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模板15篇)

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模板15篇)

ID:9456065

时间:2024-04-21 06:56:07

上传者:温柔雨

通过调研报告,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与一个地区农村社会发展进步和农民思想意识、生活水平是否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国家减免农业税等优惠政策实施后,布尔津县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发生了明显变化,各个乡(镇)村(社区)依托自有优势,围绕土地、林地、畜牧养殖、旅游服务、劳务等,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乡村集体经济得以不断发展壮大。但在集体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布尔津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分析,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是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近几年,布尔津县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大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农村级集体经济的总体实力得到了不断壮大。

据我们调查资料显示,截止xxxx年底,全县辖x乡x镇xx个行政村,x个居委会,目前,万元。其中:村(社区)万元,集体地面积xxxxx亩收入xxx万元,集体林面积xxxx亩收入xxx.x万元,万元,集体畜xxxx头(只)收入xx.x万元,其他经营性收入xx.x万元。xx个行政村和x个社区居委会中:x万元-x万元的xx个,占村总数的xx.x%;x-x万元的xx个,占村总数的xx.x%;x-xx万元的xx个,占村总数的xx.x%;集体经济收入xx---xx万元以上的x个,占村总数的x.x%;集体经济收入xx万元以上的x个,占村总数的x.x%。

近几年来我县乡村两级党组织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依托地缘、资源、产业等优势,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从全县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开发农业增收,仍然是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据统计,亩,平均每村xxx.x亩;集体林xxxx亩,亩;草集草场xxxx亩.亩,总数收入xxx.x万元,占总收入的xx.x。特别是杜来提乡耕地面积大,各村预留机动地相对较多,周边宜农荒地也较广,在全县集体经济收入x个到十万元以上的村中,该乡就占了x个,其中最多的杜来提乡草原新村集体地xxxx亩,万元,集体林xxx亩,万元。这些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采取集体所有,农户竟价承包经营办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依托集体资产优势,实行多种经营,仍然是乡、村级集体经济最普遍的经营方式。我县大部分乡、村的集体经济规模较小,经济总量不大,区位优势不明显。这些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搞活集体资产经营,促进资源转化增值,增加集体收入。主要是利用集体统管的荒地、荒滩、林场、草场、养殖场(集体畜)、房屋等资源,通过招标承包、招商引资,使用权出让,租赁经营等途径,搞综合经营性开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xxxx年全县各村集体畜xxxx头(只),万元。杜来提阿肯齐村集体林xxx亩,收入x.x万元。窝依莫克乡托洪台村水费收入x.x万元。禾木哈纳斯村房屋租赁一次性收入x.x万元。

(三)依托地缘区位优势,发展二、三产业,成为乡、村集体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按照“围绕旅游办基地,办好基地促旅游,搞好旅游促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靠城、靠路、靠景点的优势,修建饭店、市场、出租门店等设施,围绕第三产业求发展,成为乡村集体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目前,由各乡镇村自主开发建设了“阳光沙滩”、阿合贡盖提民俗风情园、白桦林休闲园等xx多个旅游景点和配套服务网点,使乡村集体年增收xx多万元。例如,窝依莫克乡养殖示范区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在旅游沿线建起了“大药房”,一部分用作村办公室,一部分用于出租,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近xxxx元。

(四)依托资源优势,组建农村股份合作社,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新渠道。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村集体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想出了很多好办法、新点子壮大集体经济。例如,托洪台村积极兴办农村股份合作社,按照“参股不控股,监督不经营”的原则,采取村集体出资、村民出力的方式,成立了“托洪台湖股份合作社”,增加集体收入,达到了村集体与村民共同获利的“双赢”效果。窝依莫克村在不影响正常办公的前提下,把村办公室的临街处全部建成了门面房,增强了集体经济。

(五)依托帮扶共建,确保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下联动工作形成合力。建立了滚动帮扶重点村发展集体经济工作制度,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结合起来,并选派了xx个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县直部门滚动帮扶贫困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一举措收到了明显成效,在圆满完成第一轮帮扶目标任务的基础上,xxxx年又启动了第二轮帮扶工作,各帮扶单位累计投入xx万,为x个重点帮扶村购买了xxx只生产母畜、新建了村级办公阵地及配套设施、安装了有线电视等。针对部分村资源匮乏、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采取强乡帮弱村、强村带弱村的方式扶持“后进”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杜来提乡采取牧业村给农业村借畜、农业村给牧业提供草料的方式,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格孜托别乡通过给村集体借畜、划拔集体畜的方式,确保了“空壳村”不出现反弹。

总体来看,虽然布尔津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从整体来看,乡村集体经济整体的实力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从我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和经济大环境等主客观条件分析来看,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因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所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增收渠道不宽,年全县农村(社区)万元,其中直接经营收入仅为xx.x万元,万元。

全县年收入超过xx万元的村只有x个,超过xx万元的只有x个。而一些地处偏远,而又无资源优势的村,年经营性收入只有x万元,可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还非常薄弱,无钱办事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干部素质不适应的问题。尽管目前乡村干部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村干部文化层次普遍较底,思想解放不够,发展意识不强,对市场经济知识知之甚少,也没有经营管理的经验,不能顺应市场的要求,从市场发展需求出发寻找路子,因而,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基层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一是部分乡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匮乏,发展的空间很小。加之县、乡两级对集体经济特别是薄弱乡村的集体经济扶持不够。不仅总体上数额小,而且扶温饱的多,扶根源的少,极易返贫。二是一些乡、部分村的发展思路不清,缺乏长远规划,增收路子窄,发展点子少,短期行为多,滚动发展慢。

(二)主要原因。

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与近年来农村个私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显得相形见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识不浓。不少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认识不足:一是“过时”论。认为现在大气候是鼓励发展个私经济,再讲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时宜。二是“畏难”论。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集体资产管理难度大。三是“无用”论。认为现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无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大局,不须再强调集体经济作用。此外,在一些贫困村还存在“等靠要”的心理,自我发展意识不强。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条件薄弱。全县不少集体经济薄弱村所处地理位置偏僻,可开发利用资源较少,而且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技术落后,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小。只能靠机动地获取有限的收入,缺乏新的有效的增收渠道。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干部能力不强。村干部在素质上差距还比较大,特别是在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上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少数村干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别有目的不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找思路,而是想从中捞取好处,谋取个人利益;不少村党支部书记整日忙于乡镇的中心工作,很少有时间谋划村里发展大计,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存在“小富即安”思想。

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县、乡、村三级联动,各级领导及各乡(镇)和有关单位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意识,立足现实,放眼长远,积极培育和扩大集体财源,拓宽增收渠道,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认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为村集体经济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选优配强村领导班子,要加大村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将有经济头脑,有实干精神的能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二)因地制宜,多轮驱动,扩大乡村集体生产资料规模。

各乡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也可以发展第三产业,购置农业机械,入股搞合作社等多种形式。

第一、抓住农区畜牧业和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的机遇,充分挖掘农牧区的载畜潜力,不断扩大集体畜、禽养殖规模。

一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挖掘乡(镇)村的内在潜力,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根据自身的发展能力,不断扩大集体畜群的数量。

另一方面,把扶贫项目购进的牲畜作为乡集体扶贫基础畜,无偿转借分配到各重点贫困村,由村集体负责承包经营。每轮帮扶任务完成后,基础畜如数返还乡集体,形成“牲畜轮借,帮扶轮茬”的滚动发展机制,在滚动发展中增加集体的生产资料。通过x-x年的发展,使每个村集体畜达到xxx头(只)以上,有条件的村达到xxx头(只)以上。

第二、结合退耕还林工作,用足、用活、用好国家政策,在保证效益、有利增收的前提下,稳步增加集体林面积。

借助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补助资金,县乡村三级联动,积极开展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除将不宜耕种的土地还林还草外,把荒山荒地及其它宜林地一起纳入了还林还草工程,通过国家和集体出资,农民出力的方式大幅度增加集体林面积,在农民受益的同时,增加集体收入。种植业扶贫项目主要以低产田改造、发展黄豆基地和饲、草料基地为主。万亩,万亩。可通过争取扶贫项目,实现低产田改造,扩展黄豆基地和饲草料基地建设。

第三、积极利用喀纳斯旅游资源优势,为农村发展集体经济谋求一席之地。引导乡镇立足本地优势,在全县旅游开发的大框架、大规划下,积极参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在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旅游服务方面创收,增加集体收入。如禾木喀纳斯乡、冲乎尔乡、窝依莫克乡、布尔津镇都可以借助旅游的优势,发展集体经济。

(三)明确奖惩,加强激励,督促乡(镇)村、帮扶单位形成发展集体经济工作合力。

一是通过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这一有效途径充分调动各方的工作积极性。由县委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乡(镇)、村、对口帮扶单位和下派干部的工作职责,按照百分制量化集体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层层签订责任状,逐级落实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责任主体。每年把各乡(镇)、帮扶单位、下派干部落实责任状情况与乡村综合评比、帮扶单位评优定等和干部考核结合起来。完不成任务的乡(镇)和单位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党政“一把手”、下派干部,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并与工作较好的单位和个人一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

二是实行村干部结构工资制度,改变那种干好干坏都拿相同报酬的旧模式,把村干部的报酬与村集体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多劳多得的工作机制。村干部是村民自治的代言人,是由村民自主选举产生的代表村民管理村级事务的特殊群众,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只有通过引导和制定激励措施来实现。为达到这一目的,我县制定并实行了村干部结构工资制度,把村干部工资划分为基础工资、奖金和发展集体经济效益工资三部分。基础工资、奖金部分由各乡党委、政府根据各村的集体收入状况和每年年终考核情况确定。在此基础上,按照集体经济依靠自我投入和滚动发展增收的部分核定一定比例作为发展集体经济效益工资发放给村干部。

(四)加强监管,科学经营,引导乡村集体经济步入长期稳定增长的良性发展轨道。

一是加大对乡村集体资产的监管力度,每年由县委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乡级集体资产进行一次专项审核,乡(镇)负责组织人员对各村进行一次审核,全面排查掌握各乡(镇)村集体资产的数额和各项财务开支情况,摸清各乡(镇)村集体经济收入底数。强化村账乡管制度,建立乡、村集体资产专门台帐,定期进行登记更新。

二是完善乡村集体资产承包经营制度,向科学经营要效益。对现有集体耕地和集体畜,坚持扶优扶强的承包方向,结合养殖示范区、种养示范户建设工作,改变以往撒“胡椒面”的方式,集中发包,确保规模经营。发包采取公开竞标的方式进行,根据集体资产安全运营的需要,明确规定经营能力、赔偿损失能力等承包条件,经过可行性论证后才能发包。对大规模承包经营集体资产的,预收部分承包费或以固定资产作抵押。所有承包行为必须签定书面承包合同,并经过公证部门的依法公证后,才能承包。

三是逐步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失职、失察、失误导致集体资产流失的,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要求其追回流失的资产或按一定比例进行赔偿,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五)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好“五个”结合。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放在整个农村工作中通盘谋划,实行“五个”结合:一是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二是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体制创新相结合。三是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

四是发展与管理相结合。五是“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加大对经济落后村的帮扶,使其尽快摆脱贫困局面。

