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七篇)

2023年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七篇)

ID:1353588

时间:2023-07-10 11:27:33

上传者:曹czj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七篇)篇一

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信100多封。这些书信,饱含着父母对儿子成长的关心,对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处理婚姻与恋爱问题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由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恩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

字怒安,号怒庵,上海人,中国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作家、美术评论家。早年留学法国巴黎,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丹纳的《艺术哲学》等,为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傅聪:

谈做人:

艺术家一定要比别人更真诚、更敏感、更虚心、更勇敢、更坚忍。

永远保持赤子之心。

谈学习:

练琴时能多抑制情感,多着重于技巧,多用理智。

练琴的时间必须正常化,不能少,也不能多。

谈文学:

写实可学,浪漫不可学。

故杜甫可学,李白不可学。

谈写作:

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大会有系统。

写信,也是很重要的“理性认识”的训练。

谈生活:

最要紧的是抓紧时间,生活纪律化,科学化。

谈工作:

即使心情有波动,工作可不能松弛。

谈爱国:

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

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

谈爱情:

诗人常说爱情是盲目的,但不盲目的爱情毕竟更健全,更可靠。

谈礼仪:

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

这是一部充满父爱的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可谓父母教育子女的典范之作。大到道德行为,小到生活细节,无一不对儿子悉心教导。

傅雷不断激励儿子保持自己的气节:“能始终维持艺术的尊严,维持你严肃朴素的人生观,已经是你的大幸……”而且,傅雷还一再要求儿子,先做人,后成“家”,他认为不管是做学问还是搞艺术,最重要的是先成为一个“人”,再去做一个艺术“家”。傅雷还全心全意地为傅聪提供必要的学习帮助,在傅聪成才的路上,我们看到了一位父亲所倾注的心血,也让儿子在这些书信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养料,使他在海外也有充足的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钢琴家。

可怜天下父母心。有人说只有自己成为父母以后才能真正理解父母,子女对父母远远不及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与牵挂。我们平时也要多多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多听取父母的良言,毕竟他们的人生之路走过的更长、经验更多,最重要的是,他们怀揣的,是一颗完全为了孩子的心。

2023年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七篇)篇二

冬意渐浓,春节将至,微风伴著寒急掠过脸颊,执一信,漫步林荫大道,轻轻贴上一枚邮栗,以信为马,带著爱与深情投入绿色的邮箱。

家书在这个被各种信息充斥著、包裹著的时代里,对我们来说似乎特别遥远。纵使远隔万里,也能通过网络交谈。然而在上个世纪家书几乎是家中与远隔千里的亲人交流的唯一方式,辗辗转转短则三两天,长则十天半月,在那个尘封的岁月,思念和亲情在岁月里沉淀。

翻开《傅雷家书》,字字句句,包含著的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最真挚、最无私的爱。即使作为旁观者的角度,用“冷读”的方式,仍能感受到,跨过千里万里,父子之间的浓浓关心。

“言传不如身教”,傅雷大概称得上是一个好父亲,做任何一件事,都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大到翻译文字,小到领带的使用,都保持著这种态度。而这种态度同样对傅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作为父母,傅雷夫妇不仅仅教导儿子关羽艺术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做人之理。正如傅雷先生所言之,书信作用有四乃:讨论艺术;激发青年人的思想;训练傅聪的思想和文笔;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2023年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七篇)篇三

傅雷,一位出色的翻译家;傅聪,一位出色的钢琴家。一脉相承的,不只有血缘,还有那颗包容万物、澎湃向上的心。

有人说,傅聪的成长全拜傅雷所赐;有人说,傅聪本可以更好,只是由于傅雷严厉的扼杀,止步于此。

我都不同意。

傅雷替傅聪谋划了一切:高潮、低谷,无微不至地替他打点生活中的苦痛与喜悦。他不惜一切送傅聪出国,追逐音乐之梦;而傅聪,同样接纳了傅雷的缺点:他的偏执、他的严肃、他的坏脾气。远在他乡,事业低谷,傅聪也不曾忘掉执笔为父亲写那一封又一封的回信,以回应父亲的牵挂与思念——信里头,他风轻云淡地描述异乡的苦,独自咬牙担下疼痛,告诉父母:别担心我,我过得很好啊。

他们有过争吵、有过不合,可对抗之后,他们仍深爱彼此,愿为对方一点一点磨平自己的棱角,想来,兴许这便是“多年父子成兄弟”的真实写照。

回忆翩然而至,我与父亲便也是这样的相处模式吧。那一阵,考试频繁失利,我心情烦闷,自我放弃般地旷课在家打游戏。犹闻门把转动的声音,已经迟了,父亲大步走了过来,我只好硬着头皮装作若无其事——恐慌之间,游戏里操控的小人儿坠入万丈深渊,一命呜呼。“你死了。”父亲开口,声调却没有丝毫怒意。“额……我今天不舒服,请假……”被一语拆穿,我干笑着,胡诌理由应付父亲,“刚刚才开始,我就玩了一小会儿……”“恩,再来一局。”我疑惑,可父亲不容置疑地摇了摇头,示意我打开游戏。一局、两局、三局……我一次又一次葬身深渊,而屏幕上的小人只是笑着,看不出痛苦。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父亲只是静静看着我,没有半分让我停下的意思。——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度过了悬崖,通关。父亲轻声说:“看,你不是能过去吗。”——看啊,你不是能过去吗?醍醐灌顶之言,我恍然大悟父亲的良苦用心,后奋进学习,得以赶上。为此,我一直很感激父亲,感激他对一个小小孩子脆弱自尊心的包容,感激他对一个小小孩子谎言的保护。

