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工作年终总结优质

商务工作年终总结优质

ID:1550745

时间:2023-07-20 08:11:06

上传者:曹czj

写总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每一个要点写清楚,写明白,实事求是。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商务工作年终总结优质篇一

一、主要指标

20xx年1-12月份,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2.21亿美元,同比下降0.53%;其中出口21.42亿美元,同比增长4.4%;进口0.79亿美元,同比下降56.4%;限上社会消费品消零售总额108.37亿元,同比增长14.4%;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四大行业销售额201.25亿元,同比增长9.0%;实际利用外资9258万美元;全市新批境外投资企业3家;网络经济工作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消费需求、助推实体经济的全面发展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服务企业,确保外贸出口稳增长

一是落实对外贸易扶持政策。修订了《乐清市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若干扶持意见》,每年安排2800万元左右开放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完成了开放型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的审核工作,落实各类境外展览、产品认证、注册商标等项目共491个,兑现资金达2245万元,落实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项目和进口促进项目的补助资金236万元。二是精心组织各类展会。委托上海米奥兰特国际展会公司组织企业参加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国际市场的展会,鼓励企业参展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拓展出口空间,今年7-8月份,成功组织了在巴西、印度举办的中国电工电气品牌产品展览会,突出宣传展示乐清的电工电气品牌产品。三是抓好对外贸易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省级低压电器出口基地建设,现已建成产品公共测试服务平台3个、产品公共研发平台1个、人才培训和信息服务平台1个,落实省级补助资金143万元。四是被评为全省10个创新驱动发展拓市场试点示范市县之一,优选出7家出口龙头企业作为实施主体,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组织管理为创新内容开展试点示范工作。

(二)优化外资外经管理方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思路,以引进技术、人才、管理和品牌为重点,推动我市传统产业提升。通过“以民引外”、“以外引外”等多种途径实现我市民营企业与境外跨国集团、国际著名企业的对接,促进我市产业提升和转型。一是抓好重点外资引进项目的服务工作,对正大集团的乐清市大型城市综合体和台资童乐医院等项目积极沟通,主动为项目的审批服务,目前正大新生活城市综合体项目已经完成报批程序,建立了物业管理公司,累计完成投资外资15544万美元,已开始进场施工。台资温州童乐医院项目外资125万美元也全部到位。二是抓好外经管理工作,大力促进境外投资。积极做好境外制造业投资、境外加工贸易、境外资源开发和境外承包工程等项目的服务工作,去年人民集团等对外投资企业,累计投入资金4064万美元。

(三)促消费保民生,不断提升商贸流通发展水平

一是出台促进消费扶持政策。出台了《关于扩大消费工作的意见》,落实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商贸流通体系,优化消费环境,挖掘消费潜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二是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城镇超市设立生鲜农产品“放心柜”工作,按省级要求我市建设了6个“放心柜”项目,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并开展“农超对接”活动,促进农产品的顺畅销售。三是做好促消费活动。根据我市消费特点,进行组织策划专题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有关商务企业(协会)开展大型的促销活动,如:乐清市汽车行业协会和电器行业协会,开展的展销会,节假日累计成交额上亿元。四是推进商贸项目建设。新建成的永达路捷和华星奔驰两家4s店拉动全市限上汽车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0.3%;服务好乐清市商贸中心(南虹广场)项目,项目用地面积91.8亩,总建筑面积32.6万平米,总投资49.6亿元,目前项目主体部分已经开始试营业。

(四)抓好网络经济发展工作,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网络经济是乐清转型发展的“一号新产业”,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新引擎,是助推乐清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当前做好网络经济工作尤为重要。一是组建机构。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于10月31日,召开了全市网络经济发展推进大会,成立了网络经济发展局,明确工作职责,明确发展目标。二是打造电商园区平台。新建了华仪电商产业园以及巴度电商孵化园,建筑面积达50000平方米,为推进乐清电商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三是打造阿里巴巴乐清产业带。我市着力打造国内最大的电工电气为主的产业带,目前已经正式上线运营,首批入驻企业1908家,完成目标任务。四是完善扶持政策。根据乐清电子商务实际情况,完善网络经济扶持政策,出台了《乐清市关于加快网络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乐清市网络经济发展扶持细则》,进一步集聚和培育我市网络经济企业,优化网络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五是组建行业协会。由兴乐集团牵头,加速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网上市场与传统市场的融合,鼓励小微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及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电子商务,并组织龙头企业牵头筹建乐清市网络经济联合会。六是开展网络经济人才培训。我局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乐清春华培训学校和市人才交流中心合作,分镇(街)、分区域进行电子商务普及培训,今年已经完成培训任务2.5万人次。

三、明年工作思路

(一)拓展出口空间,推进外贸工作的新水平

一是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在努力稳定欧美市场的同时,以境外展览、贸易促销等多种形式,深入拓展南美、东盟、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培育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各类新型市场开发渠道,推广和深入培训企业对电子商务应用。二是抓好出口基地和外贸公平服务平台的建设。不断加强省级低压电器出口基地,温州市电子元器件出口基地的建设。完善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产品性能试验与质量检测、信息交流与人才培训等三大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市财政安排外贸政策扶持资金2800万元,对各类境外展览、产品认证、出口信用保险和外贸平台服务等给予扶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开拓境外市场、加强品牌建设、促进外贸出口。

(二)增强服务质量,推进外资外经工作的新提升

一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包装,梳理调整和优化招商引资项目库,广泛开展各种形式招商活动,努力再引进一批优质外资项目。同时切实做好已签约和意向性外资项目落地建设工作,完善对重大外资项目的全程跟踪服务,落实招商引资协调工作联席会议、市领导联系挂钩和行政审批代办等各项制度,营造良好项目落地环境。二是做好展会平台搭建。利用厦洽会、乌洽会、东盟博览会等平台,积极宣传、推介乐清,让更多的外企了解乐清,到乐清投资。通过各类境外投资说明会和专项境外考察活动,让更多的企业了解国外投资环境和国外企业的发展情况,推动企业“走出去”。

(三)优化服务水平,促进消费需求的新增长

一是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根据乐清实际情况,对各片区服务业发展进行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推进农村流通网建设。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发展以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农产品生鲜连锁超市为代表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三是做好活动促消费。突出节假日主题活动和各类购物节活动,培育消费热点。

(四)积极科学谋划,推进网络经济的新发展

1.编好一个规划。根据我市经济特色和市场集群优势现状,编制全市网络经济产业发展规划,为我市网络经济发展描绘宏伟蓝图。

2.抓好两网建设。通过网上建设阿里巴巴乐清产业带,网下建设现代化物流网络,打造良好的网络经济发展环境,推进乐清电子商务发展。

3.推进三大平台。一是整合产业集群优势,积极推进我市电商联盟平台建设,在各个产业依托行业协会打造若干个“行业电商联盟平台”;二是通过完善交通、生活等配套设施,打造我市集第三方交易、电商服务、物流、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电商产业园;三是充分利用我市外贸基础,积极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整合各方资源,培养大型外贸电商企业,打造乐清跨境电商平台。

4.建立四项机制。

一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确定重点工作内容,细化工作任务,定期对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二是建立电商行业统计机制。将电子商务行业单独作为一个统计项目,积极会同统计等部门做好我市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统计工作。三是建立诚信保障机制。推动我市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客体及交易过程基础信息的规范管理与服务,组织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可信交易保障服务试点工作。四是建立示范创建工作机制。加强点对点辅导与针对性扶持,大力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示范平台和示范镇街,带动我市电子商务全面发展。

5.推进五大工程

一是电商兴农工程。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依托综合服务平台承建企业,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和配送服务中心,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二是电商拓市场工程。以“阿里巴巴乐清产业带”建设为主要抓手,探索我市网络营销体系建设。依托产业集群建设产业带,引导中小网商由实体市场采购向网络采购发展。三是电商便民试点工程。针对城乡居民网络购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推进城市社区网络商品投送公共设施,引导社会资金建设智能化第三方社区公共投递平台,提高消费者网络购物便利程度和积极性。四是专业市场电商化工程。鼓励我市的专业市场通过自建门户信息网站、与阿里巴巴合作或者建设标准化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等方式电商化,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五是人才培育工程。依托我市各职业院校以及电子商务专业培训机构,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培训机制。积极同温州大学、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合作,定向培养一批网络经济急需的实用人才。真正使电商人才进得了、留得住、用得上。

商务工作年终总结优质篇二

一、项目方面

主要是围绕信号机开发的各种软件,如信号机底层软件、信号机设置软件、以及为了保障信号安全的防火墙软件等,另外还围绕交通诱导屏这个产品做了相关的工作,如诱导屏设置软件,以及诱导屏测试软件等工作。

1、信号机软件开发

从去年的年底已经开始这项工作了,我的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一点,就是信号机设置软件以及底层软件的通讯部分的程序代码,以及其他的部分功能。并且现在这款信号机能够兼容多家协议。

