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汇总

最新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汇总

ID:1568073

时间:2023-07-21 10:38:03

上传者:曹czj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汇总篇一

2019年5月22日,弥勒市弥阳镇小塘村委会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王俊杰在前往乡镇汇报工作途中,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倒在了扶贫攻坚一线战场上,用定格在48岁的永恒,铸就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丰碑。

王俊杰,男,1970年12月出生,昭通镇雄人。生前是弥勒市发改局办公室工作人员。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他先后在虹溪镇密纳村委会和弥阳镇小塘村委会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2019年2月,到弥阳镇小塘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驻村期间,王俊杰怀着对农村、对农民、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和炽热之心,在扶贫攻坚一线上不忘初心、鞠躬尽瘁,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

等不得的扶贫“性急人”

2019年2月,受单位委派,王俊杰到虹溪镇密纳村委会任新农村指导员,常务书记。刚到密纳村委会,王俊杰就用一个星期跑遍全村委会小组,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看到村委会办公设备落后,他协调争取资金1万多元,帮助密纳村委会改善了办公设备,为村委会铺设好网线。在密纳村委会驻村期间,还多次协调市发改局领导带队到密纳村委会、文笔村委会、召北村委会进行走访,了解民情贫情,到村委会对48户贫困户进行慰问,送去慰问金10200元,为密纳村委会争取到工作经费和帮扶资金3万元。

在小塘村党总支书记曾世明的眼里,王俊杰是个“等不得”的急性人。他还清楚地记得,2019年2月28日王俊杰到村委会报到当天,一放下行李就要求曾世明用摩托载他到处看看。曾世明在村干部的岗位上已经干了30多年,结识过许多下乡驻村的干部,他还是第一次遇到王俊杰这样心急的人。心想王俊杰在城里呆久了,来农村走村串户只是图看个新鲜。不想这一看就是全部七个村小组,他陪王俊杰跑了三天。他们东家进,西家出,水田旱地,跑了个遍。让王俊杰没想到的是,村里7个小组中竟然有6个小组连一个篮球架都没有,他跟曾世明商量,他先争取为6个小组分别购买一个篮球架。曾世明以为他嘴上说说,可不到一个月,两万多元的6副标准化篮球架就立在了球场上,部分破损的活动场地也得到维修。小塘人的生活立即热闹了起来,茶余饭后群众有了好去处,人们聚在球场上打球、健身、跳舞,呈现出欢乐祥和的新农村新风貌。

在一次走访中,王俊杰发现,小塘小学师生用的厕所狭小,且年久失修成了危房,130多名师生上厕所成了问题,王俊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带着校长跑州、市发改部门,最终争取到14万元资金,为学校建起了一个建筑面积60多平方米的卫生厕所。看到小舍多村小组有600多米烟区道路还是土路,干部群众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连烟农送肥料拉烟叶非常困难,他又多次向单位领导报告,在单位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局领导最终想方设法筹集3万元为该小组修建起砂石路。

2019年2月,得知市里要下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小塘村党总支书记曾世明第一时间找到市发改局领导,要求把王俊杰派到小塘村:“王指导说话算话、实实在在,我们小塘的干部群众需要这样的人。”当领导征求王俊杰意见时,军人出身的王俊杰二话不说,表示坚决服从安排,再次踏上了脱贫攻坚的艰辛路程,把一腔热忱播洒在小塘的青山绿水间……

闲不住的发展“领路人”

小塘村委会是弥阳镇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距离弥阳镇政府21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536户22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427人。由于海拔高、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干旱缺水等因素,该村一直处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尾巴”上。

“我来驻村不是来吃吃喝喝,是来为脱贫出力为群众办事的。”王俊杰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王俊杰深知,扶贫工作任务重,政策性强,只有一心一意为基层干部群众办实事,才能不断拉近彼此距离。王俊杰一到小塘,马不停蹄地忙了起来,白天,他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晚上,他归整扶贫资料询问当地干部,把每家每户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小塘只发展烤烟不行,要调整产业结构壮大集体经济才能走得长远。”王俊杰与村组干部们共同研究,帮助小塘村制定了发展思路:一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年内完成各小组村级活动室附属工程建设,5个村民小组道路路灯安装工程和村内道路硬化;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推广种植油桃、工业椒、苹果增加群众收入;三是寻找水源点完成提水工程,破解困扰小塘发展的瓶颈。一桩桩一件件,写在了王俊杰的《驻村日记》上,记在了小塘驻村干部和扶贫队员的心坎上。

派驻到小塘村委会的63天,是王俊杰最忙碌的63天。除了轮休,他几乎都在村上。他想利用好每一分钟,为贫困村、贫困户做更多的事情。“要致富,先引水”,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王俊杰深深地感到,水扼住了山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小塘村7个小组除了采花山和舍多两个小组外,群众只能喝家庭小水窖里的水,不仅不够卫生,也很难满足群众需要。

群众连卫生干净水都吃不上,还谈什么脱贫?让1600多群众喝上干净卫生自来水,成了王俊杰最大的心病。从此,只要一有空,他和村委会干部总会奔波在山坡梁子和沟沟渠渠寻找水源点。红石岩、大麻塘、小舍多,村村寨寨留下他坚实的脚印,一本《驻村日记》中,王俊杰写得最多的就是一个“水”字,折射的是他心系民生的点点滴滴:

2019年3月20日 8点40分我到舍多小组就水源问题、出水量等问题走访了舍多小组在地里干活的百姓,和他们聊聊如何从舍多提水解决整个村委会的用水问题、他们有何想法 ……

