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雪优美散文摘抄模板

故乡的雪优美散文摘抄模板

ID:110464

时间:2023-04-25 05:04:32

上传者:曹czj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故乡的雪散文摘抄故乡的雪散文随笔实用篇一

1)故乡的秋雨像姑娘手中的绣花线,上上下下不得空闲的翻飞。一会儿绣出了柿子树上的红灯笼,一会儿绣出了地里的金地毯,一会儿不知怎么的又绕到了橘树上,于是绿枝上便挂上了明黄的绣球。故乡的秋雨虽说是姑娘的眼泪,可也并不撒娇任性。一阵雨过后,仿佛友人向她道了歉似的,这不她一抹脸,天还是湛蓝的天,太阳还是欢喜的太阳。

2)在家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爬到大山顶,去眺望我的故乡。清晨,薄雾刚刚漫起的时候,故乡就茏罩在一片云雾当中,似古老又秀气。勤劳的三姑四婆都在这个时候早早起来,在鸡鸭的咕咕声中,开始了忙碌。故乡的人勤。

3)林中的那棵黄桷树从我的记忆中浮现出来,还是一样的挺拔,不一样的是多了道道历史的沟纹,多了少许时间的沧桑。儿时的我总想爬上它的树顶,但惧怕大众的责骂。现在我已经放弃了这种想法。我想,让它成为我心中对故乡敬仰的化身吧!

4)从小生活在乡村的我,对乡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深刻记忆,这种记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消失反而会越来越浓,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情。弯弯的小河静静的村庄浩瀚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潺潺的小溪窄窄的小桥构成了故乡诗意的轮廓。

5)每一次回到故乡身旁,发现故乡又老了一些,从村庄的意像中分明读得出几分沧桑。走在高高的田埂上,没有拾稻穗的孩子们,没有了大树旁的阵阵笑声,榕树下也没有了祖父拉二胡的声声悠扬。

6)站在故乡的大山顶上,远远的把故乡丢在脚下。俯看自己的家,似大山里的一颗痣。高远而湛蓝的天空,在群山的狭隘里左冲直撞,才在故乡的平地里挤出一片空地来,那时的故乡,是多么的微小。山与水和谐地同处在蔚蓝色的天空下,那才是一种至少的美。故乡因为有了它们才显得更加美。但如果他们缺了故乡,那才叫美中不足呢!

7)那村后的一座山,门前的一条溪,那山上的竹林,溪中的游鱼,莫不是这山清水秀的故乡灵气。还有什么能比一辈子都能做一个故乡人更令人奢望的呢?若是一个归家的游子,踏上那松软的泥土,好似躲入故乡的怀抱,温文尔雅。耳边那熟悉的狗吠鸟鸣,也能让心再坚的汉子泪落三尺。那些憋了太久的苦闷,故乡终能为我们分忧。

8)故乡的晨曦躲在一片远山中,从密密的山路一直飘到了沉睡的荒地上。它唤起了石桥上的尘埃,它驱散了一夜的静谧,它的云雾弥漫在隐约的纱衣下,绽放出了羞涩的微笑。在这片微笑下,我看不到闪烁的霓虹灯,听不到车水马龙的喧哗。这里是那么清宁清静与恬静。井台咯吱咯吱地呻吟,牛羊脖子上的铃铛叮当作响,田野沟壑梯梯坎坎纵横交错,如家乡老人饱经风霜的脸。

9)故乡是多山多林的地方。站在远处看故乡,涌进眼中的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树叶间不时探出几个屋檐或浮出一些瓦片,让人晓得那里头还有户人家。林间的青石板路上不时响起牛的得得蹄声,偶尔清风传递过来一两声潮湿的鼻音:“嗯──啊!”故乡蕴有古老的风韵。

10)屋前屋后的小河总是静静的流着,两岸的水草随着微风轻轻地摆动,一到夜前午后便热闹起来,笑声,吆喝声在河边也荡漾开来,门前那小土路总是混漉漉的,好久都干不了。清晨打开屋门,雾气一下子涌进屋,整个故乡就成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朦胧得甚至可以把你的心也一起融化了,等到阳光慢慢拨开雾气,树叶上便落了一层水珠,又是一个水灵灵的故乡。

11)那天空中的排列整齐的大雁又在声声呢喃,它们也都回到了故乡,可在外的游子们,还有当年的那一群小毛孩子们现在都还在哪里呢?是不是都还想着这寂静得可怜的村庄。

12)在故乡的村子里,那是一段凉爽宜人的日子。我乘着亚热带的季风,避开县城闷热的天气,从五岁的稚童成长为十岁的女孩,而故乡是我一切依恋寄托的地方。冬天田野上略显肃杀的风,春天涓涓的溪水和粉红雪白的桃花,夏天荷塘里面或红或白的莲,秋天成片成片的金黄稻谷……笑声回荡在那个小小的坝子里,没有都市的繁华,没有山野的荒凉。

13)故乡的云软绵绵的,尽管我没有真正的触摸过他,可我的心早已与故乡取得了永远的沟通,我可以感觉到,在我忧伤时,它可以温柔的抚摸我的心,让我把烦恼抛开,在我快乐时,她又悄悄降临到我的心上,与我分享无尽的喜悦。我永远也不能忘记她,因为是她给予了我无限的关怀,为我带来了新鲜的期待。

14)淡蓝色的袅袅炊烟飘荡在蜀西黄昏的村庄,小屋里一定有美味的乡间菜肴。这蓝悠悠的炊烟从屋梢缓缓升起是催促在田地里劳作的人们回家的诗意符号。

15)林中的那棵黄桷树从我的记忆中浮现出来,还是一样的挺拔,不一样的是多了道道历史的沟纹,多了少许时间的沧桑。儿时的我总想爬上它的树顶,但惧怕大众的责骂。现在我已经放弃了这种想法。我想,让它成为我心中对故乡敬仰的化身吧!

