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人教版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热门22篇)

四年级人教版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热门22篇)

ID:9249744

时间:2024-01-15 00:20:48

上传者:字海

教学计划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教学进度的协调,保证教与学的有效衔接和顺利推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份优秀的教学计划是如何编写的。

绍兴县小学数学备课观察物体第3课时教学设计

编写者单位:绍兴县华舍实验学校编写者姓名:钱建军编号:。

教学内容教材p41。

教材分析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观察活动和想象同步配合,以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它的后续知识是中学里的三视图,在此教材中表述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

学情分析有前面两课的学习基础,学生已明确了观察的一般角度,本课综合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能够建立实物模型与图形的联系。

教学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

2、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发现平面图与立体图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异同。

教学准备小正方体若干。于前一个星期要求每一位学生做一个棱长是10厘米的小立方体。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正面图形请学生们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较复杂物体的观察(板书)。

(二)新授课。

1、师出示四个小正方体按例3摆放在讲台上,以同方向为单位,画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抽学生展示并说明其理由。(根据学生回答择要板书)2、小组合作操作。把四个立方体组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组合图形。条件允许,底面弄一块玻璃,以观察底面。在小组内,将观察到的图形在纸上画出来,并说明观察的角度。

3、用6个小立方体摆出一个组合图形,请学生思考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形。有条件的将数码相机对好实物,并在大屏幕上投放出来。以求表现观察角度的一致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3及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1-3题。

(四)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6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边看也是的情况。

(3)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五)、课外作业:练习九4-6。

板书根据实际生成:

课题。

想象:。

形状1形状2形状3形状4……。

绍兴县小学数学备课观察物体第3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此内容是在完成了简易方程的教学之后安排的。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在学生所学的测量、统计和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找出皮筋的长度和课本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动手操作。

教学难点探索事物内在的规律。

教学准备简易秤、尺子、书本。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

1、三个人为一个小组,准备好以下物品,一根皮筋,一根小木棒,一个圆盘,一把尺子和6本数学书。

2、制作一个简易的秤。

3、实验并填写记录表。

根据记录表的内容一边实验,一边填写记录表。

记录表。

第小组。

所称课本数123456。

皮筋总长度。

皮筋伸长长度。

4、根据记录表,完成折线统计图。

皮筋长度和课本数的关系。

皮筋长度/cm。

课本数。

5、讨论:从图中你发现什么?课本如果越来越多的话,皮筋会怎样呢?

6、小结。

要求:教学设计字体为五号,行距14磅。

四年级人教版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具体的情境——四名同学分别从前面、后面和侧面观察一个熊猫实物玩具图,通过学生的观察,再结合书上给出的从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让学生判断四种形状究竟是谁看到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绍兴县小学数学备课观察物体第3课时教学设计

编写者单位:平水编写者姓名:编号:。

教学内容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练习。

教材分析在熟练掌握简单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对分析组合图形的结构有所突破,能综合运用图形知识,进行具有隐蔽条件的图形面积计算。

学情分析熟练掌握基本图形面积计算,掌握简单组合图形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析图形和进行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组合图形的结构,能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灵活运用所给数据,熟练计算组合图形的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练习十八5、8两图形,植物种植的另一种设计(或纸片,或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

一、复习。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怎么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第4题。

3、交流时说说你是如何求草地面积的?

二、练习:

1、出示练习十八第5题图形。

(1)仔细观察,你准备怎么求?

(2)两学生板演,别的同学仔细看懂板演同学的方法。

交流,

(3)你能解释板演同学的大致意思吗?

(4)如有错误,指出错在哪里了?

2、完成练习十八第6题。

3、求下列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cm)。

3、求出示前一堂课里的风筝图(第92页)。

(1)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该怎么求呢?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三、小结。

要求:教学设计字体为五号,行距14磅。

四年级人教版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具:

cai课件、小猪存钱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呀,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好不好?(出示课件讲述故事内容)。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盲人叔叔全听到了,说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节课呀,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怎样正确地观察物体,才不至于像盲人叔叔们一样。

1、确定方位。

师:你们对小猪说了些什么?

学生汇报。

师:坐在小猪前边的同学朝我挥挥手。

师:我知道了,你们就分别坐在小猪的前后左右。

2、观察小猪。

(1)在自己座位上观察。

师: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了小猪的什么?

(课件出示:你坐在小猪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

学生汇报。

师:其他同学观察的结果也是这样吗?有补充吗?

(2)交换位置再观察。

师:刚才你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可爱的小猪,现在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吗?小猪前面和后面的同学换换位,左面和右面的同学也换换位。准备好,轻轻地换。(学生起身换位。)。

师:现在你又在小猪的哪边?仔细观察,你看到的小猪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汇报。

师:我想采访坐在小猪前面和后面的同学,现在的位置看到的小猪和你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学生汇报。

师:哪儿不一样呢?

学生汇报。

预设:有的同学会说一样,有的同学会说完全不一样。

出现矛盾冲突时,学生再次观察小猪左右两边,并在组内讨论。

小结:从左边和右边观察小猪是不是一样呢?(学生齐声:不一样!)你们从细节观察并解决了问题,好样的!从小猪的前面和后面看是不一样的,从左边和右边看也是不一样的。

(3)从前后左右观察小猪。

方案一:到其他几个同学的位置上看看。

方案二:人走一圈的办法太麻烦。我们可以让小猪转一圈,我们只要坐在位置上就可以看到它的前后左右了。

学生尝试操作。

师:好的,每转一个方向停一下,看清楚了吗?这两种方法都很好,可以围着小猪转一圈,也可以让小猪转一圈,小组商量定下一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观察。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师:同学们从前后左右再次观察了小猪,你们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

学生汇报。

师: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小猪是不一样的。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分层练习,应用促学。

1、刚才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特别高兴。老师也给小亮、小明、小红一个礼物,大家看。(出示第67页上的恐龙图)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学生各抒己见)。

