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思念母亲作文300字实用(八篇)

2023年思念母亲作文300字实用(八篇)

ID:136231

时间:2023-06-04 12:45:25

上传者:曹czj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思念母亲篇一

再过一个小时,就是5月10日---母亲节了。但今晚却夜不能寐。

母亲去世近六年了,在脑海里,母亲的形象却更清晰了。

母亲很平凡,她和其他的母亲一样,按她的话说,她只是完成了赡养老人、哺育孩子的任务,她没有像其他的知识女性或社会活动家一样,留下些值得纪念的文章或值得后人津津乐道的事件。但是我是那么钦佩我的母亲。

我在家排行老四,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我至今没有弄明白,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她是如何让这五个孩子吃饱的,穿暖的?我只记得一些片段,早晨,当我们揉着眼起来上学的时候,大门外的碾上母亲已堆起了一圈压好的地瓜干面抑或在家里的磨盘上已轮起了一圈玉米面。晚上没有电灯,我们也不用上晚自习,经常地,半夜里,当我们起来解手的时候,母亲还在豆粒大的油灯下,为我们缝补衣裳或做鞋做袜。

母亲是那么的疼我们,小时候,盼望穿新鞋,又怕穿新鞋,因为为了结实,母亲一般做的鞋底很厚,再用麻线纳的很结实,所以穿新鞋很受罪,脚磨得慌、挤的慌、拿得慌,母亲就把纳好的鞋底,放在锅里蒸了,再在磨盘上用斧头砸一遍,尽量让鞋底软一点,好受一点。

秋天,山里的柿子熟了,有些烘透了,我们放学的路上摘回来,母亲就把柿子摊在鏊子上的热煎饼上,那是真香。母亲老了后,我再也没有吃到那样的煎饼。

母亲不识字,但懂道理,他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好好做人。

母亲最后的岁月里,躺在床上接近一年,我们切切的体会她的那种无助,但是做儿女的却无能为力。她留给我们的感觉一直是那么从容,那么镇定,直到她走的时候,我们就像送她出去串个门。

母亲节到了,又想起了母亲在世时的点点滴滴!

思念母亲篇二

我的母亲是1984年春天去世的。去世的时候,我在泰安上学,开学走时她的身体就有点不好。有一天,我正在上课,学校说有人找我,一看是我们村里的人。他说家里有事要叫我回家商量,让请假同他一块回去。我真的恨自己当时怎么没有向母亲病情方面想。不是家里有大事,村里街坊怎么来叫我回家呀!?我迅速地请好假,同他坐上了到济南的火车。到济南站后,天已经黑了,为了等去章丘火车,他领着我去站前一处影院看了一场电影。原来。这也是村里办丧事的人给他安排的,让他什么也不要告诉我。他的任务就是把我顺利的带回家。火车到章丘枣园站后已是午夜。出站后,他去推来寄存的自行车,把我带到家中。当我一下车,看到家门口亮着的灯和挂起的白纸,我才明白了一切。我疯狂地哭着跑进家,看到的只是静静地躺着的母亲。当时我哭的死去活来,不能接受这个现实。醒来以后,我已躺在了西屋的床上。床边是我的哥哥姐姐,他们都在看着我。我在家里排行最小,母亲拿我最好,可就是只有我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母亲临走时,最不放心的就是我。慢慢地,我平静了,母亲去世这个现实是无法改变了。当母亲出殡那天,小舅从东营也赶过来,来给送他的姐姐送行。他亲自驾着我的胳膊,驾着他小外甥的胳膊。当时我的情绪根本无法控制,也不能控制。写到这里我的眼角禁不住也淌出了泪水。虽然已经整过去了26年,可是一想起那一天,我心里是特别难受。看到现在别人天天和母亲在一起,让自己的母亲享受快乐和幸福,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母亲该享福了,她却走了。我只能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祝福,寄托在了岳母身上。下午,我给远在北京延庆的岳母打了祝福的电话,她高兴极了。

小时候,母亲相当疼我,原因就是我是老小。由于家里条件差,我的衣服、袜子、鞋子等,都是母亲亲手织布,亲手做的。她织的布还有老多花色,村里的妇女还都找母亲去当老师。老粗布的衣服穿上不输服,我光找母亲嘟噜。她总是说洗一次就好了。可是洗过好多次了,还是不输服。

