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庐山的导游词(6篇)

介绍庐山的导游词(6篇)

ID:1041973

时间:2023-07-06 17:50:34

上传者:曹czj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介绍庐山的导游词(6篇)篇一

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美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江西庐山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风景秀丽的江西庐山游玩,我是庐山旅游公司的导游,大家可以称我为“小许”。非常荣幸能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在我的陪伴下,能让你度过愉快的一天。

庐山位于江西省的北部,地处长江南岸,鄱阳湖西北,南接星子,北临长江。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他的《庐山草堂记》中,赞叹它是“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庐山的山体呈长椭圆形,从高空俯瞰,仿佛人的一个肾脏。山势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长约20公里,宽约16公里,总面积约300平公里。庐山是由99座山峰组成,最高峰为汉阳峰,海拔为1474米。

庐山最著名的景点就是三叠泉瀑布了。大家请跟我来,三叠泉的雄伟景观不同于其他的瀑布,它的特点在于一层叠一层地向下飞瀑,水映着山,山绕着水。“诗仙”李白曾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华美诗篇流传于世,这也给庐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

庐山还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叫浔阳楼。它为什么有名呢?是因为《水浒传》中有宋江浔阳楼题反诗和李逵劫法场的故事,大家也可以现场穿越感受一下。

最后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五老峰了。五老峰是庐山地势最为雄奇险峻的山峰。从不同角度看,五峰姿态各异,如诗人吟咏的那样:有的似武士高歌、有的像渔翁垂钓,还有的如老僧盘坐……其景自然天成,意境无穷。

好了,庐山大部分的景点都已经游完了,您的心情一定很愉悦吧!小许真诚地希望,您和您的家人能再次到庐山来游玩,祝您开心每一天,bye-bye!

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庐山的北山登山公路上。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庐山的概况。

1970年10月,庐山南部登山公路开工,第二年7月1日通车,人们把这条路称作南山公路。南山公路的修成,为上庐山的国内外游客,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以后,又有人在庐山修筑数条缆车道与公路。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接下来这两天将由我陪大家度过。下面我跟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庐山的优美风光。

庐山座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阳湖,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圣地。

庐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被称为中国的"地质公园",众多的奇峰、怪石、瀑布、岩洞形成了奇特瑰丽的山岳景观。它的风光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现主要有12个景区、37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春山如滴,夏山如翠,秋山如醉,冬山如玉"是庐山风景的最好写照。

庐山的生物资源丰富,有植物3000余种,鸟类170多种,在鄱阳湖鸟类保护区越冬的鸟达100万余只,真可以称为鸟的天堂呢!

庐山自古就是旅游圣地,众多历史名人留下了描写庐山美景的诗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听完我的介绍,你们被庐山秀丽的风景吸引住了吗?让我们一起到庐山中去领略大自然的美景吧!

大家好!

今天我将陪伴大家游览庐山风景名胜区,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使您对庐山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同时欢迎您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大家听我念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唐代大诗人苏轼没有揭开庐山真面目,今天我就带大家揭开庐山的面纱吧!

庐山位于九江市南边,面积达302平方公里,共有99座山峰,这座山为什么叫庐山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后来他们得道成仙,人去庐空,所以这座山叫庐山。庐山自古以来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名。庐山还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因高,气候寒冷,就是盛夏也只有16.7度,是著名的避暑胜地,而且庐山一年中一般都是大雾天。

庐山位于江西省的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它的北面,有一条大河滚滚而下,就是中国的黄金水道----万里长江,而它的东面和南面,是中国的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在地形上,它形成了一江一湖夹一山的格局。全山面积有三百多个平方公里,山体是呈椭圆形的,呈东北西南走向,并且全山由99座山峰组成,其中五老峰是庐山的代表山峰,但是它只是算比较险峻和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有不同的造型,并不是最高,庐山的最高峰为汉阳峰。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是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康有为、陈三立、胡适、徐志摩 、郭沫若等1500余位诗人相继登山,写诗4000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灿若珠玑。

