看,本节课结构较合理,环节紧凑,完成了教学任务。整节课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复习引入到看情境图到提出问题再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始终在思考、交流。老师做到了一个引导者的身份,给学生留出了思考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新课标的计算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关注计算能力,还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更要关注与人合作的意识及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说,李老师这点做的比较好。再者老师的评价比较及时,具有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用的口算思路可以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也可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由于学生脑海中对笔算的思路比较熟悉,所以李老师首先注意了帮助学生跳出单一的笔算思路,激活学生潜意识中口算的那根弦,打开了口算的思路。利用课前的复习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3、整堂课学生能否自始自终带着兴趣、问题和探究的学习态度学习新知,新课的导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李老师在新课的导入中结合课本提供的情境图——蜜蜂王国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让学生愿意去仔细看图,了解蜜蜂的分工情况,乐意去提出和蜜蜂有关的问题。自然、亲切的语言,引起了学生的好奇,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学习情境。

4、整节课体现了“开放式教学”新理念。素质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发展的能力。李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性,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参与问题的思考。如在口算57+29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就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机会和更多的思维空间,学生在这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找到了多种口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5、这节课的教学,李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洪亮,和蔼可亲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语言目的性强,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而展开,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维能力显得异常活跃,通过交流学生得出了多种不同的口算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延伸。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想法认真听取,公平对待,就如同学生的伙伴一样,和他们一起探讨。评价的语言准确得体,富有针对性。

1、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不够。比如:在学生得出不同的口算方法时。教师没有加以引导,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你为什么这么做,你是怎么想的?”让同学加以评判,学生的思维也许会更清晰。同时,交流完后,老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对口算方法加以总结和强调,使得学生的口算算理不是很明白。建议在进行完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加以总结和概括,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知识。

2、本节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找到了解决一个问题的不同方法,也就是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但是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算法多样化还有一个后继步骤,那就是算法的优化,算法只有在优化后多样化才有意义,否则对学生来说加重了课业负担,而且不能得到算法多样化所带来的好处。何为算法的优化,我认为是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水平,在多样的算法中找到一个大多数学生认为最好的、最为合适的、最简单的算法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非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多种计算方法;也并不是要求学生要生硬地去套出多种算法。算法多样化应是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新课标中所提及的算法多样化和优化,是指集体的多样化,个体的优化。在优化的基础上再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加以巩固,并逐步形成技能,我们才算达到了目的。在课堂上,但学生出现比较复杂的算法时,教师可给予肯定,但不一定非要所有的同学都理解这种算法,就像课堂上出现的那种情况一样,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部分学生糊里糊涂,不知道该怎么算了。所以,导致课堂上最后练习的时间也不多了,有些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技能,没有把口算的方法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子里。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及时打住,在这些地方少用点功夫,多一些相关的练习,效果会更好一些。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口算方法。所以,让学生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掌握口算方法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在备课时我预计孩子能想到计算57+29=86的多种口算方法,体现出算法的多样化,同时我认为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合理有效的方法,所以对众多方法进行比较和算法的优化,帮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但是在算法的优化上,我觉得我的处理有些仓促,如果将孩子的`各种算法出示在一张幻灯片上,通过交流、比较,这样效果会更好、更直观。

而在计算57-29=的口算方法上我备课时就认为这个难度稍大些,因此我课件上设计了一种方法是:将29看成30,用57-30=27,27+1=28。但是课堂上出乎我的意料,有两个孩子想出了不同的算法。

一个学生的方法是:将57看成59,

另一个学生的方法是:把29看成27,

虽然我准备的方法和孩子们类似,但是我认为这是本节课精彩的地方,因此我就没有出示我的方法,这也让我重新认识到要充分信任学生,大胆地放手,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课堂上有些情况并非我们主观臆测的,我应该善于抓住教学中学生精彩的地方并让它成为一个个亮点。

