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德育工作心得体会字十模板

2023年德育工作心得体会字十模板

ID:1088891

时间:2023-07-07 09:48:17

上传者:曹czj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2023年德育工作心得体会字十模板篇一

党中央曾多次郑重提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学生的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没有不重视德育的。只不过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要求罢了。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最重视德育,他说:“子以四教:事、行、忠、信。”其中除“事”以外,都是属于品德方面的内容。他对不讲道德修养的教育深表忧虑。西方教育家也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认为“教育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我国现阶段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不仅要把德育放在首位、而且在对学生进行其他教育时、也要联系德育,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各项活动中去。因此,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式下,必须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国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集体主义观点。

随着学校德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德育工作正在逐步走向科学化、系列化、制度化的轨道。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规律和方法,越来越成为广大班主任、团队干部以及德育专职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班级管理也就要讲策略、求实效。实现班级的优化管理,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思想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根据自己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总结出班级管理的一些方法。

一、制订德育目标。制订德育目标时注意目标与环境背景贴近、与学生的思想贴近。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确定近景规划,把握社会发展要求与学生现实之间的“最近发展区”。从小处着眼,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采取小步骤来实现德育的总目标。通过近目标,小计划的落实,一个阶段突出一个重点,为改善大环境悟出大道理奠定基础,并向长远、整体目标的实现迈进。

二、选择德育内容。在选择德育内容时要从班级实际出发,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抓实事、选实例、讲实话、求实效,使学生听之入耳,学之入脑,行之有谱。“汪洋之源于滴水”,宏伟的理想、高尚的情操,源于一点一滴的小事。学生在小事中的表现可以体现他的思想。教师在小事上注意对学生品德、情操的培养,也就是为他的高尚之碑立下一块基石。而且,“实而真”的小事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三、设计教育形式。设计教育形式时注重“新”“活”。即角度有新意、表现有新招。能区别对象、时间和场合,寻找有特色、有深度的新途径。表现主题要适宜、适时、适度,不恪守旧框架,努力开拓学生新的关注点,呈现灵活多样的格局。选题上,要结合校情、班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空间上,不受学校区域的限制,校内校外结合;效果上,做到品德教育与丰富、活跃班级生活并举;形式上,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从而激发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学习兴趣,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四、把住“方向”,放开“方法”。把住方向,即要把“四有”“五爱”作为育人的方向,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要求学生做到“自尊、自重、自强、自爱”。放开“方法”即管理上重在指导,疏导,不包办代替;思想上重在启发诱导,但不听其自由放任。班主任要注意发扬民主,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中朝着正确的方向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施展才能,锻炼能力。

总之,班主任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给予关怀和指导;要经常进行师生间的双向交流与讨论,逐步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分辨是非的能力。班主任的决策和行事准则影响甚至决定了一个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而班级里的各个学生有自己的个性,有各自的办事风格,如何协调这些学生,是班级工作的关键,因此,必须注重策略,讲求实效,才能建成一个向上、民主、团结、强大的班集体。

2023年德育工作心得体会字十模板篇二

今天我很荣幸地参加xx市践行核心价值观暨“两省三地”德育工作专题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时间为期一天,上午报到后,我们首先参加了东石锦青中心小学的早会课,锦青小学的早会课主题为“家校共践行核心价值观”,每个班级以不同的内容来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的是,早会课的授课老师竟然是该班的某位学生家长,而非本班的班科任老师。由此可见,锦青中心小学十分懂得挖掘家长资源,通过这样的早会活动来增进学校和家长的联系。

紧接着是此次活动的开幕式,主要由xx市教师进修学校德育教研室王雯老师主持,开幕式上,xx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淑端老师、东石教委办张铭华副主任,以及来自安徽省芜湖市师范附属小学德育主任黄楠都发表了重要讲话。

接下来是进行校际德育工作经验交流,此次交流的有四所学校,来自东石锦青中心小学的叶少霞老师以《“兼容并包和谐共生”—打造学校德育“树状”体系文化》为主题,分享了该校在德育工作上的一些经验,叶老师重点介绍了该校在德育工作方面开展的实际活动和具体做法,让人觉得很接地气,且具有操作性。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的何婉蓉老师则是交流了《构建以博雅为表征的校园文化》,通过介绍该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作用及如何推进,来诠释该校的“博雅”文化。《顺时而导因地制宜就校取材》来自xx第二实验小学的黄玲玲老师通过三大板块:一、顺时而导,推波助澜;二、因地制宜,内外共推;三、就校取材,整合推进。介绍了xx第二实验小学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进程的一系列行之有效且极具特色的活动,让我们赞叹之余也深有收获。最后则是由安徽省芜湖市师范附属小学的黄楠老师交流了该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经验,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该校实行的“阳光银行”活动,通过该活动的开展,为该校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并切实引导学生形成并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所学校所来带来的德育工作经验交流,就像是一场盛大的精神盛宴,在让我们学习之余,也让我们更加明白学校工作该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如何真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去开展。

如果说上午的活动是一场联系各校实际的理论学习,那么下午的活动,则是在明确的告诉老师们,如何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去落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堂不同的类型的课程,三位风格迥异的老师,三场以学生为主体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堂教学,让我们再次感受到这三所学校在德育工作上的思考和践行。东石锦青中心小学洪艳芳老师的班会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种子,撒播在每一位孩子的心中,也撒播在听课老师的脑海里。课堂上洪老师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美德传扬,把和谐传递。同时也为我们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去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接地气的教学案例。

