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散文精选

春节散文精选

ID:1339201

时间:2023-07-10 08:35:03

上传者:曹czj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散文精选篇一

还未到大年三十,四处便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各家各户门上都贴上了火红的对联,就连小区门口也挂上了红红的灯笼,而此时的我,却坐在返回老家的客车舒适的车厢内,听着轻松的音乐,畅想我未知的新年。

回家的路上,爷爷打来电话,他神秘地告诉我:“这次过年,我会带你和赵檬一起去祭祖,以后等我老了,走不动了,就靠你们了。”我不明白“祭祖”到底是要干什么?为什么要我们来继承爷爷的“衣钵”?带着满腹疑问,我回到了老家。

终于到了过年这一天,全家老老少少都喜气洋洋地开始准备,而我也终于找到机会向爷爷询问祭祖的事,在我的追问下,爷爷终于开了金口。原来,祭祖是农村非常隆重的祭祀活动,专在过年时举行,分为两个部分,即“祭祖宗”和“拜神”。爷爷讲完后,我和弟弟就带上四挂鞭炮,一大迭纸和一些香上山了,来到太爷爷太奶奶的墓前,我们虔诚地烧香、烧纸并跪地叩头。离开时还放了一挂鞭炮,意思是告诉祖宗后人来祭拜了。天空飘着纷纷扬扬的大雪,我和弟弟完成仪式的时候,都冻得手脚冰凉,但是心中却充满神圣和虔诚的敬意:所谓“祭祖宗”,不过是一种仪式,重要的是告诉人们不要忘根啊!站在风中,我忽然觉得心里很温暖,很温暖。

回到家里,满屋飘着肉香,我好奇地将头伸到锅边一看,原来煮着猪头。一会儿,只见爷爷拿过一个洋瓷盆,把猪头装好,并给猪嘴里咬上猪尾巴,把一双筷子插在猪头上,我恍然大悟:“爷爷,这是不是表示“有头有尾”呢?”爷爷笑着点点头。

“拜神”仪式开始了。首先要拜家神,大堂上放着一尊庄严的家神像,爷爷将猪头放在供桌上,然后点燃三炷香,虔诚地拜三拜以后,便将香插在神像前,随后爷爷吩咐我和弟弟各点燃一支蜡烛,立在神像两旁。拜完家神,爷爷端起猪头,我和弟弟拿上香和纸,我们祖孙三人又分别到了大门、猪牛圈、灶、水井、路边和菜园等地燃香参拜。爷爷边告诉我们,拜大门是在拜门神,在灶、路边是拜灶神和路神,在猪牛圈、鸡圈求的是六畜兴旺,在水井边拜的是一年四季有水喝。

每到一处,我和弟弟都认真地烧香参拜。就在拜完路神回身之际,我看到爷爷温和的目光,他站在雪地里,眉发上都落了不少雪——他在微笑!爷爷额上的皱纹显得更深了,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望着我和弟弟爷爷笑了,笑得那样欣慰。

年过完了,每每想起爷爷的笑容,我的心都会为之一颤。我想,除了那温暖的笑容,我更不会忘记的,是过年的祭祖,它不单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要我们记住自己的根。

春节散文精选篇二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欢天喜地的节日。每逢春节的老老小小都忙起来,热闹极!

今年的春节对我来说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春节。因为以前除夕夜都是姑姑到我们家来一起过春节,而今年我和爷爷、奶奶还有爸爸、妈妈在小年夜晚上凌晨1点多钟一起乘火车到爷爷老家去过春节。当时,那叫一个困啊!眼皮睁都睁不开,没有办法,我只好拿一盆冷水洗脸,硬是把瞌睡虫给赶跑。要知道我从来没有这么晚还没睡觉。最可笑的是,除夕夜那天因坐火车太累,春节联欢晚会没看多少就睡觉。第二天早上起来,爸爸问的头一句话就是:“你昨天夜里12点有没有听到鞭炮声?”我听以后纳闷极,“根本没有放鞭炮的声音!”这一回,连妈妈也笑。爸爸接着说:“昨天那鞭炮声音就像打仗一样,这么响的声音你都没听见,真像一头死猪。“听这话,我忍不住地哈哈大笑起来。