16)我的故乡在吉林省洮南市,他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小城,没有山,没有水,可我依然对这片土地充满着无限的热爱。因为他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是我牙牙学语的地方。我在这里成长了五千多个日日夜夜,在每一秒钟,都渗透着我炽痛的热情。

18)每次回故乡,都有一张张笑脸对着你绽放,邻居门前的大黄狗总是把尾巴翘的老高老高,走在离老家门口不远的小路上,抬起头,家门口爷爷奶奶早已笑盈盈地站在了石阶上,每每这时,心里便忍不住涌上一股想回家的冲动,暖暖地在全身散开起来……和大哥哥们一起打弹子,他们总是让我,于是每次回家,我的口袋都是鼓鼓的,发出叮叮当当的好听的音乐声。

20)璀璨的万家灯火,映照着天边的星光,如霜般的月色。构成了一幅世间难以媲美的光的美景。公园里偶尔传出一声声的鸟儿嬉戏打闹的欢笑声,但是他们就像独行的游侠,害羞的姑娘,以至于我总是无缘见到他们。公路两旁散发出来的鲜花绿草的芳香,在夜晚的柔风里,倍使人心旷神怡。古人常说,“芳草萋萋侵故道”是一种美;那么,故乡的“绿树成荫绕新径”有难道不是一种美吗?七彩的霓虹灯,把一排排的绿树,装点成一片色彩的海洋!灯光,星光,月光;鲜花,芳草,绿树……这经人工的雕琢的自然之物,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把故乡的夜晚装扮得更加美丽,更加漂亮!

21)那涤荡着心灵的一丝寒风,扫拂了城市的喧嚣,伴予着的不再是无休止的动律,而是一种只能在回忆中找寻的静谧。我带着心中的那种期盼,在这丝丝静谧融洽着的“梦境”中奔跑着,心中的“火热”并没有打破这独有的幽静。深深允吸这饱含新鲜的空气,一种静便在心中涤荡着。在奔跑中眺望着,想看看有没有到达心中的那片原野。可什么也望不着,仿佛被什么笼罩着……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局者迷”。置身于这故乡之美中,却恍然不知,必是这美,这景就已扣人心弦,使人痴醉了吧!

22)那村后的一座山,门前的一条溪,那山上的竹林,溪中的游鱼,莫不是这山清水秀的故乡灵气。还有什么能比一辈子都能做一个故乡人更令人奢望的呢?若是一个归家的游子,踏上那松软的泥土,好似躲入故乡的怀抱,温文尔雅。耳边那熟悉的狗吠鸟鸣,也能让心再坚的汉子泪落三尺。那些憋了太久的苦闷,故乡终能为我们分忧。

23)故乡的雨,如烟,如雾,如一层朦胧的薄纱,轻轻地笼罩着这个繁荣的海滨城市,洗濯那附着在她身上的尘埃。她并不凶猛,那柔和的细雨,只是姑娘的纤细的手儿,轻轻地抚摸着这个干涸的大地;又向顽皮的小精灵,轻轻地挑逗着大地上的生灵。

24)已有三年没能踏上那片土地,但我离家乡并不远,起码比起王荆公那“钟山只隔数重山”的境遇要好得多。但我想起故乡的春天却又不觉叹息了。犹记得故乡的早春,拥有温暖的春风,几处早花刚刚绽放,无故显得娇嫩,正像那故乡的少女,娇柔美丽却不失优雅,而一丝快乐也随春风萦绕在每个人身边。在我心中故乡的早春是惬意的。只可惜转眼间,我已站在这城市喧闹的街头,没有故乡的花与风,闭上眼睛,能觉察到的只是那寂寞的早春所带来的阵阵清寒。这个城市的早春是寂寞的。

25)“迷人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这便是对故乡晚春最恰当形容。故乡的晚春,最迷人的不再只是花。展望苍穹那无尽的宽广,湛蓝的色泽,白皙的光亮,看那调皮的燕子,轻盈地掠过平静的湖面,引起层层涟漪。树上的嫩叶,宛然一个个忍俊不禁的笑脸。在金色的琴弦下,演奏着她们的生日宴会。一座古韵依旧的老城翼然眼帘,拾级而上,青山绿水,故乡之景,美不胜收。

故乡的雪散文摘抄故乡的雪散文随笔实用篇二

“三月一路烟霞莺飞草长,柳絮纷飞里看见了故乡……”每当这首《庐州月》传来,我的心都不由得收紧,直到我的灵魂出窍,与故乡的柳絮一起飞扬。

记忆里,柳絮是我童年的玩伴。每年的四五月份,一队小伙伴洋溢着笑脸,爽朗的笑声回荡在柳絮纷飞的天地之间。柳絮轻舞,惹人追逐,我伸手捕捉它的身影,想要把它捧在手心,却拗不过它轻盈的身躯,一不注意,它便乘着风儿从手边飞去。它也追逐着我,在清秀的山水之间,它总是调皮的爬上我的后背与胸膛,与我亲切地问好致意,然后去寻找它的归宿。童年的柳絮啊,你这舞动的快乐精灵,分明已在我的灵魂深处扎根。

不知何时,柳絮与“故乡”这个概念凝结在一起。或许,早在遥远的古代就有了关于柳絮的定义。“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虽然此句是对声势的描写,但其中暗含着作者对柳絮象征意义的肯定。而在我眼中,这飞扬的柳絮也牵挂着故乡的怀念与记忆。

飘啊飘,故乡的.柳絮历经岁月沧桑,顽强地从往昔的时光流转到现在。它们依然在晚春的时节悄悄飞起,寻找自己的归宿,很久、、、一直到初夏,它们仍旧在飞,它们残损的身躯诠释着它们的疲惫。是啊,昔日肥沃的土地穿上了坚不可摧的“外衣”,它们无法扎根,无法栖息,只能在不属于它们的天地里迷茫的飞来飞去,直到枯萎、凋零、死去。于是,它们的意义被抹杀,成了真正的纷纷扬扬,漫无目的。

