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导师教育案例心得体会(8篇)

德育导师教育案例心得体会(8篇)

ID:1522449

时间:2023-07-18 20:37:03

上传者:曹czj

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德育导师教育案例心得体会(8篇)篇一

德育案例养成教育,是一种以案例教学为基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中,通过讲述真实的案例,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道德行为的力量和影响。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德育案例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下面将从教学设计、学生参与、教育效果以及自身体会几个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是德育案例养成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进行德育案例教育时,我会事先精心选择和设计案例,确保其与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紧密相关。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适度调整案例的难度和复杂度,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案例中的道德问题,并能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加深他们对道德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的参与是德育案例养成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我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中。我会组织学生分组,让他们就案例展开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样的互动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他们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责任意识。

德育案例养成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这种教育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自律能力。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实践和锻炼,慢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逐渐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他们能够意识到道德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并能够主动追求道德的高尚和完善。

在实施德育案例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我也获得了一些自身的体会。首先,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学生往往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我们以身作则对学生的道德修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次,我们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思考和观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意见。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案例教育。最后,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和应对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面临各种挫折和困难,我们要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总之,德育案例养成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案例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达到德育的目标。同时,教师作为引导者,也需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耐心倾听学生的思考和观点,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希望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能够更好地运用德育案例养成教育,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全面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德育导师教育案例心得体会(8篇)篇二

德育教育是树立学生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文明诚信、诚实守纪等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德育导师教育案例,欢迎大家阅读。

捐款风波

每逢星期一,全校师生集合在一起,伴着雄壮有力的国歌,看庄严的国旗冉冉升起,聆听老师或同学令人振奋的讲话,对我来说是一次洗礼。而今天的讲话却是个例外,讲话的同学用低沉舒缓的语调宣读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坏消息:二年级三班的王艺璇因患白血病急需救助。消息传来全场一片寂静,同学们的脸上写满了惊愕的表情。

下午的班会上,当我深情地宣读了为王艺璇捐款的倡议书之后,同学们沸腾了,他们纷纷表示要将自己的零花钱和压岁钱全部捐给小艺璇,希望她早日康复,回到美丽的校园。为了节省时间,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爱心小使者帮助收钱。此言一出,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每个小组很快就选好了,只是第一小组争执不下,等我定夺。我环顾一下四只高高举起的小手,其中小宇是个调皮的孩子,最近老是挨批评,不是给同学弄坏了钢笔,就是不写作业。为何不给他一个机会呢?“就是你了!”我抓住小宇地手大声的宣读了结果。小宇兴奋极了。

我认为他们是值得信任的啊!

下午,小宇打开一个精心包着的纸包,交给我一百元,我有点诧异地问:“你不是上午已经捐了吗?”“老师,这是我妈妈捐的。”小宇大声地说。“妈妈真好!我们都要谢谢她!”我摸着小宇的头说,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回去了。

晚上,小宇的爸爸突然打来电话,说小宇要跟我谈谈钱的事,我心里咯噔了一下,“难道小宇下午捐的一百元是偷拿爸妈的,让家长发现了要追回?”“老师,我要向您承认一个错误。”小宇小声的在电话里说。“没事,孩子,你告诉老师,说明你信任老师,老师很高兴你给我打电话。”我安慰道。“老师,我其实上午只捐了5元钱,,那天我家里来了客人,妈妈招待客人,我没来得及要,我就把我的5元零花钱交上来。看到同学们都捐了那么多,我有点害羞,我是组长,才捐了5元,我就欺骗了您说捐了20元,回家跟妈妈说了之后妈妈又给了我一百元,今天看您在讲台上一遍又一遍的数钱,我觉得对不起您,我错了。”小宇在另一头嗫嚅着。“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今天你的表现棒极了!请转告妈妈我们全班同学和小艺璇都谢谢她!”放下电话,我长舒了一口气。

本以为这件事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谁知星期三的早上,小宇又交给我一个纸包,里面有十几元,他低着头说:“老师,这是我补上的,妈妈说要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这是妈妈预付给我的三个月的零花钱。”这样小宇成为我们班捐款最多的学生,我在班上大大的表扬了他,之后还被学校评为“爱心小使者”,拿到奖状的那天,他兴奋的小脸红扑扑的。

从这件事后,小宇慢慢地转变了,变得自律、自信了,同学们告他状的少了,老师们表扬他的话多了。英语老师说他最近变得爱学习了,模拟考试考了一百一十多分呢,这在从前是根本不可能的。数学老师说他错题少了,上课认真听讲了。作文是他最头疼的了,最近也写得流畅了。是啊,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只有家校合一才能尽快的让孩子改正缺点,健康地成长起来!

