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时代新青年心得体会汇总

2023年新时代新青年心得体会汇总

ID:1227655

时间:2023-07-08 20:24:20

上传者:曹czj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3年新时代新青年心得体会汇总篇一

汉代扬雄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而必中。”说的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修身立义铺前路,付诸行动展雄风”。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修身养性,以之为弓,作为万事之本。《论语》一书是孔子学说的体现。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即爱人,这是孔子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他“饭疏食饮水”,却“乐亦在其中矣”。他面色枯槁而焕发光彩,对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当面对外界“今之从政者殆耳”的腐败黑暗时,他怅然若失,“鸟兽不与同群”,只能浅吟低唱千古知音,轻抚琴弦奏更古之情。“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不追求物质层面的荣华富贵,而是向往精神层面的知足常乐,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看起来匡正自身的错误。只有先修身才能治国平天下。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树立坚持道义,以之为的,作为万事之基。“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便是一种坚持道义、坚韧不屈的人格追求;“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便是一种坚持道义、自我清白的高尚情操;“千秋龟鉴示兴亡,仁义从来为国宝”便是一种坚持道义、舍生赴义的至上品格。唯有坚持道义,将自己的利益融入到国家的利益当中,不断的无私奉献,最后便赢得世人的称赞,流芳百世。倘若放弃道义,把国家的利益抛之脑后,只得一时之利,但却是一世的遗臭万年。可见,坚持道义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因此要始终坚持道义,作为万事之基。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付诸行动,以之为行,作为万事之根。黄文秀,以国家脱贫为理想,研究生毕业,她选择把学识用在国家攻坚扶贫的事业上,以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为导向,为国家的脱贫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国共产党,以“为人民服务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理想,不断锤炼党性,结合实践经验,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成功书写了100年的辉煌历史;诸葛亮,他可谓人人皆知,凭借他出口成章,语出惊人的口才为主公刘备献计献策,为国家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上三点,缺一不可,唯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创造辉煌,要牢记“修身立义铺前路,付诸行动展雄风”。

2023年新时代新青年心得体会汇总篇二

一百年,于一个人来讲是生命的垂暮和凋亡,于一个国家来讲可能是风云变幻迭起兴衰,于一个民族而言可能饱经风霜,走向没落或崛起,但这一百年于我们而言,于共青团而言,却是风华正茂,正值青春。这是辉煌的岁月,不凡的一百年,在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筚路蓝缕开创基业时,我们共青团坚持跟党走,无数共青团员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百年团史的辉煌壮丽和峥嵘岁月。

忆往昔,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她在动荡的年代中挺身而出,以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

一九二二年五月五日,在这个不平凡的日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了全国统一组织,将早期成立的社会主义青年团联合起来,将那一代有责任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联合起来,这样的一批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有力助手和预备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郭钦刚,傅斯年,这样一批热血的有知识青年用鲜血浇灌党的事业,抗日战争时期,共青团成为一批民族解放性质的的抗日救国青年团体,涌现出一批优秀青年和儿童,抗日小英雄王朴,张嘎,海娃这样一批只有十一二岁的儿童团员在抗日战争中彰显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和责任担当,成为后来无数儿童和青年的楷模。这样有活力的共青团和有朝气的共青团员在百年历史画卷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人的楷模。

看今朝,风云变幻,波谲云诡,她在百年的变局中步履铿锵,以荧烛末光耀时代光源。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永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在民族危亡时这样一批青年就是在荆棘与泥泞中跋涉,为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而鞠躬尽瘁,李大钊,周恩来,瞿秋白,或许历史湮没了他们的生命,却让他们的功绩和名字流传千古,青春向阳不负芳华,梁启超先生曾说:青年人是时代的希望,祖国崛起强大会伴随无数青年人的前仆后继以及那些青春激昂的希冀与梦想。青年人是希望与未来,后浪终将推翻前浪,引领航向,当代青年,诚如见义勇为,身中数刀和歹徒搏斗的欧阳植飞,投身中国梦建设,在平凡岗位上发挥工匠精神的邹彬,这样优秀自律有担当的青年在这个时代比比皆是,也激励着如我们一般的新生团员鼓足勇气,投身祖国建设。