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的任佳妮老师则是提供了一节品社课,该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你、我、他》中主题三《爷爷、奶奶好》的第二课时。任老师整堂课以“实话实话”访谈节目的形式贯穿课堂始终,通过一系列访谈活动,引导学生走进老人们的心灵,了解老年人的特点和情感需要,从而激发孩子们爱老、尊老、敬老的强烈愿望。但是整堂课由于都是以节目访谈的形式进行,课堂上有太多的问答形式,让人觉得形式较为单一,难免会造成孩子的课堂疲劳,无法引起学生太多的激情和共鸣。

安徽省芜湖市师范附属小学的李梅老师带来的是一节四年级语文课——《颐和园》。李老师以“颐和”二字为抓手,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方法,注意生字的书写,和了解“颐和”二字的含义来引入课题。全课由两个板块构建而成,第一板块,抓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实现对全文的整体感知;第二板块通过精读品悟、抓关键词等方法感悟游记,抓不同景物的特点运用不同描写的手法。体现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游记这一体裁的话语形式。李梅老师执教的《颐和园》可谓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精品课的典范。整节课板块设计清晰明快,每一板块教学步步有高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李老师都充分发挥文本的范例作用,凸显读写结合特点,将读写进行到底,体现了语文科特有的本性。读中悟写,以写促读,形成读写互动的良性循环,是本节课显著的特色。

以上为参加本次活动的点滴感受,相信通过此次学习,在今后学校的德育工作和班级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会汲取这些专家老师们的经验方法,让自己在这些方面都有更大的提升。

2023年德育工作心得体会字十模板篇三

应邀参加全县中小学德育主任经验交流会,听了主任们的介绍,深感德育工作的繁琐与艰难,大家做了很多工作,交流中不乏亮点,引发了我关于德育的一些思考,以此文与大家共享。

一、德育是个什么活儿?

二、德育是什么?

好几个主任在交流中谈到了关于德育是什么的`问题,在此,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我认为德育首先是种子,然后才是阳光、空气和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人在童年时的所听所见所感如刀刻般深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使用同等力度去刻,大脑对此事的记忆也不如童年时深刻。所以,德育的首要任务是播种,播下善良的种子,播下感恩的种子,播下责任的种子.....让孩子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应当怎么做,让孩子在长大成人后,有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即使迫不得已没有按照原则做也心灵不安,心存畏惧,这是我对德育最朴实的认识。同时,德育也是阳光、空气和水,创造适合种子成长的环境。比如良好的校风,教师的榜样的力量,适时的德育活动,耐心地提醒,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德育处干什么?

交流中我不止一次听到主任们说德育处专门负责个别学生的处置问题,比如打架了,比如上课跟老师顶牛了......如果德育处管这些,那么再配上几个德育专干恐怕也干不过来。德育处应当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定位,不能总被个别学生和临时问题牵着鼻子走,要有计划,要防患于未然,要做老师的后盾,而不能总是救火,补缺,包办代替。在这里我觉得由于历史的原因,德育工作存在思路提法太笼统与工作随意过乱过细包办代替的问题。

为什么说思路提法太笼统?比如几乎所有的校长老师都在提养成良好习惯的问题,但小学低、中、高年级、初中应当培养哪些习惯,通过什么方式培养,一个习惯的养成大约需要他律提醒多长时间却很少有人思考与研究,使得培养习惯成了一句空话。

为什么说工作随意过乱过细包办代替?比如在课堂上一个学生和老师顶牛,本应当由老师自己解决,德育处却包办代替老师解决,所谓解决其实就是给老师一个面子,给学生一个批评,对师生关系毫无益处。因为这样的事儿太多,致使工作随意性很大,大家还会感觉忙忙碌碌。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出了问题必须由老师来处理,或由老师拿出初步处理意见,然后由德育处核实落实即可,这样我们的全员德育的想法才能实现。

四、德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德育的内容是广博的,小到见面问好,大到爱国主义,都是德育教育的内容,那么我们应以哪些内容为核心呢?笔者以为,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是非观、荣辱观,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荣,哪些是辱,如果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这些基本的东西是模糊的,那么他成人后是很可怕的。其次是利他和责任教育。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以自我为中心,胸中无他人,难与人合作,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利他的精神,所谓道德就是利他,要让利他成为孩子们的一种思维习惯。责任感也是要着力培养的,要从小让孩子单独承担工作任务,承担应当承担的责任,培养责任意识。最后就是理想和信念。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活着就失去了目标。在理想的问题上不要提得过高,要教育孩子脚踏实地,胸怀理想,要以区间的方式呈现给孩子一个有血有肉的理想,区间的最低点要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区间的最高点要让孩子有自己对人生的向往与追求,理想是在人生历程中不断累积的,自己感悟的,大人告诉式的不叫理想,叫灌输,灌输的理想孩子自己没有实现的动力。

我们所有的德育活动,都应当围绕这些主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来开展。应当由学校所由成员达成共识,共同来培育。

五、德育不要和教学打架。

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要面对德育教学孰重孰轻的问题,这也是个老问题。我觉得德育和教学,不管学校下设部门是分是和,都要搞好这两项工作的整合,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双赢。工作能分割,但人——我们的教育对象不能分割,看一个学生,不能分裂为德育怎么样,跟教学没关系,教学怎么样,跟德育没关系。