2019年3月21日 就饮水实施继续实地调研,我和总支书记曾世明同志、村监委主任李永忠同志一行三人到红石岩进行实地调研,到长期出水的龙潭进行调查,水源点离村子太远,需要花费上百万资金,成本太高,放弃计划。

2019年5月17日 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对小塘人民来说可以说是几代人的梦想,市发改局、水务局两家有可能安排一个项目来解决小塘缺水和发展问题,那时生产生活用水都可能有保障,我们工作队员、村支书一起陪同水务所的同志到舍多水源点查看,水务所同志比较满意,符合项目要求。直到晚上7点才回到村委会就餐,现在正在论证阶段。

一行行日记记录了王俊杰艰辛的求水历程,功夫不负有心人,经王俊杰多方呼吁,镇村和水务、发改部门的协同作战,最终促成一个争取中央资金1150万元,省、州、市配套350万元的小塘村水利项目,现正在申报中。与此同时,小塘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初见实效,除虫菊、油桃、工业椒、苹果在各村各寨开花结果。观念在变,生活在变,驻村工作队引领村“两委”找到了发展的方向,让村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为实现2019年全面脱贫迈出了坚实一步。

热心肠的帮困“一家人”

“王指导”是小塘干部群众对王俊杰的亲切称谓,在小塘群众的眼里,王俊杰是个实实在在的热心人。自从王俊杰踏上这片土地,他就把自己当作地地道道的小塘人,把乡亲们当作了自己的一家人,东家的问题西家的困难,能帮一把是一把,能做一件是一件,他用一片真情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王俊杰挂钩的红石岩村小组贫困户张石友,全家三口人,妻子孟红芳是老病号,全村数他家的房子最烂,土墙东倒西歪屋檐口的瓦都掉光了。第一次走进张家,王俊杰就掏了300元钱递给病床上的张石友。闲暇时一有空,王俊杰就往他家跑,交心谈心,为他们夫妇寻医问药,帮他家出主意想办法致富,来来往往,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一次张石友重病,王俊杰闻讯赶去,又掏出口袋里仅有的500元让他赶紧上医院。2019年1月,张石友因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并发不治,知道自己不行了,他叫儿子正龙把王俊杰叫到身旁,拉着他的手说;“兄弟,我这辈子没出息,老婆孩子跟着我没过过一天好日子,我只有一个心愿,就是盖间房子,让他们母子俩住着也安心,请你帮帮他们。”王俊杰眼含热泪,郑重地点了头说:“老哥,你放心好了,我个人能力有限,但你要相信有党和政府……”几天后,张石友带着希望离开了人世。

王俊杰没有食言。他帮张石友家申请到4万元的困难户危房拆除重建资金,用这笔资金购买建材,2019年,在村党总支的动员组织下,村民和他家的亲朋好友无偿投工投劳,为他家建起了50多平方米的砖混屋。为了解决这个家庭的收入困难,王俊杰决定把张石友的19岁独子小正龙送到城里打工,他联系了在弥勒城区开了建材店的兄弟,把正龙送到建材店工作,守店、跟车送货,管吃住,每月1800元。可没想到第三天,正龙不打招呼,就回村了。王俊杰找到他问原因,小伙子说每天上七八个小时的班太约束了,王俊撂下一句话:“你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当懒人!”从此,一有时间,王俊杰就要到红石岩“检查”正龙有没有好好干农活。今年,在王俊杰和村干部的督促帮助下,正龙家栽了六亩烤烟,种了4亩优质包谷,长势不错,小伙子还养了两头猪,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劝不住的敬业“执着人”

在妻子杨群的眼里,王俊杰是个劝不了的“犟人”。就在要到小塘驻村前,他告诉妻子,过两天他又要以扶贫工作队员的身份,到小塘村委会驻村两年。“你都已经是快50岁的人了,在城里好好呆着不好吗,非要到乡下去折腾!”杨群一边埋怨一边默默地帮他收拾要下乡的行李。她知道自己劝不住他,这个人的根永远在农村,这个人的心,永远在扶贫攻坚的战场上。

在杨群的记忆中,王俊杰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对不起”。

1996年12月,她与还在部队服役的王俊杰结婚,此后20多年来,他们一直聚少离多。转业到地方工作后,王俊杰很少有时间照顾孩子和家庭,儿子从小到大,父亲几乎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都是杨群一个人照顾到上大学。杨群还听人说,丈夫为扶贫,厚着脸皮到处要资金。面对他对扶贫工作那份执着,杨群只有默默地承担了家里家外的所有事务。最让杨群担心的是丈夫的身体,2019年,一次下乡途中,他们的车翻下了12米深的山谷,送到医院检查,他断了两根肋骨。但出院没几天他就不长记性,立即奔赴工作岗位。

王俊杰远在昭通市镇雄县黄泥坡村的父亲王有忠和母亲吴正菊,是一对风烛残年的老人,在父母眼里,大儿子王俊杰最懂事最有出息。从军期间,他给家人拿回的是一个个部队的喜报:1988年被批准为上等兵,参加滇西架设输油管线,受团嘉奖一次;1989年9月任班长,年终工作总结受团嘉奖一次,同年12月被评为办事处通信先进个人;1991年10月9日光荣加入党组织,转业到弥勒后,王俊杰难得回一次家,每年过节他都尽量带着妻儿回家看望父母以尽孝道。老人天天念叨,说今年儿子会带着上大学的孙子回昭通老家过年,给他们买新衣放鞭炮,儿子买的衣服永远那么合身,好穿……

忘不了的群众“贴心人”

