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开在心中的花作文500字(大全六篇)

2023年开在心中的花作文500字(大全六篇)

ID:159972

时间:2023-06-04 13:43:06

上传者:曹czj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开在心中的花篇一

;

摘 要 本文以心理学通识教育课程为例,首先解读了“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构建的内涵,而后阐述了其应用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构建在实施过程中的应用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心理学通识课程 教学体系 五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而更为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的思想、情感、能力、修养的需要。通识教育培养的不是仅仅受过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工具人,而是拥有完整人格、实现全面发展的“全人”。 我院心理学通识教育教学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它对于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必备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生心理自助与助人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构建的内涵

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健全人格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与实践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把理论教学延伸到“五位一体”教学体系(问题导入、角色扮演、体验分享、启发引导、 课内与课外结合),让学生主动把理论知识适用于实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力求在健全人格方面有所成长。在教学中,把心理学通识教学与专业建设、学院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突出我院人才培养方向和学科发展方向,使心理学通识课成为支撑专业教学的辅助力量,培养健全的合格专业人才。

2“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构建在心理学通识教育课程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1)时代性原则。当代大学生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日夜激烈的竞争以及来自学习、专业、就业、经济和情绪诸多方面的压力,他们往往不知所措,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心理学通识课程的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相比,虽然有理论阐述,但更多的是向学生讲授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困惑类型、原因,以及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些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2)连续性原则。“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构建在心理学通识课程中的应用必须是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三年级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与服务,即对大学生健全人格进行心理辅导贯穿于每个大学生整个大学学习生涯。

(3)系统性原则。根据所有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到大学三年级的不同阶段开设模块化教学课程,其辅导的内容既独立成章,又不孤立;既有自身特点又兼有共性,形成一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又相互补充的不可分割的有机课程整体。

(4)“以学生为中心原则”。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计划的制定要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以自编问卷调查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困扰类型。教学方法的实施要不断跟进学生的需求,来源于学生应用于学生。教学的考核模式要多元化,重点考核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教学评价与反馈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总之,“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法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具体、更直观、更贴近生活;较之理论教学更简便、更灵活、更有针对性。这种方法辐设了一条教、学、用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通道。

3“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构建在心理学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问题导入、角色扮演、体验分享、启发引导、课内与课外结合”的教学体系构建模式,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使课堂教学成为“动口,动脑,动手,动情”的活动,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问题导入”就是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结合心理学通识课程的理论知识,以调查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将一系列预先设置的问题给学生布置下去,并穿插在理论教学课堂中进行解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时能达到比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更好的效果。

“角色扮演”是对选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描述的一种方法,即再事先经过设计的情境中,自然地扮演某种角色。在心理学通识课程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扮演每个教学案例中的角色,参与到事先设定的案例情境中,扮演角色的心理,同时展开自己的思考,尽可能做到看清自己的内心,同时了解别人的立场与观念。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全面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大学生获得更健康的心理状态。

“体验分享”是让表演的同学“头脑风暴法”畅所欲言。让扮演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比老师口头讲述案例并分析案例角色的心理状态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相同的年龄,相似的生活经历让他们在很多问题上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时候也更多地站在相同的角度来思考。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過这个机会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与立场。

“启发引导” 是由教师进行讲解与引导。是对课堂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分享之后、教师对每组角色扮演剧进行总结、回顾、给予正确指导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深入角色,缩短了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这一过程也是对教师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一种锻炼和培养。

“课内与课外结合”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中,将心理学通识课程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课内课外团体合作、实际扮演与自身反省融入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尝试在我院建立“寓教于情,寓教于景,寓教于乐 ”教学观。

4心理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应用“五位一体”教学体系需注意的问题

在“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构建的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增强自主学习主动性的统一,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际扮演的统一,坚持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导的统一。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构建的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细节值得注意。比如扮演时间的控制、教师要做好实践教学的理论储备、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教师的指导要及时有效以及避免学生因对扮演过度投入而忽略扮演的目的是为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这个重点。这里要求教师对课堂管理和教学过程的整体把握要到位。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开在心中的花篇二

;

【摘 要】目的:以心外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出入量平衡管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8例心外科重症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后,实验组患者24例,接受出入量平衡管理法干预;对照组患者24例,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总结出入量平衡管理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夜间利尿次数、平均利尿次数以及住院时间等数据,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尿量波動幅度以及入液量波动幅度情况,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外科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采用出入量平衡管理方法能够取得满意效果,能够减少夜间利尿次数、维持液量波动幅度稳定,保证了夜间睡眠,为加快患者康复奠定基础。

