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心远地自偏作文 心远地自偏记叙文答案实用

2023年心远地自偏作文 心远地自偏记叙文答案实用

ID:105644

时间:2023-04-23 05:25:22

上传者:曹czj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答案实用篇一

;

摘 要: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入,逐渐加大了对体育的投入力度,推进了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使得德、智、体、美几项素质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趋势。但是,由于我国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缺乏器材、场地、师资以及对体育的正确认识,因此农村学校体育课的现状堪忧!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引起重视,需要体育人共同努力。

关键词:偏远地区;体育教育;田野调查;体育认知;体育兴趣

一、研究目的

在我国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目前处境困难,无法适应当下的发展。这种局面严重制约了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整体性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极其不利于偏远地区农村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了解并找出这些困难的症结,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并采取相关措施解决这一系列困难,是帮助偏远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偏远地区农村体育教育的现状。(以贵州绥阳天山小学体育教育的情况为例)

(二)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法

田野调查法又叫实地调查或者现场研究。参与观察是田野调查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田野调查要求调查者与被调查的对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了解他们的社会与文化。在本次调研中,笔者和贵州绥阳天山小学(以下简称“天山小学”)的学生共同生活了一个多月,观察、了解了他们的体育教育情况并进行了记录。

2.访谈法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查阅相关资料,并同当地居民、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了天山小学学生的体育运动情况。

三、分析农村体育教育的现状

(一)体育课的开设情况

体育教学计划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水平一、水平二学生的体育课时计划为:每周至少排四节体育课。水平三、水平四学生的体育课时计划为:每周至少排三节体育课。通过查阅天山小学的学生课表发现:该校体育课每周仅两节,尚未达到新课标要求。同时,天山小学的学生反映,虽然课程表上排有体育课,但并没有落实。

此外,本次调查还发现:每到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以及高年级升学考试期间,体育课往往被语文、数学等主科取代。体育课程在偏远地区农村学校的处境艰难。通过访问天山小学的学生,发现该校学生没有《体育与健康》课本。不难看出,偏远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规范化教学水平目前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并且仍将有很长一段时间会处于这种层次。想走出这种困境,困难重重。

(二)体育师资

国家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有规定:“城镇小学和农村中心小学每七至八个教学班配备一名专职体育教师。”天山小学是农村中心小学,共有六个年级,十二个班级,至少应配备两名专职体育教师。通过与学生和该校相关负责人的访谈发现,天山小学并没有专职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是由两名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该校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尚不能达到国家的规定。其实不仅是天山小学存在这种现象,体育师资短缺在中国偏远地区农村学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次走访调查还了解到:偏远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是专科学历,且年龄偏大,没有定期接受相关的教师培训;非专业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时存在很多问题,如动作技术讲解、示范不到位,对学生起不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最终导致学生体育意识淡薄,对体育课认识了解不够、体育兴趣不高,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专职体育教师的缺乏是限制偏远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课程开展的一大要素。

(三)体育场地设施、器材

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是体育课能顺利进行的物质保障,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天山小学没有足球场,只有一片水泥篮球场,也没有室内体育运动场地,因此一到下雨天,体育课就被语文、数学等课程取代。天山小学的体育器材也只有几副断线的羽毛球拍,且没有羽毛球。仅有的少量体育器材满足不了体育教学的需求,体育课程的开设受到了严重限制。经访谈该校相关负责教师了解到,该校体育经费百分之九十是由社会爱心人士和有关公益机构捐赠的。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因此学校体育经费尤其紧张,其体育设施的规格、质量与国家标准也相差甚远。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匮乏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四)学生体育认知

体育认知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对体育的意义及其功能价值的认识。非专职教师进行教学导致学生无法学习专业的动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因此,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不够客观准确,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也不高。当然,这些现象也与教师的教风不够严谨有较大的关系。

(五)学生体育兴趣

四、原因分析

(一)体育课程缺失

体育课程缺失、开课率低,这在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其实不仅是偏远地区,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体育课程缺失的现象。近年来,学生的升学压力逐渐变大。由于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学校一味地将升学率作为发展目标,因此语数外等主干课程的开课率大大提高,其受重视程度也远远超过体育课这类课程。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眼里,体育课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自然成了主干课程的牺牲品,正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局面。

相关热词搜索:;

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答案实用篇二

连州地下河位于连州市区以北25公里的东陂填。走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终于到了。进入大洞村,举目四望,空旷的田野一片清新。四周的山丘并不雄伟,也不奇特,谁能想到其间却孕育着一条神秘瑰丽的地下河呢?妈妈去购票,可购票处早已排起了长龙。购好票后,我就迫不及待地跟妈妈一起进去了。哇!不进不知道,一进吓一跳,里面人山人海,寸步难行。每次进岩洞的人数控制在五十名,所以我们只好排队等候。终于轮到我们进去了,看到天然的洞口宽敞雄伟,置身其中,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油然而生。