庐山1996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还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下面大家自由活动,请大家在游览过程中注意保护风景区的环境。

各位团友: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具有“庐山第一峡”之称的庐山东林大峡谷景区。家喻户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就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遍游庐山和神秘的庐山东林大峡谷后,在庐山东林大峡谷谷口的西林寺留下的千古绝句—《题西林壁》。

庐山东林大峡谷由卧云垄和剪刀峡两大景区构成。景区起自庐山东林寺,西林寺,终于庐山旅游中心牯岭街街心花园。全长约20xx年东晋慧远大师南下寻觅宏-法宝地,至庐山东林大峡谷内,见其清雅宁静,足以息心。于是筑龙泉精舍,后聚高僧、名士123人,种莲结社,创立佛教“净土宗”。在建立东林寺后,为感谢乌龙潭神龙的帮助,在慧远大师倡导下“每年六月六广大僧众都要在乌龙潭双叠瀑布下祭祀神龙,延续至今。庐山又称为匡庐,周朝时,有位匡续隐士结庐修炼于—庐山东林大峡谷内,后成仙飞升而去,后人以其姓加所居之庐,故而得名匡庐,道教也因此认定此地为“道教第三十六福地”,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官方民间都要在匡续祠祭祀匡真君----和瘟先生,祈求平安幸福,健康长寿,形成一大习俗。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自公元409-415在此结西庐而居六年,正是有了这六年的隐居生活为他以后创作《桃花源记》提供了原型。历代文人墨客钟情于东林大峡谷的秀美景色,给它留下了众多不朽的千古名句。

剪刀峡景区由于据今约7000万年前的燕山造山运动和第四纪冰川的挫磨,形成深邃的峡谷,形态呈弯曲状槽谷,宛如剪刀。而且峡谷内又有双瀑布似飞剪所以称为剪刀峡。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灵。自古庐山因瀑布之多,之美而闻名天下。瀑布赋予庐山以雄奇秀丽的姿色,让人心旷神怡,观赏瀑布是游览庐山的主要内容。景区内溪水长流,泉瀑交替,景致幽诡雄奇,谷内的山泉水从峡谷两边流向谷底形成一道道形态各异的瀑布。从而形成了庐山最大的瀑布群。而东林大峡谷的水量又为庐山众峡谷之最,又是庐山唯一的一年四季可赏瀑布的景区。沿着山谷的山径、石道可一路饱赏瀑布、潭水风光和丰富的植物,剪刀峡景区自古以来就笼罩着神秘的色彩,只有身入其中才能领略其妙。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便这样赞美庐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xx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地区早在六千年前,便有人类活动。长久以来,人们在这里创造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庐山文化。

传为大禹时所作的《禹贡》及稍后的《山海经 》,均有庐山古称的记载。公元前120xx年,司马迁“南登庐山”,并将“庐山”载入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东晋淘渊明、谢灵运、宗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陆续来到庐山,进行了杰出的文化艺术创作,使庐山成为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此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康有为、陈三立、胡适、徐志摩 、郭沫若等1500余位诗人相继登山,写诗4000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灿若珠玑。

庐山“道释同尊”。公元四世纪,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开创中国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禅师竺道生在庐山精舍,开创“顿悟说”。天师张道陵,一度在庐山修练;道教禅师之一的陆修静,在庐山建简寂观,编撰藏道经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础,并创立了道教灵宝派。从公元四世纪至十三世纪,庐山宗教兴盛,寺庙、道观一度多至500处。1942年,世界佛教联合大会在庐山召开。本世纪初,二十余国的基督教教会汇集庐山。至今,庐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庙、道观、教堂多座。

介绍庐山的导游词(6篇)篇二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江西庐山景区参观游览。我是此次江西庐山景区的导游员小赵,我很荣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游览,下面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解江西庐山景区。