2、防火墙软件的开发

这是独立开发、并最终调试的一个软件,能够严格防止外来非法连接的软件。由于目前还没有我们自己的信号机中心软件,所以目前这个软件现在还没有派上用场,相信随着公司的发展,会逐渐用上这样的软件产品的。

3、交通诱导屏的相关工作

当然这里面的工作就相当砸碎一些,包括设置软件、测试软件以及处理在调试的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以及测试一些硬件模块的好坏等。

二、团队合作

从上面主要的工作内容来看,不是我一个人所能完成的,正所谓一切事务离不开团队,个人无法称英雄。今年在余sir领导之下,团队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每个项目开始之前,好好的交流、加强了解、对问题的共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很好的统一起来。我个人也很好的溶入这个团队,共同做好一个项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虽然都不时风平浪静,但事后都能够客观地分析,而不参杂个人的感情。

三、工作态度

给我的的感触就是一定要好好的去聆听,每个人对待问题的看法,不管他的看法对还是不对,合理与否,或者考虑的角度是否确切,都要好好地聆听,至少要等他说完,如果你主观的色彩,可能你都不愿意或者不屑听完他说的话,但是静下心来你或许也能发现他看问题的某些角度是你没有考虑过的,他想的某些方面也许确实是要注意到的。静心!聆听!把技术与大家共同分享,共同提高。

四、来年工作展望

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能够在交通行业里做出更多新的产品,能够更加深入的研究下去,比如:目前我们欠缺的信号机中心软件,交通诱导屏的中心软件,这个两个应该是20xx年的首要任务了,如果还有时间我希望可以做gis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内容。

商务工作年终总结优质篇三

自入职至现在,作为商务助理开始接手一些商务上的工作,主要是做好商务订货信息的建立、报价跟踪、安排工厂发货、文档文案的整理等,同时协助部门人员处理各种事项。

在此期间我的工作主要是以下内容:

1) 处理日常的商务发货:跟客户联系发货方式、核对收货信息和收发票信息,通知及跟催采购部门及时采购、通知财务开发票。同时对于新客户要跟对方联系索要开票信息和一般纳税人证明。

2) 跟踪商务报价:对于每个报价单子,及时协调生产研发部、采购部、财务部等相关部门,做到在最短的时间报出最准确的价格,并及时回复客户。

3) 管理客户订货及发货信息:整合了生产、发货、开票记录,以及销售明细跟踪表,做到对每一个订单的生产、发货时间、开票时间、回款时间及金额等都有准确的记录。

4) 协助部门领导处理日常工作:主要包括给客户发送报价、合同传真、跟催回款、审核合同、随时处理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等。

5)标书制作:负责商务部分,协调各个部门完成标书其他部分,并整合盖章装订等。

1) 每天做好考勤、监控及员工外出登记,做好登记;

2)每月协助领导处理部门人员考核事项;

3)部门人员费用报销审核,汇总,上交;

4) 做好公司会议通知及会前准备工作,协调员工保障会议顺利进行;

5) 及时有效的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任务。

1)办事效率问题

工作中处理问题的'时候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至关重要,市场营销中心是一个发起问题的部门,如何协调其他部门配合解决问题很关键,这一年下来,我总结如下:积极沟通,做好主动反馈;有责任心,对自己负责的追踪到底。

2) 做个工作中的有心人,做好每件小事。

助理的工作其实很杂很琐碎,各个领导随时都有可能安排些临时的任务,这些任务有些是紧急的,这就需要我快速判断事情的紧急程度及时处理,更要有好的记性,不落下待处理的任务。工作中我养成了随时做好统计的习惯,例如对每天寄出的快递的的明细,客户的信息等都做好相应的统计,以便后来查询。

1、 积极与各部门同事沟通交流,做到主动反馈

2、 保持高效的执行力和责任心,对自己负责的事务追踪到底

3、 用心做好每件事。

4、 了解行业知识,让自己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更好的服务公司。

商务工作年终总结优质篇四

1、“家电下乡回头看”效果明显。我局认真做好

“家电下乡回头看”,严厉打击骗补行为。我局对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进行数次检查回访,没有发现骗补行为。家电下乡开展以来,我县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35737台,销售额累计达84795万元。其中补贴用户销售333574台、84202万元,非补贴用户销售2163台、593万元。

2、商务执法工作步入常态。组织力量对全县生猪屠宰、酒类流通市场、成品油市场、再生资源回收和报废汽车市场,集中开展检查工作。共联合执法检查组共出动检查车辆120辆次,检查人员247人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20余次,内贸流通市场得到有效整治。

3、油气回收改造工作有序进行。强化与环保、消防等部门沟通联系和工作配合,做到方案细化,责任到人,有条不紊地按计划推进改造工作,确保在6月底前,将全县所有需要改造的加油站点实现全部改造。同时上报**年度5家加油站(点)发展计划和相关材料。

4、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效。目前我局已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亿元签约项目1个,准备申报亿元开工项目1个,推动预备竣工项目1个,同时掌握正在跟踪重要信息2条。

(二)开放型经济稳中有进

1、外资实现任务“双过半”。目前我县实现外资到账5355万美元,同比增长428.12%,完成全年任务的59.5%。全县新批外资企业10家,完成全年任务的66.7%。

2、对外贸易加快。1-5月份,全县预计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1.4亿美元,任务完成率35%。

3、外经任务超前完成。截至目前,我县出境劳务培训率100%,组织15家次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新认定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1家,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亿元。

(三)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稳步推进

1、重点培育,搞活粮食流通。按照市局“3430工程”要求,我局重点打造石集粮食物流产业园项目。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招投标阶段。同时我局还帮助城东国家粮食储备库申请为仓储示范企业,培育苏北粮油有限公司、江苏天然园米面实业有限公司为粮油加工示范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流通中的中转调节作用。

2、市场导向,做好粮食购销工作。截至目前粮食收购30078吨。其中小麦9吨,稻谷27075吨、其它2994吨。粮食销售229890吨。其中小麦199337吨(托市188876吨)、稻谷28000吨、其它2553吨。

3、产销合作,促进总量平衡。我局利用南北挂勾产销衔接交流平台,积极推荐我县原粮和成品粮优质产品,与苏州、常州等粮食经营企业,签订了**年度粮食产销衔接协议10万吨,其中小麦6万吨、稻谷4万吨,粮食生产基地32万亩。在确保产区粮源有销路、销区粮源有保证、促进我县粮食平衡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四)平安**、法治**建设效果明显

今年以来,我局高度平安**、法治**建设工作,重点开展节假日的安全生产检查,积极开展“打非治违”、“清剿火患”等专项行动,努力营造“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的舆论氛围。今年上半年共出动检查86人次,开展各类检查24项,检查120单位,排查整治7处隐患,全年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办理县转交信件5件,全部得到落实,问题得到较为圆满的解决,没有发生重大上访事件。

下半年我局将立足当前,继续推进内贸组织流通和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工作。同时加强对有效投资信息的搜集、储备和分析,形成招商引资的强劲势头,对照全年进出口目标任务,倒排计划,寻找差距,补长短板,深挖外贸发展潜力,力争实现外贸平稳增长。

1、内贸工作常抓不懈。下半年我局在已开展的工作基础上,启动农超对接活动,逐步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加大“放心肉”和“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我县商务综合执法大队的建设,初步实现商务执法的常态化。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年内实现3000万元竣工项目1个,亿元竣工项目1个。

——加大招引力度,扩张外资总量。坚持项目为抓手,招商引资为手段,实行领导招商,专题招商,动员各责任单位力量,通力协作,形成合力,突出苏州、东莞等重点区域、重点对象、重点产业,紧盯台资密集区,巩固和扩大县系列招商活动以及频繁出击的招商成果,加快外资项目引进。下半年计划安排2—3批人员到台湾实地学习,力争签约重大项目2—3个,落地开工项目3-4个,达成意向项目20个。

——加紧外资到账,督促项目落实。在原有的引资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奖惩力度,强化督查考核。着力推进注册项目及早到账,督促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的创富纺织项目在6月中旬到账;着力推动企业增资扩股,督促长兴凯达、视卓医疗、新顺威等3家企业在6月中旬增资到位。

——做好乡镇利用外资指导和服务工作。认真指导、督促和服务乡镇外资业务工作的开展,为各乡镇单位提供外资项目审批手续、结汇、项目成本分析等业务咨询服务,为乡镇利用外资工作的发展打好基础。

——做好备案工作,努力增加外贸经营主体。进一步加大对外贸备案登记工作的宣传,做好对新增外贸企业的业务指导,扩大外贸经营主体数量。同时继续深入走访企业,宣传外经贸促进政策,动员企业实行异地进出口,着力推动佳时制衣、荣建制衣、亿申玩具、明天纺织等企业启动进出口业务,提前介入首义薄膜的**-2014年度从德国进口设备计划,适时引进外贸代理公司,督促艾格森、富尔达、巨展阀门、永润包装等新获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企业尽早启动外贸进出口。

