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起源(汇总16篇)

过年的起源(汇总16篇)

ID:9461457

时间:2024-04-27 09:11:06

上传者:飞雪

作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有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理解等,同时也可以为他人提供经验和启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值得一读的优秀作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过年的起源高三作文

三十晚上,我们全家吃完饺子,就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

春晚的节目可丰富了,有歌舞·有相声·有小品,可好看了!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小朋友表演的节目《自古英雄出少年》,等我长大了也要像姐姐哥哥一样去电视台表演给大家看。还有发红包也很有意思,爸爸妈妈拿着手机摇啊摇,他们一边摇一边笑,就好像小孩子似的好开心啊!姐姐也不停的拿着手机在电视屏幕上扫着二维码,后来她还抢到一个红包,钱虽然不多,但她高兴得都要跳起来了。我忍不住把妈妈的手机要过来,也参加了抢红包的大军中。哈哈!不一会儿,我竟然也抢到一元钱的红包。爸爸妈妈还给我竖起大拇指夸我幸运呢!在我们玩得很疯的时候,爸爸早已把火锅准备好了,我们就坐在椅子上边吃着火锅边看电视。不知不觉的就到了除夕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了,这时候,爸爸把一万响的鞭炮挂起来,我连忙去拿来打火机点着了引线,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就震耳欲聋地响起来。紧接着别人家的鞭炮也响起来了,远的近的长的短的响个不停。爸爸说:“你又长了一岁,让妈妈看看都成大小伙子了!”

过年真的好开心好快乐,我好喜欢过年啊!

高三描写过年场景的作文5。

笑,笑到处都是笑脸,这是一个笑的海洋,这是一个笑的世界......这是在干什么?哦!这是在过年呀!

我倘佯在家乡那充满节日气氛的春节集市,像一叶小舟,随着川流不息的人流飘荡着,追逐着那一朵朵笑的浪花。老大爷们添置了一台“戏匣子”的欣喜;小孩子们得到几串鞭炮的欢乐;“书迷们”发现一本好书的喜出望外;姑娘们接到情人贺年礼物的羞涩和甜蜜......

我也陶醉了。说是采集一些素材,可是,该采集那一朵鲜花呢?

这时,妈妈大声喊道:“杨玲艳,你给我下来,我们去江阴文庙去了!”我以刘翔110米跨栏的速度,冲到了爸爸的车子上......过了30时分钟,终于来了到了文庙。走进文庙,只见那里面人十分多,那里有卖宠物的,有卖古董的,还有卖古钱的......我的目光来到了卖宠物的地方,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弱不经风的荷兰鼠。只见那荷兰鼠还没有我的一个拳头那么大,小巧玲珑,十分可爱,我把它拿在手里,它那身上的绒毛,十分滑,摸上去十分舒服。我拿了一只,付了钱,拿着荷兰鼠,开心地向前行进。

忽然,我看见了在文庙的后院里有人在踩高跷,我见了,感到十分好奇:咦?他们怎么能站在一根木头上,还能走路呢?我的心里开始痒痒了,对爸爸大声说:“爸爸,走,我们去玩那个!”我十分豪爽。爸爸也答应了,我开心得都快蹦到天上去了!

走进后院,只见有一大群人真在踩高跷,我心中的羡慕之情油然而生,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踩高跷!

我拿起一副支架,自信满满的,我的右脚刚踏上去,右手边的支架便往里倒,把左脚踏上去,左手边的支架也往里倒,我无能为力了,只好请爸爸当忙,爸爸把我扶上去,我在支架上使劲走,可是怎么也走不动,我又只好向爸爸“求救”,爸爸告诉我:“中心要稳,手要用力争取能把脚提起来,两只手要往外倒!”我听了爸爸的话,一下子信心倍增,我又开始了我的踩高跷之旅。我先把一只脚放在高跷上,对应的手往外倒,然后把另一只脚也放上去,相应的手也往外倒,然后用尽手上的力气,把脚提起来。我照着爸爸对我说的话做。耶!我终于会踩高跷了,我高兴得蹦了起来,哦,完蛋了,因为我从高跷上蹦了下来,摔了一跤,但是我还是十分开心......