庐山是闻名今古的风景名胜地,也是世界上较罕见的“世界文化景观”和“世界地质公园”。她位于东经 115 度 52 分至 116 度零 8 分,北纬 29 度 26 分到 29 度 41 分之间,她的山体是东北、西南走向。东北至西南绵延约 29 公里,西北至东南宽达 16 公里,山体总面积有 302 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达 500 平方公里。现分为庐山(山上)牯岭景区、庐山(南麓)山南景区,庐山(西麓)山西景区,三个景区。

庐山是一座古老而年青的山,庐山早在十八亿年以前的“前震旦纪”时期,就开始在江南古陆上隆起。在距今六亿至四亿年间的古生代寒武纪和志留纪的整个时期,庐山随着江南古陆的下沉,变成了海洋中的孤岛和暗礁。至志留纪末期,庐山逐渐得以抬升。在距今 3.5 亿至 2.8 亿年间的古生代石炭纪时期,庐山又随着江南古陆的下沉,再度变成了海洋中的孤岛和暗礁。至 2 亿多年前的中生代三叠纪中期,庐山又得以缓慢抬升......。

在距今1.4 亿年至六千多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纪和新生代第三纪的时候,庐山先后受“燕山造山运动”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多次强烈影响,突兀而出,呈现出地垒式断块隆起,生成了一山飞峙的壮观秀姿。

庐山是一座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庐山的山体最高点,是海拔 1474 米的大汉阳峰。庐山在海拔700 米左右的高度是一个分界线,在海拔700 米以上的地域,群峰各自分顶而立;在海拔700 米以下基本上是悬崖峭壁的地貌,尤其以东南及西北地区较为典型。山中具有峰峦、谷地、坡地、河流、湖泊、悬崖、绝谷等多种地貌。自古庐山有名字的山峰就有 170 多座,山中群峰间散布着山岭 26 座,峡谷 20 条,岩洞16 个之多。庐山的山中河流流水多在海拔 700 米左右的河谷地质断裂点处,形成急流和瀑布。庐山之中有 22 处著名瀑布,18 条溪涧。

襟江面湖,山高谷深的独有地貌,造就了非凡的气候环境。在长江、鄱阳湖环绕中的庐山,由于随时能得到长江、鄱阳湖送来的大量强冷暧湿气流,庐山便成了多雾多雨的地方。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它年平均降水达1900 多毫米,年平均有雾的日子也达191 天,山中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每逢盛夏的时节,在庐山山下各地气温高达摄氏 38 至 40 度之时,山中的气温通常在摄氏 20 至28 度之间徘徊,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清凉世界”。在近百年间,庐山最高气温记录是 1966 年 8 月 18 日出现的摄氏32度,而冬季最低气温纪录是1970年1月5日出现的零下摄氏16.8度……舒适的气候和优美美的自然环境,可能是庐山古往今来倍受人类关爱缘故一吧!

匡庐奇秀甲天下,然而庐山之奇却莫若云。庐山的云和雾,姿态万千、变幻莫测,是庐山神奇神秘之源,人们方才低头谈笑间还是云开天现,此刻回头之时却又云绻雾迷,山仿佛活了,庐山就是这样一座充满动感秀美的山。

庐山云奇,庐山的雾迷,庐山的雨也富有诗情画意。在朦胧的雾中,庐山的雨亦朦胧,正是如此多变多幻的云、雾、雨之间相互衬映变化,让庐山演化出许多圣贤追寻多时的真趣灵境。

从庐山中的奇峰、怪石、瀑泉、壑谷,等自然风物中,无意间流动的自然界灵感,不仅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亦使庐山增添了许多神奇、神秘和神圣。

相传,在公元前十六世纪的时候,有一位姓匡名俗的人,带着他的六位弟兄。来到了这座山中,用山上的毛草盖起了一间毛草屋,他们在这里参悟修仙。匡俗七兄弟,经过修炼,终于得道全部成仙而去了。这个消息传出后,天下慕仙的人们纷纷来到这座山找匡俗兄弟们的仙踪,就连时下的周文王、周威烈王也先后派了人来找。可是,很遗憾!他们都没有找到匡俗兄弟们,只找到了匡俗兄弟们修炼时住过的毛草屋。从此后,人们就称这座山“匡庐”,意思就是:这里是匡俗七兄弟结庐成仙的地方。

