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有感范文(15篇)

读弟子规有感范文(15篇)

ID:9299384

时间:2024-01-18 02:22:13

上传者:LZ文人

优秀作文应该具备良好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读弟子规有感

最近看了《弟子规》。首先《弟子规》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其次《弟子规》也教会了我们很多传统美德。所以在阅读《弟子规》的过程中,我有了很深的体会。以下是我的感受:

“亲爱的我,孝难,亲亲我,孝。”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孝,尊重父母亲人。

第二部是《做兄弟》,教我们如何与人相处。比如“道友兄弟,道公兄弟,穆兄弟,中国孝道。”意思是:兄弟朋友之间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如果他们不和谐,父母应该担心你。和谐了,就失去了父母的牵挂,相当于孝敬了父母。所以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和睦相处,这样父母才会为我们高兴,我们才会更幸福。

我们应该永远小心我们的生活。俗话说:没有规则能造就方圆。穿带纽扣的衣服,要整洁,符合自己的身份;适量饮酒,不要喝醉,不然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在背后议论别人的长短,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要计较小事,这样人会变得很幸福。

仁,就是善良和仁。善待他人、亲人、朋友和同事.现在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但是“仁者”又有多少呢?俗话说,人无完人!只要我们尽力去做该做的事,至于别人怎么说,那是他们的事!

通过阅读《弟子规》,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当然,光学习是不够的,还要有实际行动和一个实践的过程。

读弟子规有感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

品读《弟子规》,走进了一片灵气盈天的园地;携手《弟子规》来到一潭至纯至净的湖泊;感悟《弟子规》,学会了一种至真至诚的感情。鉴古今,百行孝为先,弟子规里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很好的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可现在我们这个社会道德品质缺失了太多。这段时间看到很多诸如在街上有老人摔倒没人敢去扶;碰到交通事故没人敢停车救助;大年初二,八旬老人睡在女儿家门口楼道里,其子女众多却无人问津……这些事件经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曝光之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沸沸扬扬的讨论。我看了以后,结合这段时间学习的《弟子规》,也有很多的感想:古人尚且懂得“卧冰求鲤”“孔融让梨”,,崇尚尊老爱幼,关爱他人,诚信待人。而在当下,经济高度发达,物质生活丰厚,比起古人来我们却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越来越冷漠了。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了诚信,没有了相互关爱才发生了这么多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刻学习和理解国学经典,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于是我又坐在书桌前,捧起一本《弟子规》大声的诵读起来:“弟子规,圣人训”嫩稚的声音回荡在空中,荡进了我的心里,荡进了人们的一言一行,我按捺不注的笑了。。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这本书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如果认真阅读《弟子规》,了解《弟子规》的真正含义,那么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弟子规》的几点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必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之后,它又告诉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多实践,这样才能学习好,成为有用之才。读完《弟子规》之后,我衡量了一下自己的品行,自己与《弟子规》中所要求的,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想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不起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是他们对我千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他们想方设法地满足我,而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多说了几句,我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妹妹,或许是因为年龄太小,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与父母争执,父母该多么难过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中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起辛辛苦苦拉扯自己长大的父母。

另外,书中提到的“宽为限,谨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心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令我深有感触。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方面做得最不足的地方。比如老师布置的任务,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就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总是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在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可以按照《弟子规》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学习成绩会更上一层楼。

读弟子规有感

孝,乃中华之传统美德。而作为子女,首先我们便要做到孝敬父母,心存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最先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做不到,平时感到做得不错,可仔细回想,做得并不是经善尽美。一个孩子从小不知道如何孝顺父母,长大后的人际关系一定很糟。孝敬父母,是我们成人的第一条。

二、恭。

待人接物无不需要怀着一颗恭敬之心,佛法里说,人有四“德”必须报答:父母、师长、国家和众生。父母之恩是孝;师恩是无私;而今天如果没有国家,没有一切的政治措施,我们就没有办法生活在安定的社会里,无法正常的读书学习,无法幸福地生活在这片天地。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众生努力的结果。时常怀有感恩之心,感恩老师、同学、家人,对他们怀有恭敬之心,人才不会那么自私,世界也不会有那么多不满和怨言,人才会获得开心,社会才会和谐温馨。怀有恭敬之心,是我们成人的第二条。

