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孩子读书心得体会(8篇)

最新孩子读书心得体会(8篇)

ID:1084122

时间:2023-07-07 08:52:02

上传者:曹czj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孩子读书心得体会(8篇)篇一

大家都知道,阅读习惯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习惯。阅读,是一种能给孩子们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是他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最好途径。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小时候,我都在睡觉前给她讲一个故事,让那些神奇美妙的童话故事伴随她进入甜美的梦乡。中班的时候,幼儿园就开展了亲子阅读,那一本本精美的绘画本,引起了孩子们无限的阅读欲望。我先让她自己看看,然后讲一遍给她听,再让她讲一遍给我听,虽然有些地方讲得不是很清楚,但我还是鼓励她讲,这样不断地练习,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文字理解都非常有益,识字量也不断地提高。

进入小学以后,功课忙了。我们的阅读时间也适当地做了调整。晚饭以后,我整理碗筷,她先看半小时的书。等我洗涮完,她写作业,我看她看过的书,睡觉前我们交流一下书的内容,一起感受词语的优美,故事的精彩。

每个孩子都抵挡不住电视的诱惑。暑假的时候,她迷上了电视剧《还珠格格》,说古代的皇上、阿哥、格格、小燕子等等太搞笑了。我不让她看吧,她说是暑假,又不会影响功课,后来我拿了本少儿版《中华上下五千年》,告诉她里面全部是讲古代的。她一看就着迷了。现在这本书已经都给她翻烂了,还是爱不释手。顺着孩子的兴趣,挑一些孩子喜欢的书,可以把孩子从电视机旁拉到书屋里,从书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

书中自有黄金屋。现在,她已经成为屋的主人了。阅读,已经成为她生活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每天都要叮嘱她做完作业才能看书。睡觉前不能看太晚,注意保护视力等等。

我想,当孩子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后,我们家长只有配合孩子一同在知识的海洋里求索、开拓、创新,让阅读伴随着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最新孩子读书心得体会(8篇)篇二

手捧《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封面中题目下方的一行小字引起了我的同感: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恐怕还是不容易的。真心与儿童做朋友,我们该通过什么的方式与儿童做朋友,这些方式能够被儿童接受吗?什么样的方式才是与儿童做朋友的最佳方式?何谓真心?这样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所以,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史云中教授写的总序,史教授在总序中主要提到了教育家应该具备的四个条件,即真心地热爱教育事业;有自己独到的教育理念;能够全面把握学科知识;会反思和会研究。

书中一个个的案例,让我认识到吴正宪老师伟大的人格魅力。她对学生的尊重和爱。让她的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感受到了对数学的兴趣,感受到被尊重的快乐。吴老师常说:“智慧不能像知识那样直接传授,更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积。

吴老师的数学教育价值观认为:小学数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数学方法和规律,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数学教育要用教师的智慧不断唤醒、点化、丰富、开启学生的智慧,要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完善、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教学目标三者和谐有机地结合。

吴老师追求的是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她以“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三维教学目标为依托,为学生创造喜欢的数学课堂。在吴老师的课堂中,处处是真情流淌的生命课堂。在她的课堂上,没有“失败者”的角色,她会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付出加倍的爱,帮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吴老师课堂教学风格中的一个成功之处就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唤醒什么?唤醒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因为一个人不可能超越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新的知识。所以,吴老师的追求的是经验对接的主体课堂;更是思维碰撞的智慧课堂;机智敏锐的灵动课堂;纵横联通的简洁课堂;以做启思的实践课堂;追本溯源的寻根课堂;充满魅力的生活课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时刻要让学生透过数学知识,看到数学思想方法。学会“数学的看问题、数学的想问题、数学的解决问题”。

最新孩子读书心得体会(8篇)篇三

我借阅了《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这本书,通过阅读这本书,是我明白“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这句话怎么强调都不足为过。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行为习惯做起。我们抓住行为习惯培养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这就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父母是培养习惯的老师,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依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以及长达10年的教育部习惯养成课题研究基础上,从多元智能、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健康人格的角度出发,强调“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主张在习惯培养上第一原则是尊重儿童,提醒家长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成缺点。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掉坏习惯用减法。

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任何严厉说教。在习惯培养过程中,家长不仅仅是为了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家长要获得孩子的信任,发现孩子的潜能,让孩子爱学、会交往、懂规则,从而塑造健康人格,为其一生的发展和命运打好健康快乐的基石。

所谓好孩子一定是有好习惯的孩子,所谓有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坏习惯很多的孩子。一个坏习惯可能使人丧失了良机,而一个好习惯则可能使人走向成功。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这本书每一章都有“教你一招”,全书家长提供12种妙招,采用6个步骤,培养出孩子爱学习、懂尊重、富爱心、能负责、会自理的五个好习惯。

而以下六步,就是培养好习惯的具体方法:

习惯培养的第一步:提高认识,或者说,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认同和信心。

习惯培养的第二步: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习惯培养的第三步: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产生亲切而向往的感情。

习惯培养的第四步: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某个良好习惯。

习惯培养的第五步:及时评估和奖惩,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习惯培养的第六步:形成良好的环境或风气 ,让家庭生活和学校环境乃至社会风气成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支持力量。

读完此书,我觉得每个家长们要做到这点:千方百计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好人。

习惯!一个家庭如果不重视习惯的养成,也就谈不上家庭教育。因此,让我们很好地读懂“孩子”这本书。一个明智的父母就要不断地学习,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在很多方面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会因为孩子的成长而快乐!