我凝神伫立,欣赏柳絮漫天飞舞的场景。耳畔依稀传来一首《庐州月》,引起我的思念源起,却无法继续。

也许,在梦里,有一朵柳絮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在故乡的土地上扎根、长大。

故乡的雪散文摘抄故乡的雪散文随笔实用篇三

一个人映现一个世界;一颗心搏动一缕思绪。喜怒哀乐互相交织,悲欢离合彼此参合,阴晴阳缺轮流交替,人生都曾经一一饱尝过。有时,寂寞袭上心头,一时间惶惶不安,无所事事;有时,也许空虚侵入生活,百无聊奈,不知如何打发时光,怎度流年?有时,也许孤独叩击心门,心灵渴望一股真情,盼望与人相交,可以倾诉心事,共度阴暗时光。

在时光里,一杯茶,一种人生。烧点开水,在悠闲里,你可以静观水气升腾,悠然自在,静听水声呢喃,响在耳边。一泡茶,一种观点,会苦上一阵子,但也会清香四溢,滞留齿间。品茶,浅尝人生,心静似止水。打发时间里,你何妨细细品尝温情的茶水,看水冒出气泡,观茶粒松散开来,也可详赏茶叶在翻腾,染绿清水。

一杯甘浓的茶水进入口里,润滑有余香,舌底生津,心情舒畅。这时,一个人虽然孤身只影,却因为与茶相伴,一种安心从心底升起,静美时光持续不慌张,恒久不心乱。人生安详且时光深浓,光阴生动有力,日子生机勃勃。

如果有几个人,相聚一起,可以闲聊家长里短,趣谈家事、国事和天下事,畅想不同的人生、异同的追求和坚持的理想,可以讲逆境之人成才不易,也可以论信念支撑坚持。你们可以谈论“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几个人可以说艰难困苦铸就人才,不留退路才有出路,议论诸子百家,纵横天下焦点……人生不但抛走无奈而显得充实,生活撇开烦躁而变得宁静。

一杯酒,一份闲情。几个人一起,可以喝浓烈的白酒,细细品尝,慢慢斟酌,畅饮人生,畅叙日子,静享酒香,感受微妙之处。这时,心情如沐春风,感受温柔拂面,气氛温润而不干燥,心灵微暖而不寒冷;酣畅如赏夏绿,感受草木葱葱郁郁,触目皆是绿色的海洋,处处阳光充足,水分不缺;和美如享受秋之丰收,感受稻谷金黄,观硕果成熟,稻香果香,一片繁忙景象;温情如冬日之暖阳,感受冬天的别样之味,有萧瑟枯黄,有长青之树,也有风和日丽。在品酒时,也品四季,与一时光阴相互融合,赋闲情于青山绿水,举杯邀明月,把寂寞过滤,得到破茧成蝶,拥有灿烂的光景。

不知所措时,你不妨出门走走,散步也好,骑车兜风也好。看流水潺潺,观云卷云舒,看日光绚丽,观波浪不绝,赏绿树顾盼生姿,观人群来来往往。你也可以看建筑物风格各异,淡雅的外观,高耸的大厦,林立的楼群。你也可以观看生活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把所观、所想和所感用笔记录生动的故事,用白纸黑字传达神韵,把握现在,憧憬未来,让心灵传达一种友好的信号,描写人生的真情实感,也可以一个人静静地幻想神游,走进虚幻的境地,许愿得以安心。

心烦意乱之时,你不妨静下心来,可以看书,阅读经典,欣赏名著,在思想上,与艺术家沟通,与作家交流。你可以看小说里扣人心弦的情节,令人百感交集的感情,理解令人感动的亲情、友情、爱情和乡情等,了解流连于笔端的精华;你可以看散文,知晓文章的内容,精彩迭出的句子,优美的词语,短小精悍的哲理,感悟人生,随笔书写生活,寻找心里的安慰,鼓励自己,树立信心,勇往直前,不落后,不单调,不墨守成规,不再忧愁苦恼,不再愁眉苦脸。

你也可以让思想穿越古今中外,神交灵感哲思,也让自己发现美,甚至创造美,由羞涩变为大方,由拘谨变为自在,也许人生有更光华的深情,有更闪光的柔情。书会充实自己,增长见识,扩大视野,提升人生的高度和广度,让自己的见识富有深度,富有情趣,富有火红的激情和热情。

人生,因为生活的多姿多彩而丰富,因为日子的五彩斑斓而幸福。生气的时候想想快乐的事情,调节心情;悲伤的时候,转移情感,思考人生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把它看成一个小挫折,一个小失败,振奋自己,振作起来,排除路上的黑暗,驱除心里的阴影,重迎雨过天晴的安好,重温拨云见日的光彩,重感家的温馨、亲人的关怀和朋友的问寒问暖。

也许,你转移情感后,将会重塑美好的人生,让梦想飞扬,让理想一步一步实现。这样你就不会徘徊,不再犹豫,不再彷徨,而会打发如梭的日月,过上美好的生活,过上舒心的人生。

故乡的雪散文摘抄故乡的雪散文随笔实用篇四

前几天,回老家吃侄孙娃生日酒。以往逢年过节回家祭祖扫墓,只到后岗遗地里,来去匆匆。多年没到村里去,正好趁此机会走走看看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以偿夙愿。

进村后,几经绕弯,找到堂哥院子,在树荫处停下车。堂哥迎进客厅,里面已座满五六桌吃酒席的人,一大半是陌生面孔。六十七岁以上的近门和邻居,凭着依稀印象,还能叫得上称谓,都已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垂垂老矣。大家互相虚寒问暖,有一两个远门老哥闪着混浊的泪花说,这次见面,以后可能就见不着面了,说得自己心里也酸酸的。

简单用过餐后,在大侄儿陪同下,先到村里转转看看。本家二三十户,世代聚族而居,住在村北头。现在年轻人大都外出谋生,只剩下老弱病残守候着家园。村里二层平屋、瓦房和一两座土坯房杂陈,一家一户宅院较大,相离较远。房屋四周树木茂密,遮天蔽日。几户人家,大门常年铁将军把守,院墙半圮,院内长满大半人深的树苗和野蒿。

