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工作报告总结

冬病夏治工作报告总结

ID:1639861

时间:2023-08-02 01:50:04

上传者:曹czj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冬病夏治工作报告总结篇一

一年一度的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那么为什么要冬病夏治呢?下面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冬病夏治疗法就是对冬季气候寒冷时好发及感寒后易发的一些宿疾,在夏季气温高和机体阳气旺盛时,给予养阳补益的治疗方法,从而祛除体内沉积的寒气,调整阴阳,达到阴平阳秘,宿疾得以恢复。

我院“冬病夏治”三伏贴开始于1983年,是省内乃至全国率先开展穴位敷贴外治法用于防治呼吸系统等疾病的医院,二十多年来,累计接受治疗患者五十余万人次。近年来,“冬病夏治”的病种范畴也在不断扩大,由呼吸系统疾病扩展到消化系统、疼痛性疾病等多个方面。产品也由单一的“三伏贴”向系列产品“三伏灸、三伏熨、三伏补”等多方面拓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冬病夏治”治疗技术,在临床运用中获得了满意效果。 (配图片)

“冬病”患者体质多偏于虚寒,加上冬日寒凉,两寒夹击,毫无解冻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很困难。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暑热骄阳,体内阳气正旺,此时运用中医特色疗法来养阳温阳,蕴结在体内的'积寒就很容易驱除。但若机体阳气衰弱,没有驱邪之力,就会错过祛寒的大好时机,再加上有很多人本身阳气不足,夏天再去痛饮祛暑的饮料,如冰镇啤酒、水果冰、雪糕等,甚或整日呆在空调房间里,陈寒未去,又添新寒。机体被寒气侵袭必会气血凝滞,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导致关节疼痛,停留在脏腑就会导致功能失调,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不畅,而致四肢不温、手脚发麻等。倘若不在夏日祛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会内外交困,陈疾就会发作或加重。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已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春夏养阳”的“阳”是指春夏生长之气,属阳气,“秋冬养阴”的“阴”是指秋冬收藏之气,属阴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以四时相对应的节气的生长收藏特性为基础的,也就是说人的生命规律要顺应自然界四时的变化规律。

冬季体虚易感的疾病,多为阳虚阴盛。利用夏季阳气盛而阴气伏藏,人体阳气也欲升欲旺,阴寒之气易于解除之机,给予温养的中药汤剂内服,配合温热性的中药敷贴、或艾灸(药熨)人体相应穴位,天人合击,抑阴扶阳,调整阴阳平衡,增强病人抗病能力,消灭“冬病”于萌芽状态,体现中医“未病先防”预防思想。

“冬病夏治”适用于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无论内服还是外治,均起到鼓舞正气,祛除宿邪、痰饮、淤血,疏通经络,活血通脉,温经散寒等作用,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经络气血贯通,并针对体质不同,通过益肺、健脾、补肾的药物扶助人体阳气,纠正虚寒体质,使气血流畅,水谷精微输布正常,达到治本的目的。

痛经,乳腺小叶增生,慢性盆腔炎,阳痿,遗精,早泄;

小儿体虚感冒,反复咳嗽,慢支,哮喘,消化不良,遗尿,流涎等。

冬病夏治工作报告总结篇二

据《青年报》报道,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最近无论是朋友圈,还是微博上,都纷纷传播起“冬病夏治”的一些小贴示。在线下,不少羊肉馆迎来了喝“伏羊汤”的食客,为肠胃驱寒。而在线上,淘宝店里则热销起各式各样的“三伏贴”,号称不打折、不吃药就能治慢性支气管炎、风湿等阳虚症,不过,专家提醒,“三伏贴”并非人人适合,网上也存在三无产品,消费者购买还需谨慎。

“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在大多数市民看来,羊肉是寒冬季节的养生佳品,不过,大伏天吃羊肉、喝烧酒也是上海一些郊区自古以来形成的传统饮食文化,而在市区里,一些在冬季人气爆棚的羊肉面馆的生意也并未因季节原因而明显变差。

