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所有知识点总结大全

2023年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所有知识点总结大全

ID:153751

时间:2023-05-09 05:34:05

上传者:曹czj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总结。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所有知识点总结篇一

  • 初中语文培训总结 推荐度:
  •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推荐度:
  • 初中语文教学总结 推荐度:
  • 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总结 推荐度:
  • 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总结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1、说明文的语言(语言表达角度最主要的两点):平实生动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2、说明文的顺序:

(1)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等)。

(2)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3)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等)。

3、说明文的结构

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

4、说明文的中心句:

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5、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⑤.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⑥.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⑦.列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注意: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

下定义要求完整,而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

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6、说明文的常考重点题型: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

(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

“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记叙文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作用题都从结构和内容上考虑

一、词语:

(1)赏析分析:

(1)词本义

(2)文中义

(3)句义(把词语文中的意思表述出来)

(4)表达好处。

模式:……是……意思,在此处说明了……,表现了……的感情。

(2)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

分析: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模式:写了xx人的xx事。

说明道理文章内容的概括方法:

模式:“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三、赏析句子题。

分析:

(1)修辞或者特殊句式

(2)具体分析修辞或者特殊句式

(3)写出的内容(注意作用词)

(4)这样写的好处(有明显的感情也要点出来)

知识点:

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特点,使之人性化,达到形象生动的特点。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2).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即此句运用了……从而……表现了……表达了……

四、记叙顺序及作用?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作用: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结构上根据具体情况说一下。

五、文章段落作用题:

分析:(1)结构上

(2)内容上(包括写法上)知识点:

1、结构上: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2、内容上:开篇点题、气氛渲染、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等等。

3、写法上: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

(4)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六、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知识点:

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

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

③细节描写

④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等)。

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七、分析人物形象题。

分析:

(1)与他相关的事

(2)与他相关的话

(3)直接形象

八、评价感悟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

议论文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本文讲述了什么道理?

分析:(1)位置

(2)句式知识点:

位置:①题目点明

②开头提出(事例引出/名言引出/直接提出/引用提出)一般文章为总分总结构。 ③结尾总结,一般文章为分总结构。

④文章中间

句式:一般是判断句,有判断词,或能转换为判断句。

注意:(1)开头有事例,一般中心论点在事例之后。

(2)解释、引用、重申的内容不能成为中心论点。

(3)结尾如果发出号召,论点在前面。

(4)论点不用修辞手法;不用否定句(若是,要将其肯定过来)

(如果题目是论点,不用改动);不用疑问句、反问句。

(5)“因此”是论点的标志词。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分论点可以有好几个。

二、论点与论题

分析:

(1)定义不同。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

前者如“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后者如《说谦虚》。

(2)要求不同。论点的提出要求正确、鲜明、观点要明确,赞成或是反对,不能含糊其辞,态度要鲜明。

论题的确立却没有作者的观点和主张,可以是某种片面的、错误的认识或现象。

(3)形式不同。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如《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论题常是一个短语,如《想和做》《发问的问题》《谈骨气》。

(4)位置不同。论点的位置灵活,可在标题、文首,也可在文中,还可在结尾;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

三、开头有什么作用?

?名言开头,而且论点就在名言后边

模式:①道理论证,引出并证明了★★的论点。

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事例开头,而且论点就在事例之后

模式:①事例论证,引出并证明了★★的论点,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比喻开头,而且论点就在其后

模式:①比喻论证,引出并证明论点,生动形象,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直接提出论点

模式:开门见山,直接亮明了作者的论点。此种情况较少。虽然是名言、事例或比喻开头,但后面跟的是论题。

模式:①引出论题,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四、议论文的论据

分类:(1)事实论据:事实胜于雄辩(公认的事例、史料、统计数字)人+事+结果

(2)理论论据:引用据典(名人的话成为人们公认的真理、经典著作)

作用:用?论据准确、具体、严密地从正面(反面)论证了观点,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常考题型:

(1)论据能否去掉或颠倒论据顺序

(1)不能(一般情况下)

(2)在内容上写了?,论证了?观点(就近,可以是总论点也可以是分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结构上起到照应作用或两节之间的关系