在老家期间,最让人感到新意的就属拜祖宗和平安神。这可是当地的传统习俗。街道上到处都有跪地拜神的人。突然,爷爷叫我赶紧往前看。哇!原来有一户人家在小汽车前面拜起来。接着,我们又陆续发现许多户人家都在小汽车前拜。这是为什么?原来他们在拜“车神“,让”车神“保佑他们平平安安。

在老家期间,我还足足地过一把玩鞭炮的瘾。我和两个哥哥一吃完年夜饭就奔到屋外放鞭炮。一开始我不敢放,但看到那两个哥哥放得那么好玩,心里便开始发痒,也想试一试,可一拿到手上,刚才壮的胆子又不知跑到哪里去,就这样费劲几番周折,我终于鼓起勇气,放一个鞭炮。这可是我第一次放哦,心里不禁得意起来。玩着玩着,胆子越来越大,不一会儿便和两个哥哥玩起火。我们找一个易拉罐,每人拿一把“火焰棒“开始烧起来。只见东东哥哥把一把“火焰棒”全塞进去,顿时一团火便从易拉罐里喷出来,我们吓得连忙退后几步。我们拿起易拉罐抖抖,顿时“火焰棒”烧成的灰如瀑布一般倾泻下来。

这次的春节真是过的与众不同。在我童年的生活中又画上一道彩虹。

春节散文精选篇三

岁末年初,年轮加圈,春节依旧。

灯笼,新衣,鞭炮,春联,年夜饭……“年”的图景,带着新春的问候,带着节日的祝福,将人们溶入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之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日子过着过着,就到了年关。经过了无数次的轮回,猛然觉得年已不再所轻,于是勾起了“世事沧桑心事定,脑中海岳梦中飞”的梁启超的诗句。记忆中的乡村春节,就在这样的喜庆里辞旧岁,迎新年;别严寒,接新春。新春的景象总是把日子过得安宁而坦荡,明媚而温暖,让农人所有的憧憬变得清晰,所有的生命变得豪放。年轮上的乡村春节,既回旋着历史的沧桑,也面对着未来的召唤。

年关将近,拣拾童年散落的记忆片段,接着春节生活的多姿画面,往事如昨,历历在目。可直到至今,我一直弄不清春节的意义,只觉得春节就是用来尽情享受的:人们可以翻出藏在箱底的新衣,在年关与农活脱离,穿得干净漂亮又无需劳作弄脏弄旧的新衣;红红的对联为山村的热闹增添了欢乐的喜气,从中感受的人们日子的红火、温暖与幸福,给人一派明媚,表达了农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

春节总是用巨大的手掌把家放在人们的眼前,让人们不得不停下匆忙的脚步,有再多的钱不想去挣了,有再多的事不想去做了,有再多有工作也放一边去了。春节让漂泊的心开始寻找家的港湾,让家在人的心里有了分量,于是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所有出门在外的游子都会拼命往家赶;于是有了春运的高峰,有了白发苍苍的老母倚在门边翘首期盼阖家团圆身影。年告诉我们,春节就是家人团聚,充满天轮之乐的时间概念,它是家的守护神,诠释了家对人的全部意义。

春节是一个大的舞台。如果说新衣是迎宾曲的话,那么守岁则是这舞台上的谢幕舞。乡村的春节,冬去春来,农人们歇了农耕,阖家团圆。全家人围坐火塘,守着年与年交替的那一刻,谈论生活的炳恼,谈论工作的艰辛,也谈论一年的喜悦与收获,那情景里有祈祷,有期盼,也有感恩,守着除夕,就是守前明天和希望。也有一部分人们,随着时间的更迭,随着物质的充裕,把守岁的内容变成了春节的联欢晚会,不再谈论五谷丰登的话题,不再商量来年的庄稼要种什么样的品种,而是盯着电视屏幕,怕错过了赵本山的相声,品不够宋祖英的歌喉,观不够杨丽萍的舞蹈……有时,电话也会骤然响起,让精彩的晚会受到打扰,那是亲朋好友带来的新春祝福。

身影。其实,春节就像一本代代相传的曾经厚重的书,封面还是那个封面,当是我们已经看不到了最初的内容。当我们记起团圆、拜年、祭祀先祖等那些关于春节的繁缛礼节,我们就会发现春节是一种圈腾,它依旧神圣地站在岁月深处,流淌着延绵的血肉亲情与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春节散文精选篇四

