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的第一本书范文(19篇)

我写的第一本书范文(19篇)

ID:9463788

时间:2024-04-30 15:21:06

上传者:QJ墨客

通过不断的写作和修改,可以提高自己的作文质量和表达能力。以下是一些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让我们一起欣赏和学习。

我的第一本书作文

我的第一本书将书柜打开,柜角放着一本陈旧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勾起了我沉重的回忆。

这本书是我的第一本书。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但是这本书的来历,却让我尤为难忘。

记得我在一年级时,我的好朋友张楷品将这本书给了我,那时还小,他说这是他父亲给他买的生日礼物。因为这是一部外国名著,所以他读不懂,就将他给了我,我一时也读不懂,但还是收下了。

到了四年级时,我又重新翻看这本书,发现我已读懂许多内容。就又将它带到学校,与我的好朋友张楷品分享这本书。而他听我讲述后,发现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如此感人,就将它以他的名义要回了这本书。而我拿得起却放不下,不愿归还,这使我和他爆发了生平第一次争吵。

随着争吵声越来越大,最终传到了老师的耳朵里。老师看着站在她面前的两个先前是朋友而现在正在斗气的小学生,不由叹了一口气,道:“千万人海中,你们能遇上并且成为了朋友是你俩的缘分。可你们还小,等你们长大后就知道这缘分的可贵了。”

听了这番话,张楷品似乎有些感悟,对我说了声对不起,没有再纠结这件事,虽然还是朋友,但关系不比从前了。

到了下学期,没有再见到他——他转学了。唯一留下的只有这本书。这是我的第一本书,也是我至今收到过的最好的友谊。

我写的第一本书作文

今天下午放学,我和妈妈一块去把我的日记装订封面。到了打印部,妈妈把我最帅的照片拿出来给叔叔,让他给我们设计封面。还写上学生优秀博文选登,“我的日记汇编”,还有我的照片,全部都打印出来。我看到设计好的封面,高兴地笑了。叔叔让阿姨把封面和打印好的日记装订在一起,就这样我的我的第一本书就完成了。

以后我要坚持把我的日记写的更长,更好!

我的第一本书作文

也许你会以为这是爸爸妈妈给我买的第一本书,但是我告诉你,不是这样的。种子的故事这本书是我自己创作的,当然,创作的过程少不了妈妈的帮忙,因为那会儿我还很小,不太会写字,所以绘画是由我自己完成的,文字部分,我来想,然后妈妈帮我写到书上去。

现在,再一次翻开这本书来看看。

第一页描写的是几粒种子埋在了地下,和小虫子做了邻居,天上还下着绵绵细雨。

第二页描写的'是有一天早晨,阳光普照,风和日丽,种子都钻出泥土发芽了,绿油油的很漂亮。不过似乎小虫子们也从他们地下堡垒出发攻过来了,不怕不怕,还有鸟儿们,看屋顶上的小鸟,那嘴里面不是叼着小虫子,还有我和小朋友们一起给小树苗浇水,除虫。

再看第三页,小苗苗长成了小树苗,我们继续努力照顾小树,等着它一天天长大。

最后一页,小树苗终于长成大树了,上面还接了很多的果子,是什么呢?看起来有点像苹果。我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忙着摘果子,一筐一筐往家里面运。

不过,当初的十粒种子,发芽了八粒,长成小树的时候还剩四颗,最后能结出果实时候,就剩一颗大树了,其它的呢,难道都被虫子吃了,看来种子要长成大树还真不容易。

我们小朋友也像一个个的苗苗一样,将来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呢,这需要我们自己努力,当然也离不开爸爸妈妈、老师、朋友、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

我的第一本书作文

花儿的梦想是开出鲜艳多姿的花朵,小溪的梦想是早日奔向苍茫的大河,而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

这个梦想要追溯到五年级的一节美术课上,这节课的内容是自己制作一本书。当老师展示其他班同学制作的图书作品时,我一下就被迷住了,有小说、绘本,还有脑筋急转弯……每一本都是图文并茂,设计精美。我早就有写一本刑侦类小说的冲动,看完老师的介绍,我跃跃欲试。

