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与除夕之夜有关的话题作文1200字左右优质

高三与除夕之夜有关的话题作文1200字左右优质

ID:103405

时间:2023-04-22 05:39:14

上传者:曹czj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三与除夕之夜的篇一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迎来了新春佳节。今年的冬天,江城失去了往年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丽景观。呼之欲出,则是温暖的冬天伴随着江城迎来了20xx。

今天是大年三十,江城到处张灯结彩,彩旗飘扬,街道上处处洋溢着人们的欢笑声。远处传来噼里啪啦的炮竹声,仿佛给节日的江城凑响了一首欢快的迎春曲。

随着夜幕的降临,江城的夜空华灯笼照,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人们的脸上带着喜悦的心情,和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庆新年的快乐。

除夕夜,我和父母跟爷爷奶奶及亲友吃完温馨的团圆饭后,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亲人。回家的路上,天色已晚,节日里,路上还是热闹非凡,道路两旁灯火通明,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霓虹灯,时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夜空中,墨蓝的天空,挂着顽皮的小星星,它们眨着明亮的眼睛,好似向我们微笑,向我们问候节日的祝福。节日的夜晚,不时地绽放出一簇簇五彩缤纷的礼花,把江城的夜空装点的绚丽多彩;大人小孩在空旷的场地上兴致勃勃地燃放焰火,把新年美好的憧憬,通过烟花的绽放,放飞出自己的心扉。零星的爆竹声,时常回响在我的耳旁,望着这美好的夜空,我的思绪时常浮现出许多难忘的情景。

除夕的夜晚,皎洁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天边,她以质朴的方式,给人间洒下了一片清辉,如水的月光静静的躺在大地上,给欢乐的节日增添了一份温馨烂漫的气息。温馨快乐的环境,像一股涓涓暖流温暖着我的心房,我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天边那轮明镜的月儿,深情地看着她的容貌,只见深邃的夜空,闪烁的星星陪伴着明月,月儿显得哪样的深沉和端庄。也许是新年之际,定眼细看,明月的周围环绕着一圈隐约可见、立体感很强的光环,大自然中这种难得的美妙景观,给节日中的我平添了一抹甜蜜的思念,思念我的亲人,思念我的老师和同学。

夜渐渐地深了,寒风吹来,但丝毫没有感受到冬天的寒意,相反,感觉却像初春之夜,其风吹拂在颜面感觉是那样的爽快和舒坦,同时,风儿也吹散了我美好的思念。月光下,我和家人在街头一起漫步乘风,欣赏美丽并赋有激情的除夕之夜,让人感受到新年的快乐,感受到合家团圆带来的温馨和幸福!

除夕之夜是那么的美,那么的迷人。随着新年的脚步声临近,此时的夜空,星光灿烂,一簇簇礼花再次腾空而起,瞬间在夜空中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夜空中,它们争奇斗艳,仿佛像仙女洒下的花瓣,再次把江城的夜空点缀得五彩斑斓、分外妖娆;震耳欲聋、持久不衰的爆竹声祝福新年的来到,除夕之夜人们共享新年的快乐。

是啊!热闹的爆竹声,送走了难忘的旧岁;温馨快乐的除夕,迎来了新的一年。沸腾的除夕,不变的星空,岁月却悄然地流逝,愿小荷的学友,新年里快乐成长。

难忘的今宵,闪烁着灿烂的礼花,缤纷的梦想环绕着我们的祝福,让我们敞开心扉,踏着幸福的车轮,去拥抱美好的明天。

最后,再次祝福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高三与除夕之夜的篇二

除夕的不同在于它是一年中最后一天,生肖更迭,人们也在这个夜晚又长上一岁。除夕夜要做的事情很多吧,比如包饺子、看电视、祭天地、祭先祖、年夜饭等等。

昨天和爱人商量,午后的菜不宜做的过多,四菜一汤足矣。一家三口人,小孩儿吃得不多,我有胃病也吃不多,爱人的饭量有限。但她还是坚持做了八个菜,说要么六个,要么八个,数字吉利。饭后小睡一会,养了养神,爱人则略微休息一下,忙起包饺子的事情。我说要芹菜馅和韭菜馅的,也是取“勤”和“久”的意思。每到重大的节日,中国人就喜欢用这些文字来表达美好的祝愿,也算传统吧。