人漂泊在外,城市年味渐浓,思乡心更切,恨不能生出双翼,飞回到长在内心深处的老家。内心深处,更多更美的记忆永远停留在快乐的童年时光。

童年的村庄,过了腊八,就进了年关。满眼都是过年的样子:杀猪、宰羊、抓鸡、做豆腐、蒸年糕,从屋里炕头的年画到灶上的肉香,最后到门框上的新春对联,处处都洋溢着庄户人对春节的渴盼。

父亲是生产队里的会计,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也算是村里屈指可数的“文化人儿”。写对联可是他拿手好活儿。一过腊月二十三,家里进进出出净是找父亲的,干什么呢?写对联呗!前院的大娘刚送走,后街的二婶又迈进了门。每个进家门的邻居街坊胳肢窝里一律夹着一捆红纸。

精打细算会过日子的大娘婶子,一般都会依照自家门框的大小,长的方的'大的小的宽的窄的,细心裁好,告诉父亲哪捆是大门的,哪捆是小门?灶王爷的、猪圈的、车马的,然后把捆好的红纸交给父亲。还有些都懒得去动手剪裁的叔叔伯伯们,大多都是从集市上直接买来就扔到我们家炕上,就等着年三十那天来拿。

那时,总喜欢自告奋勇地站出来充当父亲的帮手。因为对联上的词句更能吸引我,所以我宁愿舍弃看电视、打扑克、找小伙伴玩的时候。父亲趴在炕桌上,手持毛笔从上到下不停挥笔,我就在一旁先把送来的红纸写上名字,然后按人家的要求把红纸裁好、捆好,搁在父亲的炕桌底下。然后就替父亲研磨,一边研磨一边给父亲读《对联集锦》上的好对联。

写完一家的就和父亲一同再找另一家的,最适合人家的好句子。开小卖店:人往人来含笑脸,店中店外溢春风。理发馆就写:新事业从头做起; 旧现象一手推平:当老师的就写汗水浇开桃李蕊,心血育出栋梁材,一家四世同堂的就写:尊老爱幼全家福,男耕女织满园春。有刚结婚的人家就写:婚姻自主恩爱重,家庭和睦幸福多;安分守己的庄稼户就写:勤俭持家皆称赞,劳动致富最光荣。而我记得写得最多的一副对联就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

对联写完了要等墨迹干了才能收起来,铺展对联是我最开心快乐的时候,读着那些对衬工整的联句,心里美滋滋的。铺展完了再看,嘿!炕上、柜上、饭桌上、屋里屋外地上,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是墨迹未干的红对联,而我不用看,依照对联上的句子,谁家的对联也就记得八九不离十了。

那些日子,我的识字量猛增,对读书识字格外的偏爱,对那些平仄对衬的春联用语特别感兴趣。父亲的一本厚厚的对联集锦让我翻了无数遍。我想之所以今天我选择以写字撰稿为职业,应该离不开那些帮父亲写新春对联的日子。

春节散文精选篇五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走了甲午,又迎乙未,“羊年”春节如约而至。回乡的、采购年货的、走亲访友的,京城的人们忙碌了起来。不知道为什么,看看周边的人们,总感觉到似乎少了些过年的味道。小时候过年,最幸福的就是盼年,那种虔诚的心情、那种迫切的滋味,如今每每想起仍然激情满怀。穿新衣、放鞭炮、贴春联、吃饺子、给老人磕头拜年,要压岁钱,逛庙会等等,除夕夜,追逐着鞭炮燃放时的硝烟味和响声,端着盛满饺子的大碗和一群小伙伴,村东跑村西,那种质朴、那种热闹、那种童趣,已深深地留在了记忆里。长大后,这些已经印记在脑海中儿时的梦,自觉不自觉地变成了一种独有的挥之不去的影好像,深深地扎根在心里。人生无常,有起有落。有时好像花儿一样多姿多彩,有时好像河流一样弯弯曲曲;人生之路,有鲜花、有掌声,也有荆棘、有旋涡;走南闯北,人到了一定年龄,生活的历练难免会遇到遇上难忘的人和事,正因为这些奇怪的事、难忘的的人,才使得人生更加丰富精彩。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合家团圆,共度良宵。家,亲情,融融的爱意,构成了年味的源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扎根心中、生生不息。午后起床,仰望窗外,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正在徐徐开放。恍然间,腊八已过,匆匆忙忙似乎己记不起腊八粥、腊八蒜的味道,小年刚过,吃过的饺子也许还没完全消化掉,但似乎也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记。下班步行回家,看到街道两旁路灯杆上挂着的一排排的红灯笼和有关年味广告、标语,才深深地感受到年真的越来越近了。春节将至,这意味着春天就要来了,万象复苏草木更新,这给刚刚还在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中生活、盼望着春暖花开日子的人们,带来了不尽的喜悦和希望!