【关键词】:出入量平衡管理法;心外科重症;护理管理

前言:心外科重症患者病情危重,疾病发展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高,导致患者病死率居高不下,因此此类患者的护理管理已经成为相关人员关注的重点内容。根据现有经验可知,传统的出入量管理方法无法实现出入量平衡,夜间频繁补液频发,影响睡眠;或者补液不到位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不利于预后。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在患者护理中采用了出入量平衡管理方法,取得满意护理效果,详细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48例心外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入院时间为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54.73±6.25)岁。对照组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55.03±7.0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可以比较(p0.05)。

本次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患者纳入标准为:(1)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2)接受心外科手术治疗;(3)具有正常的认知。排除标准为:(1)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2)合并肝肾等严重脏器管疾病;(3)临床资料不完整。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术后护理人员收集患者的手术出血量、输血量、失血量等,记录术中、术后出入液量,收集资料时间为术后3天。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保证输出量平衡;鼻饲患者控制鼻饲的速度与量,每次鼻饲量为总鼻饲量的三分之一,鼻饲速度采用输液泵控制方法,采用平衡的速度滴入。

实验组患者接受出入量平衡管理法干预,方案包括:(1)在手术治疗之后,护理人员在晨间制定对患者术后全天出入量计划,以维持出入量平衡为主要目标。因此,先评价患者每日的入量情况,按照患者的病理情况以及生理特征掌握需要量。在评估生理需要量时需要以患者体重值为重要依据,结合患者病理情况添加减入量,统计患者在病理情况下失水量情况。整个过程中患者的出入量在白天干预,保证患者在夜间能得到充足休息;每天增加2个时段总结出入量,保证白天入量充足,减少患者夜间利尿与补液情况,使患者在夜间能够得到充足的休息,为加快疾病康复奠定基础。(2)随时观察患者容量变化情况,若发现容量不足或者容量过多等情况时需要调整。目前临床上针对血有效容量尚无具体的评价还标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身体情况进行判断,一般在患者容量不足时,临床表现包括心律加快,情况严重者会出现四肢末梢发亮、尿量显著减少、血压明显下降等。而患者容量过多的情况,表现为肺部湿啰音、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结合患者以往的摄入量数据进行判断,并将量相关资料告知主治医师,合理选择晶体液以及静脉胶体液等方法。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的平均利尿次数、夜间利尿次数以及住院时间等;同时,比较2组患者术后自监护室转入病房后3d内入液量波动幅度、尿量波动幅度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差异,p0.05时认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出入量波动幅度情况比较结果,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相关资料见表1。

同时两组患者的平均利尿次数、平均夜间利尿以及住院时间等存在明显差异(p0.05),资料见表2。

3 讨论

针对心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维持理想的血容量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这是保证心肾等重要器官灌注的重要内容[1]。因此在临床干预阶段,在保证患者尿量满意的基础上,尽可能控制体液补充,这样才能满足患者康复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对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改进,积极推广出入量平衡管理法,取得了满意效果。根据表1、表2的数据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夜间利尿次数、住院时间以及尿量波动幅度等关键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证明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该护理方法的优势在于: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患者的病理与生理特征进行干预,分别从夜间、日间两个时间段调控出入量,通过制定详细的出入量控制方法,保证患者在白天的出入量充足,减少夜间的利尿与补液,因此在夜间患者能够得到充足休息[2]。同时在护理期间,针对心外科患者术后吸湿性预冲可能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因此在干预阶段直接将胶体成分中加入晶体排气,提高了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出入量平衡管理法在心外科重症护理管理中具有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开在心中的花篇三

由于心理学的社会科学属性,课程中涉及的应用类内容较多,如消费、管理、咨询等课程。以往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是以学科为基础的传统授课模式,虽然可以传授完整的知识框架,并形成规范的课程计划,但在以培养应用型心理学人才为教学口标时,存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差等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展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l)的教学改革,以期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pbl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后来逐步扩展到包括教育学院、商学院、医学院等学科的教学。该模式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重难点要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以实现教学口标。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需要学生主动学习,并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与沟通,进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笔者在心理学应用类课程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并进行实践探索,发现虽然pbl教学模式存在上述优点,但在实践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进而影响各课程教学口标的有效实现。因此,在后期探索过程中,形成了改良式的pbl模式。本文就这一教学实践过程和改良模式作以论述。