跟着导游,听着她的解说,我这才解开了心中的疑团。原来,这是一个巨型天然的石灰岩洞,分上中下三层,可供游览的面积达4万平方米。我们首先游览陆地层。顺着曲折起落的石径,边走边看,四面的美景接踵而来,在七色彩灯的照射下,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变幻出万千景象:有笑口常开的“弥勒佛”,有庄严肃穆的“关公”,还有倒挂的莲花,其他诸如花鸟虫鱼、林中百兽、瓜果珠玉形状各有不同。当走到了陆地层的最高处,回头眺望,只见由近而远的点点灯光,星罗棋布,仿佛来到了星光灿烂的银河。

参观过上两层的陆地层后,下到底层,可见一条暗河向山洞的深处延伸,神秘诱人。在两岸高耸的岩壁上,长出了巨大的钟乳石,使河道变得狭窄,河峡就形成了。我们一行十多人乘坐一条小船,船夫撑篙,小船缓缓而行。这地下河与地面的江河一样,也有三个美丽的“峡谷”,因其各自的形状而分别被命名为香蕉峡、莲花峡和龙门峡。河水平静,流速缓慢,两岸布满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形态万千,景观奇特,其形状有如鳄鱼戏水、飞象过河、双龙抢珠,栩栩如生。亦有似楼台亭阁、龟蛇猛兽,活灵活现,真是应有尽有。仰望洞顶,仿佛是一个奇特的深邃的夜空,上面裰满繁星。地下河就像神话般的境界。

乘船继续前进。只见河道蜿蜒曲折,长达1400米。河道时而开阔,最宽处10米有余,景象壮观;时而狭窄,最窄处仅1.6米,钟乳垂悬,伸手可及,十分刺激。地下河洞顶最高约50米,一般有10~20米高。水深不一,深处有七八米,浅处仅一米。两岸遍布的钟乳石千姿百态,如仙如佛,简直是在参观石雕公园。地下河的水源是几股山泉,从岩底喷涌而出,它们穿过四个山头的底部,穿通石蛇岩、莲花岩两个岩洞。

小船经过40分钟左右的行程,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洞口下面,我们还觉得意犹未尽,但其实船已行了1400米,穿越了四座山峰的底部。离舟上岸,从岩洞的另一头出来,这个洞口广阔,像个大嘴巴,大口岩的称呼便是由此而来。

水陆两游的连州地下河,其恢宏的气势、壮丽的景观和独特的组合,堪称岭南一绝。今天终于让我知道祖国的山河有多美丽了!

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答案实用篇三

[摘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表现之一,也是促进中国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但是近年来,不管是城乡之间还是地区之间义务教育的发展却呈现出日益失衡的状态,且这种差距在逐渐扩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样性的,包括教育教学环境的差别、教师团队及师资力量的差距、人民的重视程度等等。因此,我们要全面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成因,以便于对症下药,尽早缓解教育失衡问题。

[关键词]义务教育;偏远地区;教学环境;师资力量;提高意识

2006年全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一览表[1]

城市初中生人均经费

2101.84元

农村初中生人均经费

1861.64元

城市小学生人均经费

1625.36元

农村小学生人均经费

919.56元2

一、教学环境的差别是教育失衡问题形成的原因之一

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之其它地区来说相对较弱,因此,教学环境也会相对较差。教学环境是学生赖以进行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从表面上看,教学环境只处于学习活动的外围,是相对静止的,但实质上它却以环境自身特有的影响力潜在的干预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系统地影响着学习活动的效果。尽管这种影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却是不容忽视的。教学环境是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广义的教学环境是指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全部条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它可以是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而这两类环境又可作为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存在,并具有各自不同的构成要素。狭义上的教学环境特指班级内影响教学的全部条件,其中包括班级规模、座位模式、班级气氛、师生关系等。

在经济发展并不发达的偏远地区我们可想而知,他们的教学环境是多么的简陋,有些地区的教室都是不能避风的,黑板还是拿黑色的漆在土制的墙面上涂出来的、凹凸不平的,更不用说多媒体设备、色彩控制以及温度控制了。