三、谦。

为人要谦虚。“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人戚”。看到这句话,猛然间我想到了“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古话。而回到现代,我在偶尔间听到妈妈和小姨说,妹妹幼儿园门口,一个小女孩竟然对他的同伴说送自己上学的是他家的司机,而那明明是女孩含辛茹苦的父亲。谦虚,真的是一种很美好的品质。谦虚,是我们成人的第三条。

征服一座高峰,我们唯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一座高楼的建成,需要一石一砖的堆砌;一部宏伟的乐曲创作,需要每个乐章、每个音符的协调。同样的,建立和谐社会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努力。可以说,要想取得大成就,必须先从做人开始,而《弟子规》就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书。欲成事,先成人。

读弟子规有感

文明从小事做起,每件小事都反应个人的思想品德。文明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做人的道理。每一个人都要有文明和懂礼貌,谦虚有礼的好学生。《弟子规》讲了许多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我觉得很感动。我们要学习这种,文明的心。共创和谐社会,世界才会更加美好。让我们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孩子。

我建议大家有空看看。

今天上午背《弟子规》的时候,有几句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几句分别是"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做弟妹的要尊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父母心中也就快乐。

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了。''财务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意思是;在金钱物质上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从背,《弟子规》里也能学到做人的道理,我非常高兴。

爸爸说平常我很多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不好,所以爸爸暑假给我买了一本《弟子规》,让我背诵它。我熟读了15天,大部分已经可以理解并且能背诵了。

《弟子规》主要讲了古代学生的道德品质规范、生活学习规范、礼仪行为规范、为人处世规范等等。它就像是我们的学习守则,可以用来管理我们的行为。

比如说:“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让我明白了人的一生非常短暂,转眼就老了,要。

珍惜时间。

所以我现在每天早早起床看书。

比如说:“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又让我明白了读书要做到仔细看、专心读、心里想。

我要按照《弟子规》的话做,改善我的学习习惯。

《弟子规》有感

上星期,校长推荐我们读《弟子规》这个教我们做人的书。就像总叙里面说的:“弟子规圣人训”。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就是“入则孝”,它告诉我们: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当先。

每节课前5分钟左右,朗朗的读书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在这读书声中,我脸红了,我顿时想到了我在家里的——不礼貌、不尊重。

我们的确应该好好的反思一下。

我读到第一句时就想到了:有时父母叫一声,我们没有答应他,父母以为我们没有听到,就会多叫几声,我们反倒觉得厌烦,去顶嘴……。.

读完这一页,我感受颇多: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这使我想到了,我生病的时候,父母也是“药先尝”,也是“昼夜侍不离床”虽然那时候,已经病的不轻,也看不清父母的样子,唯一看得最清晰的就是父母为了我着急的神情。

现在我呼吁大家做到这弟子规上的每一句诗句、呼吁大家给父母一封检讨书,做到以下几点:

1一定要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

2为什么自己所犯的事是错?

3父母对于自己的辛劳表现(事例)及表示感谢。

4认清自己为什么会做那些事?

5提出合理性建议,在什么情况下自己会尊敬父母。

6恳请父母尊重自己的意见从而教自己做人的礼仪。

7表示态度以及将来的学习礼貌计划请父母放心。

好了这次《读弟子规有感》就到这里,大家肯定也有说不完的话,下次再见!

读《弟子规》有感

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好思想与坏思想,我们应当分清好坏,从而正确的成长。虽然在这个时代,科技很发达,但人们的道德素质却一代不如一代,因此我们必须借鉴先人的理念,扳正我们的行为。古人规定行为有专门的一部书叫《弟子规》。它是一部经典读物,归纳了做人做事的各项准则。

入则孝。“教”字是左孝右文。古人讲“教者,孝之文也。”教育从何而起?从孝开始。“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需敬听;父母责,需顺承”——看似简单的话,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做到了吗?为什么孝在第一位?因为如果不孝,后面几项全不用做了。因为生你养你的人你都不尊敬,那么你会尊敬谁呢?如果连你父母的话你都不听,你还会听什么呢?你更不会听老师的,也不会与同学和气,还有可能成为社会败类。可以说有地位、人缘好的人都孝顺父母。你的一切功名,如果没有父母,都会虚无。所以,人只要把“孝”做到,就能干一番大事业。