定点扶贫帮扶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积极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是新时期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挖掘农村市场消费需求潜力、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手段,对于打赢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为指导河沿村脱贫攻坚工作,促进财政支持扶贫工作顺利推进,2020年2月至5月,河沿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开展了“一抓双促大走访”活动,现将相关情况。

总结。

如下。

孔店乡河沿村位于大通区东南高塘湖沿岸,属于三市交界地带。全村耕地面积4437亩,水面180亩,共有9个自然庄,521户,1661人,其中党员32人(含驻村工作队成员)。2014年被列为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45人。该村地势低洼,道路交通薄弱,基础设施薄弱。汛期和涝年水面上涨,浸没耕地,造成村民搬迁,收成变化无常,大量村民外出打工,村里经济社会日益空心化。村集体经济薄弱,2016年以来仅有集体水塘出租收入0.4万元/年。2017年以来着力拓展集体收入渠道,新建光伏发电站、标准化大棚等,不断加大现代农业建设投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2014年—2019年分别为0,0,0.4万,11.9万,18.1万,50.7万。2020年利用扶贫资金建设阳光大棚用于出租农户新增20万元,2020年村集体收入达到82.7万。

附:2014年——2019年村集体收入明细表。

年份。

收入组成金额(万元)。

2014。

2015。

2016。

资产出租。

0.4。

2017。

资产出租、光伏项目收益。

7.9。

2018。

资产出租、光伏项目收益、扶贫项目收益。

18.1。

2019。

资产出租、光伏项目收益、扶贫项目收益。

50.7。

2020。

资产出租、光伏项目收益、扶贫项目收益。

82.7。

二、存在问题。

四是农村人才配备不“强”,村居带头人缺少农业发展思维,新型农民培育力度不够,农业专技人才匮乏,严重阻碍农业工作发展步伐。另外,畜禽养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压力巨大,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

三、

(一)加快产权制度改革。

一是厘清底数。对各村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理、造册登记、股权认定、确权颁证,可采取承包、租赁、参股分红等方式盘活现有资源,从而获取稳定的集体收入,各村居可确定一定比例的集体股,其余部分根据实际决定是否分红。二是开发资源。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对部分目标土地进行招拍挂,争取条件列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增加集体收入,破解被征地农民生活无保障、村集体经济难持续的困难局面。三是创新形式。大力发展合作经济,引导村集体与农业龙头企业、种植专业大户开展合作,利用龙头带动作用,引领村集发展物料供应、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多种经营,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形态。四是招商引资。针对地理位置优越、和谐稳定的村组,在符合环境保护、水源地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招商引资,引进中小企业、现代集贸中心、连锁超市等新业态,以集体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参股经营,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二)加快多元产业发展。

创新集体产权收益机制,制定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办法,鼓励村民以土地流转、房屋租赁形式参股,同时为贫户家庭留取一定比例股份,带动村民集体致富。

二是抓功能聚合,高标建设田园综合体。在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的基础上,打造集农业、旅游、生态为一体的田园综合项目,不断开拓新型业态模式,做强做优。积极引进有意向企业来村投资。下一步,要充分利用河沿村沿湖生态园、稻虾共生、生态养殖品牌基础和优势,按照园区化设计、产业化布局思路,精细规划功能区,突出设计农耕文化体验区、综合果园区、农家乐等,不断完善硬件基础配套,打造三产融合支撑点。

三是抓科技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2018年河沿村被大通区列入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村,建成后,河沿村将通过清产核资,把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确权到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完成后将采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利用先进生产、经营技术,多方筹集财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分总结先进村项目经验,继续加大科技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投入,对标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兴建智慧温室大棚,引进数字控制技术,推广使用水肥一体化,控制病虫害、提高效率、降低农药使用量,达到节肥增收效果。

四是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一是改进考核机制。精简考核指标,根据当前工作计划抓重点考核,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级班子任期目标考核和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与班子成员年度考核、工资发放挂钩,让村级组织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上来。二是加强针对性培训。组织开展村干部专题培训,分期分批分项目组织村干部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参观学习,解放思想,提升发展动力和信心。三是培树先进典型。全面带动农村发展集体经济需要榜样的力量,在学习先进模式的同时,积极培养集体经济发展带头人,对带头人进行荣誉和物质奖励,并向上级积极争取扶持政策,打造农村转型发展的样板。

盘活“四荒”资源,对村集体的耕地、荒山、荒地、养殖水面等可由村统一牵头,联合农户参股,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资产经营效益。也可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推行专业承包,实现收益最大化,提高资产的经营效益。二是搞好土地经营,提高土地收益率。土地是村级集体资产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保障,全面开展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对村级土地、房屋等资产进行清查,积极开展宅基地、农用地整理,增加有效用地面积。依法经营土地资产,在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积极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内联农户、外联企业,搞好土地有偿流转,实现农户与集体双受益。三是开展产权创新,明确市场主体。大力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组建社区股份合作社,将集体经济利益与农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使农民成为集体的真正主人。

经过走访调研,扶贫工作队对河沿村的村民村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对河沿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一步,工作队将继续深入到农村一线,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为河沿村社会稳定,村民增收致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河沿村的各项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近期我县组织专班,深入到全县各乡镇和行政村,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访谈、查看台账报表等方法,对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个农业大县,全县辖××个乡镇;

××个行政村、××个居委会。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万亩;

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农业基础较好,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近年来,全县各乡镇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通过依托当地优势条件,结合区域自然禀赋,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探索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经营和实现集体资产收益分红等多种途径,多渠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产业发展多点开花、基层组织活力增强、示范建设有序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年底,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万元,拥有固定资产××万元,村均1×××万元。债务总额×××万元,村均负债×××万元。×××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有经营收益的村×××个,占村总数的100%,已实现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的目标。其中:经营收益在1万元以下×个,1-4万元×个,4-10万元××个,10-20万元××个,20-100万元以上×个。

二、主要做法。

(一)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一是盘活闲置资产。充分利用村办学校学校、旧厂房等资产进行租赁等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依法依规整合相关帮扶资金,采取村级单独购建等形式,就近在城镇置办商铺门面、仓储设施、厂房等物业为村集体创收。如:×××村在村内置办砂砾中转场地、混凝土搅拌场地、驾校驾驶训练场地用于出租,年租金收益达××万元。二是发展村办企业。我县×××村通过村集体办企业创收,目前拥有粮食加工厂、超市、矿泉水厂和一个汽车运输公司,企业年收入×××万元。通过对全县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进行摸底,建立台账。全县共有××个村办公楼闲置、××所村小学闲置、××个村林场没有发挥效益,××座水库只发挥灌溉作用等资源,资产资源总价值近×××元,针对现有资源,全县在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发布信息,已有××个村林场进行了林地流转,××个办公楼已租赁。三是发展传统产业。如×××村充分利用传统产业工艺优势,全村每年产值达×××万元,每年为村民和村集体增收××万元以上,有效改善了经济效益和带领农户脱贫致富。四是利用自然资源。如×××村、×××村等在符合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鼓励村集体以入股、租赁和流转等形式,依法合理开发利用村域内土地、森林、自然景观等资源,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林下经济,建设枇杷、油茶等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

(二)加强扶持,盘活资产。一是专项资金扶持“输血”强基础。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层,建强党的基层组织,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对全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状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进行验收,并将扶持资金全部拔付到位,有效提高了村级组织自我保障和服务能力。二是盘活集体资产“活血”破瓶颈。各村级党组织通过敌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资产资源,实现自营经营或租赁经营,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如×××村有水库××余亩,无偿给人养殖,通过帮扶工作队清理,收回养渔权,每年承包租金达×××元。三是培育新型农业主体“生血”探途径。通过培养发展新型农业主体,以提供服务、入股流转等形式,发展产业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县级部门整合各项资金,通过竞标、立项等方式将资金分配到各乡镇、村居实施。三是捆绑资产。各村认真做好资金、资产、资源“三资”台账,进一步盘活村集体山林、土地、闲置资产和“四荒”资源,对集体资产进行盘算,充分盘活集体闲置资产,提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四是捆绑企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和引导部分村与企业捆绑发展,双方以股份合作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村“两委”主动服务企业,帮助解决征地等困难,企业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发展,实现企业增效、村集体经济增长、村民增收的“三赢”目标。

(四)强化管理,加强指导。全县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相关政策、发展模式贯彻到每个村和社区,举办了村、社区书记培训班。不断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施,由组长、党员大会通过,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报经管站备案。事中加强监督、事后专项审计,并张榜公布。对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报酬,我县在财务制度上给以明确,由村务监督委员会议定标准,驻村干部审批,经管站备案,确保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全县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还比较薄弱,造血功能差,发展后劲不足,发展中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发展环境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从调研情况看,凡临近城镇、近郊的村,得益于优越区域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较为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村集体经济较为强壮,产业健康发展,特别是传统产业发展较好。而位于山区、稻区的村,地处偏僻,村落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陈旧,级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

(二)村级集体积累困难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村级集体积累是农村集体经济生产和服务的物质基础,是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和进行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保证。从调研情况看,受国家严格用地政策影响,我县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土地征用的局面消失,钢性支出的不断攀升,冲抵了积累,坐吃山空。

(三)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因。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农民群众对村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只要权益、不要义务的现象。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性,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部分村干部群众盲目的攀比心理,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步伐。从调研情况看,农民群众对村级组织的要求以及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呼声越来越高,不断对村干部施加压力,使村干部都抱着“别人都在搞,自己若不搞,对不起老百姓”的态度,不顾所在村的经济承载能力,举债建设,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村级负担,也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五、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一)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利用当地农村资源。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根据本村优势,找准问题,研究思路,引导基层干部破除“等、靠、要”思想,走有特色的资源型路子。

(二)创新管理模式,管好用活村级集体资产。一是盘活资产经营,整合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老校舍、仓库等各类集体资产,通过厂房、机器设备、鱼塘、闲置土地等集体资产出租或入股经营的方式,搞活存量资产,发包和租赁经营,以存量换增量。二是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的监管职能,建立“群众民主监督、会计核算监督、上级审计监督、互联网+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机制,着力构建“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运行高效、富有活力”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村级集体的正当收入不流失,不断提高村集体资产的利用率。

(三)加大扶持力度,助推集体经济发展。一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整合财政和各部门支农惠农资金,采取补助或奖励的办法,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并吸引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二要加大部门帮扶力度。通过产业带动、项目开发、资金扶助等形式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强对贫困村予以重点扶持,把扶持重点从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转到解决集体经济增收上来,帮助结对帮扶村搞好班子建设、发展规划、技能培训等关键性工作。三是鼓励企业投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鼓励企业自愿结对,合作开发,实现双赢。结对企业可以与村合作盘活存量资产,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依法兴办经营服务设施。

(四)创新发展思路,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一要发展合作经济。要积极鼓励、引导村级组织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支部+龙头企业+基地”等形式,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服务,获得集体经济收入。二要推动乡村旅游。充分利用村级生态资源好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家乐”等项目,增加集体收入。三要创新集体股本。鼓励村级整合各类政策、项目和资金,建立村集体股本,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等市场化的办法和手段,参与收益分配,激活资源要素,增加集体收入。