那时,我的姥姥家条件好,我的姨家、舅家的条件都比我家好。母亲一说要去他们家走亲戚,我总是要跟她一起去,因为去他们那里能吃到好吃的鸡蛋和面条。我三姨知道我家条件不好,孩子又多,她经常背着我姨夫,捎信让我母亲去拿东西。这也是我每年要去看我三姨的原因。有一次,母亲要去看姥姥,我非要跟着她去。她梳完头,拉着我的手去了姥姥家。到了家后,姥姥已经给我们做好了荷包蛋面条。我母亲说,你怎么知道我们要来呀?姥姥往前指了指,你看,你们家大黄(我家养的狗的大黄狗)早来了。我吃着那荷包蛋面条,真香呀!心里想,要是天天能吃该多好呀!!打那以后,我一馋了,就嚷着要母亲去看姥姥。于是她就会梳好头,带着我去。报信的还是那大黄。

每一次我感冒发烧,都是母亲守在我的身边,都是她亲自给我做好面条。我吃完了后,都是她亲自给我盖上被子让我发汗。也怪,吃完了母亲做的面条,出了汗,我的.感冒竟然会好了。有时眼睛有病的时候,母亲会找两根红线,系在我的中指和无名指上。左眼系右手,右眼系左手。说来也怪,这样竟然也会把我的眼病治好了。

我上高中的时候,母亲每五天赶一次宁家埠集,卖鸡蛋后去学校给我留下一元钱,并且还叮嘱半天。每次她只能给一元,因为家里五天的油盐酱醋都靠着鸡蛋了。我拿到一元钱后,也舍不得花。当时没有分家,大嫂天天和母亲打架,每天母亲都气的不行。母亲的去世与她有很大的关系。看起她那时候来,我真不该每次回家都要去看她。每次回家妻子总是给她买好东西,我总是给她留下些钱。可是她毕竟是我两个侄子的母亲,况且大哥已去世。现在她年令大了,为了她的小家,为了我大哥,为了我的两个侄子也做出了一些贡献。

后来分家了,我和父母一起过,父母辛勤地劳作供我上学。父亲在农田里劳动,母亲就在村里的一个养蚕场养蚕,和年轻的妇女一样干,我知道了相当心疼。每次我上学前,母亲都是把家里的咸菜用水洗一下,去一下咸味,用大油(用猪肥肉炼的油)炒一炒,让我带上一罐头瓶。她说这样会好吃一些。一次,我放学回家,母亲做了炒菠菜,菠菜是自己种的。好长时间没有吃到菜的我,把满满的一锅菜吃的净光。母亲看着我笑着说,你吃完了,你爹吃什么呀?她只好又去洗了些再去炒。我上高中的时候,教材都不统一,有另外学习资料的同学,知识面会丰富一些,高考时成绩就会高出不少。那时的学习资料都是蜡纸刻板的。当时有一套资料是60元一套,我回家后找到母亲,给母亲说要买一套。她为难的说,家里那有钱呀?要不你向你爹要。我找到爹,爹根本没有答应的意思。我就坐在屋门口哭,这样也没有使爹心动。看来当时家里确实没有钱,能让上学就可以了。我哭着哭着坐在屋门口睡着了。醒来后天快亮了。母亲也起来了,给我做好了饭。我洗了把脸,连饭也没吃,背起书包就上学校了。母亲两眼无助的送我出了大门。

母亲的事还有好多好多,要说太多了。也只能用这了了数语来抒发一下对母亲的思念。现在我的条件好了,如果母亲活着,跟着我过该多好呀!她吃的苦太多了。可,这只能是如果。

人的一生,可能会有好多遗憾!母亲没有在我这小家过上几天,没能享上几天福,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思念母亲篇三

看到同学依偎在妈妈身边甜甜地叫着“妈妈”,怎么能不想念你妈妈——?每当看到别人的妈妈下雨天接孩子,我怎么能不想念你,妈妈——!