2、67页的做一做。

3、70页的第1题。

4、欣赏课件出示庐山图片和古诗《题西林壁》。

四、回顾全课,梳理评学。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1、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它。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五、实践延学。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家里的物品,说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听,你看到的是哪一部分?老师相信你一定说得非常好。

《观察物体》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学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位置及左右等关系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教材先从情境入手,组织学生观察长方体讲桌,感悟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发展空间观念。然后通过各种认面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上面,进而学会辨认物体的形状,为今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与依据。

《课程标准》为这部分内容设定的目标是:“辨认从正面、侧画、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依据这一目标,在深入挖掘教材,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为: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在同一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发展空间观念;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上面,能正确辨认从三个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通过探索与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猜测和空间想象能力。3、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与简单的评价,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此外,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活动也将作为一项教学重点。

三、教材处理。

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思想,我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观察活动进行教学的基础上,还创造性地安排了其他观察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教法、学法及教学媒介的使用。

本节课我将采取“引导-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并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优化教学。为此,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玩具狗、长方体纸箱等。

五、教学流程预案。

我为这节课设计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生动有趣的情境十分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导入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首先与学生聊一聊过生日的新鲜有趣的事情,然后播放观察一只布绒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后思考:它们观察的是同一只布绒狗,为什么说得不一样呢?借机引出课题。

二、观察交流,探索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这一环节我预设为三项活动。

1、观察机灵狗,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结果不同”。

为了“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承接导入时的情境,我准备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本位观察机灵狗活动,各自说一说面前的机灵狗长的什么样,并指出屏幕上相同样子的照片儿;然后再以顺时针的方向交换座位观察,把每次观察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和第一次看到的是否相同,是哪一张照片儿;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换位之后每次看到机灵狗的样子一样吗?为什么会这样?学生汇报后,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收获。相信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一定能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而顺利的解决教学重点之一。

2、观察纸箱,体会“同一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在初步掌握观察方法的基础上,我将出示一个六个面颜色各异的长方体纸箱,引导学生猜测:站在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这个纸箱的几个面?然后请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验证的结果,最后通过小组汇报、集体评议的方式明确:站在同一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教学中,学生可能因为移动了头或目光,觉得可能会看到4个面,针对这种情况,我将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这一活动的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猜想、验证、交流中发现并掌握数学知识,解决教学重点之二。

3、认识正画、上面、右面。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一活动中,首先我与学生交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我们看到的物体的三个面都有自己的名字。”然后大胆放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寻找答案;接着通过指认长方体纸箱、讲桌及班级中可能有的长方体物品的三个面加以理解,最后变换某一物品的摆放方向,请学生再次指认各面,使学生明白所谓的“正面、右面、上面”是会发生变化的。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重视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针对这一原则,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一组梯度式练习题:巩固深化题。教材26页的“连一连”、27页“练一练”中的1、3题;实际应用题。看图猜物、小小摄影师;课外延伸题。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一件物体,试着把看到的形状画下来,结合着画为家长讲一讲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四、畅谈感受,交流收获。

本着“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将采取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方式进行。同时,通过欣赏古诗《题西林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科间的联系。

六、板书设计。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组织观察实践活动,因此,板书为简写知识点,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记忆。

七、教学效果预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笑笑”、“淘气”、“机灵狗”这三个学生喜欢的数学小伙伴,创设了完整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探究知识,交流体会。我想:由于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上,同学们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思考,乐于实践,乐于交流,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以上就是我对教学本节课的一些预想,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您的宝贵意见,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谢谢!

绍兴县小学数学备课观察物体第3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新授课。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抽小组汇报,师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的1-2题。

五: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抽生的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燕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子记下来,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方交流。

师抽生把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2、完成39页例2及做一做(展示评议)。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完成练习八第3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目的: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

2、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

3、更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1、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

2、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具学具: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正面图形请学生们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较复杂物体的观察(板书)。

(二)新授课。

师出示四个小正方体按例3摆放在讲台上,以同方为单位,画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抽生展示并说明其理由。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3及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1-3题。

(四)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边看也是的情况。

(3)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五、课外作业:练习九4-6。

课后反思:。

绍兴县小学数学备课观察物体第3课时教学设计

编写者单位:平水编写者姓名:编号:。

教学内容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它们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学生已初步具有的看图能力和计算技能。因此让学生掌握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的思考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在组合图形中,有的已知条件是隐蔽的,需要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根据图形特点,先把它找出来或推算出来。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有接触过组合图形。能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五种基本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初步掌握用分解法和割补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2、能综合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提高数学学习资源的开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利用基本的平面图形面积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各种图形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结合回答将五种图形展示在黑板上),你会求这些图形的面积吗?(复习面积公式)。

二、认识组合图形。

2、揭示组合图形:像这样用学过的图形拼成的图形我们叫做组合图形。

3、你在生活中,哪里还见到过像这样用基本图形拼成的组合图形?

3、揭题--组合图形面积计算。

三、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1、观察这个组合图形(指房子侧面),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你会求吗?允许小声讨论,并在草稿纸上试求。

2、交流:(教师板书)。

(1)分割成正方形与三角形。

正方形面积:5×5=25(平方米)。

三角形面积:5×2÷2=5(平方米)。

组合图面积:25+5=30(平方米)。

综合算式如何列?

同学们采用的这个方法,是计算组合图形常用的方法,叫分割法。

(2)分割成两个梯形。

梯形面积:上底:5米。

下底:5+2=7米。

高:5÷2=2.5米。

面积:(5+7)×2.5÷2=15平方米。

组合图形面积:15×2=30平方米。

综合算式如何写?

