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语小故事(专业16篇)

高考成语小故事(专业16篇)

ID:9209622

时间:2024-01-14 14:56:11

上传者:LZ文人

优秀作文既能体现作者的个人特色,又能符合文体的要求,给人以美的享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参考。

高考经典成语故事作文

【成语故事】古代滑稽清才安鸿渐特别幽默与滑稽,他十分害怕老婆,他岳父病故,两人前去吊唁,在路上他们就开始大哭。他老婆为人特别严格,见老公光哭而没有眼泪,觉得奇怪问为什么?安鸿渐回答说用帕子擦了,其妻特别嘱咐见了棺材一定要掉泪。

【解释】比喻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不肯死心。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不到绝境不死心。

【相近词】不见棺材不落泪。

【成语举例】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如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妥。

高考作文成语小故事

付菁是个比较有个性的女孩,进入公司后,对公司的一些不成文的制度比较反叛。

这是个二十多人的小公司,老总提倡大家和谐团结。员工过生日的时候。在饭店吃个饭,然后唱歌。老总个人负担总开销的三分之一,其他的三分之二开销,除掉当天过生日的“寿星”免费外。其他的人平均分担,其实,摊到每个人身上,也就是三十元左右。这个不成文的规定,大家都很满意。老总觉得这是个大家在一起沟通的好机会,很多个人摩擦就是在这样的聚会交流中而烟消云散的。员工觉得这样很有人情味,像个大家庭,另外,这样的聚会,还可以缓解大家的工作压力。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大家必须参加,是根据个人自愿原则,但是。多年来,大家都主动参加,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公司企业文化中的一部分。

付菁来了后,想想每个人过生日,不但自己要凑份子,而且还会晚回家,占用了自己的私人时间,她就比较生气,另外,她觉得工作就是工作,工作不是请客吃饭。所以,她拒绝参加。她的拒绝,公司上至老总下至员工都没说什么,只是公司上下觉得付菁这人“怪怪的”“挺不合群”。尽管她的工作干得不错,但是,因为她不懂得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很多工作能力不如她的人得到了升迁,但是,她依然如故。

她保持了自己的“个性”,但是,在公司里,她被打人了升迁的“冷宫”。

高考经典成语故事

【出处】《南史·江淹传》:尝宿守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玉色彩笔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四字成语“江郎才尽”描述的哲理是什么: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江郎才尽”这一带贬意的成语,一千五百多年来就一直陪伴着江淹。他自幼勤奋好学,六岁能诗,十八岁己熟背“五经”,所作《恨赋》、《别赋》,更显其才华横溢,被誉为千古奇文。只可惜,中年的江淹突然罢笔,落了个“江郎才尽”的名声。也许人们并不清楚,聪明的江淹正是用“江郎才尽”的把戏,把后人给涮了一把。

梁上君子。

东汉灵帝时小官吏陈寔心地善良,做事公正无私。有天晚上一个小偷溜进他的屋里躲在屋梁上,他发现后并没有下令捉拿,而是把儿子、孙子叫到身边,给他们讲如何做人,不要学梁上的那位君子。小偷深受感动就下地求饶。

鞭长不及。

春秋时期,楚庄王仗着势力强大不征得宋国同意派大夫申舟经宋国出使齐国,宋国杀了申舟。楚庄王派兵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大夫伯宗向晋景公建议不要出兵,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没有理由为了宋国而得罪楚国。

高考经典成语故事作文

春秋时,鲁国遭到了严重的灾荒,齐孝公觉得扩张自己实力的机会到了,就率领着大军去讨伐鲁国。鲁僖公听说敌军压境,知道自己的实力无法和齐军对抗,便派大夫展喜为使者出使齐军。展喜日夜兼程在齐鲁边界上截住了齐孝公。

展喜是个很善于辞令的人,他先是很恭敬地对齐孝公说:“我们国君听说大王亲自到我国,特地派我前来慰劳贵军。”齐孝公傲慢地问:“你们鲁国人害怕了吗?”展喜回答说:“没有见识的人可能有些害怕,但我们大王却一点儿也不害怕。”齐孝公不相信:“你们鲁国国库空虚,地里连青草也看不到,你们凭什么不怕呢?展喜不慌不忙地答道:“我们依仗的是周成王的遗命。当初,我们鲁国的祖先周公和齐国的祖先姜太公,忠心耿耿、同心协力地辅助成王,终于把天下治理得安定兴旺。

成王对他俩十分感激,让他俩立下盟誓,子子孙孙都要世代友好,不互相侵害,这在史书上都是有记载的。我们正是依仗着这一点,才不害怕。齐孝公听了,自觉理亏,无言以对,只好打消了讨伐的念头,又率领着大军回去了。一场大战就这样被展喜的几句话给化解了。