(五)加强班子建设,提高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一是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注重培养选拔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发展集体经济意识强的能人进入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的培养和教育。定期对班子领导发展集体经济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提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能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三是严格考核问责与激励。完善奖励政策,落实奖惩责任。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对乡镇党委政府和村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村干部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机制,激发“两委”班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为弥补村集体现无经济收入问题,村三委干部根据村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对策。首先决定对牛砦小区1号院三层闲置社区用房公开对外招租,以来增加村内经济收入,于今年8月中旬经公开招标现已对外出租,从而每年增加村经济收入近52万元,进一步提升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推动村内工作向前开展。接着,为了配合村域内郑锅二期工程的开展,目前涉及的牛砦四组正积极开展迁坟工作,现已完成87座坟墓的迁移工作,剩余29座坟墓将于月底前积极完成,为郑锅二期工程的进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可口可乐项目前期工作也有序开展。

下一步就关注最高的小区配套商业房建设事宜,村两委干部积极作为,并在办事处的指导下积极与高新实业、中建七局进行协商、磋商,找出制约小区配套商业房建设的困难和因素,积极上下协调,努力推进商业房这一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增加村民收人的工程尽早开工建设。同时也希望上级政府高度重视,尽快落实,从而提升牛砦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生活质量。下一步还将就牛砦小区二号院三、四号楼下挑空闲置建筑进行公开招标出租,抓好每一点点的收入。

我们要牢固树立对标意识、看齐意识和竞赛意识,确保责任同压实、工作同推进、落实同频率,以更加抓铁有痕的意志,更加雷厉风行的实际行动,向群众展示出务实重干的精神状态和作风形象,将全年工作目标落到实处,并切实壮大我村集体体经济,并增加村民收入。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报告全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近期我县组织专班,深入到全县各乡镇和行政村,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访谈、查看台账报表等方法,对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我县是个农业大县,全县辖××个乡镇;××个行政村、××个居委会。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万亩;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农业基础较好,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近年来,全县各乡镇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通过依托当地优势条件,结合区域自然禀赋,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探索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经营和实现集体资产收益分红等多种途径,多渠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产业发展多点开花、基层组织活力增强、示范建设有序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年底,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万元,拥有固定资产××万元,村均1×××万元。债务总额×××万元,村均负债×××万元。×××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有经营收益的村×××个,占村总数的100%,已实现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的目标。其中:经营收益在1万元以下×个,1-4万元×个,4-10万元××个,10-20万元××个,20-100万元以上×个。

一是盘活闲置资产。充分利用村办学校学校、旧厂房等资产进行租赁等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依法依规整合相关帮扶资金,采取村级单独购建等形式,就近在城镇置办商铺门面、仓储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设施、厂房等物业为村集体创收。如:×××村在村内置办砂砾中转场地、混凝土搅拌场地、驾校驾驶训练场地用于出租,年租金收益达××万元。二是发展村办企业。我县×××村通过村集体办企业创收,目前拥有粮食加工厂、超市、矿泉水厂和一个汽车运输公司,企业年收入×××万元。通过对全县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进行摸底,建立台账。全县共有××个村办公楼闲置、××所村小学闲置、××个村林场没有发挥效益,××座水库只发挥灌溉作用等资源,资产资源总价值近×××元,针对现有资源,全县在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发布信息,已有××个村林场进行了林地流转,××个办公楼已租赁。三是发展传统产业。如×××村充分利用传统产业工艺优势,全村每年产值达×××万元,每年为村民和村集体增收××万元以上,有效改善了经济效益和带领农户脱贫致富。四是利用自然资源。如×××村、×××村等在符合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鼓励村集体以入股、租赁和流转等形式,依法合理开发利用村域内土地、森林、自然景观等资源,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林下经济,建设枇杷、油茶等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

一是专项资金扶持“输血”强基础。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层,建强党的基层组织,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对全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状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进行验收,并将扶持资金全部拔付到位,有效提高了村级组织自我保障和服务能力。二是盘活集体资产“活血”破瓶颈。各村级党组织通过敌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资产资源,实现自营经营或租赁经营,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如×××村有水库××余亩,无偿给人养殖,通过帮扶工作队清理,收回养渔权,每年承包租金达×××元。三是培育新型农业主体“生血”探途径。通过培养发展新型农业主体,以提供服务、入股流转等形式,发展产业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一是捆绑产业。各乡镇、村结合主导产业布局,用活产业扶持政策和资金资源,以“村+合作社(协会)+农户”“村+产业+农户”及其它模式发展种、养、加工等项目;鼓励乡镇优化产业发展,按规模化、产业化的要求,大力规划发展产业基地和产业聚集带,充分抓住全县电子商务发展机遇,树立电子商务发展理念,建成电商综合体系,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二是捆绑项目。鼓励各村与当地正在实施的项目进行捆绑,以入股分红等形式进行实施;县级部门整合各项资金,通过竞标、立项等方式将资金分配到各乡镇、村居实施。三是捆绑资产。各村认真做好资金、资产、资源“三资”台账,进一步盘活村集体山林、土地、闲置资产和“四荒”资源,对集体资产进行盘算,充分盘活集体闲置资产,提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四是捆绑企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和引导部分村与企业捆绑发展,双方以股份合作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村“两委”主动服务企业,帮助解决征地等困难,企业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发展,实现企业增效、村集体经济增长、村民增收的“三赢”目标。

全县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相关政策、发展模式贯彻到每个村和社区,举办了村、社区书记培训班。不断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施,由组长、党员大会通过,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报经管站备案。事中加强监督、事后专项审计,并张榜公布。对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报酬,我县在财务制度上给以明确,由村务监督委员会议定标准,驻村干部审批,经管站备案,确保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全县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还比较薄弱,造血功能差,发展后劲不足,发展中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主要表现在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思维,不能因地制宜培育集体经济增长源,依赖上级有关政策性补助。有些村干部也想有所作为,但由于缺乏经济管理水平,信心不足,办法不多,过多于谨小慎微,不同程度地存在消极思想和畏难情绪。二是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我县部分行政村自然资源匮乏,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度大,整合村级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条件有限,自身难以发展产业。三是经济发展渠道较少。由于“三资”条件有限,收入来源形式单一。即使有开发利用资产、资源的也只是粗放经营,收益不高,特别是贫困村,受制于人和市场等因素,村级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四是发展后劲严重缺乏。因部分经济薄弱村资金缺乏,连维持运转都有困难。同时,由于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区位条件差,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又很难找到好的发展项目,导致就地发展潜力有限。五是村级债务包袱过重。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公益性事业建设不断增加,个别村级公共支出部分有增无减,导致年收入较少的村经济压力增大。

从调研情况看,凡临近城镇、近郊的村,得益于优越区域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较为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村集体经济较为强壮,产业健康发展,特别是传统产业发展较好。而位于山区、稻区的村,地处偏僻,村落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陈旧,级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

村级集体积累是农村集体经济生产和服务的物质基础,是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和进行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保证。从调研情况看,受国家严格用地政策影响,我县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土地征用的局面消失,钢性支出的不断攀升,冲抵了积累,坐吃山空。

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农民群众对村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只要权益、不要义务的现象。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性,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从调研情况看,农民群众对村级组织的要求以及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呼声越来越高,不断对村干部施加压力,使村干部都抱着“别人都在搞,自己若不搞,对不起老百姓”的态度,不顾所在村的经济承载能力,举债建设,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村级负担,也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根据本村优势,找准问题,研究思路,引导基层干部破除“等、靠、要”思想,走有特色的资源型路子。

一是盘活资产经营,整合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老校舍、仓库等各类集体资产,通过厂房、机器设备、鱼塘、闲置土地等集体资产出租或入股经营的方式,搞活存量资产,发包和租赁经营,以存量换增量。二是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的监管职能,建立“群众民主监督、会计核算监督、上级审计监督、互联网+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机制,着力构建“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运行高效、富有活力”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村级集体的正当收入不流失,不断提高村集体资产的利用率。

一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整合财政和各部门支农惠农资金,采取补助或奖励的办法,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并吸引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二要加大部门帮扶力度。通过产业带动、项目开发、资金扶助等形式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强对贫困村予以重点扶持,把扶持重点从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转到解决集体经济增收上来,帮助结对帮扶村搞好班子建设、发展规划、技能培训等关键性工作。三是鼓励企业投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鼓励企业自愿结对,合作开发,实现双赢。结对企业可以与村合作盘活存量资产,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依法兴办经营服务设施。

一要发展合作经济。要积极鼓励、引导村级组织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支部+龙头企业+基地”等形式,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服务,获得集体经济收入。二要推动乡村旅游。充分利用村级生态资源好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家乐”等项目,增加集体收入。三要创新集体股本。鼓励村级整合各类政策、项目和资金,建立村集体股本,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等市场化的办法和手段,参与收益分配,激活资源要素,增加集体收入。

一是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注重培养选拔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发展集体经济意识强的能人进入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的培养和教育。定期对班子领导发展集体经济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提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能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三是严格考核问责与激励。完善奖励政策,落实奖惩责任。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对乡镇党委政府和村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村干部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机制,激发“两委”班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年XX镇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从调研情况看,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内生动力不足。

部分村干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缺乏责任感,过度依赖政策性补助,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部分农村群众对集体经济认同感不够,认为发展集体经济难度大,参与支持的热情不高。导致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2、发展后劲不足。

发展集体经济需要资源资金支撑,xx镇下辖15个村委会,在县城规划区内的村委会8个,规划区外的7个,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土地资源缺乏,水面、林地面积不广。15个村虽然都有集体经济收入,但村小组有收入的不多,其中,经济效益较好的村组大多集中在中心城区,离中心城区较远的村组效益不明显。集体经济较弱的村日常运作都依赖于转移支付,根本无可用财力发展集体经济。一些村也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想法,但一提到资金,就望洋兴叹,不了了之。

3、发展模式单一。

从我镇情况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每年相对稳定收入主要就是租赁收入这一块。集体经济较强的8个村当中有6个村是通过集体资产租赁取得的,占到总数的75%,真正依靠发展产业和其它渠道获取收入的村委会不多。

分析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自身出发找差距和不足。

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导致思想解放不能及时跟上新形势,缺乏创新思维,对经济规律研究不深,解决经济问题办法不多。

二是工作上进取意识不强。由于生育二孩,为了顾及家庭,对工作上的要求有所降低,科学谋划和指导创新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是群众观念不牢。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不深入,平常下村只注重自己要开展的工作,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卢村乡清方村。

(xx年4月9日)。

一、基本概况。

清方村位于卢湖南部丘陵山区,地形狭长,被全乡12个行政村(社区)环绕,由原清方、小余二村合并而成,辖19个村民组,943户,人口3220人。设一个党总支,下辖二个党支部,四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8人,其中女性8人,男性80人。

二、发展优势。

一是发展提速,历史机遇好。县委县政府提出“四位一体,四区同城”的发展战略,一些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卢村,卢村迎来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近年来,清方村通过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提出“建设美好家园,为美好乡村建设夯实基础”的口号,农村面貌显著改善,为加快发展凝聚了民心,营造了声势,奠定了基础。

三是生产基础条件差。由于清方村部分民居处在淹没区,卢村水库蓄水,水位上升,部分村组道路被淹没,山货不能下山,生产生活不便,由于资金的缺乏,部分道路年年坏,年年修,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群众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的愿望比较迫切。