(3)补上两三角形,使之变成一个长方形。

大长方形面积:长5+2=7米。

宽5米。

面积7×5=35平方米。

小三角形面积:底5÷2=2.5米。

高:2米。

面积:2×2.5÷2=2.5平方米。

组合图形面积:35-2.5×2=30平方米。

这个先把组合图形补上一块变成一基本图形,然后相减的方法,叫添补法。

4、小结:

刚才我们用多种方法算出了组合图形的面积,你觉得哪种算法比较简单一些?无论你采用哪种方法,计算的面积总是一样的。

四、练习。

(1)计算做一面队旗要用多少平方米的布。(教师呈现数据)。

选择有用的数据在纸上完成,同桌讨论校对,并检查错在哪里?

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容易?

(2)练习八第三题。

独立思考方法,你打算怎么做?

(3)92页做一做。选择有用的数据,独立完成。自言自语地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了什么?你觉得如何去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修改意见。

要求:教学设计字体为五号,行距14磅。

绍兴县小学数学备课观察物体第3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密铺也称为镶嵌,是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变化和美的享受。通过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理解密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学情分析四年级已经学过了一些平面图形。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密铺的特点,绘在方格纸上密铺。

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密铺,初步培养空间观念。探索什么样的图形可以密铺平面。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及创造能力,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欣赏美和创造美。

教学重点什么叫密铺。探索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哪些不能。

教学难点探索事物内在的规律。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观察思考:

1把学生课前搜索一些密铺的图案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你发现了什么?

2、谈体会、交流。

2、引入课题。(密铺--铺-铺)。

二、探索新知。

1、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

(1)猜测如:圆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等同多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猜猜,哪种图形能密铺。

(2)操作、验证。

(3)汇报验证结果。(圆形和正五边形不能,其余能)。

2、在方格纸上根据给定的图形设计密铺图案。

(1)生活中的应用(如地转、围墙等)。

(2)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课本第110页的图案,造用一组,在方格上设计新颖,美观的密铺图案。

师:强调拼摆时,要有序进行。

(3)解决问题:第110页填空练习。

(4)展示作品。

3、自由设计密铺图案。

三、拓度知识(介绍有关密铺的资料)。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

要求:教学设计字体为五号,行距14磅。

四年级人教版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体会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在对各个面进行逐一细致地观察,并用语言描述、动作表征、闭眼记忆等方式,使学生对所看到的图形形成清晰的表象。

学情分析:

本节课,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经历由“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特点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掌握全面、正确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同时培养初步的倾听、合作和评价能力。

学习目标:

会准确判断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实物的形状。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学习任务:

任务一:不同位置观察kt猫。

任务二:观察自带的学具。

教具学具:课件;学生4人一组,每组一个kt猫,自带一个观察物学具。

学情分析:本节课,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经历由“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过程。

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谜语,听“上边毛、下边毛,中间夹颗黑葡萄”,小朋友们是什么?(生:眼睛)。

师:对,我们用眼睛认真仔细的看就叫观察,这节课我们就用小眼睛来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师:我们来看一看,猜一猜,这是什么?(多媒体出示)。

生:是一个球……。

2、明确目标。

师:看来,我们观察物体时一定要全面,要学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有信心吗?

3、预期效果。

师:小朋友们,有信心吗?有,老师相信大家。

民主导学。

任务一:不同位置观察kt猫。

师:瞧,kt猫也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了,kt猫也想和大家一样坐端正,看黑板,小组长帮帮它。我们用小眼睛来观察kt猫:(强调观察要求)。

任务呈现:仔细观察后,四人小组说说。

(1)你坐在kt猫的哪一面?看到了kt猫的哪一面?

(2)你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以小组独立思考观察。

展示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看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的时强调自己在什么位置观察,看到了什么?)。

师:xx小组观察得怎么样,大家来评一评。

生:

师:xx小组的同学观察的真仔细,每个组员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奖励xx组一个笑脸。

游戏活动:面对面交换位置观察。

(要求与之前一样,小组说一说,体会交换位置后观察到的相同吗?)。

师:想要看到kt猫的四个面怎么办?

(生:可以围绕kt猫转一圈;生:也可以把kt猫转一圈)。

游戏活动:转圈观察,猜位置。

师:为什么同一只kt猫,每次小朋友看到的'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我们观察的位置不同。

师:对,我们观察物体时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板书: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师:小朋友,想想刚才观察到kt猫的四个面,我们看:(媒体出示四个面图片)。

任务二:观察自带的学具。

师:我们仔细观察了kt猫,大家还带来了什么,请拿出自带的学具观察。

任务呈现:仔细观察,你在什么位置观察?看到了什么?

合作学习:先独立观察思考,再小组交流。

展示交流:哪个小组和大家分享交流?(xx组交流)。

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打开课本68页,独立完成做一做。

2、结果反馈。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做的检测题,并做出评价(全对的奖励自己三颗星)。

3、反思总结。

师:今天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生:在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不同。

四年级人教版体育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中罗丹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全神贯注的精神。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罗丹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全神贯注的精神。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上问题: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咱们一起学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全神贯注)谁来读课题?

(生读题)。

师:谁能在课题的前后加些词语,使它成为一句意思完整,又跟课文内容有关的话。

生: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时候,在课题的前后补上些词语,连成一句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就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你有什么问题要提?

生:罗丹为什么要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

生:罗丹是怎样修改塑像的?

二、读议结合,研究学习课文的重点句段。

师:罗丹为什么要修改塑像?要解决这个问题,该读哪一段?请读有关段落。

生:因为罗丹发现塑像有毛病,所以要修改塑像。

师: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读一读。

(生读:“罗丹自己端详了一阵……对不起,请等一等。”)。

师:这个句子里头有个词--“端详”,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看的意思。

师:怎样地看?

生:认真、仔细地看。

师:为什么要修改塑像这个问题解决了没有?

生:解决了。

师:谁来做总结,说说罗丹为什么要修改塑像?不过,这次要加点难度,用上“虽然……但是……所以……”这组关联词。

生:虽然这个塑像仪态端庄,但是左肩偏了点儿,脸上也还有毛病,所以要修改。

生:虽然这座塑像是杰作,但是还有毛病,所以要修改。

师:第一个问题已解决,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生:罗丹是怎样修改塑像的?

