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课总结优质

实践活动课总结优质

ID:1269254

时间:2023-07-09 11:48:18

上传者:曹czj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践活动课总结优质篇一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这是一段珍贵的工作时光,我们收获良多,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工作总结了。那么你有了解过工作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教研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标准》解读指出,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是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我校本学期确定教研活动重点研究“数学实践活动课”,经过一学期的教研实践,使我们数学老师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教学方法有了长足改进,开创了我校数学教学的新局面。

1、学习《标准》、更新观念,实践创新。

l 学习《标准》。全体数学教师四次集中学习讨论《标准》,对实践活动课的具体目标、具体要求、具体内容逐步心中有数。每位老师都有一本《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边学习、边实践。

l 专家指导。两次请方栋梁主任作数学实践活动的讲座。他回顾了上学期实践活动的情况,讲述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论述了实践活动的教学价值;他希望每位老师都成为实践活动的实践者、创造者。

l 外出学习.三次去杭州等地听课。在校看有关录象四次。许多老师上网查资料。每次外出学习都组织老师汇报交流,推动本校数学实践活动。

按照《标准》对实践活动的要求,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 按年级提出不同教学内容:一-二年级“与生活密切联系”,开展数学小调查的等内容;三、四联系周围事物组织活动;五年级投入社会,组织活动展开一些小课题研究。

3. “四个强调”

数学活动课开展后,教研组就根据《标准》提出四个强调:强调人人参与,动手实践;强调从学生身边生活取材;强调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交流;强调教学互动,合作交流,团体精神。

4.落实有创意的研究课和公开课。

姓名

内容

姓名

内容

姓名

内容

盛天蓝

王阿翔

测量与估计、购物、调查课外兴趣小组人数的小统计、 搭配

黄胜亮

沈仙英

剪角和拼角、统计图表、求变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王志强

罗欢庆

合理购物、长方体和立方体特征。物体面积大小的估计

朱芳

池淑铃

围墙的设计选校服、身高和体重

吴敏捷

徐元昕

数的认识家用电器小统计

张群

包装盒的设计

5.五个到位。

每次数学实践活动都做到内容到位、教案到位、评课到位、整理教研课的资料到位 、同时编入校园网。最后把资料汇编成《新生纪学校数学实践活动教案集》。

1、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开展了数学实践活动。如:一年级“数的认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安排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数,在课堂里列举出来。冰箱台数,电脑台数,洗衣机台数。并把全班小朋友家的电器汇成统计图。然后让小朋友提出数学问题,才一年级小朋友不仅能正确用数,还能正确的使用数的相关单位;在此基础上列举了许多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如:,把几个小朋友家中的电器相加的相并关系的问题;把几个小朋友家中的电器进行比较的相差关系的问题。加强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如;二年级用学生在“估计和测量”的数学活动课后能正确的应用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利用已知的物体长度来估计周围建筑物的高度。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为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发展理性思维提供了支柱。再不会闹出床长2厘米,二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12厘米的笑话。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学生从周围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以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年级“设计围墙” 数学实践课。老师出现房子的长15米,宽5米,让学生为它设计围墙,并要学生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画出来,这是富有挑战性的.一幕。学生能行吗?事实证明学生从他们生活环境中,从他们周围情景的住房中,捂出了设计案五六种,并能用朝向、采光、空间等来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方案。学生能行,很有才能。设计方案时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运用以学的知识解决怎样计算围墙的材料问题。使设计方案更加完善。数学活动课有助于学生逻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尤其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的综合运用对一个人的成长多么重要的意义。

3、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增进人文精神的培养.四年级《选校服》一课在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基础后,用统计中样本的选择方法,选了同学们喜欢的校服,正如评课中说的:“做到实用性和科学性相结合。”三年级的同学课外分工合作竟作了10项事物的调查资料,有学校6年的变化,有国家在交通,体育、人民生活小康的巨变,同学们都为自己有这样的本领而骄傲,从而更加爱学数学。

1、在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景中学习,师生乐陶陶。

学生喜欢自己的数学,老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基础,营造和谐,平等的合作的学习环境。这样有利于发挥教和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上实践活动课时老师发现学生特别兴趣,探讨时发表意见特别积极,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多。至于到下课时,讨论还在继续,兴趣还是那么浓厚。他们将已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数学活动中去的本领常常叫大人惊喜。