5月22日一大早,王俊杰和村委会一帮人准备到镇上向领导反映:村委会办公地点太小,希望争取烟草部门支持把会议室搬到烤烟收购点。当车行进到路途中,王俊杰突发脑溢血送往医院医治无效,于5月23日23:10去世。

得知“王指导”不幸去世的噩耗,当地干部群众就像失去亲人一样,奔走相告,无不悲痛。“这么好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小塘村监委会主任李永忠难过地掉下眼泪。采花山村小组党支部书记段正忠记得,王俊杰每次向他借车下村组后,总是把油加得满满的,有时下乡回来很晚,王俊杰就泡碗开水饭,随便就点咸菜,也能吃得一干二净。

就在去世几天前,王俊杰还向挂钩单位市发改局递交了脱贫工作经费请求:《种植除虫菊和添置党员活动室设备扶贫资金的请示》项目规划种植150亩除虫菊,每亩补助100元,共计1.5万元;改扩建党员活动室,增加基层设施建设,购置办公桌椅板凳,预计1.5万元;投入教育扶贫资金2万元……

五月的小塘,山涧滴翠,细雨无声,小沙坝150亩油桃挂果了,大麻塘350亩的苹果即将种下了,专家组进驻小塘考察提水工程了,而曾经与小塘人民朝夕相处的“王指导”,却再也看不见这些了……

“只有站在这片土地上,我才能踏踏实实地干实事”。带着这句话,王俊杰走了,带着对小塘人民的牵挂走了,带着对父母妻儿的愧疚走了,他把深情留给了大地,他把赤诚献给了人民,用赤子之心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担当与责任,用满腔热爱在扶贫一线战场上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 ……

更多文章关于王俊杰  先进事迹  省级  的

最新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汇总篇二

**,男,壮族,生于1981年7月,本科文化,2005年12月参加工作,现任**县**镇扶贫办副主任。

自全国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以来,一句“历史选择了我们,很荣幸!应责无旁贷”。该同志立足岗位,主动作为,连续四年年终考核被评为优秀。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他带着对农村的热爱和群众的感情,充分发挥精准扶贫滴灌管道疏导作用,围绕六个精准,进村组、入农户、奔走于田间地头,调查摸底、总结经验,扑下身子钻研业务、解民忧、帮民富。

扎根农村摸路子精准出击初显成效

2016年,他带着工作队驻村了,格当村位于**镇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耕地稀少,属典型的石漠化山区。居住汉、苗、彝三种民族367户1547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8%,是全县46个建档立卡贫困行政村之一,也得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结对帮扶,并派驻了一名第一书记“秦书记”。他们一起进村入户,对户、村的脱贫状况逐一进行分析,常常坐在村头、贫困户家里召集群众探索脱贫原因、怎么改变现状等等问题。

通过问题为导向系统精准制定《格当贫困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增收、集体经济建设多方向出击。实施陶家垱、街子堡、新寨、砟子门、苏麻弄5个村组村内道路硬化2780米,建设龙哩、街子堡2个村组卫生公厕,建设街子堡村小组垃圾处理池。实施未通公路村组道路建设。为及早改变未通公路村组群众出行难问题,修通了哈家口村小组至木央镇苏麻湾村小组断头路1.2公里,启动了哈家口村小组至老寨村小组道路建设,结束苏麻弄、哈家口2个村小组不通公路的历史。加大路网建设投入。将格当村委会13个村小组进村道路共16.5公里全部硬化,彻底改变格当村交通状况。加大公共卫生投入。规划重建格当卫生室,提高群众求医的保障水平,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和环境,减轻群众负担。实施小曹、大湾、哈家口等村内道路硬化4300米,建设兵州、砟子门、大湾、哈家口等村组卫生公厕,建设老寨、兵州、石梯子、小曹等村组垃圾处理池。正在建设小曹小组、大湾小组通村硬化道路8公里及村内道路1万余平方米,建设13个村小组太阳能路灯73盏,不断美化净化农村环境。加大水利设施投入。实施格当水库灌溉片区机耕路及延伸灌溉沟渠配套项目建设,建设机耕路3600米,修建涵洞11个、三面光灌溉沟渠3400米。投入资金152.5万元建设电力提水工程解决陶家垱、大湾、达浪、苏麻弄、哈家口5个村小组146户618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安居房改造建设工程,在最高检和州人大、州中医院及县委政府的大力帮助下,改造了58户贫困户危房,其中统建6户。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促进扶贫发展的作用。新建老寨、达浪、陶家垱等8个党员活动室及活动场所。组织电焊工、砌筑工、电工、厨师等技能培训,参加培训人员326人次,取得初劳动技能证书301人。引导致海南、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区务工。以“村委会+农户+土地资源整合入股”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建档立卡户和非建档立卡户400多人发展增收产业。

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

2017年1月,他被调回镇扶贫办担任副主任,**镇被列入脱贫攻坚“先遣团”,计划2017年脱贫出列。作为“先锋战士”的他,努力学习兰考、井冈山等全国优秀脱贫攻坚工作经验,认真研究**镇贫困状况,用最短的时间适应新岗位。为最真实的掌握贫困现状、存在问题,他用2个月时间走村入户,完成133个村小组、1201户的走访调查。

精准识别,组织学习、培训会议30余场,并进村参与贫情分析会议,与驻村工作队一起战斗在一线。同事们都称他为“工作狂人”,他带领信息录入员,在学校微机房连续奋战20天,每天最多休息6个小时。有两次单位停电了,他抱着自己的电脑,带着信息员去“泡网吧”。完成全镇贫困户信息精准录入及修正。全镇剔除错评户586户2270人,新识别132户438人,脱贫返贫户10户41人,未脱贫266户1221人,最终锁定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048户4338人。