师:到哪去解决这个问题?

生:第2自然段。

生:“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师:跟他划的一样的请站起来。(十多位同学站了起来)。

师:(问刚才读句的那位同学)你为什么对这处描写感兴趣?

生:我觉得罗丹修改塑像时非常认真,入迷了。

师:用课题来说就是--。

生:全神贯注。

生:我觉得罗丹聚精会神地,非要把塑像修改好不可,把一切都忘了。这是全神贯注。

师:还有划别处的吗?

生:(读)“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我很有感触,因为罗丹忙乎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塑像修改好了,轻轻吁了口气。

师:你能读出罗丹开心、舒服的感觉来吗?

(生很有语感地读句:“过了一个多小时……轻轻地吁了口气”)。

师:读得很好。

师:还有哪处描写是你感兴趣的?

生:“罗丹一会儿上前……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

师:为什么感兴趣?

生: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是看塑像有哪些毛病。

师生:上前看,是看细微的毛病,往后退,是为了看整体,向前往后都是为了把塑像修改得更完美。

师:还有哪些句子?

生:(读)“一刻钟过去了……情绪更加流动。”我从“半个多小时”看出罗丹很有耐心。

生:罗丹情绪激动,时间越长干得越有劲,更加说明罗丹干得入迷,是全神贯注。

师:还有其它句子吗?

生“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

师:茨威格说的话里,有一句是最重要的,能看出来吗?

(生读:“人类的一切工作,……就应该全神贯注。”)。

师:今天我来给同学们上课,我就认为这件事非常值得做,而且想把这节课上好,所以就全神贯注地上。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也是全神贯注地上课,所以把这节课上好。老师也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全神贯注做事的人,将来成为科学家、数学家、音乐家或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

三、作业。

写写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感受。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人教版体育教学设计

今天这节课也与小动物有关,板书白鹅,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三组词语:

a供养不周、大模大样、窥伺、净角;

指名读--正音,齐读;【这些词语的字音是难点,建议加注上拼音,降低难度】。

b步调急速步调从容。

局促不安大模大样;

c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厉声叫骂昂首大叫。

2、这些词语有一定的难度,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再读,边思考: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是什么形象?(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3、对这只白鹅有什么印象?(学生回答:高傲;走路大模大样,很富态;脾气很大;娇生惯养;架子很大)。

5、出示第二节句子,起到什么作用?【同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也是不需要讲解的】。

三、教学课文1-3自然段。

1、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这只鹅初到丰子恺家,怎样表现?(朗读)。

除了高傲之外,要可以用什么词语?(骄傲)有没有喜欢的意思?(课件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有些小气;架子大;“高傲”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丰子恺要把高傲送给白鹅,难道丰子恺先生不喜欢这只白鹅吗?学习第三自然段,画出表现“高傲”的词句。

从哪里体会到了它的高傲?这句话中,你想强调哪几个词?为什么?--再读--其他同学想强调哪几个词--再读。

请大家闭上眼睛,插上想象的翅膀。听老师读,请大家把这段话变成一部动画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朗读,学生尽情地想象)--互动交流。

一只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鹅却如此勇敢--读(出示句子:凡有生客进来……狂吠)。

一只随时可能被当作下酒菜的白鹅却如此的忠诚--读(出示中心句)。

你们从哪里体会到了白鹅步态的高傲?(咬你一口)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净角出场?把那种高傲气读出来。

既然是写白鹅,为什么前面还有写鸭子呢?(比较)。

男女同学赛读。

通过对比,我们更能读好这一句话: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四、积累应用。

课件出示:我是一只的白鹅。

【听后感想】。

第一次听江老师上课,感觉江老师的语文功底很深,不仅板书写得好,而且知识面宽。这是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前提。江老师的教学设计总体上合体,内容恰当,分成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为初读全文解决词语,第二板块是教学第一段带出第二段,第二版块为“叫声”和“步态”,详略把握得比较得体。教学语言要进一步推恰,克服随意性,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更加要主意锤炼语言,建议用录音笔记录自己的课堂,回家后仔细听听,反思以后必有长进。这其实就是微格研究。

[《白鹅》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绍兴县小学数学备课观察物体第3课时教学设计

编写者单位:绍兴县华舍实验学校编写者姓名:钱建军编号:。

教学内容教材p44-p45例1-例2做一做,练习十第1-2题.

学情分析用字母表示一定的意思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本课提升到用字母表示数实际有三层意思(如上).重点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字母表示的实际意义和为什么要这样表示,理解用字母表示数,表示数理关系的意义.本课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方程的理解.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

一、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猜年纪。

师:同学们现在的年纪大概12岁左右,知道。

老师的年纪吗?(大17岁)。

明年小东几岁?老师几岁?一年一年下去分别是几岁?

学生(小东)年纪老师年纪。

1212+17=(29)。

1313+17=(30)。

::。

2424+17=(41)。

::。

观察一下,在记录过程中,你发现哪些在变化,哪些没有变化?

(年纪在变化,相差的岁数没有变化)。

这样说下去会有很多岁数可以说,你能用一个式子把许多种情况都表达出来吗?

(把学生年纪用a来表示,那么老师年纪用a+17来表示)。

(a+17不但表示了年纪而且还表示了两者的关系,而b只是表示了年纪)。

是呀,表示关系是很重要.大家想想我们的数青蛙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

歌很长,怎么唱得完?

讨论用字母表示。

1:a只青蛙a张嘴,a只眼睛a条腿。

青蛙成了独眼龙.在特定的情景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种意思.

2:a只青蛙b张嘴,c只眼睛d条腿。

说了和没说一样,没有发生关系。

3:a只青蛙a张嘴,b只眼睛b条腿。

眼睛和腿的数量对不上,成了怪物。

4: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

把歌唱完了,又正确揭示了数量之间的关系.