四、初步设想。

立足清方的实际,提出“1+2+3”的工作思路。即:唱响一个口号,打造二个基地,实施三个工程。

“二个基地”即生态白茶基地和油茶苗木基地。将林业开发与生态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依托广德品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芦湖竹海情侣湾生态园艺场,通过跟踪服务和技术支持,动员社会力量投资生态林业,尝试和探索建立1-2个高效林业基地,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

“三个工程”即建成一座桥梁,两条道路,分别是红庙村民组水毁桥梁重建工程,关塘村民组水库淹没道路提升工程和竹坞里山场道路建设工程。多方争取和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实施三个工程,千方百计地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稳步改善群众生产基础条件。

五、基层的几点期望。

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上级的关心和社会的关注。基层对农村发展有以下几点期望。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经济林业发展进行扶持;加强金融机构对接,解决经济发展贷款难的问题;争取项目资金扶持,扶持培育林业发展示范基地;整合涉农资金,完善山场道路等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群众投资兴业的热情。

二是实施科技驱动。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培养新型农业人才。通过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开展技术培训交流,探索与高校及农业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关系,引进智力支持和技术力量,培养一批农民林业发展技术人才,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三是推动产业发展。坚持企业化经营,产业化发展,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大力培育和做强竹笋、花卉苗木、经果、白茶等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培养经纪人队伍,打造品牌文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将林业发展与发展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〇一三年四月九日。

内容仅供参考。

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全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xx县统计局制定切实可行的调研方案,对全县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68户规下工业企业通过实地调研、听取讲解、座谈交流和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查。

近年来,xx县按照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总体部署,聚焦“三大转型”,聚力“三县”建设,全县上下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落实“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打造高标准生态工业园区,工业发展进一步提速。

1.工业经济总量快速跃升。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积极招商引资、加大技改投入、严格产业准入、淘汰落后产能等举措,全县工业经济得到稳步提升。至20xx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0家,规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6.26亿元,同比增长18.9%;完成工业增加值5.45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位居全市第三。实现利润1400万元,同比增长27.2%。比去年同期提高1.78个百分点。

2.重点项目建设稳步实施。xx县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围绕推动工业经济发展,重点争取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项目。通过围绕政策对外争取项目、围绕招商引进项目、围绕市场打造项目等措施,着力推动项目建设。至20xx年全县确定建设重点工业项目11项,计划总投资17.32亿元。其中新建项目8项,总投资3.7亿元,年度投资2亿元,至目前,已完成工业投资10.5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60.6%。

3.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突出招商重点,发挥园区优势,立足产业特色,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把引进好项目、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至20xx年,引进建设项目25项,其中已落地开工建设21项,已注册并做前期工作的4项。

4.工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近年来,xx县生态工业园区坚持以构建载体、创设平台为重点,园区道路、供水、通信、供电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工业基础得到夯实,产业承载能力得到提高。20xx年,园区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3亿元,开工建设道路19.25公里、标准化厂房12栋5.18万平方米、公租房1幢1.28万平方米、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1个,建设给水厂、污水处理厂、330kv开关站、加油站、天然气供应站各1座。沿核心区道路铺设电力、通讯管线25公里。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服务功能的增强,至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51户,其中工业企业43户。园区已逐渐成为全县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工业企业的聚集地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5.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和全民创业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新措施,促使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全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保持良好势头,整体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拉动作用。从被调查的样本企业看,企业总体运行良好,营业收入大幅增长。止目前,全县规下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4324.2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完成工业增加值11080.76万元,增长11.4%。

6、节能减排工作实效凸显。在经济总量和投资总额较快增长的同时,全县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和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加强新上项目和现有企业节能设施改造,层层落实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加大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不断加强对已建成投产项目的日常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重点污染源整治,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止8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10.1万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1.85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0.15吨标准煤,同比下降了7.5%。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和调研情况的分析,xx县88户工业企业中停产企业19户,占企业总数的21.6%,季节性生产的企业34户,占企业总数的38.6%,常年生产的企业35户,占企业总数的39.8%。其中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停产企业2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0%,季节性停产企业11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5%,常年生产的企业7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5%。工业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较大。从1至8月产值数据来看,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明显高于重工业。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34522.2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7669.5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0%,重工业完成产值6852.7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0%;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43556.6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9569.7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8%,重工业完成产值13986.9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2%;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31824.2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9341.8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1%,重工业完成产值12482.4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9%。

这充分说明近年来xx县新型高科技低能耗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企业发展更趋完善。

2.规上工业中重工业受季节影响大。调研资料表明,上年2月份,重工业完成产值6852.7万元,仅占规上工业产值的近20%,从6月份起,重工业的产值增长明显,产值增速回升幅度较大。8月份,重工业完成产值12482.4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9%。从产值增速来看,上年2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12.4%,5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6.3%,6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1.1%,7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增长11.2%,8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增长17.8%。

分析原因,xx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主要是两个化工厂和一些建材企业,就以20xx年来看,两家化工厂产值不但没有突破性进展,而且持续走低,重工业主要依赖于季节性较强的建材企业,建材企业的产值又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因此上半年xx县重工业产值增速明显走低,下半年重工业产值增速回升幅度较大,重工业生产受季节影响十分明显。

3.规上工业中大中型企业支撑力度不明显。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大中型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是工业增产的主力军。但从民乐近年实际情况来看,支柱企业新增产能和挖潜改造不足,支撑力度下降明显。20xx年2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14407.3万元,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1.7%,5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53118.9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2.2%,8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97074.6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7%。大中型企业支撑力度不足,影响了规上工业产值的增长。

4.小微工业企业整体实力增强,行业集聚明显。在调研的68户小微工业企业中,正常生产的企业有49户。在68户企业中抽取了24户企业做为样本填写了调查问卷,汇总后24户样本企业年产值可达5360万元,共有从业人员405人,96%的企业有计算机并能上网,能源消耗主要以电为主,总电耗19.2万千瓦时。与历年小微工业企业相比,企业规模逐步壮大,劳动生产效率逐年提高,24户小微工业企业平均每个劳动力创造营业收入10.2万元,人均创造营业利润2.2万元。从结构看,小微工业企业主要依靠本地传统优势发展,建材需求带动了以水泥、砖瓦、石材等为代表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加工初露锋芒,农资产品、农产品加工得到了长足发展。

5.小微工业企业产品订单小幅增长,企业预期良好。调查结果显示,有82%的小微企业依据订单进行生产,其中有一家企业(xx县泌园公司)已建立起了自己的销售网点,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当前企业订单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的有5户,占样本数的20.83%,订单同比持平的企业有8户,占样本企业的33.33%,订单同比增长20%以内的企业有9户,占样本企业的37.5%,订单同比增长20%以上的企业有2户,占样本企业的8.33%。汇总结果显示66.67%的企业预计年度企业产值同比加快,20.83%的企业预计年度企业产值同比持平,12.5%的企业预计年度企业产值同比减缓。有50%的企业对所属行业景气判断乐观,33.33%的企业对所属行业景气判断一般,16.67%的企业对所属行业景气判断悲观,这说明企业对未来生产经营状况预期较乐观,发展信心较充足。

6.小微工业企业运行制约因素多。一是用工困难。由于小微企业在薪酬福利、企业文化、发展前景等方面相对于大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来说较差,“招不来、用不起、留不住”的用工难困局日益凸显。调查显示,24家被调查企业中有18家认为“招工难”是当前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沁园商贸、天新农工贸等极力要求政府给予技术人才支持。二是流动资金紧张。长期以来,资金少、融资难这一困扰小微企业做大做强的门槛始终未能得到有效地跨越。调查显示,82.3%的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在有融资需求上24家企业中都存在贷款难的问题。三是货款拖欠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部分企业始终摆脱不了垫资加工的困境,不能及时回收应收货款,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调查中,所有的建材企业都谈到了企业应收帐款过大,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四是成本攀升有压力。在对样本企业的问卷调查中,当问及“当前面临最突出问题”时,24家被调查企业中有16家企业认为是用工成本上升快,14家企业认为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快,生产运营成本增加直接挤压利润空间。五是竞争能力有短板。小微工业企业以私营企业为主,普遍存在着董事长、总经理、生产厂长、销售部长“四位一体”的现象,内部经营以“作坊式”、“夫妻店”模式为主,无法准确把握市场导向,发展思路缺乏远见,企业员工以外来务工人员或附近的村民为主,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且流动性大。在企业财务管理上,多数企业的财务人员为兼职,从而在企业的产品质量及成本核算管理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检查监督和内控制约机制。

总体来讲,xx县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仍处于蓄势聚能的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工业基础薄弱。目前全县工业企业中龙头企业少,经济总量小,产业化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不足,形不成规模效益,且企业税率贡献不足。20家规上企业中,年税收超过1千万的企业仅有2家。在20xx年全市国税系统公布的纳税百强企业中也只有6家。此外传统产业比例大,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以资源型、粗放型加工、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多为农副产品初加工,资源利用深度不够,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与市场经济下的激烈竞争形态极不适应。

2.企业融资困难。调查中,大多数企业普遍反映缺乏资金,融资困难。县域工业企业大多系中小企业,缺乏自我积累,融资实力薄弱,且银行忌惮于企业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对成长型中小企业信贷收缩,导致企业生产规模难以扩大,企业普遍反映流动资金紧张,融资比较困难。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弱化了对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尤其是影响了对大客商、大资金、大项目、高新技术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人才资源缺乏。从调查情况看,在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只有45人,其中工程师9人,专业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人数的3.2%。同时,企业普遍存在人才难引进、难留住、难作为,且多数企业仍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缺乏民主与约束机制,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4.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困难较大。一是xx县工业产业布局结构不尽合理,集中度偏低,布局分散,结构优势不明显,主要集中在化工、建材和小型轻工业,高耗能高排放、资源消耗为主的特征明显,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环境和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不利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也不利于统一服务和“三废”的统一治理,导致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成本偏高。二是中小企业普遍实力不足,产业层次较低。大部分中小企业仍集中于传统产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雷同,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成熟,产销环节联接不紧密,没有进行延伸配套精深加工的企业,精深加工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不高。企业管理方式相对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战略意识模糊,发展目标,市场分析,产品定位,资源规划等方面不清晰,整体素质偏低,专业人才匮乏,基本上无力开展产品、工艺、设备的技术创新和研发。

1.明确工业发展方向。依托227线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坚持盘存量、扩增量,调结构、增活力、强化园区的工业总体发展思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据国家、省、市产业政策,以生态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快培育材料工业、食品加工、化工能源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中药材、大麦、洋芋等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做出特色,推进产业集群,打造有竞争力的特色经济。扎实推进全民创业活动,打造点线面结合、城乡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全方位覆盖的网络发展格局。