展未来,长河滚滚,浪花洇染,她将在历史的长河中健步笃行,烨山河光彩熠时代星河。

青年就是要见山见水,独善其身,兼济天下,除了诗和远方,还有家国天下。共青团是一个青年组织,一个致力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组织,每一个青年团员都要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同时也要注重对自我的培养,修身自律,成为一个有本领有担当有能力的青年人。青春年华,青春之歌应当演奏美妙的旋律,青春之画应当镶嵌瑰丽色彩。疫情期间,孙传鹏,彭银华,刘佳,夏思思等一批优秀青年志愿者在国之大考面前不畏艰难,投身抗疫事业,甚至有人为之付出生命。他们用生命和血水谱写了中国共青团的担当。辛丑年夏,中原大洪,中原无数高校学子以不怕苦不怕累的担当精神投身救洪事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共战洪水和大疫。一个又一个的优秀青年谱写了青春诗篇,在共青团的历史上留下了绚丽的痕迹。他们的行动时刻激励着后来的共青团员艰苦奋斗,成为一个时代需要的优秀青年。

生逢其时任在肩,心怀家国志凌云。百年恰是青团正茂。对广大青年而言,正逢盛世必当不负盛世,在时代答辩中,当树立崇高理想,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成为一个有本领有担当的优秀青年。在为祖国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青春梦,也为共青团的事业添砖加瓦。

2023年新时代新青年心得体会汇总篇三

一盏明灯,可以照亮旅程;一本好书,可以充实人生。自从读了《争当四个好少年》之后,我感慨万千。

我们要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热爱祖国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最朴素的感情。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民族多样、历史悠久、成就辉煌。新中国成立--年,尤其是改革开放--年,我们伟大的祖国巍然崛起,成为世界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奥运会的胜利召开、世博会的圆满举办……啊!我们的祖国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前列。少年有志,国家有望。少先队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预备队,我们的人生历程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步伐紧紧相伴。不论今后我们想当什么,都要把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立下凌云志,敢去摘星星。”人民为先,祖国至上,我们要牢固树立起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立志为民族争光,为祖国争光。

我们要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勤学好问,追求上进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没有知识怎么成才?不勤奋学习怎么有知识?浅尝辄止不下苦功是学不到东西的。当今时代,国内国际竞争激烈,“市场的竞争”,我们国家正需各方面人才。只有今天勤奋学习,将来才能担当大任,才能给国家作贡献,这也是我们少年儿童肩负的责任扎实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勤奋学习各门功课,打好知识基础。

我们要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良好品德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船长的忠于职守,谭千秋老师的大爱无私,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乔依的乐于助人,林肯总统的仁爱正义,海伦·凯勒的不屈不挠,陆游的心系祖国,白芳礼和丛飞的无私奉献,清洁工的披星戴月,交警的.爱岗敬业,这些都是我们做人的楷模。我们要弘扬“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

让我们行动起来,争当“四个好少年”吧。

2023年新时代新青年心得体会汇总篇四

傍晚8点我准时收看了,“新时代好青年”的主题节目。这一届新时代好青年发布活动来到了美丽的山城重庆。

这次“新时代好青年”活动讲述了十位新时代好青年的先进事迹,“在阳光和雨露的哺育下,一代好青年正茁壮成攻!

这些哥哥姐姐们是我们千千万万的青青年们的优秀代表,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中就有两位好青年吸引住了我的心灵,下头让我来为您们一一讲解吧!

第一位就是来自江苏淮安的董天晨同学:她有着一个航天梦,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人,她是一个航模社的社长,她喜欢一些有朝气的东西,比如航模飞机等,所以被她爸爸取名为:董天晨。她每一天刻苦钻研航模飞机,她从小就是个航天迷,如:c919大飞机、天宫二号、中国天眼等,她是一个勇于攀登的好青年、胸怀航天梦想的好青年。

第二位是来自浙江省的邵子衿同学,看看他是怎样学科学,用科学来创造完美生活的。

他最得意作品就是卡丁车,他在网上看到国外一个大学生制造卡丁车的视频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他大胆的做了起来。他花光了他所有的零花钱买来了材料,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最终做好了。直到此刻已经是他的第三辆卡丁车了,同学们都说他很棒!