其次是对于这两个孩子想出的好的方法时,我认为自己的评价语不够丰富,如果能多用些鼓励的话语表扬他们,同时鼓励其他孩子向他们学习,课堂效果会更加的好。

本节课口算有些枯燥,总是孩子说算法,孩子会表现出厌烦的情趣,这是课前我想到的,因此我设计了男女生竞赛、小组大比拼的形式激励孩子学习的欲望,但是缺少了合理的规则和评价标准进行比拼,因此设计的游戏显得逊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小组大比拼环节,我的目的是想让孩子学习小蜜蜂之间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共同进步,但是并没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不成熟之处请各位老师们多多指正。短短的40分钟的课,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它再次提醒我: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多反思、多学习。谢谢!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

假期培训中听了二年级卢老师讲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一课,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进行两位数的口算。(和在100以内)。

课前卢老师先准备了几道整十数的加减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题目,学生做起来非常快。然后告诉学生,笔算是有效的计算方法,而口算方法灵活多样,可以更快速地进行计算。今天学习的口算就是要将复杂的两位数加减法转化成我们比较熟练的加减法,从而加快计算速度。这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为了使计算教学不至于太枯燥,使数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卢老师以二年级四个班乘船去鸟岛游玩为主线,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在探索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充分思考,把学生的想法在全班进行交流,让大家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爱动脑的好习惯。在口算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能理解的口算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个人认为,这堂课的教学最后再加上“算法多样化及优化的评价环节”就更好了。由于学生前面先学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先入为主”的观念使部分学生倾向于在心里用笔算的方法计算,所以对于《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出现的算法多样化及优化的评价该如何实施,是本节课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

时间:201x.3.1。

二、问题的提出:学生口算速度慢,准确率低,同学口算时忘记加减个位数,没有理解正确的口算方法。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不便。

三、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教师更新教育观念,通过调查研究学生案例,探索出有效提高学生口算正确率的方法。

2、通过有效方法使学生对口算引起足够的'重视,培养学生良好口算习惯。

(二)研究内容:

1、收集两位数加减法口算的有效方法。

2、做好学生口算出错类型的调查。

3、制定“提高口算计算正确率”的措施与计划。

(三)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3月),课题启动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课题,完成申报工作。明确课题研究目的和任务,制定研究方案和方法。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实践阶段(4月—5月):在本校开展教学实践,深入研讨,不断反思总结,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6月):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和论文。

(四)研究方法:

1、学习有关口算方法教学的理论依据,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

2、对学生平时作业、练习、测试等进行分析对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3、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

4、对课堂教学实录不断总结得失经验,整理归纳。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评课稿

提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学会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退位不进位),对这部分内容一定要讲透,上课时这部分内容不宜讲解过快。难点是一位数加两位数时,数位怎样对齐。

建议:

2、说明竖式名称由来,竖式是相对于横式而言,两个加数竖着排列,所以叫竖式;

3、学完例题后,及时对加法竖式进行即时训练和变式训练。如列出横式请学生试列竖式,找出不足,如出示一个加数是一位数的加法横式,请学生列出竖式计算,引导学生掌握一位数应该和两位数的个位数字对齐。等学生对加法竖式计算掌握的较好时,再出示“试一试”中习题。

二、这节课学习的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不退位不进位,学生计算时喜欢先从十位加起,虽说也是对的,但考虑到后面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在肯定学生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从个位算起的习惯,千万不能让学生养成从十位算起的习惯,否则会给后面的教学带来很大的被动。

三、减法算式出现时,有个过渡语比较好,例如,“我们把刚才的加法算式改成减法算式同学们会算吗?”或“根据挂图,同学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四、改错题竖式6加33中,6与十位上的3对齐,学生不能及时发现错误,以至于很少有人举手,在指名回答时,前两个人都没有回答出来,第三个人才回答出来了,这时候教师应对第三个孩子给予充分赏识评价,既鼓励了个别孩子,也对知识点做出了强调。

