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优秀

公务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优秀

ID:1201557

时间:2023-07-08 15:01:04

上传者:曹czj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公务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优秀篇一

截止目前,我乡行政编制共24个,实有在岗公务员共21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9人,中专(高中)学历7人;35岁以下7人,36至44岁4人,45岁以上10人;正科级干部4人,副科级干部9人,科员8人。

一是公务员理论知识得到不断充实和提高。通过加强在职公务员培训工作, 有针对性的对公务员进行政治理论、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补充和加强,公务员知识面明显变宽,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为进一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公务员队伍管理不断规范化科学化,依法行政、执政为民意识明显增强。在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的同时,我乡进一步强化了对公务员履行职务过程的监督,全面推行“五亮化”制度,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让群众了解办事程序和相关政策。

三是公务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近年来,我乡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引导广大公务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遵守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真正把让人民满意作为自己永恒的追求,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自觉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一是基层干部力量严重缺乏。由于基层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新进公务员不愿意在基层工作,觉得工作难出成绩,不会得到提拔重用,只要一有机会就往上调。有些有能力的干部名义是在乡镇,实际上都被上级机关以借调、抽调的名义调走使用,而且一用就是若干年,实际工作却是在上级机关,所以导致在分配工作的时候,总是难以找到合适的干部。致使基层公务员得不到补充,原有工作人员,因具有专业化能力人才较少,工作任务繁重,普遍出现了一人多岗多责现象,严重制约着基层经济的发展。

二是晋升机制不平衡。在晋升制度方面,现有的公务员职务晋升制度还远未达到稳定、健全、科学的程度。在基层,40多岁的干部应该是相当适合的,又相对年轻,又有经验,可是在干部的提拔上却因为年龄“一刀切”往往没有了机会,从而失去了动力。在干部制度的问题,应该是不拘一格,谁有本事谁上。像现在在基层,有些年轻干部没有实际经验,加上动机不纯,就是来镀金的,所以群众工作能力相当欠缺。

三是老龄化严重,基层公务员严重缺少。从我乡目前情况看,公务员队伍逐步呈现老龄化趋势。在岗公务员年龄普遍较大,公务员队伍“青黄不接、断档缺位”等现象普遍存在。许多业务量较大和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岗位公务员缺乏。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部分公务员因年龄等原因从领导岗位转任非领导职务,转任后多数是只享受待遇,不再接受具体工作,出现“有事无人做,有人无事做”现象。

1、建立合理的公务员交流和流动机制,改变乡镇公务员交流和流动的现有模式。尽量减少上面派员任乡镇领导职务,使长期在乡镇工作的优秀公务员有更多的晋升机会;建立公务员大交流机制,有计划地对乡镇和上级领导进行交流,促进公务员的合理流动,及时更新和充实乡镇公务员队伍,解决乡镇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

2、切实提高乡镇公务员的生活待遇。通过政策调控,缩小乡镇政府公务员和县城工作的公务员收入差距,并与其他非公务员干部在待遇上有所差别。同时,减少摊派性支出,切实提高基层公务员生活水平。

3、加大乡镇公务员培训力度。立足当前,适应农村工作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以科技、经济、管理、法律等知识为重点的培训,尽快提高乡镇公务员干事创业的能力;选派潜质好的人才进行挂职锻炼或再进修,让终日在基层第一线忙于事务的公务员,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帮助乡镇公务员快速成长。

及时进行调整交流;对有开拓精神、工作突出的给予重奖或提拔,进一步提高乡镇公务员工作积极性,让乡镇公务员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农民。

公务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优秀篇二

一、基本现状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镇今年小城镇建设效果显著。主要表现为:一是集镇卫生环境显著改善,“脏、乱、差”现象初步得到遏制。调查中,无论是路上的行人、商贩还是集镇街道两边的居民,都一致的认为的街道较先前干净、整洁。今年以来,街道居民积极响应镇政府号召,配合政府及时拆除违章建筑、厂篷,镇容镇貌焕然一新。二是城镇管理进一步规范。先后建立和健全了《门前三包制度》、《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制度》、《镇“户外广告”管理办法》等一整套制度,对车辆乱停、摊点乱摆等突出问题进行长效管理。每条街道增设了垃圾池,成立城管中队,定时清扫收集清运垃圾,保持镇区内大街小巷全天候清洁卫生。三是居民环境卫生意识不断增强。通过书写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发放致居民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广泛宣传城乡卫生同治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做法,全镇掀起了城乡卫生同治的高潮。

二、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滞后,跟不上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人口的逐步流入,房屋建设出现了任其自由发展,一派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规划水平较低,缺乏城镇体系规划和详细规划,跟不上建设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就是建筑房屋参差不齐,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

(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差

1目前集镇市场规模过小

这是在调查中居民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由于目前的集镇市场规模偏小,许多小商贩便占道经营、随地摆摊、随意搭建厂篷,由此成为集镇环境卫生“脏、乱、差”的根源。街道两边的居民出于出行方便等自己的利益需要,不满意一些商贩在门前占道经营,许多商贩也饱受“脏、乱、差”之苦,迫切需要政府来来统一划线。

2道路设施配套性差

(1)道路高低不平,等级低,路况差。

从镇政府至集镇十字路口地段,很多地方坑洼不平。

(2)绿化覆盖率低,绿化树不足,分布零乱。

在我镇城管中队制定的《镇区“绿化”管理办法》中规定镇区居民户新建房屋实行自主绿化,绿化的树种必须一致,但绿化的树种并未做统一规定,而且执行效果不明显。

(3)电线杆新旧并立,参差不齐;装备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路分布无序。

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使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我镇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一)高度重视前期规划

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规划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小城镇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一定要高度重视和尊重。与其它乡镇相比,我镇在规划设计上稍显落后。当前,全国正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市委、县委也非常重视小城镇建设,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依据本地条件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小城镇战略发展规划,把规划设计与城乡同治结合起来,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开拓小城镇建设新局面。

(二)大力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工业生产、商品流通以及居民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功能作用发挥的前提,也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的根本保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小城镇基础设施重点主要应做好以下建设工程: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农贸市场;硬化镇区内的主街道;改造电线杆和装备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路;完善排水、供水工程;依托新建中的文化楼,配套建设宣传专栏、阅报栏,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把文化楼建设成为一个服务民众,扩大宣传的舆论阵地。

