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汇报材料

经济发展汇报材料

ID:1656285

时间:2023-08-07 16:08:15

上传者:曹czj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经济发展汇报材料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刘家堡街道在城中村改造及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以不断发展壮大的集体经济实力解决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着力实现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力、生计有保障的目标。下面,我就街道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集体经济发展。自2017年以来,街道、社区共投入8116万元(其中各社区自身投入5570万元)用于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目前,6个涉农社区中集体收入每年达到1000万以上的有1个(马家庄社区1100万),达到150万以上的有2个(邹家庄社区360万、吴家庄社区180万),达到50万以上的有2个(刘家堡涉农80万、崔家庄社区60万),集体经济发展时间较晚的赵家庄社区年集体收入也可达到10万元,基本消灭了空壳村。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街道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集体经济发展和管理领导小组,形成了书记牵头抓,主任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包社区领导、社区干部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下发《2012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明确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目标任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对集体资产管理、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等13项涉及集体经济发展的工作进行了细致细化的任务分解,明确要求、规定时限,每项工作和每个发展项目都靠实分管领导、责任领导、责任社区和责任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础。自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已较好地完成账面清理、清查登记、表格填制、资产核实以及资料入网等工作。5月8日,市纪委一行领导就街道社区集体“三资”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并就目前取得的进展和效果表示了肯定。

(三)开拓发展思路,选准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发展集体经济发展汇报材料定》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经济发展汇报材料篇二

xx

xx社区位于徐州市的西北部,北靠九里山,南依故黄河,西与泉山区接壤、东与沈苑社区相连。社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一、基本情况

我社区是一个集商贸、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经济发展圈,黄河南路西街商贸城占地60亩,建筑面积36800平方米,已被区政府定为鼓楼区第六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社区共有居民1260户,总人口3781人,分为两个居民小组,其中,涉农家庭582户,涉农人口948人。社区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共计党员134名。社区经济建设以第三产业为主,拥有固定资产1.06亿元,可出租的门面房、厂房和场地5万余平方米,年收取租金600余万元,年人均收入 1.2万元。10年、11年村队总收入分别是885.03万元和1102.27万元,支出分别是369.46万元和472.12万元,收益分别是488.57和630.15,福利费用分别是692.08万元和462.1万元,人均收入1.2万元。

二、“三资”管理

三资组织网络。一是成立社区“三资”管理领导小组。由社区党委书记任组长,社区主任任副组长,经管站、村民代表为领导成员。具体业务由社区经管站负责,负责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指导、监督社区“三资”管理工作。二是成立“三资”监督小组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下属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监督村日常“三资”管理工作。明确工作原则:一是坚持“四权”不变原则。即“三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审批权不变,仍归村级所有,二是坚持民主管理原则。三是坚持简单、实用、有效原则。四是坚持配套推进原则。五是坚持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原则。“三资”管理的着眼点是加强监管,规范村干部行为,落脚点在于提高“三资”运作效率,增加村集体经济实力。统一“三资”范围 ,摸清“三资”底数,健全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强化监管功能。

公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地点“五规范”的要求,完善民主管理。凡是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和关注的财务事项,都要坚持全面公开、逐项公布,保障村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三是强化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理财、财务公开,每月按时开展民主理财,对每月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公示,进一步规范民主理财工作。四是加强对村干部离任审计、任期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从根本上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重发展、轻管理”等问题。同时,要严格执行“三资”台账等级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对“三资”变动情况及时做好财务调整,保证账账相符、账物一致。

三、活动阵地与信息网络建设

社区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按照上级的要求,投资10几万元,建立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会议室等,购买了电脑、空调等设备,对办公条件进行了改善,现已具备“七室两市一场”的条件,逐步完善为民服务体系,使社区居民享受更多更好的服务。具有先进的信息网络,社区达到了新三通。

四、社区居民福利

予500—1000元的奖励。3、社区每年拿出280余万元,为村民办理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村民按户用上了液化气。4、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社区有“夕阳红”和“新天地”两所敬老院,对本村五保户实行免费入住,另外残疾人、困难等弱势群体,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生活补助,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经济发展汇报材料篇三

吉林市江南乡永庆村位于吉林市东部,距市区3公里,现有9个自然屯,共1100户,人口 2414人,耕地面积42公顷。村党委为二级党委建制,下设两个支部,共有党员58人。多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永庆村两委班子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践行科学发展观,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贯穿全村各项工作的始终,积极探索,努力进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从过去的基本解决温饱到现在的总体实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011年全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7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万元,集体积累达到1.5亿元。自2017年以来,市政府土地收储,现幅员面积由原来的6.5平方公里缩减到2.2平方公里。

