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如梦令教案(6篇)

2023年如梦令教案(6篇)

ID:1252764

时间:2023-07-09 08:24:24

上传者:曹czj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2023年如梦令教案(6篇)篇一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吟诵词,以“沉醉”为切入点,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体会词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以“沉醉”为切入点,想像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体会李清照的词作特色。

四、教学方法

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学生读,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再用比较的方法,提供另外一首李清照的词作,了解词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写作风格。 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学生加强诵读,适当加以指导,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大家还记得《夏日绝句》吗?(齐背)

2、 说说你了解的李清照的相关情况。

3、 出示幻灯,简介李清照

补充:古代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却被称为“一代词宗”,词史地位好比诗中李白。我们今天要学的《如梦令》(板书齐读),就是她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写的。

3、今天我们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

4、同时呈现诗与词:轻轻地读,你发现词与诗在表现形式上哪儿不一样?

5.简介词的特点

词起与唐,盛于宋。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每一句的字数、节拍,包括演唱的旋律都是靠词牌来规定。这里的词牌就是„„(如梦令)。很多词没有题目,我们往往用第一句来当它的题目。所以这首词的题目也可以叫„„(常记溪亭日暮)

数数它有几行?(6)再数数每一行有几个字(教师手势引导,学生读一行报一行数字665646)?所有的如梦令,都是这样的结构。

引读,男生读《夏日绝句》;女生读《如梦令》,(节奏要特别有变化:平长仄短)。

二、 初读全词,理解诗意

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自由读,指名读读,齐读

3、默读思考,圈画出不懂的词语,想一想词的大意。

同桌交流

4、 交流词语的意思。

常记:经常想起。

溪亭:小溪边的凉亭。

日暮:太阳快要下山,时间不早了。

沉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

归路:回来的路。

兴尽:兴致得到满足。

经常回忆起在溪边凉亭游玩饮宴的情景,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别不出来了。一直到兴致完了,天已经黑了,才掉转船头回去。结果却搞错了方向,船行到了藕花深处。

奋力地划啊,奋力地划啊,把栖息在沙洲上的水鸟惊得全都飞起来了。

6、朗读体会全词的意思。

三. 美读全词,领悟意境

1.请大家细细读几遍完成以下的问题。

(1)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教学“藕”字)

2)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3)为什么会误入?

(4)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

2.其实整首诗就围绕着两个字来写,哪两个字?(板书:沉醉)

3.词人因何而醉?(板书:美酒)

词中强调喝酒的地点是(溪亭),所以要读重音。

词中强调喝酒的时间是(日暮),所以要读重音。

词中强调喝酒后的状态是(沉醉),所以要读重音。

师强调:读重音不是单纯的加重读音,而是用它把前后的词语意思都凝聚起来 (个人读,齐读)

4.作者喝着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醉到哪种程度呢?

(视觉上,余霞、荷叶、花、鸥鹭。关注色彩:绿、红、白、金黄 )

(听觉上,你的耳边萦绕着„„(鸥鹭扑棱声、鸣叫声;水声,惊叫声、划桨声„„) (嗅觉上,深深地闻一闻,沁入心脾的荷花淡淡的清香)

6.哪你说让作者沉醉的除了美酒还有什么?(板书:美景)

美酒加美景,给了她美好的心情,这种心情,让我们读着 ,看着,也跟着陶醉了。(板书:美好的心情)

7.再读,感悟词人不仅“沉醉”于酒,“沉醉”于“景”,还“沉醉”于“情”。

四.对比赏读读,延伸拓展

对照比读两首《如梦令》比较它们的相似之处,对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2023年如梦令教案(6篇)篇二

教学目标:

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

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人称“千古第一才女”,创“易安体”的李清照

记忆课下文学常识

2、介绍李清照的生平

南渡前多写悠闲生活,韵调优美

南渡后多怀乡忆旧,情调忧伤

二、理解意涵

1、朗读这首词,说说这首词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场景、对白?

人物:主仆两人

场景:春雨后的屋中

对白:“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不忍见花被吹落

3、李清照醒后第一件事是什么?

了解经历风雨后,庭院之中的海棠情况如何

很关切,又不敢于、忍心面对

5、从“却道”的“却”字,你能品读出诗人怎样的心绪?

她心中早已知晓海棠花的境况

对侍女粗心的不悦

6、“知否,知否?”怎样朗读才符合诗人当时真实的情感?

对侍女的粗心的嗔怪

自己的心境无人理解的无奈

7、“绿肥红瘦”写出了什么?诗人的用字有什么高妙之处?