——围绕特色产业园做大出口规模,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重点培育楠景水产、斯迪克、贝甜宠物、庆邦电子、建一机床等骨干企业,支持外贸企业结合产业梯度转移,扩大生产规模,进口先进设备,做好外贸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政策扶持,做大外经贸企业。3月份,县委县政府及时兑现全县外经贸政策资金,全县共52家外经贸企业受惠,这一政策的兑现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鼓舞了外贸企业扩大规模的信心。下一步我局将根据各企业外贸完成效果,进一步完善外贸奖励政策,指导企业申报各类外经贸资金发展扶持项目。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境内外展,帮助企业宣介自己、抢抓订单,开拓国际市场。

4、粮食工作做出特色。紧扣市粮食局“3430工程”, 深化改革,重点培育,做大、做强、做优粮食产业,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障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我县粮食流通产业跨越发展。

“打白条”和违反规定代扣、代缴税、费和其他款项的情况。确保粮食收购在“服务三农、提高农民收入”中扮演重要角色。

同时以“建设**县粮食产业园粮食储备库”和“提升道德水平,建设粮安工程”为我局粮食创新工作第一抓手。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我局工程基建制度、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在项目的落实情况中体现我局在深化改革、财务审计、粮食流通监管、粮油储备等常规工作求突破的能力。

商务工作年终总结优质篇五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市20xx商务年终总结及20xx工作计划,供大家阅读参考。

20xx年,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商务发展面临稳增长、调结构、促融合以及深化改革的多重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的支持下,全市商务系统坚定目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推进商务领域“拓市场、促消费、扩投资、创优势、优服务”工作,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要求,商务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改革亮点纷呈,惠民成效明显,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趋势。

消费实现较快增长。全口径和限上社零总额分别实现3349.6亿元和1695亿元,增长12%、15.3 %,均排名全省第一。期间,我市社零年均增速14.5%,较同期gdp高出6.2个百分点。

外贸总额突破千亿。进出口实现1004.7亿美元,其中出口714.3亿美元,进口290.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连续三年突破千亿美元。期间,进出口和出口平均增长3.9%和6.6%。

外资实现持续发展。合同、实际利用外资76.54亿美元和42.34亿美元,分别增长9%和5.2%。全市19个重点开发区域实际外资占比全市65.5%。期间,合同、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3.9%和12.7%,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7家,三产外资占比提高15.9个百分点。

对外投资再上新台阶。境外中方投资25.11亿美元,增长36.6%。累计中方投资100.1亿美元,成为全国第4个境外投资超百亿美元的副省级城市。期间,累计中方投资比上五年增长4.8倍,批准境外企业和机构1024家,分布116个国家和地区。

外包继续快速发展。承接服务外包和离岸外包186.22亿元和12.79亿美元,分别增长32.4%和40.6%,离岸外包突破10亿美元实现新突破。期间,服务外包和离岸外包年均增长32.39%和46.32%。

网络零售加快支撑。电商交易额突破6000亿元,网络零售额703.9亿元,同比增长59.72%,高于全省平均17个百分点;居民网络消费额586.9亿元,同比增长33.53%。

20xx年,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推进商贸流通改革。贯彻国务院加快流通现代化改革精神,研究制订我市商贸流通业健康发展意见,初步形成“以服务中心为龙头,35个站点为支撑”的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名品进名店”,组建宁波市名特优商品中心,43家优质农副产品企业入驻,新增浙江老字号1家。推动传统商贸企业转型,鼓励重点零售企业实施线上线下融合,设立进口商品内销渠道。推动菜篮子绿通车同城配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菜篮子生鲜配送资源。

(二)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持续推进“乡镇商贸中心工程”建设,28个重点镇的乡镇商贸中心基本形成,深入实施“社区双进工程”,全市有183个社区被认定为市级商业示范社区,建成国家级特色街2条,市级商业特色街42条,认定市级示范社区邻里中心2个,全市有连锁直营店425个,行政村覆盖率16.9,居全国前列。加快电商发展,突出农村电商重点,农村服务网点超过1500个,实现重点行政村全覆盖。加强电商基础体系建设,制定产业发展政策,组建产业发展基金,全年培训电商人才9000人次。编制宁波市月光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月光经济核心区提升计划,培育市级特色夜市街区10个、命名月光经济重点活动和夜市街区品牌活动22个,老外滩荣获中国著名商业街称号,鼓楼沿被评为省级特色商业街区称号。

(三)着力加强民生供应保障。深入实施菜篮子三年行动计划,抓好货源供应保障,全年猪肉、蔬菜、水产品、豆类制品供应量整体实现5%的增幅。完成省政府实事工程31个省级放心农贸市场、40家生鲜农产品“放心柜”、市政府32家平价供应点、20家放心菜市场的创建工作任务。组织全国追溯系统现场会,我市肉菜追溯体系走在全国前列。扎实做好节期灾期保供,圆满完成“灿鸿”、“杜鹃”台风和极寒天气等应急保障工作。牵头做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有效推进商务诚信建设。

(四)积极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培育外贸实力效益企业,开展全市外贸企业服务月、外贸保千亿攻坚战等活动。加强市场采购模式、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和跨境电商等外贸新模式培育、申报工作。深入推进国际贸易便利化,落实外贸企业减负工作。加快服务外包建设,被国家认定重点文化贸易企业11家,提升四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产业聚集,离岸外包占全市比重65%,继续做好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申报工作。

(五)着力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制定重点产业招商计划,修编投资指南,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开放,成功引进2个世界500强项目,首家中外合资养老项目和首家台资银行项目成功落户,新批1亿美元以上项目16个。实施全市重点开发区域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慈溪出口加工区、梅山保税港区海关特殊监管区整改,以及江北电商园升级工作。加快国别园、生态园等园中园建设,中意生态园、新加坡丰树现代创新产业基地、中东欧宁波产业园、北欧工业园、宁海中瑞科技园建设等有序推进。

(六)不断深化走出去促进工作。出台对外投资合作重点区域风险信息预警机制,启用宁波对外投资合作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境内外举办走出去推介活动10余场,组织甬企与央企开展业务项目对接。认定培育贸易营销、资源开发和生产制造基地15个。加快推进境外工业园建设,探索建立政府搭台、企业主导的公共平台,创造企业抱团出海工作基础。圆满完成国家援外培训项目5个,累计培训国别达到107个。

(七)务实开展商务改革创新工作。落实市委深化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和争创宁波自贸区等三项重点改革项目,组织实施对接上海自贸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提出经贸合作交流中心、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和中东欧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创新试点方案。修订完善商贸流通改革、月光经济建设、加快电商换市、扩大进出口、促进大项目招引、拓展境外合作等系列促进政策文件。组织完成“十三五”开放型经济、商贸流通、电子商务三个市级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市级和委机关重点课题20个。推进商务机构改革,完成集中办公,有序推进内外贸易一体化建设。

(八)扎实推进商务队伍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扎实抓好机关干部思想理论武装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进一步简政放权,建立完善商务权力清单,行政审批办结率和办理时间走在全省前列。深入开展外商企业服务月、深入企业送服务等活动。在委机关开展了以“讲纪律、严作风、治顽疾、提效能、树正气、促融合”作风建设月活动。全委齐心协力,“6.8”活动、境外宁波周、首届中东欧博览会和食博会等重大商贸活动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主要指标

20xx年1-12月份,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2.21亿美元,同比下降0.53%;其中出口21.42亿美元,同比增长4.4%;进口0.79亿美元,同比下降56.4%;限上社会消费品消零售总额108.37亿元,同比增长14.4%;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四大行业销售额201.25亿元,同比增长9.0%;实际利用外资9258万美元;全市新批境外投资企业3家;网络经济工作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消费需求、助推实体经济的全面发展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服务企业,确保外贸出口稳增长

一是落实对外贸易扶持政策。修订了《乐清市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若干扶持意见》,每年安排2800万元左右开放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完成了开放型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的审核工作,落实各类境外展览、产品认证、注册商标等项目共491个,兑现资金达2245万元,落实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项目和进口促进项目的补助资金236万元。二是精心组织各类展会。委托上海米奥兰特国际展会公司组织企业参加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国际市场的展会,鼓励企业参展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拓展出口空间,今年7-8月份,成功组织了在巴西、印度举办的中国电工电气品牌产品展览会,突出宣传展示乐清的电工电气品牌产品。三是抓好对外贸易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省级低压电器出口基地建设,现已建成产品公共测试服务平台3个、产品公共研发平台1个、人才培训和信息服务平台1个,落实省级补助资金143万元。四是被评为全省10个创新驱动发展拓市场试点示范市县之一,优选出7家出口龙头企业作为实施主体,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组织管理为创新内容开展试点示范工作。