2、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才会有创新:有创新才会有惊喜。例如:五年级的“合理购物”一课的购物方案的选择,让家长刮目相看。“甲商店买大送小,乙商店一律九折,丙商店满30元八五折” 学生围绕三家商店的各种优惠开展热烈地讨论。面对商家五化八门的优惠学生如何选购我们所需要的物品呢?正如方栋梁主任评课说的学生能充分利“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学生为班会设计一个购买饮料的方案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多种选择的方案。从而得到最佳方案。不仅能从省钱省料和使用方便等多角度思考问题,而且能综合应用百分数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使购物更加符合现实、符合个性发展的需要。

二年级小朋友在“估计和测量”一课时能说出用一个教室的长度去估计教室外走廊的长度。小朋友说:一个教室大约8米长,走廊上有4个教室长32米加上一个2米宽的楼梯通道,我估计走廊长36米。这样有条理的阐述赢得师生的称赞。

3、学生在小班里学习大有作为。

我校小班化教学以人数少的优势,为实践活动提供了较好的学习环境。四人一组,全班只不过八组,给师生带来了较多的接触机会,所以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很适合开展实践活动课。老师有较多的时间倾听学生的信息,学生也有较多的时间发表自己的探索过程。上课时每人都有教多发言的机会,学生在分组自主整理信息时人人有事干。老师在小班里有较多时间到每组转转,有时间去体会、去思考每组学生的信息。在分组汇报是小班化的优势更为突出。老师有“展一展”的方法将全班同学的“作品”出示在电脑展示台或张贴在黑板上。这不仅有利于交流,而且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信心。

1、将继续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教师要打破原有课堂模式,室内外,课内外均可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根据活动需要学生的活动时间可以一节课30分,也可40分还可50分。课堂上让学生成为真正主人,可以插嘴,可以下座位交流,总之要营造有利于数学实践活动的环境、气氛。

2、要继续学习《标准》,实施《标准》。要求每学期每位老师至少上一、二节时间活动课。要在实践活动课的资料很下工夫。努力上好实践活动课,要及时分析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成功失败之处,不断总结交流,不断精益求精,把数学活动课开展的有水平、有出特色。

实践活动课总结优质篇二

从20xx年4月10日到5月29日,我们在南明区达德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德综合实践课程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指导了3年级5班的同学完成以“走进花的世界”为研究课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以校外指导老师的身份引导学生完成此次课题研究实践。活动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准备阶段,研究阶段和评价阶段。为了在以后的学习时间当中能够顺利地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在此总结此次活动以吸取更多经验和教训。

(1)准备阶段

在以“走进花的世界“为大课题的前提下,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花的药用价值,花的语意,一天中花的开放时间等侧面设定小课题。小课题确立后进行探索研究的准备。首先是研究小组的确定,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我们以一个单位小组为研究小组,这样看上去有些背离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要求,但由于处于3年级阶段的学生未形成稳定的志向和兴趣,在他们按照自己的意识和兴趣组成的小组后会随意撤出或者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不是很紧密,导致探索研究无法顺利进行。其次,是小组分工。以个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分工的质量是保证,我们首先明确提出一些职务,然后学生自我推荐或者同学推荐,根据能力的大小进行分工,然而在自主确立职位的时候有些职位(资料收集员等较有难度的)没有人愿意承担,而且在活动过程中索然分了工但是责任还是不明确,学生没有办法确定自己的职位,所以任务完成度还有一些欠缺。由于完成度的欠缺,我们的研究也存在一些漏洞,针对这样的情况,作为老师要适当鼓励引导。再次,是活动方案和聘书的制作,在此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拟定活动方案的方法以及书写聘书的格式,但这是我们做得不够完善的地方,考虑到3年级学生整体思维能力不足的情况,我们帮助学生简单的拟定了一个方案而没有按照一般研究型学习活动方案的步骤。

(2)调查研究阶段

生活是一幕生动真实的剧本,在这一幕剧当中,不同的让用不同的方式饰演着不同的角色,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各小组本来应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或上网查询,或看报收集,或进图书馆查阅或进花店进行调查或请家长帮助完成任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但我们在这里遇到了困难,或许是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有限以至于研究进程处于停滞状态,从而影响到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由此,我们不得不考虑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作为指导老师的我们没有教会学生怎么去收集资料;其次,我们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力,没有让他们自主地去进行资料收集的活动。到了最后有些组只有几张与课题没有太大关系的图片或者从网上下载的文字资料,导致课题深入的探究无法进行。