今天,我终于学会了踩高跷......在回家的路上,我依然回想着我学高跷时的样子,真的十分好笑......

过年的起源作文

大多数人都因《诗经》是最早的.诗歌总集,而将《诗经》中的诗看做最早的诗,但早在周代以前诗歌就已经产生。

一般认为先民的劳动创造了诗歌。《毛诗序》就曾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上古先民在劳动时,为了协调劳动节奏,常常喊出“邪!啊!”的口号,这些口号逐渐转变为有意义的语言,诗歌就在此基础上诞生了。

最早的诗歌。

在诗歌历史上,对于古诗歌的数量与收录的争辩一直不曾停止,不同学者也对此提出了种种的看法。

《诗经》以前的古诗歌,大都收集在杨慎的《风雅逸篇》、冯惟讷的《风雅广逸》及《诗纪》前集十卷《古逸》里(见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也有学者认为大部分古诗歌收录在《古诗源》中。

在众多的古诗歌中,较为出名的是《击壤歌》与《弹歌》。《击壤歌》出自《论衡•艺增》,据说创作于帝尧时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主要讲述的是原始先民最原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弹歌》出自《吴越春秋》,据说产生于黄帝时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宍”即现在的肉)。《弹歌》主要讲述的是先民从准备工具到进行狩猎的一系列过程。《弹歌》也被认为是最早的诗歌。

过年的起源作文

孩子说话是爸爸妈妈教的,爸爸妈妈说话是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教的……那么最早的原始人说话又是谁教的呢?这是个古老的语言学难题,科学家把它叫做“语言的起源”问题。

语言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一样久远。可是,人类用书面记录的语言材料只有几千年,在这之前上万年的语言情况我们几乎一点儿也不知道。所以至今所有关于语言起源的解释,都不过是一种假设。有人提出“感叹说”,认为语言起源于表达感情的感叹词;有人提出“劳动喊声说”,认为语言起源于繁重劳动中的喊叫;有人提出“摹声说”,认为语言起源于对自然界原有声音的摹仿;也有人提出“达达说”,认为语言起源于“达达”发声的舌头动作和手势;还有人提出“唱歌说”,认为语言起源于原始仪式中不清晰的赞歌,等等。所有这些假设都无法通过事实来验证,因此科学家之间谁也说不服谁。为避免再发生这样毫无结果的争论,国外有个语言学会在章程中竟明文规定,凡入会者一律不得谈论语言的起源。

我国多数专家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起源说,认为“劳动创造语言”。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与自然灾害作斗争时需要齐心协力,互相配合,自然就需要用某种信号把大家的行动统一起来,各种信号如果以一定的声音为标志,就成了最初的.语言。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群人在一起抬木头的情景,大家为了统一用力的时机和方向,不总是要“嗨哟,嗨哟”地喊号子吗?这个“嗨哟,嗨哟”在最初可能没有什么特定的含义,可是时间一长,人们一听到这个号子就自然而然地会想起“抬东西”这个意思,于是“嗨哟,嗨哟”就成了原始的语言。当然,语言的产生还有两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发音器官和大脑思维的复杂化。劳动使类人猿能够直立行走,使它们的发音器官有利于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同时,使手与各种事物的接触更加频繁,刺激了大脑的机能,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刚刚创造出来的原始语言又是什么样的呢?现在只能肯定它是有声音和有意义的,别的还没有办法知道。

