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表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表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

ID:1690911

时间:2023-08-10 11:54:05

上传者:曹czj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方案都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发展目标。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以下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方案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表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篇一

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为适应我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每个教学团队由一名带头人和若干名教师组成。

4.积极申报、承担各级教改项目;

7.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完整的工作章程;

8.教学团队有责任协助学院或直接安排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1.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教授职称,承担相关课程的本科教学,且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曾指导过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2.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有较强的改革意识,有明确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和目标。

3.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4.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5.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

6.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

7.积极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表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篇二

作,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方案。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收集的学科团队建立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精干高效的教师队伍,发挥团队的整体力量,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学校的核心开展力,根据区教育局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总目标:抱团开展,相互促进,建立学习型团队,培养魅力型教师。

集体目标:1、形成一支团结和谐、互帮互学,合作进取的教师团队。2、打造勤教善学,具有开拓进取,富有创新意识的团队。3、营造拥有爱心、敬业、感恩、负责任、共赢的团队。个人目标1、提升教育创新思维能力:能够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努力形成教育教学的特色和风格。2、提升学科知识拓展能力:能够按照学科教与学的需要,多渠道、多手段、多层面地进展自主学习和探究,丰富和完善学科知识构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3、提升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根据教育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召开全体教师会,发动部署教师团队建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每位教师尽快融入到团队,明确意义。学习团队建立筹划意见。

第二阶段:组建教师团队初步形成框架,每位教师明确职责,扮演好角色,为如何构建和谐高效卓越团队出谋献策,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力,提高凝聚力。制定好各团队目标和行动方案。第三阶段:践行提高阶段各团队按团队方案有目的实施。学校将开展系列活动,为教师提供平台,通过活动或教学实践来使教师超越自我,激发潜能。第四阶段:总结各团队对团队的创立工作进展总结表彰,提炼经历,改进缺乏。1、语文核心团队组长:成员:导师:2、数学核心团队组长:成员:导师:3、品德核心团队成员:导师:4、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学科以教研组为团队,教研组长即团队组长。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表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篇三

(一)重点学科建设

年对2个校级重点学科年度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后续建设经费;对 2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进行建设验收。并进行新一轮校级重点学科的遴选申报。做好申报省级重点学科1个和硕士点的准备工作。

2.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做好与安徽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积极推进与安徽工程大学就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签署协议。做好硕士生导师队伍建设工作。

(二)科研团队培育

根据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方案建设目标,遴选1-2个实践创新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较强的校级科研团队进行培育建设。建设周期三年,对考核优秀的校级科研团队给予新一轮的支持,推荐申报省级科研团队。

(三)创新平台建设

1.继续开展校级科研机构的遴选工作,对2014年遴选的校级科研机构进行年度考核,根据科技工作业绩遴选1-2个校级重点培育科技创新平台。

2.完善“安徽地理信息集成应用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运行机制,完成多源地理空间数据的快速集成、建库与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地理信息深度挖掘与综合应用技术研究,依托数字滁州建设,实现产业转化与示范应用,深化协同创新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产业技术团队,产出1-2项有带动和影响力的落地成果。

3.做好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做好重点研究项目与一般研究项目的遴选和培育工作,举办学术研讨会3-5次。

(四)科研项目申报培育

1.加强对2017高级别项目申报的指导工作,提前启动2017年各类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工作,召开项目申报动员暨培训会。项目申请人应明确研究方向,提前撰写申报书,不受限项的教授和博士原则上要申报一个课题,学校聘请国家基金评审专家对申报书提出修改意见,各学院应积极主动邀请同行专家有针对性地对项目申报书进行专项辅导,高质量完成申报书的撰写工作。

年校级科研立项资助一般项目20项、规划项目约50项和培育项目约20项,加强各类项目过程跟踪管理和科研目标考核。

3.做好省市重大项目规划与设计,积极承担地方科技计划项目,遴选面向区域支柱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项目3-5个进行培育,开展项目预研。

(五)科研到账经费计划

年科研经费达到2500万元,其中产学研到账经费不低于50%。

2.各学院根据签订的目标任务书的科研经费任务指标,完成科研经费到账任务。

(六)标志性成果计划

加强优势领域标志性成果的培育,催生有一定影响的高质量标志性科研成果。争取发表二类以上期刊论文100篇以上,出版专著2-3部、国家级授权专利30项以上,力争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有所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质量、数量持续提升、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面上项目突破。

(七)提升服务能力计划

1.深化学校与合肥工业大学、滁州市政府三方合作;继续推进与全椒县、琅琊区、明光市等地方政府的战略合作。做好服务地方的工作。

2、做好国家级星创天地“皖农乐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学院的建设工作,立足滁州地方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3.学校举办与地方政府的产学研对接会2次以上;各学院围绕自身学科优势,主办2次以上产学研项目专场对接会。

4.各学院成立二级科研机构和产学研中心,面向行业

产业形成至少1个稳定的合作基地。

5.以科技服务专家团形式,继续开展“百名教授博士进百企”活动。其中学校分批组织教授和博士等深入滁州市产业园和产业集群,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发展现状,获悉第一手技术信息,为企业提供现场咨询、意向洽谈等活动;各个学院组织全体教授、博士、有关教师深入企业,汇聚力量,集中开展产品研发、科技攻关、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各类专题性合作洽谈活动,落实合作项目应不少于教授和博士总数的1/4。