人们说你是个好医生。白天不怕脏不怕累,细心耐心看病。晚上要不顾疲劳去医院给年轻医生讲课。到家很晚了,但你仍然没有休息。抱着厚厚的书,不知疲倦地学习到深夜。有时候一觉醒来,看到你还坐在灯下看书,心里就想埋怨你。

你生前曾对我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你说这话,也是这么做的。我记得一个星期六晚上,我父亲下班回家。你做了一些好吃的菜,正忙着吃饭。突然,一个年轻人慌慌张张地走到你面前,说:“曹医生,去救救我妈妈!请……”你二话没说,拿起药箱迅速跟着小伙子,一直到晚上10点左右才到家。我听你跟爸爸说,病人是个60多岁的老太太。她咳嗽时,痰卡在喉咙里,一时无法呼吸。你非常焦虑,因为你手头没有救援设备。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病人会窒息。你急中生智,把听诊器上的橡胶管切掉,一端塞进嘴里,另一端塞进老太太的喉咙。你用力吸,痰被吸进嘴里。老太太终于康复得救了。但是你回家连晚饭都吃不下,而且那天晚上咳嗽得很厉害。

你也是个好妈妈。爸爸在上海市中心地区工作,一周只回家一次,周六晚上到家,周一黎明离家。所有家务都落在你肩上,买菜做饭洗衣服,指导我学习。你整天忙忙碌碌,一年365天,从来没有一天清闲。因为我是男生,你很少让我做家务,我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我不知道如何体谅你。那时候如果我给你多做点家务,给你点时间休息,也许你就不会这么早离开我们了。我为你难过,妈妈!

我再也见不到你了!我的好妈妈。我多么想你。亲爱的妈妈,我希望每天晚上都能在梦里见到你。

思念母亲篇四

“嘟,嘟,嘟”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而妈妈打来的定时电话又挂断了。我不满地放下话筒,抬起头。空中的月亮特别亮,又是一个满月的中秋节!但是,我只能和爷爷奶奶呆在一起,想起刚才电话里宽慰的话语,不禁又多了几分对职场妈妈的思念和关爱。

小时候,我常常让妈妈背着我在长满野花的乡间小路上走来走去。妈妈刚洗过的头发散发出迷人的香味,在微风的吹拂下钻进了我的鼻孔。我贪婪地吸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我是在母爱的呵护下长大的。我上小学的时候,应该是每个孩子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但是我却不能幸福,因为我妈为了让家里的生活更舒适,准备出去打工。我依稀记得母亲离家的那一天。就在年底后的一天。我们在吃早餐。吃饭的时候,我妈只是叫我听爷爷奶奶的话,好好学习。她还说要出去给我赚很多钱,给我带很多玩具。当时我妈眼里都是泪,我也没在意,因为期待很多玩具,就一个个答应了。

早饭后,我妈妈将去车站。我一脸轻松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给你送行”。妈妈一开始很惊讶,后来嘴角微微上扬说:“好吧!”于是,一大家子人沿着熟悉的小路走去给妈妈送行。看着妈妈手里的行李箱,此刻,我突然失去了妈妈,却又不敢说出来。我只是尽力不让眼泪流出来。我故意把我的小步子压得慢一点,我妈仿佛觉察到了我的心,紧紧握住我的小手,我妈的手温暖而柔软。当时也感受到了来自母亲手里无尽的不情愿。

时间过得真快。我很快就到了车站。我妈左手拿着行李箱,右手轻轻摸着我后脑勺。她又跟我说:“你得听爷爷奶奶的。我会经常给你打电话的。”我妈看到车已经慢慢启动了,就抱着我亲了我一下,然后残忍的把我塞给爷爷奶奶,然后头也不回的上了车。车门无情地关上的时候,我的眼泪突然像山洪爆发一样流了出来,拼命地喊着“妈”“妈”。爷爷奶奶抱着我,不停的抹眼泪安慰我。想到妈妈临走前对我说的话,我慢慢的不哭了,我下定决心要做一个让妈妈安心的孩子。

年复一年,妈妈因为努力,美白的脸上留下了几道深深的皱纹。想到这里,不知不觉又流下了眼泪。此刻,我有无数肺腑之言要对妈妈说:妈妈,你不在的时候不要太累。儿子长大了,可以像男人一样承担责任了。你以后要好好照顾自己,享受我的祝福!妈妈,我真的很想你!