因为并没有在一线从事德育工作,没有亲身经历,所以文中所说,难免纸上谈兵,只是一些思考,给大家一些启示吧。

2023年德育工作心得体会字十模板篇四

20__________年7月27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德育工作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很多优秀的班主任展示了他们是如何有效积极的开展班主任工作的。这次别开生面的研讨会收获是丰厚的,意义是重大的!听完以后,我对自己今后德育工作的开展有了更大的信心,下面就谈谈我参加本次培训的收获和体会:

一、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很多人认为,“德育工作可有可无,只要学习好,成绩好,高考考的好就好”等等。其实不然,德育工作是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教育的核心。只有培养出有良好品德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才算是取得成功。所以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教育,我们应该走出误区,既要重视智育,更要重视德育。德育工作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德育工作的艰巨性

德育工作不像文化教育课一样教什么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不像其他工作是显而易见的。简单来说是因为德育是对人的心灵的教育和塑造,是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指导,是对学生心理的辅导等,换而言之,我们班主任既是对学生教育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成才的导师,也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况且,在当今这种社会环境下:网络不断侵蚀着孩子们的生活,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家庭教育又滞后不前,等等,特别是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是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班主任们就是担当着这么个多种角色的人。

三、如何开展好德育工作

研讨会上每位老师都有他独到的一面。沈群美老师的“以学生为本,严爱相济”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如慈母般的班主任。杨丽萍老师在她的“民主型班级管理模式的的构建”中提到的两套班干部的构建模式让在场的每个人印象深刻,感悟颇多。钟燕儿老师的“关注细节培养自主”就正好体现了德育工作为主体的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条件——细节。还有凌学芳老师,黄贵生老师等等,他们的报告让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了自己肩膀上的重任,也让我清楚自己工作的艰巨;也通过学习,让我得到了各位优秀班主任的指导和帮助,也增强了自己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的信心。

2023年德育工作心得体会字十模板篇五

近年来,中小学德育工作者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从思想观念到实际工作,都积极创新,谋求改革,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尝试,在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思想品德课程的教研,思想品德评价方法的探索方面,取得了不少可喜的进步。然而,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发生着急速的多层面的变迁,旧有的、传统的文化道德观念和德育范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新要求,经验的、落后的德育举措和方法步骤已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心理需求,文化和价值多元化猛烈地冲击着学校德育。青少年学生接受新事物迅捷,对新的价值观念敏感的特点,使得其常常在外界诱惑或内部不正当的需要的推动下,产生不少与德育工作者教育初衷相违背的行为,如自觉性差,自制力弱,行为失范,心理缺失,道德伦丧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给目前中小学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还能暴露出德育工作者在实施德育过程中,缺少方法上的调整和适应,缺少情感上的激励与引导,缺少活力与魅力。也难怪德育很难真正打动与感染学生的心灵,学生对德育厌倦,主观能动性丧失,师生关系失调,这样以来,德育低效或实效性不佳就成为一种必然。

德育实效性差,不仅意味着投入的德育资源无法产生应有的效益,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更主要的是影响了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质量。必须清楚看到,不讲求实效,是德育形式主义的表现,这样的德育不会有生命力,而且会使人对德育的地位和作用产生怀疑。因此,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中小学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要的任务。

目前,中小学德育主要是通过学科德育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来实施的,笔者作为一名一线的德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操作过程中,认为导致德育实效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值得反思的现象。

一是中小学德育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倾向。笔者曾在本校及周边一些兄弟学校进行调研,也发现了不少德育的所谓亮点。

如一所初中制订了详实具体的德育制度,《学生在校一日规范》、《班级量化考核实施办法》、《德育学科渗透实施方案》等一应俱全,涉及德育管理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说是细枝末节,实令人汗颜,但与校长的交谈中才得知,学校规模不大,不可能安排几名专职人员进行常规性检查考核,德育主任又坚持代课,故而检查考核只能落空,象征性地填上这样或那样的符号,再加之德育工作不可能全部被量化,如对学生的了解与研究,对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等,这种考核也就失去了很强的可操作性,不可能给出班级及至班主任的准确评价,导致班主任工作上、人格上的尴尬,究其制订制度的目的而言,校长只苦笑一句:“上边(领导机构)检查时,有‘制度是否健全’一项”,也就是说,这些方案的确定,目标是应付上边的,只考虑到上面下达的德育任务,而较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品德基础和品德需要。

无独有偶,本学校也曾经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法制文艺表演活动,当羁押的少年犯动情地向母亲忏悔,向师生谢罪之时,大部分同学爆之以热烈的掌声。

听着这刺耳的掌声,笔者深刻地意识到,我校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对学生及其品德形成与发展并没有充分考虑,不切合学生实际,只求有色有声,轰轰烈烈,而忽视了学生有可能将其作为文艺作品而称赞的可能性,道德内化的功能已全然丧失了,还不能不说是德育实效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是德育定位不准或者偏移。长期以来,受形而上学和认知主义思维的影响,我国德育理论和实践中一直存在着误区,把学校德育从完整的教育中割裂和抽离出来,使之成为学校中一个单独的实体,试图单靠单独的德育课程,单独的德育机构来实施德育,仅仅在专门的时间里,由专人去搞德育,而没有形成全部门、全员和全时空抓德育的意识,这又怎样保证德育的实效,表面上看来是对德育的重视和强调,实际上已演变成一种地位和价值的偏移和变相缺失。同时,因为德育被抽离而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落实,就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甚至干扰。目前,不少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和升学教育的模式,德育“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十分严重。

