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七篇)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七篇)

ID:1082822

时间:2023-07-07 08:36:34

上传者:曹czj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七篇)篇一

读了那么多书,具体读了什么却一时说不出来。可能一直没有做笔记的习惯吧。于是暗暗下定决心,每读一本文学书,便将读后感记录。

于是第一本选定了这本傲慢与偏见。刚开始翻开的时候,觉得有点面熟,等到最后读完发现,之前应该是读过一遍的。但是却一点也不记得内容了。看来这应该就是不记笔记的坏处,哪怕读了再多遍,也只是读,没有深刻思考过,也就是曾经看过而已。

书中的主人公为伊丽莎白以及达西。一个是家在乡村,家里有一个愚蠢的母亲和三个拖后腿的妹妹,只有父亲有些见识,但是却不想管家里的事情。姐姐简是一个很完美的女人,但是却有一些太过温柔。伊丽莎白本人却十分聪颖,而且性格刚毅。另一个达西,因为家世显赫,又高大英俊。所以对待别人都是一副傲慢的神情。

两个青年男女最初的邂逅,因为达西的傲慢,以及伊丽莎白的偏见。而发生了一系列的爱情故事。我想书名应该就是由此得来的吧。

书中的人物,我最喜欢的是主人公伊丽莎白。因为她不仅聪明,而且还很有主见。在表哥柯林斯像她求婚时,因为接受不了对方的愚蠢,而断然拒绝对方。

又在达西像她求婚时,她没有因为对方家世显赫而接受对方,而是考虑到她并不喜欢这个傲慢的不可一世的家伙,又一次断然拒绝了对方。我想不光是在那个时代,在这个时代,让一个女性去拒绝一个条件如此之好的男人,只是因为不喜欢她,也是很困难的。

第三次她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当达西的姨妈来找她,要求她拒绝她外甥的求婚时,当时的伊丽莎白已经清楚的明白了自己的心意。面对咄咄逼人而且身份很高的凯瑟琳时,不卑不亢,简单明了的阐明自己的立场,一点也没有拖泥带水,也没有被对方吓住。

达西是个很可爱的人。因为喜欢伊丽莎白,接受了她的家庭,她的亲戚。而且极力讨好她的家庭。为了她,宁肯去帮助可恨的威克姆。男人为女人做到这个份上,不得不令人感动。

伊丽莎白的母亲,看起来就像个笑话,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女儿嫁给有钱的单身男人。但是对于自己几个女儿有时检点的地方作为母亲竟然视而不见。不过她最后应该也是有很幸福的结局了,毕竟两个大女儿嫁到了那么好的家庭。

莉迪亚就是个蠢材,自以为自己很有魅力,在男人面前搔首弄姿。实际上被人看作笑话。当然在现在这个社会,女性有这样的举动不会被人看的太严重。但是不管什么时候,女性还是应该自尊自爱。

简和宾利这一对是很完美的一对。两个人都很温柔,性格很好,很会为别人着想。唯一不太好的就是太没有自己的主见,容易被别人左右。在书里的社会大海不会有那种情况发生,但是如果在现在这个社会,大概他们就是所谓的善良的人。

其他诸多人,夏洛特,只能说她是选择了一个对自己有好处的婚姻,而不见的是爱情。她够聪明,所以能在这个婚姻中过的不错。

柯林斯,一个自卑又自负的可怜人。因为有了凯瑟琳的提携才有了当前的职位,于是对待别人也就自大了起来,实则是个除了拍马屁一无是处的蠢材。

至于威克姆,白长了一张好皮囊,白拥有一副好牌。如果他自身检点,不是那么欲望难平,凭他和达西父亲的关系,过的好是不成问题的。

伊丽莎白的父亲,是个聪明睿智的人。但是不满意自己的妻子以及另外三个女儿。把自己全部心思放在读书上,完全不去纠正妻子以及女儿。稍微有点的不负责任。

其实对于英国那个时候的制度并不是太清楚,刚开始看书的时候,有人叫伊丽莎白为伊丽莎白,有人又叫做莉齐。我是通过读了好几次才分得清里面的人名到底谁是谁。

不过有点好奇,那个时候的英镑到底是多钱,年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年会有多少英镑的收入,而收入的多少会让每个人的地位不一样。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七篇)篇二