(三)积极筹措建设资金

资金问题是小城镇建设的难点和关键,也是制约小城镇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创新小城镇建设资金筹措的渠道和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坚持“以地生财,以财建镇”的思路,充分利用级差地租,通过对土地使用权的拍卖、出让、转让和出租,筹措建设资金。要加大改革力度,将准经营性和纯经营性的基础设施推向市场。要放宽市场准入制度,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或参与建设镇的公用设施,如农贸市场、医院、学校等。要鼓励能人大户以参加某项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成立公司,负责筹措资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或项目承包,并对建成后的基础设施进行管理、维护和收费。同时,还要积极探索项目融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外商、外资到投资建设,逐步形成“市场主导,多方投资”的新格局。总之,就是要摆脱单纯依靠财政的被动局面,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系,缓解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

公务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优秀篇三

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及以下的有37人,占11.2%;

31岁至40岁的有38人,占11.5%;

四级主任科员及以上公务员有187人,占56.7%,一级科员及以下公务员有114人,占34.5%。

一是开展新修订《公务员法》学习宣传。利用局党组会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时机,及时组织局领导班子开展专题学习。局分管人事领导组织召开人事部门工作会议,专题学习《公务员法》,把《公务员法》作为日常组织人事工作的指导。二是开展公务员政治教育工作。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三是按照公务员法规定及市委组织部工作部署,完成职级套转工作。去年6月新修订《公务员法》实施以后,根据普宁市委组织部工作部署,我局按有关工作向市委组织部报告设置一、二级主任科员职数84名,三、四级主任科员职数86名,并按工作要求完成我局除现职领导干部外公务员职级套转人,其中四级调研员2人,一、二级主任科员人,三、四级主任科员人,一级科员及以下公务员人。四是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不断优化公务员干部队伍。严格执行《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不断规范动议、民主推荐、组织考察、讨论决定、任前公示等干部选拔的必要程序,按照《守则》规定完善民主推荐、民主讨论、民主测评制度,使程序成为不可逾越的屏障,防止简单以票取人,将推荐、测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公开,营造了风清气正干部选拔任用的良好环境。五是开展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培训。每年均制定实施学习培训计划,制订《干部教育培训实施办法》,实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举办市场监管业务及法律法规培训班,对全市市场监管干部进行全面培训。六是建章立制,不断加强公务员日常管理。我局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议事规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工作制度》、《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建人事工作制度》、《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财务后勤管理规定》等制度,同时,由局人事股加强对干部日常监督,狠抓制度落实。通过一系列制度规范,公务员工作作风明显得到改善。

1、结构性矛盾显现。从学历结构上看,高学历的人才较少,专业结构不合理,不少公务员日常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从年龄结构看,目前我局公务员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大合理,人员老年化问题严峻。

2、公务员超编情况突出。近几年是机构改革的关键年,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原市工商局、原市质监局和原食药监局合并成为是市场监管局,合并过程中人员几乎全盘整合,但公务员编制却远远不足,截至目前,我局公务员仍超编45人。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局无法通过招录新公务员来补充公务员队伍,已达到缓解人员老年化带来的监管能力下降的问题。

3、有效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我局申报经市委组织部审批的三、四级主任科员职数较少,而我局实际现有三、四级主任科员公务员较多,一些优秀的公务员职级晋升的空间不大,容易工作积极性受挫。

4、年轻公务员在交流流动上存在两极化矛盾,不利于干部培养成长。一方面,对部分优秀年轻公务的选调借用频繁,流动性大。一些新录用的公务员往往试用期刚满一年就被其他单位借用或调走,如仅今年一年我局先后有6位公务员被借用或调走,而这部分人员大多是综合素质较高的年轻公务员。频繁的选调和借用,既对年轻公务员个人积累基层经验、全面成长不利,又容易导致优秀人才流失,造成干部断层。另一方面,一些一般干部除被提拔使用外,则极少甚至没交流,导致一些一般干部工作积极性有所减退。

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实施公务员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公务员培训和实践力度。在培训内容上,要着眼于提高政治理论素质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公务员会干事、能干事、善干事、干成事的能力。

对不作为或能力不足的同志,保留其职级降低使用,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态势,实现领导干部正常更替,即有利于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为优秀年轻干部的成长创造条件,也有利于消除“只有犯错误的干部才下”的错误思想,减轻干部“下”的阻力。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公务员队伍建设水平,围绕我县“533”发展战略,为适应西充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现就我县公务员队伍建设有关情况进行分析。

一、公务员队伍现状

从年龄结构来看:30岁及以下350人占16%,31-35岁269人占13%,36-40岁205人占10%,41-45岁358人占17%,46-50岁312人占15%,50岁及以上620人,占29%。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大考录力度,为公务员队伍补充新鲜血液

二是全面统筹,综合考虑,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从优秀村干部、优秀工人(农民)、服务基层人员、表现突出的四类人员、优秀大学生中定向考录公务员60名左右(其中表现突出的四类人员、部分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47名直接选拔到副科级领导干部岗位),为西充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注重培养教育,努力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

三是注重培养年青干部,储备领导干部人才,选派优秀的年青干部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学习进修,提高综合素质,为进入领导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大部分同志逐步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领导班子的生力军。四是为了开阔眼界,学习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走出去,学回来,与重庆渝北区实行人才交流合作,多次选派科级领导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干部到重庆渝北区挂职锻炼,成为了西充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强化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公务员干事创业激情

二是向上级推荐有突出贡献的公务员,2014年郭峥嵘同志被省人民政府给予“记一等功”的表彰奖励。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纵观公务员队伍整体情况来看,专业技术性人才和高学历人才较少,特别是缺乏农业类和经济类人才,与西充发展战略急需的人才不相适应。

2.乡镇公务员队伍借调情况严重

虽然加大力度补充了乡镇公务员,但乡镇公务员被上级机关频繁借调,乡镇公务员队伍比例严重失调,干部队伍青黄不接,有的乡镇除了领导干部基本无一般公务员,乡镇领导干部对此颇有怨言。

公务员队伍人才引进难流失易。一是招录公务员考录周期过长,补充公务员速度慢,从笔试到录用要近一年时间。二是由于公务员考试范围较广,考录的公务员中外地人员较多,由于地方风俗、语言、生活习惯及家庭等多方面原因,部分年青公务员频繁参加市级及以上单位公招或遴选考试,人员流动过大。