我找出两张淡蓝色彩纸,将其裁剪成封面和封底。我先在封面上方用空心字体写上“神探陆俊阳”,还把“神”字的一竖设计成了一把利剑,意指最公正、最有力的武器。接着在“书名”下画上了书中人物形象,其中“神探陆俊阳”最为帅气,他头戴礼帽,三七开的刘海遮住了一只眼睛,显得神秘而高贵。

同桌一看,惊叫道:“陆俊阳设计的封面太酷了!”不一会儿,同学们把我围了个水泄不通。我清清喉咙说:“更精彩的内容还没写出来呢,各位敬请期待吧!”“我要预定第一个看!”“我第二个!”看来,书还没出,粉丝倒来了一大批!我心中窃喜。

接下来的十多天,我课间顾不上玩耍,埋头苦写。回家后,也是先写上一段再吃晚饭。有时上课无聊了,我就偷偷抽出书来继续创作。文字基本完工后,我在每一页的空白处画上插图。我不得不佩服自己这双妙手,随手几笔,就绘出了案发场景或嫌疑人的背影。当我把写好的书带到班级时,同学们争相阅读。要不是我保护得好,这书定会遭受“五马分尸”之厄运。

看到我的第一本书如此受欢迎,我决定趁热打铁,继续创作,虽然有些稚嫩,有些荒唐,但我相信,我会用我的笔写出一个美好的明天!

我的第一本书作文

我本以为,这一辈子再无出路了。永远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被世人歧视,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为贫困所苦,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聪明才智,因为连发现它、测试它、实现它的机会都没有。

在成千上万受苦受难的知识分子当中,在无法超越外界或自身的障碍而为数不多的、摆脱了虚伪的婚姻关系的妇女当中,我的遭遇,本属平常而又平常。我本应接受这个现实,在给我限定的社会地位上,了此一生。

偏偏我生来不甘屈服,何况我自觉比那些伪善的、不容我也有常人应有的一席之地的“正人君子”光明得多,也比那些靠裙带关系混饭吃的人高明得多。

我始终在为从各种力量的压抑下挣扎出来而苦斗不已。但是,在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面前,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如果不是后来开放,使中国在政治形势上得到一个全面的突破和进展,无论是我,或是别的什么人,怎样拼搏也是无用的。这给了所有的人一个机会。

那时我已年近四十,心力、体力都不允许我再做片刻的迟疑,但是除了痛苦的人生经验,我几乎是赤手空拳。

大学毕业后二十几年单调的、不让人有独立思考的、等因奉此的小公务员生活,可以把任何人的想象力磨得溜光。唯有那怎样也不肯死去的对文学的爱好,给我一线希望。但是爱好并不等于“能够”。

在文学这一块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的土地上,我开始了为时过晚的耕耘。

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我写得很苦,前前后后修改了五遍。投稿《人民文学》杂志,又被退了稿。我又将退稿投向《北京文学》。也是一位女编辑,诗人张志民的妻子付雅雯。却得到意外的关注,一字未动的发了头条。引起了社会的注意,并且在1978年获得了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在成为职业作家之前,我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写作。我只有一间房子,晚上为了不影响母亲、女儿的休息,我在厨房的切菜板上写。在洗衣服时,或是上班的路上进行构思,就这样慢慢地集成了我的第一本书。

当我第一次把稿费交给母亲的时候,我对他说:“妈,我们终于有钱了,您可以不必再去卖冰棍、卖牛奶了。”母亲哭了。

我要说明的是,我从不歧视卖冰棍、卖牛奶的工作。相反,我认为凭自己的劳动挣饭吃,比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或剥削生活光彩得多。

我自己因为入不敷出,白天忙完办公室里的工作,晚上还要给工厂缝手套,给工程师抄讲义,以补偿工资收入之不足,母亲正是因为年迈,才从小学教师的位子上退休下来,但是为了帮我支撑这个家,不得不替奶厂卖牛奶,替冷饮厂卖冰棍。她一生坎坷,自幼丧母,倍受后母的虐待。结婚不久,又被我父亲遗弃,一个人拉扯着我,吃糠咽菜,千辛万苦才把我抚养大,又供我读了大学。我本应侍奉母亲安度晚年,且不说享什么清福。但是我却没有这个能力,使她在将近七十岁的高龄,还要在风吹、日晒、雨打之下辛苦地劳作。