思念母亲篇五

看到同学依偎在妈妈身边甜甜地叫着“妈妈”,怎么能不想念你妈妈——?每当看到别人的妈妈下雨天接孩子,我怎么能不想念你,妈妈——!

人们说你是个好医生。白天不怕脏不怕累,细心耐心看病。晚上要不顾疲劳去医院给年轻医生讲课。到家很晚了,但你仍然没有休息。抱着厚厚的书,不知疲倦地学习到深夜。有时候一觉醒来,看到你还坐在灯下看书,心里就想埋怨你。

你生前曾对我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你说这话,也是这么做的。我记得一个星期六晚上,我父亲下班回家。你做了一些好吃的菜,正忙着吃饭。突然,一个年轻人慌慌张张地走到你面前,说:“曹医生,去救救我妈妈!请……”你二话没说,拿起药箱迅速跟着小伙子,一直到晚上10点左右才到家。我听你跟爸爸说,病人是个60多岁的老太太。她咳嗽时,痰卡在喉咙里,一时无法呼吸。你非常焦虑,因为你手头没有救援设备。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病人会窒息。你急中生智,把听诊器上的橡胶管切掉,一端塞进嘴里,另一端塞进老太太的喉咙。你用力吸,痰被吸进嘴里。老太太终于康复得救了。但是你回家连晚饭都吃不下,而且那天晚上咳嗽得很厉害。

你也是个好妈妈。爸爸在上海市中心地区工作,一周只回家一次,周六晚上到家,周一黎明离家。所有家务都落在你肩上,买菜做饭洗衣服,指导我学习。你整天忙忙碌碌,一年365天,从来没有一天清闲。因为我是男生,你很少让我做家务,我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我不知道如何体谅你。那时候如果我给你多做点家务,给你点时间休息,也许你就不会这么早离开我们了。我为你难过,妈妈!

我再也见不到你了!我的好妈妈。我多么想你。亲爱的妈妈,我希望每天晚上都能在梦里见到你。

思念母亲篇六

转眼,眼看就要到端午节了。家乡的端午节,家家都很重视的。挂艾蒿吃油糕粽子佩戴香囊是老家乡村最主要的过节形式。

小时候,端午节的前夜,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候,给孩子们做手工制作香囊。小小的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日,而是母亲们暗地里比较手艺的机会。看谁家娘的香囊做的花样多,手工精,闻闻谁的香草放的多少适中。故乡的端午节就这样在长辈的殷切关爱中,在浓浓的乡情亲情里,在悠悠的乡味野韵里,一次次飘然而至,又飘然而逝……而如今,我此时顿觉凝重起来,记忆的神经飞速旋转,提取与亲人在一起的温馨片段,象电影电视中的慢镜头一样,永远的定格在这瞬间,去追寻那逝去的岁月……几多思念和惆怅。

我现在几乎不敢想起母亲当年那忧伤哀愁的眼神,想起来让人欲哭无泪,几天都难受。如今母亲早已作古,人世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情再现人间,愿您那忧伤哀愁的眼神不再会在天国里出现。

我真的很愚钝,脑袋里总是缺少一根经。因为我在外地工作,心里总是打着工作忙和离家远的借口,很少抽时间回家,即使在陪伴母亲的日子里,没能好好的说说家常话,每天陪在母亲身边,除了问母亲想吃点什么,今天感觉怎么样以外,竟再也找不到可逗母亲开心的话了。只是默默的望着母亲。 祈求上帝能开恩,救救我们这些快没娘的孩子,期望能留住母亲。

母亲走了,永远的离我而去。我还没能报答她的养育之恩就走了,而这个哀痛是无法弥补的!人生最大的遗憾是“爱”的不完美,无论是至亲还是最爱,都有不足之处,都会留下伤心的印记,让我们善待自已的父母,让他们活的开心,活的幸福,尽量的减少这分遗憾!