过年的作文

年是人们最高兴的一天,过年可是有很多道程序呢。

先说包饺子吧!我家里都是先搅馅的,先从肉店里买搅好的肉馅,再在卖蔬菜店了买上一俩捆韭菜,好了,材料都准备齐了。我的妈妈开始做了:只见妈妈先把买的肉馅放在一个银色的不锈钢盆里,再把韭菜放在水里冲洗那么一两遍,然后把韭菜放在按板上,挨刀抹切成一段段不超过5毫米的韭菜段。接下来把韭菜放在那个不锈钢盆里,再往里面滴上几滴香油,放一小勺盐,还有最重要的一味调料,十三香。然后妈妈拿了两双筷子在里面搅拌,大约搅拌两分钟就好了。接下来,和面的那道工序就交给了我的奶奶,我的奶奶可是和面高手!奶奶舀了五碗面粉,然后盛了一碗水,再拿一个大铁盆,准备好了。首先把舀好的面粉放到大铁盆里,把舀好的水兑一些,便开始揉面了。为了让面更加劲道,所以奶奶一只手扶盆,一只手搅面,有时面稀了,就加点面粉。奶奶还买了几袋酵母,放在里面,开始搅,搅啊搅啊搅啊,搅了再揉,揉啊揉,直到面不粘盆子为止……终于搅好揉好了。奶奶便把这个瓷盆放到了挨暖气片近的地方。在这个铁盆上,奶奶把另一个新瓷盆放在上面,用一床薄被子(夏凉被)盖在上面,过一两个小时,面便发酵好了。在这期间,奶奶几乎每隔30分钟看一次。接下来,便开始包饺子了。先把面发好的面,分2份,然后把它搓成一条圆柱形的条,接着拿刀交错地切成一个个的三角形,再在上面洒上一些面粉,接下来轻轻搓下面切好的面团,搓完后,把面团用手压扁,用几子赶皮,赶完皮后,就把馅舀一小勺放在皮里,再把它包起来,就完成了。

初了包饺子、吃饺子以外,过年还要贴春联、放鞭炮,据说这样是因为一个传说,就是每逢过年,山上有年兽来下山祸害百姓,一个老人知道年兽怕红色的东西,于是他告诉大家,让大家每逢过年贴春联,放鞭炮。

过年那天,人们还要穿新衣服,寓意辞旧近新,有个新开始!

还有,除夕夜那天还要守岁,寓意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总之,过年习俗多得很,等你一一发现。

过年的作文

说起我最快乐的事就得数每年过年了。

每到过年的前一天晚上,我就彻夜难眠。一想到崭新的衣服和鞋子,可口的饭菜,甜甜的糖果,更有胖鼓鼓的红包……我就激动的不得了。入冬以后,我就一直这样盼着,连做梦,梦见的都是明天就过年的场景。

终于挨到了过年了,那天早上我竟然奇迹般地早起了,伸个懒腰,洗好脸,梳好头,换好新衣裳,穿好新鞋子,牵上妹妹,顾不得等爸爸妈妈,就蹦蹦跳跳地朝奶奶家跑去。

刚到门口,奶奶养的小狗就跑过来,亲热地迎接我们,好像在说:“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奶奶看见我们来了,开心极了,立马给我们送了一个大大的拥抱。

“孙宝们今天好漂亮哟。这么久没有看见了,怎么变瘦了呀?今天想吃什么好吃的呀?想不想大红包呀?……”

我们不停地点头,嘴里不停地说:“嗯,嗯,想,想……”还一个劲儿的夸“奶奶做的菜最好吃,奶奶今天真漂亮,我们最喜欢奶奶了……。”奶奶地脸笑开了花。

终于到了吃年夜饭的时间,“叫饭”敬过逝去的祖先以后,我们找好位置坐了下来。菜上来了:红烧清江鱼,清炖景阳鸡,香辣猪蹄,酸辣牛肉丝,带皮羊肉,家常土豆片……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摆在桌上,馋得我直流口水。终于,菜都上齐了,我们一大家坐在代表团团圆圆的圆桌上,望着代表年年有余的鲜鱼,桌子下面是代表红红火火的炭火。面对这饕餮盛宴,一家人大快朵颐,开怀畅饮,其乐融融!

团年饭吃到一半时,该是发红包的环节了。爸爸妈妈给长辈和我们都准备了红包,奶奶给每个人都准备了红包。每个红包都是鼓鼓的、“肥肥”的。我和妹妹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只有过年一家人才能够团聚到一起,在一起开心的笑,快乐的玩耍,这也就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我多么希望天天都过年呀。

过年的起源作文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

从阳历看,春节在1月21日至2月20日游动。立春在2月4日或2月5日。

小年大年。

在民间,特别是农村地区,有过小年和大年的习惯。

小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参见讨论页中的说明),送灶王爷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画火化),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要供奉糖瓜,送行时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来,就是请(买)一张新的灶王画(画上画有灶王爷和他的太太灶王奶)供在厨房。画的两侧通常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

大年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般认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说法。

祭灶,就是小年送灶王爷上天。

扫尘,。

贴春联,贴年画,。

请神,拜神,送神,。

烧香,燃烛,。

挂灯笼,灯笼里点蜡烛,烛焰蹿动,真好看.要是放一个电灯泡,可就逊色多了.