精准施策,系统精准编制《**县**镇脱贫摘帽工作实施意见》、《力追贫困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镇危旧房改造实施方案》、《**镇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镇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库建设工作方案》等。实施甘蔗种植、食用菌种植、沃柑、芒果种植及传统种养殖相结合为战略思路,结合扶持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增收。实施3个行政村道路硬化43公里,新改建进村公路或生产道路25条52.5公里、硬化39个村小组村内道路33.29公里,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架设人畜饮水管道440公里,新建小水窑521口,全面解决群众饮水困难问题;新改造5个村小组农村用电问题,群众生产生活用电得到全面改善;实施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程项目,新安装户户通广播电视3600户,实现全镇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9%以上;拉通网络光纤线路到3个社区、9个行政村,互联网行政村全覆盖;建成一批村卫生室、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最新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汇总篇三

该同志担任后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以来,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扎实工作,牢记职责使命,一心一意抓扶贫,时刻战斗在扶贫攻坚第一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脱贫攻坚驻村干部的扶贫先进事迹材料三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____,一米八几的个子,头顶几根稀疏的头发,脸黑而且胖,见人总是一脸憨笑,看上去跟农村干部没什么两样。在台江县驻村的两年多里,这个毛头小伙子一头扎进党建扶贫的火热战场,用坚强党性倾情挥洒青春和汗水,抒写着一名驻村干部的扶贫情怀。

肩负使命,义无反顾投身脱贫攻坚战场

2015年12月底,____来到台江县,担任____财大驻台江同步小康工作队队长,并担任南宫镇交宫村驻村“第一书记”,这是学校为强化在台江县的党建扶贫力量,主动向省委组织部提出的请求。动身前,校党委组织部找他谈话,征求意见,他明确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克服一切困难把工作做好。”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这句话背后,是一双嗷嗷待哺的年幼儿女的哭闹,是妻子独力承担家庭重担的艰辛,是岳母重病在身的担忧……然而,在组织的召唤下,在家人的支持下,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服从安排,毅然当起了____财经大学驻台江同步小康工作队的“头雁”,带着驻村队员,把根扎在台江,把心交给台江,全身心投入到台江县的脱贫攻坚战中。村里的工作事无巨细,从班子建设到事务管理再到产业发展,作为“第一书记”,都要事事参与。从刚到村里时的语言不通到后来能用简单的苗话和老乡交流,一年多来,他始终牢记组织的嘱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铮铮誓言。2016年6月8日,____的小腿处因蚊虫叮咬而化脓,并诱发感染。学校党委副书记谌莉萍到台江县探望驻村干部时无意中发现了这一情况,并强行把他从台江带回,送到省医治疗。医生的诊断让大家惊出一身冷汗,原来____因为在村里督促农产品的品牌设计工作,指导产品销售的后续事宜,实在抽不开身,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要是再晚一点送来,他的小腿就只能截肢了!这段看似有惊无险的插曲折射出____在面对重要工作时的坚守与担当。正是这份坚守与担当,使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吃在村里,住在村里,忙在村里,到老乡家里拉家常、讲政策,和班子成员谈帮扶、想对策,把扶贫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儿上。在交宫村,一提起驻村“第一书记”____,老乡们都赞不绝口,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布服”(苗语,“谢谢”的意思),他们发自内心地感谢____为村里所做的一切。

聚焦问题,着力突破村寨发展“瓶颈”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____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交宫村的发展短板,科学谋划,精准发力,着力破解“瓶颈”问题,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针对交宫村两委班子谋求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____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搬进自然村寨,搬到田间地头,通过接地气的学习教育,帮助村干部提高理论水平,引导他们带头讲政治,带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筑牢村级组织战斗堡垒。当前,交宫村党员干部的精气神为之一新,党员干部敢闯敢试、实干苦干已蔚成风气。针对交宫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问题,____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多方筹资,在村里建了一条长11公里、耗资近100万元的机耕道,村民们肩挑背扛的时代终于成为过去;争取资金80万元,修建了村民们盼了五年的产业路;筹集资金6000万元,启动了交宫、交密、交下三个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为让交宫村的孩子们受到更好的教育,____联系浙江舟山广播电台,专门为村小学设立了“就要爱fm91”助学基金,第一批捐助工作即将开始;四处奔走,多方联系,帮助村小学获得了____省体彩中心的“快乐操场”项目,争取到4万余元的体育用品和器材,极大丰富了孩子们的体育生活。作为奋战在一线的驻村干部,____十分清楚,脱贫攻坚,产业带动是关键,于是他带领村委班子着力打造农特产品,注册“山里交宫”品牌,并将其延伸到交宫大米、野生蜂蜜、野生青钱柳等,同时开通微信公众号,在网上宣传交宫村,并实现了村里的农特产品线上交易;支持创业青年经营电商服务站,“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从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出发,指导村民种植了900亩优质水稻;根据村里山林众多的特点,引入铁皮石斛种植企业,种了300亩仿野生铁皮石斛,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他坚信,要不了多久,一个村民富、生态美的交宫村就会展现在交宫村的父老乡亲面前。