思念母亲篇七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又是一年母亲节。

周末,早起晨练,同母亲通了近一个小时的电话,与母亲聊聊家常,听到母亲在电话那端爽朗的笑声,我的心里也感觉非常的轻快。这个母亲节,我与母亲山水相隔,但是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

记得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貌似是朱德写的《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或许是我对母亲认识的一个启蒙,从那时起,我才开始慢慢的去了解我的母亲。前几日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焦波老师拍的纪录片《俺爹俺娘》,感动的一塌糊涂。镜头里面,我看到的是焦老师的爹娘;镜头外面,我想到的是我的爹娘。

尽管长大了,每每踏上故乡的土地,总感觉自己还是曾经的那个小牛犊子。特别是在母亲面前,我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而母亲呢?在我的心中母亲永远是年轻的,三四十岁的年纪。当有一天回到老家,看到母亲头上黑发换银丝,看到母亲被太阳晒黑的脸上岁月耕犁得痕迹……看一眼墙上泛黄的照片,看一眼面前依旧忙碌的母亲,眼前的这个小老太太,是我的母亲。

从我记事的时候开始,母亲从来没有超过七点起床的时候。无论是寒冷的冬,还是酷热的夏,母亲有着干不完的活,母亲从没有抱怨过生活的艰辛和劳累。小的时候,母亲在我的眼中,是无所不能的,甚至始终都是微笑着在忙碌。慢慢的长大了,懂事了,开始明白母亲的不容易。记得有一次晚上在家和母亲聊天,母亲告诉我只要我和父亲都好好的,她就很高兴。听到母亲这么说,我的心中猛地被揪了一下,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每天给母亲打个电话,也便成了一个习惯。

母亲节,我们需要安静下来,思考一下感恩,感恩我们的父亲母亲。

思念母亲篇八

20xx年清明节,母亲去世1周年之际,我和弟弟为母亲立了一块碑。碑是弟弟在古城开封定制的。开封有着悠久的勒碑传统,石碑勒制得很是讲究,一见就让我们生出一种庄严感,不由地想在碑前肃立。和石碑同时运回老家的,还有6棵树,4棵柏树,两棵松树。墓地里最适合栽种的树木就是四季常青的松柏。松柏是守卫墓碑的,也是衬托墓碑的,有松柏树,墓碑就不再孤立,就互相构成了墓园的景观。

栽树时,我们兄弟姐妹5人都参加了,有的刨坑,有的封土,有的浇水,把栽树当成了一种仪式,都在用心见证那一时刻。我们对树的成活率没有任何怀疑,因为我们那里的土地非常肥沃,如人们所说,哪怕是在地里埋下一根木棒,都有望长出一棵树来。何况弟弟从开封运回的都是生机勃勃的树苗,每棵树的根部都用蒲包裹着一包原土。我们开始憧憬,若干年后,当松柏的树冠如盖时,松是苍松,柏是翠柏,那将是一派多么让人欣慰的景象。我们还设想,等松柏成了气候,人们远远地就把松柏看到了,当是对母亲很好的纪念,绿色的纪念。

在我少年的记忆里,我们村二老太爷家的坟茔就是一个柏树园子。园子里的柏树有几十棵,每一棵岁数都超过了百岁。远看柏树园子黑苍苍的,那非凡的阵势让少小的我们几乎不敢走近。到了春天,飞来不少鹭鸶在柏树上搭窝,孵育小鹭鸶。那洁白的鹭鸶在树顶翻飞,如同一朵朵硕大无朋的白莲在迎风开放,甚是好看!可惜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那些柏树被青年突击队员们一夜之间全部伐倒,并送进小铁炉里烧掉了。从那以后,直到我们在母亲墓碑周围栽松柏之前,40多年间,村里再也无人栽过松柏树。乡亲们除了栽种一些能收获果品的果树,就是栽一些能很快卖钱的速成树。因松柏树生长周期长,短时间内很难得到经济效益,人们就把松柏树放弃了。我们反其道而行之,把松柏树重新栽回到家乡那块土地上,所取不是什么经济效益,看重的是松柏的品质,以及为世人所推崇的精神价值。我们不敢奢望墓园里的松柏能形成柏树园子那么大的规模,也不敢奢望有限的几棵松柏能长成像柏树园子那样呼风唤雨的阵势,只期望6棵松柏树能顺利成长就行了。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栽好松柏树,我回到北京不久,妹妹就给我打电话,说有一棵柏树因靠近别人家的麦地,人家往麦地里打除草剂时,喷雾飘到柏树上,柏树就死了。我一听,心里顿时有些沮丧。我听人说过,除草剂是很厉害的。地里长了草,人们不再像过去一样用锄头锄,只需用除草剂一喷,各种野草便统统死掉。柏树虽然抗得住冰雪严寒,哪里经得起除草剂的伤害!我有什么办法?我对妹妹说:死就死了吧,死掉一棵,不是还有5棵嘛!