(3)汇报总结评价阶段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环节,无论是成果汇报还是教师的评价都能督促学生完成任务,汇报评价又分为阶段性和终结性,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成果汇报各小组派汇报员一到两名将本组最近成果向全班进行展示,并表明今后的态度,向同学们讲述活动心得,指导老师进行引导性点评。通过各组的比较他们很快就能发现本组与其他组的差距好胜心的人们普片的心理现象,得到老师的认可是一件让他们欢欣鼓舞的事。终结性评价及反思,我们按照活动的要求向学生们发放了反思表和评价表,针对学生的反思和评价对他们进行肯定同时也表达他们的不足和我们对他们的期待。

在活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像是无头的苍蝇找不到方法。我们

不知道具体要做些什么和最后要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上了两次课还是不得要领,事实上综合实践课就是要在活动过程中去发现和探索,理论和实践看似很近实则很远,理论源于实践,却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导致理论难以指导实践。理论固然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但是,再去用于指导实践的时候我们不清要怎么去把他们联系起来,找不到一个媒介把他们具体地联系起来。因而,综合实践课是一种超越文本,超越课堂,需要学生亲生体验和感受的一门新课程。

在指导活动的过程中,之所以以开始的时候会像无头苍蝇一样,首先是因为理论基础不扎实;其次,是因为没有积极地和其他老师进行联系和交流;第三,就是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第四,不懂得利用课堂以外的其他力量(其他老师,家长等)。总之是孤掌难鸣,没有充分做好资源的优化配。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收获,应该加以总结和寻找解决的办法,为以利用。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

一门独立的课程形态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社会活动,生活等领域延伸,因而,必须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社会自然科学知识。

(2)积极行动,努力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改革如期而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创新的空间。

(3)学会发挥资源优势。综合实践活动课立足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社会需要,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发挥各种资源优势,使资源达到最优配,提升实践活动的质量,以更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不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不断挖掘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使综合实践课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创生教育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实践活动课总结优质篇三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状,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综合实践活动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大量存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渺茫、担心和担心,但是我们深信,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会做得更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工作总结正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之一。我校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结合本校的实际,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加强与生活的密切整合,努力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同时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真切的体验。我们将课堂作为实践基地,关注学生的活动细节,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实践活动的亲历和体验中师生共同成长,我们觉得是在重建一种课程文化,重建一种学校文化。

我校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工作,主要是充分发挥骨干的带头作用,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开始明晰了课程理念,逐步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模式。在实施进程中,教师们也遇到不少问题,如学生实践活动空间的提供、教学条件的建立与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与水平的提高等等,这些问题制约着综合课的开展。为此,教师们觉得加强组织学习与交流,通过教学研讨活动,资源共享。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教师们听得到,看得见,学得会,从实施层面上解决了他们在综合课上的许多困惑,收到了良好的培训实效。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必须立足校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实现多方整合,以拓展活动的实施空间。各年级在制订活动方案时,要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结合起来构想。开展活动时,力求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学生们通过调查、收集文字图片资料、走访等活动,做足了“实践功夫”;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种多样;系列主题活动校本开发,合理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让师生们自己“作主”;引导实施新的教学评价,注重多元化、过程性评价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从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自由研究;启发学生从数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深入调查;与劳动技术教育与科技活动相结合,开展学习技能、科技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上查阅资料,ppt制作等……我们注意到信息技术不仅仅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手段,而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素养,渗透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制约综合实践活动向前推进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素质问题。

1、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管理。

首先,学校成立一个综合实践活动业务指导小组,定期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研讨、对上课老师进行指导。

其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排课作调整。对教师进行调整:以班主任为主,任教一个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便于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及时的监控与指导。学校领导,其他学科教师乃至学校职工、学生家长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有义务有责任配合班主任老师指导好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课时进行调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行弹性课时,全校每周安排一节书法课、班队活动课,周四下午集中安排两节兴趣互动课,三至六年级每周另安排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数学活动课和信息技术课。

2、调整对教师的培训方式,提高清晰度。

我们采用以一个课例推进到底的培训方式,分步进行操作。

第一步推出一个主题活动,共同关注。学校课题指导小组确定一个班级,围绕一个大主题,重点指导该班任教老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组人员和所有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从开题、分组活动到成果展示,全过程参与,并且分到各小组对学生活动进行跟踪指导。在教师亲自经历了一个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后,再让大家一起来研讨找出经验或不足,再完善,在此基础上,再让教师们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第二步继续模仿、实践。围绕同一主题,在自己所任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进行实践。学校课题指导小组对同一主题活动进行总结,形成同一主题不同层面学生的活动案例集。