2.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财源、抓后劲”的思想,超前谋划,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通过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扩投入、保增长,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一是高度重视项目储备工作。按照“前期储备一批,建设实施一批,规划论证一批和超前谋划一批”的思路,搞好项目研发和论证评估,寻找xx县产业发展与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精心筛选一批资源状况好、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及时充实完善项目库。二是完善项目建设责任机制。严格落实重大项目“五个一”责任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3.破解工业发展瓶颈。紧密结合实际,用足用活国家出台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不断创新机制,聚集发展实力,解决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大对工业发展资金的投入,进一步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健全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金融借贷担保中介组织,降低金融风险,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贴息、补助等形式,积极引导商业信贷资金、企业法人资金和民间资金加大对工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通过广辟“钱”途,全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完善人才引进载体建设,要加强同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合作,到重点合作院校宣传我县创业环境,委托登记有意向来我县洽谈就业的优秀毕业生,掌握企业人才需求,进一步提高洽谈成效。加大人才培育力度,通过与xx县职教中心合作,以其职业教育为依托,以企业为基地,采取聘请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岗位技能轮训,积极帮助企业培训选聘人才,建立各类人才信息库。

4.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一是加大宣传推介。要高度重视宣传推介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召开宣传推介会、项目洽谈会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宣传,全面提高龙头企业的知名度。二是加强科技投入。在扩展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拓宽成果转化源头等方面,出台各种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使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并向技术创新的主体过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创造条件吸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以多种形式投入到企业创新中来,实施好重大科研项目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三是强化企业拉动。要提高抗风险能力,提升传统产业层次,加快企业发展步伐,鼓励和引导较大规模和较强优势的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实现资产重组。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使整合后形成的龙头企业能充分发挥其资金、技术、管理的辐射作用。

5.优化工业发展环境。牢固树立“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自觉增强服务意识,政府要主动为项目单位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按照有助于减轻项目负担、推进项目建设、加快项目审批的原则,改进、完善、支持工业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要抓好已出台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积极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对进入园区的企业,认真落实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协调税务、工商、规划等部门,在财税、人才、融资、开发建设、就业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6.夯实园区平台建设。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战场,要紧紧围绕打造千亿级生态工业园区的宏伟目标,不断加强园区平台建设。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社会投资主体通过投资、联营、入股、控股、独资、收购等方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逐步实现由依靠政府投入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多渠道努力,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为园区发展提供优良的硬件保障。二是提升土地管理水平。要严把土地供应关口,根据每个入园项目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用地,提高用地效率。鼓励各类企业和经济组织投资建设标准厂房,为不符合单独用地条件的中小型企业构筑发展平台;鼓励园区扩建企业通过整合原有土地自建标准厂房,促进园区产业集中布局,实现资源共享,切实保证园区土地的集约使用效率。三是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要按照产业定位,加快主导产业的集聚和培育,努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化协作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使工业园区成为品牌企业、规模企业、配套企业密集,产业竞争力强的经济板块。要在注重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制定和完善园区准入标准,杜绝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劣质项目进驻,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园区建设道路。

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为深入推动“”活动,月日至月日,我多次深入辖区各行政村、乡直各单位组织召开了座谈会,考察了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及城镇化发展现状,慰问了部分老党员和困难群众,并全面了解该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和思考了对策措施。

深入农村,到群众中去,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开展调查研究、组织政策宣讲、解决群众困难,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为民解忧,多项措施密切干群关系。为进一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怨,给他们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在走访慰问中,我主动参与信访接待,为基层群众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困难。在开展慰问时,我了解低保分配不是十分合理,该吃低保而不能吃,不该享受的已经享受。为此,我安排民政负责同志,督促村内低保实行民主评议,及时向群众公开。在考察公司情况时,公司反映加工技术有待改进,我立即给招商局联系,在下一年的技改扩建项目中予以扶持。深入群众,多种形式收集社情民意。为全面了解村经济发展情况和社情民意,我通过召开村干部座谈会、以及走访群众调查等形式,调查研究乡村发展思路和措施、城镇化发展的困难、“三农”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深入了解农民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农村土地流转、留守老人赡养和留守儿童的教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全面掌握了农村工作实际。

研究讨论,多项建议促进经济发展。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上,干部职工纷纷发言,讨论如何发展乡域经济,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每位同志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很多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乡党委表示将吸纳好的意见和建议,完善下一阶段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规划,我深受启发。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掌握的情况看,存在较多制约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乡域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较大。影响该乡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区域因素、制度和政策因素、农户自身因素等。就自然因素而言,村基础设施改造难度较大,人畜饮水、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导致各村发展不均衡。就制度和政策因素而言,一方面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转变,第二三产业共同发展,农民职业发生分化,促进了城乡居民增收致富;另一方面,贫困村仍然保持了传统的种养植结构,产业发展落后,没有形成一村一品、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农户自身因素方面,家庭人口数量、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个人能力等因素也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2、农业结构调整困难,增收致富渠道单一。主要以种植业为支柱产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没有形成开放型和多元化经济模式,未能形成农业产业化大格局。市场培育相对滞后,农民从中获益不明显。同时,产业结构调整资金不足、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市场信息不对称、留守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等也是制约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从而影响了农民增收致富。此外,农民思想不够解放也制约了致富增收,以土地流转为例,村民普遍比较看重“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个体经营性较强,缺乏大规模经营意识,加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机制的缺失,农民缺乏衣食保障,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中,许多人对土地的眷恋比较深,宁愿将土地闲臵也不肯流转出去,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3、城镇化进程加快,但配套服务不优。近年来,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新形势下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国道为轴心,集乡为核心,大力发展城镇经济。但由于财政体制、城建管理等执法、建设用地、公共管理等系列政策体制制约,集乡美化、绿化、亮化、硬化等资金缺口大,集乡配套服务还不够完善,群众文明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资金缺口仍然较大,社会事业发展缓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级财政和地方政府对社会事业建设投资加大了投入,社会事业也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基层卫生基础薄弱、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造成的留守老人的养老、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等仍是“三农”的突出问题,在基层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三、意见建议。

乡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

1、要有科学规划。要牢固树立规划是法、规划是龙头、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的观点,切实抓好村镇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在规划编制工作中,站位要高、定位要准、谋划要远,不仅要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完整性,更要在提升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保证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建设体现风情和产业特色的社区新村。扶持乡政府驻地的村庄及国道两侧村庄建设,改善城镇面貌,增强城镇凝聚力。

2、要有产业支撑。要把产业发展放在突出的位臵,积极培育经济基础,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做响晚秋黄梨、葡萄等品牌,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乡村发展,以村镇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小城镇连接城乡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并大力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增强小城镇的服务功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臵,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吸引农村人口和农村非农产业向小城镇集中,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3、做到节约集约。要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要求,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工作,指导村镇按集约利用土地原则做好规划和建设,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来保障发展。要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合理确定城镇建设规模,严禁建设脱离实际、违反标准的“形象工程”,严格控制工业项目土地投资强度。要引导农村村民住宅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对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集中兴建农民住宅小区,防止在城市建设中形成新的“城中村”,避免“二次拆迁”。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照城镇化和集约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4.注重生态保护。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经济建设、村镇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

乡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工作会议精神和《20xx年全县统战及民族宗教工作安排意见》要求,从3月14日—3月31日,由县委常委、统战部长黄顺福带领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局班子成员及工作人员,深入全县20个乡镇23个少数民族村社11处宗教场所,重点对全县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讨论、走访农户、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各乡镇村社干部及群众对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经济发展的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关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情况:

文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全县共有藏、回等27个少数民族,现有少数民族人口约8294人(其中:藏族7464人,回族606人,其他民族224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3.4%,主要分布在铁楼乡、城关镇、碧口镇、中寨镇、石鸡坝镇、堡子坝镇、丹堡镇、刘家坪乡、梨坪镇、天池镇等乡镇。

(二)少数民族乡及村社分布情况:

全县有民族乡1个—铁楼藏族乡,有散杂居乡镇9个(包括:城关镇、碧口镇、中寨镇,石鸡坝镇、堡子坝镇、丹堡镇、刘家坪乡、梨坪镇、天池镇),有少数民族村35个,合作社53个,社区1个。其中:铁楼藏族乡有11个少数民族村,藏族685户3297人;散杂居乡镇有24个少数民族村1个社区,藏族1018户4167人,回族151户606人。(情况详见:全县各乡镇少数民族情况统计表,略)。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乡村和散杂居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发挥民族乡村资源优势,培育产业发展,加大民族乡村项目资金的投入力度,使民族乡村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一是基础设施逐步改善。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民族乡村投入较大,在交通、水利、扶贫、教育、卫生等方面投入资金约16146万元,民族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村容村貌变化很大。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着力加大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集中实施了一批建制村道路硬化、饮水安全、河道治理、危旧房改造等基础建设,极大改善了少数民族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产业培育不断壮大。按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目标,大力培育富民产业。近年来,先后在民族乡村建成花椒产业基地6个,优质核桃基地4个,实施5千亩板栗示范园工程1处,建成了草河坝优质核桃采穗园1处,引导藏族群众兴办农家乐15家,扶持兴办以酿酒、养猪、养鸡为一体的养殖场4家,冷水鱼养殖场1家。

三是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县委、政府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在民族乡村新建中小学教学楼14栋,完善教学配套设施,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着力解决民族乡村群众"看病难"问题,在民族村建成了卫生室,配备了基本医疗设施和药物,群众就医条件得到根本改变。全县累计向民族乡村发放"村村通"电视接收机1507套,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全覆盖目标。各类社会保障优先承担起民族地区保基本、兜底线的任务,持续推进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

四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不懈地抓白马人民俗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工作,出版了白马民俗文化系列丛书,修建了草河坝、麦贡山等6所白马民俗文化传习所。文县被中国民协和文化部分别命名为"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草河坝、石门沟、案板地、强曲村被列入全国传统村落名录,白马傩舞"池哥昼"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保护名录,麦贡山、草河坝、石门沟被批准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成功举办了两届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和"火把节",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全县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经济社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受自然、历史、经济、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省、市、县平均水平相比还相对滞后,与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欠账大。少数民族村社普遍地处偏远,群众居住分散,环境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投入大,已成为制约少数民族村社发展的"瓶颈".少数民族村社因地域差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矛盾突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缓慢,特色产业发展薄弱,生存环境恶劣,自我发展能力差,生态环境脆弱,生存与发展的矛盾凸显。全县少数民族村社(非精准扶贫村)需要解决的事项有:人畜饮水、文化广场、村内道路硬化、产业路、异地搬迁等5个方面,总投资约1557.5万元。其中:人畜饮水工程14个村,53000米,投资约79.5万元;文化广场13个村社,投资约650万元;村内道路硬化10个村社,约49.5公里,投资约445.5万元;产业路7个村社,约40公里,投资约360万元;异地搬迁6个村社45户,投资约22.5万元。

二是居住条件差。大部分少数民族村社地处高半山区,居住条件差,自然条件严酷,灾害频繁,土地瘠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困难,个别村社生存环境恶劣。如:梨坪镇九原寨村石界湾社,居住在大山深处,交通险要,出入及不方便,土地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有老年人居住在村里,很少与外界交流。需要异地搬迁的少数民族村社的群众有:城关镇关家沟村朱家山社5户、中寨镇新寨村5户、石鸡坝镇张家沟村金家梁上社12户、丹堡镇古道坪村刁楼、蓖麻社18户、梨坪镇九原村20户、草坪村1户、金坪村葡萄架社2户。

三是发展资金不足。近年来,虽然县上对民族乡村投入较大,重点对铁楼乡进行了打造,投入相对多一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观,村容村貌变化较大。但其它散杂居少数民族村社投入偏少,基础设施改变不大,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乡村道路状况还较差;防灾抗灾能力较弱,返贫现象严重。