4.培训教育体制不健全,流于形式

二是针对新录用公务员的业务培训少,岗前培训时间太短,进入工作角色较慢。

(二)原因分析

一是公务员队伍专业素养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公务员中专业对口不多,真正能干事的人十分缺乏。用非所学,干非所长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外行大量充斥在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岗位中。二是发展能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在公务员队伍中,掌握现代经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工程项目建设、外贸、金融、旅游、环保和各类法律法规知识,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极度匮乏。三是行政水平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依法行政的意识还不够强。由于改革开放和各种改革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不断出现,面对复杂局面,有的公务员不去认识、不懂分析、不会处理,片面地、孤立地看待和处理复杂局面。

四、对策及建议

二是为满足机关吸引和使用优秀人才的需求,积极探索实行聘任制公务员。

二是培训与工作绩效挂钩,注重公务员现代办公、岗位、业务能力、依法行政、应急处突、农村经济等知识培训,改善公务员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

(三)多方统筹资源,为公务员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二是划拨房屋资源,充分利用公租房政策,解决住房困难,缓解经济压力;

三是建立培养机制,让年青干部工作办事有激情;

四是群策群力,关心年青干部婚姻问题,充分利用资源,解决后顾之忧,安心在西充工作。

(四)妥善解决公务员借调问题,实现公务员队伍合理流动

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各级各部门不得擅自和违规借调公务员,加大纪委和干部人事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督查力度,规范干部人事管理,实现公务员队伍人才的合理流动。

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公务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优秀篇四

党的十七报告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这为我们新时期环保工作如何为经济发展服务指明了方向。新时期环保工作如何为**经济发展服好务,对此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思考之一:环境保护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党的xx大报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提出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xx年翻两番。在环境优先的基础上实现我县小康社会。

2、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我县生态县创建目标的实现。xx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建生态市,我县到2018年要创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党的xx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明确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3、环境保护关系到干部政绩的考核。xx年,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市区县党政主要负责人环保实绩考核暂行办法》、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县乡镇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环保实绩考核暂行办法》。从此,环境保护列入了我县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思考之二:认清**当前的环保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县环保工作现状

1、环保工作地位得到明显提高。一是环保机构进一步加强。县环保局下属两个副科级事业单位。xx年,我县生态县创建办公室设为常设机构(副科级),归口县环保局管理,县环境监察大队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二是建立了环保工作报告制度。自xx年开始,每年向县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全县环境保护工作。三是建立了环保政绩考核制度。从xx年开始,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了全县综合文明考核,考核结果与乡镇、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年度考评和任用挂钩。

2、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一是严把项目准入关,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自xx年来,共审批各类建设项目375个,否决污染项目6个,依法取缔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1家废油提炼厂、3家土法炼钒厂。二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治理现有污染源。xx年以来我县先后关闭了县火电厂、县水泥三厂、楚霸水泥有限公司县城区生产线和5家粘土砖厂,以企业转产改制为契机淘汰了圣帝酒厂、天富化工有限公司,淘汰了污染严重难以治理的皂素生产行业,对镍钼矿开采及加工企业、农丰苎麻公司、双安肉联厂等重点污染源企业要求限期完成治理任务。

3、生态县创建工作初见成效。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xx年开始了我县生态县创建工作。xx年4月开始编制生态县建设规划,xx年10月《规划》通过省级专家评审,并报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各项群众性、生态创建活动全面启动,确定了15个生态建设优美乡镇和71个市级生态示范村。截止目前,全县已有24个生态示范村,7所绿色学校,1个绿色小区受到市委、市政府授牌表彰。

目前,我县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局部环境质量大有改善。全县广大农村空气质量保持优良,县城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地面水环境质量绝大部分保持二类水质。

(二)**县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

1、我县矿山企业多,带来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我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根据县国土部门统计资料,到xx年底,全县拥有采矿权证的矿山企业共164家,其中,煤矿13家,石煤28家,铁矿15家,镍钼矿9家、水泥用灰岩7家、建筑石料用炭岩30家、大理岩79家、方解石26家。由于多年来矿产资源不合理的开采,矿山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一是生态破坏严重。有的一个矿毁掉一座山,破坏植被、引发地面沉淀、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采空区水源枯竭,附近群众住在山沟无水吃。二是环境污染严重。因采矿选矿产生的重金属元素和污染物排入溪沟,造成水污染,有的一个矿污染一条溪沟,溪边群众溪沟有水不能吃,镍钼矿区域矿石焙烧及矿渣自燃造成周边林木大片枯死。

2、我县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少,污染减排任务重。表现在,一是资源消耗多、综合利用少,污染排放量大。比如我县矿山开采及加工企业表现比较突出。二是治理进度缓慢。比如我县镍钼矿开采及加工的环境治理工作,县委县政府是高度重视的,多次召开企业主会议,多次现场督促,到目前仅有2家镍钼采矿企业通过市级环保部门验收。其原因,长期以来,由于环境无价、资源低价政策造成资源利用效率低,企业没有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

3、县城环境状况不尽人意。一是污染现象随处可见,在大气污染方面,虽然关闭了县水泥厂、县火电厂,但大气污染源还是比较多,如热水炉烟尘、建筑扬尘、汽车尾气等;在水污染方面,县城三条溪沟都成了臭水沟,澧水河县城段都形成近岸污染带;在固体废物污染方面,现在县城区保洁力度虽然加大了,但大街小巷、溪沟里还是随处可见垃圾;在噪声污染方面,汽车乱鸣喇叭、商场经常举办各种活动高噪音招揽顾客。二是县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比如县城污水处理场还没有进入实质建设阶段,县城绿化面积少,有的住宅小区几乎看不到一棵树。

思考之三:对**县环保工作对策与建议

1、转变发展理念,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带来的,同样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环境,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增长过快,科技含量不高,既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的重要体现,也是环境不堪重负的重要原因。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传统的发展模式,消耗的资源多,产生的污染大,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科学发展就是消耗的资源越少越好,产生的污染越小越好,最好是“零排放”,前者是“资源节约”,后者是“环境友好”。总括起来就是又好又快。保护环境,必须全力推进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xx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提出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即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这“三个转变”是方向性、历史性、战略性的转变。归根到底,我们的发展理念,就是要落实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2、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我县是省级贫困县,加快发展尤为紧迫。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工业强县、旅游带动“战略,作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决定。我县自然资源丰富是发展工业的雄厚基础,合理开发和保护自然环境,有利于更快促进我县旅游业的发展。要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利用我县农业矿产资源,增加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做大做强产业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清洁生产,把工业园区建成生态工业园,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3、严格环境准入,严格控制新污染。发展经济,必然要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我们就要从源头上把好关,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要把好两个关,一是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必须遵守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按照规定,建设项目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审查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后,发展和改革部门方可审批或核准立项,国土资源部门方可批准用地、发放采矿许可证,规划部门方可发放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部门方可发放施工许可证,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方可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二是严把建设项目验收关,建设项目必须严格遵守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竣工后,对与建设项目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单位必须书面向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生产。经济要发展,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严把环保准入关,做到增产不增污。