“真困啊。”小英一边说着,一边穿上睡衣上床睡觉。

深夜,房间里传来了吵闹声。“喂,你干什么?”“我不是故意的。”原来,玩具熊不小心踩到了布娃娃的脚。

布娃娃嘴边总挂着一丝嘲讽的笑容,如果主人把它和其他的玩具一起放在一个凳子上,她如果被挤的难受,就会把别的娃娃从凳子上挤下去。

后来,小猫咪和布娃娃决定:趁玩具小山羊睡觉的时候把它扔到泥坑里去,这样主人就不会发现它了,我们就再也看不见这个讨厌的玩具小山羊了。

第二天,小猫咪和布娃娃决定实施他们的计划,可是主人刚好要抱着他们两个出去玩呢。

可是主人出去玩的时候,又不小心把它们俩给弄丢了。

后来的结果就是:大家都看不见这两个爱嫉妒人的小猫咪和傲慢的布娃娃了。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七篇)篇三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在文学历史长河中闪烁光芒的著作,平实的题材,生动的形象以及重要的社会好处为本书奠定了极其高的地位。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资料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简·奥斯汀是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汀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汀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构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与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花园》、《爱玛》、《诺桑觉寺》和《劝导》。

《傲慢与偏见》并没有什么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描绘的都是生活琐事,平淡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作者的别具匠心,超多形容词的运用是为人物形象做了铺垫,极其夸张的'表现正是人物性格的体现,善于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傲慢与偏见》原名《最初的印象》,是奥斯丁的代表作,透过婚姻问题的描述展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生活画面。故事围绕贝内特一家几个女儿的婚姻大事展开。从伦敦新搬来的单身汉阔少宾利先生爱上了温柔美貌的大女儿简,他的朋友达西则倾情于二女儿伊丽莎白。由于她听信了年轻军官韦恩的谗言而对达西产生了偏见致使这桩婚姻进行的十分缓慢。经过一连串搞笑的周折后,误会最后得以消除。达西克服了傲气,伊丽莎白也克服了对他的偏见,最后两人终成眷属。

与此同时,作品还涉及了另外两对青年男女的结合过程,即已是27岁的夏洛特出于寻找归宿找个能够依靠的有钱人遂于柯林斯结婚,莉迪亚一贯轻浮,与韦恩私奔后,经达西搭救而苟合成婚。奥斯丁正是透过对不一样婚姻的描述表达自己对建立在互相明白和真诚感情基础上的婚姻的赞扬和对以门第财产和情欲为基础的感情的讽刺。在必须程度上,这部小说也反映了当时英国妇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愿望与理想。

作者在本文中塑造了各种人物对婚姻的不一样对待,有姐姐简的一波三折,有妹妹的一味追求外表金钱和地位,和夏洛特与柯林斯的无爱婚姻杯具,他们虽然说都是对伊丽莎白和达西婚姻的陪衬但是足以看出作者想要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情婚姻观,以及对社会风气的批判。

在批判的同时,作者也褒扬着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他们不顾地位差异,尽管一波三折,但是最终的美满结局就是作者所赞扬的。作者呼吁着女性们要有自己的主见,放远眼见,这样才能去主宰自己的一切,才能促成自己美满的生活。在女性不受公平待遇的社会,他的这种呼吁是难能可贵的。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七篇)篇四

1.要是他没有触犯我的骄傲,我也很容易原谅他的骄傲。

2.有心事应该等到单独一个人的时候再去想。

3.不过天下事总是这样的。你嘴上不诉苦,就没有人可怜你。

4.幸福一经拒绝,就不值得我们再加重视。

5.骄傲多半不外乎我们对我们自己的.估价,虚荣却牵涉到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6.偏见让我无法去爱别人,傲慢让别人无法来爱我。