中国文化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春节太多的内涵。古往今来,在春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时空环境里,给了许多文人墨客想象发挥的空间,留下了许许多多美文佳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遥闻爆竹知更岁,偶见梅花觉已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事过境迁,时隔多年,如今读起仍脍炙人口。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留传至今。从腊月二十三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购年货、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辞旧迎新”。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新的一年开始了。翌日,男女老少无论贫富,都穿上平时舍不得穿戴的节日盛装,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恭贺新喜、恭喜发财,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作罢。

由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历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也正是这种变数,赋予我们每个人多姿多彩的人生。春节传承千年,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如今的春节,虽然年味越来越淡,但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来说,天南地北的亲人汇聚到一起,过一个团圆年,这无疑成了一件非常奢侈、幸福、快乐的事情。

春节是一年的结束,也是新年的开始。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日子还是要一天一天的过,新年伊始,时光向好,那就让我们怀揣美好,放飞希望!

春节散文精选篇六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喜庆、最令人向往的一个传统节日,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着对春节的美好记忆。在春节,无论一个人身在何方,无论一个人经历如何,年关将至之时,都要收拾行装,风尘仆仆的踏上回家的归途。人们赶着回家,让家更温暖,让情更深厚。春节散发出的浓浓亲情,让这个节日倍感人情味,让每一个人倍感幸福。

春节,能够抽时间和家人在一起,这就是幸福;能够缓解压力,调整心态,这也是幸福;能够感受亲情的意义,理解人生的真谛,这更是幸福。春节给了我们幸福,让我们有时间,和家人聚在一起,忘掉压力,忘掉烦恼,忘掉功利。春节的幸福在于让心灵的停歇,对生命的顿悟,不再为了整日的忙碌,而错过一生的风景,不再为了追求功名利禄的虚幻,而丢失了心底的快乐,不再为了承载超负荷的压力,而忘记了幸福的本真。那种自然纯真的生活状态,其实就是一种幸福,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慰藉和栖息。

我眼中的春节是一个充满幸福吉祥日子。年少时,春节就是一年中最让人期盼的节日,因为有新衣穿,有压岁钱,还有好多好吃的,春节是梦寐以求的幸福。春节的喜庆和吉祥,表达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祝福与期盼。过年是人们最快乐的节日,在这喜庆的节日里,享受新年的沐浴,充满着希望、得到了快乐、拥抱着幸福。

大年三十那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门前贴着春联,阳台挂着红灯笼,温馨而幸福。四面八方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烟花点缀了夜空,演奏出新年美妙的旋律,更描绘着一种幸福的符号。面对五颜六色的礼花,许下来年的心愿,那一刻是幸福的,接到一条条新年的短信问候,爱便会充满心中。有爱和温暖包围我们,这是最大的幸福,幸福就是春节的一个符号,在这样的传统节日,幸福是唯一需要表达的词。

春节里,全家围坐在大大的餐桌旁时,幸福被酝酿着、感染着,一年中不见的亲人总会有说不完的嘘寒问暖。大家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举杯敬酒,相互祝福:“工作顺利、学习进步、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一句句真诚的问候,被春节的幸福和美满包围着。

春节,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的幸福表情,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幸福就是春节的符号。亲情在,幸福便在,春节将幸福的瞬间,凝固成永恒。幸福是春节的符号,幸福惊喜的每一刻,点亮又一个新年。

春节散文精选篇七

每年,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时候,天南地北的游子便开始聚集行动起来,跨越多个城市,赶赴几千年文明流年下来的古老传统节日。只为一场亲情的团聚,一份友情的欢庆,一个家的温暖。

俗语说:过了腊八便是年。人们开始紧锣密鼓的置办年货。菜市场里人声鼎沸,鸡鸭鱼肉贩档前,人们东挑西选大肆砍价;商场里客流如潮,争相选购衣裤鞋帽各式糖果,还有那各式大红对联与红包。走在路上,你可以感受到人们的喜悦之情以及浓浓的年味。

