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

ID:1465345

时间:2023-07-12 13:13:33

上传者:曹czj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篇一

安妮日记是一本值得我们去看的书,下面小编整理了安妮日记读后感500字,欢迎阅读!

有一本书让我感动不已,思绪万千。那一本关于“美好生活”的书叫做《安妮日记》。

故事的主人公是安妮·弗兰克,是一位德国犹太女子,安妮·弗兰克家里并不是太富裕。

“我常常问自己,要是没躲起来,要是我们都遇难了,那就不会受难么多苦,不会连累那些保护我们的朋友,不是挺好的吗”?安妮·弗兰克是个活泼、可爱的犹太女孩,由于德国法西斯的残暴屠杀,她不得不和父母、姐姐躲进“后屋”。在后屋里,他们白天不能开窗,晚上也不能开灯,天天说话只能低声细语,一个月都不能洗澡,食物又日渐短缺,但是他们仍然坚持的活下来。

一个个志向远大,才智过人的犹太青年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人世。这些法西斯分子真是可恶啊!

从这本日记中,我感到,安妮也和和常人相同,有自己爱的、敬佩的、也有自己讨厌的甚至厌恶的人。但是她和常人不同的是,她虽然身陷逆境,却仍然有颗善良、爱学习、随时约束自己的心,她做了错事会把话说重了,自己都会认真的面对,及时纠正,还要自己反省,并为之道歉。这一切,我做的不是太好,我要努力,向她学习!

我同情安妮,更敬佩安妮,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向安妮一样时常自我反省,也希望世界永远和平,快乐!

在这个暑假里,我阅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一个犹太女孩在德国纳粹大肆屠杀犹太人期间躲在阁楼上写的一本日记。

她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姐姐们都很爱她。但是大屠杀的到来毁灭了这一切:无数人没有了亲人,没有了家,无数人倒在了子弹下,还有无数人被送往了集中营……但那些人并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

安妮一家选择了躲藏,他们与几个邻居一起躲到了他爸爸的公司楼,生活了25个月之久,在这段时间里,有警察来访的恐惧,有生日到来的欢乐,有小偷拜访的绝望,还有安妮恋爱的兴奋……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乐观,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她天真、可爱、活泼、率直,在受到委屈和责备后,仍未笑着面对生活。他们在那里渴望生存,不顾一切的去寻找活下来的希望。安妮也在这里学习到了很多的道理,成长了许多。但,不幸的是,他们最后无奈还是被送往了集中营,最后只有安妮的爸爸一人生还。

看了这本书,我很感动,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儿竟然能够在这么非常的情况下写出这么细腻的日记:她渐渐学会思考,沉着和冷静。

在这之后,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安妮当时的生活处境,我又看了一部叫做《辛德勒的名单》的电影,我很震惊,一个人的生命居然这么的没有价值,人的尊严被践踏:一个军官早上起来拿着枪对着下面的犹太人乱打;一些人试图躲在房子里,却被纳粹兵发现,士兵对着他们扫射……这部影片除了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儿和和给与人希望的红色火苗是有颜色的,其他全部都是黑白的,茫茫人海中,唯一看到一个穿红色大衣的小女孩儿,是多么的令人欣慰啊!小女孩最终还是死了,这么可爱的孩子被这样无情的杀死,也等同于希望破灭了。

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夜,安妮用她的笔表达了对的德国纳粹的控诉,也告诉了我们她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和平,祈祷明天的安宁。

今年暑假,我读了安妮·弗兰克写得《安妮日记》,读完之后,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了安妮·弗兰克是个犹太少女,面对德国对犹太人残酷的迫害,她们一家人只好躲进她父亲公司大楼后面的一些荫蔽房屋里,在这不见阳光的日记里,安妮把日记本当成了自己最知心的朋友,给它取名为吉蒂,这本书对战争、反犹太人主义、青春期少年与父母的关系,宗教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其中,我最欣赏的人是安妮,安妮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但是在密室里面是极其枯燥和烦闷的,这里没有阳光、没有快乐,只有恐惧和饥饿不断折磨着她们一家人。安妮对自己的情感,对别人的感情都直言不讳,坦率地表现在文字之中,她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扭曲的人际关系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她还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对将来能出去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她是一个有理想的小女孩。