园。经过几年的建设,如今的炮台山景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已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渡假、餐饮娱乐、体育运动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为我市居民旅游、度假、休闲、餐饮提供了有形的设施和无形的服务,同时也解决了我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安臵问题,目前炮台山年收入达百万元以上。炮台山体育公园的建设运营成为我村集体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为全体村民住房、医疗保险、养老金发放、扶贫救助、公益事业、节庆活动、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及发放各种福利待遇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环境。几年来两委班子共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了15.4公里的水泥路,实现了屯屯通水泥路的网络型覆盖,切实改变了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困扰,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坚实保障。投资30万元,修建桥梁4座。投资45万元,清理河道3公里,修筑河堤600延长米。为村经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几年来招商引资超亿元,企业年税收超百万元。

三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保证农村经济发展,村党委引导村民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做好涉农服务工作,每年都为农民解决生产临时贷款百万元,组织村民参加长春农博会,学习先进经验,带领村民到外地参观学习种、养殖业的先进经验,每年都请农业技术人员来村给村民讲技术课,帮助村民解决生产困难,提供致富信息,引导村民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科学管理。迄今已涌现出葡萄、蔬菜种植专业户230多户,养殖大户8户。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向对路,我村农民实现了收入的快速提高。

四是改变村民居住环境,科学合理建设农民新村。2017年市

政府在我村进行土地收储工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我村开发建设了永庆农民新村。农民新村规划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地下车库面积2024平方米,经过努力,样式新颖、布局合理、宽敞明亮的花园楼房展现在人们面前,资金来源全部自筹,已有800余户农民入住新村。小区内部设施齐全,安装有造型新颖的照明路灯,覆盖面积广泛的监控设施,种植有优质草坪及绿化树木,修建有居民休闲广场。村民彻底告别了昔日脏、乱、差的生活环境,住进宽敞明亮、温馨舒适的农民新村,改善了居住生活条件的同时,也拉近了城市与农村的距离,使村民的生活更加幸福。为了使农民新村的管理规范化,村里于2017年成立了吉林市乾坤花园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对农民新村实行了正规化、目标化管理。

五是加强组织建设,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村两委班子注重党的农村政策理论学习,严格制定工作制度,树立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思想,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班子和谐,想事、干事、成事,驾驭市场经济和领导全村工作能力不断提高。抓好民主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实行大事“一事一议”制度,增强了村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积极鼓励年轻有致富项目的青年加入党组织,培养选拔年轻优秀党员加入两委班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组织和人才保证。

《永庆村村集体经济发展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经济发展汇报材料篇四

提升。

完善规划体系,引领城市发展。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灵魂。在谋划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关系。就××而言,当前要抓紧编制好县城重点发展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南山滨湖新城概念性规划,高标准制定完善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使城区规划面积由目前的12平方公里快速拓展到20平方公里。

破解资金难题,保障城市发展。为确保今后重点城建项目顺利推进,首要问题就是要拓宽融资渠道,破解城建资金瓶颈制约。要抓好城文秘杂烩网市经营,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要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的路子,针对不同建设开发领域,在更多层面搭建融资平台。要认真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瞄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重点工程项目、重要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精心包装,“打包”推介,吸引更多有实力、有信誉的大企业和投资者参与城市开发建设。

加快项目推进,拉动城市发展。对于城建重点工程,要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攻坚、全力突破。要继续实行大项目指挥部制度,打破县四套班子分工界限,打破部门职责权限,配备强有力的工作队伍,靠在工地,盯在现场,一线指挥,挂图作战,全力推进项目实施。同时,要注重县城旧城改造,合理制定改造计划,本着“改造一片、完善一片”的原则,按照整体规划梯次推进,不断提高城市档次。

提升城市功能,助推城市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功能的基础和载体,是展示一个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区垃圾处理设施、供排水管网、电网、通讯设施及道路交通www.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抓好城市亮化美化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城区重要道路节点和城市出入口绿化工程,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要完善县城商业网点布局,加快推进西湖金都步行街和东街二期改造等工程,打造中心商贸区,形成一批专业特色街、品牌旗舰店和大型卖场,吸纳更多剩余劳动力到商业网点就业。

经济发展汇报材料篇五

一、基本情况

(一)乡情概况

xx乡位于xx县东南部,辖区国土面积251.95平方公里,全乡共有13个村委会,222个自然村,290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全乡居民9913户,其中农业户数8807户;全乡总人口35746人,其中农业人口34860人,人口密度141人/平方公里;有耕地26483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76亩。

全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发育程度较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总量小,财源结构单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乡村公路通行能力弱,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设施落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群众增收困难,部分群众尚未脱贫,少部分群众还没有解决温饱,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市场体系不健全,城镇化水平低,农副产品流通不畅;自我发展能力弱,群众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消费水平低,发展、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招商引资难度大,投资环境有待改善;“普九”、小集镇建设方面的负债压力大;水土流失严重,人地矛盾突出,经济发展滞后。

(二)发展状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党建领乡,生态立乡,基础稳乡,科教兴乡,产业强乡”的发展思路,全乡各族人民真抓实干,扎实,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6年末,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9774万元,比上年8865.58万元增908.42万元,增10.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7万元,完成预算数259万元的126.3%,比上年235万元增92万元,增长39%;农村信用合作社各项存款余额2720万元,同比增长30.3,各项贷款余额2302万元,同比增长37.2;农民人均纯收入1536元,比上年的"1414元增122元,增8.6%。