成长路上,有你相伴,真好。

2023年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七篇)篇四

在《傅雷家书》这本书中,那一封封书信,最长的长达几千余字,饱含着沉甸甸的父爱,流露出父亲对儿子的热情盼望。

在信中,傅雷身为父亲,能关照儿子的生活;身为教师,能教导儿子的品性;身为朋友,能与儿子谈论艺术;身为知己,能与儿子分享自我对艺术的见解。对傅聪来说,傅雷既为父亲,更为教师、朋友、知己。

在信中,傅雷能够放下父亲所谓的尊严,忏悔自我的过错,吐露自我的心声,消除父子之间的隔阂。

《傅雷家书》绝不是一篇篇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独特的教子篇。

而从傅雷先生身上,我又想到了自我的父亲。

不得不说,中国家庭中的“父亲”这一形象是惊人的相似。对待孩子都总是不苟言笑,十分严格,甚至可用“不近人情”来形容。但那真的是“不近人情”吗?不,绝不是。父亲的一句句叮嘱,一声声呵斥,都饱含着浓浓的父爱和深沉的期望。

都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没错,父亲的爱就像一座雄伟的大山,给我们撑起一片天,同时又给予我们像攀登高山一样的磨砺,教导我们人性的可贵与高尚。

2023年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七篇)篇五

傅聪,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只身驰聘国际乐坛五十年,有“钢琴诗人”之美誉。《傅雷家书》侧重于表现傅聪的父亲傅雷与傅聪的母亲朱梅馥对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关心。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夫妇关心的不仅仅是儿子所取得的成绩,而更多的是对儿子衣食住行的关心和对儿子性格的培养。当傅聪因音乐会而影响他的学习与休息时,父亲傅雷会让儿子注意身体,加强学习,少受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的影响;当傅聪因儿时的初恋而困扰时,傅雷会给儿子寄一些精神食粮,让他在书中忘掉烦恼;当傅聪将录好的片子寄给父母时,傅雷会听一遍又一遍,记录下优点和缺点,寄信给儿子;当傅聪成家生子时,傅雷夫妇满心欢喜,只可惜见不到儿媳弥拉和孙子凌霄,只能通过照片认识他们。

读《傅雷家书》,不像在读一本本家书,而是脑海中出现一个个场景,每个场景好像都在生活中发生过。

我小学时也练钢琴,爸爸虽然不懂音乐,但他每天会催我练琴;爸爸单位离书店很近,他经常去那里读书,然后给我推荐。当我努力学习时,他会很开心;当我自暴自弃时,他会生气,但又要我坚持。

傅雷的母亲朱梅馥和其他人的母亲一样比较关心孩子的吃穿。《傅雷家书》中母亲给儿子的信不多,但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中国母亲的慈爱。

我的妈妈也一样,每天辛勤工作,回到家里还要做饭、洗衣服,休息的时间几乎没有,她虽然很累,但为了孩子都心甘情愿。

《傅雷家书》向我们诠释的就是中国父亲对孩子的严爱与母亲对孩子的慈爱,我们一定要像傅聪一样做一个孝顺、上进的人。

2023年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七篇)篇六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刻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联,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正因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味道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户外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正因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此刻,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2023年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七篇)篇七

《傅雷家书》作者为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傅雷翻译了约五百万言的作品,如:《高老头》、《约翰。克里斯多夫》、《艺术哲学》……,并有一百余万的文学、美术、音乐等著述。

《傅雷家书》整本书是写傅聪去外国留学时,父母给他的点滴牵挂。父亲主要与他谈论艺术的建议,而母亲主要谈论生活方面的各种细节与办法。

整本书包装很简单,以白色为主,在右上角印了一张照片,下面简简单单的写了几个字“傅雷家书”。但是在简单的.包装中,一张张印著黑字的略微泛黄的纸中却散发出了无比剧烈的爱。

全书当中一共四个重要的人物:傅雷,朱梅馥,傅聪,弥拉。

傅雷,是一个严厉、暴躁但又十分关心孩子的父亲。他在艺术上严格要求傅聪,与他谈论他的缺点,但又在必要的时候给他送去安慰,寄去各种书籍,做孩子的后盾与良师益友。他生病后也不经常向儿子讨要东西,害怕破坏儿子生活,使儿子负担更重。他的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是他的病情不断加重,另一方面是儿子的生活与负担,最后,还是傅聪的母亲朱梅馥向傅聪要了一些东西。

朱梅馥,是一位有经验,关心孩子的母亲,也是一位贤惠、体贴、勤劳的妻子。他在心中总是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担心孩子的身体,就交给孩子一些生活经验,为孩子的每一次成功感到欣喜。她也照顾总在病中的傅雷,独自撑起了一个家。她尽心尽力,但由于伙食很差,体重下降了十五磅。她总在操劳,为傅聪与弥拉的生活寄去一些表达心意的东西。

傅聪,一个天赋极好,坚强不屈,追求完美的钢琴家。他获得过很多奖项,让他的父亲为他骄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