安妮在与世隔绝的密室里度过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两年,在这暗无天日的环境中,她没有享受到花季女孩的幸福、快乐和友情,只有日记本陪伴着她。她向日记诉说自己的苦闷,讲述身边发生的事情,描述和亲人间的各种冲突和情感,同时,她以勇敢的态度控诉了法西斯邪恶的战争,谴责了毫无人性的种族歧视,描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的灾难。让我感到由衷佩服的地方,是她敢于深刻剖析自己,在碰到家人对她有过分的批评时,她正视自己的缺点,尽量做得合大家心意,并努力想做得更好。安妮的母亲不怎么为孩子的精神方面考虑,对安妮很苛刻,使得安妮对她很反感,不过,安妮尽量地理解母亲,她听见楼梯上有了脚步声,就盼着妈妈来向她道早安,然后安妮又会热烈地问候妈妈,渴望看着妈妈亲切地注视着她目光。如果妈妈指责她说错了话或做错了事,她的心情就一落千丈,但是过一会儿,安妮心里就原谅了妈妈,还为妈妈找理由,因为她烦心的事情太多了,安妮觉得,如果我们与人相处,彼此互相友善,都心胸开阔一些,不是只看到别人不好的一面,那么关于教育、饮食等问题的冲突都可以变成一种友好的讨论,简洁的文字,却包含了真理!

《安妮日记》是一本值得认真读的好书,愿安妮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伴我们成长!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篇二

战争是一个令人听到会感到毛骨悚然的词。

战争让《柑橘与柠檬啊》的小托失去了他的哥哥;战争同样也让安妮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她如花般年轻的生命。

战争是无情的、痛苦的、绝望的,可是安妮面对战争依然存有的那颗乐观的心如同星星的火种散落到每一个角落,温暖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隐匿终日不见天日的生活、发了芽变黑的土豆午餐、寂寞难熬的时间、没日没夜的担惊受怕让每一个生活在小密室里人都给弄得神经兮兮的。虽然安妮同样也感受到不安、恐惧,可是她却用一颗乐观的心去泰然处之,她常常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隐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魅力开端。”。她的心灵一直保持着平静与真挚,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去领略生活、感悟大自然、拥抱美丽的世界,她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记者并且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为全人类做出贡献。一个如此天真浪漫乐观的犹太小女孩,她的存在让人在黑暗时看到灯光,在寒冷时感受到暖阳的温暖。

可是战争是如此的残酷,它毫无犹豫地带走了安妮鲜活的生命。她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每当我想再次翻看《安妮日记》时,可是只要一想起战争所带的悲剧、带来的伤痛,颤动的双手却再也无法翻动书本,久久地停滞在书的页角。唯有再次想起安妮所说的:“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那句话时,安妮似乎又回到了我的身边,她那娇小的身影似乎再一次的在我脑海里浮现,她那乐观的精神又再一次地鼓舞着我继续前进。

战争是寒冷的,可是安妮的存在让战争不再那么的冰冷……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篇三

“只要我还活着,能从满布灰尘的旧窗帘布缝里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这样乐观、坚强而又令人辛酸的话语出自安妮弗兰克的笔。《安妮日记》它不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它是一个女孩最真实的手笔写下的一部日记,一部感动世界的日记。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萌生了一种从前阅读时从未有过的感受,这一个十五岁的少女写的一本日记,一本普通的日记,是有怎样的力量,感动了世界呢?我带着好奇与期盼进入了这个故事。

安妮弗兰克是一个犹太少女,她在13岁生日时,得到了一份别致的礼物:一个花格布料封面的日记本。她称她为“吉蒂”,与吉蒂分享心事,当做自己最知心的密友。为了躲过纳粹的破害,一家人躲进了一间“密室”,密室里还有同样患难的其他4个人。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多话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这一切差一点把安妮逼疯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写道:“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带着心中不可泯灭的希望。