不忘初心,以贵财的名义将党建扶贫进行到底

在台江县两年多来,____主要以双重身份开展工作。一方面,他是____财经大学驻台江同步小康工作队队长,负责学校选派到台江的近10名驻村干部、挂职干部的管理,指导驻村干部、挂职干部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他还挂职台江县委常委、副县长。他以满腔热情和旺盛的精力,在贵阳和台江之间,在____财经大学和台江县委县政府之间牵线搭桥、奔波劳顿,默默奉献着党建扶贫的贵财力量。在____的协调下,截止2018年7月,____财经大学在台江已经完成电商从业人员培训8期,财务人员培训2期,近5000人次的学员从中受益,为财大在台江的智力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在____和学校团委的共同努力下,由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支持的“花蕾护航?女童保护”公益项目在台江正式落地,目前,来自____财经大学的志愿者已经完成台江县城所有小学和各乡镇所有教学点的女童防性侵辅导。凭着富有成效的工作,2017年,“花蕾护航女童保护”项目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牵头推动学校与台江方面农校结合工作,学校与台江签订了鸡蛋、大米、蔬菜的供校协议。从2017年9月起,学校所有食堂的鸡蛋均从台江台拱蛋鸡场采购,月供货500件18万枚;大米、蔬菜等供货都在全面推进中。

____同志自2017年3月入驻拉伯乡拖甸村委会以来,按照省、市、县关于“回头看”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四项工作”,以走村入户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为前提,以解决群众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目的,与当地党员群众同学习,同工作,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了拖甸村委会帮扶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深入走访,准确掌握村情民意

拖甸村位于拉伯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47公里。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610户,2542口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1户,667人。

____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村民,把驻地当作自己的家,克服了高温的考验,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深入农户调查摸底,访贫问计,短短两个多月时间,足迹踏遍了拖甸村委会15个村民小组,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159户。他还不时与村组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座谈交流,了解生产生活状况,认真记好民情日记。通过查村情和深入的走访调研,他不仅准确掌握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第一手资料,还清楚掌握了整个村情社貌。

吃透政策,深入查找扶贫对象是否精准

____同志刚来,正赶上全省扶贫工作转入整改阶段,按照省、市、县关于“回头看”文件精神,先后进行了7次“回头看”。他先后参与了拖甸村委会易地搬迁工作存在问题的摸底调查、拖甸村卡外农户的摸底调查和托甸村精准扶贫动态调查等专项活动。____与两委班子一道,及时组织广大扶贫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把握政策要点,吃透政策精神,并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六九五六”贫困退出标准,严格对标对照,逐户分析研判。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进村入户摸底调查等工作任务。

在调查工作中,____同志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脱贫目标,深入查找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创业、安全饮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兜底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查找扶贫对象是否精准,扶贫措施是否有效,资金管理是否严格,贫困退出是否真实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四定一公示”的要求,逐村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对村内建档立卡户进行核实,拟定贫困户于组内,经村内评议、村内张榜公示后无异议报乡政府,确保了全村贫困户的准确性。

摸底调查结束后,他与其他队员一道不辞辛苦,认真撰写出《宁蒗县拉伯乡托甸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入户调查统计表》、《托甸村回头看整改意见汇总》、《托甸村回头看统计表》《托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增减情况明细表》、《托甸村贫困户信息表修改》等,准确掌握了拖甸村民委员会建档立卡贫困户变动情况,着力降低错评率、漏评率,努力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从而确保了拖甸村委会“整改”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谋划项目,农牧民受益非浅

____同志与云南省社科院驻村工作组,筹建了托甸村委会精准脱贫作战室,并以查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为出发点,同村班子一道,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把跑办帮扶项目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尽最大努力争取项目资金。

____与他的队友们,在确保托甸村委会贫困户1万元挂联配套资金、家庭助学基金10万等足额投入外,时刻关注并落实托甸村委会三江口、布落、两家村“灌溉用水”、托甸村委会文化活动广场等工程项目推进情况。同时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更多资金帮助村民解决安装太阳能路灯及安装厕所+淋浴室+太阳能热水器等项目建设。为此,____同志亲自认真撰写了《安装厕所+淋浴室+太阳能热水器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安装太阳能路灯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等报告。经过____等同志不懈的努力,云南省社科院共落实项目资金27万元,在格落、草皮甸、古鲁甸三个村组试探性地实施了太阳能路灯项目,经评估验收后进行运营,效果十分良好。在最短的时间内办成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到,用得上的好事实事,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____还直接参与了《托甸村精准脱贫示范村建设项目》方案的草拟工作。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掌握了拖甸村目前的发展现状,初步确定了以打造4个示范村,即民族文化生态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房屋固化工程、道路硬化工程、路灯亮化工程、庭院美化工程、环境净化工程、特色产业、村民素质提升工程、基层党建创一流工程等为主的10大惠民项目。

艰辛的付出,收获了累累硕果。如今,拖甸村委会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发展思路明确,农村经济有了坚实的保障。走进拖甸村,一条条宽敞的路面、一盏盏明亮的太阳能路灯、一间间整齐的民房、完善的各类公益设施,俨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祥和、安康的农村新景象。

牢记宗旨,展现人民公仆形象

在离开昆明时,____在他的日志中写道:

说实在的,年逾五十,重新接受一项全新的工作,确实有一定的挑战性,何况是去偏僻的乡下,有那么一瞬的忐忑。但这次去的地方,却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我能拒绝吗?我拒绝得了吗?故乡时时象一只无形的手,牵绊着我的心,何况我的故乡还是那么落后、闭塞,我能为她做点什么呢!好吧,去了再说,那怕只有三分力,我会使出四分劲!就让我带着一颗诚心,一份热忱,故乡我来了!