每一个青青年都怀揣着一个梦想,我也不例外,我也有一个航天梦!所以我必须要好好学习,学好科学,学会用科学,向新时代的好青年们学习他们那种刻苦钻研的精神,挥洒努力的汗水,当被一次次困难打趴下时,勇于站起来,微笑着说:“再来一局”。

在新时代好青年的身上,我看到了只要有努力的足迹,就会有成功的欢呼!让我更深的理解了,青年智则国智;青年富则国富;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独立则国独立:青年自由则国自由。同时感受到国家赋予我们青少肩上的任务的沉重和自豪!

2023年新时代新青年心得体会汇总篇五

还记得我初次在新闻里看到“新型冠状病毒”时,对它毫无概念,觉得它离我非常遥远,于是只当它是一则再普通不过的新闻罢了,直到它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

1月22日,我第一次在出门的时候戴上了口罩,当时的我并没有想到这将会是一场持续数月的战役。大年三十,这是我过得最胆战心惊的一个春节,回乡下之前,我在外套的口袋里塞满了口罩,那时的我以为这些口罩能撑到疫情结束。大年初一,我们全家便匆忙赶回长沙。妈妈看着挤满冰箱的食材,说:“这么多吃的,应该够我们撑过去吧。”,但是口罩买了一盒又一盒,食材添了一拨又一拨,我们仍然只能窝在家里,祈祷着明天“拐点”就会到来。

直到开学时间的不断推迟,我才真切地意识到,这场战役的胜利遥遥无期。在疫情面前,无论是否感染,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成为了受害者。无论是备考的学子、海外归国的留学生、普通的工薪阶层还是企业的管理者,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很幸运,即便不能出门也仍然能填饱肚子,还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我也能看到,很多人在这场战争之中失去了太多重要的东西。

下楼散步的时候,我看到戴着脏兮兮的口罩的老爷爷正在江边捡拾破烂,他肯定也知道外面有病毒啊,但是他要挣扎着活下去,哪怕外面有再多致命的病毒,哪怕他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口罩,他也必须出门,他要去寻求一点生的希望。

每天早上习惯性查看疫情通报的时候,我都不免胆战心惊,我知道我们看到的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张张原本有温度的面孔,是一个个原本温暖的家庭,不断上升的曲线背后,无数个家庭正在支离破碎,短短的时间里,有太多人已经彻底失去了自己的“家”。除此之外,上千支股票的跌停,无数个工厂、企业的倒闭,也让很多人未来的生活陷入迷茫,“来日可期”在一夜之间成了泡沫。

这才是现状啊,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正视也必须要面对的寒冬,也许我们没有真正感染病毒,但是我们的生活已经“生病”了。

复兴中国的重担已经传递到了我们的肩膀上,我们早就不是嗷嗷待哺的孩子了,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与担当。即使我们现在能做的实在微不足道,我们也应该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若干年后,即使不是在一线抗疫的医护人员,也能尽己所能,成为那个“捐口罩”的爱心人士而不是给国家和社会添乱的人。

覆巢之下,已无完卵。但是这样的劫难应当激发我们更深一层的思考与斗志。最后,我想以一句话来激励你我: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2023年新时代新青年心得体会汇总篇六

青年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段时期,它就像是无边无际的大海,广阔无垠的天空,一切都充满了未知。

时间在日月交替中不断流走,人不能轻易的浪费自己的大好青年时光,在这个时期都是可以出现黑马的。鲁迅先生曾经说过,青年所多的是生力,是遇见沙漠,可以开掘挖井的,当然青年时期是具有无限力量的。

人在青年时期,最重要的是靠自己,要有坚持不懈,奋发努力的精神,可以面对一切困难,不断去克服,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坚定可以把山搬走的信念。这个世界的不断发展,都是青年人的不断努力付出的。