在云南南路上的洪长兴羊肉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半年多来,羊肉类食品的价格并未发生变化,虽已是炎炎夏日,但仍有不少老食客会定期上门。

“老食客们都表示,吃完羊肉面后出一身汗,有一种特别的爽快感。”在新会路上一家羊肉馆的店主也表示,虽然夏天羊肉的销量跟冬天不能相提并论,但大伏天吃羊肉的拥护者也不少。记者了解到,现在各家羊肉面馆白切羊肉的价格在一斤85元上下,一碗羊肉面的价格则在25元上下。

与此同时,一些郊区的羊肉节也已经敲锣开幕。庄行的伏羊节今年已经办到了第六届,成为沪上夏季乡村旅游的主打品牌之一。张泽地区村民也开始庆祝一年一度的传统羊肉节,一道热闹的全羊宴,除了烂糊羊肉、白切羊肉和红烧羊肉传统“老三样”之外,羊头、羊脚、羊宝和羊杂拼盘也不能缺席。

有市民觉得大热天吃羊肉等热性食物,会更容易上火。而中医认为,大暑天气虽热,但人体容易为暑、湿、邪所侵,营养学家也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结果显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

“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专家表示。

随着三伏天到来,“三伏贴”也开始受大家追捧。因为“三伏贴”是直接将膏药粘贴于穴位,不打针、不吃药,很多市民认为简单快捷,便于接受,而其中不少人懒得跑医院,索性选择了直接网购。

据了解,“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观念,通过中药穴位敷贴,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祛病保健的效果。

记者登录淘宝网搜索“三伏贴”,发现有近2019条宝贝信息,价格从5元到几十元不等,大都打出了“大人小孩儿都能用,三九三伏都能贴”的口号,可以治疗小儿咳嗽、多年风湿、胃病、哮喘、咳嗽、鼻炎、气管炎、妇科疾病等各种病症,并且宣称价格便宜,效果有保证。很多淘宝店铺的销售记录非常火爆,一天卖出100多贴的比比皆是。

另外,所有由“热”引起的疾病也都不适合“三伏贴”治疗。比如咳嗽伴有黄痰、咯血、发烧的人,因为患这些疾病的人体内多有热气,而“三伏贴”的药物也多属辛热,用在这些人身上则是火上加火,会使阳盛阴衰加重本身的疾病。

专家提醒,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疾病,或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以及特殊体质、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和孕妇,都不适合“三伏贴”治疗。

冬病夏治工作报告总结篇三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明确职责,严格落实冬季防寒取暖安全工作的各项要求,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副组长负责工作的协调和反馈,成员负责工作的具体实施。

取暖方式:锅炉房采用电子速热装置取暖,各室为暖气片供暖。取暖时间:周一至周五的上午6:00至下午4:00取暖范围:全校幼儿园及小学的教室和专业室、功能室。

1.取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每天对锅炉,各室内外等进行巡查,并记录在册,指定专人(我校为任桂林)整理记录定期上报,学校要将相关记录留档备查。

2.事故报告

锅炉房及室外、地下管道设备等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向厂家应急人员报告,请专业人员前来处理,学校做好记录工作。

当出现如停电或其他安全事故时,学校安全取暖领导小组转为安全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立刻拨打电话求助,向上级报告突发事件情况,并组织应急救援工作。

事件发生后,做好学生安抚工作,及时查请事件发生起因,做好事件的发展分析、预测,开展救援工作宣传,配合其他部门做好相关工作,确保师生减少或不受伤害。

1.学校应对师生进行安全防火、防烫、防触电等安全教育,让学生拿握安全预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事故能力。

2.加强对相关安全预防知识的宣传,让师生们时刻注意安全。

3.加强安全课教育,定期开展安全知识讲座。

4.切实进行安全预警演练,提高师生预防自救自能力。

冬病夏治工作报告总结篇四

中医上有云: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的良机。对孩子来说,小儿能不能冬病夏治?有哪些儿童疾病适合冬病夏治?小儿冬病夏治应注意哪些事项?一起来看看!