7.假装谦虚是最虚伪的表现,因为这可能是信口雌黄的开始,又或者是拐弯抹角的自我夸奖。

8.虚荣和骄傲是大不相同的两码事——尽管这两个词总是被混为一谈。一个人可以骄傲但不可以虚荣。骄傲多数情况下,无非是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但虚荣却指的是我们过于看重其他人对我们的评价。

9.如果智慧真的高人一等,傲慢也就不会太过分。

10.不知道是谁发现诗的力量,可以驱逐爱情;我认为诗是爱的粮食,美好坚贞的爱之粮;但若是模糊的爱,糟糕的十四行诗会毁了它。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七篇)篇五

最近读完了英文原版的《傲慢与偏见》(proud&prejudice)。

不怕笑话,这是我长32年来读完的第一本英文小说。小说里的每一个情节都让我印象深刻,拜读的过程中我按照书中的描述在脑海里勾画出每个人物的形象。他们的形象不会像看电影那样,一下子出来,她们每个人都像罩了一层纱,鲜明但却无法看清楚,直到所有的文字都读完,那层面纱才会最终卸下,他们才神采奕奕地站在你的面前。或许这就是读小说区别于看电影带给人的快感之一,你就像导演在寻找合适的演员一样,在脑海中不断地修正、重塑、雕琢这些可爱的人物。这种快感是不能静心读书的时代(为升学、考试而拼搏的青春时光里)我无法感受到的,所以我想我沉浸于读小说的日子开始了,享受英文原版小说滋养的生活开始了。

我喜欢甚至可以说爱上了书中的达西,这种主人公如果在当代他就是所谓的“高富帅”,不过只是这样评价他过于肤浅,因为不是每个“高富帅”都会那么招人爱,至少不会持久的爱。更加可贵的是他的率直,和在为消除世俗的“傲慢”与“偏见”中做的努力。

但如果说一个富人、高阶层的人勇敢地抛弃“傲慢与偏见”是容易的–他们的财富和他们受到的别人的尊重不会因为他们抛弃“傲慢与偏见”就远离他们,反而可能得到更多。但是对于一个穷人、底层人士来说,抛弃“偏见”真的是有些难,谁不愿意攀附有钱有势的人呢,谁不愿意嫁给有钱人呢,抛弃“偏见”很可能让他们失去这种改变现状的机会。所以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言行就显得更加难得,也正是因为她没有受世俗毒害的女子,才显得那样独立、倔强、自信、智慧和迷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正好说到“幸福”,我倒是也极其欣赏书中的夏洛特,她决定嫁给科林斯虽然似乎理由并不充分–自己年龄大了,是父母的负担,同时自己不是很漂亮,并不富有,虽然科林斯并不那么优秀招人喜欢,但毕竟有些财产,而且还是老实的人,同时夏洛特本也对婚姻没有太高的expectation。其实现实生活中,“高富帅”“白富美”不常有,倒是不完美的人儿很多,能够认识清楚自己,同时享受自己选择的人,都会活的更加洒脱和幸福。夏洛特知道科林斯是有些无趣的人,但是夏洛特还是能在他们的婚后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享受这样的生活。追求自己可以够得到的,并且知足常乐没有错。

生活会因为你的改变而变好或变坏,用心去感受。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七篇)篇六

傲慢,偏见,这两个毋庸质疑的贬义词,让简。奥斯丁的作品成为精致的象征一时之间闻名遐迩,从而傲慢与偏见也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伟大著作。

简.奥斯丁生于一七七五年,卒于一八一七年。发表了《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劝导》等六部小说。以其理性的光芒照出了伤感、歌特小说的矫揉造作,从而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开始启蒙。《傲慢与偏见》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然而所不同的是,它以男女主角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述了四起姻缘,通过对照与描写,提出了道德行和行为规范的问题。爱情每个人的感受不一,但实在无法拒绝让我们变得更好的事物,对于很多事物,人们会说“看过了”,但懂了,又是另一回事。

书籍简介: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乡绅之女伊丽莎白·班内特的爱情故事。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感想:

《傲慢与偏见》无论是曲折的爱情还是丰富的人物性格都让我意犹未尽,曾经不止一遍的读过《傲慢与偏见》,但这次看完电影《傲慢与偏见》20-版之后重读这篇小说,我又有了新的感悟。

傲慢、偏见,是我们很常见的弱点和毛病。每一个人其实都很容易被自己的主观印象所驱使,因而容易对别的人下不正确的注解,进而造成了彼此之间的误会。一个人所给予的第一印象固然可以影响到很多事,但并非一定不会改变,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有更客观一点的论点,就好像故事中女主角对达西的看法。

英国学者h·沃尔波尔有句名言:“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奥斯丁凭借理智来领会世界,创作了一部描写世态人情的喜剧作品,喜剧犹如生活的一面镜子,照出了人们的愚蠢、盲目和自负。

这是个曲折但却也美丽的爱情故事,主人公伊丽莎白是个勇于追求爱情、漂亮聪明、坚强可爱的中产阶级女子。故事主要以她对达西先生从一开始的厌恶到尊敬,再到爱慕为线索,也穿插了在几个发生在她身边的幸福或不幸的婚姻,揭示了作者对那个时代女人生活与爱情的理想和期望。达西代表着“傲慢”,伊丽莎白则代表着“偏见”,他们一开始都被自己的情绪所牵引。

故事中女主角伊丽莎白第一眼看到男主角达西就是不顺眼的,加上男主角个性的傲慢,接着一连串对达西不利的流言,众口铄金,继而对他有了偏见。而男主角达西,是个不受人欢迎的傲慢男子,也不屑于周遭冷淡的人际关系,对他来说,傲慢也许是有理的,偏见却很无情,这两者产生的冲击是免不了的。两个人之间也因此而常有针锋相对的言辞,彼此之间的傲慢和偏见就造成了一开始的不愉快与误解,但是经过种种事件的澄清,彼此又渐渐产生一点点的感情。

奥斯丁在《诺桑觉寺》第五章,有过这样一段话说:“……总而言之,只是这样一些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智慧的伟力得到了最充分的施展,因而,对人性的最透彻的理解,对其千姿百态的恰如其分的描述,四处洋溢的机智幽默,所有这一切都用最精湛的语言展现出来。”其实,用这段话来概括《傲慢与偏见》,再恰当不过啦。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七篇)篇七

这本书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jane austen)的代表作,对于外国译本来说,读起来自然是有点枯燥的,因为翻译总是很难将原著尽善尽美地展现出来,所以以后能够再读一遍英文原版,希望这样更能品味书中细致的地方。这本书讲述了四桩婚姻,四位女性在当时社会各具代表性。

故事的背景是在英国当时的财产限嗣继承法下,没有儿子却拥有五位美丽千金的贝内特家的财产将由贝内特先生的一位远房亲戚柯林斯先生来继承,而五位千金每人只能得到一千英镑的遗产,因为这样,贝内特太太急于为五个女儿寻求有钱有势的婆家。另外书中第一句话 “一个家财万贯的单身汉,必定需要一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也很自然的从男性这一方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爱情观。

《傲慢与偏见》,是我看过的最耐人寻味的故事。其中描写的一桩迂回曲折的理想婚姻是贯穿的主线,它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一位乡村姑娘伊丽莎白和一个富有的年轻男子达西先生.伊丽莎白在一次舞会上受到达西先生的怠慢而自尊心受到伤害,因而对达西先生产生了偏见,加上威克姆对达西先生的恶言重伤使伊丽莎白对达西先生产的偏见就更加确定,认为他是一个粗鲁,自私、傲慢和讨厌的人。而另一方面达西先生的确是天生被宠的傲慢,但是地位显赫、家财万贯的他确实傲慢得起,即使他是认可并倾情于伊丽莎白的美貌与聪慧,考虑到伊丽莎白的出身,以及伊丽莎白傻气的母亲和三个妹妹,他起初一直压抑着自己对伊丽莎白的爱慕之情,只是默默地注视着她。直到后来达西先生无法再抑制自己的感情,向伊丽莎白求婚却遭到伊丽莎白的断然拒绝,达西先生写信给伊丽莎白为自己辩护,逐渐地改掉了自己傲慢的态度,并且为了伊丽莎白妹妹私奔的事出钱出力。他终于改变了伊丽莎白的意见,使伊丽莎白认识到达西先生的真实品德,过去的偏见都是自尊心所致,并且最后也对达西先生产生了爱慕,答应了达西先生的求婚,成就了伊丽莎白理想的婚姻。