五、改正黑板上的错误算式时,教师要求孩子在作业纸上把改正后的正确算式写出来,要求不明确,以至于许多孩子把错误的算式抄下来了,对于低年级孩子的要求要简洁,更要明了。

六、在书写横式时,可以要求孩子用尺子画横线,教师自己要示范。

以前的研讨课评议中,许多教师出于各种因素,只愿讲优点,不愿讲缺点,对教研组各位教师的整体进步效果不佳。这次研讨的过程中,对于“多讲不足”的建议,组内教师都很认同,每个教师都讲了自己的思考,一些大家都困扰的问题,在讨论中清晰了,解决了,不仅上课教师收获很大,每个参与研讨的老师都觉得收益匪浅,这是一节成功的研修课,一次成功的教研活动。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

作为一名联小教师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我感到无比荣幸。在参与讲课的几名联办小学教师中,我可以说是年龄最大,教龄最长,应该说也是经验最丰富的。在的时候我就参加过全市的讲课比赛获得了二等奖,我也曾经执教过县里的公开课。对于本节课课前我做了较充分的准备,对教材内容、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了研究分析,对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了较充分的预设,可以说是信心十足,没想到上课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我始料未及的现象以至于弄得手忙脚乱。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我是严格按照临沂市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来设计的,课堂上我也充分尊重学生,把探索知识的过程完全放给学生去完成,让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做到了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定位。可正是这个原因课堂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如:对于三种乘船方案的'研究上,学生开始说的不完整,只是说出两个班,其余两个班没说,我并没有进行任何提示,而是让其它同学补充,把话说完整,可是一连叫了好几个学生都没有说完整,等到把三种方案说完就花费了将近十分钟的时间。

再如:口算23+31这个算式时我也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可当我巡视时却发现六个小组都只想出了一种方法,而且方法都是一样的,我也参与两个小组进行交流,可学生对我的方法没有理会,以至于在全班交流时也只出现了一种方法,迫于无奈我只好进行了提示,到最后也只有一名同学能理解。正是在这些环节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才最终导致了后面的减法的口算和练习题没有时间去完成。这充分说明我在教学过程的调控,教学环节的把握方面还存在的缺陷。

通过本节课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把课堂组织的得心应手、轻松自如,真的是很不容易。听了孙老师的课更让我深深体会到我现在和这些名师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驾驭课堂、组织学生、教学机智等方面我还有很大的需要提升的空间。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加强学习,就像孙老师一样,仔细研究教材,认真学习教师教学用书,认真研究每一学生,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91—92例一,练习十九第一题。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前几册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教材在91页呈现了二年级同学准备做船“去鸟岛”的热闹场景。图中给出了二年级四个班各班的人数和船的限乘的人数,为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提供了现实背景。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构建起适合自己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能够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2)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算法多样化,感受成功的喜悦。

4、教学重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为了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以学生乘船去鸟岛春游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整节课赋以生机。

1、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探索的乐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的引入以鸟岛美丽的画面,配以声音吸引学生,接着创设了去鸟岛参观的情境,观看鸟的动态的形象。在练习中,把枯燥的练习题变成了一分钟比赛的形式、鸟儿出题、购买鸟岛纪念品一系列有趣、有挑战性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好胜的心理,从而诱发他们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2、鼓励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的学习呈个性化发展。

我们的教育要关注个性化学习,由于学生生活情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相同,所运用的方法必然多样化。因此,在新授内容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设计合理的“乘船方案”,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交流,再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来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一环节,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自己不同的想法。

3、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学中我们应把教材视为教与学的素材,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我以教材提供的主题图为素材,加工处理成连贯性的。“情景链”,并从中赋教学所需的“问题串”,对教学中加法的处理作了适当调整,利用乘船的第二方案,按班级顺序上船后会出现什么情况,由学生提出相应两个问题后,尝试减法的口算方法。练习“一分钟比赛、小鸟出题、购买鸟岛纪念品”练习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的问题情境法和探究学习法。