(二)优化外资外经管理方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思路,以引进技术、人才、管理和品牌为重点,推动我市传统产业提升。通过“以民引外”、“以外引外”等多种途径实现我市民营企业与境外跨国集团、国际著名企业的对接,促进我市产业提升和转型。一是抓好重点外资引进项目的服务工作,对正大集团的乐清市大型城市综合体和台资童乐医院等项目积极沟通,主动为项目的审批服务,目前正大新生活城市综合体项目已经完成报批程序,建立了物业管理公司,累计完成投资外资15544万美元,已开始进场施工。台资温州童乐医院项目外资125万美元也全部到位。二是抓好外经管理工作,大力促进境外投资。积极做好境外制造业投资、境外加工贸易、境外资源开发和境外承包工程等项目的服务工作,去年人民集团等对外投资企业,累计投入资金4064万美元。

(三)促消费保民生,不断提升商贸流通发展水平

一是出台促进消费扶持政策。出台了《关于扩大消费工作的意见》,落实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商贸流通体系,优化消费环境,挖掘消费潜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二是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城镇超市设立生鲜农产品“放心柜”工作,按省级要求我市建设了6个“放心柜”项目,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并开展“农超对接”活动,促进农产品的顺畅销售。三是做好促消费活动。根据我市消费特点,进行组织策划专题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有关商务企业(协会)开展大型的促销活动,如:乐清市汽车行业协会和电器行业协会,开展的展销会,节假日累计成交额上亿元。四是推进商贸项目建设。新建成的永达路捷和华星奔驰两家4s店拉动全市限上汽车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0.3%;服务好乐清市商贸中心(南虹广场)项目,项目用地面积91.8亩,总建筑面积32.6万平米,总投资49.6亿元,目前项目主体部分已经开始试营业。

(四)抓好网络经济发展工作,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网络经济是乐清转型发展的“一号新产业”,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新引擎,是助推乐清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当前做好网络经济工作尤为重要。一是组建机构。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于10月31日,召开了全市网络经济发展推进大会,成立了网络经济发展局,明确工作职责,明确发展目标。二是打造电商园区平台。新建了华仪电商产业园以及巴度电商孵化园,建筑面积达50000平方米,为推进乐清电商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三是打造阿里巴巴乐清产业带。我市着力打造国内最大的电工电气为主的产业带,目前已经正式上线运营,首批入驻企业1908家,完成目标任务。四是完善扶持政策。根据乐清电子商务实际情况,完善网络经济扶持政策,出台了《乐清市关于加快网络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乐清市网络经济发展扶持细则》,进一步集聚和培育我市网络经济企业,优化网络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五是组建行业协会。由兴乐集团牵头,加速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网上市场与传统市场的融合,鼓励小微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及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电子商务,并组织龙头企业牵头筹建乐清市网络经济联合会。六是开展网络经济人才培训。我局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乐清春华培训学校和市人才交流中心合作,分镇(街)、分区域进行电子商务普及培训,今年已经完成培训任务2.5万人次。

三、明年工作思路

(一)拓展出口空间,推进外贸工作的新水平

一是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在努力稳定欧美市场的同时,以境外展览、贸易促销等多种形式,深入拓展南美、东盟、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培育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各类新型市场开发渠道,推广和深入培训企业对电子商务应用。二是抓好出口基地和外贸公平服务平台的建设。不断加强省级低压电器出口基地,温州市电子元器件出口基地的建设。完善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产品性能试验与质量检测、信息交流与人才培训等三大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市财政安排外贸政策扶持资金2800万元,对各类境外展览、产品认证、出口信用保险和外贸平台服务等给予扶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开拓境外市场、加强品牌建设、促进外贸出口。

(二)增强服务质量,推进外资外经工作的新提升

一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包装,梳理调整和优化招商引资项目库,广泛开展各种形式招商活动,努力再引进一批优质外资项目。同时切实做好已签约和意向性外资项目落地建设工作,完善对重大外资项目的全程跟踪服务,落实招商引资协调工作联席会议、市领导联系挂钩和行政审批代办等各项制度,营造良好项目落地环境。二是做好展会平台搭建。利用厦洽会、乌洽会、东盟博览会等平台,积极宣传、推介乐清,让更多的外企了解乐清,到乐清投资。通过各类境外投资说明会和专项境外考察活动,让更多的企业了解国外投资环境和国外企业的发展情况,推动企业“走出去”。

(三)优化服务水平,促进消费需求的新增长

一是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根据乐清实际情况,对各片区服务业发展进行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推进农村流通网建设。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发展以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农产品生鲜连锁超市为代表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三是做好活动促消费。突出节假日主题活动和各类购物节活动,培育消费热点。

(四)积极科学谋划,推进网络经济的新发展

1.编好一个规划。根据我市经济特色和市场集群优势现状,编制全市网络经济产业发展规划,为我市网络经济发展描绘宏伟蓝图。

2.抓好两网建设。通过网上建设阿里巴巴乐清产业带,网下建设现代化物流网络,打造良好的网络经济发展环境,推进乐清电子商务发展。

3.推进三大平台。一是整合产业集群优势,积极推进我市电商联盟平台建设,在各个产业依托行业协会打造若干个“行业电商联盟平台”;二是通过完善交通、生活等配套设施,打造我市集第三方交易、电商服务、物流、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电商产业园;三是充分利用我市外贸基础,积极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整合各方资源,培养大型外贸电商企业,打造乐清跨境电商平台。

4.建立四项机制。

一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确定重点工作内容,细化工作任务,定期对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二是建立电商行业统计机制。将电子商务行业单独作为一个统计项目,积极会同统计等部门做好我市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统计工作。三是建立诚信保障机制。推动我市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客体及交易过程基础信息的规范管理与服务,组织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可信交易保障服务试点工作。四是建立示范创建工作机制。加强点对点辅导与针对性扶持,大力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示范平台和示范镇街,带动我市电子商务全面发展。

5.推进五大工程

一是电商兴农工程。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依托综合服务平台承建企业,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和配送服务中心,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二是电商拓市场工程。以“阿里巴巴乐清产业带”建设为主要抓手,探索我市网络营销体系建设。依托产业集群建设产业带,引导中小网商由实体市场采购向网络采购发展。三是电商便民试点工程。针对城乡居民网络购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推进城市社区网络商品投送公共设施,引导社会资金建设智能化第三方社区公共投递平台,提高消费者网络购物便利程度和积极性。四是专业市场电商化工程。鼓励我市的专业市场通过自建门户信息网站、与阿里巴巴合作或者建设标准化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等方式电商化,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五是人才培育工程。依托我市各职业院校以及电子商务专业培训机构,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培训机制。积极同温州大学、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合作,定向培养一批网络经济急需的实用人才。真正使电商人才进得了、留得住、用得上。

商务工作年终总结优质篇六

20xx年,全市商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商务经济稳定增长、提质增效,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20xx年,全市引进项目249个,投资总额418.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65个,投资超10亿元项目9个。吸收外资方面,全市合同外资金额9.63亿美元,下降25.95%;实际吸收外资金额为8.79亿美元,增长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99个百分点。

(二)对外贸易稳定运行

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1231.8亿元,下降1.6%,其中,出口954.7亿元,增长3%;进口277.1亿元,下降14.7 %。进出口、出口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和2.2个百分点。

(三)社会消费稳定增长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2.31亿元,增长11.8%,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实现零售总额784.56亿元,增长11.8%;乡村实现零售总额247.75亿元,增长11.7%;限额以上实现零售总额375.03亿元,增长10.5%。

(四)口岸通关安全畅通

全市口岸进出口货物量574.73万吨,下降5.5%,其中,出口货物量325.77万吨、增长2.9%;进口货物量248.96万吨,下降14.5%。水运进出口集装箱71.67万标箱,增长1.8%。进出境旅客13.5万人次,增长13.2%。

(一)加强产业研究,明确招商方向

贯彻实施“1+5”珠西行动计划和市委、市政府打造“五大千亿产业集群”的工作部署,积极开展产业研究,编制《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初步研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产业研究》、《新能源汽车项目分析》、《江门市整车及零部件招商路线》、《江门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招商战略路线图》等产业研究报告,明确产业招商主攻方向,锁定招商主要目标对象,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主动出击,开展“敲门招商”

市主要领导率队先后赴北京、上海、香港、大连、沈阳、烟台、杭州、诸暨、苏州、柳州等国内城市,以及法国、西班牙、瑞士、德国、意大利和波兰等欧洲国家开展“敲门招商”,拜访了一大批央企、知名民企、世界500强和大型跨境企业,推动了一批项目落户。成功引进富华工程装备制造项目、得润电子鹤山工业园、广东海亮铜业有限公司、地尔汉宇新能源汽车高效电机项目、美心食品、百汇模具等投资超10亿元的制造业项目。与浪潮集团、新电信集团签订滨江大数据产业基地、台山云资源中心等5个战略合作协议,与西门子在20xx年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上签署合作备忘录,与中集集团签订深化合作备忘录,与nec信息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签订建设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备忘录。