当我摩挲着我第一本装帧粗糙、纸张低劣的书的时候,我又悟到,我的痛苦,其实就是我的财富。

我永远不会忘记生活在我周围的普通人。当我写作的时候,我心里想着的不仅仅是中国的老百姓,也想着整个人类,我爱人类,关心着他们的命运和前途,我将尽终生的力量为人类而写作,因为我是从普通人当中走出来的。

我的第一本书作文

冯百成青年的时候去做了老师,因为什么都弄不成,所以被大家叫做弄不成。老师“弄不成”为人老实忠厚却没有什么本事。

他工作办事总是稀里糊涂的,什么都不认真,后来被校长开除了,他就去了建筑工地当建筑工人。

弄不成刚开始工作很认真,老板为此也很满意。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又犯了老毛病。他在一次建筑设计时,把建筑物的设计草图画的不准确。工人们建筑完之后,发现楼梯有些倾斜,但是他们都信任弄不成,到也没在意,都认为是自己的错觉。

后来,居民入住一段时间以后。墙体经不住风吹雨打,居然在一夜之间塌了。虽然楼内居民都安全的逃了出来,但是他们的精神和财产都收到了损失,并要求赔偿。

工地老板彻查了此事,才发现是弄不成的建筑草图出了问题,数据都不精准,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弄不成因此需要承担巨额的赔款。面对巨款的压迫,他开始看到了自己的原因,并努力改正。终于,没有多久,他不但还了款,而且还成为了当地的富商。

我的第一本书作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咏鹅》,这是我会背的第一首诗,出自《唐诗三百首》,顺理成章它也成为了我读的第一本书。

对于这一本书,我可是“宠爱有加”。印象中,我是因为听起小伙伴们读起故事时朗朗上口的押韵声,才开始鹦鹉学舌地学着读。学完一首,又希望在学下一首诗。从此,越发得喜欢上了唐诗,即使不懂它的含义,但仍是喜欢。

慢慢地,我开始期盼自己也能有一本,我跟妈妈说了自己的愿望。妈妈听了很是高兴,答应地十分爽快,可是太多的琐事缠得她将这事忘的一干二净。我也不死心,只要一呆住空闲的间隙,在妈妈闲暇时,我就不时提起这事。禁不住三番五次的“软磨硬泡”。妈妈大手牵小手地走进了书店的大门,美滋滋地买下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书。眉宇下笑弯的眼睛像两片掰弯的豆荚。

书本的来之不易使我更加珍惜。那是,我几乎整天都是书不离手。空闲是,就会翻开读一读。为了不让这本书变得陈旧,我特地为它“量身定做”了一个书皮,以防,会有折痕。我用那时最公整的字,一本正经地写上我的名字。

都说即使“不会作诗,也会吟”。久而久之,我已会背一百来首的诗。一个二年级的暑假,其中有个作业就是背古诗,当别人都在唉声叹气时,唯独我高兴得不亦乐乎。开学那天,无论老师抽哪首诗,我都是倒背如流。老师也为我扬起大拇指,为之我也感到小小的光荣。

现在时隔八年左右,虽已八年,书已陈旧。但热衷于这本书的热情却从未减少一分一毫。

我的第一本书作文

要放暑假了,我们正想着如何玩这个暑假,丁老师突然增加了一个不可能完成但一定要完成的任务!

考试考完,老师开始布置作业,原本要跟以前一样过暑假,但现在,丁老师加了一项作业:编书,丁老师在在上面讲着,这什么世道,我才几岁啊,就要编一本书,编书干什么,多累啊,没事找事啊!

我一直玩到暑假最后,还剩3天,啊,书给忘了,这可怎么办啊,只有3天了,我赶紧告诉妈妈,联系我们家的电脑专家:小舅,小舅也被吓着了,做一本书?你吃饱了撑着啊。

小舅立即去买下载软件,我上楼,打开电脑,把所有的作文拉出来,精心挑选,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这个要修改等等......

小舅回来了,安装了一下,布置了一下封面,目录,每篇都要精心弄、弄、弄!