冬病夏治是中医“春夏养阳”理论的具体体现。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合而为一的,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一样,生于春天,收于秋天,藏于冬天,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在冬天寒冷的日子里,就容易受到风寒袭击,导致哮喘频繁发作。夏季虽然患病减少,但是气血经络通畅,此时应用药物治疗,易通过经络直达患处,因此夏季治疗是驱除慢病的最佳时机。

伏天是阳气极旺的时候,一些冬季常发而以阳虚阴寒为主的慢性病,多可通过伏夏的调养,使病得以好转,甚至痊愈。冬病夏治的原理归结起来只有两条: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体质虚寒。

目前,可“夏治”的“冬病”主要有慢性咳喘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冻疮;过敏性鼻炎。临床主要采用夏季敷贴、中药、饮食调理等方法治疗。

慢性咳喘病,是最典型的'冬病夏治病种。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多发生于秋冬季节。许多患者在夏季发病减少,病情也轻,就放松了治疗,但祖国医学认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夏季毛孔开泻,易造成阳气不足,夏季气候潮湿,再加上常吃一些冷食,易造成脾虚,水湿停滞,使冬季的发病有了基础。哮喘病通常采用敷贴治疗,连续治疗3年效果更佳。

冻疮多为阳虚,要及早治疗。机体阳气不足,抵御外寒的能力就会下降,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在此时达到了四季的最高峰,借助其旺盛之阳气,采用穴位敷贴等治疗手段,起到疏通经络、活血通脉、温经散寒等作用,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经络气血贯通。

过敏性鼻炎好发于春秋两季,患者往往为虚寒体质,多怕冷,遇冷发病,气候突变时尤其明显。采用冬病夏治敷贴对相关穴位的治疗,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从根本上改善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疾病。

夏季敷贴是治疗以上几种“冬病”的常用方法。敷贴,一方面透过间接作用,即药物对机体特定部位的刺激,调整阴阳平衡,以改善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降低发病率和缓解症状的目的。另一方面,即药物的直接作用,当药物敷贴于相应的穴位之后,通过渗透作用,进入血液循环,达到脏腑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的“归经”作用。

在贴敷的同时配合中药,能调理气血阴阳,心肝脾肺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饮食疗法也是冬病夏治的常用方法。《黄帝内经》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饮食疗法要讲究七个原则:一要合理调配;二要五味调和(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三要讲究饮食卫生;四要饮食有节;五要烹调有方;六要四时宜忌;七要因人制宜。

一、3岁以下幼儿不宜做敷贴,一来他们的皮肤过于娇嫩,可能无法耐受药物的刺激。孩子太小,不懂得如何表述自己的不舒服,这也会影响到治疗的安全性。

二、外敷患者在三伏期内均要尽量避免感冒,外敷期间不能进食冷饮,不要过度吹电扇、用空调。

三、皮肤高度过敏的孩子应严密观察,谨防药物过敏。

四、清淡饮食,忌吃海鲜和辛辣刺激食品,如:大蒜、辣椒、葱、姜、胡椒等,忌食冷饮、冰冻食品。

五、充足睡眠。

六、情绪调节,避免激烈刺激责骂。

七、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干爽。

冬病夏治工作报告总结篇五

三伏天“艾灸”,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三伏天“艾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现在正值三伏天,恰恰是冬病夏治的时候,那么,你想知道三伏天要如何进行冬病夏治吗?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推荐冬病夏治三伏天的做法。

三伏天“艾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它是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最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艾灸,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通过灸疗令阳气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的气血直达病处,标本兼治。

艾灸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祛寒逐湿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针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冻疮、手足发凉、和女子宫寒、以及脾胃虚寒。

引伏灸:6月21日~7月16日

初伏灸: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灸: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灸:8月16日~8月25日