女儿去年还对闪烁的彩灯拍手跳跃,对挂在墙上的大鱼充满新奇,让我真正体味到她的快乐从而感到这个年的意义,今年她已经对我忙碌着布置房间没什么兴趣了。她一如既往地和沙发上那群动物玩偶们为伴,教他们学习,指挥他们列队,偶尔还严厉地指着其中的狗熊或者米老鼠大加批评。那些玩偶们的确可爱,尤其是熊,如果你抱一个在怀里,对着它的眼睛看,会感到它也一样憨憨地看着你,特别可爱。难怪女儿一直爱着它们。女儿玩她自己的,我觉得轻松不少,若不是那么多拜年短信要回复,恐怕也无所事事了。

看着春晚,多少有些木然。春晚将2008年一年的大事梳理了一遍,唯有灾区的代表们上来,让我涌出泪水。苍天一度把我们的幸福无情撕碎,给我们看,地裂山崩,房倒屋塌,同胞逝去的生命,如一把利刃在心脏上划了一道深深的伤口。我们用眼泪为它消炎,却要靠它自己来愈合,但不知需要多久。享受幸福,勿忘灾难,这是对的。

年夜饭,爱人在煮饺子,女儿则急着要我带她放鞭炮。爆竹声里辞旧岁,这或许是她一个新的兴奋点。吃着饺子,想着不知道父亲今年该怎么祭天祭祖。

小时候在农村,年夜饭的时候,母亲煮着饺子,大姐总要高声问一句:“生了吗?”母亲则回答:“生了!”这一问一答,实际上是借问饺子是不是升到水面上(也就是熟了没有),来寄托对父亲升官的渴望。父亲则在院子里放上一堆麦秸或豆秸,一旁放上个小案子,上摆着一杯酒、一炷香和一盘新出锅的水饺。父亲燃火、焚纸、酹酒、叩首,我静静地看着,直到父亲叫我也叩几个头,便点燃爆竹。我们称之为“发纸”,也就是一种祭祀。“发纸”的习俗大概源自山东老家吧,曾祖传给祖父,祖父传给父亲,一直就是这样。传到我这一代,就住到城里,不能继承下来。2008年父亲卖掉了平房,搬到楼上,没有了院子,大概不能“发纸”祭祀了,就把这个习俗记在心里吧。

年夜饭的饺子馅儿里,往往包上糖球、硬币和煤块儿。吃到糖的,一年甜蜜如意,吃到硬币的就会发财。而吃到煤球的,大概就要倒霉,也有说谁吃到煤球谁就是黑心之人的。后来过年包饺子就不放这么丧气的东西了。

没有电视的年代,年夜饭后,父亲就给我们唱一段大鼓书,一边敲鼓,一边唱。我还记得他唱的隋唐演义,有几句记忆非常深刻,今天也会哼哼。后来家里的鼓坏了,父亲就改唱皮影戏了。唱完他就和人打扑克去了,直到天大亮才回来。后来我家搬到农场,父亲无事的时候也唱唱,过往的行人都驻足听上一会儿。很多年没有听到他唱起这些东西了,真有些怀念啊。我也挺怀念小时除夕夜啃着冻梨,吃着花红和冻柿子,现在谁吃啊!