安妮几十万字的日记,就是在这间荷兰阿姆斯特丹263号的密室中写成的,对吉蒂这个密友,她毫无隐瞒的坦露,对饥饿的嘲弄,恐惧的倾诉,对于自己的乐观与一闪而过的悲伤和失望,对爱的渴望,对青春期母女的冲突……对,《安妮日记》最感人的地方,就是以一个少女的眼光,观察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尤其是青少年带来的创伤。

最终,安妮在密室里的八个人,全部因人告密而被关进集中营,安妮和姐姐玛戈因传染上斑疹伤寒而悲惨的死去,她没能看到期待的一刻。

安妮虽然长久的闭上了双眼,而我们也再也看不到下一篇安妮日记了,但她的乐观、勇气、感恩于爱,长活在亿万世人的心中!

《安妮日记》,它寄托了一个少女的美好愿望,记录她对自己的思考,感动和启迪着我和更多人。愿安妮能将这温暖永远留在人世。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篇四

放寒假的时候,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真是一本好书!

通过安妮写日记,我觉得安妮应该是一个善良、活泼、坚强而且漂亮的犹太少女。她把日记当做自己的一位朋友并常常写信给日记(日记的名子叫基蒂)。

安妮很不幸没有办法,安妮一家中口只好离开温暖的家,搬到爸爸公司的一间秘密小屋,同时小屋里又搬来了4个人,他们8个人每天都不能发出声音,以免被别人发现。小屋里的8个人的性格不同,之间总会发生有趣的小事。

读完《安妮日记》我感到无比敬佩安妮,安妮16岁,却可以写出这样的言语,可以看出安妮的潜质和知慧啊!可到最后,密室的8个人被别人出卖,全部被送往集中营。多么可惜啊!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安妮一家没有被出卖,那安妮一定是个天才!也许她长大了还会成为著名的作家,或者思想家。

安妮的文笔很好,从她的每一个字里,我看到了密室里8个人的性格,了解了他们,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安妮的内心深处。

我们应该记住安妮,记住她的天真,和坚强!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篇五

1942年—1944年,这是一段多么黑暗的日子呀!特别是对于犹太人来说,更是一场空前绝后的灾难。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铁瓜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犹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1942年7月,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紧急,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多话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这一切差一点把安妮逼疯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想成为作家和记者,可这个美丽的愿望在当时那股势不可挡的黑暗洪流下显得那么脆弱,像闪着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写道:“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带着心中不可泯灭的希望!

实现在让人难以想象的那样一个战火蔓延、人人自危、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时代,身居密室接近两年的十五岁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见地谈起了男女平等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读到此处,我不禁感叹,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

但是,这样的一名如花少女最终没有逃过被纳粹残害的命运。当她在贝根贝尔森集中营永远地闭上双眼时,她距自己16岁生日尚差3个月。

安妮生前写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的愿望终能得偿。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诉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篇六

我读过《安妮日记》后,一个高大、坚强、勇敢的形象油然而生。这就是安妮——一个在黑暗中书写成长日记的犹太女孩。她在一个黑暗的小屋中提心吊胆地躲藏了25个月。25个月对整日欢蹦乱跳的我们来说,很短暂,但对整日躲藏在秘密小屋的安妮等8个人来说,真是漫漫长夜呀!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躲避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安妮一家和其他犹太人共八人躲藏在安妮的父亲开办的公司的秘密小屋里。白天,他们不敢发出任何声响,否则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只有晚上他们才敢打破禁忌。他们仿佛一只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不能自由飞翔,不能放声歌唱。当时,他们是多么渴望自由啊!

安妮用她那细腻的笔触,记下了他们在750多天黑暗生活中对德国纳粹的痛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世界真善美和假丑恶的感悟,慢慢走向成熟,慢慢坚强起来,慢慢懂事起来,用灿烂的微笑迎接新一天的太阳,甚至还萌发了要做一个作家的梦想。在那样一个战争恐怖笼罩的世界,环境那样恶劣,尤其作为犹太人,每天还有随时杀人不眨眼的“盖世太保”被抓走和杀害的危险。安妮不但没有被恐怖和危险吓到,而是坚强、勇敢面对,快乐地写作,她该一个多么坚强乐观的女孩呀!

