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预防校园欺凌心得体会(八篇)

最新预防校园欺凌心得体会(八篇)

ID:1152900

时间:2023-07-07 22:31:03

上传者:曹czj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预防校园欺凌心得体会(八篇)篇一

“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教你们学知识,还要教你们做个好人。”班会上马校长这样说道。对啊,学校就是一个让学子进步、完善和发展的地方,它将一切坏念头扼杀在萌芽阶段。读书以明理,明理方可成人。

这次班会围绕“拒绝校园霸凌,做品学兼优学生”展开。班会中几段学生打架斗殴、欺凌弱小的校园霸凌事件视频,使观看的我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平日里念着文明友善的莘莘学子竟也成了对他人恶语相向、棍棒相加的人。如法制副校长谢所长说,13亿人,安康280多万,我们彼此相遇,并将同窗3年是多大的缘分,平常同学之间的一些小摩擦,我们该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毕竟有的人、有的事都要我们去珍惜。再者,这样的青涩年华,我们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逝去的日子就不会重来,做过的决定也不会轻易更改。若有天我们成了施暴者,即使发肤无损伤,心理留下的阴影将是无法抹去的,父母给予我们生命,为何又要再做些令他们操劳费心的事。即便不是很优秀,不闯祸惹事就挺好。同样是不友善待人,不处理好人际关系,成为受害者也是有可能的。心灵与肢体的创伤想要彻底消去,终究是困难的,血肉源于父母,无论伤害或深或浅,都会给父母带来苦楚与懊恼。其三,站在衡量个人健康的角度来说,道德健全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若因小事就与人争执不下,又何谈大度与宽容。嫉妒他人植下祸根的种子,又怎样前往光明的方向。整日纠结于利益名誉,人性本善也终将被摧毁。

拒霸凌之门外,品学固优也。

在变坏之前做个好人,为自己,为父母,为他人。

身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对最近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感到痛心,每件事让每一个人都感到愤怒。身为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要更加积极主动,去普及校园暴力带来的恶劣影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杜绝校园暴力,创建和谐校园。

我们要引导学生、学生家长,充分认识校园欺凌所带来的伤害.身为一名教师,我们能做什么。教师,教书育人,而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我们应该想想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中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做人。理论说教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以身作则才是一种更有效的教育。

作为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要对自己负责。自己要努力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要是自己成为一个自己满意的人。要对他人负责。我们的生活,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而是还有其他人。所以要对他人负责。

当今和以后,无论到什么时候,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说的话不说;认认真真工作,扎扎实实做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确保校园和谐平安稳定。

最新预防校园欺凌心得体会(八篇)篇二

在世界的各个国家,不时有校园欺凌的报道,这些案例中的孩子们的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

校园是我们增长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本不该为欺凌事件的阴影笼罩,可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未成年人犯罪增多,有些地区年增幅在30%以上,作案者和受害者绝大多数为像我们这样的在校学生。

从80年代末到现在已出现了一个未成年人犯罪高峰,我国出现的校园欺凌事件并不是孤立的。由于影视业的商业化,欺凌恐怖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充斥我们的视野,许多作品中对于犯罪过程细节的描述,成了不少青少年模仿的根源,而校园又成了他们“付诸实践“的理想场所。

校园欺凌事件的存在,受影响的绝非个别学生,我们全体青少年都会受此不良影响。校园本应是我们学习的净土,但屡见不鲜的校园欺凌却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花季少年身上的欺凌倾向十分令人担忧。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冤冤相报何时了?“

校园欺凌同时也体现出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需要风度,风度就是用温柔去对待倔强的人,用宽容去冰冻苛刻的人,用热情去融化冷酷的人。

儒家学说认为,人心固然有善端,但它一开始只是一个萌芽,而且它随时会遭到私心杂念和外界诱惑的摧残。这萌芽要成熟、长大,就需要特别的守护和滋养。提高德性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修养过程。游戏人生,看起来固然潇洒,可如此泛泛而过又能找到什么样的人生感觉?生命是单程线,没有回头的机会。

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单纯的冤冤相报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在校园里出现了校园欺凌,闹的同学们都人心惶惶。

影视作品、书刊对我们青少年犯罪的诱导作用十分严重,在我们身心发育过程中,自制能力一般较弱,是与非的界限比较模糊,很容易在觉得新奇好玩的心态下去模仿一些作品中的人和事,这是极需引起全社会关注并着手解决的。