--------------晓之以礼、动之以情

我班有个学生叫李某。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 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 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 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这位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这位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这位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某 某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 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取得了73分的好成绩。我为了鼓励他,奖给他一本日记本。奖品虽少,但能表示老师的一点心意。第二学期,他学习更努力了,在期中测试中,他取得了92分的好成绩。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 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 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李某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 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 师的力量。

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 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李某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好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尤其是当了班主任以来,每天面对着具有时代个性的学生很多,但最近这一届的学生中,有一个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引起了我的很大的反思,不是因为他因为犯了很大的错,而是这个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很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今天把他作为我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案例,分析该生的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行为中,我是如何进行教育,教育中采取了哪些方法,取得了什么样的教育效果,与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情况分析:

班级学生王某,性格偏激,自尊心强,逆反心理严重,对待班级工作消极,但也有他的闪光点就是热心于学校组织的青年志愿者工作。同时也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小摩擦,常常很闲得无聊的去惹是生非,属于大事不犯,小事不断那种,是科任老师中麻烦学生。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总是爱显出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每次犯错后,通过教育,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觉得他并不是不可救药的属于“坏学生”,而是通过努力,还是可以挽救过来的。

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典型的“初二现象”,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常常想通过一些“大事”,也就是他觉得可以“出风头”或引起人关注的事情或是别人不敢而他敢做的事情来“体现”自己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消极的被动的接受教育,甚至会产生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该生的父母忙于工作,每天起早摸黑的,和孩子的交流很少,平时主要关心孩子是否有吃饭及是否有准时到校上课,而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孩子的思想教育几乎没有,也不懂怎么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同时认为孩子大了,不好管。对于孩子的错误不是耐心的说服教育,而是指责,打骂,甚至是放任自由,觉得自己作为家长已经做得很好了。而该生在学习上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上课总喜欢讲话,做小动作,控制不住自己。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他的批评不对,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教育方法和思路

1、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通过交流,了解到该生的家庭情况和表现,并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双管齐下。

2、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坚决不能实行“棍棒管理”,每天再忙再累,也要抽取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第一时间了解孩子最近的心里表现和状况,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使之回到正确的轨道中来。

3、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维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给他留点“面子”,而是在课后,再与他个别交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4、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该生热爱志愿者工作这一闪光点,鼓励让他把这热情带到班级中来,让其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并让他在管理别人的同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让老师头疼的问题。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5、给他讲解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并大力褒扬他对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

6、某生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在班级里安排了两个表现较好的同学作为他的辅导同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顺利渡过初二年这个特殊时期的危险期。

教育效果

通过辅导,某生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和同学、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工作、学习的责任心增强了,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学习比以往认真,上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学习竞争意识强,为班级工作积极。与同学之间的矛盾逐渐消除,同学们一致反映他的进步很大,表现良好。

事后反思

针对所谓的“问题学生”只要你认真找出原因,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正面的引导,在教育学生中,用耐心陪伴学生。用真心对待学生,用爱心感化学生,让他感受到关爱,我想,什么样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

德育导师教育案例心得体会(8篇)篇三

德育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培养,也能够帮助学生的个人成长。然而,由于社会的变化导致学生的行为和态度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德育教育面临着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加。针对这一问题,辅导人员和教师们通过实践和经验总结,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德育辅导案例,本文将对该主题进行探讨和总结。

第二段:案例分析

老师在德育教育工作中遇到了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有问题行为,但是老师发现他并非故意要破坏课堂纪律。经过细致观察和分析,老师认为该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可能与家庭环境和学习压力有关。因此,在后续的教育工作中,老师和家长进行了交流,希望能够更好地帮助这个学生。

第三段:解决方法

为了帮助这个学生,老师和家长围绕学生家庭和学习问题积极探讨,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辅导。对于学生家庭问题,老师和家长共同积极探讨,试图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对于学习问题,老师则为该学生定制了一份学习计划,并为他提供了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以期提高其学习成绩和自我管理能力。

第四段:效果评估

通过这个学生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德育教育辅导的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盲目套用各种通用的方法。对于学生的不同问题,老师需要耐心倾听和思考,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最终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这个案例中,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该学生的行为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第五段:结论

总之,德育教育辅导是一项长期而有效的工作。在这项工作中,重要的是教师和辅导人员要认真思考和分析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行为根源,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德育导师教育案例心得体会(8篇)篇四

德育教育辅导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培养。作为一名德育教育辅导员,我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也深感其挑战性。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认识德育教育辅导的重要性

作为学校德育教育体系中的一员,德育教育辅导员承担着关于学生思想品德、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与引导任务。在此过程中,辅导员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正向激励,更需要对学生进行心态引导、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帮助。正是这些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段:正确的心态决定了教育辅导工作的成功

在德育教育辅导工作中,教育者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教育者应该时刻以学生为本,保持一颗平和理性的心态,时刻提醒自己要具有耐心和毅力。只有这些,才能有效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学校的目标。