4、以实施减排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国家“xx”规划提出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减排工作是目前环境保护的一项中心工作,按照省、市下达的计划任务,到“xx”期末,我县so2、cod排放量分别由xx年的8805吨、6718吨减少到7500吨、6000吨目标。我县减排任务重、涉及面广。我县要以实施减排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一是加快县城燃气工程建设,改进燃料结构,减少工业及生活so2污染;二是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淘汰县城规划区域和交通主干线沿线的粘土砖厂;四是加大限期治理力度,督促现有污染源企业完成污染减排计划,确保治污设施稳定运行,重点抓好农丰苎麻、镍钼矿、铁矿开采及加工、水泥等企业的污染减排工作。

5、全面推进生态县创建工作。我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工作已基本完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是贯彻生态规划,落实生态规划。在生态县创建工作中做好几个结合:一是生态创建与全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结合起来;二是生态创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三是生态创建与建整扶贫结合起来。

公务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优秀篇五

根据国家教材委员会和教育部教材局的政策推动和制度保障,依托一体化的教材研究基地,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自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以来,围绕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国各地就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展了积极有益的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x作为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先行地,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状况值得学界关注。为此,本课题组对x市各大中小学校的思政课教师开展了广泛调研,以期通过对现状的把握来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探索对策。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x市各大中小学校思政课教师,通过网络发放问卷x份,回收有效问卷x份,有效率为x%。本次调查中,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x人,其中,小学教师x人,初中教师x人,高中教师x人;城市学校教师x人,乡镇学校教师x人,农村学校教师x人。高校思政课教师x人,其中,师范类院校x人,非师范类院校x人。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情况进行调查,该问卷包括高校思政课教师版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版。正式施测问卷中,高校思政课教师问卷共x个题目,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问卷共x个题目,两套问卷中共x个内容相同的题目。参考现有的文献资料,并结合高校思政课专家的访谈和评定意见,将两个问卷的题目分为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队伍、机制保障五个维度,保证了该问卷的内容效度。研究结果采用x进行处理与统计分析。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x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情况总体良好,课程目标一体化评价积极,教材一体化建设和内容一体化衔接较为到位,一体化教学方式丰富多样,各学校对于学科德育和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较高,教师一体化教学意识明确、素养较高,一体化机制建设也得到重视。与此同时,一体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一体化建设情况

思政课教师对所在学段课程目标的认知有待加强

x年x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思政课的课程目标是: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本次调查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正确作答比例为x%,初中思政课教师为x%,高中思政课教师为x%,高校思政课教师为x%。该问题的正确率没有达到预期水平。

各学段课程目标衔接较好,局部问题仍然存在

课程目标是课程发展的方向标,课程目标一体化是指导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编制过程的关键准则。调查发现,过半数(x%)的思政课教师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课程目标已经实现了各学段的有序衔接,但仍有x%的教师认为课程目标一体化方面存在问题。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小学思政课教师更倾向于认为课程目标已实现有序衔接,中学思政课教师比较倾向于认为不存在问题或课程目标统一性不足,高校思政课教师则更多关注课程目标层次性不足的问题。

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目标衔接意识较强

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讲好思政课,要注重不同学段间相同、相似主题教学目标的衔接。调查发现,多数思政课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目标衔接意识,能够经常(x%)或偶尔(x%)考虑到其他学段相同(相似)主题内容的教学目标。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一体化建设情况

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要根据总体目标和各学段目标要求,科学构建、合理优化各学段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形成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纵向衔接的教学内容序列。

教材文本一体化建设

教材一体化建设情况良好,统筹规划仍需加强。就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显示,x%的教师选择“情况良好,既有统筹规划也有实施推进”,x%的教师选择“有一定衔接,但统筹规划仍存在不足”。这说明教材一体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加强统筹规划。进一步的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小学思政课教师比其他学段思政课教师更倾向于认为目前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情况良好。这大概是因为小学思政课教师处在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的最前端,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只需要发挥好本学段思政课教学的启蒙作用,做好各年级内容的有效衔接即可。此外,入职年限为x年以上的思政课教师更倾向于认为情况良好或有一定衔接但统筹规划不足;处于市区学校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更倾向于认为目前教材一体化建设情况良好。

思政课教师对其他学段教材的熟悉程度亟待提升。虽然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情况总体较好,但思政课教师对于其他学段教材的熟悉程度仍然有待提升。调查发现,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熟悉自己所在学段及相邻学段教材内容的比例为x%,熟悉各学段教材内容的比例仅为x%。而高校思政课教师中,仅熟悉自己所教课程或所教学段教材内容的比例高达x%。在另一项调查中,有近三成(x%)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教材内容是最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因此,如果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了解大学生在中学学段的学情,就会简单重复讲授相关内容,无法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深度和高阶思维的培养,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

思政课“每次改革创新都是通过落实到内容上来实现的,因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根本是课程内容的一体化”。调查显示,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有x%和x%的思政课教师会经常或偶尔主动了解相邻学段的内容,并进行内容的衔接整合,这说明教师的课程内容一体化衔接意识较强。但在思政课课程内容的实际衔接方面,有x%的教师认为存在“内容断层脱节、内容倒置、简单重复”的问题。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中学和高校思政课教师中认为存在课程内容衔接问题的比例显著高于小学思政课教师。因此,如何实现课程内容有效衔接,不仅需要思政课教师具备明确的意识,更需要科学设计教材内容的衔接,尤其是处理好中学与高校课程内容的衔接。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方式一体化建设情况

思政课的课程内容需要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转化到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教育教学方式的一体化处理不好,教学内容的一体化效力也难以实现。调查显示,思政课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按照使用频率高低依次为问题探究式教学法(x%)、讲授式教学法(x%)、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法(x%)、实践教学法(x%)。这说明各学段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教无定法,在教学理念与教学原则一体化的思路下,思政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要求,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成效,也要注重挖掘其他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双线并举,推进学科德育、课程思政建设。调查显示,x%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认为所在学校重视语文等其他科目开展学科德育的探索,并且城市与乡村学校教师对该问题的认识差异不显著,这说明x中小学对学科德育的重视程度普遍较高。同时,x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也较为明显,有x%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认为所在学校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较高,不同类型高校在这一问题上差异不显著。