二、产业发展状况

xx乡境内干湿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霜期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平均在1250毫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由于全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发育程度较低,群众观念落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结构单一,群众增收十分困难。近年来,为有效破解群众增收困难这一难题,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立足自身优势,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在适宜区大力发展烤烟、泡核桃、茶叶,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千方百计加快工业经济和非公经济发展。

(一)烤烟产业

始终按照“稳基础、建支柱、创品牌、增效益”的要求,逐步壮大“红大”种植基地,强化各项科技,增加投入,精心培育烤烟产业,使烤烟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兴乡的支柱产业。坚决贯彻“双控两提高”方针,实行连片轮作,切实加强烤烟大棚育苗管理,严把预整地、移栽质量关。2006年,全乡种植烤烟6600亩,实现收购总产值1003.61万元。今年,全乡共栽种烤烟6700亩,指令性产量183万斤,预计实现收购总产值1050万元。

(二)泡核桃产业

根据《xx县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积极宣传泡核桃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和先进典型,强化全民参与意识,始终把泡核桃产业作为富民兴乡的又一支柱来培植。按照“合理化布局、规模化推进、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的方针,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在田边地角、干沟箐边和荒山荒地种植向适宜耕地种植转变;把泡核桃发展作为家庭副业向培植支柱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转变;注重面积的数量型向高产优质的效益型转变。层层举办样板,以点带面,规模发展,到2006年底,全乡累计种植泡核桃9万亩,2003年到2006年全乡共规范化、科学化种植泡核桃7.15万亩,提前一年实现了人均2亩的目标。其中,500—1000亩的连片种植有18片,1000亩以上的有3片。今年预计实现产量400吨,产值1000万元,户均收入达1135元,人均收入达286元。

(三)茶叶产业

加快全乡茶叶产业化进程。先后完成华山茶场、小古德茶场、大比舍茶场、小比舍茶场无公害生态茶园建设4100多亩。建成以德安阿比庄为中心的700多亩无性系良种生态茶园。同时,完成低产茶园改造3000多亩。2006年末,全乡茶叶面积达20680亩,可采摘面积17233亩,茶叶总产量79.8万公斤,实现茶叶产值1197.9万元。今年,预计全乡茶叶总产量80.6万公斤,预计实现茶叶总产值2760万元,仅春茶一项就实现茶农收入1520万元,最高茶农收入突破8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365元。由于茶叶市场前景看好,茶农种茶积极性空前高涨,县下达的1000亩低改面积和2700亩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叶面积,已无法满足群众需求,群众自主发展面积预计500亩左右。

(四)工业经济和非公经济

按照“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效益”的方针,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发展条件,千方百计吸引外商投资。鉴于全乡境内林业产业开发空白和水利资源丰富的实际,近年来,重点突破,成功引进了投资1000万元的华庆公司茶叶生产加工台资企业、投资300多万元的xx乡林产品开发公司和投资200万元的马街河小型水电站。切实做好“安商”,着力解决引进的林产品开发公司原料收购、运输成本较高的发展“瓶劲”问题。根据县人民政府制定出台《xx县松脂采割管理办法》的要求,我乡可采割面积达1.5万亩,全面实现采脂预计产量600吨,产值360万元,仅松脂采割一项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100元。目前,全乡逐步启动了松脂采割。非公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2006年末,全乡个体工商户已达271户,从业人员350人,私营企业9户,从业人员202人,注册资金达860万元。投资13.6万元建成1个乡级农家店和21个村级农家店。2006年末,全乡实现工业总产值1749万元。今年,预计增加1315万元。

三、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了由乡人民政府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和实施组长的产业发展领导组和实施组。形成了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

(二)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产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

(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同时,加强科技培训,不断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提升产业化水平。

(四)与各项有机结合

把产业发展与加强党的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党员人均发展两亩以上的特色产业。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全乡产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受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制约,产业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旱灾、洪灾、雹风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产业化发展。

(二)群众观念落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

群众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不高,商品意识淡薄,存在着“种粮为糊口、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的观念,“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缺乏参与热情,疏于管理,产业发展不平衡。

(三)缺乏必要的投入

由于乡财政困难,上级扶持资金有限,群众经济收入不高,导致产业发展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优质产业化发展水平,使产业的效益与质量大打折扣,缺乏市场竞争力。

五、下步打算

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积极调整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创新方式,千方百计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加快产业化进程。

二是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对现有产业实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培育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三是注重示范引导,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逐步组建产业协会,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四是搞活农产品流通,积极建设各类产品交易市场,减少流通环节,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各位领导,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和信心抓好产业发展,当然在中肯定存在许多差距,敬请各位领导多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进一步把做好做实,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谢谢大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