在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庐山称为“敷浅原”。在《山海经》中,庐山名叫“天之都”、“天子障”。“庐山”这个名字,最早是出自我国汉朝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这部书中。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第七》中这样描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从此,庐山就成了这座山的大名了。

自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历代来庐山修仙、求道、隐居的人就络绎不绝。特别是自东汉明帝以来,佛教、道教、儒学、天主教、伊斯兰教等文化体系相继汇集庐山,他们纷纷依托庐山来竞相发展,使庐山成了各宗教、各类文化的理想乐土。这样也造就了庐山,让它得以相继成为中国南北文化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心。各类文化、各种思想,在这里各抱庐山地势、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先后使庐山成为古代中国山水诗田园诗的策源地、诞生地,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之一。庐山的巨大山峰就像佛教一样,道家好似庐山的飞泉流瀑,儒学有如庐山的奇岩。天赋庐山的丰富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达 76.6%。高等植物近 3000 种,昆虫20__ 余种,鸟类 170 余种,兽类37 种。)与深厚底蕴的各大文化,宗教共处一山,历经各文化领域中先辈们的辛勤开拓和发展,让庐山沉淀了人类历史上许多深厚的自然及文化情感。庐山变成了一部浩浩天成的天书。

这里层峦迭嶂、峡深谷幽,飞瀑悬泉,和大江、大湖、浑然一体,集“奇、秀、雄、险”于一身。早在唐宋之际,就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庐山是中国历代鸿儒云集、群贤毕至的文化圣山。自汉以来的二千多年间,司马迁、陶渊明、谢灵运、王羲之、慧远、李白、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王安石、朱熹、陆游、岳飞、王阳明、唐伯虎、康有为、陈三立、胡适、徐志摩等一千多位历代名人相继登临庐山,他们给庐山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赋文章、书画作品、著作。使庐山成为“南坠庐山当书案”的“天下论文”之地。

庐山的神奇、神秘和神圣,是由瀑布流泉、山石、地质、气象、植物、江湖、别墅、人文等许多因素的离变聚合,而共同营造的。这里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是人清心养性的好地方,整个庐山(山上)牯岭景区、分作两条旅游线路,一线、二线。

一线主要景点有小天池、牯岭、花径、锦绣谷---仙人洞、大天池---龙首崖、乌龙潭---黄龙潭---三宝树---黄龙寺---赐经亭---芦林湖、庐山博物馆、庐山会址、美庐(近代别墅群)等。

二线主要景点有含鄱口、庐山植物园、五老峰、三叠泉等。

各条线路的景象、风光神韵不同,真能让您感受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神趣。

关于江西庐山景区的介绍就为大家讲到这里,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按照计划的时间回到这里,祝大家玩得愉快。

介绍庐山的导游词(6篇)篇三

大家好,欢迎来到庐山。我的名字叫姜云沙,是九江景观旅行社的导游。我的电话号码是:18913145200。在旅游的过程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给电话我。

今天我带领大家游览的地方是我国“世界遗产”中的唯一文化景观——庐山风景名胜区。

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还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诞生地。

在上山之前,我想问一下大家,在你们心目中,庐山是怎样一座山呢?风景名山?文化名山?避暑名山?刚刚大家所说的呢,都对,但又都不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庐山是一座集风景名山,避暑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教育名山,政治名山,建筑名山于一体的山,这么多的名山都集合在一座山上,这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自古以来有许多诗人、名人写了许多名诗来赞美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烩炙人口的名诗,相信大家都能背得来。