(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情况

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是不同的,但其所追求的育人价值是一致的。因此,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教学意识和素养决定着其教学过程是否能实现循序渐进与螺旋上升,直接影响着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效性。

思政课教师一体化教学意识与素养

多数思政课教师具有思政课一体化意识。调查显示,多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会考虑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学段衔接,高达x%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具备明确的思政课一体化意识。同时,一体化的意识也反映在教师对相关政策文件的主动了解与学习上。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意见》精神,包括x在内的各省(区、市)都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调查显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表示自己经常或偶尔学习研究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相关文件的比例分别为x%和x%。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在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方面的力度和效果。

教师一体化教学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在一体化专业素养方面,x%的思政课教师认为自身对一体化教学设计的认知和实践不足,x%的思政课教师认为自己尚未具备一体化教学能力。仅有x%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表示自己熟悉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教材内容。高校思政课教师中熟悉各学段教材内容的也只有x%,很了解中小学阶段思政课实际开展情况的比例仅为x%。因此,思政课教师对一体化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实际开展情况的熟悉程度有待提升。

教师培训与指导

思政课教师参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相关活动较为普遍。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后,x市教育主管部门联合x师范大学、x师资培训中心举办了多场市级规模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观摩活动,各个区教育局也结合本区情况开展了主题纷呈、形态各异的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观摩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也积极参加了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相关的活动,其比例依次为一体化教学观摩或展示活动(x%)、交流研讨活动(x%)、集体备课活动(x%)、培训研修活动(x%)。不过仍有x%的教师未参加过任何相关活动,因此对于教师的培训工作仍有待加强。

思政课教师对培训研讨活动的需求多样,一体化教学指导活动的需求突出。调查显示,思政课教师对于不同主题的一体化培训研讨活动都有所需求,其中对一体化教学指导活动的需求最为突出(x%)。小学思政课教师更加倾向于参加以不同学段学生思想道德及心理发展特点为主题的培训研讨活动,初中、高中和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加倾向于参加以教学指导及课程与教材体系为主题的一体化培训研讨活动。因此,思政课教师培训研讨活动在主题选择等方面应当关注和把握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内在需求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提升培训研讨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机制建设情况

一体化建设需要多重机制保障,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一体化机制尤为重要

调查显示,思政课教师普遍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多重机制的保障,其中尤其需要建立健全课程建设一体化机制(x%)和教材建设一体化机制(x%)。

部分一体化机制问题相对突出

调查显示,思政课教师认为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机制中课程建设一体化机制(x%)、教材建设一体化机制(x%)、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x%)面临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这说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从顶层设计上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统筹管理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系统性、复杂性思维进行顶层设计。x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能够得以迅速有效地推进,得益于x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管理,并从政策、资源等方面为思政课一体化体系的建构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一方面,以制度建设为基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制度建设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水平的内在需要,是检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需要把对思政课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把一体化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规章制度并加以推广,从而确保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章有规可依,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由于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在顶层设计过程中,既要注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制度供给能力,也要注重制度执行能力。应把制度执行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年度考核指标,落实到对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教研活动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具体项目的一体化评价中,切实把规则、制度作为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问题的依据和遵循。

另一方面,要以宏观目标的规划与落实为重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顶层设计突出强调自上而下的系统谋划,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来推进。宏观层面的目标作用在于:第一,有利于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系统运行提供方向指引。当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者在判断和选择上出现差异时,能用宏观目标来加以引导。第二,有利于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微观运行提供基本标准。各级各类学校和一线思政课教师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把握,始终需要以宏观层面的目标作为标准,去制订次一级的目标来指导实践,逐级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

(二)搭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与高校思政课教师教研一体化的互动平台

搭建教研一体化的互动平台,可以让高校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相互了解其他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法,逐步形成内容与教法相衔接的研究机制,定期开展高质量教学研究和专项课题研究活动。x教育系统广泛开展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为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调查显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仍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在课程目标衔接和课程内容衔接方面存在不足,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与中学思政课教学内容存在简单重复现象。当然,有些内容的重复和反复是必要的,但如果是不区分层次的简单重复,容易降低高学段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加强一体化的平台搭建,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对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有整体性的了解,充分认识到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递进性,才能有效避免内容重复,以实现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各有侧重并螺旋式推进。同时,也要注重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在教育实践过程和一体化沟通过程中探索适合本学段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需要,切实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教研一体化也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动力来源。搭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研一体化的互动平台,在遵循共建共享共治原则的基础上,以高校为中心,通过建立协同创新中心、理论研究中心,采用集体备课研讨制度、资源数据共享等方式,辐射各学段教学科研,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深入开展相邻学段思政课教师教学交流研讨,让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相关人员都能够参与到相应的教研活动中,实现教研平台共建、教研问题共治、教研成果共享。高校作为教研领头羊,要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辐射作用,主动对接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开发专门培训项目,并鼓励高校思政课教师走进中小学开展教学实践。此外,还应深化各学段学校的研究合作,通过共同申报科研项目,联合开展教研活动,准确把握各学段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和成长需求,在协同合作中强化教师的一体化意识,从而提升教学改革的自觉性与针对性。

(三)以一体化的理念观照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具备一体化意识的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支撑。从思政课教师专业培养和发展的角度,需要有意识地把“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增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新领域,提升教师队伍的一体化能力。

其一,从整体性视角出发,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都应具备扎实的本体性知识,除了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外,对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都要有所涉猎,能够综合运用本体性知识的储备,进行课程规划与设计。同时,教师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整体布局与各学段之间的关系要有明确的认识,了解所处学段在一体化建设中的特定作用,力求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教育效果。

其二,从层次性角度出发,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要加强条件性知识的学习,提升与该学段相匹配的教研能力,遵循相应学段的课程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呈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层次性。

其三,从关联性角度出发,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学是内容连续、目标一致、功能相似的整体,因此思政课教师应该加强对各学段思政课的理解能力与衔接能力,深挖思政课教材中的共通性内核,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方法的探索与创新,积极与其他学段思政课教师开展交流互通,将每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到知识传授过程中,并不断探索各学段课程的内在关联性,关注所处学段学生的发展规律与身心特点,实现思政课教学的有序衔接。另外,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对一体化的相关培训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还要统筹管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培养与培训,制订一体化的师资培养培训计划,引导思政课教师把握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使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成为专业发展共同体。

