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移风易俗心得体会

文明新风移风易俗心得体会

ID:1658693

时间:2023-08-08 14:34:16

上传者:曹czj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明新风移风易俗心得体会篇一

“文明新风移风易俗”,是我们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文明是民族的精神高地,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希望能够有自己的文明。新风移风易俗的倡导,是针对当前社会存在的不良习惯和陈旧思想进行改革,塑造一个全新、更加美好的社会面貌。本文将从自身实际和社会整体层面,谈一谈对于“文明新风移风易俗”的一些感悟与体会。

第二段:从自身实际角度出发

从个人出发,我在日常生活中也遵守这一理念。例如,拒绝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遵守交通规则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构成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小从父母的教育中开始,每一个人都应该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让自己成为文明社会的一份子。尊重他人,关注他人,发扬优良社会风尚,巩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三段:社会整体层面的角度

在社会一个层面,文明新风移风易俗呼吁我们向着文明进步的方向迈进。这需要无数人的共同努力,而这种努力需要从宏观战略方面推动。例如,从城市规划、环境卫生、公共交通、教育、法制等方面着手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和发展。从网络文化的建设,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重塑民族精神和文化根基等层面入手,推动文明的建设。

文明新风移风易俗是一个全方位的理念,它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并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一方面,它可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提高社会的公信力和凝聚力,使人们更加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从而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繁荣和进步。

第五段:结语

文明新风移风易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来积极地践行。只有把这一理念落到个人行动中,才能发挥它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当尽自己的职责,从自身小事做起,努力践行,把文明新风移风易俗的精神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为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有依照文明新风移风易俗的理念,才能够推动我们的社会稳步向前,建设更加文明美好、繁荣富强的中国。

文明新风移风易俗心得体会篇二

随着号称“史上最强禁烟令”条例的颁布,民众无不为之振奋。但政策出台之后的结果导向又是什么样的呢?在我们的身边,如候车室、医院、商场、公园等人流量较多的公共场所,依旧有那么一群人肆无忌惮地叼着烟嘴、吐着烟圈,周边的路人皱着眉头不满地路过。也仅限于不满地路过,并没有太多的人前去劝阻,但相比于吸烟的人群来说,他们是“有教养”的。

据《人民日报》数据统计,中国有3亿多吸烟者,每年有100多万人因烟草相关疾病死亡;每周70%的中国成年人暴露于二手烟中,每年约10万非吸烟者死于二手烟暴露;每年死于二手烟暴露的人群中,28%为儿童。这一串串令人震惊的数据,让人一边对作为弱势群体的孩子们心疼不已,一边对在公众场合吸烟的人群深恶痛疾。

相信无论是谁,都不愿意成为被动的吸烟者,尤其是孩子,他们无法主动逃离抗拒成人带来的伤害,除了被动地接受与沉默,别无他法。尽管目前有不少人遵守着不在室内吸烟的规定,但还是有很多人对于这个规定熟视无睹。如今,公共场所的吸烟率居高不降,我想一方面是因为烟民戒烟困难,对烟草的依赖程度超出我们的想象;另一方面是执法部门在严惩措施上有困难,吸烟群体的活动范围遍布各个角落,自由流动性大,执法人员无法随时随地留住相关证据。

因此,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一要“善劝人”,当在公众场合遇到吸烟的人时,和善友好的去劝阻,一句类似“吸烟有害身体健康”的善意提醒,或许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首选办法;二要“守义务”,公众场合禁止吸烟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义务,当遇到和烟瘾斗智斗勇失败的情况下,回家抽烟或者钻进专门的抽烟室会是最好的选择;三要“严律己”,吸烟有害健康,这是永恒的真理,不仅在各类媒体公布的数据上充分体现,其实不难发现我们每个人身边或多或少都有着因吸烟影响健康的真实事例;四要“多理解”,吸烟是疾病首恶,二手烟的危害更是可怕至极,他人成为你的“牺牲品”,公众场合,请自觉熄灭烟头。

我们倡导不在公众场合吸烟,这是对他人最起码的尊重,尤其是不在孩子面前吸烟,这是对他们最好的保护。让我们对二手烟坚决说不,把清新的空气留给他人,把健康的身体留给自己,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文明新风移风易俗心得体会篇三

一、倡导婚育新风,做到喜事新办,做文明的传播者。坚持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提倡旅游结婚、集体婚礼等婚事新办,节俭举办婚庆、简化操办程序,融入时代新风;反对天价彩礼、互相攀比、滥发请柬、大办婚宴等铺张浪费行为;不办满月、升学、生日、入伍、乔迁等酒席活动,倡导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文明方式表达贺意、增进感情;大力弘扬婚育新风,禁止早婚早育。