大家知道庐山的名字是怎么来得吗?我来说个故事吧。

传说,在古代的周朝,有个名叫匡俗的人,在庐山刻苦学道求仙。周天子听说了他的事迹后,多次请他出山帮忙治理国家,而匡俗却都藏到深山里躲起来不去。后来,这个人不知怎么就无影无踪了,人们都传说他去做神仙了。后人便称匡俗所住的地方为“神仙之庐”,所以叫“庐山”。

庐山主要风景名胜有五老峰、三叠泉、含鄱口、芦林湖、大天池、花径、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小天池、东林寺、白鹿洞书院、庐山植物园、庐山博物院等。

今天我们主要游览的是东林寺,白鹿洞书院,那么下面就由我来带领大家一一领略吧!让我们在游玩中深刻体会庐山的美吧!!

介绍庐山的导游词(6篇)篇四

叶剑英生平叶剑英(1897—1986),原名叶宜伟,字沧白,1897年4月28日出生在梅县雁洋镇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986年10月22日逝世于北京,享年90岁。

叶剑英是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中成长起来的。少年时代就曾参加过“剪辫子”,打“潮勇”等反抗清王朝的斗争。1913年,叶剑英参与创建梅县私立东山中学。在东中时,他品学兼优,连续两届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会长。他曾登上学校后山“油岩”挥笔写下了一首气势磅礴的诗篇:“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我来无限兴亡感,慰祝苍生乐大同”。

叶剑于1917年夏就读于云南陆军讲武堂,1920年夏毕业后,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曾先后参加北伐与东征,立下赫赫战功。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广州起义军事指挥部副总指挥、八路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北平市市长、广东省政府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重要职务,是十大元帅之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鞠躬尽瘁。他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叶剑英的突出贡献在叶帅的一生中,有三次为人民作出了特殊的伟大贡献。第次,是在南昌起义前夕,冒险送情报给叶挺等起义领导,粉碎了国民党企图扑灭起义部队的阴谋,使起义取得胜利。第二次,1935年7月,叶剑英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在长征中,他为维护全党和全军的团结,机智勇敢地同张国焘分裂军、危害党中央的阴谋作斗争,为党中央和红军北上立了大功。后来,毛泽东曾多次谈到这件事,并且赞扬叶剑英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有一次,毛泽东摸着自己的脑袋,对人风趣地说:“叶剑英同志在关键时刻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个了。他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了”。第三次,是1976年,叶帅和中央一些领导一起,周密计划,一举粉碎了“___”反党集团,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的命运。在这场斗争中,叶剑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他得到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尊敬、爱戴和怀念。所以,凡到了梅县的海内外游客都希望到叶剑英元帅故居、纪念馆看看。

叶帅故居故居位于梅县雁洋镇虎形村,始建于清代,为他祖父所建,系客家单门楼式两杠平房,共有15间房子,其中4间为叶帅家所有。右侧第一间是厨房,第二间为叶帅父母的卧室,墙上悬挂着叶帅双亲的遗像,左侧后角二间分别是叶帅少年的卧室及杂室。1897年4月28日叶帅诞生在这里,并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进入叶帅卧室,墙上挂着一幅他少年时期的半身照片,墙角摆有两张木凳加木板的铺板床,吊着蚊帐、棉被,枕头整齐叠着,还有一个老式柜子。故居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剑英元帅纪念馆为缅怀叶剑英元帅的光辉业绩,由海内外乡亲捐资兴建“叶剑英元帅纪念馆”。纪念馆位于叶帅故居右侧,1987年7月动工兴建,1989年10月竣工,1993年冬扩建。叶帅纪念馆占地约10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3546平方米,结构布局分前庭和侧庭组成,建筑物依庭而建,平面图呈“矩形与马蹄形”组合,其风格具有客家民居的特性和现代园林建筑的手法相结合,独具一格。

