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实验摩擦生电作文(6篇)

2023年实验摩擦生电作文(6篇)

ID:142854

时间:2023-05-05 11:02:11

上传者:曹czj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验摩擦生电作文篇一

这个实验是爸爸陪我一起做的。实验方法是:首先,找来两支铅笔,然后把一片餐巾纸撕成小碎片;接着,把铅笔放在头发上摩擦;最后将铅笔靠近纸片,看被摩擦过的铅笔能否吸起小纸片。

实验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啊!我和爸爸一人拿一支铅笔在头上来回摩擦,然后把铅笔靠近纸片,可就是吸不起纸片。我们反复地试验,爸爸夸张地笑着说:“我的头皮都要擦掉了,应该可以了吧!”我哈哈大笑,接过爸爸摩擦过的铅笔,边笑边把铅笔靠近纸片堆,可是纸片一点反应也没有。我们又失败了。唉,我们垂头丧气,不知所措了。

这时妈妈回来了。我赶紧向妈妈求助:“妈妈,你快来帮我一下。”我简单说了一下实验经过。妈妈笑着说:“这个实验我小时候经常做。”听了妈妈的话,我一下子又充满了信心。妈妈看看我们的工具,说纸片太大了。我们一起把纸片撕得更小。做完之后,妈妈拿起一支铅笔就往头上擦。我满怀期待地看着妈妈,又有些小紧张。真能吸上去吗?只见妈妈把擦完头发的铅笔放到纸屑上去,几片小小的纸屑一下子就被吸住了。我看着这神奇的一幕,高兴得合不拢嘴。然后,又照着妈妈的样子做起来,果然也成功了。

“我们为什么失败了?”我不甘心。妈妈说:“可能是我的头发干燥些,更容易起静电。笔尖含石墨,摩擦笔尖效果更好。”我似乎明白了一点。

通过此次实验,我知道了:不管做什么事,要想成功,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毅力和恒心。

实验摩擦生电作文篇二

由于昨天去上课外班,楼下正好有卖透明书皮的,为了省点事,看着也大方整洁,便顺手买了两三个。

回家开始包书皮。这时突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书皮粘贴的地方有一个条条,撕下来,扔进垃圾桶时,那个条会附在你手上,不太容易弄掉。这是因为什么呢?

带着疑问,今天早上到学校我就这个问题请教了科学老师。科学老师边称赞我爱问的精神,边将原因告诉了我。老师说了一大堆,用了不少科学用语。我总结了一下,归根结底还是静电惹的祸,大家应该都知道,摩擦起电:就是用摩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或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一种物体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我点了点头,表示清楚了。

接着,我又问了老师问题——为什么会有摩擦起电这种现象呢?摩擦起电是为了创造电吗?结合网上的回答,是这样的:任何两个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18世纪中期,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经过分析和研究,认为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电,叫做正电和负电。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科学上规定: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相同的,叫做负电。

摩擦起电只是一种现象。近代科学告诉我们: 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 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带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原子,当它跟多余的电子结合在一起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

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 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

可见,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使客观上存在的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噢,那么在干燥的时候,用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也是这个原理咯?”“对,只不过梳子要是塑料梳子。才会产生静电。”“嗯。谢谢老师!”“不客气,期待你的下一个问题。”眼看要上课了,我赶紧向老师说再见,然后一溜烟跑到了教室。

这个课间,我收获多多。

实验摩擦生电作文篇三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双休日下午,我正懒洋洋地坐在椅子上看书,突然我在书上看见一个有趣而且又简单的小实验:

“用一把尺子在衣服上来回摩擦之后,再轻轻靠近黄豆大小的小纸片会发生神奇的一幕。”我读着书上的文字。会发生什么呢?要不试试?

说干就干,我找来一把淡黄色的透明塑料尺和一张彩色软纸。我先把彩色软纸按照书上所说撕成黄豆大小的小纸片儿,然后用塑料尺在衣服上用力地来回摩擦,然后小心翼翼地靠近小纸片儿。

“什么玩意儿?!连动都不动一下的?”面对纹丝不动、毫无反应的小纸片,我无语至极,不由自主地大叫起来。

第一次实验没成功,但是我不甘心,既然书上有那就说明有人做过,他们能成,我有何不可?

我又重新摩擦塑料尺,不过我这次是在被子上摩擦的。摩擦完之后我又一次满心期待地靠近那几张“倔强”的小纸片儿。

“不是吧!你只给我吸一张?”我看着那唯一一张被吸上起去的小纸片儿哭笑不得。

“我就不信了,我怎么会成功不了!”我给自己打气。

“哎,哎,哎,上去了,上去了!”我突然欣喜若狂地大叫起来。我成功了!

我疑惑不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纸片儿吸到塑料尺上的呢?我急忙翻到书本的最后一页寻找答案,原来让塑料尺吸到小纸片儿的不是其他东西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静电!因为毛衣产生的静电较大,就像我们大冬天的时候脱毛衣会听见“滋啦,滋啦”的声音其实就是静电。而我这次就是在毛衣上摩擦,所以很轻松的把小纸片儿吸了上去。

这次实验不仅让我明白了静电可以吸东西,而且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好开心哦,满满的成就感!