小时候居住的三间土坯房,早已荡然无存。老宅基上,是远门建起的二层楼房。村北边的大水沟,干涸无水,变窄变浅,长满树苗和野草。村东北角的大堰塘,也已填平,种上蔬菜和花生,只剩下最东边的小干坑。只有塘南边现存的竹园和一棵老连树,见过我小时候,在堰塘洗澡,洗衣,摘菱角,捞猪草,逮鱼,摘藕叶身影。村中间东边的老井已填,成为宅院。乡亲们吃水用水,靠打几十米深的机井抽水。睹物思旧,感慨万千,一种沧海桑田般的感情涌上心头。

出村,沿着新修的u型渠和铺的碎石路北行,路东原来的大宽沟,同样干崩崩的,长满灌木杂草,靠沟边母亲的自留地菜园,也变成耕地,眼前闪现母亲当年辛勤操劳样子。路西边生产队的新打谷场,已成一片庄稼,社员们顶着烈日,戴着草帽,搭着毛巾,拿着桑叉,挥汗如雨地打麦扬场的情景,晃若昨天。路边几棵的穿天杨,热风中,绿叶发出哗哗响声,枝头几只花喜鹊喳喳叫着,似欢迎故人的归来。沟坎上,一丛丛,一窝窝白色莲篷状野胡萝卜花,开得蓬勃旺盛。花丛中,蝴蝶们飞来飞去,追寻着逝去的春天,犹如我此刻归来寻找旧时的时光。

从田地中间,沿抬水渠向河边东行。原来宽大的土渠,现在也被改造为窄小的u型渠。渠埂渠坡变成地和路,种上庄稼,和长着艾蒿野草。渠道两边当年的田地里,割麦,插稻,掰包谷,摘绿豆,挖红薯,送土家肥,留下过我小时候的辛勤汗水。来到东排子河边,原来河滩一大片柳树林,都已变成耕地,只有两头绿杨成林。既是原来芳草萋萋的河坡,现在也都种了庄稼。河水静静地流淌,泛着涟漪,不再清澈见底。水里不见了成群结队的青黑色小鱼,自由自在地来回游动。水中也不见浮萍红花和蜻蜓们徘徊的身影。河水失去当年清冽甘甜味儿。当年夏季的小河,两岸绿柳茂盛,水草丰美,使碧绿、明亮、清澈的小河,显得窄小。如今,既是盛夏,也显得空旷,甚至有点荒凉。这条承载了我小时候多少欢乐和幸福的.小河,早已变了模样。

站在渠首远眺,一个个村庄掩隐在夏季的青纱帐和浓荫里。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都是不到膝盖高的玉米苗,在中午的烈日下,绿叶半卷,热风中,泛着碧辉银光。近处几行看起来茁壮的芝麻苗,耷拉着嫩尖和绿叶。赤日炎炎,热浪滚滚。田地龟裂,庄稼干旱。中国这么大的地方,远水难解近渴。眼前的蓝瓦抽水机房,却不见电杆电线。绿色田野上,纵横交错的灰白色的笔直u型渠,干崩崩的,此刻分外剌眼。几千年来,中国多少人渴望能实现改变靠天吃饭的命运,如今看来,还是一个一时半会难以企及的梦想。

故乡的雪散文摘抄故乡的雪散文随笔实用篇五

故乡在段村乡南韩公路上的三架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塞地岭。昔日日本打仗曾在这里安营扎寨,以此得名。

白茫茫的天空中横卧着几个古老的小村庄,每当夕阳西坠,那居民层层叠叠的山啊!将一座土房屋顶上袅袅炊烟,将那牛脖子上的铁铃摇得铮銧做响,远山群群山羊边啃鲜嫩的山草边发出欢快的咩咩叫声好似向你显摆自己身置大山的荣幸,小时父亲常牵着我的小手,走在哪坎坷不平的泥泞路上,还给我摘回我爱吃的山葡萄、牛铃、五味子,一路走一路讲着我难忘的故事。

当我玩累了,父亲就大步流星地跑过来,双手抱起我亲昵地吻了我用硬硬的胡茬蛰我,痒痒的煞人这时,我就会温顺地依在父亲怀里撒娇,:“爸,我小时候乖不乖?”“乖,倔强,不让干偏干!”这正和我现在性格有关。

一次在家玩不小心跌进火盆里屁股上烧了一大块,疼得我彻夜未眠,害的他寒冬腊月身背我步行十里到段村卫生院给我疗伤,后来经张子杰医师推荐用猪肉外皮烧焦研磨配香油拌匀涂抹,两周痊愈。

故乡的雪散文摘抄故乡的雪散文随笔实用篇六

他们回忆故乡的过去,谈论今天新的家乡,像在展开一部厚重的大书。细细品味,这本翻不动的大书,扉页上赫然写着:新生活、新厚度。

故乡谈不上多么美丽,最多的是些清澈的塘口、杂乱的树木、游动的田埂和低矮的房舍,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稻香、麦浪、山芋和豆菽。

我所说的故乡应该是七十年代我记事后的故乡,那时天空时常阴霾,我看到的树是绿的,水是清的,路是泥泞坎坷的,田地里的庄稼是一茬茬生长的。走在上学的路上我可以时常拔上一棵灌浆的稻穗吸吮其中甜甜的浆汁,偶尔也会拽上一只豌豆解救已被饥饿围困的肠胃。家居的房子是低矮的,灯火似乎永远长不大,它昏暗、跳动,奶奶晚上纺棉的声音单调而又持久,在我们进入梦乡之后,这灯就打起瞌睡,像一只萤火虫一样只照见身后一粒米的方圆,永远散发不出热量,但我学会的第一个字肯定是在这灯盏之下,记得我把字写得有核桃样大,横七竖八的,凑在灯光下张牙舞爪地直叫唤,第二天我的鼻孔是黑的,油烟让我懂得了写字的艰辛和做田里的活计一样沉重。