小结:用字母表示数所供选用的字母有很多.不只是a,b,c,d.但当我们开始设定某一个数,用某一个字母表示的时候,不能和别的字母混起来.也就是说在同一个的情景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种意思.

其实用字母表示数或者表示关系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我们玩数学游戏算24点,a就表示1.j表示11等等.

二、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

失物招领。

张明同学于昨天傍晚在校门口捡到人民币25元,请失主前去五(1)班认领.

讨论得出用字母去表示25更好一些.

三、体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优越性。

其实在我们数学学习中早就用字母在表示。

数了.大家可以举些例子。

讨论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较与文字表示,用数直接表示各自的优点.具体谈谈用字母表示运算定的感受.

(简洁,明了,内含丰富.)。

四.用字母表示的简写形式。

a*b=a.b或ab。

a*a=a2。

一般情况下,几个字母相乘,在字母表中靠前的写在前面.如c*a=ac字母与数相乘,数写在前面,字母写在后面.

练习:8*8*8…*8=()简写。

12。

比较2aa2。

五.巩固练习。

百数表.(简介:画一张10*10的空格表.告诉学生是从1-100各数.然后把数隐去,在其中一个空格中标上字母b,要求思想其它格字可以填什么.找出与b的关系.)。

板书:重点突出“数青蛙歌”与简写。

四年级人教版梯形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有关概念;逐步学会分析和综合的思考方法,发展合乎逻辑的思考能力;通过具体实例,在观察思考、操作和推理的活动中,使学生有意识地反思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严谨好学、自主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品质和理性精神。本节的.教学重点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灵活运用。教学难点是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本节课是梯形的复习课,学生在初二、初三已经学习过,对定理的证明及梯形的题型中辅助线的添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自主复习中首先设计了考点链接,将梯形的相关知识点一一列举出来,课前热身中通过三条题目把梯形的有关辅助线融合在其中,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自行解决。自主复习中的题目课前批改掉,学生有疑问的可以相互讨论,老师在课上只针对典型问题作点拨。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品质。当堂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复习效果,便于教师课后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后作业,对复习不到边的地方进行补救,进一步提高复习效果。

本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复习方法合理,让学生体验研究数学问题的常用方法: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思想。教学中追求实效,强化方法的引导。简单问题学生直接回答结果,较复杂的问题老师突出注意点。多给学生创造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进行的很顺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极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四年级小数教学设计

1.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整数部分够商1)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能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整数部分够商1)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268÷4224÷4252÷6345÷15。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订正,任选一题说一说怎样算的。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1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并说图意。

师:坚持晨练可以锻炼身体,王鹏坚持晨练,按计划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师:这里的除法和前面学的除法比,有什么不同呢?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2、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算?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意见在小组交流一下。

方法一:

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方法二:

22.4×10=224。

4×10=40。

224÷40=5……24。

3、师:

这样可以算出结果,但是计算时有什么感觉?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一种更简便的算法,这就是直接用小数除以整数。

5.6。

422.4。

20。

24。

24。

二次备课:

思考:(1)余下的2表示什么呢?这个24又表示什么?

(2)24个十分之一除以4,每份是多少?

(3)怎样在商上面表示六分之一呢?

师:观察这个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发现了什么?

比较:224÷4与22.4÷4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师:经过上面的探讨,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1)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

(2)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2.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

算一算,比一比,这两题的计算方法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3.完成练习三第2、3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通过学习你知道些什么?

五、作业:

课本第19页第1、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

22.4÷4=5.6(千米)。

答:王鹏平均每周应跑5.6千米.

教学反思。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为了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计算中在除过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后还有余数,要着重说明把它化成用较小的计数单位表示的数,并与被除数中原有的同单位的数合并在一起,再继续除。

因此本节课,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教学方法之前为了给学生探索创造条件,探讨后,学生进行汇报。对于正确的方法给予肯定,并且为找寻正确的思路,引导学生分别用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转化为整数除法的两种思路进行解题。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问题的转化能力,这也是本节课设计中的一个难点。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数学的综合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方程教学设计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2、会从题目中找出包含题目意思的一个相等关系,列出简单的方程。

3、掌握检验某个数值是不是方程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概念,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的方法,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体现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三、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配套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设置悬念。

师:同学们,老师学会了一个魔术,情你们配合表演。请看大屏幕,这是20xx年10月的日历,请你用正方形任意框出四个日期,并告诉老师这四个数字的和,老师马上就告诉你这四个数字。

生1:24,师:2,3,9,10生2:84师:17,18,24,25。

师:同学们想学会这个魔术吗?生:想!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学会。

2。突出主题,突出主体。

(1)师:看大屏幕,独立思考下列问题,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a。x的2倍与3的差是5。

b。长方形的的长为a,宽比长少5,周长为36,则=36。

师:这些式子小学学习过,它们是?生:方程。

师: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等号的两边分别叫做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现实,学生齐读)。

2、师:小学我们学过简易方程,并用简易方程解决应用题,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际应用题,用方程解答起来更加方便。请自己阅读课本p/79—81,(课本内容略)并把课本空空填写完整,不懂的和你的同学交流。还要回答下列问题:

(2)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3)什么是的解?你找到验证的方法吗?

师:在阅读p/80例题1时老师做出友情提示:

(1)选择一个未知数x。

(2)对于这三个问题,分别考虑:

用含x的未知数分别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用含x的未知数表示这台计算机的检修时间;

用含x的未知数分别表示男、女生人数。

(3)找一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学生讨论出上述答案后。

师:大屏幕显示上述问题的答案。

三、体现新时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在大多数学生完成课本阅读和解答好课本问题、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请几名代表学生汇报所列方程,并解释方程等号左右两边式子的含义。

师:(强调)(1)方程两边表示的是同一个数;

(2)左右两边表示的方法不同。

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精彩的舞台。

师:本节知识也学完了,你能解释课前老师魔术中的几多秘密?