拜祖先,。

敲锣打鼓,。

年夜饭,守岁,。

放鞭炮,。

拜年,。

压岁钱,。

踩高跷,舞龙灯,。

阖家团聚。出门在外学习工作的人要回家与父母团聚,一起过年。

过年的起源作文

春秋战国时,日月神分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最早名常羲)演变而来。北魏、隋唐以来,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人们为了祈求月神为农业发挥有利作用,或为了庆祝丰收,答谢月神的保佑,便更加重视祭月、拜月礼俗,现在北京的月坛公园就是明清中央政府祭月的坛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在祭月拜月的`同时,又出现了赏月的习俗。晋代文献中已有中秋赏月的记载。

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到了明清,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中秋上升为与新年、清明、端午并重的民俗大节,节俗活动丰富多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圆之日,又是亲人团聚、团圆之时。自古以来,团结、团圆、庆丰收,就是中秋节的主题。因此,中秋节又称“团圆节”,由家人团聚、团圆、和睦相处,达到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过年的起源作文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间,一直都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故事。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过年的习俗与起源

在民间,特别是农村地区,有过小年和大年的习惯。

祭灶,就是小年送灶王爷上天。

扫尘,。

春联。

贴年画。

请神,拜神,送神,。

烧香,燃烛,。

挂灯笼,灯笼里点蜡烛,烛焰蹿动,真好看.要是放一个电灯泡,可就逊色多了.

拜祖先,。

敲锣打鼓,。

年夜饭,守岁,。

放鞭炮,。

拜年,。

压岁钱,。

踩高跷,舞龙灯,。

阖家团聚。出门在外学习工作的人要回家与父母团聚,一起过年。

过年的日记

今年和去年一样,我们是去日本过的中国年。去年我们去了横滨、冲绳,而今年我们去了鬼怒川和大阪,别说,玩大阪真是别有一番趣呢!

早就知道日本有一个地方叫大阪,还在上学期,媽媽就在规划着我们玩大阪的行动方案,我听说要去那里玩,兴奋了好几天。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从东京出发,乘着新干线前往大阪。

从东京到大阪,坐新干线要3个小时,虽然时间长一些,但我一点都不感到寂寞。新干线的速度非常快,坐在车上平稳、舒适。车箱内有厕所、有电话、有通过电子屏上可以看到当天新闻、还有服务小姐推着车来卖饮料和食品。我们沿途经过了很多重要城市;横滨、名古屋、京都等,沿途的风景非常漂亮。

大阪果真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它繁荣、美丽、交通发达,高楼大厦与东京一样多,真是名不虚传啊!我们去的地方叫“日本宇宙城”。里面全是我们喜欢的节目。有好莱坞美梦乘车游,这是乘上飞车直冲云霄飞向好莱坞影城,它就像做梦一样穿过彩虹的星空,美妙极了;有蜘蛛侠惊魂历险乘车游,那是为了拯救自由女神,坐上超高速的电车帮助蜘蛛侠去追踪邪恶的组织,那个坐车真是跌荡起伏,不断有人发出尖叫声;我们也去了环球电影城,戴上特殊眼镜跟随史瑞克去追寻公主,途中路过森林、遇到恐龙,整个电影惊险万分;我们还玩了侏罗纪公园乘船游,在船上面对突然袭来的霸王龙,逃路只有一条,就是从29·5公尺的高处,将船头朝下冲向黑暗之中。这个乘船游充满了刺激和冒险。

