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总结汇总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总结汇总

ID:1155792

时间:2023-07-08 06:06:05

上传者:曹czj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总结汇总篇一

一、夯实基础,努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本学期,我作了一下几点尝试:

第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做到高屋建瓴,胸中有沟壑。观看优秀课例,积极征求同组老师意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设计完备的教学预案。其次是努力增强教学技能,做到每堂课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加强师生交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最后,每节新授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事先准备好小黑板、作业纸等,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第二、及时巩固与复习相结合。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提高复习效率。通过一学期的坚持,效果显著。

第三、作业布置与批改。本学期我准备了多套教辅资料,精选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习起到最大的效果。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及时地批改,并做好错题记录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根据错题记录和分析,制定阶段复习计划和期末复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二、关注全体,尽可能兼顾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

1(一)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困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学优生提供思考空间;在课堂练习中,对学优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不让学困生掉队。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鼓励并指导学优生在课余自学数学。同时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是知识上补缺补差,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提高学困生的成绩,首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其次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增强学习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有句话说的好:“教是为了不教。”不能让补习伴随孩子成长!

(三)加强家校联系,做好家访工作,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家长成为个性化教育的有力支持。

三、边教边研,取得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本学期,我们班每天的数学作业,中等学生一般能在10到15分钟完成(期末复习时略有增加),基本都能轻松地独立完成。

(二)通过教辅工作,班上近一半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学习成绩优异,学习状态稳定。

(三)加大家校之间的联系,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争取家长更多的支持,致力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自我反思,努力实现专业成长,继续坚持并优化本学期一些有成效的做法,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学习问题,课后做适当的巩固,控制好课后作业分量。

综上所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总结汇总篇二

一、夯实基础,努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本学期,我作了一下几点尝试:

第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做到高屋建瓴,胸中有沟壑。观看优秀课例,积极征求同组老师意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设计完备的教学预案。其次是努力增强教学技能,做到每堂课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加强师生交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最后,每节新授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事先准备好小黑板、作业纸等,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第二、及时巩固与复习相结合。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提高复习效率。通过一学期的坚持,效果显著。

第三、作业布置与批改。本学期我准备了多套教辅资料,精选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习起到最大的效果。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及时地批改,并做好错题记录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根据错题记录和分析,制定阶段复习计划和期末复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二、关注全体,尽可能兼顾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困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学优生提供思考空间;在课堂练习中,对学优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不让学困生掉队。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鼓励并指导学优生在课余自学数学。同时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是知识上补缺补差,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提高学困生的成绩,首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其次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增强学习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有句话说的好:“教是为了不教。”不能让补习伴随孩子成长!

(三)加强家校联系,做好家访工作,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家长成为个性化教育的有力支持。

三、边教边研,取得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本学期,我们班每天的数学作业,中等学生一般能在10到15分钟完成(期末复习时略有增加),基本都能轻松地独立完成。

(二)通过教辅工作,班上近一半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学习成绩优异,学习状态稳定。

(三)加大家校之间的联系,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争取家长更多的支持,致力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自我反思,努力实现专业成长,继续坚持并优化本学期一些有成效的做法,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学习问题,课后做适当的巩固,控制好课后作业分量。

综上所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总结汇总篇三

本学期,我作了一下几点尝试:

第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做到高屋建瓴,胸中有沟壑。观看优秀课例,积极征求同组老师意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设计完备的教学预案。其次是努力增强教学技能,做到每堂课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加强师生交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最后,每节新授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事先准备好小黑板、作业纸等,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第二、及时巩固与复习相结合。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提高复习效率。通过一学期的坚持,效果显著。

第三、作业布置与批改。本学期我准备了多套教辅资料,精选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习起到最大的效果。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及时地批改,并做好错题记录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根据错题记录和分析,制定阶段复习计划和期末复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困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学优生提供思考空间;在课堂练习中,对学优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不让学困生掉队。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鼓励并指导学优生在课余自学数学。同时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是知识上补缺补差,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提高学困生的成绩,首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其次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增强学习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有句话说的好:“教是为了不教。”不能让补习伴随孩子成长!

(三)加强家校联系,做好家访工作,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家长成为个性化教育的有力支持。

(一)本学期,我们班每天的数学作业,中等学生一般能在10到15分钟完成(期末复习时略有增加),基本都能轻松地独立完成。

(二)通过教辅工作,班上近一半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学习成绩优异,学习状态稳定。

(三)加大家校之间的联系,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争取家长更多的支持,致力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自我反思,努力实现专业成长,继续坚持并优化本学期一些有成效的做法,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学习问题,课后做适当的巩固,控制好课后作业分量。

综上所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总结汇总篇四

1、有余数的除法

第1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后记] 今天是开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学生们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课堂上学习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对所学新知识掌握得得较为理想。

第2课时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后记]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学会知识的迁移与类推是我们数学教师的重点工作,在今天的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以前学过得没有余数的除法尝试探索新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个别学生还是需要进行指导加强练习。

第3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教学后记]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是快乐的有趣的,深有体会。

第4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认数

1.认

第1课时

认识整百数

[教学后记]

第2课时

认识几百几十

[教学后记]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收到意外的惊喜。让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一些关于“生活中的大数”的资料进行汇报,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大数随处可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我注意培养学生“就近取材”的意识。

第3课时

认识几百几十几

[教学后记] 学生在身边的生活数字中观察。贴近易懂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知识点,整节课效果较好。

第4课时

认数练习

[教学后记] 有效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在本节练习课中学生通过接龙式的数数练习,不但兴趣高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知识,而且使班中那些潜能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较大小

第1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后记] 相信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我们不妨学会偷懒,那样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2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