校园欺凌事件虽然发生在学校里,发生在我们这些学生身上,但这也是社会大环境的一个缩影,全社会都应引起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共同努力,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在校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校园欺凌问题引出一个问题,就是人生处处是选择。选择,一次生命的郑重承诺。人生是一次选择,选择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顺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航船则能勇往直前,鹏程万里;而逆流的航船只能是你举步艰难,欲步不前,甚至被猛浪或漩涡永远打翻而深沉海底。选择,是一次对人性的不断完美。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拒绝校园欺凌。

最新预防校园欺凌心得体会(八篇)篇三

“青春期是个体探寻安全边界的阶段,具体表现为个体时不时做出包括校园欺凌在内的一些出格的举动,此时如果行为人受到家庭、学校或者社会正确的引导及适度的干预、疏导、惩罚,会起到良好的矫治作用,会让个体人格更加健康,从而遏制、大大减少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汤平说。

结合自己多年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经验,建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类学校要重视专业化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辅导和甄别,一旦发现有暴力倾向或者被暴力倾向的学生,要及早进行干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处理不了的,要及时转介给专业机构;学校对于触犯校纪校规乃至国家法律法规的学生要依法依规及时处理,防止这类学生的行为错误升级。同时,不断提升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教育水平,防止因为教师的原因而孤立个别学生,比如,有的老师会经常性地批评甚至取笑学习成绩不好、做作业不认真的学生,从而使其成为校园欺凌的潜在对象。

20xx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xx年12月7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xx年修订)》颁布实施。20xx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要求各中小学校建设心理辅导室,至少应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在上述规范性文件要求的基础上,各地中小学不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然而,各中小学校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专业化水平差别较大,实际情况不容乐观。

“心理健康辅导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践中要避免用思想教育课的模式去操作。”汤平说。同时,她建议,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都需要进行心理辅导。

“被欺凌者往往对求助目标、求助地方以及求助方式不明确。建立预防欺凌热线电话,让受欺凌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帮助。”徐光兴建议。

临近采访结束,李安向记者透露,他曾制作了50集普法动画剧,故事情节主要围绕青少年暴力、犯罪行为来展开,运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形式,使法律意识深入青少年内心。他将上述普法动画剧赠予一些学校和家长,并且获得他们的一致认可。但是,因学校和家长更注重文化课,渐渐地他们认为,观看普法动画剧消耗学生精力,因而并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观看时间。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有勒索钱物,还有辱骂殴打,更有脱衣扇耳,暴力程度令人震惊,受到了基层群众的广泛关注。针对该问题,基层干部群众提出多项建议。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处理校园欺凌只能援引《治安处罚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处理。而实际处罚很少,力度也不够,有的只是赔钱了事,不足以对此现象产生震慑。因此,需尽快制定专门的反校园欺凌法规,明确监护人、学校、社区、公安、司法等的职责;同时司法机关应加大对典型的校园欺凌案件的惩罚力度,各方形成合力,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

强化舆论宣传,设立“反校园欺凌宣传周”。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披露欺凌行为,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引起家长、老师对教育欺凌事件的重视。同时,通过设立“反校园欺凌宣传周”,集中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保护意识等。

家庭、学校、社区及公安加强协作。家长要重视道德教育,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教育孩子要遵纪守法,违反法纪要承担责任。落实学校分管副校长职责,切实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同时要充分发挥校规校纪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惩戒作用。学校应成立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老师要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校园范围内应普遍安装监控摄像头,不留死角。学校应和家长、社区、公安等共同成立反校园欺凌小组,专门负责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问题,畅通学生申诉渠道。

净化影视、游戏及网络空间。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影视、游戏及网络中的暴力、欺凌、色情等内容的审查管理,减少其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同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先进典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道德素养的提升。