除夕,在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就像西方的平安夜一样。除夕,是一年之中的最后天,过了这一天,就迎来了新的一年。就宛若一场盛大的演出,演出前总要奏响那摄人心魄的优美乐曲,然后将精彩的演出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

在我的记忆里,除夕都是在乡下奶奶家度过的。或许,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过年时的城市一定是热闹非凡,烟花礼炮装点着绚烂的天空。遗憾的是,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

可是,城市之外的人,好像都被城市华丽的外表所迷惑了,眼睛都被蒙上了一层纱。他们认为城市的空气是清新的,城市的人们是热情的,城市的生活是自由的。所以,他们一直盼望有一天到城市里,享受这些美好的东西。但是,等到他们真正进入城市,才发现一切都与他们的想象有天壤之别。撕去光鲜的高楼大厦的掩饰,裸露出穷困的人们破败的小屋;看着热情洋溢的面孔,其实是一张张精心粉饰的伪装:有的人上一秒对你微笑,下一秒就可能露出狰狞的面孔。在城市中,难以找到一方净土,难以相识几个真诚的朋友。

因此,人们都选择去乡下过年。因为城市的除夕,注定孤寂凄清,注定毫无生气。

今年除夕,我和父母依旧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过年。

刚下了公路,我即刻便感受到的浓厚的过年气氛。道路两旁似乎拉着一条无限长的红绸,看不见起点,也看不见终点;又好似哪位大意的画家,画完之后忘了整理颜料,把红色遗留在了街上。所有的东西,都被红色渲染,镀上火焰的颜色,,跃动出各式可爱的图案。人们的热情,似乎也被这团浓烈的火焰点燃了,大家互相祝福,共同庆祝。

城市的夜晚,是永远灯火通明、喧嚣热闹,就像不知疲倦的进行曲。而乡村,到了夜晚,就像有人渐渐关小的音响,逐渐安静下来。只有那些不知名的小虫,在此起彼伏地进行着重唱。乡村,虽简陋,但温馨。除夕的夜晚,我们照例一起吃着年夜饭,一起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亲情,好像一个被瞬间点燃的烟雾弹,弥漫在我们周围,甜蜜而美好。

恍惚间,看见爷爷奶奶如雪的白发,心中泛起一阵阵心酸的涟漪。忽然间,我意识到,他们老了。我的思绪又飞回童年时代,看见了阳光下背着我奔跑的爷爷,追在我们后面的奶奶。而如今,再也看不到这样的情景了。他们,就像所有的老人一样,在无情的岁月面前,日渐苍老了容颜,日渐弯下了脊梁。他们不再有青春的活力,只有衰老的身体。他们昔日的健壮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爬楼梯时吃力的喘息,劳累后酸痛的臂膀。

衰老,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有一天,我的父母,甚至我,都会变成这般模样。青春年少的我们,天真地认为我们永远是现在的样子,却不知道几十年后的我们,会日渐变老了。曾经有力的手臂,有弹性的皮肤,都会变得如枯败的枝叶一样,软弱无力。

可笑的是,现在的我们,却毫不在意地挥霍我们的青春,浪费我们年华中最美好的一段光阴。我们宁愿花大量的时间,在网上与陌生的朋友交谈,也不愿意走出门去,轻轻叩响邻居的大门。现在的宅男宅女越来越多,形势十分严峻。明智的做法就是,别浪费我们的青春,和朋友一起去找回我们失去的青春活力!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迎来了新春佳节。今年的冬天,江城失去了往年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丽景观。呼之欲出,则是温暖的冬天伴随着江城迎来了2016。

今天是大年三十,江城到处张灯结彩,彩旗飘扬,街道上处处洋溢着人们的欢笑声。远处传来噼里啪啦的炮竹声,仿佛给节日的江城凑响了一首欢快的迎春曲。

随着夜幕的降临,江城的夜空华灯笼照,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人们的脸上带着喜悦的心情,和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庆新年的快乐。

除夕夜,我和父母跟爷爷奶奶及亲友吃完温馨的团圆饭后,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亲人。回家的路上,天色已晚,节日里,路上还是热闹非凡,道路两旁灯火通明,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霓虹灯,时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夜空中,墨蓝的天空,挂着顽皮的小星星,它们眨着明亮的眼睛,好似向我们微笑,向我们问候节日的祝福。节日的夜晚,不时地绽放出一簇簇五彩缤纷的礼花,把江城的夜空装点的绚丽多彩;大人小孩在空旷的场地上兴致勃勃地燃放焰火,把新年美好的憧憬,通过烟花的绽放,放飞出自己的心扉。零星的爆竹声,时常回响在我的耳旁,望着这美好的夜空,我的思绪时常浮现出许多难忘的情景。