[教学后记]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复习

第1课时

复习认数

[教学后记] 在课堂教学中摆正自己的角色,有效的指导,精心的提问设计,是成功的数学课必备的前提。

第2课时

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后记] 课堂上只有当师生之间情感产生共鸣时,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后记] 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在动手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摸一摸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知,探索实践,轻松快乐的学习。

第2课时

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后记] 在这节课上,学生生能够利用自己上节课的知识自主实践练习,获取新知,大部分学生积极性较高,自主学习勇于探索。

四、加法

第1课时

不进位加

[教学后记]学生能借助生活中的情境,自主探索三位数加

二、三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结合笔算加法,初步了解验算的作用,学会加法的验算方法,井初步养成了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第2课时

进位加

[教学后记]学生学生在交流和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初步学会笔算进位加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及时总结概括笔算加法的法则,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3课时

巩固练习

[教学后记] 学生在课堂中进一步巩固了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了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等能力。

第4课时

连加

[教学后记]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第5课时

加法的估算

[教学后记]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复

第1课时

复习(一)

[教学后记] 在练习中巩固,在巩固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2课时

复习(二)

[教学后记] 学生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确定位置

第1课时

[教学后记]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2课时认识路线图

[教学后记]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兴趣高涨。

第3课时

测定方向

[教学后记]学生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六减法

第1课时

不退位减

[教学后记]学生在交流尝试的基础上学会千以内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减法的验算方法,养成了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2课时 退位咸(一)

[教学后记]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态度是本阶段数学学习的重中之重。

第3课时

退位减(二)

[教学后记]学生在交流尝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千以内笔算退位减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4课时

练习

[教学后记] 练习课的教学必须做到练习的内容目标明确,对每一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第5课时

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后记]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多交流与讲解是本环节的主要教学手段。

第6课时

练习课

[教学后记]在本节课中,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进—步发展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计算能力。

第7课时

隔位退

[教学后记] 学生在尝试与练习的过程中感悟发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第8课时

练习(一)

第9课时

练习(二)

[教学后记]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减法汁算中需要隔位退位的情况,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恰当的注意把汁算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2.复习3

第1课时

复习减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后记] 熟能生巧

第2课时

复习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后记]学生在本节课中进一步熟练了千以内数的减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第七单元

第1课时

认识角

[教学后记]学生在操作的活动中知道角各部分名称并感受角是有大小的,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2课时

认识直角

[教学后记] 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的基础上愉快的探究知识,克服了数学学习的枯燥性。

八、乘

第1课时

不进位乘

[教学后记] 学生在尝试的基础上自主掌握新知,老师给予恰当的点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2课时

乘加、乘减实际问题

[教学后记]本节课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了应用意识的能力。

第3课时

练习

[教学后记]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关键。

第4课时

进位乘(一)

[教学后记]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第5课时

进位乘(二)

[教学后记] 适时点拨,恰当指导。精心计算,注意数字。

第6课时

进位乘(三)

[教学后记] 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学习态度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第7课时

练习

[教学后记] 阅读理解世界大应用题的关键,因此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2.复习

第1课时

复习(一)

[教学后记] 数学在练。

第2课时

复习(二)

[教学后记] 思考方法,解题意识与能力。

九、统

第1课时

统计

[教学后记] 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学习体会,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第2课时

统计练习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总结汇总篇五

二(1)班的学生23人,相对调皮了一些。但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较少,后进生比较少。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领域

认数方面:千以内数的认识,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运算方面:有余数的除法、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结合表内乘除法有利于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也为学习笔算除法打好基础。在两位数加减和认识千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的加减。具备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基础(表内乘除法、三位数的认识)。已经学会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有解决简单两步实际问题的生活经验。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确定位置(确定物体的方位、简单的路线图):通过对物体方位和简单路线的判断和表述,发展空间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测量方面:认识分米和毫米。这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初步形成了长度的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感受长度量的实际意义并加强测量的实践性。

图形的认识方面:认识角和直角。这是在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认识角和直角是进一步学习图形特征的基础。

3、统计与概率领域

数据统计方面:简单的统计表、不同分类进行统计。在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学习用简单的统计表表达数据。让学生体会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分类统计数据。

4、实践活动领域

实践活动安排有两种类型:

操作实践型:测定方向

问题研究型:你能跳多远

主要考虑结合学习内容相机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与价值。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百位和千位,理解三位数的意义,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应用数概念和口算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会对加、减计算进行验算。

(4)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5)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感受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形状。

(6)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已经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继续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线路图。

(7)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辨认锐角与钝角。

(8)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测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9)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学会对比较熟悉的事情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收集整理表格,获得有意义的信息。

(10)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表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1)运用千以内的数、已经掌握的运算或简单的图表描述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认识一些比较简单的规律,在这些活动中继续发展数感、符号感和抽象思维。

(2)通过观察物体和观察生活环境丰富对图形和现实空间的认识,继续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

(3)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参与收集有意义的信息并适当归类整理等活动,体验活动的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继续发展统计观念。

(4)为解决问题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习有条理地、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社会货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初步具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地通过各种思维活动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解决问题往往有不同的方法。

(3)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习反思和评价。

(4)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增强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初步具有愿意接近数学的态度,学习数学的愿望,学好数学的信息。

(2)经历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体验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四、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转化。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2

一、教材分析

本册包括以下内容:

1、有余数的除法

2、时、分、秒

3、认识方向

4、认识万以内的数

5、分米和毫米

6、两、三位时的加法和减法

7、教的初步认识

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9、期末复习,以及两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25名学生,男生13名,女生12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

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6、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平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习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习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