“悌”就是兄弟友爱。对自己的兄弟要让、爱。让就是谦让,爱就是友爱。古代有个人叫许武,他从小没父母,自己养育两个弟弟。把官位给兄弟,把家产给兄弟,自己什么都不要,然后到父母坟前哭,说“我终于让弟弟成就了”。可见悌道也是很重要的。

“谨”是对人们穿衣吃饭等的一系列要求、应:“冠必正,纽心结;袜与履,俱紧切”可现在有些社会青年,有帽歪戴,上衣不扣,穿着拖板,一身不正气。经典的作用虽然很大,但这些人就是不按经典去做,造成世风日下。

“信”就是诚信,既指做事又指说话。“凡出言,信为先;做为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妄巧,事故的人们善于溜须拍马,看人脸色,忘了“作与妄,奚可焉”尤其是“佞巧”,比如说,爸爸问孩子:“考了多少分?”孩子说:“我在班中不溜!”这就是“佞巧”。

“泛爱众”总的来说就是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有重要一点“人有能,勿轻誓”就是别人有才能,不要诋毁。有些人一看别人的分数超过他了,就用一切办法祸害人家。这就是“轻誓”。其实,《弟子规》中类似的内容有很多,也很全。我只是写了冰山一角。

说到“亲仁”,不客气地说,人都没有猪更亲仁,猪虽一生为吃、睡,但没有一头猪折腾另一头猪,也没有一头猪挖个坑把另一只猪埋了。可人有,可见亲仁是难得的。

“有余力则学文”,现在人们都让孩子枉读书,为了工作。可先人读书是为了有更高的修养,而不是好工作。

“有余力而学文,则文灭其质;有余力而不学文,则质胜而野”谁说的?孔子说的。“纸上谈兵”就是一个好例子。有文化吗?那人文化高。但有理论无实践,不行。所以,盲目学文是悲剧。

经典是成长的标准,只要按照经典去做,你的成长就会文明,让我们文明的成长,为社会做出贡献。

读《弟子规》有感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在心灵上有着巨大的震撼。最最令我感动的是孝子陆绩的故事。

三国时期,吴国的陆绩很有孝心,他的孝名众所周知。陆绩,一位十分聪明的人,因为酷爱读书,从而见多识广、博学多才,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神童”。

在陆绩六岁时,就在九江拜访了大名鼎鼎的袁术,而且他对袁术提出的问题都可以对答如流。袁术对陆绩的知识渊博十分欣赏,竟破例赐坐,还赐他吃柑橘。可陆绩刚吃了一个柑橘,突然想起母亲从未吃过这样美味的柑橘,觉得十分遗憾,于是便偷偷地揣了三个在怀中,想回去孝敬母亲。不料,当陆绩拜辞袁术弯腰作揖时,柑橘一下子从他的怀里掉了下来,袁术对此十分震惊,而陆绩却没有因此而感到十分尴尬,平静地说:“我是拿回去孝敬母亲的。”如此的回答,让袁术对陆绩更加地欣赏、赞许与敬佩了。

读到这里,我被陆绩这种近乎疯狂的孝心感动了,为了让妈妈吃到美味的柑橘,自己不惜冒着被人当成小偷的危险。在陆绩的孝心面前,我真感到惭愧,就在昨天,我与妹妹因为看电视换台闹得不可开交,任凭妈妈怎么劝我俩就是不听,把妈妈气得直跺脚,唉!与陆绩相比,我真后悔呀!

是呀!想想现在的我们,每天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在家里几乎都成了小公主、小王子,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我们都是想着自己,完全不顾父母的感受,好像享受这些就是应该的一样,唉!真不应该呀!