除夕的夜晚,皎洁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天边,她以质朴的方式,给人间洒下了一片清辉,如水的月光静静的躺在大地上,给欢乐的节日增添了一份温馨烂漫的气息。温馨快乐的环境,像一股涓涓暖流温暖着我的心房,我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天边那轮明镜的月儿,深情地看着她的容貌,只见深邃的夜空,闪烁的星星陪伴着明月,月儿显得哪样的深沉和端庄。也许是新年之际,定眼细看,明月的周围环绕着一圈隐约可见、立体感很强的光环,大自然中这种难得的美妙景观,给节日中的我平添了一抹甜蜜的思念,思念我的亲人,思念我的老师和同学。

夜渐渐地深了,寒风吹来,但丝毫没有感受到冬天的寒意,相反,感觉却像初春之夜,其风吹拂在颜面感觉是那样的爽快和舒坦,同时,风儿也吹散了我美好的思念。月光下,我和家人在街头一起漫步乘风,欣赏美丽并赋有激情的除夕之夜,让人感受到新年的快乐,感受到合家团圆带来的温馨和幸福!

除夕之夜是那么的美,那么的迷人。随着新年的脚步声临近,此时的夜空,星光灿烂,一簇簇礼花再次腾空而起,瞬间在夜空中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夜空中,它们争奇斗艳,仿佛像仙女洒下的花瓣,再次把江城的夜空点缀得五彩斑斓、分外妖娆;震耳欲聋、持久不衰的爆竹声祝福新年的来到,除夕之夜人们共享新年的快乐。

是啊!热闹的爆竹声,送走了难忘的旧岁;温馨快乐的除夕,迎来了新的一年。沸腾的除夕,不变的星空,岁月却悄然地流逝,愿小荷的学友,新年里快乐成长。

难忘的今宵,闪烁着灿烂的礼花,缤纷的梦想环绕着我们的祝福,让我们敞开心扉,踏着幸福的车轮,去拥抱美好的明天。

最后,再次祝福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高三与除夕之夜的篇三

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的最后一个晚上,又称为是“大年夜,岁初”。“除夕”的“除”字是“去”的意思。“夕”是指夜晚。除夕就是把本年中最后一晚去到,迎接将要来临新的一年。

除夕那天一早,外面大雾茫茫,什么也看不见。七点多的时候,妈妈就把我叫醒,去爷爷奶奶家过年。“这么早去干什么呀!”我把被子往头上一盖叫道。“你不想去超市买点吃的吗?”“吃的!走走!”我连忙把衣服穿好下楼。

买好吃的我们就去奶奶家了,我刚刚把电脑开开,爸爸就让我去帮忙洗菜。可洗了一会我就进房间玩电脑,不洗了。爸爸在那叫我,直接无视。

好玩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我到客厅一看,妈妈在那包饺子,只见妈妈拿起一片饺子皮,熟练的把饺子馅放到里面,再在饺子皮周围用手指蘸上一点水抹在上面,最后把它包好。妈妈包的饺子挺立在那,如同一个个元宝似的,很好看。我看了,立刻跃跃欲试,洗了洗手就开始包了起来,看妈妈包的很容易,可到我着就不行了,饺子包的就像败仗的军队,软塌塌的,没有力气似的。妈妈看了,就手把手叫我怎么把饺子包好,后来我越包越好,他们看了都表扬我了。

好不容易把饺子包好后,我催着爸爸赶紧去煮,煮好后,我顾不得烫,夹起一个就吃了,不一会就吃饱了。

除夕那天过得很愉快。

高三与除夕之夜的篇四

除夕的不同在于它是一年中最后一天,生肖更迭,人们也在这个夜晚又长上一岁。除夕夜要做的事情很多吧,比如包饺子、看电视、祭天地、祭先祖、年夜饭等等。

昨天和爱人商量,午后的菜不宜做的过多,四菜一汤足矣。一家三口人,小孩儿吃得不多,我有胃病也吃不多,爱人的饭量有限。但她还是坚持做了八个菜,说要么六个,要么八个,数字吉利。饭后小睡一会,养了养神,爱人则略微休息一下,忙起包饺子的事情。我说要芹菜馅和韭菜馅的,也是取“勤”和“久”的意思。每到重大的节日,中国人就喜欢用这些文字来表达美好的祝愿,也算传统吧。