4、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个人的学习效果虽然离不开他的智力因素,但非智力因素可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具有动力性质。因而在学习中,务必重视情感、态度、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说、去做、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归纳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5、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本质上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如23+31,可以分解为:23+30=53,53+1=54。他们的算理完全相同,可以通过迁移类推来学习。因此,在教学本节课的时候,我注意渗透这种转化的思想,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构建主义理论为指导,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4个部分:

创设情景,激活原有的认知结构;

合作探究,引导主动进行认知结构;

巩固应用,强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

拓展延伸,运用新的认知结构解决问题。

这样的安排,参照了小学数学认知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并引导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产生学习动机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获得新知识,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这一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迎合学生依赖情境,产生学习欲望的学习心理,让他们在这个动态的场景中交互情感、态度,产生学习的需要。

以学生熟悉喜欢的春游为情境,嘉乐小学二年级四个班去鸟岛,怎样做船才合适?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自然就会得出两个班坐船去最好。那么哪两个班去最好呢?又是学生必须得解决的问题?继而引出学生练出算式:23+31、39+32、39+31、39+23、32+31、32+23这一系列的算式为两位数加两位数算法口算算法的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素材,也让学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目的性。

(二)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这一个环节是构建算法模型,优化算法多样的重要部分。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借助直观,产生算法。23+31,你会算吗?和同桌小朋友交流一下。

第二层次:展示交流、描述算法。估计学生会出现多种计算方法,20+30=50,3+1=4,50+4=54;3+1=4,20+30=50,50+4=54;23+30=53,53+1=54。

第三层次:归纳、提炼、优化算法。这里一是要缩小个体差异,二是尽可能的选择大多数学生接受、理解、掌握的算法,三是有效构建了算法模型。因此教师在此层次特意安排两个提问:“在这么多算法中,你最喜欢哪几种算法?为什么?假定你是老师,你想推荐哪几种算法给你的同伴?为什么?”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构建数学模型。

但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有一些困惑:教科书上在教学23+31=?和32+39=?时出现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在计算方法上该如何进行有效的优化。如何缓解这两种方法之间的矛盾。

(三)巩固新知。

这一环节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我以教材提供的主题图为素材,加工处理成连贯性的“情景链”,并从中赋教学所需的“问题串”,对教学中加法的处理作了适当调整,利用乘船的第二方案,按班级顺序上船后会出现什么情况,由学生提出相应两个问题后,尝试减法的口算方法。练习“一分钟比赛、小鸟出题、购买鸟岛纪念品”练习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能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也为下一节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做了铺垫。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课题《发新书》,主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让学生通过尝试和探索出多种算法,体验多种算法,然后比较出最好的算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更一步的理解加法的意义和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

2、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能探讨出多种计算两位数减两位退位减法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竖式的写法。重点:(1)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能探讨出多种计算两位数减两位退位减法的方法。

(2)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对多样化算法进行优化,达到正确完成计算。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探究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在前面计算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交流、讨论,达到对算法的优化,在通过“试一试”、“算一算”、“想一想”等形式达到知识的掌握。

让学生通过尝试的方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先试一试,从试的过程中发现方法,再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出更多的方法,使学生的认知又有更深的挖掘,让学生给学生讲方法,反而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新知,又让他们自主地总结出计算方法。

1、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更一步的理解加法的意义和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

2、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能探讨出多种计算两位数减两位退位减法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1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能探讨出多种计算两位数减两位退位减法的方法。

2、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对多样化算法进行优化,达到正确完成计算。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探究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小棒、电脑、课件。

学具:小棒、计数器。

上课一开始,录音机里播放出节奏明快悦耳的乐曲,学生听到乐曲立即做好听算准备。接着录音机里报出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题,学生逐题写出得数。算完后,教师报答案,学生自己核对。在3分钟里完成20道题。

1、显示发新书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从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让学生思考50本够不够是什么意思?说一说你的看法。

4、教师向学生讲合作学习的要求,学生分组思考这道题有什么好办法算出来?