要求各校成立校园欺凌预防工作委员会,整合家庭和社会资源,成立一支由校级领导、职能部门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学校法制副校长等组成的工作小组,共同协作,明确职责,专门负责管理校园欺凌问题。同时,该市重点在建立健全机制上着手,要求各县(区)教育局、各市属学校建立校园反欺凌预警机制,通过公益广告、宣传橱窗、电子屏等形式对校园反欺凌进行宣传,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把校园欺凌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建立安全联络员机制,每个班级指定专人作为安全联络员,主要负责收集本班学生矛盾、团体关系等不稳定因素,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班主任,信息收集情况实行“周收集、月通报、年考评”;建立校园反欺凌应急机制,包括早期预警、及时上报、事中处理以及事后心理干预等全方位机制,做到在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各部门、各处室能形成合力,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科学应对、果断处置;建立校园反欺凌考核机制,将校园欺凌行为防治、反欺凌工作等纳入学校优秀班级、班主任、德育导师考核中,学校的欺凌行为综合治理情况纳入市、县(区)美丽校园、平安校园、生态校园的考核中。

最新预防校园欺凌心得体会(八篇)篇四

又看到一条关于校园暴力的新闻,六名未成年女生围殴一名女生,并逼其喝不明液体,这样的新闻看的让人触目惊心。

都是同学,还都是未成年,本应该一起课间玩耍,跳绳什么的,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校园暴力,什么愁什么怨,谁都是父母的宝贝,不知道是现在时代变了,还是我老了。

我小学初中的时候就只知道读书,课间也会一起玩耍,生气也就是吵几句,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同学,不过现在的小孩已经变了,不像当年的我们,每个小孩都有智能手机,还总会发些矫情和找男女朋友的帖子,在他们眼里,十四岁都是老了的。

校园暴力一直都存在,发生的时候都会有人录下视频发到网络上,看着视频里的小孩围着一群,有打人的,有哈哈大笑的,还有抽烟的,男女生都有,真的不理解录这视频是在炫耀吗,不过也应该谢谢这些录视频的人,让我们都看到她们做了些什么,那些根本就不是什么祖国的花朵,就是一些恶势力。

发生校园暴力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想的,这样的事对当事人是很大的伤害,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很可能会造成孩子的终身心理阴影。

虽然我没经历过校园暴力,不过我身边发生过很多,高中的食堂很挤,特价是中午放学,有的人可能碰到了挤到了,便拿起餐盘就砸另一个人的头,可笑的是,身边那些男生没有阻拦的,反而还在看热闹,这都不是未成年了,却依旧这样。

很多明星也都参加了校园反暴力,校园也进行了相应的制度改革,但这件事还是应该从孩子本身进行教育,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暴力的发生,还学校一片净土。

最新预防校园欺凌心得体会(八篇)篇五

校园欺凌不一定在校园内发生,放学后同学间的欺负行为也算在内。主要表现是欺负弱小的人,令受害者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是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由老师、同学和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根据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北京团市委、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历时一年时间进行的调查表明:来自校外人员实施的欺凌最多,占76.8%,而来自本校老师和管理人员的侵害只占13.9%。实施校园欺凌最多的是校外人员,其次是本校高年级学生,最后是本校老师和管理人员。

根据行为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校园欺凌简单地分为以下5类:

1.本校或其他学校高年级学生殴打低年级学生;

2.校外青年殴打在校学生;

3.某些学生的家长因为学生之间的纠纷而到学校殴打其他学生

4.校内外高年级学生以及社会青年抢劫、勒索学生钱财,使学生不但损失钱财,而且心理受到极大伤害;5.同年级甚至同班同学之间的斗殴。 原因可能是,法律没有被充分认可也导致了校园欺凌的频频发生。侵害弱者是人类的天性,而社会道德的演化和法律的完善会制约、弱化这种以强凌弱的人类天性,使人类得以逐渐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社会。而这种社会背景就导致弱小的在校学生成为缺乏制约的欺凌行为的受害者。

最新预防校园欺凌心得体会(八篇)篇六

我想要一个安全的校园,一个文明有礼、安全和谐、没有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校园!

记得刚入学时,老师和学校领导就教育我们,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好好学习,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

今天,我看到一个视频,是关于校园欺凌的。视频中一位高个子女生殴打另一位比她矮小的女生,一共殴打了好几分钟。先是扇耳光,扇的还特别响,连续打了好多下,接着又用脚重重的踹她。撕扯着她的衣服,把她揪上讲台,大声的质问她、责骂她,不停的踢打她。视频里还能听见有男生在嬉笑,整个过程都没有人上去制止,也没有人去通知老师。

看完这个视频,我的心情是不痛快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很心疼视频里被打的姐姐。我觉得视频里打人的女生太坏太暴力,而被打的女生太胆小,被人欺负了不敢反抗,不知道保护自己。旁边那些男生也太冷漠了,看着同学被打还在旁边嬉笑。

虽然在我们学校里没有校园欺凌,同学们都很友好,但还是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妈妈经常跟我说一些关于校园暴力的事件,还跟我说一些法律知识,教育我要和同学好好相处,不能欺负同学,在学校里不惹事也不要怕事。我们还小,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要找老师或家长,受到威胁时要及时向身边的人求助,多和家长沟通,不要自己一个人默默的承受。

学校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地方,我们要从我做起,抵制校园欺凌和暴力现象,共同维护我们平安、和谐的美丽校园!