(四)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是要完善课程建设一体化机制。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和学习心理规律在不同学段做好课程设置,使学生对同一知识点产生循序渐进的理解和强化,实现入耳、入脑、入心。

二是要完善教材一体化建设机制。根据国家教材委员会和教育部教材局的政策推动和制度保障,依托一体化的教材研究基地,分析目前教材一体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形势,并结合本地区特有的教学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

三是要完善一体化的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研中的领衔作用,搭建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基地、教学数据、教学师资、教学资料的整合与共享,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提供资源获取的便捷通道。其次,不断完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深层机制。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包括“动力、监测预警、调控、整合、激励、保障和评估等机制”。按照这一逻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应主要围绕动力机制、监督机制、调控机制等方面进行建设。

其一,加强动力机制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被教育者认同,最根本的动力在于能够及时反映和满足他们的利益需求。因此,要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动力机制能够长期有效,最重要的是真正反映教育者的利益诉求。

其二,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建设。该机制的主要作用在于监督和反馈思政课相关人员是否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政策文件精神等积极地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它不仅负责监督各级各类学校的职责是否落实到位,而且负责监督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是否积极作为,还负责收集和反馈相关人员的建议及意见,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其三,加强整合和调控机制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整合和调控机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协调和解决各学段在推进思政课一体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本质上是利益分配问题所导致的,具体来说,包括责任、权益等。为此,需要建构切实可行的利益调控机制来进行协调。最后,扎实推进管理保障一体化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权责清晰、组织严密的管理保障机制是有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途径。x年x月,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领导、指导、咨询、示范、培训、研判等。该指导委员会的成立,能够加强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的分类指导,从宏观层面也为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权威的、必要的机制保障,使中观与微观层面的机制建设有了根本的遵循。各教学单位应深化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管理协同等内容全部纳入一体化的机制建设中,从顶层设计和实际教学中加强机制的指导与实施,加大发掘、整合、优化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资源的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切实保障。

公务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优秀篇六

调研背景:教室作为大学生主要的上课和自习所在地,是极重要的学习场所。在日积月累的学习、建设中,会形成独有的教室文化。这是人文的积累。教室文化所代表的,不只是教室整洁、好看与否,更深层次的是一个学校对于学风的建设。良好的教室文化,代表了积极、活力、充满了文化气息的学习风气。

调研形式:走访新生宿舍;与新生谈心;问卷调查等。

调研目的:了解新生对大学教室环境的要求,对于学习环境的要求,切实为同学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师文化建设指明方向。

调研单位:文学院生卫部

调研内容:

教室卫生的打扫与维护

整洁、美观的环境,能振奋精神。教室的净化是一个班级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教室卫生是教室文化中首当其冲的一环,没有良好的卫生,教室文化就无从谈起。一个脏兮兮的教室,何谈塑造教室文化?只怕都不会有人来学习。因此就需要有人来对教室进行打扫,限于人力物力,这项工作只能由同学们自己来做。在对09级同学进行的走访调研中,大部分同学是希望有个良好的教室环境的,因此对于安排的卫生工作也是理解的。

结合文学院数届生卫部以来形成的传统,文学院生卫部每周组织三次对教室的打扫,基本上09级每个班有一个卫生责任教室,自习室则每两个分配一个班,基本使各班任务量持平。应对于学校生卫部每周四的卫生检查,每周四会对各教室进行检查,挑选打扫的两个教室作为模范教教室,供学校生卫部检查。事实上学院卫生是由生卫部与值班室共同负责的,值班室则是组织值周的同学进行卫生的打扫。他们负责的是学院走廊、楼梯的卫生。两方面结合,才能使文学院的卫生工作全面进行。在正常的打扫机制之外,生卫部还会组织不定期的大扫除。

既然是任务,必然存在着积极性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做好卫生工作,就必须有一套相应的鼓励与惩罚机制。每周学院生卫部检查卫生情况时,会对各个教室进行评分,并进行公示,以激励同学们。并会有阶段性的表彰与批评。卫生委员是同学们与生卫部之间最直接的接触者,因此经常性的对各班卫生委员进行工作上的指导与培训,也是必要的。

“我们打扫卫生,希望上课的同学们能够保持,将自己的垃圾带走。”在对同学们的问卷调查中,有很多同学这样写道。这说明有很多同学对于卫生工作是有自己的看法的。工作重在维护,打扫的再快也不如破坏的快。因此就需要每个人切实的去维护教室卫生,做到自己的垃圾随手带走扔进垃圾箱,尽量为卫生打扫减轻负担。这样才是良好的循环。如此就需要同学们提高自身素质,不乱扔垃圾,自觉维护卫生。

教室环境的塑造

与高中学习时不同,大学里已经没有固定的教室,各班也不会有自己的教室。分配的卫生任务教室只是需要打扫的教室,未必会在该教室上课。这对教室环境的塑造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只能由在教室上课的同学们来维护教室环境。教室文化环境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来的,而文化环境反过来又给学生以改造,决定和影响他们的成长发展。一个幽雅的、健康的环境,无不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法律意识的强化。

文学院的很多教室里的桌椅和墙上,被人用笔写上了字,诗词、交友、胡侃,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在上课时的信手涂鸦。这些字迹并非打扫卫生时用抹布可以擦去的,给卫生打扫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使教室的严肃的气氛大打折扣。要塑造良好的教室环境,这种现象一定要减少。可以通过提倡同学们提高自身素质的方法,呼吁爱护教室环境。

笔者曾在文学院的一些教室中,发现教室后面的墙上张贴着一些文章,是由06/07级的学长学姐写的。由于没有打听到那些文章的由来,猜想之下,可能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可能是某次征文的获奖作品。而08级进入大学一年多来,却没有过这种举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室功能的退化。一个房间里面贴上文章,给人的感觉立刻就不只是一个房间那么简单,而是具有人的文化气息的教室。在电子写作和阅读泛滥的今天,连用笔的的机会都已经不多,看到墙上贴的纸质的/用笔一笔一划写就的文章心理必然会有一种原始的对于写作的温馨感觉升起。由此学院老师应当提倡同学们将所写的文章/或是由学习部组织将征文获奖作品张贴在教室里,供同学们上课、自习之余观看。这对于文学院的专业方向来讲,也是大有裨益。