高考作文成语及其故事

东汉名将马援,从小就胸怀大志。马援知书识礼,精通武艺,为人忠耿正直。哥死了,马援就行丧礼,侍奉寡嫂,恭敬尽礼。后来,马援当了扶风郡的督邮,奉郡太守之命押送一批犯人到长安。沿途他见囚犯们痛苦哀嚎,不忍动了恻隐之心,放了囚犯,自己也只好丢了官,逃亡到北朝郡躲起来。

这时恰好赶上大赦,以前的事不再追究。于是他安心地搞起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不到几年工夫,马援成了一个大畜牧主和地主。他有牛羊几千头,粮食几万石。但是,他对富裕生活并不满足。他把自己积攒的财产、牛羊,都分送给他的兄弟、朋友。他说:“一个人做个守财奴,太没有意思了。”他常对朋友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行”。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后来,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为光武帝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在平定西南部族的叛乱和匈奴的骚乱上,马援有不可磨灭的功绩。有人劝他说:“您已经很辛苦了,应该在家里休养休养了。”马援说:“男子汉大丈夫,死也应该死在战场上,让别人用马皮裹着尸体送回来埋葬(马革裹尸),怎么能够老待在家中,守着妻子儿女过日子呢?”

后来洞庭湖一带又发生了五溪蛮人作乱,光武帝派兵征讨,因山泽瘴气熏人,全军覆没。马援知道了,向光武帝上禀,自请带兵出征。光武帝看看他,想了一会儿说道:“你年纪太老了吧。”马援道:“我年虽六二尚能披甲上马,不能算老。”马援穿好甲胄一跃登鞍,威风凛凛,十分自豪,率领浩浩荡荡的汉军驰骋沙场去了。光武帝称赞道:“这个老人家,真是老当益壮啊!

高考作文成语小故事

南朝梁武帝制衍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记亿力很强。他四岁开始识字读书,能够过目不忘;到六岁时,已经会写文章了。

梁武帝对萧纲如此好学非常高兴。有一次,特地把他叫到跟前,当面出了一个题目,要他做一篇文章。萧纲略一思付,不慌不忙地提起笔来就写。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写成了一篇词句整齐对偶的骄文,擅长文学的梁武帝一看,字的声韵和谐,词藻华丽,不禁赞叹道:“你这孩子呀,真是我们萧家的东阿王!”

东阿王是三国时魏国著名的文学家曹植的封号,由此可见梁武帝对萧纲评价之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萧纲读的书越来越多。据说他阅读的能力很强,读书的速度惊人,能够十行同时阅读下去。用这样的速度读书,当然能博览群书,写起诗赋文章来也得心应手。

十一岁那年,萧纲被任命为宜惠将军、丹阳尹,开始处理郡里的各种事务。他虽然还是个少年,但因为读的书多,知识广博,因此处理事务有条不紊,颇有见地。

二十八岁那年,萧纲因长兄萧统去世,被立为太子。从此,他就长期住在宫内,经常和当时著名的文士徐漓、厦肩君等人一起吟诗作赋,过着悠闲的官廷生活。

萧纲的文才很好,但长期属于深官,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因此老是以轻靡绪艳的文辞描写上层贵族腐朽的生活,所作的词赋格调低下,当时被称为”宫体。”

公元549年,军阀侯景率匆叛军攻破京都建康,梁武帝忧愤而死。萧纲即位,为梁简文帝。过了两年,侯景派人用毒酒害死了他。

高考经典成语故事作文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释读】管:竹管;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高考作文成语小故事

在高考作文的时候,可以引用一些成语故事来给作文增加说服力,下面就是关于海纳百川的一篇成语故事,学生可以阅读一下,增加一些高考作文素材。

成语出处:《淮南子·记论讯》”百川异源,而险归于海。

成语释义:表示众多的事物汇集一处,也用来比喻大势所趋,众望所归。

成语故事: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袭父封为淮南王。他爱好读书鼓琴,才思敏捷,曾召祟兵客和懂得天文、医学、历算、占卜等数千人,集体编写了一部数十万字的书《鸿烈》,也称《淮南子》《淮南子》中有一篇《记论训》,讲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它的基本观点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

文章中写道:我们的祖先早先住在山洞里和水旁边,衣着非常简陋,生活十分艰苦。后来出了圣人,他们带领人们建造宫室;这样人们才从山洞里走出来,住进了可以躲避风雨寒暑的房子。圣人又教人们制造农具和兵器,用来耕作和捕杀猛兽,使人们的生活比过去有了保障。后来,圣人又制礼作乐,订出各种各样的规矩,使人们有了礼节和约束。