弄了2个多小时,小舅才布置了2篇,我气死了,小舅一直在那儿说别吵,很难弄的,经过了2天的漫长时间,终于把我梦寐以求的书做完了,我拿了回来,小舅看了,说:“切,这也叫书,软不邋遢的!”我也看了看也真是的,真不好看,真伤我自尊,我心中书想像大作家的书一样那样好看,华丽。

我的第一本书作文

回忆它的时候感觉有些累,时间久远我几乎将它忘记了。极力想起来的一丝丝线索、一幅幅画面也如同被细沙铺了一层一样,不很清晰,隐隐记着上面画着猫、狗、猴子,还有一头大象,剩下的实在是想不起来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母亲经常给躺在床上的我读里面的故事,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母亲坐在床头边,有感情地绘声绘色地读着,我也是使劲地睁着眼睛,生怕睡着了,错过了哪个精彩环节。那时,年幼的我对母亲读的故事一知半解,但却由衷地对书感到好奇,特别想知道这薄薄的书中怎么会藏着那么多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里都会有淘气可爱的小朋友和那些顽皮机灵的小动物们。

每当自己一个人在家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摸一摸那本书,感觉它就像一个好孩子那样乖,不乱跑乱动,更不搞恶作剧,所以我从不将其作为破坏的对象。如果家中有人在看书的话,我就会翻开它,装模作样地读着,有时候拿倒了都不知道。

那时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捧着那本书为父母讲故事,就像母亲给我讲的那样动听、美妙。

后来,我认了字,可以自己读故事了,很希望能再多读一些书,父母对我的想法也很支持。我努力学习,认真做功课,渐渐地,认识的字由少变多,看的书也由薄变厚。好奇的我开始试探着读一些作文选,慢慢发现作文其实是很有意思的,每篇作文都会给我带来意犹未尽的感觉。作文选便彻底代替了故事书,但这又无法令我满足,于是便开始涉猎一些名家名作。在那些异彩纷呈的文字中,我感到书真是一个奇妙的大千世界,那里面五彩缤纷,有喜有悲。后来,我又开始读一些文学名着,先是简写版,然后是原着,读古代文人的深刻思想,读今日名家的精彩文笔。我的书一天天多了起来,生活也变得无法与书分开了,书彻底融入了我的生命。

我的书柜中,现在已经放满了书,它们一本本静静地立在那里,等待我去一一品读。但最令我不能忘记的,却是我的第一本书。它是我阅读之路的起点,也是我读书之旅的引路人。感谢你,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

1、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

2、体会蕴涵在文中的父子、同学之情。

3、领会知识对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

幽默:言谈、举动有趣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翻来覆去:来回翻动身体;一次又一次。

1、文中共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2、文中提到的人物中,年幼一代的命运到后来分别是怎样的?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书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已人到中年,他是带着怎样的一种感情来回忆有关“第一本书”的故事的?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的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1、了解牛汉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七月诗派”的重要诗人,有“诗坛硬汉”的美称.原名史成汉,又名牛汀。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2、掌握重点的生字生词.

3、能用流畅简洁的语言复述“我第一本书”的由来.

5、讨论完成研讨与练习二的`问题.

6、通过本文的学习你领悟到了哪些有关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7、提问释疑.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点到核心词语:第一 。

(一)把握课文的主要结构。 。

把握课文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顺序是:倒叙。 。

请一学生快速的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

板书设计: 。

人物:我、乔元贞、“弄不成”、我的父亲 。

环境:20~30年代、动荡;贫困落后的乡村 。

情节: 分书——深厚的同学情谊 。

补书——对孩子的理解 。

送书——真挚的同学情谊 。

1、这篇文章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人物:(父亲) 。

2、我:同学间真挚的情谊。 。

3、乔元贞是一个很聪明出息的孩子,为什么中途要辍学。 。

(1)贫困。 。

4、有人说文章的结尾交代乔元贞的处境是一个败笔,你是怎样看的? 。

5、从我和乔元贞的不同人生经历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人生启迪? 。

答:略。 。

6、 “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的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

9、作业:当我去送书给乔元贞的时候,乔元贞会说什么,请你写一段话?

我的第一本书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脊(ji1)背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

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学生了解。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互相补充、评议。

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本书作文

8月21日,我从作业中看见要编一本书!“什么书,编书?”我怎么可能会编书呢,我又不是出版社!……对哦,老师说过从博客上拉几篇好的,然后打印出来,一画一锭不就出来了吗!