(一)教师教学任务加重

pbl教学中,教师对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把握,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需要掌握教学大纲,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问题。在课堂讨论中会涉及其他多个学科的知识,需要教师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pbl采用的小班授课决定了教学学时数的增加。因此,从教学案例的设计,教师自身知识水平提高,教学量增加等方而,都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精力和努力,才能满足pbl教学的需要。

(二)教学任务增加,学时少

pbl教学在其创办地加拿大mcmast大学实施的做法是:取消上课,以自学为主,7名学生与一位导师组成小组,以问题为基础,采取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问。这种方式在提出问题后,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思维实践,以达到调动全体学生思维的口标,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讨论总结。进而pbl教学需要的时间一般是传统教学的2-3倍,出现了教学任务和教学课程时数之间的矛盾。

(三)学生接受程度两极分化

大学课程内容所需的思维方式与中学不同,在pbl教学中,表现尤其明显,学生之间表现的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能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正确应对查找资料的课外任务。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收集资料和课程讨论时主动性差,缺乏学习热情,只注重知识记忆,忽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pbl教学的效果。

(四)教学考核方式不合理

pbl教学的效果评估,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在对照班的实践教学中.笔者曾尝试采用两种评估方式一种保持原有传统知识点和知识框架考核;另一种尝试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考核。但从实际评估效果看,这两种方式都不理想。按原有传统教学进行的知识点考试,无法与pbl教学模式匹配,教学内容和效果都无法体现,使学生对pbl模式有排斥;而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考核,虽能凸显pbl教学优势,但学生的.专业化知识无法充分体现,且过细过多的打分内容也不利于正常教学的开展。

(一)缩小pbl教学比例,整合传统教学法

pbl教学过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和讨论。而现实教学情况是普遍压缩教学时间,所以,很难保证在规定的教学时限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笔者认为在现有教学情况下,必须将原有的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相结合,以传统教学为主,配以pbl教学的方式进行,一般约为4.,到3.,的比例。pbl教学可以作为讨论课存在,也可以作为辅助教学环节实施。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的结合既保证了学生具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又保障了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问题情境,解决问题。

(二)扩展pbl教学时间,注重课前准备

由于课程内教学时间有限,我们将课程的很多准备工作放在了课外时间进行。首先,在课程开课之初,向学生介绍课程的意义和学习口标,讲解pbl教学模式;然后对学生分组,告知学生讨论课的预定题口,以使学生尽快适应pbl教学模式,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后,在每次pbl讨论课前一周,与学生确认讨论题口及分析所需准备的材料,提醒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有效保障pbl教学容量和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浓缩教学环节,选取经典案例

pbl教学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讨论假设、总结等五个环节。在正式的pbl教学过程中,必须合理设置教学环节,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实际教学学时要求。因此,我们将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分组等内容在课前布置完成,而在课堂上,重申问题后直接进入课堂讨论与总结。在讨论过程中,选取精干的小型案例。选取的典型小型案例需要具有知识性、启发性、时效性和实践性的特征,要求可以在一堂课内解决问题。之所以选取小型案例,因为问题过大,内容过于宽泛,学生收集资料时口标不明确,在讨论过程中难以深入探讨。而这种案例选取模式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资料,讨论比较充分,再配以教师的资料补充,能够形成比较系统和完整的知识背景,促进了学生发言,培养了学生分析材料的思辨能力。同时,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学习热情被激发,能够主动学习。

(四)实施小班教学,开展小组讨论

为了保证pbl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有效监管,pbl教学以小班教学为主,课堂讨论以小组形式开展。全班一般分为4-5个小组,每小组约5人。小组划分在课程开始之前完成,整个课程进行中基本不变。这样,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合作程度,方便进行考核评价。同时,允许个别学生根据讨论内容改换小组_但从实际操作看_很少有学生变动。

小组讨论过程包括组内讨论和组间讨论。讨论题口分成两类:一类是各组讨论相同的题口,形成组内方案,再在组间讨论出一个最佳方案,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度;另一类是围绕主题,各组间站在不同角色立场上,分别提出应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广度。在正式课堂讨论时,教师重申问题情境及背景,组内小组成员根据课前的资料收集情况进行自行讨论,然后进行组间讨论,也可以根据情况再次组织组内讨论,通过组内和组间讨论交互的形式,各组内逐渐形成一致的问题解决方案,最后各小组各推选一名成员分别进行汇报。而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不断巡视各小组,引导讨论方向和控制讨论进程,但整个讨论过程中尽量不打扰学生的自行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由汇报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解决学生遗留问题,为各小组打分。

pbl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非常重要。我们在心理学应用类课程的教学中,根据pbl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pbl教学进行了改良。通过将传统教学和pbl教学结合,缩小pbl教学所占比例,引入分组讨论方案等方式,使改良的pbl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具体数据另文论述)。今后将继续在案例编写系统化和教学考核等方而进行探索,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开在心中的花篇四