在一个充满学习气氛的教室里,如果有人伴着朗朗的读书声吃饭,那么这种气氛一定大打折扣,因此要塑造良好的教室环境,就要尽量减少在教室里吃饭的情况的发生。杜绝在教室吃饭,意义不仅仅是利于教室卫生的打扫,更有利于良好个人习惯的养成。原因很简单,一般在教室吃饭的,都在早晨,而早晨在教室吃饭,则说明早晨起的晚,没有足够的时间吃早饭。因此禁止在教室吃早饭可以引导同学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更深层次的,是让教室成为单纯的学习场所。让人一坐在教室里,感觉到的是它作为学习场所的功能,而不是用来吃饭、睡觉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教室的墙壁也应尽可能体现出积极的精神和理想。对于教室的外在,笔者在其他学院上课时,发现很多学院教室的墙上都贴着一些名言警句之类的,这些举措至少能给人些许的教室感觉,借鉴一下也未尝不可。

教室氛围的培养

一定程度上讲,教室气氛代表的是一个群体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气氛,可以激发这个群体的学习热情。而不好的学习气氛,则让人越来越没有学习的热情,而教室的气氛也就会越来越差,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09级的一位同学说,他们班每次上课都得占座,不然就没有好的位置。据他讲,占座的不仅有同一级一块上课的,还有高年级的学长学姐。“有一次我们七点就去了,可到了还是发现前面的座位上都坐满了人,可无奈了。”这位同学笑着说。占座实际上是一种学习积极的表现,于此相对的,有的班级上课存在着争先恐后的向后坐的畸形现象。一个教室里上一堂课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积极地向前面坐,这对于老师、对于这堂课来讲,都是成功的。

占座,并不是教室气氛的全部。良好的教室气氛还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和老师积极沟通;对课业不懂之处及时咨询老师;上课安静、无睡觉者等等。

调研结论:教室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学生是教室文化建设的主体,教室文化建设寄托着全体学生的共同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

上文学概论课的时候,殷学明老师曾提到过这样一个现象:以前,讲桌在教室中间,老师就站在教室中间讲课。而现在,随着多媒体的应用,老师们都要到角落里去讲课,以适应多媒体教学。这样一来,老师的地位无形中就降低了。在以前私塾的教学方式中,私塾先生的讲桌上,是一直摆着一根戒尺的,用来教训不听话的学生。而现在那根戒尺早已消失在教学的进步中。这种现象,隐然体现了教室文化的变迁,也说明教室文化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

狭义的教室文化,大体有这样几个方面。对于广义的教室文化来讲,所包含的意义则要多得多。大体来讲,所有关于学习的,都可归于教室文化。如课堂笔记、上课前的起立问好等。这些代表的,是学术上的认真和尊师重教的态度。现在进行的课堂笔记的评选,大可认为是教室文化的评选。

教室文化与学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院在教室文化的建设中,取得的一些成果,是有着文学院自己的特色的。在以后的建设过程中,必将呈现出更好的成果。

公务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优秀篇七

一、什么叫白色污染

这要从塑料开始谈起。塑料是一类高分子材料。以石油为原料可以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这些物质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即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我们通常使用的塑料就是由上述四种高分子组成的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薄膜抖动时声音发脆,而聚氯乙烯薄膜则较柔软,抖动时无发脆声音;发泡塑料一般是聚苯乙烯,燃烧时有浓烟)。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塑料进入广泛实用阶段。由于塑料具有很多优点:它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加工方便,质地轻巧,因此塑料一问世,便深受世界欢迎,它迅速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料被制成碗、杯、袋、盆、桶、管等。塑料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塑料的普及被誉为白色革命。

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用过的大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前几年,有人戏称我国有两座万里长城,一为古长城,二为白色长城,指的是我国铁路沿线到处是白色的饭盒、塑料袋,这就是视觉污染。在我们学校,随处可见一次性饭盒、各色塑料袋,起风时候,塑料袋到处飘扬,严重影响校园的美观。

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1、 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3月20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20__年第1号消费警示:当温度达到65°c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因此,20__年4月23日,国家经贸委发布了〈〈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告〉〉,要求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

我们现在用来装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早在四十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1975年,美国就禁止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和饮料。在我国,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组曾经岸访了塑料袋的生产厂,这些生产厂所用原料是废弃塑料桶、盆、一次性针筒等。生产时,首先用机械把原料粉碎成塑料粒子,再把塑料粒子放在一个水池里清洗(名曰消毒),取出来晒干,再用机械把它压成膜,制成各种塑料袋。记者问老板,这种塑料袋用来装食物,是否对人体有害,该老板毫不遮掩地承认这类薄膜未经消毒,肯定有害于身体,他本人从不用这种塑料袋装食物。每次吃饭时,就有不少同学用塑料袋装饭菜,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不仅危害环境,也危害自己的身体。

2、 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一般是不可降解的,其分子量在2万以上,只有分子量降为2000以下时,才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所利用,而这一过程至少需200年。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从而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 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4、 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 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三、白色污染的防治

1、 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因为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许多环保专家认为,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因为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112位。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需大量水,而我国人均水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已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家的名单上;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因此,无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节约资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及纸制餐具都是一件好事。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拒绝使用超薄塑料袋买菜或盛装食物,买菜可用菜篮子或较厚塑料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从而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2、 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其实,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复回收使用。废塑料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后再通过加热熔融,即可重新成为制品。从组成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均由碳氢元素组成,而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由碳氢元素组成,只不过分子量较小。因此,把这几类塑料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使之裂解,把裂解产物进行分馏,可制得汽油与柴油。

近年来,一些国家大力开展3r运动:即要求做到废塑料的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目前,在德、日、美等国家,由于重视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已经实现了塑料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

3、 研究开发降解塑料。降解塑料具有与普通塑料同样的使用功能,但在完成其使用功能而被废弃后,其化学结构可以在某些条件下发生变化,使高分子分解成分子量较小的分子,最后,被自然环境所同化。降解塑料有三类: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及双降解塑料。但是现在许多降解塑料并非100%降解,只是把塑料变为塑料碎片,据报道,我国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已研制成功100%降解的塑料。它是将淀粉和不可降解的塑料通过特殊设备粉碎成纳米级后进行物理结合,再将两者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用这种新技术生产的农用地膜,经过四至五年的大田试验,结果显示,在70天至90天内,淀粉完全降解为h2o、co2,塑料变为对土壤和空气无害的细小颗粒,并在17个月内同样完全降解为h2o、co2。现在这种塑料已投入批量生产。目前在世界上降解塑料还远远没有得到大规模使用。开发使用降解塑料也只能作为解决白色污染的辅助措施。