记得儿时家乡过年的情景。腊月二十三这天,父亲说是灶王菩萨的升天之日。父亲一大早起身准备。父亲将一块四方形的肥腻猪肉清水煮熟,就是俗称的刀头肉,整齐的放在碗里,再煮上一只公鸡,把公鸡雄赳赳气昴昴的站立式放在盆里,配以其他各类香喷的肉菜,一碗白酒,摆在灶台前,焚香点蜡,烧上几刀纸钱,父亲口里念念有词,贿赂灶王菩萨吃喝高兴上得天去之后,感念人间对他的恩好,保佑主人家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日子红火安康。仪式过后,我问父亲,这些菜我们可以吃吗?父亲慈爱的说,当然可以,灶王爷吃过的东西,可是高级贡品,吃了以后家里生活富有,顿顿有肉吃,不会挨饿。

祭祀完灶王菩萨,便开始打扫屋子。母亲拿出砍刀,去得竹林砍回一根手腕粗长长的竹子,削去长长竹竿上多余的枝叶,留下竹头枝叶备用,再用麻绳简易绑成扇尾状。母亲用衣服简易的捂住口鼻,再将我赶出屋子,然后用竹竿在屋顶、墙面,家具上细细扫动,蜘蛛网、灰尘便纷纷掉落下来,地上铺满厚厚一层黑色的脏尘。母亲这时便叫我清扫地面。我嘟嘟囔囔的不满,问母亲,为啥用竹竿的时候不让我来?母亲说:那你来试试能不能拿起这竹竿。我兴奋不已,捡起竹竿学着母亲的样子在外屋檐上来回清扫,一会儿便累得一身冒汗,拿竹竿的手也抖动起来。原来,清扫屋子是项体力活,看似简单,实则辛苦。多年以来,每次清扫,母亲从未说过。

家乡的春节,有一道菜是必须,酥肉。酥肉,可零嘴吃,可煮汤,可蒸其他配菜。家乡的做法,将酥肉切小与豌豆尖叶同煮,其汤色泽黄绿,清香四溢。蒸菜,一般蒸芋仔,大的芋仔切小,小的芋仔则整只,放于碗底,铺上酥肉,放入蒸笼大火蒸熟,男女老幼皆爱吃。母亲买回新鲜上好的瘦肉,切成宽度适中的条或片,打上鸡蛋,搅匀,再掺上自己生产的薯粉,让薯粉与肉充分结合。肉发上三五分钟,锅中倒油,油要多,大火至油沸腾,将有薯粉的肉一块块放入油锅内炸,炸至金黄色再捞出。每每此时,我坚定的站在厨房,守候着一块块酥香的肉,这块看看,那块瞅瞅,拿出一块来,趁母亲专心油炸之时,迅速塞进嘴里,香嫩的肉在嘴里翻滚开来,瞬间感觉幸福爆棚,那味道终身难忘。

准备着准备着,春节便来了。

年三十。父亲母亲很早就起床准备。肉,鱼,菜,缺一不可,瓜子、花生、甘蔗、糖果定不能少。鱼:代表年年有余;瓜子:代表呱呱叫;甘蔗:代表节节高;糖果:代表甜甜蜜蜜;苹果:平平安安。父亲母亲在厨房里欢快的忙碌,时而叫我洗葱蒜,时而让我洗碗碟。我欢喜的将瓜子花生糖果装在新衣服兜里,随时随地摸出来,一颗接一颗的送入嘴里,香味、甜味弥散。高兴啊,一年之中最开心的日子就是这天。中午时分,父亲将做好的饭菜搬到门前空地上,摆上鸡鸭鱼肉、糖果,点心水果,点上香烛,祭拜天地神灵,祭拜祖宗,祈求保佑。这,是年俗。再放上一盘鞭炮,中午饭便开始。午饭吃的越久越好,象征着长长久久。若偶有过路的乡邻,母亲便好言留下吃上一口饭菜,寓意来年人丁兴旺。午饭之后父亲开始贴对联,贴门神。父亲在对联纸上抹上一层浆糊,唤我在门外看着两边是否对称,我一边吃着零食,一边对着父亲指手画脚:上一点,诶,对一点点。