学习钢琴,不仅促进习琴者对音乐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开发左右脑、提高大脑机能,还可培养习琴者良好的品格、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同时,演奏钢琴作品可以抒发情绪,缓解精神压力。因此,在特定的领域和对象中,钢琴教育较其他音乐心理疗法更有优势。

1.开发左右大脑,提高大脑机能。习琴者弹奏钢琴时要求十指连心,各个手指要求独立灵活击键,手脚要同时使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因而,习琴者长期练习钢琴,不仅促进手指灵活多变,还刺激左右脑机能的协调发展,提高大脑的机能和智力。

2.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通过接触和理解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不仅可以使习琴者的情操得到较好地熏陶,提高艺术素养,而且拓展了知识面,促进理解、接受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学习钢琴还培养习琴者坚强的意志、遇事冷静对待的作风,进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其人格。当人们学会弹奏钢琴作品时,在心理上就收获了安慰、成就感和快乐情绪,在人格上就完成了坚韧、冷静、自信的升华,在精神上就完成了恐惧、悲伤、愤怒的转化等。

3.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培养耐力与意志力。弹奏钢琴要求习琴者高度集中注意力,双手、眼、耳甚至脚要协调配合,这样长期的学习和训练,将进一步提高左右手的协调能力,以及听觉、视觉一系列感官的反应能力,形成做事认真和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4.演奏钢琴作品可以抒发情绪,缓解精神压力。据调查表明,在受灾后的人群中,大部分人群都表现为沉默寡语,与人沟通欲望降低。一般人群的解决方式有:一是休假或休息,暂时把烦恼抛开;二是与人交谈,倾诉内心烦恼;三是通过学习或其他活动解脱等。但这些方式是有限的,如:选择休假或休息,也只是暂时抛开烦恼,没有真正解决根源问题;选择与人交谈、倾诉内心烦恼,如找不到合适的交流和倾诉对象,缺乏有效的疏导,也同样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选择学习或其他活动解脱,也很难安心下来专心学习,或许解而不脱。钢琴教育则是集中了以上三种解决方式的优势。通过学习或弹奏钢琴,用钢琴音乐或肢体语言表达内心感受、抒发情绪,倾诉内心烦恼,通过手脑并用和手指、脚的协调运动,集中了习琴者学习钢琴的注意力,分散了对其他事情的注意力,长期的训练和演奏,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缓解习琴者的精神压力。钢琴音乐固有的悦耳和动听的旋律不仅给人们在听觉上带来美的愉悦,弹钢琴的优美姿态还给人在视觉上带来美的享受,人们在钢琴弹奏中可以用音律或肢体语言抒发情感,也可以在享受美妙的旋律中缓解精神压力。

5.学习钢琴容易入门,没有过多限制条件。学习钢琴,只需要一台钢琴、相关的乐谱和钢琴教师,任何人都可以学习,包括残疾的人群。钢琴音域宽广、音乐丰富,是所有乐器中较容易入门的乐器之一。钢琴教材体系也是所有乐器教材中最为完善的,它可以适应各种各样习琴者的需求。如:有的人不追求掌握较好的演奏技术,那么就有许多技术简易、但不缺优美的乐曲可供演奏。所有习琴者都可以在深沉、抒情、古典、现代等各种各样的钢琴作品中,找到满足心理、技术等多方面需求的乐曲进行练习。