由此可见,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们不是老是用一个方式生活。所以对古时候的制度,如果不再适合使用,就应该废除,而对于现在的,如果适合使用,就应该发扬。以上的一切都说明,像千百条来自不同源头的江河,但最后都会归流入大海一样,各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为了求得更好地治理社会,过更美好的生活。

借景描绘“秋天的来临”

描写“秋夜”的绝妙佳句。

绘景暗喻“夏日的来临”

高考作文成语小故事

“兵贵神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兵以行动迅速为可贵。意思是用兵神速,让人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就会取得胜利。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知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足智多谋,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败了据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就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蹋顿乘机侵扰汉朝边境,破坏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曹操有心想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侣有些官员担心远征之后,荆州的刘表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必然不会防备。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刘表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会有后顾之忧的。还有,你要慎重!”

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出征。到达易县(今属河北)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

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太守公孙康所杀。

【出处】《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释读】神速:特别迅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高考作文成语故事整理

一些同学写起。

作文。

来心中没底、难以下笔,只好敷衍了事,草草收兵,一个主要原因是平时没注意有意识地积累素材,那么有哪些。

成语。

故事素材呢?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的“成语故事作文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不翼而飞。

战国时,有一年秦王派大将王稽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一连攻了十七个月,也攻不下城池。

王稽非常烦恼,有个名叫庄的人向王稽献计说:“你如果犒赏部下,就可以鼓舞他们的斗志,邯郸攻破是有希望的。”

王稽不耐烦地说:“我是统帅,只知道服从国王的命令,别的事情管不了那么多。”

庄并没有被王稽的不耐烦而吓退,他继续说道:“你这样讲不太对。即使是父亲给儿子下命令,有的可行,有的就不可行。……我看你一味媚上欺下,独断专行,轻视士兵已经很久了。我听说,假如有三个人谎称老虎来了,那么听的人就会信以为真;如果有十个人合力弯一个木槌,就能把木槌弄弯;如果大家都口传消息,要求你改变指挥方法,这消息没有翅膀也会飞得很远。这说明众部下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你还是赏赐一下你的将士们吧!”

可是,王稽还是听不进庄的意见。几天之后秦军果然发生叛乱,严重地影响了战事的顺利进行,秦王很是恼怒,就把王稽处死了。

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优孟衣冠。

春秋时代,楚庄王宫廷有位艺人优孟,《史记·滑稽列传》形容他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优孟滑稽多智,常以调笑戏谑讽谏,他曾经劝谏楚庄王以大夫的礼仪厚葬爱马的不当之行。优孟还有一件为人称道的事迹。楚国宰相孙叔敖深知优孟是位贤人,十分礼遇他。孙叔敖一生清廉,没有储蓄多少家产,因而在临终前嘱咐儿子:我死后,你必定贫困。到时你可以拜见优孟,就说你是孙叔敖的儿子。果然,不到几年的光景,家境日渐萧条,生活贫困。

一日,孙叔敖的儿子在路上遇到优孟,想起父亲的遗言,便对优孟说道:我是孙叔敖的儿子,先父临终前曾嘱咐我,家贫时可去拜见您。优孟交待:你不要到远处去,耐心等候我的消息。优孟感慨孙叔敖一生奉献国家,死后家中却一贫如洗,于是花了一年的时间,模仿孙叔敖的动作、神韵,学习他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惟妙惟肖到旁人都无法分辨的境界。在一次楚庄王的酒宴上,优孟穿戴上孙叔敖的衣冠,上前为楚庄王敬酒。庄王大吃一惊,以为孙叔敖复活了,想要再请他为相,优孟表示必须先回家与妻子商量,希望楚庄王给自己三天的时间。

三日后,优孟回复楚庄王:我妻子认为楚国的宰相不值得做,像孙叔敖一生尽忠清廉治理楚国,使楚王得以称霸诸侯。如今死了,他的儿子却无立锥之地,贫困潦倒。优孟随后又高歌一曲: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楚庄王听了很受感动,觉得自己对故臣照顾不周,于是召见孙叔敖的儿子,赐以土地与奴仆,使孙家生活得以改善,一生保有富贵。

高考作文成语及其故事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释读】比喻读书勤奋。

高考作文成语及其故事

吴汉,字子颜,东汉初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新莽年间,王莽为了笼络人才,于是开武科场比武,当时收了吴汉为将。