父母,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人,是我们一生最大的财富,是值得我们用所有的精力去孝敬的人。

读《弟子规》有感

诵读中华经典,能让我们意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能让我们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告诉我们要平等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还有多余的精力,就学习有益的知识。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告诉我们不要让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忧虑。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让自己的德行受到损害,让父母蒙受耻辱。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告诉我们借来的东西要及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告诉我们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只说该说的话,不要花言巧语骗人。不要说奸诈取巧的话。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告诉我们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反问自己喜不喜欢,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告诉我们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奸佞小人会乘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最终导致真个人生的失败。

弟子规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学习有益的知识、要孝敬父母、借来的东西要及时归还、不要花言巧语骗人、不要和不肯亲近仁人君子的小人做朋友。我的收获很大。

读《弟子规》有感

今年寒假,我被一本薄薄的《弟-子规另解》所吸引,这册小小的书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我急忙查了《弟-子规另解》的原著:《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的资料,翻开他的的创作目录,竟有数十册之多,什么《学庸发明》,《四书正伪》,《水仙百咏》等,可是其中流传最广,名声最大的就是《弟-子规》。

《弟-子规》全文仅仅1080个字。为什么它能使我百读不厌呢?是它,教会我如何尊重别人―――要孝悌;是它,帮我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要信;是它,让我学会了生活方方面面注意的'问题―――要谨。

继续往后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现在大多数家庭和我一样只有一个孩子,平常自己总是独霸一方。一旦放假,问题就来了,我和表哥无论大小事务互不相让,吵架、打架变成了家常便饭,妈妈、姥姥对此头痛不已,读了这句话我才懂得我们两人“兄道敌,妹道凶,兄妹争”就是不孝的表现埃是啊,我俩吵架、打架的时候,妈妈、姥姥都不得不停下手上的活来劝架,这不是给大人添麻烦吗?从此我就尽量克制自己了。比如前几天哥哥骂我很难听的话,我本来准备马上回击,可还是忍住了。事后我跟哥哥讲他说的不对,他也向我道了歉,避免了一次吵架。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条读书学习的方法正切中我的要害,我读书时眼在书上,嘴也在念,可心经常飞到九霄云外。自从读了这句话,我就开始在学习时尽量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而是专心致志地学习,读书,写字。说来也奇怪,我的学习效率竟然大大提高,以前做作业总是需要半天甚至还得熬夜,现在只要不到半个小时就够了,剩余的时间我就可以快乐地玩了。

《弟-子规》教会我的东西太多了,每当我读起它,就会想起卫老师课堂上讲过的话“现在很多家长望子成龙,结果孩子们成了龙也成了凤,却没有成人。”既不孝顺,也不与他人好好相处。我相信,我读了《弟-子规》,肯定在成人成才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捷径。我同样相信,每个读《弟-子规》的孩子,都能成人成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读《弟子规》有感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文明是唯一不曾终绝而绵延启蒙教育的。

在众多的启蒙教材中,《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唐诗》等文字简练、合辙押韵、内容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对我们语言能力的开发和良好品行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年轻时,在科举不中之后,就放弃了仕进之途,终身为秀才,他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教育儿童为人处世规范的启蒙书,是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的蒙学读物。对于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学习、如何“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最后养成健全的道德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清朝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

《弟子规》其内容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而爱,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主体精神,全文分为五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端正,养成忠义家风的最佳读物。

为圣人,比如我们伟大的孔夫子,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道德理论一直流传至今,为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我们生活中真正做到这些道德行为言论的人非常的少。

我们为什么不做这种被所有人称赞的人呢?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弘扬伟大的中华文化,为祖国的伟大事业作出努力,作出贡献!

读《弟子规》有感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通过阅读《弟子规》,我感悟道理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当然光感悟还是不行的,还要有实际行动,还要有实践的过程。

读《弟子规》有感

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里,有许许多多的古圣名著,但是,有一本可以拯救世界、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促进社会和谐,那就是《弟子规》。

《弟子规》主要讲了学习七大主修课,分别是“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入则孝”讲了要孝顺父母;“出则弟”讲了在社会上能懂礼节;“谨”讲了谨慎做事;“信”讲了要有信用;“泛爱众”讲了爱一切事物;“亲仁”讲了向好人学习;“余力学文”讲了要学习其它有用的知识。表达了作者想教好每个人如何做人远大志向。