(三)创新招商平台,加强招商推介

举办以“珠西策源地·江门再出发”为主题的20xx年江门市引资引智创业创新推介会,签约合作项目209个,投资总额1475亿元;推出招商项目93个,投资总额1119亿元。在北京、杭州、法国巴黎、德国慕尼黑举办江门市投资环境推介会,联合香港投资推广署在中国台湾台中举办“香港﹒江门﹒台中交流会”。参加珠西装备制造业投资洽谈会,协助举办中位协“百联百城百用”走进江门北斗论坛、20xx第十四届香港珠三角工商界合作交流会等活动。

(四)加强服务企业,促进外贸稳增长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市安排9000多万元资金支持促进外贸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市商务局联合相关部门在四市三区举办了6场商务政策宣讲会,吸引了近800家企业参加。加强分类指导,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扶持政策。20xx年,我市企业申报获得各项外贸扶持资金约1.8亿元。加强贸易推广。继续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合作,开展展览、杂志、网站和流动媒体“四合一”全效推广计划,组织 298家次企业参加了33场境内外展览会(不含广交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商务交流活动,引导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企业服务。制订《江门市外经贸重点企业联系工作方案》,建立异动数据报告制度,做好重点外贸企业的跟踪服务,重点监测大宗商品和原材料进出口,及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联合海关分析研究我市货源异地出口情况,协调有关口岸查验部门和金融机构,争取以异地企业报关出口的数据回流我市。

(五)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外贸竞争力

提高出口创意设计水平。举办“启超杯创意设计大赛”,举办专题设计培训,组织参观国外知名设计活动,促进设计与生产对接,提升我市出口产品设计水平。抓好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申报国家级led照明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提高摩托车、水暖卫浴、麦克风、不锈钢制品等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建设水平,大力宣传“江门制造”区域品牌,增强我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制订《促进江门市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认定13家企业为20xx年江门市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为我市中小外贸企业扩大进出口提供服务。推动江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分拣清关中心建设,创新通关模式改革,建成全国跨境电子商务领域首个“单一窗口”,支持跨境电子商务迅速发展。20xx年,江门关区验放进口邮、快件425.7万件,进口货值10.8亿元;验放出口邮、快件5601万件,出口货值56.9亿元。全市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合计57.9亿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6.1%,成为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大力支持开展旅游购物商品出口业务。20xx年,全市以旅游购物方式出口1.7亿元。深挖非传统外贸企业进口潜力。召开商场超市、果蔬批发市场、冻品企业等非传统外贸企业扩大进口工作座谈会,“一企一策”帮助企业扩大进口。

(六)优化口岸环境,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

加强口岸设施建设。推进高新区公共码头建设,推动外海和高沙两港货运口岸整合迁建工作。天马港二期扩建的万吨级码头通过临时开放并投入使用。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结合我市口岸实际,协调配合口岸查验单位推进“三互”、“三个一”、通关一体化和无纸通关等口岸通关与管理业务改革,推进“单一窗口”建设,努力提高通关效率,相关法检商品通关效率提高约50%,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推动落实地方惠民政策。推进落实《江门口岸查验配套服务费改革实施方案》,落实免除查验没问题外贸企业吊装、移位、仓储费用,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支持外贸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文明和谐口岸建设。举办首届全市口岸系统“口岸杯”健步走大赛,开展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口岸活动,增进口岸单位之间的团结协作。

(七)培育消费市场,扩大社会消费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线上营销与线下促销相结合,举办形式多样促销活动,引导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规范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扎实开展内销市场开拓工作。举办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围绕“五一”和“十一”两个传统时间节点开展江门消费促进月活动。20xx年,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展会5场,参展企业44家次,参展面积超过100个标准摊位。组织举办第六届珠中江进出口商品展销会,实现市场化运作,吸引超过50万人次参观购物。推进“阿里巴巴?江门产业带平台”、“阿里巴巴全球货源平台”等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发动企业对接上线触网经营,鼓励企业开拓电子商务业务。阿里巴巴?江门产业带自7月份试运营以来,实现线上交易额超过4亿元。推动恩平农村淘宝项目首批37家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全面开张,协助江门益华百货有限公司在我市成立第一家跨境电商o2o体验店——益华全球购跨境商品直销体验中心。

(八)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加强商务人才培养

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实施外资企业设立联办和外贸企业备案联办两个并联审批,推进“多证联审”及“一照三证”改革,打造一站式审批服务,简化港澳服务提供者项目投资备案工作。推进机关管理创新。市商务局与江门海关、江门检验检疫局合作开展“创新通关监管模式,创建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单一窗口’,打造我市外贸增长新引擎”管理创新项目,获得20xx年市直机关“管理创新奖”。加强作风建设。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持之以恒反对和纠正“四风”,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学习“两项法规”,开展廉洁自律教育,打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坚持不懈地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和维护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党风政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商务发展提速增效。加强商务人才培训。开展创意设计交流活动,举办3d打印培训讲座,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开展各类法律知识培训班和讲座,联合江门国际商会举办“20xx年江门市知识产权培训班”,提升企业的法律业务水平。组织举办全市口岸业务培训班,提高各级口岸管理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

(一)利用外资后劲不足

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市场消费下降,部分跨国企业减缓对外投资计划,部分企业扩充产能放缓。受用地指标等招商要素制约,部分项目落户缓慢。我市招商载体规划建设水平不高,大项目承接能力有待加强。部分外资房地产及商业酒店项目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进度缓慢。

(二)外贸增长动力减弱

受经营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和产业梯度转移等因素影响,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和原材料进口出现下降。中小进出口企业技术薄弱,融资成本高,转型升级难度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周边城市对出口货源的竞争激烈,我市商品外流异地出口增加。

(三)商贸流通业竞争力不强

我市人均消费品零售额不高,全市限额以上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交易额超亿元的市场为数不多,组织化程度明显偏低。城乡流通业发展不平衡,城市中心商业区大型商店持续发展,但农村、社区商业网络发展滞后。批发业规模化、品牌化程度不高,辐射能力不强,与其他相关产业、物流结合不够紧密。受经济环境、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高档酒店、餐饮企业经营情况不容乐观。

根据市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我市商务发展目标为:进出口总额增长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项目推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水平

加强项目推进。围绕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等三大发展平台和轨道交通、重卡和商用车、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教育装备、大健康等五大产业集群,加强产业研究,积极开展敲门招商、中介招商、以商引商,推动精准招商,力求在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和培育上取得新突破。做好产业规划和链条设计,建立健全从“谋谈签”项目—招商项目库—项目储备库—重点项目库的链式机制,实施对工业投资特别是重大产业项目投资的专项考核,确保今年建成一批、引进一批、新开工一批优质产业项目。

加强招商推介。积极参与国家和省举办的各类经贸活动,加强与港澳机构赴海外招商推介的合作,在国内外举办大型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大力推介江门投资环境。整合全市招商资源,包装策划一批招商项目,加强推介宣传。

加强招商合作。强化市县两级联动招商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全市招商一盘棋工作格局。强化与商(协)会和第三方机构的招商合作,发挥龙头企业和产业集聚优势,开展“以商引商”,做大做强产业链。聘用有广泛商界资源、行业影响力强的人士担任我市驻外商务代表或联络员,开展合作招商。

加强载体建设。持续推进“七个一”专项行动,提升“1+6”核心园区建设水平,提升大项目的承载能力。加大对欧洲招商力度,积极搭建中欧企业服务中心、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等平台。加强与各市、区和有关企业的合作,积极探索国别工业园区的建设,重点打造中欧、中美、中日等国别园区,吸引跨国企业聚集发展。整合载体资源,推动珠西化工产业集聚区建设。

(二)推进外贸转型升级,提高外贸竞争力

加强政策引导。继续出台促进外贸稳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参加广交会、高交会、中博会、外博会、海博会和各类境外展览会,探索在重点国家和地区设立江门国际商务交流处,推动企业巩固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

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加强与中小微生产企业的对接,深挖出口货源。跟进申报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工作,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和旅游购物商品出口等外贸新业态。推进小微双创工作,落实孵化基地培育、服务平台建设等政策,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推进外贸转型升级。继续实施“科技兴贸”和出口品牌带动战略,建立出口产业服务体系,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和支持企业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并提高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参与质量、安全、环保、卫生和劳工标准等国际认证,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鼓励企业进行境外商标注册,创立自主国际知名品牌,扩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到境外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贸易中心、品牌专卖店等国际经营网络,开展跨国经营。