当然,除此之外七十年代伴随我们最多的还是饥饿,饿得最有分量的是走在放学路上的前胸贴后背的感受,那时整个故乡都在饥饿中。家境好的可以吃上两稀一干的三顿,差点的一天两顿甚至一顿,饿也让做学生的我们学会了逃避学业,学会了品尝地里凡是能进嘴的东西。说实话,在如今吃过山珍海味、生猛海鲜、中餐西餐之后,滋味之鲜美还没有超过麦仁就蚂蚱的。

故乡仍然是美好的。春天野花遍地,和风吹动四散的炊烟;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无拘无束,夏天一个猛子扎进塘里躲避太阳;在桑葚树上让满嘴乌黑,过足甜瘾;和小鸟作伴数着满天星斗;做了错事任由母亲带着刺条在身后猛追,撵得鸡飞狗跳,之后总有人说情躲过一次次皮肉之苦。

八十年代的故乡充斥了新的内涵,泥泞和坎坷的路学会了在平静中接受平整和滚过的车轮,乡邻们开始用自己自主的方式修整刀耕火种的动作,故乡人开始流动,开始用思想和智慧打点自己的生活,饥饿开始剥离自己的身体。当我第一次远离家乡,离开低矮的门洞、高高的门槛时,回眼故乡烟雨蒙蒙中,一幅画卷正在慢慢地打开。祖母那时还健在,她拉着我的手,在祖坟地让我跪下双膝,对着早些年逝去的爷爷,更早的时候去世的亲人,发誓不要忘了故土故人。细细一算我成了方圆数十里第一个外出上大学的人,按祖母的说法是祖坟有力,家乡的风水好。我管不了这些,只是对着亲亲的家乡鼻子酸了又酸,故乡真的让人难以释怀,她能打得、踢得、哭得,但就是骂不得。

故乡在我断断续续的回眸和探望中,一天天地变化着,低矮的门洞在消失,长不大的灯光几乎是在一夜间变得明亮,风柔和了,雨也不像过去那么的恣肆,透过窗户的明亮,雨变得有秩序了,它们润湿了土地、河流、塘坝。过去仅有的橡、椿、槐、榆的房前屋后,飘过一阵阵月季、茉莉乃至合欢的香味。我曾经深深怀疑过的家乡人的情调,在悄然而至的富足中越来越丰满了。他们学会了自由恋爱,学会了在电视机前评点俊男俏女的衣着,不要多长时间,在家乡村口就会走来三三两两衣着鲜亮的人,走近一看不定就是曾经邻家的“丑小鸭”,今天玉树临风的“白天鹅”。

变了的故乡却在一段时日里整体搬动了。那段时日我常在痛苦和留恋里度过。最早是我的母校在挺胸凸肚的挖掘机前消失了,之后是生养我们的老屋被一点点拆卸成零乱的断砖残木。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高楼和颜色鲜明的厂房,大片的绿地可供徜徉,小桥流水可凭借一把雨伞在细雨中品读江南园林的韵味。

许多情节是在细细的回味中展开的。当我漫步在曾经是故里的土地上,我对整体搬进小区的故乡是那么的'排斥和拒绝,这还是我的故乡吗?路是那么的平整,房屋是那么的整齐划一,夜晚是那么的明亮,文化广场那些舞动的身影还是我的故乡人吗?推开一个个紧闭的门扉,故乡故土竟历历在目,客厅的墙壁上仍然挂着陈旧的老照片,祖辈的目光依然沉郁、忧愁;书房里我儿时的玩伴沉浸在网络的世界里,他大言不惭地对我说:在聊天呢。那还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他吗?是的,是他。只不过在换了种方式、换了种环境、换了种生活,在另一个新天地里呼吸故土、故乡、故人的空气。

我曾有过故乡从此消失的念头,在时间的推移里化成了深切的思念。2009年春天,我又一次回到了搬动的故乡,那天我的身边聚集了许多人。他们唤着我的小名,用一双双曾经粗糙的目光抚摸我,让我充分地感受诚挚浓烈的乡情。他们回忆故乡的过去,谈论今天新的家乡,像在展开一部厚重的大书。细细品味,这本翻不动的大书,扉页上赫然写着:新生活、新厚度。

我的远房叔叔,也是生活在故乡时间最长的健在者,他似乎读出了我眼中的留恋,他要带我去一个地方看看。他牵牢我的手,脚步仍是硬朗的,在游动鹅卵石和大理石的小径引领下,叔侄俩停留在一片树林里,他指着身边的几棵大树,问我:还认识它们吗?我抬眼望去,巨木参天,那不是生活在我祖辈土地上的一株株老榆、老槐、老柳吗?它们曾经伫立村口、迎来送往,把绿荫和花香年复一年地洒在坚硬、软柔、贫瘠、肥沃的土地上。今天它们也被搬动了,在新的家乡枝头的绿叶仍是故乡的颜色,枝头的鸟啼还是故乡的乡音,深扎的根还在故乡的情景里漫游。

大块大块的土地有了勃动的新的生命,故乡的大树伸展出新的根须,故乡人的脚步坚定而又自信。故乡从一个地方搬到一个新的地方,故乡仍旧是自己的故乡,乡情还在,乡音还在,童年的印记丢失了,但心中的符号永远不会消损,梦还会在过去的土地上流连,但内容却变得多彩丰富了。

故乡的雪散文摘抄故乡的雪散文随笔实用篇七

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看月光在树间穿行,听山泉在岩石间流淌……故乡的形象就这样定格在我的心里。小时,常常痴痴地望着故乡连绵起伏的群山问父亲:山的那边是什么?山的那边的那边呢?“山的那边是山,那边的那边还是山。”父亲抚摸着我的头,若有所思地回答我。这是童年留给我最深的记忆之一。

然而最不能忘怀的还有冬季里在山野间捉野兔,撵山鸡。严冬季节,寒气袭人,待飘飘杨杨的雪花轻舞过一两天后,村庄、树林被裹在一层厚厚的积雪下,四野一片素白。每到这时,故乡村寨里一年一度的撵山节就开始了。