5、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回倾听学生的交流。

6、学生汇报合作结果。

a竖式的方法。

(1)、|让一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说出列竖式的方法。教师板书:

29+18=47。

29。

+118。

47。

(2)、让学生观察这个竖式,你有哪些还不太明白?(突破满10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3)、请学生总结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列坚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编成一首儿歌:

进位加法要记牢,相同数位要对齐,

先从个位加起来,个位满是要进一。

b、摆小棒的方法。

(1)、摆小棒,并鼓励学生边说出自己摆的过程。

(2)、让学生比较摆小棒和列竖式这两种方法哪一种要简便?

c、口算方法的尝试:

(1)、请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口算方法?

(2)、教师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生1:10+20=308+9=1730+17=47。

生2:29+10=3939+8=47。

生3:30+18=4848-1=47。

7、让学生再比较这三种方法哪一种要简便一些?说一说原因。

1、+。

森林医生:

37+16=4326+13=49。

3726。

+16+113。

4349。

(1)让学生先说一说这两道题错在什么地方?

(2请学生试着改正过来。

2、让学生完成试一试里的习题。

齐唱儿歌结束。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说课稿

把25分成20和5,64加0等于84,再加上5,等于89.。

方法三.。

把64分成60和4,60加上25等于85,再加上4等于89.。

方法四.。

把25分成20和5,64先加上5等于69,69加上20等于89.。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

4.练一练。

先独立写出结果,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28+3734+3236+4237+25。

32+4654+3845+1915+65。

完成上面练习后重点交流28+37的算法.。

28+37=65把28假设成30加上37。

(30+37-2=65)后再把多加的2减去.。

(三)学习例2。

1.出示例258-26=72-49=。

第一题分小组后交流算的方法,重点研究第二题72-49的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做.。

(2)学生汇报解题的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位于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期。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学习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孩子们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既注重了口算,又继续介绍竖式计算,体现了计算方式和方法的多样化。

二说学生。

一年级下期的孩子已经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且会用多种方法计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能正确地进行竖式的书写与计算。

本班的孩子在学习中对自己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积极参与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孩子已有的认知水平,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弄清“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参与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克服困难的成功体验,深化积极的学习情感。

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有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体会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由于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这一知识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法成为了本课的难点。

本节课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具:小棒课件实物投影仪。

四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的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五、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一论述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励因素,让孩子明确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以此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动机.

因此第一个教学大环节是。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情景图。

课本中例1的情景图呈现的是两个孩子在停车场收集到的27和8这两个数据,来揭示新知,而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情景图进行了大胆的处理,增添了一个新的数据11,让孩子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在已经学过的算式中选择11+8和27+11来谈谈自己的算法。接着让孩子尝试算27+8,在孩子尝试后,询问孩子:你在算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吗?我认为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让孩子在情景中,自然地复习旧知,并引出新知,既为今天的学习作了铺垫,又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年级的孩子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而这一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而教学手段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孩子们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在操作实践,观察分析的活动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二、操作实践探索算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3个教学活动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1、摆小棒。

孩子遇到了27+8个位相加满十这个新问题,该怎么处理呢?请孩子用。

用小棒边摆边思考并说一说,7和8相加满十了,你是怎么办的?

接着四人小组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然后请孩子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摆法,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摆小棒的方法。

(1)先拿出27根小棒,在摆出8根。然后从8根里拿出3根和7根合起来。捆成一捆。

(2)先拿出27根小棒,在摆出8根。然后从7根里拿出2根和8根合起来。捆成一捆。

(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这一环节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好机会,并且充分的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快捷的优势。让课堂成为展示思维过程的平台,成为学生积累财富、资源共享的“加油站”

活动2、展示算法。

这个活动主要研究竖式计算.

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孩子在知识的建构中,理解并形成数学的思考,这种数学化的思想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活动3、小结。

在计算27+8的时候,遇到了十位相加满十,我们是怎么办的呢?