扩大进口规模。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紧缺的能源资源进口,扩大列入国家和省重点鼓励进口目录的产品和技术进口,发挥进口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

(三)促进商贸流通,扩大市场消费

完善商业网点规划工作。优化城市、社区的商业网点布局,科学规划和构建现代农村消费品市场体系,完善配送网络,营造方便良好的消费环境。

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发展。加快推动商贸流通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提高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物流园区及基地的发展。

大力促进消费,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研究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鼓励举办家居文化节、美食节、汽车展、房博会、旅游节、农博会等多种形式的、涉及众多行业的大型促销活动,形成全市联动的消费氛围。鼓励适度信贷,刺激热点消费,通过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和“诚信绿卡”制度建设,鼓励消费者通过信贷消费,将住房、汽车、电子产品等消费的潜在购买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大力发展旅游、健身、教育和文化娱乐产业,引导消费者扩大精神文化消费,构建服务型消费经济。探索开放式消费服务,全面提升消费市场服务质量,留住本地消费者,吸引外来消费者,减少“消费外流”现象。

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和监管,建立调控和应急机制。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完善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加大市场执法和监管力度,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努力营造居民放心消费的良好环境。严把商品质量关,加大商品抽检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特别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的整治工作,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健康安全。建立和完善重要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和应急调控反应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商业代储制度,采取政府和企业合作,依托大型商品零售企业的重要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模式。引导和鼓励企业保持适当库存水平,建立应急调控反应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市场平稳运行。

(四)加强口岸设施建设,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

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全市口岸的吞吐能力。推动外海和高沙货运口岸、三埠港口岸(码头)、恩平市进出境货运车辆检查场整体搬迁。加快完成新会港口岸天马货运港区二期堆场和联建楼等工程建设,推进台山广海湾外贸码头港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扩建或扩大开放现有口岸。结合广珠铁路的开通以及鹤山货运站场的建成使用,配合申报鹤山铁路货运口岸。待国家政策开放,适时在江门客运口岸、新会崖门、台山川岛、鹤山东坡建立国际游艇码头。

创新口岸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口岸一体化管理等有关改革,加快电子口岸实体建设,逐步完善电子口岸公共平台,整合优化口岸资源,形成良好的“大通关”机制,提升口岸综合服务效能。推动复制上海自贸区和粤港澳自贸区创新制度,探索推进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

商务工作年终总结优质篇七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市商务局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惠民安商”主题,推动商务工作实现新发展。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2016年1-6月份,全市商务运行总体平稳。外贸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全省水平,“走出去”、“引进来”双向投资快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稳定增长。上半年,完成出口212.4亿美元、增长1.7%,是计划单列市中保持增长的两个城市之一;实际到账外资41.7亿美元、增长10.2%,超额完成“双过半”任务目标进度;对外投资项目92个,中方投资额19.3亿美元、增长122%,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27.6亿美元、增长149%。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00亿元、增长10.5%左右。

(一)努力“稳增长”,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有亮点。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前5个月,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7.9%,拉动全市出口增长5.8个百分点。新型贸易业态快速发展,“青岛市小微企业外贸供应链服务平台”出口增长8.6%。外贸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前5个月,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增长6.7%、占比达59.4%。落实国际市场开拓“百展”工程,组织我市近千家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27个,积极培育出口过亿美元品牌小镇。培育扩进口和促消费搭建对接平台,内外贸融合扩大一般消费品进口。实施“服务贸易振兴工程”和“服务外包竞争力提升工程”。跨境贸易电商服务试点成效显著,已有15家企业完成“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建设,58家企业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业务。

(二)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外资结构持续优化有实效。推动引资方式向股权并购、参股合作方式转变,推进高端产业跨境并购运作机制。扩大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方面对外开放,前5个月,服务业到账外资18亿美元,占到账外资总额的43.1%。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11国家的22个城市(省州)缔结经济合作伙伴。深化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城市建设,釜山青岛工商中心完成注册登记,中韩创新园区建设进展顺利。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提升三级联动服务水平,实现外商投资企业网格化服务无缝隙、全覆盖。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水平有提升。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做大做强海尔-鲁巴经济区,推进恒顺电器东南亚工业园、太平洋印尼橡胶工业园、海信北非工业园、瑞昌棉业赞比亚农产品加工园区等申报国家级境外合作园区,支持企业“抱团”到境外经贸合作区和产业集聚区发展。

加快推进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整合商协会、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信息资源,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境外投资促进机构、我驻外使领馆和外国驻华使馆建立联系机制。建立健全“走出去”的风险评估和防控机制,定期发布重大国别风险评估报告,及时妥善解决和处置各类安全问题。主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举办8场“丝路对话”系列活动。

(四)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园区转型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印发实施《青岛市复制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实施方案》,确定42条改革事项,已基本完成的26项,正在深入推进16项。研究拟定《关于加快全市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各经济开发区推行外商投资审批许可便利化改革,实现“三证联办”,办理时限缩短至2个工作日。即墨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的请示已由国务院批转至商务部。

(五)启动“调稳抓”活动,商务发展惠及民生取得明显成效。制定实施《外贸及商贸流通业经济运行服务办公室“调稳抓”工作方案 》,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扩进口”与“促消费”结合,提升商贸流通业现代化和标准化水平。深入开展“三个一千”活动,推进“千万平米”总部商务区55个重点项目和商贸区47个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推进农贸市场公益性改革和标准化建设,合理配置农贸市场资源,方便人民群众生活,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制定出台《青岛市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实施农村电商“4215工程”,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一)存在问题。

1.外贸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方面受国际市场价格、国内市场需求、国家政策三方面因素影响,大宗商品进口下滑较大。另一方面受贸易融资、外贸统计体制两方面因素影响,外贸企业进口“融资难”制约进口数量,部分企业进口业绩未体现在青岛市。

2.扩大消费压力较大。受大环境影响和居民消费节约意识的增强,中高端餐饮进入转型发展期,虽大众餐饮稳定增长,但未纳入限上企业统计。网购消费增长较快,对实体店销售带来分流影响。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1.加快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一是组织开展以“通商青岛新丝路、经济合作新伙伴”为主题的“丝路对话”系列活动,配合高层出访策划组织双向投资贸易活动。二是推进青岛港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港口合作,举办海上合作12国驻华商务参赞对接说明会。三是推进“一带一路”多式联运互联互通综合贸易枢纽建设。

2.全面启动国家实施自贸区战略地方经贸合作推进工作机制。一是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试验成果,在“全市辖区、省级以上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三个层级分类加快实施,争取年底基本完成。二是争取在抢抓fta战略机遇扩大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方面走在前列,研究制定《青岛市落实国家fta战略地方经贸合作推进工作机制试点城市工作方案》,积极推动落实自贸协定地方合作试点政策,拓展我市与自贸区国家地区的双向投资贸易和高端产业合作。

3.争取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和发展综合试点及商贸流通地方立法试点早见实效。进一步修改完善《青岛市商品流通条例》,按照法定程序积极推进,争取年内报省人大批准实施。先行启动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和发展综合试点工作,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4.全力抓好外贸“稳增长”。研究制定我市《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实施意见》。一是研究探讨采取定向封闭贷款运作模式为有市场、有订单、有信誉的重点进口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二是举办融资保险政策对接活动,促进境外投资、承包工程带动机电设备及零部件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三是培育过亿美元出口品牌小镇,带动纺织服装、农产品扩大出口规模。四是实施服务贸易振兴工程,制定出台我市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贯彻实施意见。五是落实国际市场开拓“百展”工程,组织企业参加自贸区市场和“一带一路”沿线市场重点展会。

5.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一是重点抓好86个过千万美元在谈项目落地,57个过千万美元待建项目开工,22个已投产项目到账。二是研究推进外商投资企业股权出资和跨境换股,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高效结合。三是充分利用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试点政策优势,重点引进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四是做好配合高层出访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6.加快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推进青岛两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支持出口加工区向综合保税区转型,推动即墨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胶南经济开发区与董家口循环经济区优化整合,办好中德生态园、中韩创新产业园等重点合作园区。创新园区招商工作体制机制,按照大项目-产业链-园区集群的发展模式,吸引外资项目在省级以上开发区集聚发展,培育建设各具产业特色的主导产业集聚园区,实现差异化发展、绿色集约发展。

7.加快推进实施国际化城市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是筹备召开青岛市国际化城市战略推进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二是研究制定青岛市国际化城市战略实施纲要、指标体系等指导性文件。三是组建青岛市国际化城市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四是探讨建立青岛市国际化城市战略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

商务工作年终总结优质篇八

20xx年,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商务发展面临稳增长、调结构、促融合以及深化改革的多重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的支持下,全市商务系统坚定目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推进商务领域“拓市场、促消费、扩投资、创优势、优服务”工作,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要求,商务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改革亮点纷呈,惠民成效明显,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趋势。