4、 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废塑料,就要实行垃圾回收分装制度,把不同类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这就需要我们有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

让我们人人树立以爱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思想,以实际行动来消除校园里的白色污染及其它污染,把四中建设为绿色校园,文明校园。

公务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优秀篇八

(一)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干部职工的向心力。

目前,中青年干部干事业的雄心仍在,希望在工作中大显身手,干出一番业绩。但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思想波动大,一旦受到挫折,往往会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甚至抱怨牢骚不断。我们要通过日常政治理论学习的机会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树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定期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干部大会,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增强机关向心力。我们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采取适合中青年干部口味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把工作做实、做好、做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树立中青年干部自己的榜样,促使干部在榜样的激励下自觉学先进、赶先进,从而成为先进。将他们的各种需求加以正面引导,通过解决他们的合理需求,从而激发其情感,鼓励其斗志,让他们在政治上有奔头,在工作上有劲头,在正确的舆论导向中潜移默化,完善提高,增强正能量。

(二)加大税收业务培训力度,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

国税事业发展的好坏关键在于国税干部对政治业务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谈到学习,少数干部没有兴趣,谈到娱乐,就满脸放光,虽然对新的税收业务不太熟练,对新征管模式不太适应,但要他们去学习,总是没有激情。特别在推行税收信息化建设中,能在第一时间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的中青年干部不多。丰富学习内容,采取缺什么就学什么,干什么就钻什么的培训思路,强化岗位技能教育。提高他们的政策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写作调研能力、查帐审理、税收分析能力,让更多的中青年干部成为;张口讲得,提笔写得,查帐查得,上机操作得的优秀税务干部。

(三)完善各项激励机制,增强干部职工工作活力。

中青年干部觉得自己人到四五十岁,提拔的希望不大,不干工作领导也奈何不了,工作上比较涣散,得过且过。个别人员甚至不情愿上班、也不情愿干工作,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是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能拖则拖,能放就放,缺乏解决问题的进取心和耐心。譬如:受领导职数的限制,基层干部如果到了45岁还没有进入中层骨干或局领导班子行列,那么他今后提拔的希望就显得很渺茫,这也是导致他们工作积极性不高和缺乏热情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议建立一个科学的非领导职务的晋升制度,对部分没有进入更高级别的领导及税务干部,要定期拿出一些指标,来表彰部分爱岗敬业,成绩突出的同志,让他们享受更高级别的工资待遇。通过树立典型,激励先进,惩处违纪,批评落后,来强化干部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工作活力。

(四)营造健康和谐环境,提供广泛的干事创业平台。

要开展岗位技能比武,举办摄影、征文、羽毛球等各种文体竞赛,通过晚会、爬山、出游、红歌会、团队庆功会等,培养树立团队精神,使中青年干部在活动中锻炼身体,增强集体的荣誉感。同时,为中青年干部提供更多的外出考察、学习、培训的机会。正所谓;行万里路,破万卷书,多组织他们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无形之中会对干部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整体意识有很大的帮助。要强化法治意识和德治意识,善于运用细致入微、春风化雨的情感管理法,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团结友爱,和衷共济,锐意进取,让干部由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快乐工作,达到;快乐工作的理想状态。要时刻了解和掌握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要尽可能的想办法帮助解决困难和化解矛盾,让干部时刻感到组织、领导的关怀和温暖,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公务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优秀篇九

4月29日,由《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主办、欧派家居集团协办的“每天关机一小时—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本次研讨会汇集了《非诚勿扰》客座嘉宾、情感专家黄菡以及国内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医学方面的相关专家,共同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家庭亚健康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发布了《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调查报告》。

6成中国夫妻遭遇“电子情敌”

调查数据显示:每个家庭至少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大多数家庭拥有2-3部智能手机,半数家庭拥有平板电脑,73.3%的被调查者的智能手机24小时开机。当前,家庭聚会已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相聚,聚会模式变成“人+智能手机+人”,43.0%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在家庭聚会中各自玩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在已婚被调查者中,超过6成(60.1%)的人感到配偶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时间过长,移动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夫妻间的“电子情敌”。因单方或多方家庭成员过度沉迷手机等移动电子产品而导致家庭沟通缺失,进而造成家庭矛盾激化、幸福指数降低等家庭亚健康状况普遍存在。

同时,移动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也降低了亲子关系的品质。26.3%的父母在工作日下班后陪伴孩子时仍可能会用智能手机,而在节假日这一比例上升至33.4%。36.6%的被调查者会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作为安抚孩子的工具。从不或较少在陪伴孩子时使用移动电子产品的家庭,亲子关系品质更好,父母与孩子间面对面的互动更有利于提升亲子关系质量。

用心陪伴,欧派倡议每天关机一小时

对于移动电子产品带给人际和家庭关系的亚健康现象,包括《非诚勿扰》客座嘉宾、情感专家黄菡、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会长朱宗涵在内的10余位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就中国家庭沟通现状、移动电子产品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合理利用电子产品拓展亲密关系、挽救电子时代的夫妻生活、如何适应网络时代的交流、如何提高电子产品使用的效率等话题展开了广泛交流。多位与会专家表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的经济体,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但是对于高速发展背后存在的社会性问题和家庭亚健康状态,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企业和社会人士的关注,集中社会力量,共同提升中国家庭健康、幸福指数。会上,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与欧派家居集团联合向全社会发出“每天关机一小时”的健康生活倡议。

“关机不仅是一个呼吁,更是一个爱家宣言和行动口号。关机即关爱,这与欧派爱家计划所倡导的用心陪伴是一脉相承的。”欧派家居集团营销副总经理阮达群表示,欧派一直将“有家有爱”作为企业核心品牌理念,有义务唤起全社会对家庭亚健康现象的关注,此次协办研讨会,目的在于呼吁人们在繁忙之余回归家庭,放下电子设备,以切实的行动关爱家人、陪伴家人,传递爱家正能量。

阮达群表示,为了扩大“每天关机一小时”的影响力,让更多人意识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家庭沟通问题,欧派还专门邀请周冬雨参与摄制爱家公益微电影《关机一小时》,希望能借助明星的影响力,传递欧派爱家计划的正能量。据悉,目前微电影已经拍摄完毕,将于5月15日国际家庭日当天举办的欧派爱家公益盛典上首映。另据阮达群透露,欧派品牌形象代言人、新任爱家大使孙俪和微电影主演周冬雨都将出席爱家公益盛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