老爸,帮我打印点东西,我要编书!“好啊,把文件发给我,打印好了晚上带回家给你。”好的,……我的作文打印好了吗?“没有,你是拿这些编书?”对呀!“就这一点编什么书啊!要想编书就多拉几篇,而且就你那水平,编什么书啊!”我很愤怒!我这点怎么啦!这点做出来也不是书嘛!说着我又从博客上拉了几篇,给我把他们都打出来!管他几篇,反正是我编的书!你就给我打印出来。

晚上,老爸把作文带了回来,我连忙一把抓过,飞奔上楼,咔嚓咔嚓,书订好了!明天就开始加工装饰了!

8月22日,我上qq,突然龚紫怡问我作文书做了几篇,我说:“7篇,怎么?”龚紫怡说:“哦,那点怎么够呢,你还是再加几篇吧!小心被阿丁死骂一顿!”一听说这句话,我的心就有点不安!要不,我再拉几篇!拉满15篇,应该不会被骂了吧!这些作文都是五年级的,就叫“前程往事”吧。一个草地,几个风车,很有那种感觉……哈哈,我完成啦!我人生中的一本书就在今天出事啦!

上学了!我走进教室,一看见龚紫怡拿着厚厚的书在向别人炫耀,她向我走来。茅炜,你编的书呢?“在书包里”给我看看。“哦,给你”……呵呵。“笑什么,不就蜡笔画吗!哼,你的也不怎么样!”

丁老师点评:你的书为什么会让人看不起?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你自己做事有点虎头蛇尾。如果你能从开始坚持到最后,每一步工作都细致认真地做好,相信编出的书一定是一本让所有人羡慕的精品!

第一本书作文

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使人进步,书中自有黄金屋,关于读书,真的是有太多的名言,警句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

可是很多时候你会觉得身边忙忙碌碌的事情会让你忘记了,静下心来去读一本好书,又或者是现在好多人都习惯性的用手机来看小说,可是很多时候,当你拿起手机的时候,你更多的时候是刷抖音,或者做一些没营养的事情,而不是静下心来去认真的读一本书!

虽然有的时候自己也会期待,有一本纸质的书来读一读也是不错的!

昨天晚上,作者堂弟的车回家的时候,发现他的车上有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天都红尘,简单的看了一下封面,是一本关于写政治类型的书,虽然之前很少看这样的书,但是想到好长时间没有看书了,看也看不同类型的书,也是不错的,最起码就单简单的陶冶情操也是可以的!

所以自己当时就问堂弟可不可以带回家看一下?堂弟说可以的!自己也特别开心的能够借来20xx年的第一本书,虽然不是自己精挑细选的,但是无意间碰到的也是一种缘分!

因为时间太短,自己还没有来得及认真的去看这本书,但是内心深处还是希望20xx年的第一本纸质书,因为有别样的缘分,碰到,也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定的思考,一定的进步!

虽然曾经自己读过无数本的书,可是很多的时候,读书也只是一种生活中的消遣和娱乐,有的时候感觉读一本好书,真的会给人带来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

虽然现在不知道自己借来的这本20xx年第一本书,具体写了什么样的内容?具体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但是因为未知,反而更加的期待!

希望20xx年第一本书能够给自己带来别样的收获!

我的第一本书作文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书是我的精神食粮,我经常吮吸着它那知识的甘霖,并将其消化成这世间人生路上的精神驱动力。每有空闲,不是手不释卷,就是温故知新,不断充实自己闲暇时光。

儿时,我就喜欢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宛如一地磁铁紧紧的吸着我。我爱不释手,经常“废寝忘食”。对,《西游记》、《海的女儿》……这些名著情有独钟。是它们首先打开了我的心扉,带着故事中的神奇飞入了我的心灵世界,留下了一个百世无法褪去的印迹。

有一次,我中午刚放学回家,就拿起一本书开始看,我边翻边想:'昨天看到哪里了?第38页……”啊,找到了。这时,妈妈进来了,她看见了对我说:“你怎么又在看书呀?”“哦,没关系,只看一会儿。”一页、两页,我象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目不转睛地看著书,眼睛几乎没眨一下。“吃饭了,李菲。”妈妈在叫我,这时候,我材发现我已经读了好大一会了。

今天,我非常高兴,因为我又学到了一些知识。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1、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2、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整体把握课文。

3、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4、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一、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二、扫除文字障碍:

三、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了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四、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奉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五、感受人物的魅力:

1、这篇文章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人物:(父亲)

父亲: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感情,对孩子乐于负责,同时也乐与助人。(可以和《羚羊木雕》一文中的父母相对照。)

父亲为什么要修书:

(1)对孩子之间情谊的支持。

(2)与乔元贞父亲乔海的友情。

2、我:同学间真挚的情谊。

3、乔元贞是一个很聪明出息的孩子,为什么中途要辍学?