在孩子们通过自我小结以后揭示课题并进行板书。

活动4巩固练习:课堂活动1圈一圈算一算。

让孩子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三、自主尝试发散思维。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学家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孩子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是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因此,在教学例题2时9+75。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计算9+75,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汇报。并根据孩子的汇报板书计算方法。这也有助于促进孩子迁移学习能力的培养.展示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体现求异思维。

四、主要是处理练习题。

1、巩固练习课堂活动2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37+6的?

2、深化练习课堂活动3说一说和的十位上是几?

这里主要是要孩子通过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说一说和的十位是几?是怎么得出来的?

五、小结:你今天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六、游戏:抢答赛巩固今天所学知识,提高孩子计算兴趣。形成课堂高潮。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中山路小学胡蓉。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评课稿

听完这节课,心中最大的感悟就是刘老师的“精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课堂导入语、课中过渡语和课末的结束语的选用非常的到位,都是精心撰写而成,并非率性而为。其二、对教材的分析理解透彻,主要表现在教学“44+38”的口算方法时,学生回答出了以下几种方法:先算4+8=12再算40+30=70最后算60+12=82;先算44+30=74再算74+8=82;先算40+38=78再算78+4=82。我们一般的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就会到此为止,而刘老师继续将学生的'思维触角延伸,引出了一种新的口算方法,即:先算44+40=84再算84-2=82。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其三、注重计算习惯的养成教育。课上,刘老师并没有仅仅“就事论事”,而是将估算与口算“联姻”,让学生先估一估加法算式的和是几十多,再通过多种口算方法加以验证,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很好的计算方法,如果长久使用,对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肯定是大有裨益的。其四、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被表扬、被肯定的期待。学生更不例外。课上刘老师的课上虽然没有整齐划一的“啪啪啪”,也没有红花等小礼品,几句真诚的话语虽无形却能很好地流到每一个孩子的心涧,所以整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是比较集中的。作为一位新数学教师能做到这样实属不易。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说课稿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这部分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吧进位加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题在计算过程中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10进1”的方法;二是在进位加法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使完整地掌握笔算加法。例题的得数是整十数,“试一试”的得数不是整十数,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理解“满10进1”的原理,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索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想想做做”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再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四点: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在100以内)。

2、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想象、推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况能力。

3、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yu结果。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从小就养成爱学数学的好习惯。

(三)重点。

(四)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算理。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

1、情境教学法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会主动探索新的算法,问题的解决和算法的得出融合在一起,这样安排有利于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讨论法讨论、交流,学生易于各抒己见,这样既能启迪思维,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三、说学法。

1、自主探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要创设更多的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的机会,使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如:摆一摆、拨一拨、算一算、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去发现新知,构建新知,从而掌握新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以致用叶圣陶先生说:“凡能力总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所以在学完新知后,及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增长智慧,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说过程。

(一)复习导入。

安排20以内的口算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来为新知学习做铺垫。

(二)探索算法。

学生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教具来演示满十进一的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用“满十进一这一步在竖式中怎样表示”来引出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三)“试一试”并小结。

学生独立计算“试一试”,熟悉计算过程。通过与之前所学做比较得出课题进位加,并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从实践上升到理论。

(四)练习与总结。

在小结的基础上完成练习。在练习中有理论作为指导。最后做出全课总结。

(五)作业。

安排了一道开放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课稿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加和减”的第一课时,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不超过100)。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以及掌握了千以内笔算加法,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又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必要的铺垫。教材以学生自主尝试为主,让学生经历算法的发现过程,并在相互交流中,理解并掌握正确的口算方法。例题以学生们感兴趣的购买玩具为题材,以生活中到处可见的知识提出数学问题:

《标准》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细分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由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的制定: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的口算出结果。