三是德育脱离生活实际。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当前的学校德育在内容上存在着过于强调道德的知识体系化和逻辑化的倾向,而只是依靠学校教师,在封闭的“思想无菌室”里传输理想化的道德信息,提出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与现实道德实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表现出空疏的特征。对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具体道德情境的道德判断和选择帮助不大,学生很难形成道德体验,因而表现出对德育的厌倦,很难产生兴趣。不单如此,道德来源于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并体现在生活世界之中,它如果离开了生活实践,就必然丧失生命力。而笔者所接触到的现实情况是,学校里校长或德育处开会讲德育,做几次报告,开几次主题团会,或者搞几次德育活动,就认为可以使学生思想道德实现质的飞越,真是天方夜谭。不注意把德育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不注意把德育同社会分析评价结合起来,不注意把德育同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不注意把德育同师生交流结合起来,就不可能形成教育的合力,综合做功,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养成至善的学生人格,因而便不可能取得德育实效。

四是德育方法过于简单。

长期以来,我们在德育方法上形成了一套简单的基本定式,其主要表现有:注重单向灌输,弱化主体作用。

在德育中较多地关注学生的认知或知识层面,在信息传达上带有明显的强制性认同特征,用既定的道德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防范学生的行为,其动力系统是外在的,学生不会产生独立的情感体验,从某种程度上讲,影响了青少年学生道德自觉性的发展和道德自主判断与选择能力的培养,不会产生内在需求,实践证明,对学生过多的控制、惩罚,会导致学生的恐惧和逆反心态,形成表里不一的言行方式和人在德育中而心在德育外的“精神游离现象”,更有甚者,教育者将遭受质问和反判,权威被挑战和怀疑,由此,教育者主宰的约束防范式德育会步入低效的迷谷。

久而久之,学生对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敏感性,就会被教育者所封杀,只知道背诵道德条文,把口头的道德言说与自己的生活行为相分离,丧失独立个性的创新精神。

要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构建有魅力的德育,就必须切实提高德育的针对性,真正做到理念上的更新,从实际出发。

一是要加强德育的科研工作。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德育工作者务必结合自己的工作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德育实际中去,以德育科研推动德育工作的改进,增进德育工作实效性。

首先,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德育规律,充分考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社会生活实际,看到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文化,道德和价值多元化的现状,把引导和澄清学生头脑中存在的文化、道德和价值混乱作为总体目标,面对全球生态化、网络化和多元文化碰撞与交流的大趋势,引导学生慎重思考主体生命对外部世界和自身的能动作用,创造价值,从而在纷纭繁杂的价值领域选择牢固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尽到责任与义务的正确的、积极向上的生命质量意识,并且用宽容的精神,将自己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从沉重的应试压力下解脱来出,摆正德育的功能取向和目标取向,勇于反思,敢于质疑,大胆实践。

还要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做出相应调整,遵循学生品德发现规律和年龄特征,使其深度和广度上与学生品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相耦合,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在当代独生子女日益普遍,学生中个人主义日益抬头的状况下,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应该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其次,德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实际,积极调研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学要素,作为一名中小学德育工作者,要熟悉和掌握学生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并将此作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要适时激活学生的道德动机,提供良好的榜样,创设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有意识模仿的心理准备下,形成道德信念,丰富道德情感,自觉抵制诱惑,培养毅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是强化德育实践。

学校德育从根本上说是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其经验而产生作用的,因为德性表现在日常行动中,它本质上是实践的,是人的具体生活所包含的,也是指向具体生活的。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也必须依赖于生活实践,否则,将无任何效果可言,因此,有魅力的德育是内在于生活的,是必然地与生活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

笔者以为,在这里提出的德育实践的强化,必须同时满足三个层面的特征,一方面,关注学生的道德主体性的自我发展,它是从学生的道德体验起始的,相信人的德性发展的资源在人的道德体验,唯有把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的权利放在第一位,才意味着以人为本,才意味着德育是以关怀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价值取向的,才是以尊重、关心、宽容、理解、爱心、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发展或形成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才是克服了定位不准的错位和克服了方法论上的固执的,此时的德育才能有效促发学生的道德体验,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学会道德判断,学会选择,学会行动,自觉发展其自我道德约束力,产生应有的教育效益。

另一方面,强化师生双向互动,现在的青少年生长在一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极大发展的时代,他们乐于接受新生事物,主体意识和平等意识明显增强,在价值观选择上已不再受以往传统的、封闭的一元价值观的左右,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时常在自己的行为中实现一种新的价值追求,他们的一些道德观念本身就包含着新的社会生产方式,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价值观的萌芽,诚如孙云晓说的:信息化社会决定了两代人的双向社会化。这实质就是互动的过程,也只有在互动中,才可能促进情感意识和尊重意识的增长,促进想互的理解与价值观的认同与包容,而双向互动的要旨,就是不断创造丰富多彩的,能够真正调动学生主体性活动。

在活动中,让师生双方都动起来,真正有了感动,有了理解,有了体悟。学校德育工作者要组织活动,却不能过分追求形式的热烈与场面的火爆,不能过分强调我校做了哪些活动,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开展活动,必须是让学生和德育工作者一起,在双向互动中践履道德,感受道德,体验道德,学生自主选择,发展品德,内化道德内涵,这才是有效的德育活动。

还有一方面,是德育的实践不能以纪律为形式,强制的训诫、评价和奖惩,体现为一种道德的管制,如果学校仅仅利用各种手段奖惩,约束学生的生活行为,那就成了一种监督,道德主体就必然生活在处罚的恐惧和焦虑中,那么它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性和道德判断力,反而把学生训练成唯唯诺诺的服从者,而这种重负,对学生来说,不亚于目前的学业负担,总想寻找机会来释放,一旦走出学校,那些清规戒律便不再发挥作用了,不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反而表现得更加顽劣和难以控制。所以笔者说,德育是持久的复杂的教育工程,缺乏了生活的实践性,便会失去应有的实效。