我们玩了很多游戏,遗憾的是还有很多来不及玩了,像大白鲨、水世界、史奴比云霄飞车大比赛、坏女巫等等。媽媽说留些遗憾下回还会在来。

虽然去大阪只有两天不到的时间,但那座美丽的城市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难忘的映象。大阪的夜景霓虹闪烁,令我陶醉,使我留恋忘返,这个年我过得非常有意义。

过年的日记

你知道过年的味道吗?它虽不比满汉全席,山珍海味美味,但充满着温情。现在我让你们尝尝我过年的味道吧!那是过年的一个晚上,我在疲倦的电灯的陪伴下,独自在那儿看书。因为楼下太热闹,所以我只好跑到楼上去。

可能太累了,我就趴在桌上睡着了。妈妈推开门,一看我睡着了,就从衣柜里拿来衣服披在我身上。然后就轻手轻脚地给我泡来一杯热茶,摸摸我的额头就走了,那掩门的一声清想我还记得。不知过了多久,我醒了。我揉揉朦胧的眼睛,摸摸身上的衣服。一看桌边还放着一杯热茶,还冒着热腾腾的白气,白气腾云驾雾似的一圈一圈地消失。茶杯下面压着一张纸,上面写着:欣欣,你醒来先喝一点茶,我们可能会很晚,你先洗洗睡吧。——妈妈留。这时的我早已泪流满面,妈妈的关心似一缕阳光温暖着我。

我拿起茶杯,喝了一杯,顿时一股暖流冲进我的心田。茶好香,好暖!我看着白气一层层漫开,我仿佛看见了我以往过年的情景。那是去年的一个晚上,我们家大团圆。我们几个贪吃的`小孩早已拿着筷子吃了。奶奶拿着红包来了,这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刻,奶奶准备把一个个红包发给我们。这时爸爸说:“今年是奶奶七十大寿,你们每个人应该说一句祝福的话。”“好,我先来!祝奶奶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堂姐站了出来:“祝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我也来!祝奶奶吉祥如意,长命百岁!”奶奶听了,真是笑开了花。这时七岁的堂弟说了一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奶奶更合不拢嘴了:“好好……给你们。”我们拿了红包,说了声“谢谢,耶!”大人们都眉开眼笑。一家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又一个白团弥漫,又出现一个过年的情景。“快来啊!我们要放烟花了!”舅舅在叫我们,我们赶忙出去。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拿打火机的一声令下,舅舅,姨丈,爸爸他们点着了烟花,“啪”的一声,好漂亮哦。一个大圆,由多种颜色组成,就像我们这个家庭一样团团圆圆。紧接着,火炮“噼里啪啦”地响了,我们连忙用手捂住耳朵。我抬头看着那烟花,一个大圆盘在闪,好像是由几千颗星星组成的,然后就像夕阳一样落幕了。紧接着,一道流星划过,原来是烟花,稍纵即逝,不过它的美留在了我心中。

过年的周记

是否跨过高山,就会看到黎明?在这盘山公路上,我似乎听见了来自大山深处的声音,毕竟,已经三年没来过这里了。经过4小时的颠簸,外公家门前的那座桥,已经若隐若现了。而那个熟悉的身影,又让我回到了从前。

外公的头发已经稀少得可怜,近乎秃顶;而那布满皱纹的脸庞和饱经风霜的手,却让我从中得到了联想。岁月,偷偷地来过了……外公看似矮小的身躯却曾是一家六口人的支柱。他搬起一袋行李,向家走去,看似有些吃力的样子,脚下的速度却一点没减。老宅在慢慢降临的夜色下显得那么朴素、神秘,而除夕夜中,必不可少的年夜饭快要准备好了。

伴着四溢的饭香,一年中的“盛宴”终于要开始了。亲朋好友们围坐一堂,互相敬酒、贺喜,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外公以前是十分喜爱喝酒的,不知为何,今年却只小酌几口白酒。外公总是记不清我们几个小辈分别是谁,但却总往我们的碗里夹菜,妈妈特意留给他的龙虾也全被他夹给了弟弟。当妈妈找我们“兴师问罪”时,他便叨着:“我老了,老了,吃不动了。”我知道,他是故意的,我们心里都明白着呢!