女儿去年还对闪烁的彩灯拍手跳跃,对挂在墙上的大鱼充满新奇,让我真正体味到她的快乐从而感到这个年的意义,今年她已经对我忙碌着布置房间没什么兴趣了。她一如既往地和沙发上那群动物玩偶们为伴,教他们学习,指挥他们列队,偶尔还严厉地指着其中的狗熊或者米老鼠大加批评。那些玩偶们的确可爱,尤其是熊,如果你抱一个在怀里,对着它的眼睛看,会感到它也一样憨憨地看着你,特别可爱。难怪女儿一直爱着它们。女儿玩她自己的,我觉得轻松不少,若不是那么多拜年短信要回复,恐怕也无所事事了。

看着春晚,多少有些木然。春晚将20xx年一年的大事梳理了一遍,唯有灾区的代表们上来,让我涌出泪水。苍天一度把我们的幸福无情撕碎,给我们看,地裂山崩,房倒屋塌,同胞逝去的生命,如一把利刃在心脏上划了一道深深的伤口。我们用眼泪为它消炎,却要靠它自己来愈合,但不知需要多久。享受幸福,勿忘灾难,这是对的。

年夜饭,爱人在煮饺子,女儿则急着要我带她放鞭炮。爆竹声里辞旧岁,这或许是她一个新的兴奋点。吃着饺子,想着不知道父亲今年该怎么祭天祭祖。

小时候在农村,年夜饭的时候,母亲煮着饺子,大姐总要高声问一句:“生了吗?”母亲则回答:“生了!”这一问一答,实际上是借问饺子是不是升到水面上(也就是熟了没有),来寄托对父亲升官的渴望。父亲则在院子里放上一堆麦秸或豆秸,一旁放上个小案子,上摆着一杯酒、一炷香和一盘新出锅的水饺。父亲燃火、焚纸、酹酒、叩首,我静静地看着,直到父亲叫我也叩几个头,便点燃爆竹。我们称之为“发纸”,也就是一种祭祀。“发纸”的习俗大概源自山东老家吧,曾祖传给祖父,祖父传给父亲,一直就是这样。传到我这一代,就住到城里,不能继承下来。20xx年父亲卖掉了平房,搬到楼上,没有了院子,大概不能“发纸”祭祀了,就把这个习俗记在心里吧。

年夜饭的饺子馅儿里,往往包上糖球、硬币和煤块儿。吃到糖的,一年甜蜜如意,吃到硬币的就会发财。而吃到煤球的,大概就要倒霉,也有说谁吃到煤球谁就是黑心之人的。后来过年包饺子就不放这么丧气的东西了。

没有电视的年代,年夜饭后,父亲就给我们唱一段大鼓书,一边敲鼓,一边唱。我还记得他唱的隋唐演义,有几句记忆非常深刻,今天也会哼哼。后来家里的鼓坏了,父亲就改唱皮影戏了。唱完他就和人打扑克去了,直到天大亮才回来。后来我家搬到农场,父亲无事的时候也唱唱,过往的行人都驻足听上一会儿。很多年没有听到他唱起这些东西了,真有些怀念啊。我也挺怀念小时除夕夜啃着冻梨,吃着花红和冻柿子,现在谁吃啊!