设任意框出的四个数字的第一个为x,则:

生1:x+(x+1)+(x+7)+(x+8)=24;

生2:x+(x+1)+(x+7)+(x+8)=84。

师:很好!如何算出x的值,是我们下一节课要探讨的问题(继续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老师想当堂检测一下谁掌握的最多,最好,请看大屏幕。

五、基础巩固与知识延伸。

(1)基础练习见同步练习册。

(2)拓展练习如下;

1、下列四个式子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1+2+3+48b。2x3c。x=1。

d。|10。5x|=0。5ye、

2、已知关于x的方程ax+b=c的解是x=1,则=。

3、下面有四张卡片,请你至少抽出三张卡片编写两道一元一次方程,并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你和谁不谋而合!

六、小结作业。

人教版四年级方程教学设计

一、活动内容:

课本第110页111页活动1和活动3。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建模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中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预测、判断。

(2)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演练、合作探究,体会数学知识在社会活动中的运用,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三、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以上重点也是难点。

3、关键:明确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间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每人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了和一个支架。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1。

一种商品售价为2.2元件,如果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部分的售价为2元/件,某人买这种商品n件,讨论下面问题:

这个人买了n件商品需要多少元?

教师活动:

(1)把学生每四人分成一组,进行合作学习,并参入学生中一起探究。

(2)教师对学生在发表解法时存在的问题加以指正。学生活动:

(1)分组后对活动一的问题展开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派代表上黑板板演,并发表解法。

解:2.2nn100。

2.2100+2(n-100)n100。

问题转换:

一种商品售价为2.2元/件,如果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部分的售价为2元/件,某人买这种商品共花了n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这个人买这种商品多少件?

(2)如果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0.48n,那么n的值是多少?

教师活动:同上学生活动:同上。

解:(1)n220。

100+n220。

(2)=0.48nn=0。

100+=0.48nn=500。

(二)、活动2:

本活动课前布置学生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1、准备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子和一个支架。

2、分组:(4人一组)。

开始做下面的实验:

(1)把直尺的中点放在支点上,使直尺左右平衡。

(2)在直尺两端各放一枚棋子,这时直尺还是保持平衡吗?

(3)在直尺的一端再加一枚棋子,移动支点的位置,使两边平衡,然后记下支点到两端距离a和b,(不妨设较长的一边为a)。

(4)在有两枚棋子的一端面加一枚棋子移动支点的位置,使两边平衡,再记下支点到两端的距离a和b。

(5)在棋子多的一端继续加棋子,并重复以上操作。根据统计记录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以上实验过程可以由学生填写在预先设计的记录表上。

实验次数棋子数ab值a与b的关系。

右左ab。

第1次11。

第2次12。

第3次13。

第4次14。

第n次1n。

根据记录下的a、b值,探索a与b的关系,由于目测可能有点误差。

根据实验得出a、b之间关系,猜想当第n次实验的a和b的关系如何?a=nb(学生实验得出学生代表发言)。

如果直尺一端放一枚棋子,另一端放n枚棋子,直尺的长为l,支点应在直尺的哪个位置?(提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

此问题由学生合作解决并派代表板演并讲解,教师加以指正。

解:设支点离n枚棋子的距离为x得:

x+nx=lx=答:略。

(三)、小结,由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作业。

1、课后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类似活动问题,并举出几个例子。

2、课本,第110页活动2。

人教版四年级方程教学设计

目标预设: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意义和验算的方法,能正确解方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再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过程预设:

一、情境创设。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文峰大世界推出学生用品大展销,这里是选取其中的几件。

商品上标价分别为(字母表示的为商品价格不知道的):

上衣65元巧克力y元。

钢笔40元皮鞋60元。

书x元文具盒20元。

如果拿100块钱去买商品,用钱的结果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

(三种情况,大于、小于、等于)。

如果请你自己购物的话,你准备选择什么。

二、观察讨论:把上面的式子分类,你认为可以怎么分?

1.小组讨论,介绍如何分。

2.教师指出:像这些用等号连起来的算式我们都叫它等式。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师板书。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方程。(板书课题)。

4.提问:这里哪些算式是方程?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用集合圈圈出方程。

知道了什么是方程,你能写出一些方程来吗?试试看,在随练本上写出一个方程。

5.汇报:说说你写的方程是怎样的?

提问:如65+x是方程吗?为什么?

由此看出:具备方程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可以用一句话或者图来表示吗?

三、方程史话。

说起方程,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故事呢:我们都知道《九章算术》是我国著名的《算经十书》之一,是十部算经中最重要的一部。《九章算术》共收有246个数学问题,绝大多数内容是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中方程术是《九章算术》最高的数学成就,是它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方程的概念,并系统地总结了方程的解法,比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希腊丢番图方程要早三百多年。

《九章算术》反映出我国古代数学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取得在全世界领先发展的地位,作为一部世界科学名著,它在隋唐时期就已传入朝鲜、日本。现在,它已被译成日、俄、德、法等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流传。

听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想?

四、解方程。

1.师:大家知道这些方程中的未知数的值是多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练习求未知数,指名板演。(两题)。

刚才我们求这个方程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因此,我们在解方程时写个“解”字。师补充写解。

其实我们以前求未知数x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解方程。

2.选出方程的解,并画上横线。

x+8=30(x=38x=22)。

x=5是方程()的解。15x=36x=30。

12-x=8(x=4x=20)。

提问:你是怎样找出方程的解的?

3.检验。

师:我们在解方程的时候,也可以用这种代进去的方法算一算,如果它的等式结果和右边相等,说明是正确的,这种就是方程的检验方法。

请大家把书翻到80页,看一下方程的检验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检验的格式,自己任意挑选一题进行检验。

五、巩固练习。

做个游戏,好吗?