说起撵山节,在故乡是有来历的。传说我们的祖先逃天灾、兵荒,从遥远的澜沧江一路爬山涉水来到这深山密林里定居。由于生产力落后,先民们靠打猎为生,过着饮血茹毛的生活。冬季是狩猎的旺季,于是逐渐成了习俗沿袭下来。到了父亲这代,狩猎已成为历史,但千百年俗成的撵山节依然举行,并成了山里男人们的盛事。

那一年,我十六岁,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临行前,村寨里的老人孩子把我送到村口,并宣布被破例获准参加当年的撵山节。而按传统规矩,后生要年满十八岁才能进山追逐野兽。

冬季来临,寒假开始。我翘首以盼的撵山节终于来到。那一天,我跟着村寨里的强壮男人们持弓弩,唤猎狗,踩着厚厚的积雪向山里进发。在天地一色的连绵大山里,猎狗过处,雪地里翻飞起白色的雪幕,人吼声,狗叫声,野兽的逃窜声……交织成一幅幅有声有色、气势恢宏的山间猎趣图。但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件简单的事。对我来说,这是一场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健壮的野兽之间进行的斗智、斗勇的竞赛,稍有疏忽,成功就擦肩而过。

和故乡的山水一样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有另一件小事。它是那样微不足道,但却让我刻骨铭心。

那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的同桌不知从什么地方弄到一本连坏画。对于我们闭塞的村寨,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他一掏出那本连环画,小伙伴们便里三层外三层将他围得水泄不通。我也多么想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连环画啊!

终于,我踌躇着将我的愿望吞吞吐吐地告诉了父亲。第二天凌晨,父亲背着满满一筐马铃薯去了三十多里地外的县城。当他披着满天星斗回到家,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本藏书。后来,我陆陆续续购买了不少书籍,它们装帧精美,价格不菲。但父亲买的`那本大型连环画一直被我搁放在书架的显眼位置。每当看见这本连环画,我就想起父亲殷切的希望:多读书,长见识,走出大山。

如父亲所愿,我走出了像他那满脸皱褶般的大山,知道了山的那边不全是山,山的那边有峡谷、平原、大海。现在,我的儿子再也不会问我类似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见识比我小时候宽广得多。但我依然时时思念着故乡,依然告诉儿子:没有什么地方能代替故乡在我心中的位置。

美终究是美,

即使是在它凋谢的时候;

我们的爱始终是爱,

即使沧海桑田、红尘辗转。

想起故乡,我就想起这句柔情爱抚的诗句。屋后有山,山上有树。好像近在咫尺,却又显得遥远;是那么粗野,却又无限温暖。

哦!故乡,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故乡的雪散文摘抄故乡的雪散文随笔实用篇八

国庆长假,回到了故乡。饭后闲心散步,再次走近村后我梦牵魂系的小河,就是这条在地图上找不到名字的小河,哺育乡亲,灌溉农田,洗衣洗菜,取水饮用,就是这条不起眼的小河给我的家乡带来了丰收和希冀,同时也给我的童年增添了无尽的乐趣和思念。清清的河水如一条银带在我心灵的天空闪烁着晶莹的光芒,那作响的旋律或涓涓细流,或奔腾咆哮,或绵延冰封,以不同姿态迎接着四季的轮回,给人以力量、以欢乐、以灵气、以希望,恬恬地滋润着我的心房。

时光如梭,岁月荏苒。上学、工作、成家,别离故乡已二十多年了,心中的小河足以慰抚我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奔波的脚步,走短了日子,长满了思念。那潜入血脉的`小河,是故乡馈赠我生命的灵性。在披着风雨的日子里,心灵深处无数次听到过小河那彻夜未眠的呼唤。那层层波纹,依然舒展着我遗弃的水性。那拍岸的水花,是我们小时伙伴们开心的笑声。

我们的村庄是个十足的船形地,村里只有三十多户人家,那条小河是从大河里引修的,渠面不足两米,渠水最深处能没过大人的膝盖。小河两边是一块块农田。称我们那里是鱼米之乡,当之无愧。渠水浇灌着良田,滋养着庄稼,风调雨顺。

1974年,乡里从各村组抽调年轻力壮的男女劳力,足有百十人,组成专业队,扎住在我们村,分住到各家各户。任务就是在那条小河的五十米处修建一个水电站,同时,在离小河远的农田中间修了一条宽一尺半,长达七里的小水槽,浇灌田地。那时,我们的小山村可真热闹啊!人气十足,处处充满欢声笑语,我们小孩还能吃到专业队里的玉米面掺麦面的馒头,每隔一周还要放电影。一到抽水时,电机轰轰作响,抽出的水柱足有大瓷碗粗,银白银白的,喷到大水池里,流淌在水槽里,流到各块田地里。无论天气再干旱,只要大河有水,我们村的庄稼都是丰收的。

水电站周围是长满荆芥墩、桐树的河滩。一到暑假、秋假,我们都会在家长的吆喝声中,拉着架子车、担着箩筐到那里去割芽子积土肥。我们干累了,或到水电站的平台上、电站房的前庭里玩耍。平台、前庭都是用水泥修的,宽阔平坦、干净舒适。我们在上面蹦弹子、甩纸缏、蹦缸;或在草丛里桐树枝上去掏鸟窝,捉蝴蝶、待蜻蜓,或在细软的沙滩上摔跤、打闹;或在小河里捉鱼虾……玩累了,玩脏了,就往清清的河水里一泡,舒服极了,常常玩得忘记了回家。