第二桩主要的婚姻是属于简和宾利先生的。简是贝内特家5位千金中长得最美丽的,她高贵得体,可以称得上是绝代佳人,只是可惜她的身价只有一千英镑。宾利先生家财万贯,英俊开朗,他对简一见钟情,他对简的爱慕与关心是很明显的,可是简却是十分小心谨慎,在众人面前她沉稳的处理她对宾利先生的爱慕,只有在和妹妹伊丽莎白谈心的时候,才将自己对宾利先生的感情流露出来。宾利先生的妹妹却希望宾利能够娶达西小姐,这样一来,她想要嫁给达西先生就更容易了。由于简的含蓄的情感,让达西先生以为简并不钟情于宾利先生,所以达西先生也在一旁鼓吹宾利与他妹妹达西小姐的亲事。在宾利小姐的阻碍下,两人在伦敦无法见面,几经周折,宾利先生回到福莱郡,两人终于互相表达爱慕终成眷属。

另外两桩婚姻是夏洛蒂与柯林斯、莉迪亚与威克姆,这两桩婚姻是作者用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的,从夏洛蒂身上可以看出一类人女性的心态,这类女性出身一般,也没有出众的外貌,她们的人生目标只是想找一个舒适的人家,而不是真正的追求真爱。所以夏洛蒂是如此轻易地答应了柯林斯的求婚,尽管她是多么地不了解这个像他求婚的人,并且是一个不久之前曾经向她的好朋友伊丽莎白求过婚的人,这是伊丽莎白认为不可能、难以理解的。其次就是威克姆,威克姆有着英俊的外表,就连伊丽莎白也曾为他动心,相信了他对达西先生的中伤。威克姆实际上是一个风流放荡的花花公子,他曾经诱拐达西小姐与他私奔,目的就是从中向达西家敲诈些钱,这一次他又故伎重施,带着莉迪亚私奔,只有莉迪亚这样傻气年幼的少女才会不顾贝内特家的名誉,不顾后果的与他私奔,后来达西先生插手此事,出钱资助两人结婚,才使贝内特家的名誉免于败裂。

这里不得不再提下书中的主角伊丽莎白,伊丽莎白拥有成熟的性格。她很机智,敏感,固执,独立,活泼聪慧。她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住在乡下。当人们提到她的背景时,她内心是敏感和内向的,她希望自己能够嫁一个不会介意她身价、真心爱她的人,她追求自己理想的婚姻。她讨厌那些傲慢瞧不起人的有钱人,对于那些有钱人的讽刺她能够反驳,这一特性,也致使她最后产生了对达西先生的偏见。另一方面,她也有一些迷人、特别的个性,她与她的朋友夏洛蒂所代表的一类女性不同,她追求自己理想的婚姻,而不是仅仅为了给自己找一个舒适的家。她爱自己的姐姐简,当简在宾利家卧病在床时,她不顾自己的形象,走过泥泞的路,步行到宾利家照顾简。

《傲慢与偏见》虽是一出爱情喜剧,在达西先生与伊丽莎白身上说明了人必须通过行动和自省改过才有希望,改掉他的傲慢,放下她的偏见,两人才能真正地走到一起。人所受到的尊重不是与生俱来的,尽管有些人的出身比较好,只要通过行动进取也能获得,那些出身好的,也可能因为自己行为而丧失别人对他的尊重,人本身的行动是深具意义的。

奥斯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在18世纪生动的乡村生活. 在她的书中她创造出了一系列的人物,其中展现精密不同的人物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她活泼词用词立即抓住了读者的心,傲慢与偏见,是值得重读的一本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