(4)删后或改后后果

2、论据是否合理

(1)只要能论证论点的论据就是合理的

(2)内容上写了什么

(3)与论点的关系—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或与?论点是一致的

(3)补充论据

找到前几个论据排列的规律

a.有无照应b.是否按时间顺序c.论证何论点(就近)d.注意限制性的要求e.句式上一一对应

五、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⑴事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⑵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论点,通俗易懂,易让人接受。

⑶对比论证:将★★和★★作对比(或从正反双面进行对比),突出证明了★★的论点,给人深刻鲜明的印象。

⑷道理论证:通过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证明★★的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六、议论文论证结构

知识点:

(1)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分总、分总

(2)并列

分析:

1)行文中常常标有“第一”、“第二”或者“首先”、“其次”

或者“从?上看”、“以?上分析”。

2)几个并列的层次出现的首句之间是并列的。

3)几个并列的层次或段落同时在讲“是什么”(论点的补充)或“为什么”(论点的重要性)或“怎么做”(具体的做法)。

(3)层进

分析:1)标志词如“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

2)几个层次或者段落讲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会怎样”的两个或以上方面。

(4)对照式。两节之间是一正一反的关系。

分析:1)正反对比论证法

2)事实论据

七、议论文的语言:

知识点:

特点:①准确、严密

②概括性和简洁性。

③使用修辞,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常考题型:(1)“★★”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模式一:①不好。

②“★★”词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更加符合事实;③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模式二:①该词去掉后语句意思发生了某某方面的变化,与事实不符。

②去掉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2)某段或句在文中的作用

分析:①内容上概括该段大意(注意要将观点放入其中)

②结构上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下文论题或论点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引出下文的论述

结尾——总结全文,发出号召,重申中心论点,提出中心论点

(3)议论文中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模式:①★★描写,描写了★★人的★★形象/品质等,

增强了事例的真实性;

②使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③增强了议论文的文学性、趣味性。

(4)结合全文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①论题角度,可以用“论★★”、“议★★”或“谈★★”的格式;

②论点角度,可以用“★★是★★”、“★★应该★★”的格式。

(5)文中为什么举作者自己的事例?

①拉近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使文章产生亲切感真实感;

②事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注意:如果在开头,则接着写;

③引出论点或论题。

1,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关羽。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荆州。

2,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请列举有关人物(不少于5人)"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

3,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4,他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在岛上生活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他在成为巨富后派人到岛上继续垦荒。他的名字叫鲁宾逊这部作品叫《鲁宾逊漂流记》。

5,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这个著名的文学形象就是保尔,作品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6,"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说的是这部名著中另一位英雄人物武松的故事。

7,古代的"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8,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对联称赞了一位借"写鬼写妖"来"刺贪刺虐"的清代名家,请你写出这位清代名家的姓名蒲松龄。他的一部著作《聊斋志异》。

9,《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10,《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11,"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设计者: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中计者:蒋干;自作聪明,败事有余。

12,七擒孟获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节是谁擒了猛获为什么要七擒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是诸葛亮擒的孟获。共七擒七纵,是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建议,心理征服,以求南方的长治久安。

13,"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连环计《三国演义》曹操,庞统,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14,《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斩了谁手下的六将为何要过关斩将关羽,斩了曹操手下的主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

15,"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这个"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16,你怎样评价《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

17,《三国演义》中"赔人夫人又折兵"的是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周瑜;诸葛亮。18,《三国演义》中,你最欢地的情节是什么为什么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从中可见关羽对刘备的一片忠心。

19,《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哪三个人刘备;关羽;张飞。20,《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21,"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像描写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个人物《三国演义》;关羽。

22,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人负我"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观点反对这观点:因为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自私的人生观;或赞成这观点:要成大业就要在关键时刻忍痛割爱,不能有妇人之仁。

23,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赤壁之战;曹操,周瑜。

24,《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是哪几位好汉各自的绰号是什么晁盖:晁天王;陆云龙:公孙胜;吴用:智多星;阮小二:立地太岁;阮小五:短命三郎;阮小七:活阎罗;刘塘:赤发鬼;白胜:白日暑。