为了保持小河里的水源,乡亲们每隔两年都要在深秋或初冬,对小河进行清淤,因为那时水渠里的水少,清淤比较省事。村民们称之为“挖沟”、“上眼”,一次至少需要3天时间。那时,父亲是生产队长,“挖沟”时用的锣自然放在我家。只要父亲前天晚上拿着锣在村里边走边敲边喊,“挖沟了,上眼了”,乡亲们就会知道要挖渠了。第二天,天刚刚蒙蒙亮,父亲就喊着“上眼”了……大人们就扛着镐、锹、锨,拉着架子车清淤去了。父亲和副队长、会计早已按照一家人口的多少分段、包干、挂牌。顿时,长长的水渠里车水马龙,都是忙着清淤的人们。铁锹声、吆喝声、拉车声,响彻河畔。我们小孩子往往都尾随而至,不时跟着推车拉沙。虽是天气寒冷,大伙个个争先恐后,干得汗流浃背,热火朝天。

记忆中的小河,像一条银色的丝带环绕着故乡,伴着四季的节奏,演绎四季的风光。春夏时节,沿河两岸杨柳青青,万木吐翠,草长莺飞,稻波荡漾,槐枝摇曳,鸟语花香,还有河中逍遥信游的鱼虾水禽,在水里嬉戏追逐,犹如画中仙境,美妙无比。秋天,两岸稻谷飘香,玉穗硕大,丰收在望。冬天的小河,银装素裹,冰雕玉珠,它就像一根细细的玉带,我们滑冰车,玩陀螺,尽情的享受冰雪带来的欢乐。一年四季,渠边都有很多可用的草药。祛热润肺消炎止咳的“狗贴耳”,治疗咽喉炎的“蛇舌草”,治疗风寒感冒的“惊风头”,还有什么“金樱子”、“车前草”、“金银花”、“地胆草”……都是上好的中药材。乡亲们一般小病小痛都不会去看医生,到河边采些草药服几剂就药到病除了。

最难忘的是夏季。放学回来,口干舌渴,爬到小河边饮上几口,清冽甘甜,沁入肺腑,如饮佳酿。伞状的洋槐枝遮掩了村西头小河的河岸,在繁茂的浓荫下,弥漫着槐花的馨香。小河里渠满水清,午饭后正是最热的时刻,也是我们小伙伴们最快活的时刻,放下碗撒腿就往小河边跑。那时,村后的小河段男女分开,界限分明。桥洞那一段是我们女孩的天地。我们呼朋引伴、喊着、笑着、跑着,闹着,一个个像假小子,在水里嬉闹、打水仗、比赛仰凫、立凫、蛙泳、狗刨儿、扎猛子……笑声水声,欢快荡漾。脚下的鹅卵石摩擦脚底的快感,水流冲撞小腿的刺激,从脚底往上串的丝丝凉意,那种感觉,那种美妙,那份快乐,那份怡然真是一个爽啊。

星期天,我会带着妹妹,c着一大篮子衣服去小河边洗。清澈透明的河水可以看清河底细细的白沙、奇形怪状的卵石、游动的一群群小鱼,赤脚站在水中,可以看到腿上一根根汗毛在水中浮起,那碧绿的河水,就像是头上的碧空掉入河中在流淌,让人心醉。洗衣服的婶子、大娘、大姑娘、小媳妇们,洗衣服、唠家常、说笑话。学着大人的模样,我也找一块干净的大石头,坐在那里,支起洗衣板,脚丫子浸泡在水里,小鱼不时亲吻着双脚。那边,一群光屁股的小孩在河中戏水打闹,捞小鱼,抓河虾。捶衣声,嘻戏声,笑声,击水声,连成一片,如一首动听的交响乐,回荡河畔。“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记得小时候我第一次写家乡的小河时就是这样形容的。

新农村建设的春风给我的故乡带来了无限生机,小河的容貌更美艳了。小河怀抱的不再是破旧的土胚瓦房,而是一排排设计整齐、粉刷一新的平房,几条宽阔的水泥道窜村而过,道旁绿树成荫,国家投资安过路灯,修下水道,建娱乐场,为古老的山村增添了一股现代气息。家家户户都接上了自来水,水的源头就是小河腹地。空调、离子电视机、电磁灶、电脑、微波炉、太阳能已进了农家。村后坡上的天心洞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八方游客络绎不绝,为山村增添了新的景致。

故乡的小河,我离开你已二十多年,身在旅途,慢慢地变老……而依然风采奕奕,河水依然清澈、欢快、日夜奔流。只是当年的水电站早已搁闲,当年的水槽也已停用,甚至被毁掉了。家家有了自来水,洗衣机,到河边洗衣的人少了。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全村只有我一个堂哥喂几头牛,河边嫩草幽幽,可无人问津了。

故乡的小河,你吟着浓浓乡音,飘着淡淡炊烟,捧着花红草绿,挽着荷颜禾香,映着青山明月,吻着日出黄昏,把我的心灵浸染。你像一部史书,记载着很多农耕时代的沧桑悲凉,见证着贫穷年代的困苦艰辛,讴歌着改革开放的美好生活。你孕育着两岸的一草一木,养育着祖祖辈辈的父老乡亲。你纯净、温柔、宽厚,给人们带来了多少便利和乐趣,无私的浇灌着沿途的万亩良田,给人们带来收获的喜悦,也带给我多少梦想、多少快乐、多少人生的启迪!

故乡的小河啊,您像一位纯洁、无私、慈祥、善良的母亲!您用自己的毕生精力默默地奉献着一切;您如一首清丽的小诗,意蕴深远,温馨而亲切;您如一篇优美的散文,行文曲折,荡气回肠。此刻,我只能让肤浅的文字重温你的美丽,追忆你的故事,陶醉你的神韵,品嚼你的博爱,感怀你的恩情!你永远是我滋养我心灵的药方,是我心中一幅最美的画、最动听的歌,永远融化在我的血液里,烙印在我的心坎上!