(1)贫困。

4、从我和乔元贞的不同人生经历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人生启迪?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我的第一本书》

我们想忆起自己读过或接触过的第一本书,是很难的。而我年幼时某些受到的鼓励和引导,却如我的第一本书般,启迪了我。

在我出生前,爸爸就是出版社的编辑了。由于爸爸曾是英语的教师,所以他也经常编辑一些英语书籍和教材。教材一般都是十分简单的小学英语教材。

家中经常堆着爸爸负责编辑的书。至今我还不知道把书堆在家里是干什么的;因为编辑书稿应该是在出版社里才对。但也许会是出版后多余的书,或是待编辑的,也或许是爸爸特意留下来的。

大概是我6岁时的一天,偶尔从书堆中抽出了一本五颜六色教材,翻开一看,就被书内的彩图以及奇异的文字吸引了。那是我还没有上小学,是不懂英语的。所以形态各异的字母颇能引起我的兴趣。

聚精会神间,爸爸走了过来。见我我正坐在地上看书,也感兴趣似地走来问道:“在看什么呢?”

他笑着,也许我这姿态并不多见。我将书的封面翻出示意,他便笑道:“哦,是这个啊。”于是他将我手上的书抽取,然后走到旁边的沙发上做下,说道:“过来,教你点东西。”

我倒也感兴趣地走到他身旁。他坐着将书放在腿上,我站着趴在书上。他拿起书翻到了最后的一个字母图表,似乎对书十分熟悉。

接着他便叫我英语字母。图上有26个字母,每个上面都有着图画。他耐心地边指边讲,说:“这个是‘a’……”,“这个是‘b’……”。我耐心地听着,同时也跟着他读。

如此讲完26个字母,爸爸说:“自己把他们学会。”然后就因事出门走了。

他走后,我将字母反复读几遍,然后记几下,竟然学会了。第二天,我向爸爸背诵。虽然部分音发的还不够准,但是也得到了他的称赞。

这是爸爸第一次对我学习的教导,我至今难忘。我也领悟到,与其去寻找那本初次阅读的书,毋宁铭记下这些对我就像阅读的第一本书般的得到的教导。

文档为doc格式。

我的第一本书

诗人蔡其矫来访,看见我在稿纸上写的这个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我说:“不是,是六十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他笑着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我向他解释说:“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幻梦。

我们家有不少的书,那是父亲的,不属于我。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箱子书和一大麻袋红薯。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我常常好奇地翻看,不认字,认画。祖母嘲笑我,说:“你这叫做瞎狗看星星。”那些本头大的杂志里面,夹着我们全家人的“鞋样子”和花花绿绿的窗花。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我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得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难不住我,我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他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老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砍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躬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居然把两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还用牛皮纸包了皮,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父亲这次回家给我带回一个书包,还买了石板石笔。临到开学时,父亲跟我妈妈商量,觉得我们村里的书房不是个念书的地方,父亲让我随他到崔家庄小学念书。我把这本完整的不同寻常的课本带了去。到崔家庄之后,才知道除了《国语》之外,本来还应该有《算术》和《常识》,因为弄不到这两本书,我们就只念一本《国语》。

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颂。

我们那里管“上学”叫“上书房”。每天上书房,我家的两条狗都跟着我。课本上的第一个字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经把狗调教好了,当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当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我们是四个年级十几个学生在同一教室上课,引得哄堂大笑。课没法上了。下课后,老师把我叫去,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他罚我立在院当中背书,我大声地从头到尾地背书。两只狗蹲在我的身边,陪我背书,汪汪地叫着……抗日战争期间,二黄毛打仗不怕死,负了几回伤。他其实并不真傻,只是心眼有点死,前几年去世了。他的一生受到乡里几代人的尊敬。听说乔元贞现在还活着,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小西。

诗人蔡其矫再来我这里时,一定请他看看这篇小文。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