刚入村那天,看着从车上搬下的三套行李、洗漱用品,乡党委书记惊讶地说:“真住啊?”____真诚地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你的村民,每月要住20天以上。”从此,一住就是5个月。作为云南省社科院派出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____同志首先认真思考了四个问题,一是省委为什么要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为主题的整改活动,二是下派驻村工作队到村做什么,三是驻村期满给党员群众留下什么,四是回去收获什么。____同志为了回答好这四个问题,他时刻警醒自己,驻村工作队是一面旗子、一面镜子,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

____同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坚持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教师,他深知脱贫攻坚工作事关党群、干群关系;事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他毫无怨言、义不容辞地投入乡村。时刻把基层党员群众的反映做为第一信号,时刻把群众满意又不满意做为标准。他时常对身边的年轻队员说,我们工作队来村是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不是来享福的,要多向老党员、老干部请教、学习,加强党性锻炼和思想改造,自觉把廉洁自律贯彻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整改”工作中,____同志善于宣传教育和政策落实,他不仅带头讲党课,而且在深入村组和贫困户家中时,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解释政策变动的原因及新政策要点,使群众理解支持政策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回到宁蒗,回报家乡,这是本人长久以来的一个强烈愿望。在驻村期间,我一定严守扶贫工作纪律,勇于担当,勤勉工作,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努力完成各项扶贫攻坚工作任务,给组织和当地民众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这是____同志抵达拖甸村委会后第一篇日志中的话,可也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国庆节期间,固始县公安局驻丰港乡李棚村扶贫工作队队长____放弃休假,加班加点,深入群众家中走访,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听取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年38岁的____,现任县公安局审计室副主任,今年6月被选派到丰港乡李棚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长。任职以来,他走村入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始终按照县委组织部对选派到村任职干部的要求,牢固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理思路、谋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中,____严格落实文件精神,迅速行动,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动态管理工作,明确工作目标、程序,深入开展入户调查,对每一扶贫对象户的基本信息、需求情况等进行核对,确保数据准确、真实、可靠。

在多次和村民进行沟通的同时,____和村“两委”班子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找准脱贫的着力点,根据李棚村土地多的特点,制定了优先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特色产品的脱贫规划,李棚村的扶贫工作按照一年短期目标、两年中期目标、三年长期目标的整体思路,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资金,真正做到了摸准脉搏,对症下药。

最新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汇总篇四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该同志自驻村以来,结合本村实际和贫困现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帮扶村工作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层村干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三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____,男,中共党员,1973年8月出生,现任上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富民运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他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突破口,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产业发展为主线,以惠及民生为目标,团结带领干部群众,整合优势资源,建设和谐富裕新村。在他的带领下,上庄村面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迅速,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双丰收”。特别是他本人带着对上庄人民的深厚感情,致富思源,心系百姓,办成了许多上庄群众交口称赞的涉及发展和民生方面的实事好事。他先后被授予“优秀村干部”、“优秀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以及“综合治理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提高思想,引导群众转变观念。____知道,群众最盼的是办实事,帮助他们致富。只有群众富了,才能促进集体经济的状大和发展。而要想群众致富,就必需先转变群众的发展观念。上庄村属工矿区,境内有煤矿3座,村里的年轻劳动力大都在企业务工,村里出现了部分荒坡和弃耕地。面对日益减少和枯竭的地下资源,____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次召集村支两委商议、讨论由地下转为地上发展,自己出资两万余元,组织村干部和部分农户外出学习,使科技的先导和支撑作用在广大村民心中萌根发芽。

二、建合作社,引领发展辟新路。由于上庄村属于工业区,村里部分村民都在自己买车搞运营,看到这一情况,____想为何不成立一个运输合作社呢?于是____多次召开会议探讨,并到亲自各个部门办手续,坚持“合作社促产业、产业聚党员、党员带群众”的理念,积极探索完善“党支部+合作社+群众”的运行模式,大力实施“能人带动”工程,先后将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党员能人吸收进党支部,成为发展经济的“智囊团”和“领头雁”。在他的带领下,党员致富能人带头示范,村民积极参与,成立了以____为社长的“富民运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本着为民服务,集体致富的原则,按照个人能力,采取出资购车或入股的灵活形式自愿加入,合作社负责协调并收取一定的管理费,而管理费用主要用于村内公益事业发展,最终使全体村民生活有所改善。目前该合作社占地20余亩,有社员63人,投资600余万元购进大型车辆22辆,年收入220万元,平均每辆车年收入达10万元,同时合作社年收入达60余万元。今年为了改善办公场所条件,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该合作社又投资了300余万元,完成修建办公场所1100平米,硬化停车场6000平米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合作社积极与村外驻地企业加强联系,增加货源,保证村民都有好的收入。

三、兴产业,党群抱团促增收。“如何在党支部的引领下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如何组织群众建大棚、建核桃基地、搞劳务,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村党支部书记____带领党员群众在发展中思考,在探索中前进。向全体党员群众发起“党员带动、党群抱团、党建兴业”的总动员,10名党员以“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形式组建了“产业协会“,采取结对帮带、技术指导、创业示范等方式,吸纳了40多名群众加入,参与产业化经营,走上创业致富路。在运行“支部+合作社+基地”发展模式中,筹资114万余元,新建日光温室蔬菜大棚8座;栽植8000余株核桃苗,占地200余亩,成活率达95%,采取套种模式,在林间套种黄芩,以短补长,提高经济效益;邀请市县技术专家现场培训10场次,实地实训劳动力100人(次),年均输转劳动力300人次,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建新村,文明路上谱新篇。作为村支部书记的____深知,当村干部就是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坚持把保障民生、促进和谐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力抓手,在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创先进、争优秀。以落实惠民工程为重点,积极争取资金,带领党员群众多方筹资,投资913万元进行了上庄矿区路修建,工程全长7.2公里。投资600余万元修建高标准住宅楼一栋,解决桥沟、桦林圪台两个自然村42户农民的住房问题。改善学校设施设备,并减免了在校师生的生活费,每年对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进行资助。经常深入五保户、低保户等弱势群体家中,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让全村人喝上“放心水”,他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修建了60立方米的水窑一座。结合开展的创建市级文明村工作,围绕“五一”、“七一”等节庆活动,在村民中深入开展了思想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为内容的“三德教育”,全力推进“好婆婆”、“好媳妇”、“五星文明户”、“党员示范户”的评选,起到了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教育效果,形成了淳朴文明的村风、民风。