任何种类学科的教学对于不同的教授对象与教学目的,都建立在相应的教学体系上。以心理治疗为目的的钢琴教学亦如此,需要建立在一套与其他有所区别的教学体系。

1.确立特殊的教学目的。钢琴教育心理治疗就是为了让有心理疾患的患者通过学习钢琴或欣赏钢琴音乐,达到对其心理疾患的有效治疗,得以恢复常人的心态。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们的教学就不能像教授一般习琴者那样,以提高演奏技能为主,陶冶情操为辅。如:对五指、琶音等技能训练而言,如果不明确教学目的,盲目地进行技能训练,容易使人产生挫败感,从而失去对钢琴学习的兴趣,达不到心理疾患治疗的目的。因此,在授课之前,教师应该先给这类学生欣赏一些动听的钢琴音乐,以引起他们对学习钢琴的兴趣。在教授钢琴基础知识和弹奏基本技能时,多使用儿童歌曲进行教授的效果更明显。儿童歌曲的节奏以欢快为主,旋律优美,简单易学,对于这类初学者较有效。如教授断奏时,可以让其练习弹奏类似于《早起歌》一类的儿童歌曲。这样不仅达到训练断奏的目的,还在短时间内学会弹奏曲目,这样给患者带来一定的成就感,以鼓励其继续学习钢琴的勇气和信心。又如在训练连奏时,可以弹奏类似于《内蒙民歌》《森林里的一棵树》等简单易懂的小曲目,让其在较熟悉的旋律、优美的乐句、简单的节奏中,体会到弹奏的乐趣,以一种愉悦的心态接受钢琴学习。针对存在心理疾患的习琴者,以心理治疗为目的的钢琴教学,将有利于其恢复正常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2.建立相应的师资力量和人才队伍。钢琴教育心理治疗的师资力量和人才队伍不仅要具备有一定的钢琴专业知识和演奏技能,还必须掌握一定基础的心理学、精神病学知识。同时,钢琴教学心理治疗的师资和队伍人员本身要有健康的心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就目前我国现阶段的现状和发展水平,要建立一支高水平、专业的师资力量和人才队伍是可行的。目前,我国许多高师院校音乐学钢琴专业招生扩大,而就业形势却相当严峻。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对部分高师院校音乐学钢琴专业作相应的改革试点,改为“钢琴心理教育学”,同时增加相应的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课程等。进行改革试点的高师音乐学钢琴专业教师必须进行心理学、精神病学等科目的进修和学习,对“钢琴心理教育学”专业的课程也应作相应调整。通过试点改革进行总结经验,逐步发展、完善我国的钢琴教育心理治疗师资力量和人才队伍体系。

3.运用特殊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语言。对于普通人群的钢琴教学,并不需要太多的教学工具进行辅助教学,只需要一个节拍器即可。可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由于过于敏感和脆弱的心理,会很在意教师的措辞和评价。因而教师在教授弹奏钢琴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教师在教授知识时,要注意教学用语,避免使用过激语言或急躁、不耐烦的语气进行教学。对这类学生的表情与进步要表示密切的关注。当其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时,可以运用一些教学工具进行心理暗示,以激起其学琴的信心。同时,教师要对这类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促进其学琴的积极性,让其感受到周围的人对他的关注与关怀,从而鼓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开在心中的花篇五

;

【摘 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心电图监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8年1月-12月选用我院接受干预治疗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划分为40例常规组和40例研究组,两组均进行了心电图监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心电图监测、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干预后,研究组收缩期血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相比于常规组明显较低(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常规组明显较低(p0.05)。护理组的满意度相较于常规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心电监测指标,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电图监测;综合护理干预;介入治疗;并发症

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产生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所引发的。心电图监测可反映患者的心肌缺血,减少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护理干预以预防并发症。此次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接受心电图监测的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效果。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1月-12月选用我院接受干预治疗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划分为40例常规组和40例研究组,在常规组患者中,男性为25例,女性为15例,年龄为45-85岁,平均年龄为(65.34±10.32)岁;在研究组患者中,男性为23例,女性为17例;年龄为46-82岁,平均年龄为(63.26±10.03)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介入治疗和心电图监测。术前应使用常规的连接电极,替代起搏器和除颤器,准备药物以确保心电图信号清晰,并且及时解决在动脉造影期间产生的心动过速和心律减慢症状。心率60次/min,建议患者通过咳嗽来增加心率。收缩压80 mm hg(1 mm hg = 0.133 kpa),则静脉注射1 mg的阿拉明,增强心电图监测。

常规组采用解疼痛、供氧和溶栓的常规护理,对患者情况进行详细监测,心电图监测持续24小时,并引导患者吸氧。

研究组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1)术前心理咨询。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通过宣泄、分心和移情法调整患者的情绪状态,对患者讲解需要注意的事项,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对于创伤更严重的患者,医务人员必须加强沟通。(2)术中护理。重点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出现异常(如心律不齐),应停止手术,并提供有效的药物支持。如果发生心室纤颤,应立即进行非同步除颤,避免出现急救延迟。