末伏加强灸:8月26日~9月4日

(建议:每日的上午做艾灸,穴位4~5个最佳,每个穴位灸20~30分钟,具体情况请遵医嘱,因人而异。)

冬病夏治的好处1、解暑、祛湿、祛寒、降火:

因为艾灸补充的的是元阳之气。到了夏季,许多人怕热,这是因为体内寒、湿气重的缘故。中医讲:“虚火、邪火之根是寒湿之邪,有寒 必有火,有火必有寒。”这就是容易上火的朋友,容易引发炎症的根本原因,比如妇科炎症、咽喉炎、鼻炎等。在中医里治疗各类炎症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湿,才是有效治疗,才能根治。而不是一味的降火消炎,火越降越旺,炎越消越多。寒邪不祛,炎症不愈。艾灸的纯阳与天时的阳气最旺之时,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是不闷热,不烦躁的。

冬病夏治的好处2、无论天气多么炎热,身心却是舒畅无比:

这就是元气阳气充足,夏不怕热,不喜欢吹冷风、空调、吃冷饮之类。冬不怕寒冷,火力充 足,精力旺盛,耐力很强,耐痛,抗压 力、抗打击力强。总之,元气充足的表现就是正能量很强的人,是真正意义的健康 特征,是身心健康宁静所表现出的感染 力、影响力的强大能量场和安全感的人。这种感觉是其他任何治疗、调理、保健、补品等无法体会到的。所以说,古大德医家常用“神奇”比喻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冬病夏治的好处3、祛病愈、病快速、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时机:

寒——是万病之根,湿——是万病之母,风——是万病之首,火——是万病之华。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灸,与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

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抚阳保命 延寿之法,艾灼第一。”真元乃元气、阳 气,所以,元气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长寿之本,福德之本。

从因果的角度讲,人的脾气不好,容易生气、害怕、胆小、计较、嫉妒、不容人、自私自利、烦躁不安、无缘无故发火、莫名其妙烦恼、慢性病、疑难病、长期依赖药物疾病、身体有说不清的难受却查不出原因、事业障病、冤亲债主病等等。从中医的角度讲,是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所致,那么,夏季艾灸,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那么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因此,血液越来越清净,身体得以轻松,心胸逐渐开阔,病痛逐渐解除,理解力逐渐增强,智慧越来越多,身心清净,身体轻松,宁静自然。人体是小乾坤,清净的身心与天地感通。所以,三伏天艾灸即能祛病、又能强健身心,真正意义的修心养性。

1、大动脉及前后阴附近不做。

2、阴虚阳亏、阴液不足、邪热炽盛不适宜。

3、孕妇有些地方不宜。

4、操作时应避风,注意保暖,使用火时注意安全,不要烫伤顾客。

5、过饥过饱者不宜马上操作。

6、熬夜后、醉酒后的患者不宜马上操作。

7、过度疲劳、过度紧张者不宜操作。

8、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和血栓性静脉炎的疾病禁止操作。(例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菌等)

9、肌断、骨折、脱位者禁止操作。

10、患有结核病、梅毒、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禁止操作。

11、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肿胀、皮肤有破损处禁止操作。

12、重大手术六个月内禁止操作。

13、体内有金属、支架等患者禁止操作。

14、无人陪伴75岁以上老人或16岁以下儿童禁止操作。

15、操作后忌茶、腥、冷、油腻等食物。

16、操作后八小时内不能冷水淋浴。

17、其他事宜谨遵医嘱。

1、三伏天可以治疗呼吸道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支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结核等。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皮肤属肺所主,也属于广义的呼吸系统。也就是说,吃冰冷的东西或衣服穿少了,会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同样的道理,一些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遇冷或冬天容易发作。再加上现代人往往用“抗生素”来治疗呼吸道疾病,导致机体脾虚生湿、肾阳虚损,易受风寒外侵,更易反复咳喘。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为邪侵,尤以小儿、老人最易受邪。从肺辨治,根据病情,每个人敷贴选取的穴位各有不同。比如,小儿哮喘重在治脾,老人哮喘重在治肾。主要选大椎、肺俞、膏肓、心俞、肾俞、命门、定喘等穴位贴敷治疗,以皮肤发红,出现似痱子大小的水泡为度。