四是贫困程度深。少数民族村社经济发展缓慢,产业培育不足,支柱产业匮乏,山高路远,靠天吃饭,农业收入微薄;年轻人外出打工,村内大多居住着老人,空巢现象严重。绝大部分群众只能依靠外出打工挣钱,经济收入单一,缺乏持续增收渠道。民族乡村的产业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受自然因素影响大,持续增收渠道窄,稳定脱贫难度大,因灾、因病、因学、因婚返贫的问题突出。据统计,全县少数民族聚居村和散杂居村中,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3500元以下的村有14个,3500元至4000元的有7个,4000元至5100元的有14个,均低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389元。少数民族村社已成为脱贫攻坚战中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地方,与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五是少数民族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少数民族村社群众普遍思想观念守旧,相当一部分人发展思路模糊,发展理念陈旧,创业意识不强,安于现状,不愿接受新生事物;部分民族乡村群众缺乏劳动技能,创业缺乏过硬本领,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强。

一是制定少数民族乡村和散杂居村社发展规划。按照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少数民族乡镇村社规划,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少数民族乡村和散杂居村社发展规划。同时,保持规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新农村建设和危房改造时要融入民族元素,突出民族特色;倾力打造体现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标志性公共建筑,如寨门、戏台、凉亭、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建设,为各族群众提供充足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少数民族特色的保护与传承发展,与扶贫开发、生态旅游、文化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等相结合,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兼顾,科学合理规划少数民族村社未来发展。建议拓宽改造演武坪至麦贡山通村公路,修通铁楼乡白马十四寨连村并网公路,改善藏区群众交通条件。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深入实施"两个共同"示范点建设,充分利用好省市"两个共同"示范点建设资金,在重点做好铁楼藏族乡"两个共同"示范点建设的同时,也要兼顾其它散杂居少数民族村社发展,适当将省市"两个共同"示范点建设资金向其它散杂居少数民族村社安排,促进少数民族乡村和散杂居少数民族乡村同步发展。同时,要把少数民族村社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整合项目资金,加大资金扶持,集中攻坚突破,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扶贫攻坚步伐。建议从全县项目资金总盘子中切割部分资金,重点解决少数民族村社水、路、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落实解决,改变村容村貌,改善生活环境。(附:全县少数民族村社需要解决的事项统计表)。

三是优先安排项目。抢抓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机遇,为少数民族村社谋划一批以道路、饮水、危房改造、生态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农田水利、灾害防治为重点的生产项目,以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为重点的民生项目。加强与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衔接沟通,积极主动争取支持,重点争取民族乡村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社会事业项目,尽最大努力把有利于民族乡村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总盘子。按照"十三五"规划,坚持民族乡村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投资、优先实施。县涉关部门要在项目和资金的安排上优先考虑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在交通、水利、电力、农田建设等方面要求县级配套资金的,着力予以整合配套落实。

四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少数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在资金项目上大力倾斜,不断改善民族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对少数民族村社道路建设的投入,把少数民族村社人畜饮水、村内道路硬化、文化广场的修建、异地搬迁、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作为重点,切实解决少数民族群众行路、安全饮水、群众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要大力推进农村电网、通信、网络、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

五是部门联动推进民族乡村发展。民族乡村实现小康目标,仅仅靠自身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帮扶。县涉关部门在用足用活民族乡村政策的同时,在用好管好民族乡村和散杂居乡村项目发展资金的同时,加大对少数民族乡村和散杂居村社项目资金投入。要整合财政、交通、扶贫、水务、教育等部门资金,帮助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解决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乡村社的实际问题。

六是扶持特色产业。立足乡村实际,突出民族特色,结合地域特征、民族特点、历史背景和发展水平,深入挖掘利用少数民族村寨特有的文化生态资源,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少数民族村社都很僻远,地处林缘,地域开阔,在此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可扶持养殖土鸡、土猪、土蜂蜜;可种植药材、核桃、花椒等作物。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村社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独特的优势,把经济发展与特色民居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区村级集体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纵观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并不平衡,仍存在着少量经济薄弱村,这类村多是一些纯农业村。纯农业村前进步伐的快慢事关区域平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同时也事关“十一五”计划的完成和新农村建设平衡发展。为此,本文就xx区纯农业村经济发展现状,研究制约纯农业村经济发展的症结及解决方法,以期对全市的纯农业村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对xx区纯农业村进行梳理分析后可以发现,它们大多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地处相对偏远,交通或多不便。处于山区、半山区的纯[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农业村,公路虽然已经全部实现通村,但相对蜿蜒狭窄的道路,还是给与外界的沟通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处于平原稻区的纯农业村大多远离交通主干线,工业延伸的触角对纯农业村工业化步伐的影响相对较弱,加之本村的绝大部分土地都纳入了更新的红线农保地保护范围,引进企业的难度相对较大。

(2)发展集体经济的先天条件缺失。对于山区、半山区的农业村,对村原有的山林、果园往往平均分配到每个农户,或者对果园只采取简单的承包收取租金的方式进行管理,收入甚微,资源优势没有成为经济优势,集体经济发展缺乏物质基础,而今再对分配到户的生产资料重新组织起来进行产业化操作,还存在不小的难度;对于平原地区的村庄,这类村长期以来工业基础薄弱,村级经济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他们由于在80年代到90年代乡镇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没有适时发展乡镇企业而落伍。在目前情况下,发展乡镇工业难度较大,而且又没有新的发展思路,同样他们也存在产业化的难题。资源的相对匮乏,面对着强烈的致富心愿,也就成了无米之炊。

(3)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处于山区、半山区的纯农业村,基本农田面积远少于山林面积,土壤多贫瘠,主要用于农民自足,且因地理原因进行农田标准化建设难度较大,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发展农业的先天条件不足;处于平原稻区的纯农业村,通过前几年的标准农田建设,沟、渠、路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但也有很大比例基础设施因年久失修或损坏,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发展多种经营同样缺乏有力的基础条件支撑。

(4)农民发展农业经济信心不足。现在在农村中,尚存在着一些错误倾向,认为“种地没钱赚”、“坚持耕地就是在维护贫穷”,甚至有些“精明”的农民说,现在农民缺的是现金收入,而不是粮食,粮食安全更多的是为了城里人的安全,农民为什么要为了保障城里人的吃饭安全而苦守着耕地不放?他们希望土地被征用或者干脆将土地弃之去打工,这些倾向足以彰显出农民对发展农业的信心不足。

(5)发展现代农业的人才紧缺。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就少不了人才。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一些年轻人和有能力的人纷纷外出就业、创业,造成了农村的人才大量流失,农村缺乏了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和后备军,从而出现了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年龄偏大、缺乏转岗能力且又科学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民的状况,使得发展现代农业缺乏优质人力资源的支撑。

(6)土地流转难而贵。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更多的财富,只有把土地向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种植大户或企业转移,才能使土地收益成倍增值。但近年来纯农业村的实际情况给土地流转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方面,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来源的农户担心流转土地会失去生活的依靠,认为自己种田吃粮,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市场风险,兼职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对土地流转意愿不强,靠几分田吃饭,靠企业赚钱,稳稳当当,加上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等政策,给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了巨大的阻力。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价格逐年上升,由原先250元一亩逐步升到700元一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土地流转的难度。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有针对性的提出几个方面的建议:

不同的农业村有着不同的村情,其发展对应的路子也就不同,或工,或农、或三产,关键是要认真分析现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积极统筹协调好各类规划,理清发展思路,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子。

对于xx各个纯农业村而言,按照“保护、保障、挖潜、集约、统筹”的原则,主动争取建设、发改、国土、农林、水利、交通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弄清本村自然资源、气象、水系、地质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而完善总体规划,制定专项规划,提高规划的协调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村的长远发展提供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这些规划既要延续村庄原有的特色,保护整体环境,体现生态的原则,又要突出重点,适度超前,体现发展和集聚的原则,指导产业布局调整,集中规划生产、生活用地,科学规划土地的空间布局,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进而定格适合自己村情的发展模式。

目前情况下,对于xx区纯农业村而言,很多潜在的资源还在睡梦中,其潜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挖掘,才能够进一步转变为现实的生产要素,为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提供基础。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区、镇(街道)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大力扶持纯农业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时修复年久失修或已损坏的基础设施;加快标准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增加农业投入,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特别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修复山塘水库、除险加固,清理淤沙、扩建增容,实行渠系配套,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增强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对于xx区纯农业村来说,其生态环境保持相对较好,这是一个非常大优势。好的生态环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符合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因为优质的农产品对其所生长的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很有必要保护山林水体不被破坏,使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从长远来看,守住一方绿色,更是建立起了自己的“绿色”银行,培育了自己的“后劲”财源。

做好产业化配套建设。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为耕地、水面、园地、林地的规模化经营、集约化铺平道路;加快农机结构多样化、农机技术高新化,农机服务产业化,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保证。同时,积极引导农民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的大好前途,增强依靠农业致富的信心。

当前人们对农业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最近几年所爆发的“红心鸭蛋”等食品问题,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方向的认识: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优质高效、资源节约、品牌响亮,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纯农业村大力发展科技和绿色农产品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现代生态农业这一明确的发展方向摆在了我们面前,所需做的是利用所处的.区位优势,脚踏实地、加快发展的步伐,缩短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对于纯农业村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需要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带领农民致富的新产业,在名、特、优、新上做足做好文章。对于农业产业基地而言,要切实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管理,提高农业企业农产品技术标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从生产这个源头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控制。农业等部门对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有显著促进作用的新举措、新技术,也要给予力度较大的补助进行引导。

同样的品质、同样的品种,有没有品牌,以及品牌的知名度如何,在市场直接体现在售价上,有时价格相差许多倍。拿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说,普通的水蜜桃在市场的售价在两元左右,而奉化的水蜜桃售价则可以达到四五元左右,品质好一点的则更贵,这足以看出品牌对农产品的作用,因此,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提高农业附加值的一条有效途径。

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农民树立品牌意识,要通过相关政策的引领,推行绿色农业计划的实施,创出自己的品牌。在选种、培育、管理等环节上很下功夫,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广农产品生产档案、产地编码等制度,加快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认真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农业龙头企业紧紧围绕农产品开发,建立起绿色农产品产业,建立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显示农业龙头在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安全性等方面的积极带动作用。同时,利用长三角发达的物流体系和销售渠道,积极做好流通、销售工作,面向上海、杭州、xx等省内外经济发达城市等中高档市场,树立本地农产品的精品形象,不断满足人民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要。

建立畅通、高效的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体系,符合贸工农一体化龙型经济的要求,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纯农业村依靠发展现代农业致富的有效之路。

有关部门顺势出台有关政策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流通企业,鼓励与大型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努力提高农产品在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中的经营比重。组织开展“农商对接”,探索和推广贸工农一体化、内外贸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支持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支持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建设。积极引导、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产销联盟,发展“订单农业”,发挥流通对农业生产的引导作用,逐步形成覆盖xx、联通全省、辐射全国的农产品连锁配送体系和电子商务网络。

从根本上改变务农农民文化技能素质低的状况,培养一批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较好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是纯农业村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的根本保证。