1.3 观察指标(1)对两组患者住院期及手术中收縮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变化情况;(2)对比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状况;(3)通过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问卷共100分,≥90分,非常满意,80-89分为一般满意,8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的病例数+总体满意的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选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即(),检验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为[n(%)],检验方式为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电图监测 在干预前,对比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研究组sbp、dbp、hr相较于常规组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1。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常规组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2。

2.3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常规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3。

3 讨论

心肌梗塞指的是长期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介入疗法是治疗心肌再灌注最安全的方式,手术造成的创伤小,而且治疗效果较佳。但是,介入治疗后可能会发生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所以应该加强心电监护和护理干预[1]。此次研究,研究组sbp、dbp、hr相较于常规组明显较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常规组较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常规组明显较高。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心电监测指标,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开在心中的花篇六

;

1.基本资料

案主小雪,九岁半,女孩,广东某市某小学三年级学生,性格文静、乖巧,不爱讲话。

2.咨询过程

2.1 主诉

小雪出生在一個知识分子家庭,爸爸是公司主管,妈妈是大学老师,小雪一岁多的时候由于爸妈工作忙,被送往乡下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爸妈每两周回去看望小雪一次,到小雪四岁多的时候才被父母带到广州读幼儿园。小雪当时被强制带回老家的时候很不情愿,哭得很伤心;后来被带回广州读幼儿园的时候奶奶也跟着一起到广州照顾小雪,由于小雪跟奶奶生活的时间较长,在家里小雪跟奶奶的关系最亲密,跟爸爸妈妈关系稍微生疏。爸爸妈妈平时对小雪的生活照顾较少,主要关注她的教育方面,尤其是爸爸由于经常要出差,很少陪小雪一起玩,亲子间相处的时间和机会较少。

小雪的爸爸妈妈因为两个人个性都很强,工作也都很忙,夫妻沟通变得困难,感情慢慢变淡。在小雪八岁的时候,小雪的妈妈发现小雪的爸爸跟他公司的一个女同事走的比较近,一年以后小雪的爸爸告诉小雪妈妈他爱上了那个女同事,半年前小雪的爸爸明确告诉小雪的妈妈两个人的婚姻走到了尽头,提出离婚。由于一些财产和其他原因小雪父母并没有及时去办理离婚手续,但他们好像陌生人生活在一个屋檐底下,就在三个月前他们终于办理了离婚手续。父母离婚后,小雪的爸爸搬出他们的家,小雪的奶奶也跟爸爸一起搬走。根据离婚协议,小雪的爸爸会两周跟小雪见一次面,带她出去玩,但他们去玩的时候爸爸也会带上他的女朋友(那个女同事),小雪回来后会高兴地跟妈妈讲述爸爸带她出去玩的情景,非常开心;但是提到爸爸带的那个阿姨,小雪会表现出很不高兴,告诉妈妈她不喜欢那个女的。自从奶奶搬走后,小雪再也没见过奶奶,小雪有时候跟妈妈说想奶奶,要给奶奶打电话,但奶奶换了电话号码,回老家去了,跟奶奶联系不上,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小雪都非常伤心,说奶奶不要她了,爸爸也不要她了。

父母的离异,在她小小的心灵上留下了诸多的阴影。原本无忧无虑的她一度变得敏感、忧郁、孤单、不相信人,不爱说话,尤其怕与同学交往。如与同学发生摩擦,则显得极易悲伤,爱猜疑,说同学欺负她。在课堂上经常走神,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主动回答问题,如遇老师提问,则或沉默不语,或简单敷衍。在家里如果妈妈大声对她说话,她则哭泣并说妈妈也不要她了。案主的妈妈杨女士非常担心女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但她自己又不懂得如何更好地引导案主,而且杨女士本人对于自己的婚姻状况也存在适应的问题,她对于女儿目前的状况心有余而力不足,遂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2.2问题诊断

1、人们面对重大生活变故时的心理适应需要一定的时间;

3、案主本身性格内向,敏感多疑,不善言谈;

5、案主父母离婚后,短时间内案主的爸爸带案主出去玩的时候,案主看到了爸爸出轨对象,心理受到冲击。

根据案主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心理咨询师采取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和家庭系统理论开展工作。选取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主要原因是基于它的主要理论基础为“心理分析理论”。案主目前的状况跟她童年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案主在最需要安全感的年龄被强制带回老家给奶奶带,父母没有带给她足够的安全感;而她习惯了跟奶奶的亲近后,父母的离异使奶奶又离开她,而且一走就再也没有联系。案主早年生活经历导致的安全感的缺失在父母离婚和奶奶搬走这件事情上被重新唤醒。