穴位敷贴治哮喘类疾病的膏药,主要采用白芥子、肉桂、细辛、生姜汁等天然中药。

此外,穴位注射配合穴位敷贴疗法,对治疗结核病效果较好。

2、三伏天可以治疗妇科病

适宜冬病夏治的妇科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不孕等。

中医认为,经过辨证后属于虚寒因素所致的妇科病,冬病夏治会有独到效果。女人月子没坐好,身体会差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受了寒邪。女性产后,气血两虚,容易受寒邪。如果出汗多,月子坐得不好,就会伤及阴血,建议夏季喝中药汤调养。

冬病夏治,易祛除体内阴寒,舒经通络,温化寒湿,活血祛淤,从而促进妇科病患者的盆腔血液循环,治疗很多慢性妇科疾病。

伏灸膏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妇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此外,还有针刺、灸法、穴位埋线、穴位注射、中药熏蒸等。

3、三伏天可以治疗过敏性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结肠炎等。

总的来说,过敏性疾病大多属寒性体质,根据中医“寒则热之”的治疗原则,要用热性药、补气药进行治疗。其次,“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夏季不是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季节,为缓解期。因此,此时治疗是一种治本的方法。

过敏性鼻炎,中医叫“鼻鼽”,冬春二季比较容易发作。过敏性鼻炎在夏季往往处于缓解期,夏季是人阳气最旺盛之时,同时也到了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因此过敏性鼻炎在夏季可以选择穴位敷贴治疗,就是通常所说的三伏贴。

三伏天在相关穴位用温热、补虚药物敷贴治疗,能补益脾肺,调节脏腑,刺激经络,改善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作。

用针灸来冬病夏治,可以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从根本上改善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疾病的症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三伏天可以治疗风湿类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痹病,冬季受寒时加重,病情不断反复及加重。

风湿骨关节病,在中医统称“痹症”。中医上说,“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致发痹”,意思是寒冷、潮湿、季节气候变化,都会引起风湿类疾病发作或加重。夏天阳热之气,对风湿类疾病有一定缓解作用,因此,这时冬病夏治,配合辛温之药以治疗,效果蛮好。

冬病夏治适用于感受风寒、外伤,长期慢性劳损而受寒加重的风湿病。比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以及肩周炎、腰突症等。这些疾病遇冷加重,属风寒湿症的典型临床表现。

有一种长蛇灸,专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5、三伏天可以治疗胃肠道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胃肠道疾病主要有: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明代中医学家张景岳说,“三焦痛症因寒者十居八九”。他认为,寒则凝、温则通,胃脘痛虚寒症为多,治疗宜温通调补。虚寒性胃痛和腹泻病人容易在冬季因受寒而发作。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看,人在夏季其实脾胃很容易虚弱,如果贪食冷饮,常待在空调房,会损伤脾胃。

因此,脾胃虚寒的人如果吃寒凉的东西,容易腹痛。平时易手脚冰冷的人,大量喝凉茶后易腹泻。这类人群,即便在夏季,清晨或夜里温度较低时,也应及时加衣避免受凉感冒,尤其不要把空调温度开得太低。

按照中医的分类方法,胃病主要有三大类: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病、肠胃湿热引起的胃病和精神因素引起的胃病。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治疗和日常保养方法。

怎么知道自己是胃寒还是胃热呢?平时怕冷、口淡不想喝水、冬天四肢冰凉、胃口不好、常感疲倦无力,容易腹泻的,多数为脾胃虚寒之人。而经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或排便黏滞不畅、脾气暴躁的,多为胃热之人。脾胃虚寒的人,冬病夏治效果比较好。

脾胃虚寒类胃病,用针灸、穴位敷贴治疗,可激发正气,缓解疼痛,并减少来年冬季的发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