作为基层村干部、合作社领头人他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他时刻牢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一花开放不是春,只有群众富裕了,才达到创业的最终目的,他坚信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有村民的支持,上庄村的路会更宽更广,在今后的日子里,他还将不断探索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争取带领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

____,男,汉族,1991年8月生,中共党员,现任阜阳市信访局办公室副主任。2014年10月受组织选派到颍上县十八里铺镇古店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任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2017年5月改任扶贫专干。任职以来,他坚持吃住在村,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落实脱贫政策,帮助古店村强班子、带队伍,理思路、谋发展,定规划、争项目,为古店村的脱贫致富和持续发展倾注了心血、付出了真情。

一是扎根基层真心服务群众。____同志生在农村、长在农村,2012年10月,通过安徽省公务员招录考试,进入阜阳市委、市政府信访局工作,工作不到两年,就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怀着对农村的深厚感情和一颗炽热之心,离开舒适的城市生活,深入基层、扎根农村,走村串户、了解民情、服务群众。三年多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古店村的每一个角落,在春播繁忙的田间地头,在晚归休憩的农户家中,随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鞋子都磨破了两双。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帮扶工作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并提出了“强班子、夯基础,调结构、兴产业”的工作思路,为古店村的发展明确了方向。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三年多来,已记不清流了多少汗水,加了多少次班,吃了多少桶泡面。记不清多少次冒着高温、酷暑,狂风、暴雨,大雪、严寒,行走于贫困户之间。村里的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住址所在、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联系人等信息他都了如指掌,比包片的村干部还熟悉。

二是真帮实扶助力脱贫攻坚。扶贫开发,贵在精准。立足掌握贫困底数,他积极组织村、组干部逐户逐人进行摸排,完成了贫困户建档立卡和信息录入等工作,为精准落实脱贫政策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他积极为古店村引项目、争资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三年多来,硬化道路6.93公里,开挖疏浚沟渠4条,新打机井27眼,新增200kva变压器2台、400kva变压器1台,新建800㎡文化广场1个,为61户贫困户申请危房改造,为全村贫困户免费安装自来水,投资10万元扩建村卫生室,大力发展产业扶贫等。

在他的积极协调下,古店村被列为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2017年6月,按照颍上县委、县政府要求,古店村乡村旅游“八个一”工程正式开建,工程进行到一半,由于部分群众不理解、对村干部不信任、对用地权属存在扯皮等原因,出现了阻挠施工现象,严重影响工程进度,村干部都束手无策,他自告奋勇,冒着高温酷暑,在工地组织召开群众现场会,宣传解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后来又孤身一人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连续坚持了五天,终于打动了群众,赢得了他们的理解、信任与支持,群众自掏腰包,购买烟花燃放庆祝复工。

三是凝心聚力构筑战斗堡垒。“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层党组织是推进精准脱贫、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民增收的战斗堡垒。任第一书记时,他从实际出发,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狠抓村级组织建设。帮助制定完善了村组干部定期学习、公开承诺、议事决策等制度,组织实施了村组干部素质提升行动,先后选派3名群众基础好、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人进村班子,将2名致富能人发展为党员,选派致富带头人参加县举办的各类技能培训,有效促进了村“两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升了村班子和党员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水平。2017年底,积极争取县委组织部、镇党委的支持,建设了400㎡党群服务中心,即将装修完毕,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服务党员和群众的能力。

四是严格要求确保工作实效。在驻村工作中,____同志严格落实《驻村帮扶工作队考核管理考核办法》和驻村在岗、考勤签到、请销假、工作例会等制度,不断加强驻村帮扶队员管理,坚持带头转变作风、帮办实事,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决策、落实和公开公示,切实做到了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让群众满意,也确保了各项扶贫措施的有效落实。2016年11月6号星期日,____同志在参加完镇里扶贫会议回村的路上遭遇车祸,乘坐的车辆在村部前102省道被追尾,索性没有严重的人员伤亡,到医院简单检查后,当即返回岗位,继续坚守。车祸带给内心的恐惧远不如内心对村民的牵挂,他这种不怕牺牲、忘我工作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古店村的干部群众,赢得了他们的拥护和爱戴。

____同志用一颗赤诚之心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肩负的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的庄严承诺!努力就有结果,付出就有收获。这三年多的扶贫工作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欢迎和认可,他已与村民融为一体,成为村民的知心人。在____同志的积极努力和带动引领下,古店村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263户720人下降到2017年底的97户256人,减少166户464人。贫困发生率由12.45%下降到4.32%,减少8.13个百分点。村集体经济收入由零变为2017年底的9.5万元,村“两委”找到了引领发展的方向,村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为实现2018年“村出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担任安泽县和川镇孔旺村第一书记以来,____同志尽职尽责,心系百姓,为孔旺村脱贫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给孔旺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____带领着村干部先后多次到文水县、交城县,参观当地农民种植的葫芦基地。并就地取经,引回技术,通过两年的试种实验,2018年发展了20亩优质葫芦种植基地,并带动葫芦产业链:葫芦彩绘,葫芦雕刻,葫芦工艺品加工等等。希望通过优质葫芦种植基地的成功调产,带动村民调整单一的且不景气的玉米产业结构。