馆内现有基本陈列面积约1500平方米,展线全长280米,有5个展览室,分别以大量的照片、史料、实物、书画共5个专题向人们展示叶剑英元帅光辉伟大的一生。该馆现有藏品资料3000多件,其中实物藏品150件,主要是叶剑英元帅生前用过的实物。1994年经全国革命文物鉴定组鉴定,有2件为一级革命文物。“光昭日月丰碑在,风范长存励后人”。叶帅光辉的革命业绩,伟大的革命精神,崇高的革命品质,激励我们抓住一切机遇,抓住梅州经济发展,让“世界客都,文化梅州”享誉海内外。

二、黄遵宪与人境庐

本杂事诗]等,为清末外交家、政治家、启蒙思想家和爱国诗人。

黄遵宪所生活的年代,正值清未光绪年间。虽然只是一位举人,但他博学多才,又有一颗爱国忧民之心。光绪3年(1877年)被朝廷破格晋升为驻日使馆参赞,成为驻日参使何如璋的最得力助手与参谋。在驻日友赞4年内,着重研究日本历史,特别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后写成一部50多万字的《日本国志》。这部书不仅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日本历史的专著,同时也成为日本的第一部“国史”,它为当时中国的政治改革运动---即戊戌变法维新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从日本回国后,黄遵宪又先后任驻美参赞、驻美国旧金山及新加坡领事。他在担任十多年外交官期间,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建议政府实行护照办法与保护华侨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华侨和中外人士的敬仰。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黄遵宪被召回国,任江宁洋务局总办。并积极投身于救国图存的维新运动,提倡科学救国,兴办实业,加强国防和改革维新,推行新政,主张对外开放,先后参与强学会和创办《时务报》,得到光绪皇帝赏识,下旨召见,当面咨询。在署理湖南按察使期间,大力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卓有成效。

戊戌政变失败后,黄遵宪因涉嫌被清政府解职放归故里后,邀集地方人士创设嘉应教育学会,大力倡办新学,为推动梅州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在倡办教育的同时,在人境庐内潜心著述,先后著有《日本杂事诗》、《人境庐诗草》等,他的诗歌反映了近代史上中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史诗”之称。他的诗论主张“我手写我口”,提倡反映现实,被称为“诗界革命的巨子。因此,他被列为“中国十大爱国诗人”之一。可以说,黄遵宪是在100多年前,提倡科学救国,主张改革开放的先驱,也是诗坛革命的榜样。

宪亲自撰写的对联,如会客厅对联:“万丈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另有一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都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这故居的环境。进入人境庐,你就会感到这是别开生面的文化景观。

三、丘逢甲及其故居

丘逢甲生平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又名仓海,祖籍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出生于中国台湾苗栗县。1889年赴京考试中进士,任清廷工部主事。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即辞官返台,首倡自救,督办团练,任义军副统领,率义军坚持抗日、卫国护台,威震敌胆。后返乡办学,主讲韩山书院、东山书院、景韩书院,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教育司长等职,一生创作诗歌数千首,传世1700多首,是晚清时期的爱国先驱、抗日志士、杰出的教育家与诗人。

丘逢甲故居位于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现改名为逢甲村。来到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末状元夏同和书写的“澹定邨”3个大字。举目四望,但见山峦叠翠,草木苍苍。农家房舍鳞次栉比。村中心有一座典型的客家两堂四横围屋,这就是1896年丘逢甲内渡后经过一年多建成的“培远堂”。

故居大门悬挂着清末翰林温仲和题写的“培远堂”匾额,两侧的对联“培栽后进,远继先芬”,系丘逢甲所撰,其意境清新,内涵深远。进入大门,下厅的右边是表现丘逢甲1895年在中国台湾保卫战中奋勇杀敌的油画《抗倭守土》,英雄气概跃然纸上。左边是丘逢甲陈列室,有生平事迹年表和《春愁》诗手迹。上堂匾额“积善余庆”为中国台湾巡抚唐景崧所书。内堂匾额“心泰平草庐”,为当年广州巡抚许振纬所书,两侧是丘逢甲自己撰写的对联:“西枕庐峰,东朝玉笔,山水本多情,耕读渔樵俱适意;南腾天马,北度仙桥,林泉皆胜境,用藏出处尽随心。”其实,他的心并不平静,只不过借此抚慰自己。他一心要报仇雪耻,收复中国台湾,面向台岛,他立下了“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的誓言!陈列的诗稿和抗日保台时缴获的3把日本军刀为他作证。