青年是国家的灵魂,是民族的希望,青年不仅要有坚定的精神,更应该有担当。在步入成人的道路上,前方的路不好走,所以更要管好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有些人进入工作需要承担起工作上的责任,有些人还在学习,需要承担起学习上的责任。所有的人都把青年看的很重,因为祖国的未来全靠他们。在娱乐圈中的青年红星,也要承担不少责任。被曝在公共场合吸烟的青年成功登上微博热搜,引来了许多人的谩骂和指责,对于这件事,本人发表了道歉信,承担了这一事件所有的责任,这是有担当的青年。

青年时期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些激荡的浪花和零落的礁石,阻挡你成功的风帆。一位女星在歌手事业的上升期中,被自己的父母举报假唱,有些不好的行为。这一事件过后,使本处于事业上升期的他一下落入了低谷,很长一段时间不见人影,在此期间没人知道她是怎么生活的,但经历过重重困难后,如今的她又光鲜亮丽的站在了舞台上,迎接着属于她的欢呼和掌声。困难和挫折对于强者来说是垫脚石,是走向成功的奠基石,因为他们不惧挫折和困难,直面面对,所以我们都应该努力成为强者!

青年就是一个未知数,就像兀的小数点后有许多数字一样,但每个人的青年经历中都会有担当磨难和精神的出现来增添青年时期的色彩!

2023年新时代新青年心得体会汇总篇七

疫情来得悄无声息。

仿佛在一夜之间,窗外的世界变得陌生了。昨日还在院中嬉笑打闹的顽童转眼便不见了踪影。厚重的云层将阳光遮蔽,只留下一片让人抑郁不已的灰白。

或许很多人内心仍然不愿意承认,但是,这就是一场灾难。

它不同于地震、海啸那般猛烈,但,它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夺走了我们生活中的安宁与欢乐。

商场停业、交通关闭、学校停课......这场灾难带给我们的是健康、精神与经济的三重打击。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灾难”似乎与“死”、“亡”等词汇一样,是一个十分忌讳而不能被随意提起的词语。

然而,正是这些忌讳,充当了人们逃避现实的借口。于是小部分人开始自我麻痹,他们仍不愿意接受自己的美好新年、出游计划亦或是日常生活被这样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所扰乱的现实。

殊不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灾难正是如此,你越是不愿正视它,它来得越是气势汹汹。

我们,只有先面对灾难,才有机会战胜灾难。

(二)我与别人

湖北红十会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捐赠物质承载着温暖与善意从四面八方被送到了红十会。那些大都是医院所缺的防护物资,是无数医生与病人的希望。而这些物资被收了,却在仓库堆积如山,因为人手不够;医生们排队来领物资了,却几个小时都领不到,因为现场混乱、手续繁琐。在这样的非常时期,这样低下的工作效率,当然会引发大家的口诛笔伐。

可真正应该引人深思的,是接下来工作人员的这句辩解:

“我们只负责收,不负责发。”

两个“负责”,将责任理得清清楚楚,却又将责任推得干干净净。

听啊!多么的如出一辙。

可那时的我们终究只是一群只会想着还有多少糖果的孩子,而孩子的言行并不能代表什么。然而,可悲的是,在有些人身上,这种“独善其身”的思想那怕过了五年、十年甚至终其一生也仍然无法改变。更可悲的是,在几乎每个人的身上----包括我自己,这样的想法都或多或少若隐若现地存在着。

我不愿意将其简单地定义为“善恶”。

诚想,若是一位生命垂危的病人躺在他们面前,那么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将物资送出。可问题在于,哪怕仅仅只有一墙之隔,只要他有一丝机会对医务人员的奔波视而不见、对病患的呻吟充耳不闻时,他首先想到的便会是“这样做会给我带来什么麻烦”,而不是“我这样做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帮助”。

这便是“利己主义”。

“利己”,并不是谁的罪过,因为它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也正是由于这种本能,我们的祖先才能在自然界残酷的生存斗争中胜出。