写出海棠花经历一夜风雨后可能的景象。仅仅四字就形象可感。

用拟人的手法,更凸显诗人的爱花惜春之情

8、作为一名女子,诗人的惜春其实还有怎样的一层含义?

惜青春时光的短暂易逝

三、朗读与总结

2、在跟深切的理解诗人内心曲折深藏的情感后,再一次朗读诗歌,在朗读过程中重读并重点感受以下字词:“试”“却道”“知否,知否?”“应是”。读出诗人内心复杂幽微的情感波澜。

3、归;纳语言风格——言浅意深,含蓄曲折

2023年如梦令教案(6篇)篇三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1.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2.浓睡:酣睡。3.卷帘人:指侍女。4.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诗句大意:

昨夜雨稀稀落落下个不停,风却刮得很紧,沉睡一宿,酒意却还没有全消。(写景叙事,点明下文发问的起因)

我问侍女海棠怎样了,她却说,海棠还是像原来那样啊。(“试”:关切花事,既想知道又不忍知道花落消息的矛盾心理。)

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啊!(这是词人对侍女“海棠依旧”的回答的否定,更是对风雨中花朵凋零的惋惜,对春天逝去的无奈。“绿肥红瘦”,别致而贴切地描摹出春末夏初的景色,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主题思想:

作者以与侍女对话的形式表达了爱春(伤春)、惜花的真情,也含蓄表达了感慨青春易逝,爱惜自己如花青春年华的感情。

2023年如梦令教案(6篇)篇四

同学们,在诗词创作的王国中,男诗人、词人尤多,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都蜚声诗坛词坛,而宋朝出了一位女词人,极为有名,极富才华,她就是南宋词人——李清照(出示图简介作者)。 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李清照写的词,(出示课题)。

根据你对词的了解,你觉得诗和词有什么不同?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出示有关于词的知识)

词,古代又称长短句,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最初的词,是歌词,是按照一定的曲谱填写的。曲谱又称词牌。《如梦令》就是词牌。词牌之下,一般另有题目,但这首《如梦令》只有词牌没有题目。一般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来作为题目。这首词很短小,数数,整首词共——33个字,也没有上下阕之分,是一首小令。记述的是李清照少女时代一次郊游经历的经历。

二、出示提纲,自学交流:(出示自学提纲)

1、扫清生字,读通词的内容。

2、理解字词,明了词意。(出示有关字词的意思)

3、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想象画面,感悟词情。

三、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感知课文《如梦令》。

(1)听配乐朗读,然后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通句子。(出示带间隔符号的整首词)

(2)指名读(正音:兴、藕)。齐读。

(3)结合注释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4)学生说后出示译文。

教师相机提问点拨:

1、本首词写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

2、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3、出现了什么突发事件?为什么会发生这一事件?

4、作者的心情怎样?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品词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词的意思,明确了作者有表达的思想。谁能有感情的朗读全词,把作者沉醉、惊慌、愉悦的心情波折读出来。

(1)学生自读品味。(出示幻灯6)

(1)指名读。

四、课外拓展:

出示《如梦令》和《一剪梅》全词

1、范读

2、引导学生赏析

3、背诵

五、作业

想像《如梦令》所描绘的景象,把它写下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 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 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2023年如梦令教案(6篇)篇五

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如梦令》教案。

2、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并当堂背诵。

二、教学重难点

目标2

三、德育教育目标

1、竞争意识的培养。

2、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教法学法

圈点勾画法,情景绘画法,启发式,讨论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会不会唱《童年》这首歌?(会!)

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为大家唱一唱这首歌,好不好?(指名学生唱歌)

唱得非常好!这首歌好听吗?(好听!)

对!这首歌非常的动听,多年来,它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人的心,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如梦令》教案》。特别是那朴实优美的歌词,让人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现代是这样,在古代就更是这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

(二)完成目标1

如梦令和我们这篇课文学过的 三首古代诗歌有一点不同,这是一首词。那么,什么叫做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板书目标1)

1、什么叫词牌? 2、词怎样进行分类的? (指名回答)

(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词牌名如梦令,属于小令,因为它只有33个字)

(三)完成目标2

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完成我们本节课的第二个目标(板书目标2)

2023年如梦令教案(6篇)篇六

【作者】:李清照——《如梦令》

【内容】: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作者小传】: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常记:长久记忆。

沉醉:大醉。

藕花:荷花。

争渡:这里指奋力划船渡过。有注“怎渡”者,不宜从。

滩:明·毛晋汲古阁本《漱玉词》作“行”。

【赏析】:

这是一首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此首小令,为作者年轻时词作。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用白描的艺术手法,创造一个具有平淡之美的艺术境界,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给人以强列的美的享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