三是努力完善德育网络。要克服学校教育中德育不到位,游移不定和偏移现象,就要从根本上变革思维方式,克服分割性思维的惯性影响,用复杂性思维重新作系统思考。

其实,德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与灵魂。首先就是要形成人人齐抓共管的德育格局,在学校内建立必要的德育机构,形成完善的组织系统,制订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序,国家有文件规定,校长尤其是德育主任要全面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德育工作计划、时间、人员、经费的落实,健全德育工作指导小组,理顺德育处、班级、班主任和团队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相互关系,确保德育合力的形成。校长和德育主任必须通盘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设计和组织实施,注意各部门、人员活动之间的衔接与联系,发挥整体效应。

其次,要认清德育必须依托智育、体育、美育等其他各育,以诸育为载体,渗透德育的理论,要在学校中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德育机构是主力军,但其他科任教师、职工、甚至其他各处,各教研组都是德育的生力军,要充分利用课程特点,想方设法完成好德育渗透任务。

再次,近些年来,许多私立学校,甚至公立学校都大张旗鼓搞所谓封闭式教学,准军事化管理,在某种意义上讲,其对应试教育体制下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反过来想,这又是一种陈旧的思想观念,他把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重任完全交给学校,是不符合社会规律的,是在风起云涌的社会改革浪潮中,建立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孤岛,它断却了与外界的联系,丧失了让学生认识社会,与时俱进的精力和锐气,是一种最大意义的犯罪,因为学校教育不可能代替其他教育的配合与补充。

笔者认为,要在坚持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前提出,注意发挥学生家长和社会各届的作用。目前的现状是家长参与德育方式过分单一,只是一种形式上参与,诸如开个家长会,家校联系卡,学生作业展览时有部分家长参与等,这种参与方式仅限于个别学生的教育问题处理,德育工作者也与家长保持了一定的距离,联络性质单向,家长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懂得也不敢和工作者提出个人需要。

我们应积极倡导心理层面的人际参与和制度层面的管理参与,让家长与德育工作者在较为亲切融洽的气氛中交流意见建议,甚至可让家长参与校务委员会,直接参与德育管理和教学管理,形成完善的行政机制,形成相互信任的协作机制。社会各届的参与则更是凤毛麟角了。

其实,学生来源于社会,置身于社会大背景中,他同样面临着复杂的人际关系,来自家庭的、亲属的、非新属的,沾亲带故的,素昧平生的,都出现在学校周围,都会与学生产生这样那样的联系,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作为一名出色的德育工作者,特别是领导者,就应将学生的成长空间有效把握,合理利用。

实践也证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学生将耳目一新,并可激发出更大创造热情,在此方面,笔者建议,可先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挖掘社会资源,请师入门,直接利用社区人力资源,如请老干部、司法人员入校,携手共建,利用社区环境资源,开设文化教育基地,德育基地,提供社会性劳动实践场所等,利用大众媒体,丰富德育内容等。

四是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通过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值得予以充分肯定,一般来说,我们主张通过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的工作来建一所学校理想的校园文化。而在这三个方面,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提倡师生共建共维护,这样学生才会珍惜学校的绿美化净化成果,激发荣誉感和责任感。

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彰显的是规范和约束作用,告诫师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便赘述。

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则是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园文化实际上就是校长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为了有效推动文化建设,校长必须根据学校发展规律,综合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要求,对学校作出长远的、全局的考虑,然后利用自己和领导班子的榜样作用,发挥模范作用,推动目标实现,还必须激励全校师生,朝着所预定的形象发展,形成独特文化,成为一种象征,当然,离开了师生的活动,校园的精神文化产品不仅失去创造性、继承性,而且原来的精神文化传统也不再存在生命与活力,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师生的创造潜能,变被动的接受传播知识为主动的运用知识,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而一旦这种人人努力为校园作奉献的氛围形成,学生的德育目标就业已实现了,学生的情操、品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起来。

2023年德育工作心得体会字十模板篇六

一、做好德育工作计划,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德育工作领导,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由校长负总责,少先队具体抓,实行校长室————班主任二级常规管理的制度,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增强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并能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带领全员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注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学期坚持开好“四种会”即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月一次班主任会议;每学期1—2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期1次家长会。多年来坚持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让班主任在实践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由于长期开展这项活动,使我校班会课质量得以较大的提高。定期举行班主任例会,通过学习有关经验文章、经验介绍等方式,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并组织班主任参加了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国教育报主办的“班主任话细节”征文;对于一些初当班主任的,学校则采用“帮、扶、带”的方式,以使他们尽快胜任班主任工作。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加强对“红领巾广播站”、墙报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在把好舆论导向的同时,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

2、规范教室布置。各班教室的布置体现了各班的特点,营造了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

3、积极做好了迎接“区域现代化”迎检工作,使校园文化具备与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吸引力和情感号召力,逐步形成了以“红色精神”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凝聚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精神。

4、大力推进“书香校园”进程,以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少先队活动室等。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活动,每天中午广播站定时播音,每天下午的“操前讲话”已形成我校的特色。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