而这种本能在拥有十四亿人口的中国容易被放大。的确,众多的人口给予我们无穷的推动力,可它同样会淡化每一个人的责任意识,它给了很多人一个逃避的借口,那便是:我不去,还有那么多人可以去呢。

当一个团队足够庞大,每一个队员与团队的奋斗目标之间的距离便会无形中被拉大。

然而,这个时代需要我们跳出那个“小我”的世界。“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世界就是千千万万个体组成,我们都是世界的一部分。

它不需要每个人都兼济天下,但它要求每个人都不只满足于独善其身。为了生存而斗争的年代早已过去,如今的我们,需要时时提醒自己的是,在那个属于“我”的世界里,添上一个“别人”。

添上一个“别人”,我们就有了更多的责任感,不问得失;添上一个“别人”,我们就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怕麻烦;添上一个“别人”,就是更大的善意,更多的担当。

此时,我的脑海中出现了很多人的身影:

那些守在各个交通要口的交警,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给来来往往的车辆上人员查体温;而在一个高速收费站,一名男子跳下车,给交警递过来一箱从尼泊尔人肉背回来的口罩,丢下一句“我们都是中国人”就匆匆离去。

看,当“我”的世界里多了一个“别人”,似乎也不是那么坏。

(三)你以为的你以为

疫情至今,有一个现象让人印象深刻。

当得知有500万人离开了武汉,一些微信群里开始出现了对武汉人甚至是湖北人围追堵截的行为,甚者是公开他们的身份信息,对他们进行人身攻击......仿佛这场疫情传播是武汉人蓄意制造的一样,仿佛他们是罪人,而不是受害者。

这一幕像极了小时候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见到动画片里的大灰狼便觉得狼是这个世界最丑恶的生物,而看到机智可爱的绵羊便认为羊是最可爱的天使。

那时的我们,对自己的想法深信不疑。

记得柴静在《看见》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20__年陕西发生的“野生华南虎照”事件中,声称自己拍到了虎照的农民周正农在面对质疑时回应:“如果虎照是假的,我愿意把我的脑袋砍下来”。而“打虎先锋”,中科院植物学家傅得志则直言:“用我的头作担保,虎照是假的,当地绝对没有超过十公分的树叶”。这个植物学家判断虎照是假的依据是照片中的树叶超过了十公分。后来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虎照当然是假的,而人们却也在当地找到了不少接近二十公分的叶子。

不仅仅是他们,这起事件中的人物在面对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便是“我认为”,或是“我觉得”。而在被问及他们是否曾尝试去弄清真相时,却都一脸茫然地摇摇头。

这不仅使我想到了今年十分流行的一句话: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可“我觉得”的便一定是对的吗?

正如柴静在文中所总结的那样:中国人思维最大的特点便是缺乏精确性。当我们的内心开始认定一种观点时,便会对此深信不疑。然而这种观点或结论的来源往往是极其随意的,就如因为灰太狼而讨厌狼,或是因为别人对自己的一次出言不逊而将前定义为“坏人”,亦或是因为一次不太理想的成绩而将某位同学定义为“学渣”。然而,这一个又一个的定义无不带着个人的主观偏见,难以做到客观公正。

“新冠病毒”不是所谓的“__病毒”,而需要为此承担责任的是“一些人”而不是“武汉人”。

在疫情的浪潮下,舆论变成了一种极易传染的情绪。这时的我们无疑需要保持冷静,理性地看待与分析一切事情,不要被“你以为的你以为”所蒙住了双眼。

(四)结语

或许,不可避免的,这社会仍存在着利益之间的尔虞我诈。但是,当灾难真正降临时,人们却空前地团结在一起。

截至20__年2月13日,全国各地已派出两万多医护人员支援湖北,来自四面八方的180多支医疗队奔赴武汉和湖北其它地区,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有序开展医疗救治工作。这就是让人惊叹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疫情带给我们灾难。可疫情的发展却也将我们的问题暴露出来,给予了我们一个反思与纠错的机会。而人们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纠正中,创造了一个个更美好的明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