与安妮相比,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要像安妮那样坚强、乐观,不再抱怨,而是利用当前和平、安定、富裕的好环境,努力学习,踏踏实实干好每件事,为人类明天的和平、幸福、安康做出自己的贡献!

安妮虽然最终未逃过德国纳粹的搜捕而被杀害,未能实现当一名作家的梦想,但她的日记是多么感人,她的精神是多么感人,她实际上就是一名作家,一名受全世界青少年喜欢和敬佩的作家。让我们永远记住她那坚强、勇敢、乐观的性格,透过《安妮日记》字里行间的文字感受她在黑暗中丝丝天真、甜美和坚强的笑容!她如寒冬里的一缕曙光,让她永远照耀我们通向成功的殿堂。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篇七

一本日记承载了一段悲痛的历史;一本日记记录了一位少女成长的心路历程;一本日记目击报道了二战期间在德军占领下,人们的苦难生活,这就是《安妮日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十三岁的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写了这本日记。她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他们在密室里生活了二十五个月之久。这段时间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多话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但安妮却用她的笔,记录下在狭窄的空间里自己的成长。在面对死亡的恐惧中,她开始思考战争、自然、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在书里我们看到了许多战争的残酷,但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颗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有一种无限强大的力量弥漫着每一片空气,这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她活在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最柔软的那个角落里,她活在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最锋利的那个刀尖上。但有她在,人类寒冷的时候会看见篝火;有她在,人类沮丧的时候会看见星光;有她在,人类绝望的时候会看见朝阳。

安妮·弗兰克在写完这日记后,留下了一句话,她说:“我能感受到百万人所遭到的苦难,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生活看做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这句话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令我一生受用不尽。也许我们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轻言放弃,但如果我们不放弃必定会成为美丽的开端。

《安妮日记》里的文字很简短,但这本书之所以可以让我为之感动,就因为它的真实、朴素,却又饱含真理。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篇八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安妮日记〉,《安妮日记》取材于二战时期的真实事件。她在日记中吐露了安妮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但是,在生活中,却有许多人不懂得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们总是常常抱怨自己,抱怨他人。总是嫌这嫌那的,有许多的不满,有许多的要求。但在安妮的一篇日记中,她这样写道——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相比之下,我就觉得很惭愧。

珍惜现在,珍惜和平,希望这个世界永远和平!

安妮日记读后感通用篇九

在这个暑假里,我阅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一个犹太女孩大肆屠杀犹太人期间躲在阁楼上写的一本日记。

她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姐姐们都很爱她。但是大屠杀的到来毁灭了这一切:无数人没有了亲人,没有了家,无数人倒在了子弹下,还有无数人被送往了集中营……但那些人并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

安妮一家选择了躲藏,他们与几个邻居一起躲到了他爸爸的公司楼,生活了25个月之久,在这段时间里,有警察来访的恐惧,有生日到来的欢乐,有小偷拜访的绝望,还有安妮恋爱的兴奋……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乐观,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她天真、可爱、活泼、率直,在受到委屈和责备后,仍未笑着面对生活。他们在那里渴望生存,不顾一切的去寻找活下来的希望。安妮也在这里学习到了很多的道理,成长了许多。但,不幸的是,他们最后无奈还是被送往了集中营,最后只有安妮的爸爸一人生还。

看了这本书,我很感动,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儿竟然能够在这么非常的情况下写出这么细腻的日记:她渐渐学会思考,沉着和冷静。

在这之后,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安妮当时的生活处境,我又看了一部叫做《辛德勒的名单》的电影,我很震惊,一个人的生命居然这么的没有价值,人的尊严被践踏:一个军官早上起来拿着枪对着下面的犹太人乱打;一些人试图躲在房子里,却被纳粹兵发现,士兵对着他们扫射……这部影片除了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儿和和给与人希望的红色火苗是有颜色的,其他全部都是黑白的,茫茫人海中,唯一看到一个穿红色大衣的小女孩儿,是多么的令人欣慰啊!小女孩最终还是死了,这么可爱的孩子被这样无情的杀死,也等同于希望破灭了。

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夜,安妮用她的笔表达了对的控诉,也告诉了我们她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和平,祈祷明天的安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