1.分组出五题判断题,写出式子,可以是方程,也可以不是方程的,考考其他组,看看哪个组编的题最好。

2.求出最好这组中的两道方程中的解,并检验。

文档为doc格式。

四年级人教版体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水平目标二)。

1、运动技能:能试做出后滚翻动作,能模仿做出动作全过程。

2、心理健康:对学习后滚翻感兴趣,乐于重复练习。

教学重点:团身要紧。

教学器材:海绵块若干块体操垫。

教学过程:

一、基础性诊断练习。

1、问题(1):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设计师把车轮设计成圆形而不是其他形状?

同学:(因为圆形好看、圆形物体滚动的快……)。

同学:球形物体滚动时的摩擦力比较小,所以滚得远。

师:我们在练习后滚翻时一定要使身体团得像球一样,只有这样才干把动作做好,练习时大家可以好好的体会一下。

2、提出问题:在后滚翻练习中怎样使身体团紧?

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让同学提出方案。

2.教师提供器材。

3.分组进行练习得出可操作性的方法。

三、优化评讲。

1.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将本组的练习方法展示给其他小组观看。

2.教师提出要求:(1)平安性(2)可操作性(3)简便易练性。

3.从中可以得到几种最理想的练习手法。

a.利用海绵块分别夹在下颚、两膝之间、两踝之间。

b.利用红领巾将膝盖、两踝捆绑起来(合作学习)。

c.双手抱膝连续团身起练习。

四、同学自我诊断与矫治。

1.分组练习体会这两种方法究竟是否合适。

2.相互协助。

3.得出结论:这三种方法都很适合与团身练习。

五、发展性诊断练习。

1、讲解:我们光学会了团身练习还不够,这只是后滚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我们还要借助推手翻掌贴肩等辅助动作。

2、教师示范着重让同学看清预备姿势(两脚两膝要并拢,低头含胸必需要)。

3、同学尝试性的进行练习。

4、教师巡回指导。

六、自主性学习诊断(课堂小结)。

师:在今天的练习中大家得到哪些东西?

生:为了解决后滚翻团身问题我们想了好多种方法,通过实践我们也知道了哪些方法可以使用,哪些方法有危险。

[评析]。

1、学会利用生活化的内容进行诊断。

课始,在做完准备活动以后,教者并没有像往常那样直接宣布课的内容,而是举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话题很简单却很吸引同学们兴趣,都迫不和待的想回答这个问题,这时候课堂气氛开始升温了,再通过做砖头和篮球的实验,一方面激发了同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课所学内容。“大家可以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什么?”也最大限度激活了同学在其他科目中所学到的知识的运用。师生可以此进行诊断,也为下面的练习做了个伏笔。

2、“降低、提高难度”、“缩短、拓展距离”,让诊断与矫治走近同学发展的真实世界。

我们知道,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目前教学要求往往高于或低于同学发展实际,“好同学吃不饱,差同学吃不了”的情况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教者首先要熟透教材,要有驾驭教材的身手,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的采用“教教材”,而是要实现“用教材”的教学新理念。在《后滚翻》这课中,教者就采用“降低、提高难度”的教法,在进行团身练习时,教者没有直接让同学看完示范后就进行模仿练习,而是降低难度采用辅助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使用夹海绵块来达到“团身紧”这个目的。在同学基本掌握动作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动作,将推手翻掌贴肩示范给同学看,让学得较快的同学进行练习,这样“好同学吃不饱,差同学吃不了。”的情况就大为转变,使差同学恢复学习的积极性,使好同学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只有考虑到这些,才干真正让诊断与矫治走近同学发展的真实世界里去。

3、以“胜利阶梯”为载体,提高同学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胜利阶梯”强化我们同学直面学习、生活的态度,唤醒了同学自我认识、自我诊断、自我矫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意识,减少同学失败后的灰心,强化和增加同学自我诊断、自我矫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胜利后的信心。在“后滚翻练习中怎样使身体团紧?”之后,教者并没有直接给出几种练习的方法,而是让同学根据老师所提供的器械提出各种练习的方案,他们在小组练习时,得出几种可操作性的练习方法。从中使同学懂得理论的正确与否可以通过实践来证明这一道理,教者布置小组交流也是为了发展同学自我表示的能力。同学由于受到海绵块作用的影响,有的同学就解下自身的红领巾,利用红领巾将膝盖、两踝捆绑起来进行练习,发现同样能达到要求,虽然老师没有说,但这是他们自身想出来的方法,说明小朋友具有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引导他们。

人教版四年级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探究一个数除以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转化和归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中获得积极的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利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正确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学准备:

有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一)故事激趣(回顾商不变性质)。

1.小故事:猴王分桃。(ppt课件演示)。

2.提问:你们知道小猴为什么又纳闷了吗?

(二)铺垫新知(运用商不变性质填空)。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ppt课件演示)。

(1)7.53÷0.3=()÷3;。

(2)300.3÷1.43=()÷143。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我们在前面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除法,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教师由复习题引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2.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情境图。(ppt课件演示)。

提问:图中奶奶在干什么?

2.简单介绍“中国结”。

中国结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是我们祖先高度智慧的结晶,有着很长时间的历史文化积淀,它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民族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

3.将例4补充完整,明确条件和问题。

(1)教师补充条件:大家知道编一个这样的中国结要多少丝绳吗?(0.85m)。

(2)用ppt课件补充其他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4.明确解答方法。

(1)学生独立列式: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解答?(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或ppt课件演示:7.65÷0.85。)。

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说课稿

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的第二学段,是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教材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空间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教材呈现的是几个小学生观看参展冰箱、冰柜的场景。通过解决“从不同方向看冰箱和冰柜,他们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的问题,引入“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一组具体实物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的学习,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学会观察和判断,体悟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事物,所得结果是不一样的。

此前学生在一二年级已掌握左、右、前、后的知识,并有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一组实物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观察物体》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里的内容。本节课的设计,我试图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的思想。在学法上,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逐步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发展智慧,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自主观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1、情景导入,目标定向。