(八)营造浓厚科研氛围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表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篇四

(一)重点学科建设

年对5个校级重点学科和4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进行年度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后续建设经费,遴选申报省级重点学科1个。

2.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推进与合肥工业大学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进程,继续做好与安徽工业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做好硕士生导师队伍建设工作。

3.总结评价“十二五”学科建设工作,编制“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

(二)科研团队培育

在现有人才团队基础上,根据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方案建设目标,遴选1-2个实践创新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较强的校级科研团队进行培育建设。建设周期三年,对考核优秀的校级科研团队给予新一轮的支持,推荐申报省级科研团队。

(三)创新平台建设

1.继续开展校级科研机构的遴选工作,对2014年遴选的校级科研机构进行年度考核,根据科技工作业绩遴选2个校级重点培育科技创新平台。

2.完善“安徽地理信息集成应用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运行

机制,完成多源地理空间数据的快速集成、建库与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地理信息深度挖掘与综合应用技术研究,依托数字滁州建设,实现产业转化与示范应用,深化协同创新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产业技术团队,产出1-2项有带动和影响力的落地成果。

3.做好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做好重点研究项目与一般研究项目的遴选和培育工作,获批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获批6-10项市厅级科研项目,举办学术研讨会3-5次。

(四)科研项目申报培育

1.加强对2015年高级别项目申报的指导工作,提前启动2016年各类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工作,召开项目申报动员暨培训会。项目申请人应明确研究方向,提前撰写申报书,不受限项的教授和博士原则上要申报一个课题,学校聘请国家基金评审专家对申报书提出修改意见,各院(部)应积极主动邀请同行专家有针对性地对项目申报书进行专项辅导,高质量完成申报书的撰写工作。

年校级科研立项资助一般项目20项、规划项目约50项和培育项目约20项,加强各类项目过程跟踪管理和科研目标考核。

3.做好省市重大项目规划与设计,积极承担地方科技计划项目,遴选面向区域支柱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项目3-5个进行培育,开展项目预研。

(五)科研到账经费计划

年科研经费达到1600万元,其中产学研到账经费不低于50%。

2.学校依据各院(部)师资队伍构成情况及已有的研究基础计

算提出院(部)科研经费任务指标,进行科研目标管理。

(六)标志性成果计划

加强优势领域标志性成果的培育,催生有一定影响的高质量标志性科研成果。争取发表二类以上期刊论文100篇以上,出版专著2-3部、国家级授权专利30项以上,力争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有所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质量、数量持续提升、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面上项目突破。

(七)提升服务能力计划

1.深化学校与合肥工业大学、滁州市政府三方合作;继续推进与全椒县、琅琊区、明光市的战略合作,争取再和定远县等1-2个县(区)人民政府开展全面合作。

2.学校举办与地方政府的产学研对接会2次以上,印发第二期《滁州学院科技服务能力手册》;各院(部)围绕自身学科优势,主办2次以上产学研项目专场对接会。

3.各院(部)成立二级科研机构和产学研中心,面向行业产业形成至少1个稳定的合作基地。

4.以科技服务专家团形式,继续开展“百名教授博士进百企”活动。其中学校分批组织教授和博士等深入滁州市产业园和产业集群,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发展现状,获悉第一手技术信息,为企业提供现场咨询、意向洽谈等活动,每学期开展1次以上;院(部)组织全体教授、博士、有关教师深入企业,汇聚力量,集中开展产品研发、科技攻关、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各类专题性合作洽谈活动,每学期开展2次以上,落实合作项目应不少于教授和博士总数的1/4。

(八)营造浓厚科研氛围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表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篇五

1.团队带头人的培养与水平提升

在现有专业师资的基础上,由商务英语专业带头人、浙江工商大学杨森林教授传帮带,对团队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并通过国内外进修交流、科研项目研究、参与行业领域的工作和企业锻炼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团队带头人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水平,尽快提高团队带头人的在省内同类院校及外贸行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团队结构的优化

机制。通过学历提高、国内外进修和企业锻炼等途径,加快骨干教师的培养,促进他们尽快成长,使团队的结构更加合理优化。

注:培养博士教师1人;全部专任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为省、部两级^v^双师^v^素质培训、职业技能考试取得证书、下厂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3-4人;到区域知名企业、科研院所聘请兼职教师1~2人。

3.教学水平的提高

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建设为契机,根据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需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使之更加符合行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以课程建设为依归,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吃透教材、编写讲义,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考试模式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校级教学。认真研究分析工学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及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内涵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设备的实际能力。

4.教研科研水平的提高

积极进行改革,不断进行归纳、总结、凝炼和升华,撰写具有学术价值、对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意义的论文或省级教研立项。进行教学研究,把教研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服务,提升教学水平。

教材建设专业论文教研项目科研项目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为载体,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v^面向浙江二级城市、小型外贸企业和大中型制造业的工厂的外贸业务部门^v^为专业定位,进一步深化^v^外语优先、外贸熟练、综合素质高、办事能力强^v^专业特色的内涵建设,培养具有较强英语水平和熟练外贸业务能力的人才。重点探索优良学风建设长效机制、隐性课程体系构建、创业创新平台建设等三项人才模式改革内容,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