其次,选取家庭系统理论进行辅导主要考虑它里面的“整体论”和“家人关系”两个基本观点跟案主的问题密切相关。系统理论的第一个原则是整体论,也就是相信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这表示所有的部分相加在一起并不产生整体,因为整体系统来自于各部分之间的互动。如果没有互动关系,及没有所谓的系统。

系统的第二个重点就是关系,任何家庭系统都是由连接家人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每两个家庭成员之间都有关系存在,如婚姻关系、亲子关系、手足关系等。研究家庭系统时,我们必须注意各成员之间不同的关联,以及他们互动的方式,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互动网络。每个人既是整体的一部分,又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同时也受到整个家庭的影响,他既代表个人,也代表着家庭整体。

本案例中案主小雪的问题不是她一个人的问题,问题的解决也不是她一个人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全家人的努力,需要在情境中进行解决。咨询师不只是把案主小雪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考虑,主要是把她放在整个家庭系统里面去看待,引导整个家庭及她周围的人都参与到个案中来,相互影响,多层次全方位地帮助小雪走出父母离异的阴影,使她的生活重新步入正轨。

2.3服务计划

服务总目标:案主适应父母离异的生活,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阶段性目标、策略:

通过沙盘游戏了解案主的变化;同时通过跟案主身边的人,包括案主妈妈、老师交流,了解案主的改变。

2.4推进服务进程

2.4.1介入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和家庭系统理论(为什么选用心理治疗模式和家庭系统理论已在前面论述过)。

2.4.2咨询过程

2.4.2.1第一次面谈

咨询师首先通过引导案主小雪完成以“我的家”为主题的沙盘游戏,探索小雪内心的想法和因父母离异带来的心理受伤害的程度。从沙盘结果来看,小雪的内心对“家”非常向往,里面摆放着爸爸妈妈和自己,一家人很开心地生活在一起,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小雪已经感受到自己的家庭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所以她才更渴望家庭的温暖;接着咨询师跟案主母亲单独面谈,了解案主生活中的心理敏感、脆弱的具体表现,同时了解杨女士是如何跟女儿解释自己的婚姻状况的,杨女士告诉咨询师她并没有直接告诉小雪“离婚”二字,而是告诉小雪:“爸爸妈妈已经不是朋友了,爸爸不跟我们住在一起了。”而小雪的反应也并不是很不能接受,但杨女士也不能确定小雪到底懂不懂“离婚”的意思,咨询师建议杨女士下次面谈时她跟小雪一起完成一个“沙盘游戏”,带着小雪共同探讨目前家庭的状况;最后咨询师把小雪刚才完成的“沙盘游戏”的结果转告给杨女士,评估个案需求。

2.4.2.2第二次面谈

咨询师首先与小雪单独沟通,把上次她所完成的“沙盘游戏”结果解释给她听,探索她心里对于“家”的想法,了解她对于父亲的看法和对于“離婚”二字的感想;其次咨询师与小雪的妈妈单独沟通,把跟小雪的沟通状况状告给杨女士;接着咨询师引导小雪跟妈妈杨女士一起完成主题沙盘“我的家”,通过小雪母女的沙盘看出小雪已经知道父母离异的现状,而也了解到杨女士也存在情绪不稳定和心理压力较大的现状;最后咨询师给杨女士提出建议,希望她多关注自身的心理压力的调节,她的情绪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小雪,杨女士接受咨询师的建议;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杨女士和小雪跟咨询师一起制定了个案目标和辅导计划。

2.4.2.3第三次面谈

视频家访。咨询师通过跟小雪爸爸妈妈视频通过话,进行家访,运用家庭系统理论跟小雪的爸爸妈妈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小雪适应目前的单亲家庭生活现状;同时咨询师协助小雪的爸爸妈妈制定“家庭规则”,引导小雪的爸爸对小雪表达虽然不跟小雪住在一起,但对小雪的父爱没有任何减少,平时跟女朋友相处的时候多关注小雪的情绪,小雪的父亲接受咨询师的建议,表示会努力做到一个父亲该做的,尽力保护小雪的心灵不受到伤害。