最新孩子读书心得体会(8篇)篇四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分别讲述了“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中的基本理念之重构”,阐述了教育情境与教育时机的及教育机智的概念;“幼儿园教育活动运行条件分析与优化,强调了教育活动的成败取决于教师、幼儿、环境及管理四个主要的因素;“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基本策略”,说明幼儿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活动情境和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具体方法;“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针对五种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进行了策略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平价策略”,教育活动评价是现代幼儿教师的日常教育工作之一,是现代幼儿教师必备的一项专业能力。

教师必须对理论与实际进行反思,发掘自身的理论资源与发展能力,建构理论与实践对话,理论工作者与具体实践工作者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对话、理论工作者与具体幼儿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对话的智慧的幼儿园教与学。社会。家庭、儿童的变化,都要求我们的幼儿园必须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这就使得教师的儿童观与教育观要变化,评价方式要改革,服务方针、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师资格要调整、幼儿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管能动性,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构建自己的幼儿园教育学理论以指导自己的实践,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统一。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面对的每个幼儿都是富有个性的,每位家长是独特的,信息与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教育过程中是不会出现矛盾教冲突的,这些都使得任何抽象的、外加的理论都显得苍白乏力,而要求幼儿教师必须要自己能敏锐感受、准确判断出于生成和变动的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趋势及新问题,能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矛盾与冲突,根据实际环境选择和决策,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不仅知道了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儿童,读懂儿童。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关注幼儿的生活世界,尽可能地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教育的契机,将教育目标结合幼儿的真实生活来实现;要尽可能地避免告诉儿童现成的、结论性的知识,不仅引导儿童探索怎么做,更要启发儿童知道怎么想;对儿童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维;能正确对待与处理价值冲突。在教学方法上,既注重传授,更要注重教学;不是简单地向儿童“奉送真理”,而是教会儿童“寻求和发现真理”。

还知道了在教育评价上,不仅仅看到儿童对于知识的掌握的程度,同时更要看重儿童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儿童个体的发展与内部变化。

对于幼儿不能“偏爱”,“好孩子与坏孩子”的区别不仅是在乖巧与顽皮上,还在其他方面也有所表现,对于孩子的评价要客观,不能让主观情绪占据主导,以致不能客观公正。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利用好每一个情境。

最新孩子读书心得体会(8篇)篇五

李跃儿老师所著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用心去爱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一本好书,读起来能让你感觉到幸福,《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是一本能让人产生幸福的书。作者李跃儿是美术老师,书中,她从教育分析人性,从儿童画画的角度,介绍了一套独特而新颖的教育方法。

我经常以为自己的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老师,然而当我去读书,读这些教育的书籍,回想起自己的教育生活,是多么的失败,用李跃儿老师的话说:这些年,我一直在迫害孩子!不光是我的学生,还有我的女儿,我的理解就是:只要有热情,只要去付出。曾经罚学生抄写试卷、抄写课文,让学生回家十多遍的抄写那些枯燥的生字,把那些只考一两分学生排在教室的最后,女儿因为不想上幼儿园,被我赶出家门等等,这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那是怎样的折磨啊?而我,又是何等的残忍。慢慢的,在教育这条路上,逐渐找到一些乐趣,性格也慢慢的柔和了许多,特别是女儿渐渐长大,让我对学生多了一些理解,少了些焦躁,原以为,自己磨练得可以了,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了,开始有些自满起来,这时候,《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及时拯救了我,我非常庆幸,我读过这本书!

孩子的童年本应该是幸福的,自由的,李老师说,教育是没有方法的,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方法,“孩子是脚、教育是鞋”,鞋子合不合适,孩子知道。我不禁问自己:我的孩子们幸福吗?我从来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过这个问题,我想得最多就是如何给孩子灌输更多的知识,让孩子们考试都是“优”,李老师说:“中国的家长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才;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都由这类家长制造。”我不得不承认,我就属于第二类,自认为自己有责任心,其实不懂得什么是教育。

李老师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中将人的素质比作一棵树的话,“人”是根、是干,“才”是枝、是叶。或者说,“才”里面的“能力”是枝,“知识”是叶。可我们呢,根本没有把孩子们看作是人,而是容器,努力容纳我们传授的知识,我们眼里只有分数,容不得孩子在试卷上出现错误,只要出错,孩子们便会遭老师的冷眼、批评。为了不出错,总是畏手畏脚,不敢自由的表达自己。李老师强调:要给孩子们出错的机会!我不得不说,应试教育,使我们不愿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都在我们的斥责声中磨尽了。

每一次读书学习都是一次提升,《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告诉我们:“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永远处在自我提升的状态”。用心去教育,用真诚去解救受传统教育毒害的孩子们,从一点一滴做起,每天少一点作业,多让孩子们读些书,少一些管教,多给孩子们一些自由,把孩子们幸福的童年还给他们!