努力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为了适应建设现代农业要求,纯农业村可以依托市、区有关部门,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和农村创业人才的培训,把专业农户、农业企业经营者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作为培训重点,着力把务农农民培育成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者。同时还要重视对农业后备劳动力的培训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专业大户、农场主、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子女实行定向的农业学历教育,把他们培育成为掌握现代农业知识技能的新一代的农业创业者。

吸引有关人才。通过采取发放农业创业贷款、贷款财政贴息、税费减免优惠等支持政策,为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纯农业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创造条件,把流失在外的本村人才吸引回来从事现代农业。同时,有关部门积极搭建农业人才交流招聘平台,鼓励农业科技人才和农业大中专毕业生到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建功立业。

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敦煌市苏州镇是城郊农业大镇,多年来为城乡一体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后,如何进一步促进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城郊农村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我镇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要求,通过对我镇郊区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如下:。

探索城郊农业发展模式,核心是以负责任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措施,积极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根据我镇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城郊经济的发展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加强和改进。一是在跳出农业、抓农业方面,虽然已经确立了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但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和统筹规划的研究并不全面,仍然存在协调性不强、统筹规划不足的问题。受发展空间、思路、投入能力等诸多条件限制。,大规模、高质量的发展还停留在追求单位产出和单位效益的层面,综合运用生产、管理、销售和流通手段来提高产出效益的实用方法不多。由于受到基地、规模、市场等因素的制约,产业化发展不够均衡。农产品大部分属于初级加工,跳出苏州,整合全市力量,汇集全市资源自用,没有大的进步。第二,在提高组织化程度方面,虽然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对如何组织农民、如何发挥合作组织作用的研究还不到位,还存在专业化程度低、支持力度小等问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如何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和加强合作意识,有效克服小家庭和小户独力经营的生产方式,提高面对市场、进入市场、控制市场、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走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是当前的推动。“三农”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在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方面,虽然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强建设得到了大力推进,但对如何加强管理、如何调动基层组织在实际工作中的积极性的研究仍不深入,仍存在基础工作薄弱、创新能力弱等问题。面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大多数基层干部仍然停留在现有的心态和工作模式上。在组织农民进行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繁荣农村文化、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等方面,一些农村干部仍处于等待思想、发呆的状态,思想观念亟待转变,促进发展和谐的能力亟待提高。第四,在建立和完善新农村管理体制方面,虽然按照省市的部署和要求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但在实际工作中对新管理体制的配套性、长效性和激励性的研究还不全面,还存在体制不完善、机制不活跃等问题。

(一)明确发展目标,走郊区城市化道路。

1、充分利用郊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围绕休闲、生态、观光、观光农业、名优农产品积极开展项目包装,积极开展各种相关招商活动,以有限的资源做好精细农业。

2、充分利用城郊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建设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生产蔬菜、畜禽等副食品,振兴第三产业,形成城乡新型产业结构和城郊农村经济体系。

3、以城带乡,以乡促城。面对耕地逐年减少的现实,我们应该引导农民向城市聚集,以“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为目标,借鉴城市管理的成功经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整治村庄面貌,以城带村,以城带村,实现城郊农村城镇化和城郊农民市民化,使城郊农村经济成为城市经济的一部分。

(二)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打造农村品牌效应。

1、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村看农村,在种植结构上创造特色。随着城市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城郊农业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扩大。发展生态农业、精品农业、旅游农业、观光农业、花卉农业和农业度假区已成为发展城郊经济的捷径。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特色农业。

2、坚持在发展中有特色,在特色中有差异,在差异中创造优势。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特色餐饮等产业,形成特色优势和规模效应,促进城郊特色农业发展。以产业化的方式推进城郊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化经营的方式把农业作为产业和项目,实现企业经营、产业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我镇不断总结提炼,在发展城郊经济中形成了一些适合自身发展的思路。按照“科学布局、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彰显魅力”的总体思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在齐家桥、魏家桥、板桥等郊区村庄发展以居住、商业、娱乐、餐饮为主的商业服务,促进城郊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在齐家桥村一组开发建设高标准的酒店式公寓及配套设施,为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提供优良的居住环境,规划建设外来人口居住服务区和劳动力市场。二是依托当河海关线和湿地公园优势,在齐家桥村和高太保村发展以农家客栈、农家餐饮和采摘园为重点的农业旅游观光区。三是依托北外环和东格铁路过境,依托铁路货运码头建设,大力发展以专业市场、矿产流通和物流中心为重点的仓储物流配送区。四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开辟城镇“四纵四横”交通网络,构建“四纵四横”产业框架。

第一、一些建议。

一是加大全市农业资源的科学整合利用。通过优化全市农业生产力布局,建立完善的农业市场体系和完整的农业信息网络交流平台,全面整合全市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力量,建立产业联动机制,建立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全市形成了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加大农业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围绕培育新型农民,制定全市新农村人才建设规划。通过实施提高新型农民素质战略和城市人才服务农村战略,加快城市农村实用人才、涉农专业人才和农村基层管理人才建设,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第二、加大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品牌建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现实选择。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__办事处位于__西南部,东南与__省__市__乡、__镇接壤,西与__县__镇、旗内__办事处相连,北与旗内__迹、__二个办事处毗邻。辖区总面积239。2平方公里,辖10个村,29个自然屯,47个社,现有人口15946人,4806户。现有耕地87662亩,其中水浇地面积32826亩,占耕地面积的37。45%。办事处经济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__办事处素有“粉条之乡”之美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全办事处始终如一锁定“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大目标,优势优先,重点重抓,求实、务实、落实,全力推进办事处精神、政治、物质和生态“四个文明”建设进程,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全办事处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同样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由于体制原因,撤乡并镇后,办事处财权上移,导致办事处保运转,解决干部工资尚且困难,实在无多余资金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国家在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上也有投入,也见到了一些成效,但投入的资金一是比例不大,二是比较分散达不到预期效果。一是建议恢复建制镇体制,以便争取项目资金,增加农业农村投入;二是建议国家增加对办事处的农业农村建设资金注入,加大扶持力度,同时把资金捆绑起来使用,形成合力才能见实效。

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尤其__办事处十年九旱,年年春旱,还改变不了靠天吃饭的局面,__办事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由于连年干旱,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境内仅有的一条河流也时常断流,原先的抗旱用井十有八九干涸,也无维修价值,已废弃不用。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建议在“水”字上做文章,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和标准粮田建设工程,多打深水井,增加节水灌溉面积;二是建议不断优化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改变大田玉米增值空间不大的局面,结合各地实际不断提升订单农业份额,增加产值,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三是建议加大科技推广力度,鼓励农民使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机具,提高粮食单产;四是希望国家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农业综合开发”就是一个好举措,__办事处20__年在__村进行了农业开发区建设,共开发4000多亩耕地,现已形成规模,发挥了效益,目前,已能实现在旱季四天之内4000多亩大田农作物灌溉一遍的目标,农户省时、省力、省费用,据测算20__年开发区中每亩农作物单产提高近90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上个世纪80年代,__传统产业粉业异军突起,现已成为__办事处的骨干龙头企业,在办事处整个经济体系中占有“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份额,为地方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__办事处在农业产业化经济发展之路上现已发展规模粉坊60余家,并建有粉条精加工包装厂一座,加工企业年可加工马铃薯4万吨,生产粉产品5200吨,年产值达3120万元,实现利润300多万元,年可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千人,每个劳动力仅粉业一项年可创收5000多元,__粉业已走上绿色、有机、精加工、标准化发展之路,产业化程度逐渐提高,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函待解决,一是粉条加工企业厂房等基础设施已不适应产业化发展需要,需改造扩建,但目前缺少改造扩建资金,建议国家信贷部门在资金上加大倾斜扶持力度,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二是应加大粉业污水治理力度,建议国家立项,通过治理,实现产业化发展和生态环境良好“双赢”的目标。

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牧业是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生态建设中,人是根本,只有全民尤其是农牧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提升到一定高度,生态农牧业才能有希望,生态建设才能有实效。多年之前,农民以种树为名,私开乱垦,严重破坏了植被,__办事处近1万亩25°以上的林地现在都变成了耕地,只要是能上去犁杖的地方都种上了农作物,农民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只重视经济效益,不顾生态的思想,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害人害己,导致__地区降雨量逐年下降,雨水分配不均,农作物减产,农民增收受到了制约。一是建议教育引导应先行,加大对农牧民保护生态环境培训力度,改变农牧民急功近利的思想,教育引导其增强自觉保护环境意识,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和建设中来;二是建议林业、草原等行政执法部门从严执法,不得以罚代刑,对违法违纪人员保持高压态势,对已开垦的林地,草原要坚决责令违法违纪人员进行植被恢复建设。

走禁牧舍饲养殖发展畜牧业之路是保护生态环境又一有效途径。__办事处辖区面积为239。2平方公里,且耕地和林地紧密接壤,执法面积较大,同时,__办事处禁牧执法队伍人员少,只有1人有执法资格,经费不足。综上所诉:一是建议加大牲畜品种改良优化力度,坚决走少养、精养,小规模、大群体的畜牧业发展之路,减少牲畜对植被的破坏程度;二是建议加大执法队伍建设,合理配备增加禁牧执法人员编制,增加执法经费投入,只有人员和经费有了保障,才能收到良好的执法效果;三是建议上级政府除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外,在资金上给与扶持倾斜,信贷部门提供低息、贴息贷款,通过广泛筹集资金、引进项目,加大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而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

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各类科技培训活动,逐步增强农民科技意识;二是农村科普类书刊少,基本上还是空白,农民想看书没有,想学科技没场所,建议加大村级文化室和“科技书屋”建设力度,购进科普读物,免费提供给农民借阅;三是建议上级拨付一块科技推广资金给基层,有基层支配开展科技培训、推广活动,审计跟上做到专款专用,这样才能提高科技推广效果,从而使农民把科技应用到实践中去。

随着新农村创建工作的开展,__办事处、村两级办公场所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得到了逐步加强,但在建设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由于办事处体制原因,申请诸如文化、体育、小城镇等建设项目资金困难,上级不予立项,不予匹配资金,__办事处本街10里油路属于一条试验路,现已破损不堪,车辆通行不畅,经过多次请示,上级不予立项,办事处又无力修建,影响了办事处发展,建议恢复建制镇体制或撤销办事处完全并到科尔沁镇,以便于立项匹配资金;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全系惠农工程,但惠农工程立项审批速度太慢,建议上级进一步简化立项审批程序和环节,使各项惠农政策尽快落到实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三是农村基础设施等公益性事业发展中,部分群众以种种借口和理由不愿意投工投劳,更有甚者视嘎查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规定于不顾,自己不但不参加,还无理取闹的破坏公益性事业发展,从而暴露出在管理中约束制约这一部分人的机制少,无强制硬性措施,建议出台一系列约束机制,以法律来支持“一事一议”制度,以此来保障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农村公益性事业的顺利发展。

20__年__办事处共争取到扶贫开发资金100万元,其中: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资金70万元,“兴边富民”养殖业资金30万元,促使办事处养殖业得到长足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一是争取扶贫开发项目程序繁琐;二是能落实到办事处的扶贫开发项目少,资金比例小,扶贫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建议投向办事处的扶贫开发项目多一些,资金额度大一些,审批速度快一些、审批程序简化一些,尽早改变贫困人口的面貌。