第三段:识别学生需求

在德育教育辅导工作中,识别和了解学生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从学生的心理健康、情感需求、学业压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基于具体的问题和情况出发,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教育措施。

第四段:基于问题解决方案

针对学生的问题,心态平和、思维清晰的德育教育辅导员,需要制定有效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这个方案需要基于实际情况而制定,同时也需要有计划、有条理。解决学生问题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包括咨询、引导、心理辅导等等,方法灵活多样。

第五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

最后,德育教育辅导工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这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在具体行动中促进学生的道德/知识习得。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要时刻保持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指导他们行为标准,并习得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德育教育辅导工作是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正确的认识学生需求,有效地制定问题解决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教育者才能顺利完成这项任务,实现学校教育目标。

德育导师教育案例心得体会(8篇)篇五

“德育教育辅导案例心得体会”是一次重要的教育培训,我作为一名教师参加了此次辅导活动,并在过程中收获颇丰。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案例分析

在教育辅导活动中,我们分析了一些学校教育案例,其中一个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案例讲述了一名名叫张明的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持续表现不佳。他总是迟到、逃课和玩耍,不重视学校的规章制度,严重影响了班级的纪律和学习进度。然而,张明仍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陷入了循环的误区。辅导老师指出,要解决这种情况,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与支持。

第三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和社会责任非常重要。德育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关注他们的品德和人格。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不仅是为了学生的未来而教育,更是为了社会的未来而教育。因此,德育教育应该被视为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必须将其作为核心工作,始终与其他工作相互协调。

第四段:德育教育的实践

在实践中,德育教育需要遵循一系列原则,例如,应该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帮助他们,以培养一个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质。教育者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适应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此外,教育者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以助力成长和社会发展。

第五段:结论

总之,在德育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并依照他们的个性和特点进行有效的教育。教育者应该注重学生的从内心发生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表面行为的改变。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为他们提供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为构建更美好的社会做出贡献。通过此次德育教育辅导案例的学习,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寻求着更好的实践和发展的方向。

德育导师教育案例心得体会(8篇)篇六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尤其是当了班主任以来,每天面对着具有时代个性的学生很多,但最近这一届的学生中,有一个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引起了我的很大的反思,不是因为他因为犯了很大的错,而是这个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很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今天把他作为我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案例,分析该生的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行为中,我是如何进行教育,教育中采取了哪些方法,取得了什么样的教育效果,与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情况分析:

班级学生王某,性格偏激,自尊心强,逆反心理严重,对待班级工作消极,但也有他的闪光点就是热心于学校组织的青年志愿者工作。同时也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小摩擦,常常很闲得无聊的去惹是生非,属于大事不犯,小事不断那种,是科任老师中麻烦学生。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总是爱显出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每次犯错后,通过教育,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觉得他并不是不可救药的属于“坏学生”,而是通过努力,还是可以挽救过来的。

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典型的“初二现象”,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常常想通过一些“大事”,也就是他觉得可以“出风头”或引起人关注的事情或是别人不敢而他敢做的事情来“体现”自己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消极的被动的接受教育,甚至会产生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该生的父母忙于工作,每天起早摸黑的,和孩子的交流很少,平时主要关心孩子是否有吃饭及是否有准时到校上课,而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孩子的思想教育几乎没有,也不懂怎么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同时认为孩子大了,不好管。对于孩子的错误不是耐心的说服教育,而是指责,打骂,甚至是放任自由,觉得自己作为家长已经做得很好了。而该生在学习上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上课总喜欢讲话,做小动作,控制不住自己。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他的批评不对,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教育方法和思路

1、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通过交流,了解到该生的家庭情况和表现,并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双管齐下。

2、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坚决不能实行“棍棒管理”,每天再忙再累,也要抽取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第一时间了解孩子最近的心里表现和状况,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使之回到正确的轨道中来。

3、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维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给他留点“面子”,而是在课后,再与他个别交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4、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该生热爱志愿者工作这一闪光点,鼓励让他把这热情带到班级中来,让其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并让他在管理别人的同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让老师头疼的问题。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5、给他讲解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并大力褒扬他对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

6、某生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在班级里安排了两个表现较好的同学作为他的辅导同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顺利渡过初二年这个特殊时期的危险期。

教育效果

通过辅导,某生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和同学、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工作、学习的责任心增强了,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学习比以往认真,上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学习竞争意识强,为班级工作积极。与同学之间的矛盾逐渐消除,同学们一致反映他的进步很大,表现良好。

事后反思

针对所谓的“问题学生”只要你认真找出原因,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正面的引导,在教育学生中,用耐心陪伴学生。用真心对待学生,用爱心感化学生,让他感受到关爱,我想,什么样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