更严重的情况还在后头。现在收麦都是使用联合收割机,机器收麦留下的麦茬比较深,机器打碎的麦秸也泄在地里。收过麦子,人们要接着种玉米,就放一把火,烧掉麦茬和麦秸。据说火烧得很大,很普遍,夜间几乎映红了天际。就在我们种下松柏树的当年麦季,烧麦茬和麦秸的火焰席卷而来,波及松柏,使松柏又被烧死3棵,只剩下1棵柏树和1棵塔松。秋天我回老家看到,那棵幸存的柏树的树干还被收麦的机器碰掉了一块皮,露出白色的木质。小时候我们的手指若受了伤,习惯在伤口处撒点细土止血。我给柏树的伤口处揉了些黄土,祝愿它的伤口能早日愈合,并希望它别再受到伤害。

我母亲生前很喜欢栽树,对树也很善待。我家院子里的椿树、桐树等,都是母亲栽的。看见哪里生出一棵树芽,母亲赶紧找一个瓦片把树芽盖起来,以防快嘴的鸡把树芽啄掉。母亲给新栽的桐树绑上一圈刺棵子,以免猪拱羊啃。每年的腊八,我们喝腊八粥的同时,母亲也会让我们给石榴树的枝条上抹些粥。母亲的意思是说,石榴树也有感知能力,人给石榴树吃了粥,它会结更多的石榴。我们在母亲的长眠之处栽了松柏,母亲的在天之灵肯定是喜欢的。母亲日日夜夜都守护着那些树,一会儿都不愿离开。在我的想象里,夜深人静时,母亲会悄悄起身,把每棵树都抚摸一遍,一再赞叹:多好啊,多好啊!母亲跟我们一样,盼着松柏一天天长大。然而,化学制剂来了,隆隆的机器来了,熊熊的烈火来了,就在母亲旁边,那些树眼睁睁地被毁掉了。母亲着急,母亲心疼,可母亲已经失去了保护树的能力,母亲很无奈啊!

按理说,我和弟弟还有能力保护那些树。只是我们早就离开了家乡,在城里安了家,只在每年的清明节和农历十月初一才回去一两次,不可能天天照看那些树。我想,就算我们天天在老家守着,有些东西来了,我们也挡不住。也就是说,我们只有栽树的能力,却没有保卫树的能力。好在六七年过去了,剩下的那棵松树和那棵柏树没有再受到伤害。塔松一年比一年高,已初具塔的形状。柏树似乎长得更快一些,树干有茶杯口那么粗,高度超过了石碑楼子,树冠也比张开的伞面子大得多。有风吹过,柏树只啸了一声,没有动摇。

在母亲去世8周年之际的清明节,弟弟又从开封拉回了4棵树,两棵松树,两棵金边柏。以前栽的树死掉了4棵,如今又拉回4棵,弟弟的意思是把缺失的树补栽一下。说起来,在母亲去世前,我们的祖坟地并没有在我们家的责任田里,母亲名下的一亩二分责任田在另一块地里。母亲逝世时,为了不触及别人家的利益,我们就与人家协商,把母亲名下的责任田交换过来,并托给一个堂哥代种。也就是说,我们在坟地里立碑也好,栽树也好,和村里别人家的田地没有任何关涉,别人不会提出任何异议。

让人痛心和难以接受的是,20xx年麦季烧麦茬和麦秸的大火,不仅把我们新栽的4棵松柏烧死了3棵,竟连那棵已经长成的柏树也烧死了。秋后我回老家给母亲烧纸时到墓园里看过,那棵柏树浑身上下烧得乌黑乌黑,只剩下树干和一些树枝。我给柏树照了一张相,算是为它短暂的生命立了一个存照。

我有一个堂弟在镇里当干部,他随我到墓园里去了。我跟堂弟交代说:这棵被烧死的柏树,你们谁都不要动它,既不要刨掉它,也不要锯掉它,就让它立在那里,能立多久立多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