25,"风雪山神庙"是哪部书的情节涉及到哪两个人物,性格怎样《水浒传》林冲:逆来顺受;陆骞:阴险狡诈出卖朋友。

26,《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涉及到哪两个重要人物,他们的性格怎样鲁智深:性格粗犷,敢作敢当为朋友两肋插刀;林冲:逆来顺受,武艺高强。

27,《水浒传》中写出林冲性格中忍辱含诟,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转变成奋起反抗,杀人报仇,投奔梁山的情节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28,《水浒传》中这样写道:"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请问,上段话中的字是哪两位首领的称谓宋江,卢俊义。

29,《水浒传》中宋江率军战胜方腊以后,在回师途中鲁智深坐化,林冲,杨志,杨雄,时迁病死,燕青,李俊,童威,童猛全身退隐。由李俊带头,在太湖小结义。

30,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轰轰烈烈,全书的高潮部分是梁山英雄排座次;全书的低潮部分是魂聚蓼儿洼。

31,《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_元妃省亲_,最有趣的情节是_刘姥姥进大观园_,最凄惨的情节是_黛玉焚稿__。

32,《红楼梦》中提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都有谁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李纨,秦可卿,巧姐,妙玉。

33,《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袭人_,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环是_晴雯_,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_鸳鸯_。

34,《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谁说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_贾宝玉_;_不同意。因为男人并不都污浊不堪。这只是贾宝玉就自己的生活范围内所说的比较偏激。用于批评一部分男人可以,倘加之全体则不正确了_。

35,《红楼梦》中"两弯似蹙笼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妖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写的是哪一位她有怎样的性格特点_林黛玉_;_多愁善感,多才多艺。

36,世界名著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出自哪国的哪位作家的什么作品吝啬鬼的姓名各是什么法国巴乐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英国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法国莫里哀《吝啬鬼》阿巴贡;俄国果戈里《死魂灵》泼留希金。

37,《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著名小家_笛福__。_鲁滨逊_是

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世界文学中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典型形象。他出身不好,文化程度也不高。但他有较丰富的生活阅历,有一股压抑不住的冒险进取精神。在他身上很好地概括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富于冒险,充满野心,百折不回的顽强毅力和一种斗志。

38,"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煮酒论英雄。

39,"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见他;若说没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

40,请用下列两部古典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题目。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水浒传》)②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

4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著名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请你再写出这部小说中其他英雄及其故事的名称(例:武松打虎)林冲风雪山神庙,宋江三打祝家庄。

42,《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答: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宫或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如三打白骨精

43,《水浒》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⑴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中你最熟悉的故事: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或林冲风雪山神庙或宋江三打祝家庄⑵请写出《水浒》中你最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的特征:如鼓上蚤时迁轻功上乘,善于偷盗

44,完成下列题目: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⑵"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武松,他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景阳岗打虎⑶《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故事的名字):大闹天宫。⑷《三国演义》中蜀军的军师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部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这个人物是《水浒传》中的吴用。⑸"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的`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⑹诸葛亮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你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一个故事的名称。答:挥泪斩马谡借东风。⑺《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关羽。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再写出一个有关他的故事的名字:温酒斩华雄。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

3,《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4,《离骚》是我国第一首优秀的长篇抒情诗,作者是战国时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

5,《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作者是孔丘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6,《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私人编撰的史书,作者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丘。

7,《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罗贯中。

8,《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施耐庵。

9,《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11,《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1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吴敬梓。

13,《红楼梦》是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早期白话小说,作者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

14,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作品收在《楚辞》里。

15,李清照是我国第一个女词人,作品收在《李清照集》里。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適: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59、鸡栖于(《君子于役》):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第一册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第二册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第三册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原来形容人多,后来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形容人多,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寓言四则》)

·买椟还珠:取舍失当,舍本逐末,是极不可取的。(《寓言四则》)

·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终会露馅。(《寓言四则》)

·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寓言四则》)第四册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战斗。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第五册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水落石出——《醉翁亭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孟子二章》)

·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第六册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

·三顾茅庐: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出师表》)

·妄自菲薄:不知自重,轻视自身价值。(《出师表》)

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

第一册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s("content_relate");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09-07初中语文常用知识点总结09-07最新的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09-09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09-28初中语文常识知识点总结05-24初中语文相关课时知识点总结07-23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汇总09-07比拟句的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11-25关于初中语文的阅读知识点总结09-0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