实验摩擦生电作文篇四

你知道吗?碎纸会被塑料笔吸起来!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一天,我们正在上科学课,老师正在讲关于静电的原理,还说静电可以把碎纸给吸起来。大家听到这话,就起哄,都叫老师来示范怎么做这个实验。老师只好答应我们,老师从袋子里拿出一张纸巾,接着将纸巾撕成许多碎片,从讲台上的笔筒里拿出一支塑料笔,并对我们说:“拿塑料笔在书上摩擦,或者用塑料笔摩擦头发也行……”老师说完了实验过程后便自己做了起来。同学们都挠有兴趣地看着老师做实验。老师全神贯注地做着实验,不受外界的影响,同学们则都在目不转睛地看着。

老师的实验很成功。老师看着那支碎纸的笔松了一口气。同学们都觉得不可思议,都用难以置信的眼神望向老师。可能老师觉得要我们自己体验体验才能更好地向大家解释清楚这个实验原理,所以老师叫我们自己动手试一试

我先从笔盒里拿出一支塑料笔,发现还差一样东西——纸巾,于是我东借借,西借借,终于纸巾被我借了回来。我连忙把纸巾撕碎,再用笔在头发上摩擦,再把笔轻轻地放到碎纸堆上。一张张碎纸牢牢地粘在笔筒上面。我成功了!我喜出望外地看着我的笔,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同学。有些女同学为此连连称赞,因为她们都没有成功。

实验过后,老师向我们解释了原因。因为笔在摩擦过程中产生了静电,再结合静电原理来理解,我们都恍然大悟了!

你现在知道碎纸为什么能被笔吸起来了吧!生活还藏着许多有趣的奥秘,等着我们发现呢!

实验摩擦生电作文篇五

有一天,我走到爸爸的房间,发现书桌上有包苹果的塑料纸、吸管、纸张等。我想,利用这些东西,怎样才能做出一个实验呢?

我拿出吸管,思考着:如果用吸管吸包苹果的碎塑料纸,会怎么样呢?于是,我开始动手。我用吸管吸碎塑料纸,但是没吸上来,再试了一次,发现还是不行。我心里嘀咕着: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哪里漏了一个步骤?还是这个办法根本行不通?

我看到旁边有一张纸张,心想:如果我用吸管摩擦一下纸张,会怎么样呢?说干就干,我用吸管在纸张上轻轻地摩擦了一下,再去吸。“怎么还是不行?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自言自语道。过了一会儿,我想起爸爸说过的一个办法:重力摩擦。我用了这招,还是没有解决难关。我又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是不是摩擦的次数太少了?如果再摩擦几次的话,不就可以了吗?我又摩擦了五次,慢慢的,吸管竟吸住了碎塑料纸。我觉得还不够多,又摩擦了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十次……这样,摩擦越多,吸在吸管上碎塑料纸也越多,哈哈,我的实验成功了。

做完实验,我得出了结论:如果不磨擦,吸管就吸不住碎塑料纸。如果摩擦越少,吸到的碎塑料纸就越少。如果摩擦多次的话,就能吸住更多的碎塑料纸,因为通过摩擦,产生了一种电——静电。

在这个“玩”的实验中,我坚持了很多次都没有放弃,把这个趣味的实验做到了最后一步,并得出了结论。我不在乎累不累,关键是要懂得一句话:有付出,才有收获!这样才能换来实验的成功!

点评:列文虎克在玩中发明了显微镜,牛顿在玩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小作者在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中明白了摩擦会产生静电!文章叙述详细,条理清晰,心里活动描写细致传神。杨洋同学善于思考,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实验摩擦生电作文篇六

清脆的铃声响后,被我们尊为“魔术师”的伍老师走进了教室。同学们最喜欢科学课了,因为伍老师经常给我们带来惊喜,不知道这节课将带给我们什么。

这时候,只见伍老师已走到讲桌前,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从口袋里拿出了一把细小的碎纸片,又拿出一把塑料尺,问我们:“这把塑料尺能把纸片吸起来吗?”

“不——可——能!”我们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

见我们这样说,伍老师便说:“我这回要把碎纸片吸起来”。

说完,伍老师拿起了尺子,在头发上使劲地反复摩擦,然后把尺子靠近小纸片。

“吸起来了,吸起来了!”坐在前面的同学大声说。

我听到了,不禁站起来,仔细一看,许多纸片竟被吸到了尺子的另一面。还有一些纸片竟干脆在桌子上跳起舞来。伍老师说:“是什么把纸片吸起来的呢?”

这时,全班都说出了电或静电的答案。伍老师见这些难不倒我们,便又继续追问说:“那么这种电是怎么产生的呢?”

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一部分同学在低头思考,还有一部分同学在摇头。

这时,有一位同学已经在轻声地说着:“是摩擦产生的,是摩擦产生的。”

正巧,伍老师听到了,说:“非常正确,大家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过了一会儿,伍老师又说:“在生活中物体摩擦后能够吸引一些细小的东西,我们就说这物体带了电。这种摩擦后能够带电的现象就叫摩擦生电。”伍老师停顿了一下,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摩擦生电的事……”

还没有等伍老师说完话,同学们就举起了手,伍老师见了,说:“那你们就自己来做一下吧。”

伍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拿出了尺子、梳子、气球等工具,试验开始了,这时,欢声笑语充满了教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