情境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课件出示:一只卡通胡萝卜的横切面。

师: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

[鼓励孩子展开自由的想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课件:胡萝卜的动态旋转的过程。生:胡萝卜!(出乎意料)。

[此处安排学生熟悉的情境直入主题,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意会到“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结果可能不一样。]从而引出这节课的课题: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2、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互相讨论。

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提出问题。

(意图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讨论:三位小朋友看到的形状是否相同?为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因为他们站得位置不同,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不相同。

3、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在班内搞一个展销会,分别用不同的纸盒来代表冰箱和冰柜,让学生分别从前面,后面,上面来观察,看看图中的三位小朋友看到得是什么形状。

师:那三位小朋友看到的都是什么形状呢?请同学们现场来观察一下,把三位小朋友和他们看到的形状连起来。

通过实际的观察,学生很容易的就能找出他们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4、启发引导,精讲点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的进行引导。特别是学生可能会说站得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一定不相同。教师可以出示一个正方体或球体让学生观察,让他们认识到虽然站的位置不同,但是看到的形状不一定都不相同,而是可能不同。

5、系列训练,当堂达标。

(1)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图片。

生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并表达判断理由。

(2)请同学们看看下面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

学生自己观察,组内讨论,然后交流。

这两道题对于学生来说没有难度,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

(3)组长拿出小猴玩具。

师:打个招呼吧!

生摸摸猴子的小脸蛋、小屁股、耳朵……。

师:说说看,你坐在小猴的哪一面?看到的是哪一部分?

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看到的是?

[先观察后说,再想象,实质是在考察学生观察的有效与否,同时也将活动充分细化]。

师:你现在看到的是哪一幅?

生观察汇报。

换个位置再去观察,看看你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啊?

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再次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不会相同。

(4)动画汽车徐徐而来,三个小朋友飘然而至。

师:三个小朋友会看到什么呢?一样吗?为什么?

生:小明会……小红会……小东会……不一样。

师(追问):小朋友知道小红(右侧面的)站在汽车的哪一面?

[此处为解决后面的左右两侧而扫除障碍,降低难度]。

其实在错与对的交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非常深刻!

(5)认茶壶。

老师拿出茶壶放于桌中央,找四个学生站在桌子的四个方位,让其他学生判断他们看到的是哪一幅,并且让四个学生分别评判对错。

让学生自己判断对错可以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时刻也可以让学生站到那个同学的位置亲自去观察,这样更有助于帮助观察体验。

因为前后看到的形状有困难,教师可以借助于照相机分别站在前后两个位置拍摄相片,然后帮助学生理解。

(6)回扣目标,总结反思。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本课的板书很简单,根据本课设计的需要,我们只把课题和“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也可能不同”板书出来就可以了。这样简明扼要,又突出重点。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预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及时调控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动态生成。

谢谢大家!

观察物体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师:杨桃、从上面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学生照片、若干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生活物品照片。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认识老师手上的这个水果吗?对,杨桃。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画杨桃的故事。

画杨桃的故事:一天,美术老师带来了杨桃让大家仔细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淘气也画了一张。同学们看了都笑话他说:这哪是杨桃啊,分明是颗五角星啊!

老师走过去看了看,不但没有批评淘气,还表扬他观察很仔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从杨桃的两端去观察,杨桃看起来就像个五角星)。

杨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不一样,那其他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也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观察物体。

二、探究体验。

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四本语文读本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语文读本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

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4)请小组长把书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1)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我们看看它是谁啊?请出这位同学。请大家猜猜这几张照片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请同学上来站在相应的位置。

先出示一张正面和一张背面。

当第三个同学上台找到位置后问下面的同学:他找的位置对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出示第4张照片问:这一张也是侧面,和第三张的拍摄角度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2)小明他们也在给小动物拍照呢,我们去看看!书:67页,例1。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给小恐龙拍照,下面三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请在照片下写上小摄影师的名字。

这一张照片拍的是小恐龙的哪个面?是谁拍摄的?

(3)给小动物拍完照片,他们又被门外的小卡车给吸引住了。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卡车,这辆卡车在他们三个人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与下面对应的图片连一连。书70页,完成第一题。

投影订正后收起书。

3.巩固练习。

(1)根据照片把具体物体摆到正确的方向:

小动物太可爱了,老师也忍不住给小动物玩具拍了几张照片,每个小组白色信封里都有四张照片,它是汪老师分别从1,2,3,4号位拍摄的,请小组长按照照片背面的序号发给相应的组员。然后请大家根据手上的图片,摆出这个娃娃的正确位置,要保证这个娃娃摆好后,每位同学观察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汇报: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们小动物的脸面对着几号位(小动物的正面对着几号位)?

(2)换角度观察:你想从其他的角度去观察一下娃娃吗?那我们来个找座位的游戏,请小组长将这四张照片合起来洗一洗,正面朝上随意的发给每人一张,然后请大家根据组长发的照片找到正确的位置坐下来。三点要注意:1.娃娃不能移动;2.不能看照片背面的数字提示;3.找好了手放膝盖坐好。看看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好。

订正:每个同学是不是找对观察角度了呢?我们可以这样检验,如果你坐的位置和照片背面的数字是一样的就说明你们找对了。翻过来看看吧。四个人全找对了的小组请举手。

(3)转娃娃换座位:小娃娃朝一个方向坐累了,请小组长帮帮忙,帮娃娃换个方向,让他们面向××,现在小娃娃转方向了,同学们看看自己手上的照片,在观察一下娃娃,你还能坐在原地不动吗?想想你该坐在哪?请根据照片找到相应的座位。

说说你的座位怎么变化了?

还原座位,小组长收起照片和娃娃。

三、巩固拓展。

(1)根据照片猜物体(体会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同学们喜欢猜谜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汪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给一些物体拍了照片,请同学们根据照片猜猜是什么物体(出示从一个角度拍摄的柠檬照片,有的学生猜橙子)看来有时候,我们从一个角度观察还不好确定,换个角度再来一张。

(2)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汪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