1。丰富德育活动促进养成教育。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茅山中心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坚持每天十分钟的养成序列教育。同时深入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等。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我们要求班主任积极思考,加强班级制度建设、班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争创“文明班级”。各班的学习园地布置精美,中队角规范实用,富有教育性,各班的中队活动、好人好事都有记录。3、加强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德育处要求各班对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措施,并比较及时地了解掌握有关情况,协助班主任做好个别学生的帮教工作。

4、开展了普及小康知识学习宣传活动,开展一次主题中队活动,出一期“我与小康同成长”黑板报,学校还利用“小灵通”广播站进行了宣传,真正做到了小康知识“进课堂”。同时,少先队组织队员开展了“我与父辈手拉手,小康知识我来教”活动,要求队员把自己在校学习的小康知识带回家,让他们的家长对小康知识也有所了解,让小康知识“进家庭”。通过开展普及小康知识学习宣传活动,让全校教师切实增强了教育工作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学生也了解了小康,更体验感悟到祖国、家乡、家庭的变化,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学生心中树立了“为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的理想。

1、办好家长学校,增进家校联系。我们坚持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听讲座、随堂听课等形式,丰富家长学校活动,家长参与率达70%以上。同时,坚持通过电话联系、家访、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推进家校联系,提高了家教水平。

2、我校一直注重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开展了以“激情奥运、阳光校园”、“奥运精神伴我成长”等为主题的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定期观看教育片;布置宣传橱窗,让学生及时了解了国际、国内及校园大事;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努力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教育的氛围。

3、我校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定期开展活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步调一致。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学生基本情况、学校发展规划及对学生的要求和对家长的希望。希望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好孩子。提高家庭教育效果,转变家长中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存在的问题

1、全员育人方面,教师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2、家长对学生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工作仍需加强。

3、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今后工作设想

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突出全员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人观。

2、加强德育科研,探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加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把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学校教育工作中去。

3、继续抓好班主任“老青帮带”工作,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树立全体教师皆为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思想,使全体教师能共同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以严要求、高标准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

4、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在原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学校实际出发,不断更新观念,努力使德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结合我校德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2023年德育工作心得体会字十模板篇七

“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是人们对教育是否成功的生动评价,同时反映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所谓“导”就是在德育教育过程运用舆论引导、学习辅导、行为诱导、心理疏导和思想开导等方式,提升德育教育的水平和效果。

一、舆论引导,树立正气

在集体中,健康的舆论能扶正压邪、鼓舞人心,反映着班集体的利益及道德水平,有利于形成良好风气:精神饱满、积极向上、人人争当先进。因此班主任必须针对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恰当而又灵活地采取有效途径培养正确、健康的舆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充分发挥环境资源的教育功能,如精心布置教室,有意识地装贴相关名言警句,开辟学习、评比专栏,做到艺术性与教育性融为一体,既美化环境又熏陶学生。把黑板报办成引导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舆论宣传阵地,既锻炼学生又教育学生。其次,及时组建优良的班委会和团支部,让那些品学兼优、集体荣誉感强、做事认真负责的学生担任班(团)干部,为学生起模范带头作用,协调师生关系并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再次,建立激励机制,赏罚分明,奖惩有度,从多方面引导鼓励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形成“事事有人做,个个都争先”的良好局面。

二、学习辅导,增强学生的信心

学生在校主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求知欲强,但由于受学习基础、家庭环境、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影响,部分学生的成绩会相对落后或不平衡,作为班主任除了给学生指出人人都能成为成功者,都有成功的希望之外,还必须加强个别辅导。这就要求班主任及时全面地了解分析学生的成绩变化,既做学生学习的“导师”,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爱护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又做学生学习的“调度师”,协调各科作业情况,合理安排时间,与任课老师共商改进办法。扫除了学习障碍,改进了学习方法,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教学质量才会全面提高。

三、行为诱导,融洽师生关系

为了学生能朝着好的方面发展,学校有许多规章制度要求学生遵守。在当今社会现象、家庭状况与学校教育存在一定矛盾的情况下,光靠苦口婆心地说教显然太苍白无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应该给学生介绍、树立一些榜样。班主任生活在学生中间,是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最好榜样。因此当好班主任的有效办法就是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做到。如开会时与学生坐在一起听会,做操时站在队伍后面一起做,而不是在前台闲逛闲聊,也不是躲在远处偷偷监视;劳动时亲自动手,而不是只做“甩手掌柜”;为了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自己就该对人有礼貌、谈吐文雅、外表端庄、衣着整洁。如果老师以身作则,学生就会模仿,并下定决心去做好,同时还能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融洽师生关系,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如果班主任只满足于说教,不仅效果极差,还会使学生怀疑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教育工作的要求。

四、心理疏导,消除心理障碍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身心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再加上家庭过分溺爱,社会不良影响,大多好逸恶劳,自我意识过重,心理素质较差等。面对着学校严厉的规范要求,沉重的书包,饱和的时间安排,有些学生往往会走向极端:过份服从依赖,唯恐做得不够,整天机械式地埋头苦学;认为自己无法成才,成功无望,对老师的教育反抗仇视,为所欲为,大有“唯恐天下不乱”之势,学习上只是敷衍。这些都是学生不良心理品质的表现。班主任应及时顺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发展规律,采取个别谈心,开展集体活动等各种方式进行引导和调适,并适当教给他们一些心理保健知识,不断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外来刺激的忍受能力、对心理活动的平衡协调能力。