晚上,年夜饭。父亲拿出高梁酒来。自己倒上一杯,再给我们象征性的倒一口。父亲感慨:又是一年啦。我们齐齐站起来向父亲敬酒,祝福父亲身体健康,感谢父亲一年来的付出。母亲在一旁红了眼,泪眼婆娑。是的,一年过了又一年,儿女们自顾自的成长,迟早离开,而双亲早已白发。其中的操劳心酸,岂是酒后言语说得完?母亲起身去了厨房煮汤圆。汤圆里有事先包好的硬币,仅一枚,家乡传统谁若有幸吃到,便来年一切顺利,生意红火工作顺利学业有成。那一年我吃到了,那一年考上大学。饭后,全家人围着一个大盆洗脚,洗脚水里有柏树丫,听父亲说是辟邪驱魔之意。

守岁。就是旧年的最后一晚上不睡觉,有对如水逝去岁月的惜别留恋,又有对来临新年寄以美好希望的意思。家乡将守岁称之为“照年光”,将家里每一盏灯都打开,整晚照亮。我把照年光这个说法理解为,新的一年里照亮前路。父亲来来回回在屋子里踱步检查,确保每一盏灯明晃晃的照亮各个角落。我在房间里转了一圈,此刻,房间最光亮清晰,书本,衣物,床,心爱的小物件,我触摸它们。心里许下:以后,我的房间要大要宽敞要光亮。

零点时分。屋外噼里啪啦爆竹声响起,震耳欲聋,烟花腾空而起,炸开各色形状。天际红彤彤的,硝烟味弥漫开来,邻居们互道:新年好,孩子们欢快嘻闹,整片大地淹没在喜庆的氛围中。我终于熬不住夜的漫长,欢欢喜喜睡去。再见过去。明年,会更好。

家乡的春节,才是纯正的春节。

离开家乡之后,再也没有过个团聚欢喜的春节。

我在羊城忙碌着生活,奔走于工作与家之间。春节来临之时,我学着父亲母亲的样,准备腊味,准备点心水果还给自己添置新衣。公司工作结束之时,幸得八天假期,我以为可以回到惦念已久的故乡,走一走儿时路过的每一个角落,看一看儿时给我糖果的每一位亲人,约一约儿时一同上学的小伙伴,无奈返程工具迟迟未至,只得作罢。

今年的春节很温暖,穿着轻盈起来,我把新衣从衣柜里拿出来,美美的穿上。我把自己认认真真的打扮喜庆,走出家门,路上空空荡荡,阳光也懒洋洋,商场里单曲循环的放着恭贺新年,我买下一支红酒。辞旧迎新的晚上,我慵懒的坐在沙发上,开着明晃晃的灯,看着央视春晚,喝着醇香的红酒,思念着一些人,守岁。

春节,浓浓的美丽的乡愁。

我是异乡孤独客。

春节散文精选篇八

春节,俗称过年,是民间一年中庆贺时间最长,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是我们汉族人民的最爱。

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二十三就已经开始,在我们这里叫小年。过小年,差不多就是春节的一个开幕式。这一天,是要祭灶的。祭灶的时候,鞭炮声响起来,说明过年的气息离我们更近些。

过小年,大家就更忙,必须准备过年的东西,正式迎接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和除夕之夜,虽然只是一个时差的区别,但却给人留下截然不同的印象。

正月初一,不像以前那样守旧,不在是男人拜年,女人在家接待客人,现在一家人去给长辈拜年,也不在是叩头如捣蒜,现在只要说声祝福语,行个礼。哈哈!压岁钱就到手,春节拜年收红包是我们孩子的最爱。其次,还要去上坟,就是给以逝的亲人去拜年,鞭炮声又一次响起来,一演示对逝世亲人的怀念,还要烧些纸钱,祭些酒菜,我不禁想到:“人世间,为什么要有生离死别呢?今年是双节日,一边是春节,一边是情人节,这又给今年的春节增添一份喜庆美好的色彩。

正月十五,春节的最后一层台阶,这一天,大街上到处都张灯结彩,灯火辉煌。今年,我们这里的灯在宾河路上展示,整条街像是在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是人的海洋,灯的世界,有虎灯,有的是大红宫灯,有的是龙灯…。每个人都好像坠入仙境一般。一眨眼间,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化成五光十色的星星点点,洒满在视野里伴着满路的花灯,把天空打扮得金光灿烂,碧玉滢滢。元宵节就是吃元宵呀。欢欢喜喜过大年,团团圆圆吃元宵,这的确是件美好的事情。

正月十五就是年的闭幕式。美好的正月十五给年彻底拉上一卷令人怀念的帷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