2.4.2.4第四次面谈

电话家访。咨询师通过小雪的妈妈打电话跟小雪的奶奶沟通,把小雪的现状告诉小雪奶奶,并向小雪奶奶表达她对小雪的态度和关爱程度对小雪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希望她能多关注小雪,虽然她跟小雪不住在一起,但她仍是小雪日思夜想的奶奶。小雪奶奶表示理解咨询师的意思,她也非常想念孙女,但就是也怕孙女伤心。咨询师建议她尽量还能经常跟孙女联系,给孙女一个适应的过程,毕竟孩子的接受能力没有那么快。即使不常见面,也可以多打打电话,让小雪感觉到奶奶还很关心她,没有不管她,没有抛弃她。小雪奶奶答应以后会多关注孙女,有机会就会跟孙女联系,如果孙女愿意的话,也欢迎小雪有时间回老家看看。

2.4.2.5第五次面谈

咨询师通过案主妈妈打电话给案主的班主任,了解案主在学校的现状,寻求班主任的帮助,建议案主的班主任平时多关注和鼓励案主,使小雪感受到学校这个集体的快乐以及人际交往中的温暖。小雪的班主任非常赞同咨询师的建议,她以后会多关注小雪的情绪和人际交往情况,也会及时反馈给小雪妈妈和心理咨询师;小雪班主任还表示下个月有个校级的绘画比赛,她会推荐小雪参加,引导小雪多关注一些积极向上的事情。

2.4.2.6第六次面谈

咨询师通过链接资源邀请案主母女参加社区的亲子活动,引导他们多跟其他人交流,而不是封闭自己;同时咨询师通过联系社区社工,帮助小雪母女引荐社区内同样是离异单亲家庭的亲子,帮助他们搭建交流平台,扩大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使他们得到心理支持,互相学习适应离异单亲生活的经验。

2.4.2.7第七次面谈

咨询师引导杨女士和小雪一起完成以“我未来的家”为主题的沙盘游戏,通过沙盘游戏可以看出:小雪对未来的家充满期待和想象,她未来的家不但环境好,而且充满温暖,家庭和谐;小雪的妈妈杨女士对未来的家则充满向往和希望,她也告诉咨询师她仍然相信男人,相信爱情。同时,咨询师还跟小雪的班主任钟老师沟通,了解小雪在学校的表现,钟老师告诉咨询师小雪的变化很明显,上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课下也主动跟同学讲话了,有时候还可以看到她跟要好的同学有说有笑,比个案开展前开朗多了;而小雪妈妈也表示如果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带着小雪一起去看电影,有时候会约上另外一家单亲亲子郊游,总之想办法让自己和女儿开心起来;小雪则告诉咨询师现在自己不高兴的时候就画画或写书法,投入进去心情就好多了。

2.5结案评估

通过七次个案辅导,案主小雪的情绪状态有所改善,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学习到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愿意跟同学沟通,在学习上积极主动,个案目标达到。个案辅导后与个案辅导前相比小雪之所以有那么大的改变,除了小雪个人的努力外,主要的还是她周围人对她的关心和鼓励以及她的社交网络增强的原因,比如:小雪妈妈的坚强对她的影响,小雪爸爸对她关爱的增强,小雪奶奶对她态度的改变,小雪班主任对她的鼓励,其他单亲家庭对他们的心理支持等等。

综上可知,该个案是个比较敏感问题的案例,而案主又是一个八九岁左右的小女孩,因此本个案跟进过程中咨询师不但要达到个案目标,还要保护案主的心灵不受到伤害,因此难度较大。在接案最初,案主小雪对咨询师有些阻抗, 不跟咨询师说话,后来咨询师运用“沙盘游戏”引导小雪开口说话并表达内心的想法;为了个案顺利进行,咨询师又想办法跟小雪的爸爸和奶奶联系,虽然曾遭到拒绝,但在咨询师的真诚和坚持下,小雪的爸爸愿意一起商讨小雪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最终小雪的爸爸也按照约定的去关心小雪,小雪的奶奶也重新跟小雪联络起来;为了全方位地帮助小雪调整心态,咨询师还跟小雪班主任沟通,寻求班主任的帮助,共同帮助小雪的健康成长;最后,咨询师还链接社区资源,为小雪母女引荐其他离异单亲家庭的亲子,为他们搭建交流平台,增强他们的社交网络和社会支持系统。总之,为了该个案的顺利开展,能想到的办法,咨询师都去尝试了,虽然过程中有艰辛和委屈,但最终个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之前的一切努力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致谢:本案例的发表获得来访者的知情同意,并采用化名。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