德育导师教育案例心得体会(8篇)篇七

每逢星期一,全校师生集合在一起,伴着雄壮有力的国歌,看庄严的国旗冉冉升起,聆听老师或同学令人振奋的讲话,对我来说是一次洗礼。而今天的讲话却是个例外,讲话的同学用低沉舒缓的语调宣读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坏消息:二年级三班的王艺璇因患白血病急需救助。消息传来全场一片寂静,同学们的脸上写满了惊愕的表情。

下午的班会上,当我深情地宣读了为王艺璇捐款的倡议书之后,同学们沸腾了,他们纷纷表示要将自己的零花钱和压岁钱全部捐给小艺璇,希望她早日康复,回到美丽的校园。为了节省时间,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爱心小使者帮助收钱。此言一出,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每个小组很快就选好了,只是第一小组争执不下,等我定夺。我环顾一下四只高高举起的小手,其中小宇是个调皮的孩子,最近老是挨批评,不是给同学弄坏了钢笔,就是不写作业。为何不给他一个机会呢?“就是你了!”我抓住小宇地手大声的宣读了结果。小宇兴奋极了。

我认为他们是值得信任的啊!

下午,小宇打开一个精心包着的纸包,交给我一百元,我有点诧异地问:“你不是上午已经捐了吗?”“老师,这是我妈妈捐的。”小宇大声地说。“妈妈真好!我们都要谢谢她!”我摸着小宇的头说,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回去了。

晚上,小宇的爸爸突然打来电话,说小宇要跟我谈谈钱的事,我心里咯噔了一下,“难道小宇下午捐的一百元是偷拿爸妈的,让家长发现了要追回?”“老师,我要向您承认一个错误。”小宇小声的在电话里说。“没事,孩子,你告诉老师,说明你信任老师,老师很高兴你给我打电话。”我安慰道。“老师,我其实上午只捐了5元钱,,那天我家里来了客人,妈妈招待客人,我没来得及要,我就把我的5元零花钱交上来。看到同学们都捐了那么多,我有点害羞,我是组长,才捐了5元,我就欺骗了您说捐了20元,回家跟妈妈说了之后妈妈又给了我一百元,今天看您在讲台上一遍又一遍的数钱,我觉得对不起您,我错了。”小宇在另一头嗫嚅着。“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今天你的表现棒极了!请转告妈妈我们全班同学和小艺璇都谢谢她!”放下电话,我长舒了一口气。

本以为这件事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谁知星期三的早上,小宇又交给我一个纸包,里面有十几元,他低着头说:“老师,这是我补上的,妈妈说要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这是妈妈预付给我的三个月的零花钱。”这样小宇成为我们班捐款最多的学生,我在班上大大的表扬了他,之后还被学校评为“爱心小使者”,拿到奖状的那天,他兴奋的小脸红扑扑的。

从这件事后,小宇慢慢地转变了,变得自律、自信了,同学们告他状的少了,老师们表扬他的话多了。英语老师说他最近变得爱学习了,模拟考试考了一百一十多分呢,这在从前是根本不可能的。数学老师说他错题少了,上课认真听讲了。作文是他最头疼的了,最近也写得流畅了。是啊,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只有家校合一才能尽快的让孩子改正缺点,健康地成长起来!

德育导师教育案例心得体会(8篇)篇八

近年来,德育案例养成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将就这个话题进行探讨。

首先,德育案例养成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研究能力。通过真实的案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案例中的道德问题,引发他们对于道德是什么、为什么要守道德的思考。比如,通过讲解名人传记,学生能够了解到名人的精神风貌和品德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于道德的敬仰和追求。通过真实的案例,学生们可以自主思考道德问题并形成自己的判断,这种思考和研究能力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德育案例养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们往往容易迷失方向,陷入功利主义的漩涡中。而德育案例养成教育正是通过真实的案例,教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可以引导学生认同正义、勇敢、诚实等道德价值观。这些价值观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人生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再次,德育案例养成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案例中的事例往往能够唤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和自我反省,让他们意识到不良行为的后果和危害。通过深入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让他们对于非法、不良行为产生恶感,并主动规避和抵制这些行为。当然,这种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一旦建立起来,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控自己,避免陷入与道德相悖的境地。

此外,德育案例养成教育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代社会,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德育案例养成教育通过讲述那些关乎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事例,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比如,通过案例教育,学生们能够认识到保护环境和他人权益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无疑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德育案例养成教育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作为学生的重要指导者和监护人,教师和家长们应当共同参与德育案例的选择和讲解过程。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设置案例,帮助学生解决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家长们则可以在家庭中引导孩子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案例,加深他们对于德育案例的理解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德育效果,让他们受益终身。

综上所述,德育案例养成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方法。通过激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研究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自我约束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但是,这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相信在德育案例养成教育的引领下,我国的下一代将会更加有道德观念、有责任感、有社会担当,为我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