吴汉的父亲本是汉朝的臣子,因与刘秀计谋行刺王莽事败而身亡。此事王莽并不知道,他只是看到吴汉勇而有谋,不但封其高官,还把女儿王兰英嫁给他。后来吴汉在潼关,活捉刘秀。这本是大功一件,可是,吴汉的母亲一听刘秀是刘邦的后代,且准备起兵反王莽,立刻命令儿子将媳妇王兰英杀死,跟刘秀一起造反。

吴汉依母亲的话行事,后来投奔刘秀,征伐渔阳等郡骑兵,因立战功,被任为大司马,率领骑兵作战,因屡立战功,刘秀即位后,被封为广平侯。

有一次,刘秀打了败仗,情绪烦躁不安。许多将领都为此而惊慌失措,吴汉却在兵营里和士兵们一起磨励武器,并且鼓励士兵们的勇气。刘秀知道后,赞叹地说:“吴将军的所作所为还算叫人满意呀!”

【出处】《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释读】差:稍微,比较,尚,略;强:振奋。大体上能使人满意。

高考经典成语故事作文

王商,字子威,继承父亲的封号为乐吕侯,是汉成帝的丞相,他为人耿直,作风正派。

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刹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大家扶老携幼,争相逃命。

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量对策。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准备撤离。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反对,他认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来,一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一会,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赏。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

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是琅那太守,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管理好,王商要办他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于是他勾结了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后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

但是,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王商的评价是:为人诚实公正,不屈不挠。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正的.

【释读】“挠”,弯曲,屈服。形容在恶势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

【出处】《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高考作文成语小故事

素材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平时的积累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细心、耐心的习惯。作为素材之一的。

成语。

故事素材也是不容忽视的。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

作文。

谈虎色变。

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说:从前一个曾被老虎咬伤的农夫深知老虎的厉害,一次他听说老虎在外地咬伤了人,周围的人听了十分吃惊,而他则惊慌失色。因为他有被咬的亲身感受,研究学问的人要获得真知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出处】宋·《二程遗书》卷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

【释读】原意是说被虎咬过的人才真知虎的厉害。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连脸色都变了。

坐井观天。

蛙坐井中,终日沉醉于头顶上一方蓝天的美景。于是“井底之蛙”便被人讥笑为眼光狭小、见识浅薄者。但我想,坐井观天未尝不可,因为它是跳出井外,观赏浩瀚星河的基础。

试想,蛙既然能静心于井底观天,天长日久,必定会对眼前那方蓝天中星转斗移、日月变更熟谙无比。这无疑为它将来面对广阔无际的天空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相反的,若蛙毫无思想准备,一开始就置身于广阔的天空之下,难免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释读】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兵贵神速。

“兵贵神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兵以行动迅速为可贵。意思是用兵神速,让人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就会取得胜利。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知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足智多谋,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败了据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就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蹋顿乘机侵扰汉朝边境,破坏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曹操有心想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侣有些官员担心远征之后,荆州的刘表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必然不会防备。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刘表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会有后顾之忧的。还有,你要慎重!”

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出征。到达易县(今属河北)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

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太守公孙康所杀。

【出处】《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高考成语小故事作文

素材积累是一项庞杂而无趣的工作,只是机械地记,盲目地背,学生不感兴趣,导致像狗熊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

成语。

故事素材对我们的。

作文。

也有一定帮助。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成语小故事的20xx高考作文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鸡口牛后。

战国的时候,秦国想要统一整个天下,就常常去攻打吞并别的小国。

其中有一个小国家叫韩国,韩王很害怕秦国会来攻打他们,就想要把一块土地送给秦国,向秦国称臣,这件事被楚国的国王楚王知道了,就派了一个叫做苏秦的人去劝韩王千万不可以这么做!苏秦到了韩国,就对韩王说:“大王,你们国家虽然小,但是资源丰富、武器也很精良,还有那么多的勇士,为什么要送地给秦国,当秦国的附属国呢?”韩王犹豫地说:“秦国那么强大,我们送一块地给他,让他们高兴一下,就不会来打我们了啊!”

苏秦摇着头说:“您现在送一块地给秦国,以后,他会再跟你要其它的土地,你有多少土地可以送呀?等你送不出来的时候,秦国一样会来打你们的!”韩王:“可是…”苏秦:“别可是了,有句俗话说:『宁可做鸡口,不愿作牛后。』,鸡的嘴巴虽然很小,但是可以吃东西,牛的屁股虽然很大,一点东西也不能吃,只能大便!您现在连抵抗都没有,就把国家的土地送给秦国,让自己去向秦国称臣,这不是和牛屁股一样吗?”

韩王听了苏秦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你说的对!我情愿作韩国这个小国家的国王,也不要去做秦国这个大国家的臣子!我不送地给秦国了!”