第三步围绕不同的主题独立尝试。教师积累一定经验后,组织学生围绕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开展活动。课题指导小组不定期地听课、查看资料。一方面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另一方面总结经验,收集优秀案例。

通过研讨和培训,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有了实质性的推进,研究的氛围推向了高潮。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综合实践活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宽广、自由的活动空间以及广阔的活动背景,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1、我们的教师在实践中由惧怕、回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到逐渐接纳、认可、喜欢它。这一转变来自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亲身实践与体验。对于新课程,教师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功能。

2、我们全体老师在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到教师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对于自已角色的定位有了新的认识。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向纵深推进,就必须营造学生、教师、家长全员参与的氛围,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协调好各种关系,形成指导合力,使学生活动顺利开展得到有力的保障。在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的班主任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综合实践课程其意义在于教与学方式的深刻变革,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的机会。虽说,我校推出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是作为教师培训的课例,活动时间不长,但活动中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相信,长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4、学校领导始终参与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造就了学生,造就了教师,更激活了学校。

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持之以恒的推行,我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体系。主管教学的校长负责课程实施的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鉴定、资料管理等活动,教导处、大队部协助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我校综合实践活课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的,三到六年级每周6课时、一到二年级每周4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都安排到各班课表中,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每周四下午还专门有两节活动课时间,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阶段总结,每周一和周五下午还有一节课外活动时间,为个人实践活动课,由学生个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活动。还可以根据需要将4节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打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自然、班队、社会、科学等打通,统一安排使用这样的安排灵活性大,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课时的落实上,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保证了新的活动理念的运用,提高了每节活动课的课堂质量。

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阳光,有了阳光,才能有教育的春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样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先进的理念作基础。教师条件: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50周岁以下,有长期的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新课改,勇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并付诸于实践。选题方面:要求能带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课题,小中见大,选出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生感兴趣的、科学的、可操作的课题。教师要把课题的来源、实施过程、实施措施、实施预想困难、实施达到的目标阐述清楚,对自己竞选的课题有一个全面的、综合的诠释、理解与评价。要求能掌握课题的基本知识,围绕课题全面论证,既富有新课改的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又有自己的观点和创新。在培训方面,我们重点抓了教师指导方面的培训,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专家的最新教育理念,并在学习后要求教师结合学习所得与教学实际,写出指导手记,集体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一直以来我们都痕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力求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由学校教导处组织全面的听评课活动,对每一堂课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评价与指导,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保证实践课的质量奠定基础。学期中不定时地对活动课进行抽查,检验活动课的质量是否有明显提高,期末根据学校指定的课题,进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检测活动课的授课质量,评选出优质课进行推广,促使每个教师的授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还对三次听评课中不合格的教师限期充实与提高,将听评课活动扎实地落实到了实处。听评课制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吹进了课堂,使综合实践课的课堂也充满了新课改的气息,不但敦促教师不断地改革创新,而且调动了他们上好活动课的积极性,使每一节活动课都科学扎实,保质保量。

为了不断地在活动中反思提高,我们还建立了阶段性总结制度。阶段性案例:活动进行一个阶段后,教师们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阶段性反思: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要根据每一阶段的活动情况,对照新的教育理念和活动中的实际情况,经常进行反思,并形成书面报告。对典型问题校课题组要组织统一学习、讨论、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与推广。教学实录:我们不但要求每位教师讲好优质课,而且要求他们要整理好课堂实录,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与反思,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也为今后的活动课教学留下第一手教学资料。指导手记: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指导工作,抓好教师指导这个薄弱环节,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有指导手记,记录个人指导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点滴收获、经验教训等,边活动边总结边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大量存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迷茫、忧虑和担心,但是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会做得更好。