二、教师团队及师资力量的差距拉大了教育失衡的状况

有人说,教育的成败主要在于教师,而并不是在于设备。因为教师的教育理念深浅不一、教育风格样式有别、教育素养高低有分,教育技巧优劣有别,因此,各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然而对于偏于偏远地区来说,最要紧的是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因为偏远地区不仅仅教育环境差,而且生活环境也相对来说比较恶劣,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去将自己的青春与汗水挥洒在偏远地区,为偏远地区的孩子谋划未来。不管是从电视上还是纸质媒体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消息:在偏远地区的小学里,只有三两个老师管理着学校附近几个村庄的孩子们,这些老师可以教授任何课程,而且基本上都是年过半百的中年人,操着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为下面渴求新知的孩子们讲授着书本上的知识,描述着大山外边精彩纷呈的世界。这些教师在年轻的时候也许是优秀的,但是因为时代的变化,也许他们在文化水平、教育观念甚至是师风师德上较之现代社会的要求来说是相对落后的,因此,就造成了这些学校“没有好老师”,没办法发展现代教育,提高教育水平。

然而偏远地区的学校通常没有校舍可以供学生们住宿,同时还面临着师资不足、经费捉襟见肘、学校管理难、学生安全难以保障等多方面的问题,导致学校发展起来难上加难。加之“村小撤并”,孩子们想要继续上学只能去镇上或者县里,久而久之,有些家长为了减轻负担就会终止孩子的学习生涯,这样一来,就在无形中进一步拉大了与其他地区教育发展之间的差距,使得教育失衡问题越来越严重。

参考文献

1 [基金项目]本文是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偏远地区教育失衡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关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调研报告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现状问题

问题分析及整改措施

问题分析整改措施

垃圾分类现状分析论文

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答案实用篇四

;

[摘 要]本文介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一些工作,以及档案信息化与塔里木河流域水利水管工作同步进行以提高档案利用率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利用率;对策

计算机和网络的产生将我们带入网络时代。档案信息化是档案部门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它把分散的信息资源以信息化的形式储存,以标准化的方法管理,以网络化的方式连接,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

一、档案信息化的概念

档案信息化是指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直接带来档案管理模式的革命便从以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为主要形式对社会提供服务为重心的转变。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涵。①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推动力量是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广泛运用。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是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和确立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与服务的基本框架。③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原则、理论与方法。如档案部门的职能与档案工作体制的变化问题、档案职业走向问题、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问题、电子档案鉴定问题、数字档案馆问题等。④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公众满意的档案信息社会化服务。其目标是在建立良好信息基础设施的前提下,逐步实现档案信息公开,以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率。

二、档案信息化必要性、重要性以及主要任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逐步推广应用,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条件也已日趋成熟,档案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必要性

4.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让机关内部员工自行查询所需信息,并且能和档案管理人员及时沟通、联系,提高本单位的工作效率。

(二)重要性

1、档案信息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

2、档案信息化,可用翔实的档案信息支持决策和管理。

3、档案信息化,可为科学研究和知识普及等提供智能化服务。

4、档案信息化,可避免出现“时空黑洞”。

5、档案信息化,可拓展档案工作的服务领域。

(三)主要任务

1、以研制和指引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标准为重点,加快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标准规范的制定和推行。

2、以档案部门的内网、外网,党政机关专网的建设为重点,加强档案信息化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3、学习引进先进地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偏远地区档案管理应用系统的建设。

4、以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为基础,以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为重点,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

5、以档案专业人才,计算机专业人才为基础,以复合型人才为重点,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专门人才队伍建设。

三、偏远地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缺少规划。2、偏远地区数字档案资源短缺且结构不合理。3、受到经济发展和基础建设等制约,偏远地区档案信息化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还未充分显示出来。档案信息化在偏远地区各项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不够突出。4、档案信息化人才匮乏。5、偏远地区档案信息化规范管理体系不够健全。6、偏远地区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分散性特点。

四、针对档案信息化的几点认识与看法

1.档案信息化包含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内容。宏观层主要应由各地区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承担,主要研究制定各地区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政策,如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定位、方针原则、发展规划、工作体制、法律框架等,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明确基本走向和获得基本保障;中观层主要由各地区信息建设管理相关厅、局承担,主要研究制定档案信息化建设具体实施的制度,形成科学、配套、使用的制度体系,如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相关方面的管理制度、管理程序、技术标准,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适当的技术环境支持;各地区信息管理具体应用单位及各单位档案部门承担微观层,主要研究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具体实施的项目与措施保障问题,包括重要项目规划、项目实施中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立项项目主要涉及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和电子档案资源建设,如“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功能需求规范建设”、“数字档案建设布局和计划”,微观层的作用主要是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技术应用不断加快、全面实施和走向成熟。

2.档案信息化组织原则和方法。将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升为各地区统筹发展战略目标,目的是要改变各自为政的分散现状,加强政府和各具体实施单位层面的统筹、规划、研究和推广,大力提高档案信息化工作的组织程度,整合各类社会组织、机构的工作优势和资源,自上而下地有序推进工作发展。