五、思想开导,树立人生理想

初中学生精力充沛,好动好奇,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能力不强,难免会对一些事情有不科学的理解或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有的甚至做些错事,陷入矛盾、痛苦、迷惘的境地,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对人生、未来失去信心。对此,班主任不能只坚持原则,严格要求,而应对症下药及时开导学生的思想,既不过分计较,也不过分急躁,而是帮助学生找出致错的根本原因,循循善诱地引导其改正,尽快走出阴影以免造成恶性循环。同时引导学生培育科学、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论修养,丰富知识,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023年德育工作心得体会字十模板篇八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作为一个高中年级的班主任,带领管理全班60多名学生,就好比北极星,学生全都围绕着你,以你为核心。班主任如果没有智慧谋划,仅凭一双手一张嘴随意指挥任性而为,必将寸步难行,迟早会使自己焦头烂额,而且班级也会一盘散沙、分崩离析。到最后不得不请辞换人。凡是走到了这个境地的班主任,都是由于没有运用智慧去管理的结果。道理说得这么高深,好像只有圣人才有这般能力了。不然,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其实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管理经验或者法宝秘籍。在一个正规高效的管理严密的学校,上层领导早已宏观掌控、运筹帷幄,将学校的大事小事考虑周详,安排周密,到班主任这个层面只是要懂得如何巧妙地有效执行,让政策的效力达到最大化,这就是智慧。

举个非常简单的案例来分析,我们锦弘中学早已为学生量身制定了夏秋两季校服,校服是学校的形象代表,是学生对自己学校的文化认同,情感皈依。可是在校园里,我们总会发现有些特别张扬个性的学生总是找一些各式各样的理由隔三差五的穿自己的个性衣服,这个现象或许很多班主任都遇到过。那么如何让这些学生认同学校的文化,自觉着校服在身呢?这里就是体现德育智慧的地方了。在学校制度的要求规范层面下,面对执拗的特殊学生,则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班主任需要进行耐心的道德教育。之所以学校要让每个人穿校服,其实是对学生人文关怀的体现,因为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化层次和现实境况的家庭,这里面必然有富贵贫寒的悬殊,着装的不同,时尚元素的加入,衣服价格差异、华丽与朴实的截然对比,以及流行的渲染,必然会形成学生的攀比之风,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对自己出生的不满以及自尊的挫败感,进而影响学习甚至心理的健康发展。而同样校服下的学生就不会有差异有攀比甚至歧视,在一个公平的平等的环境下成长,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利的。把穿校服、对学校的文化认同上升到这个层面,自然会让学生心悦诚服,打心里面接受,这就是有智慧的德育教育。

进入高三以来,高中部在校长室的领导指挥下,德育工作方面做了很多的创新改革。比如,一天三遍高喊励志口号、贴励志标语、激情跑操等。刚开始,这种方式或许在部分老师的心里激起了波澜,部分人甚至认为这是搞形象工程。没错,表面上看,这确是形象工程,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带来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的、实实在在的。因为我理解为,这是对班级凝聚力的培养,对学生竞争力的培养、对学生集体意识和荣誉感的培养。这种激情文化的指导正是对董事长提出高中部“塑造一种模式”的激情学习理念的深刻解读与有力贯彻。这就是注入“精、气、神”。一个学校如果没有凝聚力必然没有发展的动力,没有有效的竞争力和生命力;一个班级,无论是哪个类别,创新班也好、普通班也罢,如果也没有凝聚力,没有贯彻好这种激情文化,那么其结果必然是松散的、涣散的,成绩也是很糟糕的。

这样的德育工作,就是在有形之处下功夫,在无形之中收获成果。

子曰:“言必行,行必果”。“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老师,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用董事长的话说:“我们都是在做善事。”既然是做善事,那就好好做,切不能做成了坏事,不能误人子弟。说这话或许听者不悦,会站出来反驳,大家天天辛苦备课上课,我怎么可能“误人子弟”呢?这不是笑话吗?其实未必。我们的老师大部分多是从师范大学毕业的,那么,何谓“师范”呢?语曰“身正为师,德高为范”。说白了,就是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高尚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而班主任是老师中的老师,更要以身作则,言出必行。一个学生跟着你三年,这三年是他最美好的年龄,也是他行为规范、道德理智慢慢确立奠定的三年,所以,遇到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对每个学生来说无比重要,因为这个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风向标。一个班级学生与班主任相处三年,三个春秋的耳濡目染,他的行为习惯三年以后和他的班主任会十分相似,这个班主任的脾气秉性甚至都会传染给这个班的学生。我们回想一下自己都会发现,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行为习惯是曾经的某个班主任老师感染的,或者有他的影子在身上。这也许不是什么坏事,比如哪个班主任特别爱看书他影响了当年的你,而今你也酷爱读书;但也许又不是什么好事,比如曾经的班主任特别爱抽烟,不管课堂教室还是办公室亦或是走廊,他烟瘾犯了就拔,结果许多年后你也成了他。

所以,班主任对一个班级的德育教育是从他自身开始的,这就是“师范”意义。具体到我们每天陪伴的学生,我们平时的言行很多时候正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他们,我们的一抬手一投足无不映射在学生的眼中,成为他们争相讨论模仿的热点焦点。那么,如何给他们树立正面的积极的形象正是我们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细微之处了。所谓,事无巨细,细大不捐,小事重视了就不是小事了,小事忽略了大事可能就办不成。