我认为《弟子规》里的“亲仁”很重要。如果你有本事,不造福社会,也没用。像地沟油,据专家分析,没有博士学位的人是造不出的。这种人,就算他有一身本事,也是坏人。《弟子规》里有一句我特别欣赏,是“不亲仁,无限害”。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亲近君子,就会沾染不良风气,从而变坏。

《弟子规》牵连到我们的生活太多了。但是,没有学过《弟子规》的人把一切都颠倒了,本来是儿女孝顺父母,现在是父母宠爱儿女,举一个例子,一名教师很宠爱他的儿子。一次,那名教师为儿子装水迟了,儿子就大骂出口。但学了《弟子规》,儿子再也不骂了,而且很孝顺。《弟子规》确实可以拯救世界。

我没学《弟子规》前,我在街上见到垃圾也不捡,心想:别人会捡的。可我学了之后,主动捡垃圾,扔到垃圾桶去,并想:我是21世纪的学生,要品德好;没学之前,我不主动上三楼收衣服,学了以后,每次放学,放好书包,就上三楼收衣服。

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愿意学,一定可以变好。相信吧。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全文共分八个小节。第一节是总述全文内容,后七个小节分别向我们讲述如何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人。

第二小节《入则孝》告诉我们要善待父母,要在心中和行动上报答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孝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出门时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时也要通报一声,以免让父母挂念,这样简单的小事情,然而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我深深的反思。

《出则弟》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谦虚礼让,《谨》是指我们在言行上要谨慎,养成好的习惯。正如这句话"冠必正,钮必结"这是最起码应该做到的小事,我们不必像子路那样为了帽子而死,只要做到起码的端正就可以了。

《信》告诉我们要言而有信,信是通向成功的第一步,只有做到诚实守信,说好话,不说谎话,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光诚实守信还不够,还要平等博爱,与他人友好相处。"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在现实生活中,不要和别人斤斤计较,给人家要多一点,拿人家要少一点,这样才会与别人友好相处。

有了好的德行,如果还有多余的精力,就要好好学习知识,而我们现实生活中却与之相反,只讲究知识,不讲究品德,结果培养出一批有才无德的年轻人,这是最应该注意的。

学习文学典籍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它会陶冶我们的情操,锻炼我们的意志,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让我们在古典文学的熏陶下做好人,行好事,说好话,争做圣贤之人。

读《弟子规》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德行是不可分割的:是则是,非则非,一点都不能含糊。”人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如何做人。而做人要从孝悌来入门——古人深知这样的道理,于是他们传承给我们一些最宝贵的做人经验,而这些都记录在《弟子规》里。《弟子规》这本书出自于孔子的笔下。这本书主要是围绕着“孝心,孝言,孝行”而创作的一本古诗词。读了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让我先来说说“孝心”吧!孝就是孝敬的意思,心就是我们的爱心,而孝心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要有一颗孝敬尊重长辈的心。我们时时刻刻要考虑到父母和长辈地感受,想着要为他们做些什么。愉快而迅速地完成我们需要做得事。“孝言”是说:我们在对长辈、父母、同学、朋友说话时一定要文明用语,这样的话别人就会认为你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我认为每天对爸爸妈妈说的四句话是每位同学必须具备的:1.早上起来对爸爸妈妈说声:“早上好”2.到了学校对爸爸妈妈说声:“再见”3.回到了家对爸爸妈妈说声:“我回来了”4.睡觉前对爸爸妈妈说声:“晚安”如果你做到了并且对爸爸妈妈说了,这样的话爸爸妈妈就会认为你已经长大了,而且会很开心。希望大家可以说好这四句话,让文明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开始传播吧!

除了“孝心,孝言”还有“孝行”;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孝敬老人,爱护比我们年龄小的弟弟妹妹们。在长辈们累的时候,我们可以为他们捶捶背,或是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弟弟妹妹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去帮助他们。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对“孝心,孝言”“孝行”地理解。

孝是无所不适的,社会不能没有孝,生活中更不能没有孝。凡事孝为先,没有孝就什么都做不好。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分一秒做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