时时面向中国台湾。在南北厢房上的楼窗也可以发现与其窗户不同,窗顶成三角形,下端成四字形,不难看出是个“台”字,丘逢甲抗日保台的强烈意识,活灵活现在我们眼前,令人肃然起敬。

四、张弼士与光禄第

张弼士生平张弼士(字振勋1840——1916)是大埔县西河车龙村人,16岁随人赴南洋,从事椰子、咖啡、橡胶、锡矿等的开发经营,后成巨富,业绩辉煌,商官兼备,仕途发达,名闻中外。清光绪年间,曾任槟榔屿领事、新加坡总领事,光绪29年,光绪皇帝赐张弼士太仆待卿、光禄大夫;民国初年,张弼士被委任为袁世凯总统府顾问、工商部高等顾问、南洋宣慰使、立法会议员、参政院参政、全国商会联合会长等职务。他先后投资兴办粤汉铁路、广三铁路、烟台张裕酿酒公司等企业,所产“金奖白兰地”酒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同时,他捐巨资为国内、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兴建学校多座,贡献巨大,为名扬四海的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既是商界大亨,更是著名的爱国侨领,是客家八贤之一,他艰苦创业、实业兴邦的民族精神和“生为中华民族,当效力于中华民众”的爱国思想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

光禄第张弼士故居“光禄第”位于大埔县西河镇车龙坪村,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整座建筑座东向西,土木结构,粗犷严谨,堂皇大观,建筑面积4180平方米,由三堂四横一围构成,是客家围龙屋的一种。屋内有18个厅、13个天井、99个房间、还有前后花园及书斋等。整座建筑工艺精致、绘雕并齐、中厅两旁斗拱有穿凿鎏金的麒麟凤凰及飞鸟走兽,大厅两旁斗拱有木凿鎏金通花金狮滚球,正六顶灰塑李鸿章手书的“光禄第”屋名。

客家民俗文化暨张裕酒文化展览馆设在“光禄第”左侧第一排横屋内,一楼下堂房间、中厅为客家民俗文化展厅,展出客家民俗文化相关图片,特别突出表现大埔各种类型的客家民居及民俗活动的风采;一楼上堂房间为张裕酒文化展厅,展出张裕酿酒公司的一百多年历史酿酒产品实物。二楼房间摆设客家民俗实物,展出客家古代生活用具、家具等实物。

中堂是接待客人和家族聚合、议事的场所。也是整个大屋讲究的建筑空间。

介绍庐山的导游词(6篇)篇五

你们好!

今天由我带领大家参观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庐山。

庐山上的天气变化多端,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大雾弥漫,一会儿下起了雨。据说苏轼上庐山时,刚好遇到了大雾,于是写下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千古名句。所以请大家准备好雨具。

各位游客,这里就是著名的庐山了。我们先去庐山最著名的景点——

三叠泉。我们先坐缆车下去,好了,缆车只能坐到这里,现在我们沿着这条山路走下去。这条山路有几百级台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数一数到底有多少级。

各位游客,“三叠泉”到了,大家都疲倦了,我们先休息一下,二十分钟后我们再近距离欣赏瀑布。

阶和五老峰背,折成“三叠”,所以叫“三叠泉”。“三叠泉”瀑布非常壮观,诗人李白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影,不过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各位游客,今天就参观到这里,我们明天再继续。晚饭后,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看电影——《庐山恋》。

介绍庐山的导游词(6篇)篇六

庐山位于长江边上,鄱阳湖畔,与魅力城市九江为伴。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庐山导游词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亲爱的游客们,我的名字叫张雨辰,是九江景观旅行社的导游。今天我带领大家游览的地方是我国“世界遗产”中的唯一文化景观——庐山风景名胜区。