教学中,我采取创设情境,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安排学生在一个熟悉的生活场景中,通过观察,抽象出题目中所蕴藏的数学信息,由这些信息而产生出相应的问题,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诱使其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法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讨论比较,互动合作的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在探索和交流中解决实际问题。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具吗?今天啊,有两个小朋友自己去买玩具了,可他们在付钱的时候发现自己数学知识不够,不知道付多少钱,你们能帮他吗?(板书课题)。

这一段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让小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为了让孩子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在言语上,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放开胆子,去尝试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同时,还用两个小朋友购买东西产生的数学问题来引发学生求知欲望,顺利的引入新课的教学。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师:你们能口算出小男孩该付多少钱给这位阿姨吗?怎么列式,同学们分组讨论,把想好的方法跟同学们好好的说一说。指名问答,互相交流。反馈:通过交流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算法(1)先算44+20=64,再算64+5=69;(2)先算44+5=49,再算49+20=69;(3)先算40+20=60,再算4+5=9,最后算60+9=69;(4)先算4+5=9,再算40+20=60,最后算60+9=69。只要方法正确、合理,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及时的表扬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孩子们来说,新课程要求算法多样化,算法的最优化。在这儿,让学生们互相讨论,比较出最优秀的口算方法,教师加以总结。

师:这位小妹妹该付多少钱呢?如何列式呢?师板书。你们还能口算出结果吗?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反馈:通过交流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算法(1)先算44+30=74,再算74+8=82;(2)先算44+8=52,再算52+30=82;(3)先算4+8=12,再算40+30=70,再算12+70=82。对每一位回答出答案的同学都要及时表扬。

3、对比分析,提高能力。

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点。(小组讨论交流)。

通过讨论得出:第一道算式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时需要进位。对表现出色的小朋友进行表扬。

4、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算一算、比一比。(“想想做做”第1、2题)。

师:刚才同学们学的都那么好,现在我们小组间来个比赛,看哪个小组算的又快又好。

(2)、想一想、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填写。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比一比,算一算。(“想想做做”第4题)。

(4)、估一估,算一算。(“想想做做”第5题)。

(5)、解决实际问题。(“想想做做”第6、7题)。

多媒出示第6题。

仔细看图,根据提出的从熊猫馆到老虎馆有哪几条路?你打算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先估算,在估计以后,让学生在组内交流是怎么样想的,再算一算估计得对不对。

多媒出示第7题。

让学生弄清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列式计算。

小组交流,把自己分析思考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相互补充、相互评价。

5、评价鼓励,全课小结。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评课稿

今天听了x老师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一课,《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1—92页例1。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多位数加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x老师以学生乘船去鸟岛看鸟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面对新的需要解决问题——在讨论中探求解决的方法——广泛交流——发现并体会计算方法——尝试应用”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知识体系的构建。

一、x老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周老师利用了课本资源,把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条船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

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x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想法认真听取,公平对待,就如同学生的伙伴一样,和他们一起探讨。评价的语言准确得体,富有针对性。

三、引导学生设计乘船方案,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的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许多方案,但在教学中,教师没能很好地把握好,而应通过学生的计算,来判断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哪些是不能用的,并且应培养学生利用估算选择最佳方案。

四、x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计算数学提倡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比较好地掌握尽可能多的算法,并能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又相对简便的一种进行比较熟练地计算,但x老师这里没有很好的把握,引导不够到位,导致学生没有掌握。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评课稿

覃老师的这一节数学课准备的比较充分,课堂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及时,反馈及时,达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优点:

导入激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信息、并完整叙述,自然引出要解决的问题。感受较深的是覃老师结合对学生解题中出现的问题能巧妙引导学生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的计算,在教学过程中,覃老师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从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渗透了计算的重要性和有用性。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和力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老师非常注重算法多样化的引导。反馈及时,练习针对性比较强、趣味化。

建议:

1、这节课教师讲得多,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2、对学生的激励评价方面做得不够好。

4、在知识的探究中,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决,总比你你牵着走要好得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