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中,作者并不简单要我们一心一意去爱孩子就行了,而在爱的基础上,要有智慧的爱,爱是有很高的文化的。就如李跃儿老师所说:“作为老师,首先,要有看见一个孩子,就爱得眼睛都拔不出来的爱心。但是光有这一点是绝对不行的,光有这一点是不能做一个合格老师的。因为这样,你会爱得不到位甚至错位,爱出许许多多的不好的后果。”因此,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了解、熟悉孩子。李跃儿老师是个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要做到这一点,相信这样孩子们的明天会是一片灿烂的阳光。

最新孩子读书心得体会(8篇)篇六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分别讲述了“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中的基本理念之重构”,阐述了教育情境与教育时机的及教育机智的概念;“幼儿园教育活动运行条件分析与优化,强调了教育活动的成败取决于教师、幼儿、环境及管理四个主要的因素;“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基本策略”,说明幼儿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活动情境和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具体方法;“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针对五种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进行了策略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平价策略”,教育活动评价是现代幼儿教师的日常教育工作之一,是现代幼儿教师必备的一项专业能力。

教师必须对理论与实际进行反思,发掘自身的理论资源与发展能力,建构理论与实践对话,理论工作者与具体实践工作者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对话、理论工作者与具体幼儿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对话的智慧的幼儿园教与学。社会。家庭、儿童的变化,都要求我们的幼儿园必须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这就使得教师的儿童观与教育观要变化,评价方式要改革,服务方针、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师资格要调整、幼儿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管能动性,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构建自己的幼儿园教育学理论以指导自己的实践,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统一。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面对的每个幼儿都是富有个性的,每位家长是独特的,信息与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教育过程中是不会出现矛盾教冲突的,这些都使得任何抽象的、外加的理论都显得苍白乏力,而要求幼儿教师必须要自己能敏锐感受、准确判断出于生成和变动的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趋势及新问题,能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矛盾与冲突,根据实际环境选择和决策,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不仅知道了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儿童,读懂儿童。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关注幼儿的生活世界,尽可能地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教育的契机,将教育目标结合幼儿的真实生活来实现;要尽可能地避免告诉儿童现成的、结论性的知识,不仅引导儿童探索怎么做,更要启发儿童知道怎么想;对儿童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维;能正确对待与处理价值冲突。在教学方法上,既注重传授,更要注重 教学;不是简单地向儿童“奉送真理”,而是教会儿童“寻求和发现真理”。

还知道了在教育评价上,不仅仅看到儿童对于知识的掌握的程度,同时更要看重儿童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儿童个体的发展与内部变化。

对于幼儿不能“偏爱”,“好孩子与坏孩子”的区别不仅是在乖巧与顽皮上,还在其他方面也有所表现,对于孩子的评价要客观,不能让主观情绪占据主导,以致不能客观公正。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利用好每一个情境。

最新孩子读书心得体会(8篇)篇七

一、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为了让家长认识到亲子读书活动的意义,积极地参与进来,首先我们给家长寄发了《亲子共读倡议书》,呼吁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主要内容是:为孩子建立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建立一个家庭图书架,并适时添置一定数量的好书。

每天抽出二十至三十分钟的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父母和孩子相互监督读书情况,用亲子阅读记录卡记录下来,使老师能比较清楚地了解道每位学生家庭的亲子共读情况。

其次是推荐读书内容:《小猪唏哩呼噜》、《舒克和贝塔》、经典背诵(三字经、弟子规)。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就有了保证。

二、班级建立读书评比栏

为了“亲子共读”活动有实效性,扎扎实实地开展。班内开展了读书评比活动,这样大大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家长们也亲自陪孩子读书,若不陪、不“亲子共读”,孩子不愿意,尽而督促家长们也爱读书了。

活动开展下来,几乎每个家庭都成了“书香型家庭”。也涌现出了许多读书之星,如:史尧庆、王煜钦、段明昊等。孩子们读得认真,家长们读得入神。一张张“亲子共读”卡片,真实地记录了孩子和家长共读的情况。

三、活动成果

虽然活动开展的时间不长,但学生已有了不少收获,一些学生把《三字经》、《弟子规》的内容比较熟练的背诵下来,为此,我们把《三字经》编成了一个节目,以舞蹈、吟唱的形式诠释出了古典文化的魅力,另外,我们还通过剪报的形式把阅读中新认识字的收集起来,既巩固了认字,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亲子共读的过程,家长们也用镜头记录下来一个个亲子共读的温馨画面,它增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为孩子的成长留下了美好回忆。

“亲子共读”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读书兴趣,实现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与学习、阅读与生活、阅读与成长的融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