二、筹资垫资办厂,壮大集体经济

调整产业结构使强者致富,壮大集体经济为弱者兜底是____理出的脱贫思路。于是____利用孔旺村靠近大山,自然地理环境优越,林地面积50000多亩,土壤蓄水能力较强的自然优势建设纯净水加工厂,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2017年1月18日孔旺山泉纯净水有限责任公司sc食品安全生产认证书获批,孔旺山泉纯净水厂正式投产运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而今孔旺山泉纯净水日销售量近百桶,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元,同时可解决10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扩大孔旺山泉纯净水厂规模,增加村集体收入,2018年____实施了孔旺山泉纯净水厂二期扩建工程。该工程占地5亩,总投资八百万元,计划新增两条瓶装纯净水生产线。目前厂房正在建设当中,预计投产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0万元,解决20余户贫困户就业问题。

三、一心为民办事,件件深入民心

精准扶贫,关键是人。他为村民吕建明自掏腰包花费六千多元配备助听器;他为村民任天泽的妻子及时联系省城医院进行手术;他为贫困户刘景海购置轮椅和葫芦雕刻工具;他为刘金堂发朋友圈征婚;他为陈荣花医治腿疾。

四、积极争取资金,改善设施建设

孔旺村水泥路修建于2004年,部分路面已经严重损坏,____驻村之后,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支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孔旺村总投资150万元的道路提质改造项目于2017年9月完工。通过与驻村工作队的不懈努力,孔旺村投资28万元的文化舞台修缮项目和村中沟壑填埋项目均已竣工。今年已经完成的项目还有下水道改造项目和文化广场美化项目。

孔旺村正在朝着建设成美丽乡村阔步前行,孔旺人正在朝着奔向小康生活阔步前行。孔旺村短短两三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着____为孔旺村扶贫所付出的一切,见证着一个国家扶贫的奋斗史。

最新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汇总篇五

蒙土养同志,男,46岁,高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现任平乐县源头镇珠山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该同志爱岗敬业、廉洁自律、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坚持党性,身体力行,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珠山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所在党支部多次被平乐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个人多次被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一、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带头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

蒙土养同志为人勤劳诚实,乐于助人,敢做敢当,很受村民们的信任。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积极投入工作,带领村干部和群众党员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特别是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使村干部和群众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质不断提高,使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得以顺利贯彻和执行。在新农村合作医疗收费参合过程中,做到发动群众、积极宣传、家喻户晓,做到了人人了解“新农合”。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该同志能充分发挥好支部书记的带头作用,带领珠山村全体党员认真学习、深入总结、讨论解决问题。学习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受到了镇党委的高度赞扬。

二、不断增强带领群众发展村集体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主要经济指标在全镇各村中处于领先水平。

1珠山村委位于平乐县源头镇中心西部,辖5个自然村。共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3756人,有劳力2569人,768户,全村总耕地面积4692亩,其中水田2860亩,旱地1800亩,粮食生产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发展经济主要以柑橙、马蹄、月柿、板粟为主。现种植早柑1682亩、马蹄457亩、月柿142亩、板粟216亩、其它杂果168亩。全村建沼气651座,2008年人均纯收入达2600元。

1、人均收入比上年增收3200元,主要依靠的是水果收入,今年中5、6、7月份的水果尤其是李子类水果收入,受到车辆限载运费提高,外地老板不来收购等因素影响而减少不少,但是中秋以后的水果,尤其是柑橙类水果随着宣传的加大,很多外地老板直接到地时收购,价格也有所提高,并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稳定价位,人均收入比上年增收了200元。

2、选准一条路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村里经过充分讨论,认为大力发展水果种植产业不仅是本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经过多次比较及多次论证,决定明年早春进一步加大水果的种植,种植早柑和马蹄200亩以上。

3、提高人民群众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我村农业的竞争力。准备分别在珠山自然村建立了农产品销售协会以及水果蔬菜种植协会。通过农产品销售协会提高水果和蔬菜的流通质量。

三、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团结和带领村干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蒙土养同志能够正确处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形成工作合力。对于村里的一些重大决定和决策,他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经村委会和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通过,2决不私自定夺。在工作中,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和搭配,使得珠山村形成一股上下同心合力的力量,开创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四、能够听取群众意见,善于做群众工作,切实解决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蒙土养同志认真按上级要求,把各阶段的工作做好,结合村村实际,认真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把他们提出来的意见,列到议事日程,加以整解,真正做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五、以身作则,带头廉洁自律,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蒙土养自当村干部以来,能够认真贯彻和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落实依法行政,实现村务公开。带头将村干部的收入和支出在村务公开栏中公布,接受村民群众的监督,真正作到廉洁自律。

六、坚持开展科普活动,积极推广实用技术,推进科技致富;坚持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网络健全,群众有安全感;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坚决制止封建迷信活动,村风民风良好。

蒙土养同志自担任支部书记以来,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无怨无悔,带领珠山村村民走上了小康之路。他无私无畏,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充分认可,面对荣誉和成绩他没有自满,更没有陶醉,反而以此为新地起点,立足工作岗位,自觉实践“三个代表”要求,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意义而工作不止,奋斗不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