故乡的雪散文摘抄故乡的雪散文随笔实用篇九

我的故乡是一座小村落,周围十里八乡的人称之为葫芦地。何年何月形成,史无记载,方志无名,镶钳在大别山南麓几个小丘陵的狭窄空间。

这里七分山水三分田地,说不上富裕也算不上太贫穷,伴随日月星辰,春华秋月,世代繁衍,而村民递减,尤以近年为甚。这不得不让我这个故乡情节很深的“城里人”担忧。

小时候,只知道山外面有山,加上从书本上了解了一些外面的世界,野心勃勃,想着法子要离开故乡。不足十八岁,我就从军,怀着一腔激情,闯进了向往已久的外面世界。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自故乡出来,就再没有静静地在故乡呆过十天半月。不错,故乡的道路依然窄而崎岖,房子虽然换成了楼房,但洗衣做饭的水还是从那一方小水井里抽取。山上杂草丛生,田地变得荒芜,没有了记忆中的田园风光。即使如此,羁旅江湖的我还是时时想起。城市再热闹,再炫幻,我总觉得自己是城市的过客。即使落户城中,工作于斯,居高楼之上,也并不觉得我就是城中之人,而只是寄居的商客。一旦有些什么烦心事,更是想着到小村居住几日,一吐心中之不快。

父亲健在时,我曾经频频往返于城里与故乡之间,探视父母,以解牵挂。有时候回故乡,也是因为城里过于喧哗、污浊,我需要清静,需要换点新鲜空气,以清醒大脑,振奋精神。漫步故乡田间小道,看到山涧田野的葱翠绿叶,顿时觉得心里非常踏实,心情随之也变得轻松而愉悦。牛在山坡吃草,鸟在天空飞翔,三三两两的农人在田间地头做着各自的农活,房前屋舍中,老者谈笑,幼童戏嬉,夕阳西下,屋起炊烟,好一幅山村生活的图画,给人恬适,给人安慰,那些在城中的不快,随着那炊烟,向着远方飘去。

父亲走后,母亲就居住在姐姐家。虽与葫芦地相隔不到十里,但母亲觉得好象离得很远很远。每次我到姐姐家里探望母亲时。母亲总会问起葫芦地,问起那间土砖土瓦的房子是否被风吹雨淋,会不会倒了?还有左邻右舍的亲房叔伯生活怎么样?家长里短,甚是挂念。

别说上了年纪的母亲如此挂念,就是居住在城里的我,何不是如此呢?尽管现代化的城市高楼一天天屡创新高,有的高得甚至遮掩了天边,遮住了地平线。但我并不觉得这样很美,总是感觉就是水泥森林,阴森而冷漠。

想想我的故乡,那是何等自然。在我的记忆中,葫芦地最美好的季节是农忙季节。那个时候正是“后三田”抢种的时候,也是多种作物收割的季节。此时,学校也会给学生们放几天“农忙假”,跟着大人们割麦、收油菜、犁田打耙。收工后,我们这些小孩子会趁机在收割后的麦田捡拾麦穗,然后回家用手搓,将搓下的麦粒晒干,或拿去换面,或磨成粉做面粑。母亲做面粑的手艺很高,特别是刚从锅里烤出来,热烫烫、香喷喷,放在手掌间倒来倒去,舍不得吃,享受着那个闻香香的过程,至今令人回味。

那时,葫芦地的人们生活简单朴素,但人们每天都生活在笑声中。干活的时候尽管很累很累,但大家仍然不忘累中寻乐,在辛苦的劳作中,大家常常开着玩笑,家长里短,打情骂俏,每一条冲、每一个畈,既有挑担承力的吼叫,也有欢快爽朗的笑声。

葫芦地邻里之间屋挨着屋,墙连着墙,一家饭香,家家闻到。如果哪家偶尔有好吃的,主人们会将做好的食物用碗装好,让孩子们挨家挨户地分送,让全湾人分享。不象现在城里人,几年的邻居姓什么、叫什么、老家是哪里人,彼此都不知道。葫芦地人吃饭的时候,很少有人坐在桌子前,而是不约而同地端着饭碗,三五成群地聚在湾中间的`樟树下,边吃边聊,大到国家的大事,小到家长里短的小情。这时,鸡鸭猪狗也会来奏热闹,围在人的身边捡拾掉下的饭粒或菜沫,或跟着小孩子身后追来赶去,好一幅山村生活趣味图。

入夜,劳累的父母们吃完晚饭后,并不是马上休息。女人们会在家里纺线织布,纳鞋缝衣。男人们则修补损坏的农具,也有的抽着烟,聊着天。而小孩子们,有的玩捉迷藏,有的学着电影中的表演抓特务,还有的满村上疯跑。不一会儿,有人哭了,有人笑了,有人吵了,直到玩累了,各自回家,悄悄地上床,连衣服也不脱就睡了。此时,桔色的煤油灯依然闪亮,母亲纺车的声音就成了催眠的天籁,总是让我们睡得很踏实。夜深了,整个乡村静下来,偶而有几声狗吠,还有鸡鸣。

遵从传统,简单生活,是葫芦地的主旋律。即使过年也是如此。葫芦地有句俗语:告花子(讨饭的人)也有三天年。所以,葫芦地的人与这块土地上绝大多数人一样,无论多远,过年都要回家,吃上一次团圆饭。大年三十的傍晚,全湾的男女老少,以家为单位,先去各自祖坟祭奠先祖,然后回家贴对联,放鞭炮,吃年饭。吃完饭后,年长的围绕在火盆边烤火聊天,吃着自制的小吃。而年轻一辈们在湾里玩烟花炮仗。到了正月初几,三五成群,或去就近的夏铺河、上巴河、总路嘴等街上,或打打扑克,串串门。过年最高兴的当属小孩子了,穿新衣,拿新钱。孩子们拿着那一元两元,两毛五毛的新纸票,会用纸票的边边在耳朵上划来划去,以表示自己的钱新得象刀锋一样,在众人面前炫耀。那个得意啊,比得个什么奖励都快意。

故乡,一个安放祖灵的地方,是父辈娶妻生子、世袭生活的地方。我时时想念故乡。尽管葫芦地的人往城里搬迁的越来越多,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少,然而,不管我在何处,我都不可能忘记这个小小的村落。我会时时遥想,祝福!

遥想故乡,我的眼睛常常满含泪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