实践活动课总结优质篇四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指定性学习领域,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参与性的实践学习,“使学生通过一般性实践,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这样,我们可以在顺应新的教学理念课程内容上选择两条线:一条是社区服务线,可以根据各年级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安排了适合该年级段学生的社区服务实践项目,并规定了各年级段每个学生所必须完成的社区服务总时数,作为衡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绩的重要指标念,本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帮助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个学生得到生动活泼发展为宗旨而设置的新课程。另一条是学校主题活动和学生自主研究活动线,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低年级段可以安排以教师为主导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年级段可以安排了在教师指导下的班级统一的主题实践活动和应用设计活动,高年级段可以安排了学生自主小课题研究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分层次的不同程度的探究性学习、实际应用设计学习和社会考察学习,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活动的初步能力,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增加学生对社会的生活积累,并获得对社会物资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低中年级的主题实践活动内容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有关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组织的要求,紧紧围绕“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三个维度来组织,以避免内容组织的随意性。

会生活这一宗旨。虽然中年级孩子年龄小,对家乡的过去不甚了了;虽然他们喜欢新奇的事物,对路旁那历经世纪风雨的老房子往往熟视无睹。但是“家乡”就在他们身边,是他们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是他们上学路过的地方,是爷爷奶奶唠叨的家常,是爸爸妈妈关心的话题。潜移默化中,他们的心底早悄悄埋下了家乡情结。“我爱家乡”的主题倡议似一声春笛轻轻拨动了孩子们的心弦,吹开了他们的心底之花,激起他们渴望了解自己的家乡,一探究竟的愿望。“我爱家乡”的研究主题,水到渠成地为孩子们所接受并付之于行动。

综合实践课程注重活动生成过程而不注重结果。这样,这项学习活动就摆脱了分数和功利性的束缚,使得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给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爱因斯坦曾说过:“创造千千万万,关键在一问。”有问才有思考,才有发现,才有收获。敢于质疑、勤于质疑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究学习。如果说创新是自主学习的灵魂,质疑就是自主学习的基石。学习过程应是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于是,我们在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中,就把“问”作为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问路石”,进行了探索。

“假如你是一个外乡人,来到湖塘想了解些什么?”这一大胆的设问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为学生探究家乡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是一名小导游,如何向别人介绍你的家乡呢?”设身处地考虑问题,激发了孩子们主动参与的欲望,拓展了他们的想象空间,相信各种奇思妙想会如喷泉般涌出。

满天繁星,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星辰;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学子无数,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所以,教育绝不是教师照本宣科地演绎教材,机械地传承知识,必须具备创造性,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我的自由舞台。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我爱家乡”的主题研究活动中,老师有时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有时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有时甚至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从不告诉他们该怎么做,而是问他们该怎么办,让他们各抒己见,在讨论中,甚至是争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老师总是尽量让学生明白一点,“你才是研究咱们湖塘的专家”。遇到问题,你可以请教别人,但谁也不能代替你。”第二步活动中,孩子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在“我爱家乡”的大主题下,又可以拟出了子课题。这些子课题有“湖塘的历史变迁”、“大家族”、“老街古建筑”、“湖塘的人文精神”等。根据同趣分组的原则,每一个孩子都选择了自己的研究课题。每个课题小组请指导老师,写聘书,走街串巷访问,读书阅报上网搜集资料。这些活动,他们都是尽力独立完成。虽然有时走弯路,但是他们兴趣盎然,蠢蠢欲动,得意之色溢于言表。“我是一个小专家。”朴实的话语中流露出多少自信和自豪。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课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只是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更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民主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指导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兴趣,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2、教师是参考学材组织学生活动,而不是教学生用书或教学生活动。

本学材是教师组织活动时的一个参考,教师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创设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不要受学材的框架的约束。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要重视活动的自主性,鼓励形式多样性。

3、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学生的探究活动可以是多种结论,也可能是没有结论的。有些活动还可以向纵深方向不断延伸和扩展,甚至超过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4、不要用同一个尺度去评价所有学生

本课程重视过程评价,重视评价的发展功能。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有不同兴趣和能力水平,如果教师用同一个标准去评价学生或以等级评分的方法去评定学生的表现,会就使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达不到评价的发展功能。本课程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只要学生在自己的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该给予鼓励。

总之在确定了主题,让他们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去研究,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任务。然后,通过课堂交流反馈他们的研究成果。这样做有时候并不尽人意,不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这是由于我们没有起到老师的监督、参与和指导作用而产生的。放手让学生去干,可不是让他们去“自生自灭”,老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作用显著些,例如帮助解决立项后的操作上的难题;有的时候作用则显得弱些,如当学生进人资料采集点后就是他们展示自我能力、丰富人生阅历储备的阶段,这时的老师,则应“退居二线”了,在幕后提高同学们做研究的兴趣,真正让他们在“动”中学,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对此,我总结出几条经验:

第一、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也应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因为老师的参与,会让学生感到他们所做的事不是一件随便的事,而是一件值得他们去重视、去认真体验的事;老师的指导又使学生们少走弯路,可借鉴老师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更快的享受成功。

第二、对学生有创意的一些想法或做法,老师应给予赞赏,让他们的自信转化为行动,促使他们形成再研究的愿望,形成良好的“愿学”循环。但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挫折时,老师应尝试用“挫折教育”让学生品味人生,鼓励他们勇于面对失败,培养良好的“抗震”心理素质,为筑起他们的人生之塔奠定结实的基础。第三、课后要有反思。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后,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所得与所失,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反思为下一次课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第四、让评价体系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互评及师生共评等评价方式为完善活动方案提供最直接帮助。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动”,在“动”中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一句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重要特征,与学生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

实践活动课总结优质篇五

1、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成员有教导处、组长、任课教师中部分人员,成立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心研究组。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型课程,它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框架的构建、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4、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学生们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祥融超市等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卫

林涛老师上的以环保为主题的“可怕的白色污染”,引导学生统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他给教师提供了充分展现个人潜能、才艺特色的课堂,也给学生表现欲实现的时间和空间。优化了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1、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付诸实施,势必要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上进行巨大的转变。然而,任何一种变革要改变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习以为常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特别是每天要用那些陌生的、新的、还不能保证是否可行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开展教学,新旧观念的磨合、碰撞常使实验教师非常茫然,其艰难性是不可言喻的。

2、虽然经过了暑期的通识培训和各学科课标教材的学习培训,但是,由于综合实践工作的艰巨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在进行教育教学的实验中,老师们还是经常遇到很多的困难、疑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是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现实的困难和指导力量的不足构成的矛盾,制约我们实验的深入开展。

3、实验的配套资料没有到位,很多教师只好在仓促的时间内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严重影响了教改教学的发展。

4.由于学校地处城乡交接处,生源差,资金短缺,不利于小学生实践的扩展。

为了使课改更顺利地进行,我们觉得很需要有一套适合的一套教材,并有一套相适应的评价方式来衡量。

实践活动课总结优质篇六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本学期我们开发了短线——《走进花的世界》、《贴画》、《树叶贴画》、《折纸》等多项活动。总的来说,在实施中,这些活动都能够可以顺利开展、落实,因为它们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给了学生充分活动、体验的过程,学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1、由于学校和学生个人的条件所限,某些可以采集的实况却不能如实地采集下来。这也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

2、学生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计划的不够详细,在采访中问题设置目的性不明显,层次不分明。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改进。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动手、动脑、体验等实践手段,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自理自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大量存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迷茫、忧虑和担心,但是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会做得更好!

实践活动课总结优质篇七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一班的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本班学生对综合课非常感兴趣,动手能力极强,敢于想象并大胆实践,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在备课和上课时,主要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卓有成效,如《认识生态系统》、《探索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堪重负的地球》、《远离香烟的诱惑》、《爱护公物教育、等,学生通过协作、考察、搜集、访问、社会调查、分析研究、写课题小报告等实践活动,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村庄、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并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社会综合实践、与他人共同工作和从事集体工作、解决问题等能力。活动中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

(一)学生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索活动的体验,培养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克服了各种困难,用我们学生的独特视角和方式了解社会、感知社会,了解学校、社区、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增强了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劳动能力、观察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等有了一定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步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了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了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

2、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注重对实践过程的记录。他们在调查采访、体验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材料,学生们能够很好的利用辅助工具使自己的实践活动留下痕迹。

3、研究任务基本能独立完成,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写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等都得到极大提高。

(二)教师方面

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争取家长的更多的支持。本学期初聘请一些热心的家长当课外辅导员,请家长走进课堂听课,在班上展示学生的成果,为了让更多的家长了解这门课程,把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相关的内容打印贴在班级的墙上;受到家长的好评。

1、汇报的形式比较单调,学生的对于阶段汇报的思路还不能考虑周全,如何让汇报形式多样,又不增加学生很多负担,不占用学生的很多课余时间。

2、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的信息不够不科学、不够严谨。

3、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筛选整理问题的能力不好。

4、部分学生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注意力不够集中。

1、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2、加强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3、活动方法的设计目标提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