外公啊,就是这样一个口是心非的人。外婆在世时,外公没少骂外婆。现在外婆不在了,最伤心的人还是外公……妈妈想把外公接到泉州来住,也是不想让他太孤独,但外公的“倔脾气”,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在门外看烟花时,外公就坐在我的旁边。他不断地念着外婆的名字,眼角泛起了点点泪花。我悄悄递给他一个红包,他却拿给了爸妈。我还清晰地记得,在我们离开的那天早上,他只说了一句话:“早点回来!”

过年的日记

一年一度的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春节到来了。

每当我看到人们过春节那喜洋洋的笑脸和丰富多彩的节目时,我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今年春节的一些趣事。

我们那里的习俗,初五也叫“破五”,是送年的意思,传统的送年也要吃饺子,然后而且饺子里还要包上钱、枣、糖,每样包上6个。意思是:如果吃到带钱的饺子,这一年就会发财,如果吃到带枣的饺子,这一年就会好运早来;如果吃到带糖的饺子,这一年就会过的“甜甜蜜蜜”一家人就会和和睦睦。6是吉祥的数字。虽然这只是人们对新年的完美愿望,但我们家还是继承了这种完美的传统。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然后为了这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把家打扮得十分漂亮、美丽。当然,我的家人也会把家打扮得十分美丽漂亮。还会在家的门口上、墙上贴上一些春联,个性在门上贴上一个倒的“福”字,寓意是“福到了”。还会在春节时,大人们给孩子一个红包,然后叫“压岁钱”,压岁的谐音是“压祟”,有驱妖辟邪之意,图个吉利。这时,我们这些孩子可高兴了。

我和妈妈去花卉市场诳街,那里人山人海,呈现出繁华完美的新景象。这能够看出,中华民族是多么的重视春节。

春节是新一年的开始,然后在新的一年里大家将会以崭新的姿态出现。然后期望全国人民都能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期望同学们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二年级过年的作文:过年的街道

春节快到了,街道可热闹了!

今天,我刚踏出家门,就看见许多优美的景色:街道上的人三五成群去购物,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新的。

对联。

哇!路上的人有的说,有的笑,有的唱,有的跳,热闹极了!连小狗、小猫也跟着跳了起来。说的人说得津津有味,笑的人笑容可掬,唱的人唱得声情并茂。到处盈溢着喜气洋洋的过年味。

商店门前摆着各种各样的零食,有瓜子、糖果、饼干…….童装店门前摆放着许多五颜六色的衣服,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买呢!候车亭里的广告牌写着“我最牛!!!”正告诉人们今年是鸡年呢!

祝愿大家鸡年快乐,牛气冲天!

过年的日记

今天,是我最高兴的日子,因为今天过年。早晨我穿上新衣服,高高兴兴的去找小朋友小明玩。放鞭炮,这是过年的时候我们最新换的游戏,太好玩了。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贴对联放鞭炮,张灯结彩真热闹。过年可真好啊!

大年初一的早上,小明和小红一起放鞭炮。

小红很害怕,小明说:“你真是个胆小鬼。”

小明点燃了一串鞭炮,胆小鬼小红吓得捂着耳朵,小红看了一会儿说:“其实没什么可害怕的。”放完了鞭炮,他们一起说:“真好玩!”

虎年到,虎年到!千家万户放鞭炮,贴对联,挂红灯,喜气洋洋真热闹。小明全家人脸上都像笑绽开了花似的。

过年啦!看,xx和冬冬玩的多开心呀!xx提着小龙灯,冬冬提着小凤灯,他们高兴的唱着,跳着。唱什么歌呢?仔细听一听,原来是“过年真好哟——”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挂上了大红灯笼,一片喜气洋洋。

每年的过年我都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家过,今年的春节我把爷爷奶奶请到我家里,爷爷叔叔姑姑哥哥姐姐也来了,全家一共十七口人,热闹极了。

小学写过年的作文:过年的乐趣

过年的乐趣实在是太多了。对我而言,过年的日子,我就是那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大闹天宫任由我行!不快乐才怪呢!

四年级写过年的作文就到这里结束了,大家一定要认真阅读,希望能有所启发,对大家有所帮助。查看更多请点击【四年级作文】栏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