庐山位于中国中部江西省九江市南,又名“匡山”、“匡庐”,雄踞于长江边,紧依鄱阳湖。全山共有90多座山峰。最高峰为汉阳峰,海拨1473。4米,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现主要有12个景观、37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庐山早有“神仙之庐”的传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弥漫的云气为庐山平添了许多迷人的秀色和神秘色彩。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还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诞生地。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了,一会儿我们再到这里集合。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世界文化自然遗产旅游胜地-----庐山,我是导游刘明宇,大家叫我刘导。

庐山位于长江边上,鄱阳湖畔,与魅力城市九江为伴。形成名山、名湖、名江、名城为一体。是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素有春如绿、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之说,由于水汽充足,庐山的自然奇观很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说的是庐山雄浑的瀑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是庐山的气候与众不同,“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说的是庐山奇特的地貌,还有有瀑布云、佛光等自然景观,由于地壳的变迁,庐山有第四季冰川峡谷,庐山还有很多人文景观,既有中外别墅群,又是佛教圣地,吸引着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

现在我们先来说说仙人洞这一风景点,传说是吕洞宾修道成仙的地方,他天生在悬崖绝壁上,洞内有吕洞宾的塑像,洞内深处有一点泉,洞壁上刻着“天泉洞”和“洞天玉液”,泉水清冽,入口甘甜,据说当年吕洞宾就是饮这泉水而得道。洞前的石壁上长着一颗石松,下面绝壁上刻着“纵览云飞”四个大字,毛主席曾写下“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诗句。

黄龙潭和乌龙潭,比邻而居,传说吕洞宾在这里制服了两条龙,一条黄龙,一条乌龙,潭名因此而得,潭水清澈见底,很多游客在潭里戏水,流连忘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灵山秀水蕴育很多的特产,“庐山雨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就是朱德总司令对庐山上云雾茶的赞美,还有石鱼、石鸡。石耳,闻名遐迩。

庐山树竹花草、山涧瀑布,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匡庐奇秀甲天下”一点也不夸张。但是美是留给大家欣赏的,希望大家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要保护好他们,把温馨带走,把真爱留下。

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来到远近闻名的庐山风景名胜区观光。我是今天为你们服务的导游,我姓马名颖瑶,大家可以叫我“小瑶姐姐”。不过要注意卫生哦!希望能给你们带来美好的一天!

你们看!这就是世界闻名的庐山!美丽吗?现在就让我来介绍介绍庐山!

庐山位于中国中都江西省九江市南,北频长江,东接鄱阳湖。山体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全山共有90座山峰,最高峰为大汉阳山,海拔1473。4米群峰间散布着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

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国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

庐山不但素有“国庐奇秀加天下”的美誉,而且还是我国的明珠之一。

庐山水气环绕万顷江湖,使庐山夏日清凉,雨水充沛。早晨,一层层郁浓的云雾覆盖着庐山;一遍遍细幼的雨露灌溉着花草;一阵阵柔和的微风呼唤着各种小生命。青松在浓郁的云雾中,在细幼的雨露中,在柔和的微风下,挺直而生。那郁郁葱葱的柏树坚韧挺拔,就像我们的人格和意志。山间的水流又是那样清澈就像我们的心灵。周围的艳花给山间的水流织了个朴素的花环,绿树倒映在水流之间,让这座山披上了绿色的围巾。就像进入了一个美丽的仙境。

据说,匡俗在庐山寻道求仙的事迹,为朝廷所获悉。于是,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其人无影无踪。有人说他成仙去了,自然是无稽之谈。后来人们美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并说庐山这一名称,所以“庐山”就是这样出现的。因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称匡山,或称匡庐。到了宋朝,为了避宋大祖赵匡胤脱匡字的忌讳,而改称康山。

……

那弥漫的云雾为庐山增添了许多迷人的秀色和神秘的色彩。这就是庐山。让我们再次向庐山告别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