民不聊生。

战国末期,各诸侯国连年征战,都想多占土地,增加实力。秦国将韩、魏两国军队打得大败,杀死二十四万人。被杀士兵的家属非常难过,痛不欲生。从此以后,秦军经常带领军队,攻打韩、魏,到处烧杀掠夺。

后来,秦国攻打魏都大梁没有成功,就把气撒到楚国身上。秦将白起率领大军攻入楚国,将楚顷襄王赶跑,楚地百姓受尽了战争之苦。一年之后,白起大军再次进攻魏都大梁,又没有攻下。在这种情况下,秦昭王提出与韩、魏两国修好,三国起兵,共同讨伐楚国。

楚王听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就派使臣黄歇到秦国求和。

黄歇到了秦国后,就写了篇文章,向秦昭王说明:“现在秦国的心腹之患是韩、魏两国,而不是楚国。因为这两国的百姓被您所杀者数也数不过来,活着的也都无以为生,流离失所。韩、魏两国同秦国仇深似海,一定会找机会进行报复。您如果联合韩、魏攻打我们楚国,等于给他们提供发展机会,让他们强大起来。加上大王的军队肯定要借韩、魏两国之道,一旦他们的军队对秦军发动袭击,秦军的失败会很快到来。所以不如我们两国联合起来,共同攻打韩、魏。这样一来,秦国才能长治久安。”

秦昭王觉得黄歇的话很对,便把白起召回,暂时停止对楚用兵,并与楚国结成了联盟。

茕茕孑立。

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晋灭东吴,所谓“降孙皓三分归一统”,结束了几十年的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国。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一统,采取了有效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广揽贤能”,着重于西蜀与东吴的遗老故臣,凡有声望的、有本事的,都极力笼络;笼络不成,就设法除去,以达到不为我用也不许为我害的目的。同时,把“以孝治天下”作为其伦理总纲,提倡孝父母,敬老人,抚恤孤寡。

在“广揽”中,西蜀的一个故臣引起了司马炎很大的关注。此人姓李名密,又名虔,字令伯,武阳人。生下六个月时丧父;四岁时,其母何氏改嫁;靠祖母刘氏扶养成人,西蜀时,官居尚书郎,是个不大不小却很重要的官。

入晋后,蜀地的先后两名的地方官都曾推荐李密做官,可李密却故国难忘,不肯出仕,都借故谢绝了。司马炎格外看重他,特地下了一道诏书,要李密做供职于宫廷的郎中,李密未允。后又改为显要的太子官属洗马,李密仍借口推辞。司马炎火了,又亲手下令,指责李密傲慢。地方官日夜严逼,声称如再迟缓,就要逮治下狱,甚至按律问斩了。这使李密很为难:出去做官吧,仍怀恋故国,而且这么出去,也将大丢脸面;不出去吧,是会被杀头的。经过深思,他就写了一篇《陈情表》,呈给了司马炎,表中以“以孝治天下”为主旨,说他幼时,“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至于成立。”,多亏了老祖母把他抚养长大。没有老祖母,就没有他的今天。而今,老祖母已九十六岁,又长年卧病在床,没有他,祖母怎么度过晚年!便说“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臣四十有四,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意思是他才四十四岁,报效国家的日子还长,而孝敬祖母的时间已不多了。恳请司马炎体谅他的苦衷,让他先尽孝再尽忠。

司马炎看了很感动“士之有名,不虚然哉”无法怪罪,又为了笼络人心,派了不少仆人帮他侍奉老祖母,并且说可以等到他祖母死后再出来做官。

高考作文成语小故事

楚国人宋玉,是屈原的学生,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有一次,他陪着楚顷襄王到兰台去游玩,这时,正好有一阵凉风徐徐吹来,顷襄王披着的衣襟,觉得很凉快。“好凉快的风!”顷襄王愉快的说,“这是我和老百姓们共有的呀!”宋玉因为顷襄王淫乐无道,把他老师屈原贬到了漠北,想借着“风”这件事情来讽刺顷襄王,就说:“这风是大王你独有的,老百姓哪有资格和您共有呢?”

顷襄王觉得风的吹拂是不分贵贱的,现在听说是他独有的,倒觉得奇怪了,就把宋玉叫来,叫他说说道理。宋玉说:“……枳树弯曲了,就会有鸟在上面做巢;空的洞穴中,也会因为空气的流动而产生风……”停了一下,宋玉再用讥刺的口吻说:“皇宫里面,因为地方清静,产生的风自然清凉,这是属于贵族的;而老百姓们因为住在陋巷里,产生的风自然都夹有泥沙恶臭,那种风才是属于老百姓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