譬如,学生晨读。当大家都在班级读书的时候而你却一直站在门口刷手机,气定神闲、悠然自得,投入得忘乎所以,完全没有公共场合的顾忌。那么其影响定然是负面的,你们班的学生带手机问题一定将会是你一直不断的头疼问题,因为你每天都在熏染他们,让他们对手机充满欲望。当你为处理带手机问题苦思冥想招式的时候,却不曾想到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你自己这里。所以,与其在班里苦口婆心地开班会不断重复玩手机的危害性,倒不如自己放下手机,与学生们一起畅快地晨读。这样,你给学生带来的就是正面的榜样,在你的熏陶下,学生自然爱读书爱学习。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自古以来都是中国式德育教育的典范。“己欲立而立人”正是这个道理了。

这种以身为范的榜样式的德育工作,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效果却是立竿见影的。

孔子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做一个师者,应当温和而不严厉,威严而不刚猛,恭敬安详。我把这十个字理解为做一个温和仁慈没有暴戾之气的教育工作者。

前不久,同事们的微信朋友圈都被一则合肥市北城世纪中学老师打学生的视频刷爆了,想必老师们都看到了。一个八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在开学头一天就用扇学生耳光的方式让自己一夜成名,可惜是臭名昭著。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一节课扇了43位学生,我真心佩服这位老师的体力。视频传到网上以后,满城风雨、口诛笔伐、千夫所指,舆论一边倒地指责老师,更是甚嚣尘上。再一次把体罚学生的敏感话题推到了新闻舆论的顶峰,也把学校德育工作的话题推向了风口浪尖。而今,此事已经风平浪静、偃旗息鼓了,至于它的起因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可是,重要的是这个事件给我们同样作为一线德育工作者的班主任们带来怎样的警醒和启发。从学校德育的角度出发,我个人认为这个案例无疑是德育教育失败的典型。

体罚,是传统教育的陋习;打孩子,也是现代公民法制教育首先应该摈弃的。义正言辞地说,教育的方式中最低劣的就是暴力手段,即动手打骂,心里学概括为肢体暴力和语言暴力。语言有时也会成为暴力,其厉害程度甚至强于动手,比如,有些老师经常在无意间讲口头禅:你看看,猪都被你笨死了。这就是一种语言暴力。

体罚和辱骂学生,别的且不说,首先是对孩子自尊心的伤害、心灵的荼毒。作为一个班主任老师,德育教育的践行者。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恬静好学者有之、调皮捣蛋者有之、顽劣惫懒者亦有之。那些听话的学生固然惹人喜爱,那些顽皮的学生难道就放任不管、任其自生自灭吗?正好相反,一个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成功之处恰恰是对那些不听话学生的教育与感化。中国式传统教育,往往认为打骂是最直接有效的,甚至有家长在和班主任沟通时说“老师,我家的孩子你只管打,没事,我支持。”其实,这是一句大大的谎话,你千万别上当。中国人常说:“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骂就是害。”我认为这句话是个假命题,以讹传讹罢了。

是不是运用暴力是直接有效的治愈差学生的手段?我的回答是:绝对不是!举个案例,现在中小学生沉迷于手机“王者荣耀”的现象十分普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注册“王者荣耀”的未成年人超过200万。而我们身边沉溺“王者”的学生也是比比皆是。在座的班主任从班级里想必也会偶有斩获。

遇到这样的学生非常令人头疼。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很大,他们沉溺其中,难以自拔。高三学期刚开始,我在班级里就发现了一例。接连三天,只要我去班级观察,这个学生总是趴着睡觉,常常面容憔悴、两眼通红。我断定他晚上玩手机。于是我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一直跟他谈心:谈他的家庭,他的成长经历,他的学习成绩以及现状,他的人生理想和未来打算,等等,总之,就是不谈手机问题。后来,这个学生下午竟然自觉地把手机拿给了我,并且立誓要折节读书。他讲“玩游戏‘王者’,是成就别人为王者;放下游戏‘王者’,是成就自己为王者”。当时,我非常感动并且激动,我觉得这个事处理的太成功了太艺术了。我既没有动手打他,也没有威胁叫家长,而是用仁慈感化了他。从那以后,每天早上喊口号、晨读,总有一个嘹亮亢奋的声音特别突出,那就是来自这个“回头浪子”。所以,我坚信:仁慈强过任何的肢体暴力和语言暴力。

以诚待人,人必以诚待己;以心待人,人必以心待己。德育,就是育人育心。既然如此,班主任做德育工作则应以温和的容颜、平和的心态以理服人、以德化人。这也是著名教育学家上海市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女士的情感教育的德育核心原则。

子曰:“有才无德,小人也;有德无才,君子也。”俗话说:一等人德才兼备;二等人有德无才;三等人无德无才;四等人无德有才。可见,德育教育是何等重要,理应把它放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来抓。

高中部德育工作一贯的优良作风是班主任的谈话制度,无论是考试前的答题指导还是考试后的心理辅导,办公室、楼道走廊,经常能看见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在一起语重心长地促膝长谈。这是高中部德育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以及自二零一六届以来高中部校长室推出的临界生领养制度,更是体现了学校德育教育落到实处的具体有效的人文关怀举措,这些无不是董事长长期以来夙夜辛劳、对高中部德育教育工作大力鼓励支持的结晶。每一点都是良苦用心;每一滴都是苦心经营。尤其是董事长提出的“拼了”精神:拼了,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拼了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拼了是决战到底、永不舍弃的豪气,拼了是非我莫属、舍我其谁的霸气,拼了是我要上大学、我必上大学的锐气。作为一线的德育工作践行者——班主任们,我们需要的是细心聆听、用心揣摩、专心致用。定然受益匪浅、受用终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