消费实现较快增长。全口径和限上社零总额分别实现3349.6亿元和1695亿元,增长12%、15.3 %,均排名全省第一。期间,我市社零年均增速14.5%,较同期gdp高出6.2个百分点。

外贸总额突破千亿。进出口实现1004.7亿美元,其中出口714.3亿美元,进口290.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连续三年突破千亿美元。期间,进出口和出口平均增长3.9%和6.6%。

外资实现持续发展。合同、实际利用外资76.54亿美元和42.34亿美元,分别增长9%和5.2%。全市19个重点开发区域实际外资占比全市65.5%。期间,合同、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3.9%和12.7%,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7家,三产外资占比提高15.9个百分点。

对外投资再上新台阶。境外中方投资25.11亿美元,增长36.6%。累计中方投资100.1亿美元,成为全国第4个境外投资超百亿美元的副省级城市。期间,累计中方投资比上五年增长4.8倍,批准境外企业和机构1024家,分布116个国家和地区。

外包继续快速发展。承接服务外包和离岸外包186.22亿元和12.79亿美元,分别增长32.4%和40.6%,离岸外包突破10亿美元实现新突破。期间,服务外包和离岸外包年均增长32.39%和46.32%。

网络零售加快支撑。电商交易额突破6000亿元,网络零售额703.9亿元,同比增长59.72%,高于全省平均17个百分点;居民网络消费额586.9亿元,同比增长33.53%。

20xx年,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推进商贸流通改革。贯彻国务院加快流通现代化改革精神,研究制订我市商贸流通业健康发展意见,初步形成“以服务中心为龙头,35个站点为支撑”的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名品进名店”,组建宁波市名特优商品中心,43家优质农副产品企业入驻,新增浙江老字号1家。推动传统商贸企业转型,鼓励重点零售企业实施线上线下融合,设立进口商品内销渠道。推动菜篮子绿通车同城配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菜篮子生鲜配送资源。

(二)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持续推进“乡镇商贸中心工程”建设,28个重点镇的乡镇商贸中心基本形成,深入实施“社区双进工程”,全市有183个社区被认定为市级商业示范社区,建成国家级特色街2条,市级商业特色街42条,认定市级示范社区邻里中心2个,全市有连锁直营店425个,行政村覆盖率16.9,居全国前列。加快电商发展,突出农村电商重点,农村服务网点超过1500个,实现重点行政村全覆盖。加强电商基础体系建设,制定产业发展政策,组建产业发展基金,全年培训电商人才9000人次。编制宁波市月光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月光经济核心区提升计划,培育市级特色夜市街区10个、命名月光经济重点活动和夜市街区品牌活动22个,老外滩荣获中国著名商业街称号,鼓楼沿被评为省级特色商业街区称号。

(三)着力加强民生供应保障。深入实施菜篮子三年行动计划,抓好货源供应保障,全年猪肉、蔬菜、水产品、豆类制品供应量整体实现5%的增幅。完成省政府实事工程31个省级放心农贸市场、40家生鲜农产品“放心柜”、市政府32家平价供应点、20家放心菜市场的创建工作任务。组织全国追溯系统现场会,我市肉菜追溯体系走在全国前列。扎实做好节期灾期保供,圆满完成“灿鸿”、“杜鹃”台风和极寒天气等应急保障工作。牵头做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有效推进商务诚信建设。

(四)积极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培育外贸实力效益企业,开展全市外贸企业服务月、外贸保千亿攻坚战等活动。加强市场采购模式、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和跨境电商等外贸新模式培育、申报工作。深入推进国际贸易便利化,落实外贸企业减负工作。加快服务外包建设,被国家认定重点文化贸易企业11家,提升四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产业聚集,离岸外包占全市比重65%,继续做好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申报工作。

(五)着力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制定重点产业招商计划,修编投资指南,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开放,成功引进2个世界500强项目,首家中外合资养老项目和首家台资银行项目成功落户,新批1亿美元以上项目16个。实施全市重点开发区域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慈溪出口加工区、梅山保税港区海关特殊监管区整改,以及江北电商园升级工作。加快国别园、生态园等园中园建设,中意生态园、新加坡丰树现代创新产业基地、中东欧宁波产业园、北欧工业园、宁海中瑞科技园建设等有序推进。

(六)不断深化走出去促进工作。出台对外投资合作重点区域风险信息预警机制,启用宁波对外投资合作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境内外举办走出去推介活动10余场,组织甬企与央企开展业务项目对接。认定培育贸易营销、资源开发和生产制造基地15个。加快推进境外工业园建设,探索建立政府搭台、企业主导的公共平台,创造企业抱团出海工作基础。圆满完成国家援外培训项目5个,累计培训国别达到107个。

(七)务实开展商务改革创新工作。落实市委深化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和争创宁波自贸区等三项重点改革项目,组织实施对接上海自贸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提出经贸合作交流中心、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和中东欧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创新试点方案。修订完善商贸流通改革、月光经济建设、加快电商换市、扩大进出口、促进大项目招引、拓展境外合作等系列促进政策文件。组织完成“十三五”开放型经济、商贸流通、电子商务三个市级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市级和委机关重点课题20个。推进商务机构改革,完成集中办公,有序推进内外贸易一体化建设。

(八)扎实推进商务队伍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扎实抓好机关干部思想理论武装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进一步简政放权,建立完善商务权力清单,行政审批办结率和办理时间走在全省前列。深入开展外商企业服务月、深入企业送服务等活动。在委机关开展了以“讲纪律、严作风、治顽疾、提效能、树正气、促融合”作风建设月活动。全委齐心协力,“6.8”活动、境外宁波周、首届中东欧博览会和食博会等重大商贸活动质量进一步提升。

商务工作年终总结优质篇九

今年以来,区商务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委三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和省市商务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挖掘开放型经济的潜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和监管,积极搭建招商平台,不断深化服务意识,扎实推进相城“后发崛起”。全区商务经济发展各项指标保持稳步发展态势。

一、2016年全区商务指标完成情况

1、对外贸易稳中趋缓。今年我区预计可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2.80亿美元,出口预计完成29.86亿美元,与去年持平。但企业对未来的出口形势普遍抱谨慎的态度,企业在手订单、预计出口数量、盈利能力等都没有明显增幅,后期外贸稳增长的压力依旧非常大。

2、利用外资难度日益加大。预计到年底将完成注册外资1.2亿美元、到帐外资2亿美元,同比分别为-48%、8.7%。新引入项目中大中项目见少,企业增资扩股意愿减弱,项目资金到账速度明显放缓,到账不确定性增大。

3、境外投资发展稳定。今年累计新批境外投资企业12家,投资总额16146.67万美元,中方协议投资额8935.69万美元,同比增长近2倍,完成年计划的149%。涉及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土耳其、韩国、柬埔寨、老挝等9个国家地区。

4、消费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今年我区社零总额197亿元,增长在10%左右。受宏观因素影响,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缓慢下降态势。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完成300亿元,同比增长20%,新增3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1家市级电商示范基地和2家市级电商企业。

5、招商氛围逐渐浓厚。1-10月全区在谈重点意向项目150个,签约注册落户项目255个。尚牙电子、泰连连接器等47个在建工业项目进展顺利,福沃克汽车、申达汽配、楼氏电子、美的春花等48个项目竣工投产。西交大漕湖科技园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引进科技人才型企业27个。

二、2016年商务工作主要举措

(一)深化企业服务,保持外贸稳定增长

1、加大国际市场开拓。按照“巩固传统市场、扩大周边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培育潜在市场”的思路,积极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电博会、昆交会等重点外贸展会,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广泛结交客户,抢抓订单,多渠道、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对参展企业的监管,力避违规行为的发生,维护展会秩序。先后组织64家企业参加了117、118届广交会;组织9家企业参加第25届华交会;组织4家企业参加了2016年昆交会。

2、着力提升一般贸易。强化海关、国检、商务的综合协调能力,进一步优化在相城区关联企业的进出口通道,做到应进全进。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的溢出和带动作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发挥好“苏满欧国际货运班列”的集散优势,鼓励企业加大货物贸易进出口。着力加大对中东、东欧等国际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鼓励埃莫克等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带动和辐射我区精密制造技术水平。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自主品牌。

3、推进外贸转型升级。着力推进品牌建设、科技创新、市场开拓三位一体的一般贸易发展新格局。重点打造一批规模型对外贸易企业和集团,由此形成合力,规模化拓展海外市场。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发展,鼓励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春菊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将单纯加工贸易装配方式向生产、仓储、转运并重的方式,鼓励苏州市易德龙电器有限公司、禾邦电子(苏州)有限公司等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延长加工贸易的国内产业链。注重发展文化、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服务贸易,重点扶持米粒影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出口企业。