__办事处以“五大工程”活动为平台,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执政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公推直选”工作圆满完成和充实,目前,村级“两委”班子运作良好,工作扎实有效,展现出崭新的面貌。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尤其是党组织建设上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村级部分党支部书记主观不愿意发展党员,不愿意培养传承者,怕威胁到自己的位子,这大概是渔村党支部三年一换届有关,建议组织部加大考核力度,制定一系列考评细则,在发展党员时限和人数上量化考评,对达不到要求的党支部书记立即停止工作;二是部分村党员队伍出现老龄化状况,党员是青黄不接,党组织后继无人,建议加大发展年轻党员工作力度,壮大党组织队伍;三是老龄贫困党员人数众多,建议上级出台政策,加大对这一部分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使其老有所养。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为防止经济过热,防控通货膨胀,协调经济转型,今年国家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与上年相对收紧的货币政策下,就农村信用社如何支持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笔者深入到河北省丰宁县农村信用社进行了调研。

从经济形势看,早在去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这意味着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正式转向稳健的信贷政策。随着央行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收紧操作已经到来,信贷收紧、利率上调导致金融机构贷款受限。从竞争形势看,近些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股份制银行纷纷跨域经营、增设网点,各家银行都在产品服务、营销机制上下功夫,大中城市的金融市场竞争白热化,县城金融市场竞争不断升温。从全国看,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城镇化率越高的地区,农信社的市场份额越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也不断发展,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老大”的局面将受到严重冲击,这对于农信社的信贷工作是严峻的挑战。从丰宁县情看,丰宁地处冀北,集老、少、边、穷、坝于一身,是国家级重点扶持贫困县。全县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经济欠发达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农民增收、财源增长、城乡统筹等都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大量的信贷资金支持。加之,丰宁被河北省列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14个县之一,一批重点企业和项目将落户丰宁,并开工建设,随之而来的是资金需求量进一步加大,信贷供需矛盾增加。

在国家由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情况下,为确保全县“三农”贷款需要和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该联社积极采取措施筹集信贷资金,想方设法增加信贷投放。

三是积极争取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弥补支农缺口。联社在深入调查掌握支农贷款需求的基础上,为确保春耕生产贷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需求,4月份向人民银行借入支农再贷款1.2亿元,缓解了信贷规模和资金的双重压力。

四是准确把握信贷头寸,用足、用活、用好信贷规模。该联社认真做好全辖每一天的贷款发放及回收情况的摸底统计工作,做好辖内贷款规模的调剂,确保每个月的信贷规模既占满又不超,杜绝了农户借不到钱,信用社贷款规模又占不满的问题,使有限的信贷资金发挥出了更大地效益。

五是拓展贷款方式,方便客户借贷。他们采取农户小额信用、农户联保、担保抵押、公司+农户、公司+农户+订单、农户贷款企业担保等方式的信贷“套餐”,客户符合哪种贷款方式,他们就采用哪种方式放贷,对种植大户和农业重点龙头企业,采取几种贷款方式并用的形式进行支持。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截至6月末,全县信用社已累计投放各项贷款9.86亿元,同比增加3.83亿元,增长62.3%。

首先是保证了备耕春耕生产的资金需要,为不失农时地做好备耕春耕生产贷款发放工作,凡是符合贷款条件的农业生产所需贷款及时足额发放,突出支持种植大户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真正使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及时借到了钱、种上了地。入春以来,该联社已投放备耕春耕生产贷款2.4亿元,确保了备耕春耕生产的贷款需要。

二是确保了全县农业战略性调整,使农业产业新格局初步形成。在保证粮食生产贷款需求的前提下,投放贷款2.2亿元,突出支持蔬菜种植和肉类生产,加快了112线设施农业产业带建设,年内新增冷棚350个、日光温室150个、蔬菜恒温保鲜面积4000平方米,全县13各乡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8亩;使凤山镇、五道营乡和土城镇的集观赏、采摘等于一体的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的产业园区建成;年内新增肉牛规模养殖场10个,标准化鸡舍400个,实现肉牛存栏16万头,年出栏肉鸡1200万只。

三是促进了农村信用共同体建设。投放贷款2.2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形式的信用共同体建设,新增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累计达到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50家。四是推进了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使“一城、五区、八基地”建设步伐加快。贷款1.1亿元,重点投向五区和八大基地建设,通过主打“一主两翼”、休闲旅游这“两张王牌”,使农业观光基地、有机食品基地、园艺花卉基地、休闲度假基地初具雏形。同时,围绕京北第一草原、洪汤寺温泉峡谷、白云古洞等景区,扶持建设采摘园、家庭宾馆、马队等乡村游项目,特别是贷款300万元加快了“京北第一草原”大汗行宫建设,提升了丰宁旅游的品位和档次。五是确保了民营企业贷款需求,使民营经济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按照“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优先满足优质重点客户资金需求,贷款1.96亿元重点支持了顺达、宏达和翱翔等一批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大量的信贷投入,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截至6月末,全县实现财政收入55237万元,占全年预算任务的87.68%,同比增收26844万元,增长94.54%。

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大力发展以“乡镇增财力、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为重点的乡镇经济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这是因为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乡镇经济最能激发基层的活力和创造力,对推进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1.乡镇经济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引擎与支撑。发展乡镇经济要站在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和理解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乡镇经济的发展是乡镇范围内的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致富农民、繁荣农村就要依靠乡镇经济的带动,做大做强乡镇经济,才能够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而提升农村产业化水平,推进城镇化进程。

有力的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3.乡镇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整个县域经济的运行。乡镇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丰富的发展资源和发展空间,具有不同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发展潜力巨大,通过生产要素的不断聚集、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市场机制的作用将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同时,县域经济的发展会使周边乡镇迅速成为其中心城市的卫星小城,带动它的全面发展,进而整个经济的互动会愈发明显。

1.制约乡镇经济发展的瓶颈。一是缺工业用地,有的大项目无法落户;二是缺优秀人才,各行各业缺领军人物,有的企业老板缺乏社会责任感;三是缺稳定且充满活力的乡镇干部队伍,尤其是搞经济工作的人太少;四是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些地方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五是机构改革中出现了管理“梗阻”,新的条块分割,使乡政府职能弱化,成了政治上的空架子,经济上的空壳子,无权无钱,使得调控、协调能力变弱,难以担负起组织乡镇经济发展的重任。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二、三产业严重滞后。乡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直不足,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犹如杯水车薪。由于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老化陈旧,很难对农业生产提供持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大幅下降。农业产品加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不高。乡镇的工业建设起点不高、层次较低,技术水平仍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经济超常规发展主要是依靠增加投入和铺设新摊子,实行的是外延式扩张,缺乏对传统产业改造和辐射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不十分明显。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人均收入少,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市场取向改革不到位以及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和开放的非均衡的发展也是导致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

3.对发展乡镇经济的思想认识不清。有些乡镇的党政领导缺乏对乡镇经济的整体认识,认为发展经济是省市区(县)各级领导的事情,自己所处的乡镇区域小,招商引资困难,能够把目前的乡镇企业保持现状,不让其迁走或破产就是行了。乡镇企业绝大多数为私营企业,一般是本地人投资或借资兴建。私营企业主多是农民,思进心不强,加之整体素质较低,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洞察能力使其不能做大做强。此外,农民种地,农资价格偏高,收入也不多,虽然近几年政府给种粮补贴,但很难改变农业整体收入低的现状。大多数农民宁愿取得较小的土地收益,也不愿意流转自己的土地,思想上是小农意识作祟,认为土地是自己的,纵使无力耕种也不愿让给他人经营。

4.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认识不足。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治、社会和舆论环境。但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在土地使用、项目审批、工商税费等方面由于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而民营经济的目标本身具有趋利性,个别的企业在成长初期,为了发展会偷税漏税,尤其是法制不健全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短期化行为,甚至是违法乱纪行为。对民营企业缺乏必要的监管,势必会导致恶性循环,民营企业局限于“小打小闹”,很难发展壮大,不能真正发挥民营企业拉动乡镇经济发展的作用。

1.以招商引资为突破,破解乡镇特色经济发展资金难题。乡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是要加大投入。在乡级财政实力薄弱、资本积累困难、政府投资困难的情况下,要把推进乡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放在招商引资、启动民资和项目建设上来,招商引资是最为有力的依托。要优化经济环境,把握招商引资的主动权。一是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可采取土地入股方式,来吸引企业的进入;二是完善招商引资措施,大力推介乡镇的地理位臵优势、交通发达优势、土地资源优势、投资环境优势,降低“门槛”,放弃眼前利益,谋求长远利益;三是坚持发展规模型企业和质量效益型企业并举,形成“大中小结合、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格局,逐步建立“投资-回收-积累-再投资”的良性运作机制,培育新的增长极。

2.以现代农业建设为抓手,破解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难题。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主要做到“三抓”。一抓基地建设,“突出特色、壮大规模、集中连片、整体开发”优化品种结构,壮大规模。二抓示范点建设,集中建设一批农业专业化生产示范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三抓科技,继续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

3.以农业结构调整主线,破解产业结构单一的难题。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合理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农业结构,拓展发展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臵,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在“一村一品”的基础上探索“多业并举”的发展模式,实现增值增效。种植业向优质化、集约化发展,养殖业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二、三产业向观光型、效益型发展。农业结构调整要重点突出本乡镇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努力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

4.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着力点,破解农民增收难的难题。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农村环境田园化重要载体。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拉长产业链、实现农业外延增值。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首要的是抓龙头企业,建原料基地,之后是用发展工业理念提升传统农业。以公司为依托,以专业村、专业合作社、专业户为主体,以服务为纽带,合理布局并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的结合,形成“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品牌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会促进农村分工分业,同时提升农产品增值空间。

5.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契机,破解农民知识化难题。农民要富裕必须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外出务工农民的收入,而且可以促进本地区的土地流转,提高土地收益。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加大农村劳动力输出力度。健全劳务协作机制和信息网络,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引导乡镇、中心集镇附近的农民率先从土地上脱离出来,使更多农民在输转中实现劳务移民。

1.农业集约化发展是必然趋势。由于小农经济存在缺乏大规模公共设施建设能力、无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高成本、低收入、阻碍技术进步等等弊端,它的必然结果是两极分化和土地兼并。而发展现代农业是个动态的概念,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对农业集约化水平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调查显示,74%的村干部和农民认为有必要健全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随着农村经济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各地农村已经自发地出现了一大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涵盖了农村的各个领域,包括生产经营,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等等。因此,发展乡镇经济就要不断探索集约化发展之路。

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按照各自的经济实力确定起步水平,制定发展规划。生产过程和产品向标准化,加工生产和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加大农业支撑的保护力度,以此带动农业附加产值产出效益的能力。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原则。目前,我国自然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耕地、草地等主要农业资源不断减少,严重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要转变农业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发展,就要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变为保证数量、注重质量追求社会效益室外发展方式;由单一农业功能转变为多元化的农业功能;由牺牲环境、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绿色”节约型、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乡镇经济发展要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为重点,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选择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创新乡镇经济发展机制,增强发展活力,促进乡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