3.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与社会的信息需求相协调。作为档案职业生存发展依据的社会档案需求,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力。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不断发展的结果。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档案信息的利用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与社会信息需求相协调,理应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设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目标、方案时,必须立足于社会的档案信息需求,关注这种需求的变化态势。因此,其规划建设必须立足于信息技术的现状与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相协调。在设计档案信息网络的体系结构、选择网络的软硬环境、确定相关的技术标准时,一方面,应尽可能采用已成熟的信息技术及其成果,确保其可行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要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前瞻性和可扩展性。

4、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注意前瞻性与安全性。现代信息技术和社会信息需求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设计建设档案信息网络时,必须充分考虑这种需求与技术的变化,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把握未来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注意技术标准的更新。安全性是发挥档案信息网络功能的前提条件。信息网络在带来数据共享等优越性的同时,也相应地带来档案信息利用方面的安全性问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原则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上网档案信息的准备、网上档案信息管理服务及网络环境的维护等各个环节安全问题都密切相关。

五、档案信息化建设需注重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

1、通过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将现存各种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并整合到相应的档案信息数据库中。

2、收集和接收各种形式的电子文件。有两种形式:①网络在线移交接收,②介质移交接收。

3、采集各种具有档案性质的政府和行业信息及专题资源库,主要途径有:①通过网络在线采集网络上现有的各种信息资源库的信息,如国土信息资源库、人口统计数据库等;②根据社会需求,采购一些全文光盘数据库补充数字档案馆数字资源建设不足,如《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等。

4、互联网上其他具有档案价值的信息。

六、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标准化

1、管理性标准。是对电子文件、档案信息进行管理的一套规则,包括计算机安全法规与标准,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合法性的确认等,标准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制定并推广实施。相关法规与标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办法》等。

2、业务性标准规范。是对电子文件,档案业务处理的规范,其范围包含电子文件、档案的术语标准及管理规范。它包括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术语标准、资源的标示、描述数字档案文件格式、元数据格式、对象数据格式等标准。

3、技术性标准规范,包括电子文件、档案的数据存储压缩格式规范、数据交换标准规范、数据加密、水印技术规范和系统软硬件技术标准等。标准化是网络的生命,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的基础之上。网络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网上信息的共享,而共享是以标准为前提的,在开放式的网络体系中,缺乏标准化的任何信息或技术都会被拒之网外。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自始至终地强调标准的制定和推行,否则无法实现信息联网、资源共享的目的,而且将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网络建设标准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标准体系,包括网络体系结构方面的标准、网上数据方面的标准及网上信息管理与服务方面的规范等。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标准,不仅体系复杂,而且因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而处于相对的变动之中。

七、提升档案人员素质,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要求

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它既需要档案专业人才,计算机专业人才,更需要既懂档案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1、转变观念,改变角色。档案工作者应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立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新的合理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档案信息化的需要。档案人员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由传统向现代、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成为信息专家,凭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除了从事信息的收集、整理、编研、提供利用等工作外,还应帮助利用者建立其所需要的数据库。档案人员不仅成为信息的提供者,更是管理者对信息进行甄别和选择,进行信息资源重组以方便快捷提供利用;还要成为系统专家,负责本部门系统与外部信息网的联系与协调,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转与信息安全。

2、更新知识结构适应工作需要。档案工作者在信息化建设管理的今天,应该是具备多学科知识,掌握新技术,具有一定专业能力、技能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既要掌握档案学、情报学知识,又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信息处理知识与经营管理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使自己开拓视野,增加新知,与时俱进,全面提高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成为档案管理现代化与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3、档案信息化人才必然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事业发展的核心。首先,在知识、技术方面,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还需要具备档案软件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档案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与维护等高一级的能力。如既懂现代档案管理基本知识,深谙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知识,又能独自开发、使用、维护档案管理软件,进行档案信息的编辑、存储、检索、利用等工作的实用操作人才。其次,在思想政治方面,相应的要求则更严格些。因为档案或多或少涉及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乃至国家的机密,必须加强对档案信息化人员的培养与选拔。

八、结束语

偏远地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时间长、内容多、要求高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本着“有计划、按规范、先近后远”的思路进行,同时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搞好传统档案建设的同时搞好数字档案的建设。尽快形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机制。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普及应用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档案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提高档案利用率的必由之路。档案信息化不仅能使档案检索和使用便捷、存储无限化,还为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最便捷的平台。要加强行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交流力度,形成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压力和氛围,以上下联动的创新机制,加快偏远地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