4、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局领导联系挂钩制度与海关检查联合走访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外商企业座谈会,帮助企业解决了员工子女的教育、消防安全、交通、对政府给予企业的有关产业引导或其他方面的奖励政策等问题。通过网站宣传、企业培训等活动,指导企业用好用好各项扶持政策。不折不扣执行国家和省、市、区已经出台的稳定外贸增长的有关政策,确保各项扶持资金及早落实到企业。1-10月,有310家外贸企业,向上申报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苏州市商务发展专项资金、进口贴息扶持资金、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436项,共涉及扶持1800余万元。

(二)引导促进,加快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发挥苏相合作区和高铁新城引领作用,突破传统招商模式,改变招商思路和形式,充分发挥各区域产业特色,加强与各板块互动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围绕高端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电网与物联网、汽车零部件和生物医药等六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尝试与专业机构深度合作,与高力国际、东方龙等中介机构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企业资源、信息资源,开展“菜单式”招商,增强招商有效性。

3、加强与“走出去”企业宣传和对接。先后组织我区有意“走出去”企业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及省、市商务部门组织的“走出去”推介对接会,对引导我区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推动了我区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帮助企业抢抓机遇,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境外投资风险意识、加强部门联动为重点,广泛宣传企业境外投资和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深入有意向“走出去”的企业进行调研,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企业用好用足“走出去”扶持政策。

(三)提升商贸发展水平,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1、加快推动项目建设。全年新开工总投资20亿元8个商业项目,高铁新城圆融广场、元和街道天虹商业综合体、永金商业广场、海亮香榭里、浩远弘天大厦、渭塘东方时代广场、黄埭金埭时尚商业中心和阅湖生活广场,至3季度末实际完成15.8亿,占年计划79%,从目前工程进度看,预计可以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城区商业布局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商业网点,优化商业用地,控制商业业态,通过“一主一副、三轴三片、多心多点”的商业空间布局,对现有的商贸业态进行提档升级。按照《苏州市活禽交易管理办法》要求,确定18个临时定点活禽交易市场。大力发展社区商业,阳澄湖镇湘苑社区被选为2016年度苏州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的培育对象。

3、加强商务执法。积极落实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肉食品安全检查,按照机构改革方案要求,顺利移交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责。开展商贸领域安全生产经营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建立挂钩制度安全生产检查,主要领导每年检查基层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不少于6次,分管负责人不少于8次。对企业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限期整改。抓好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强化监督检查,落实各项制度。进一步加强酒类流通和再生资源的管理。

4、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全区电子上交易额预计完成300亿元,同比增长20%。基本形成以家具、大闸蟹、婚纱、农产品、珠宝五大特色鲜明专业市场为基础的垂直电商,以文创园为载体发展的综合类电商的生态产业链。相城区获评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新增3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4个市级电子商务示范村、1个市级电商产业基地;京东蠡口家具馆和1号店阳澄湖馆业已开业运营,京东、苏宁分别在相城设立社区服务站,布局农村电商。

(四)创新招商模式,积极搭建平台

1、加强招商业务培训。全年组织了6次的商务培训,围绕招商引资工作实务、转型升级、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经济、自贸区政策解读、税收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全区招商人员的培训,通过学习了解新兴产业的知识,掌握国内乃至全球的产业的发展方向,加强对招商人员的产业政策、财税等方面的综合知识的培训,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到有的放矢去招商。

2、加大招商择资力度。今年以来分别赴上海、深圳等地举办了6场专题招商活动,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业、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全面推介高铁新城、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各特色产业园的投资环境。与先进制造业网,高力国际,东方龙商务咨询公司、土拍网等签订了合作协议。全年共累计通过专业中介渠道进入信息60余条,涉及行业包括精密机械、汽车零部件制造、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多个产业。10月份召开了2016相城经贸恳谈会,35个总投资高达145.2亿元的产业项目现场签约,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22个,总投资99.3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共13个,总投资45.86亿元,涉及航空、装备制造、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科技研发等多个产业。本次恳谈会还有在谈意向项目共44个,总投资141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意向项目共23个,总投资66.86亿元;现代服务业意向项目共21个,总投资74.2亿元。

3、强化项目信息跟踪。强化对项目的跟踪和对接力度,局建立了按产业的挂钩联系制度。充分利用好区招商资源信息平台,不断完善招商资源信息库的建设,实时发布和更新空置厂房和楼宇等招商资源信息。按照“未开工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的总基调,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项目跟踪和各板块的联系制度,每月对“开工开业项目”、“拍而未开工项目”、“全区闲置厂房和土地资源的情况”、“市重点、区重点项目”、“经贸恳谈会的签约和意向项目”的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协调和解决在项目报建、开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的加快了项目的进展速度,促进了项目的开工和推进力度。

(五)优化提升商务发展环境

1、改革创新加快。为了更好的对自贸区政策进行学习,邀请了苏州市商务局副局长王志明作《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析及苏州的应对》专题讲座,从自贸区的演变、设立上海自贸区的背景、上海自贸区重点政策突破和苏州应对自贸区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重点介绍了苏州可复制上海自贸区政策,包括货物状态分类监管、选择性征税、外汇资金集中运行和人民币双向资金池等系列政策。我局依据国务院35项可复制的政策联合海关、商检等部门做好企业服务,认真政策宣传和推广,对全区重点企业进行走访,了解企业所需,解决企业发展困境;整理相关政策,对目前还未推广的政策要加紧研究,争取在相城区有所突破。

2、服务效能提升。深入开展“走进外企服务月”“重点外资项目推进月”“调研服务月”等活动,深入不同类型企业开展专门调研,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3、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深入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做到党风廉政建设与商务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组织召开9次党组会议、11次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进一步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上报党风廉政建设宣传信息8篇。立足于建立“提前防范、主动防范”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建立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10项,规范机关工作流程。

2016年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一是外贸总量偏小,没有龙头性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不强,受国际国内的影响波动大。二是招商引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先进制造业方面的招商。导致后劲不足。三是全区商业布局零散。城区以店面房经营为主,没有形成打得响的商业片区。电子商务没有形成很好的集聚效应。四是全局工作人员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存在拖、推、散,工作不在状态的现象。

2016年我局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理念,更加注重创新引领,更加注重产业优化,更加注重服务提升。2016年,预计外贸进出口和出口均增长2 %;到帐外资2.2亿美元左右,增长10%左右,对外投资中方协议额在7000万美元;社零增长预计在8%左右,电子商务交易额360亿元,增长20%。

1、保总量,确保外贸进出口争先进位。加强外贸进出口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和出口风险预测工作,主动深入了解外贸企业的困难与诉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鼓励有出口意向的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做大出口主体。通过鼓励企业进行内部资源重组,助推企业增资扩产,推进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等多种方式,培育更多的新增长点。加大开拓市场力度,在深耕传统市场的同时,发展新兴市场。

宣传鼓励政策,发挥中信保平台作用,帮助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规避风险。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参加市出口名牌的认定。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继续推进关检合作“三个一”通关模式工作机制,加快通关无纸化工作进程。积极建立进出口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优化通关模式,提升通关效率,加快退税速度。加快推进高铁新城综合保税区的申报工作。

2、抓进度,实现利用外资增效提质。梳理“新常态”下招商政策。加强与外商协会、境外投资机构、企业商会的联系对接,充分项目信息共享平台的作用,定期发布项目投资、技术引进信息。做好经贸恳谈会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争取项目早日落地。抓重点项目督查和协调,对全区已批未到资项目进行重点跟踪督促,加快项目资金到位进度。做好服务和指导,协调解决问题,采取多种措施督促外资引进工作,力求明年有较大的进展。学习先进地区招商引资工作经验,继续组织开展招商人员的培训和政策的宣讲,提高招商人员的业务水平。

3、促消费,保持社零额良好增长势头。充分发挥规划、政策引领作用,以《相城区商贸业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为引领,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商贸业的发展。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各类促销活动,形成区域商贸特色,打造商贸品牌。组团参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展会,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形象。推进全区“一综合三垂直”的电子商务发展思路,鼓励和指导创建省、市电商示范基地、扎实推进省电商县6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市场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加强行业协会沟通,做好特殊行业监管。进一步完善肉菜追溯体系和生活必需品储备体系,增强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能力。贯彻落实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加强商务信用建设。

4、强基础,实现“走出去”快速发展。加大企业“走出去”政策和境外投资产业目录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走出去”的信心。完善企业“走出去”服务平台建设,为促进境外投资打好基础。组织企业参加各类投资促进活动、境外投资说明会,完善企业境外投资创业风险管理机制,不断增强我区“走出去”企业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走出去”工作的良好发展势头。

6、优服务,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提升工作效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已有制度进行完善,对需制定制度加以健全。始终坚持把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贯穿始终,把开门搞活动,让群众参与贯穿始终,把解决问题、建立健全制度贯穿始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