二、倡导厚养薄葬,摒弃丧葬陋习,做文明的践行者。生前敬孝尽心,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安享晚年,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缺憾。简化治丧仪式,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不搞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丧葬活动,摒弃吹吹打打、散发纸钱、占道治丧等陋习,倡导采取“献一束花、植一棵树、敬一杯酒、开一个家庭追思会”等方式祭奠逝者,用环保、生态、洁净的葬礼方式表达对逝者的追思。

三、倡导健康生活,加强科学防护,做文明的守护者。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加强疫情防控,建立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良好生活方式。引导广大群众勤洗手、常通风,不随地吐痰,打喷嚏遮掩口鼻;不扎堆、不聚集;“非必需、不出行”,公共场所戴口罩,一米距离要保持。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和文明风尚传播,自觉做到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生活,文明交通不乱穿马路,文明餐桌不剩饭不剩菜,文明旅游不乱涂不乱画,文明上网不信谣不传谣。

四、倡导党员干部带头,发挥先锋作用,做文明的示范者。广大党员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管好自己、教育亲属、影响他人,努力营造民风淳厚、俭约为尚的文明新风尚。

文明新风,全民共育;幸福生活,全民共享。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培育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做新风正气的积极倡导者、主动传播者和自觉践行者,为促进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xx市精神文明办

2022年x月xx日

文明新风移风易俗心得体会篇四

一、自觉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以参加集体婚礼、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举办一个节俭适度而又不失隆重、富有纪念意义的婚礼。杜绝讲奢华、互攀比、爱招摇的婚事,自觉抵制婚车成串影响交通、鞭炮齐鸣污染环境、滥发请柬增加负担、大办宴席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力求婚礼仪式简朴、氛围温馨!

二、自觉移风易俗,倡导喜事小办。做到生育、升学、生日、乔迁等喜事小办,自觉抵制盲从攀比、跟风宴席,做到能免则免、能减则减,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尽量不请客、少请客,不送礼、不收礼,用其他积极健康的庆祝方式代替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自觉除陋习、树新风。

三、自觉移风易俗,倡导丧事简办。做到丧事简办,弘扬勤俭节约、厚养薄葬。杜绝在街道、广场、居民小区和庭院等公共场所吹奏鼓乐、高音播放哀乐。自觉抵制在社区内、道路两旁撒纸钱、焚烧纸扎冥币、搞封建迷信、大肆燃放烟花爆竹等不良行为,倡导形成不摆宴席、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

风俗之变,关系盛衰。倡导移风易俗,树立良好风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公民责无旁贷的义务。我将自觉带头,率先垂范,为营造清纯简朴的社会风气,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承诺人:

文明新风移风易俗心得体会篇五

一、节俭操办酒席。除操办婚嫁酒和丧葬酒外,不操办其他收受礼品礼金、红包的酒席,在办理标准上倡导“婚事不过一、丧事不过三、车不过十、礼不过百”,倡导普通朋友不超100元,近亲属酌情增加,具体数额各地结合群众意愿和村情,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约定,避免人情方面的攀比、浪费,降低群众“人情”负担。

二、提倡婚事新办。男女双方达到法定婚龄,方能操办婚事酒席。倡导一事一办,不主张一事多人多地多头或化整为零、分散操办。倡导文明婚俗,提倡集体婚礼等富有纪念意义的结婚方式,抵制低俗婚闹。倡导取消彩礼或实行礼仪性彩礼,如需彩礼礼金的,倡导礼金不超过5万元,礼金数额要结合当地收入实际,不超过多数家庭的承受能力,共同抵制高价彩礼和相互攀比。

三、提倡丧事简办。已实施殡葬改革的城乡,按照殡葬管理部门的要求执行。未实施殡葬改革的城乡,倡导停灵时间不超过3天,即从去世到下葬不超过3天。倡导文明堂祭,抵制低俗表演。倡导只由直系亲属堂祭,直系亲属多的“合多为一”,不主张其他亲属堂祭,祭祀品猪或羊不超过1头、糖果祭品不超过3桌,堂祭费用不超过5000元人民币。倡导节俭办事,除直系亲属外不发孝服孝帕。倡导文明祭祀,减少或取消燃放烟花爆竹。

四、实行酒席报备。城乡群众居民酒席操办者要向当地村(社区)书面报备,并严格按照村(社区)规定办理。国家党政机关干部职工、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党员操办婚嫁酒、丧葬酒的报备按照所属地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约定办理,并向所在单位报备。

五、大兴文明新风。自觉革除陋习,倡导崇德守法、健康文明、勤俭节约。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活动,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以遵规守纪、文明健康、勤俭节约为荣,以滥办酒席、厚葬薄养、铺张浪费为耻,自觉做乡风文明的倡导者、传播者、践行者!

xx市精神文明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