高三与除夕之夜的篇五

除夕夜迎着无数烟花回奶奶家,窗外震耳欲聋的鞭炮让我们不得不大声喊着说话,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喜悦,还是奶奶的一声招呼,我才留意到满桌的丰盛——五颜六色的菜肴摆成各种图案,像一件件艺术品。中国人的年夜饭,讲究的是吉利,各盘菜都有各自的寓意,每道菜都蕴含着对新一年的祝福,对新一年的期待。

红色的是鱼——年年有余

鱼可是年夜饭中的大菜,代表着年年有余,中国人热爱红色,红烧鱼就意味着红红火火、喜气洋洋了。它正摆在桌子的正中,是富贵典雅的象征,那高傲地翘起来的尾巴,高昂地翘起的头,就如飞跃的玉龙,欲跳龙门仰头张望的模样。那晶莹欲滴的酱红,全部都挂在了鱼身上,红酱既不稠也不稀,与炸出来的金黄交相辉映,令人垂涎。

翠碧的是饺子——富贵吉祥

饺子是中国历代帝王的美食,是年夜饭中的“压轴菜”,代表着富贵吉祥,大财大运。奶奶做饺子的水平可不含糊,晶亮的皮儿,斑斓的馅儿,翡翠似的韭菜中还有嫩红的虾仁,咬一口,便露出里面的杂样儿,还有盈盈的汤儿,一点点渗在舌尖、味蕾,难道不是享受吗?当然,在满锅热气腾腾的饺子中,有一个是水果糖做的馅儿,如果谁吃到了,必手舞足蹈,让甜蜜融化在幸福中,让幸运降临在欢乐中,下一年必是甜蜜的一年。

晶莹的是汤圆——团团圆圆

也许你会问——汤圆是端午节的代表呀,怎么会出现在年夜饭中呢?因为汤圆是我们喜爱的美食,又有团团圆圆的美意,一个瓷碗中正好盛八个,圆滚滚的在里面翻滚着,哧哧地冒着热气,代表对下一年圆满开端的祝愿。汤圆中香香甜甜的馅儿,入口即化,甜而不腻,好吃又吉利,当然成为年夜饭中的佳品了。

高三与除夕之夜的篇六

一年一度的除夕到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放鞭炮,到处充满着喜庆、欢快的氛围。除夕夜,我们一家三口也不例外,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寻找中国的“年味”。

年三十为什么叫除夕呢?爸爸告诉我,版本有好多种,公认的说法是古时候有一个凶恶的怪兽叫做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发现,夕最害怕红色和响声。于是年三十的晚上,每家每户贴大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逐夕兽,以求得新的一年安宁。从此,这种习俗流传下来,年三十就被称为除夕。

中国的有着独特的年俗文化,如包饺子、贴门神、耍花灯,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期盼来年财源滚滚,吃鸡寓意“吉利”,吃鱼就是“年年有余”……不过,听说过年不能吃酸菜,说是“辛酸”;白菜也不能碰,说是“白干”。但我觉得,不能光靠这些食物决定来年的好运或厄运,想要得到上天的眷顾,是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得来的。

接着,爸爸妈妈聊起了自己的家乡过除夕的风俗。爸爸给我讲了湖南老家过年的习惯:在湖南,除夕的团圆饭是在除夕的早晨或中午开始的,食物一般有腊鱼、腊肉、油炸豆腐等,还有地瓜干和花生等零食。而且,豆腐是一定要吃的,因为豆腐谐音“多福”或“斗富”,寓意着新的一年更加富有、幸福。爸爸说,他小时候最盼望的事就是除夕观看花灯,还有耍杂技、变魔术和原汁原味的湖南花鼓戏。

听了爸爸妈妈的讲述,我又想到:像我这种在上海大都市“土生土长”的“00后”,和爸妈他们这一代的过年方式就不一样了,主要是使用各种电子产品,并通过网络和老家的亲戚“团聚”。想和远方的亲戚聊天,可以使用qq、微信或微博私信的方式;如果想见到对方,还能用视频通话模式;想送给长辈一件礼物,能够先去网上挑选,再寄到对方家里;当然,压岁钱也不用给现金了,直接打入我的网上银行账户……于是,我把我的想法也说了一遍。“不过,”我又说,“这样过除夕,虽然省去了回老家时的旅途劳累,但总感觉缺少了家人团聚时的那种温馨味道,不如我们明年回老家过年吧!”爸爸妈妈齐声说“好”!

这时,我们仿佛闻听到了远方家乡的欢声笑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