 

最新预防校园欺凌心得体会(八篇)篇七

“敲打新生日”固然张扬,但毕竟只是一年一度的事,真正困扰人们的是那种常态化的欺凌现象。种族、衣着、相貌、缺陷、性取向等,都可能成为被欺凌的理由。由于害怕、难堪以及来自父母和同龄人的压力,许多被欺凌的学生选择忍气吞声。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现象虽感无奈,但基本听之任之,认为这是学生成长中一段不可避免的经历。

政府在疲于应对预算战和乱局的同时,不忘开展反欺凌运动,让一个老问题骤然成为新热点,主要与两大因素相关。一是最近几个月来,与校园欺凌相关的极端事件频频见诸报道。有一些受欺凌的学生或为报复而滥杀无辜,或走上轻生之路。二是人们发现校园欺凌有了新“变种”,即网上欺凌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社交网络的普及,一些学生用网络发送猥亵、威胁类信息。与一般欺凌行为相比,网上欺凌突破了空间和时间限制,随时随地且具隐蔽性,危害性更大。

恃强凌弱这一丛林法则为何在美国青少年中如此盛行,甚至酿成悲剧?专家认为,它既与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反叛性较强有关,也是相关法律缺失的结果。美国政府主导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应对欺凌现象时,处于前沿的学校并未积极作为。尽管全美已有44个州出台了反欺凌的相关法律,但这些法律大多是含糊的政策原则,且基本不涉及学校该如何介入网上欺凌问题。这种法律法规上的缺失,让学校担心因越权管理而官司缠身。

美国教育部正与其他政府部门联手,并会同学校和全国家长协会等组织,共同研究应对欺凌现象的管理细则,力争有法可依。美国两大教师工会也将启动相关预防运动。社会舆论也呼吁联邦政府推出全国性的反校园欺凌法。一些社交网站还开始向受欺凌的青少年提供网上帮助。专家特别强调,家长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家长需要和孩子保持顺畅的交流和沟通,既要教导孩子如何在不舒服的环境下处理问题、珍爱生命,又需让学生明白,必须为自己欺凌别人的行为承担责任。

说到底,反对校园欺凌,不能指望单一因素的改变就能起作用,政府、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必须协调行动,形成合力才能将其根除。

最新预防校园欺凌心得体会(八篇)篇八

提起校园暴力,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我,一点也没有感到陌生。记得从镇上初中转到县城初中的时候,就听说这所学校附近经常有人在打群架。最严重的一次是,有一次一个男生把另外一个男生用匕首给捅死了。

那个时候,自己就开始明白,原来并不是所有的同学情都是纯真和美好的。有些同学,是真的可以成为仇人的。

后来,听说那个当初持刀的学生给坐牢了,直到我高中补习才说是被放出来了。想想大好的青春年华,一个过早的离开了人世,一个却只能在牢房里度过,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悲哀。

如今,各所学校的校园暴力也是比比皆是。每当网络上流传出这样的视频,我就在想,究竟是谁让这些原本纯真的孩子变了样?是生他们养他们的爸妈?还是学校的老师教育不当。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想想,现在的孩子总归是太娇惯,受不得一点气。从小就舍不得磕,舍不得碰。到了学校里,一旦受点委屈,那将是天大的仇恨。

而如今学校的老师,又不敢过多的教育孩子,或者也没有用心的去关心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纵观这个时代的校园暴力,我觉得首当其冲的就是家长没尽到自己正确教育孩子的习惯,让孩子太娇惯,受不了任何的委屈和摩擦。还有就是学校里对学生心理教育的`缺失,不能及时让学生回到人生正确的轨道上。

真希望天下每一位父母都可以负责的正确的教育孩子,也希望学校可以健全心理知识的教育。更加的希望这些令人痛心的校园暴力可以越来越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