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童年自传作文优质(5篇)

2023年童年自传作文优质(5篇)

ID:181075

时间:2023-05-19 05:05:04

上传者:曹czj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童年自传作文篇一

六七岁初,最高兴的几件事,就是放学、吃零食和看电视。放学回家,作业是非常少而且简单的,做完了就守在电视机前,掐点看动画片或电视剧。不管放的是什么动画片,也不管有没有看过这一集,每次看都觉得新鲜,有趣。

一些经典动画片片段,都已经成为了现在尘封的记忆,即使多年未看,仍能记起当初看动画片笑得前仰后翻的小孩。

零食也是吃的,不过不能经常吃,因为没有钱。于是,我总是会留意桌子上的几个硬币,如果很久都没人拿走,我就会拿去买零食。

每当父母问起哪来的钱,我总说是桌子上拿得,父母也没有办法,只能让我少吃。但我哪里忍得住零食的香味,别说少吃,就是让我吃,我还觉得不够。只是时间一久,桌子上就不会有硬币了。

每当我又想吃零食,我到别处找硬币,甚至就连床底、墙角、桌底都找过。有一次,我在一个不起眼的墙角,看到一个红包。我有点惊讶,而且红包通常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我才看得到。这个红包被冰箱挡在后面,只有一条狭窄的缝,我的手臂伸进去勉强够得到。打开红包,发现里面有好几张一百元纸币。我不敢花这些钱,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妈妈。

再后来,我就不清楚红包的事了,而且我也不再找硬币,不再会因为零食而冲动。我开始接触一些课外书,并且被里面的故事吸引。去小学的路上,有一家新华书店,经常会去那看书。一开始到感觉没什么事,去多了我自己都感觉不好意思,如果都想我那样看书,书店还怎么开啊。我开始买书。

当时爱看《查理九世》,甚至从第一册开始看。当没有新的一册更新时,就把前面十几册没看过的都看一遍。每隔几天,我都会到书店去看看,看有没有新的一册《查理九世》出来。来不及看就买回家看,我深深为之着迷。

可是,自从我把书带去学校看,学校就禁止看这种小说,我就很少再去新华书店看《查理九世》了。

我买了另外一本书,《狼王梦》。从此,那些幼稚的`念头便从我的脑海中消失了。这本书使我感受到生活的不易,我一直生活在父母的辛勤付出之下。它打磨了我任性的棱角,使我明白自己是多么弱小。我用“脱胎换骨”形容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一点都没有夸张。它融入我的血液,让我努力,再努力。我一点都不后悔看这本书。它使我略微成熟。

如今,我还在体验初中的生活,暂时没法表达我的感受。就这样。

童年自传作文篇二

瞧,绿盛学校6年级四班有个小伙儿,他,高高的个儿,身材略有些“发福”,浓浓的眉毛下长着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知道他是谁吗?哈哈,他就是我——刘海懿。

朋友,别看这名字普通,意义可大了呢!因为这是我爸爸妈妈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他们希望我不但能健康成长,而且要品德高尚。

我的可爱表现在没有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从小到大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品学兼优,多才多艺,喜欢弹钢琴,拉二胡,打羽毛球,骑自行车……尤其喜欢写书法。记得刚到书法班时,我才5岁,也是最小的一个。看到哥哥姐姐们都在写字,我也真想写。当老师给我介绍了握笔的要领后,我便迫不及待地蘸上墨汁,在纸上写了一行没想到这一横不但被我写的歪歪扭扭,而且还胖胖的,真有点像毛毛虫。外婆在旁边不断地表扬我,慢慢的我越写越有感觉了。

可过了一段时间,我就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因为写字太辛苦了,太乏味了。这时外婆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海懿,无论学什么都会遇到困难,要想学好就不能半途而废!”在外婆的鼓励和陪同下,我终于坚持了下来。

五年多来,我每周都要练书法,一练就是三个小时,写了一行又一行,一张又一张。现在,大家都夸我的字越写越好了,每逢春节,姨婆、姨公……和我家都会贴上我写的春联,虽然很累,但我的成果得到了大家的赞赏,我心里美滋滋的。同时参加艺术人才大赛,我也多次获得奖项,最令我兴奋的是,我还获得了软笔八级的证书。

回想我的成长过程,优点很多,但缺点也不少:做事粗心,时常丢三落四,爱哭,任何小小的委屈和批评都会使我泪流满面,我也爱笑,许多别人不足为笑的小事都会引起我的捧腹大笑。

我呀,就是这样一个既可爱又多才多艺,即爱哭又爱笑的阳光小伙儿。

童年自传作文篇三

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在纯粹的自在的黑暗中点亮一盏灯——荣格

唯有极少数的灵魂拥有宁静的心灵,以洞悉自己的黑暗,而开创分析心理学的大师-荣格,便是这少数之一。荣格以科学的态度,直面复杂而隐微的人性。他自喻为提着一盏小灯在黑夜的浓雾中行走的人; 他探索世界文化中幽暗的深处,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中,来理解人类的幻想和梦境; 他提出的原型理论、集体潜意识、心理类型等概念, 深刻影响了整个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

不止一次阅读这本书 ,但每次走进这个诚实的心理学家的内心世界,都有新的启迪和发现。

荣格于自传中称呼自己的童年是一个"拥有秘密的孤单的小孩,"到了80 岁时,则以下列文字表明心迹:"我是个孤儿,举目无亲;我浪迹天涯,我是一个人,与自己对立,我是个年轻人,也是老人。…对每一个人来说,我是必死的,我不在时光的轮回中。"依此看来,荣格对自己的定义由孤儿开始。孤独,孤独感是古今中外不可避免,富含丰厚信息的感受。而荣格,这位心理学的重要开创者如何将自身成长经验中的孤独转化成创造和自由,乃至发展出博大精深的荣格心理学,正是对当今社会提供了一个不同的看待孤独的角度。纵观荣格的生命轨迹,亦会发现是如何将其个人的孤独经验转化为其独特理论的。

这个孤单内向的孩子,花了最多的时间自己游戏和思考,许多影响荣格一生,甚至贯串其终生思想的早期记忆,包含了梦境、自创的仪式、游戏…等,都在荣格的童年时间发生。比如说他常常坐在石头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思考着:"我是那个坐在石头上的我呢?还是上面坐着他的石头?"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如此认真的思考这样的抽象问题,的确不是常见的事。这样的提问法,和中国道家思想家庄子,梦后醒来的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是庄周梦到了蝴蝶?还是在蝴蝶的梦中成为庄周?"

小孩在成长过程中,大都会创造一些属于自己或是同伴的仪式,这些扮演游戏可以帮助孩子适应当时的环境,或是学习社会化,但是小荣格将这些点点滴滴都藏在心中,并认为自己童年岁月的本质就是"心中藏有秘密"的小孩。他从来不对人说对于耶稣会修士的恐惧,或是对于石头和小人之间的对话,或是三岁时关于*具的梦…这样努力藏住秘密,对他的生命造成一种几乎难以忍耐的孤独。

一个三岁的孩子,没有将让他恐惧的梦告诉任何人,而选择将秘密藏在心中,这是和一般孩子很不一样的决定,他的本能似乎已经告诉他,他必须一个人孤独的探索这些秘密。可能正由于自身深刻了解保守秘密的痛苦,和经由遗忘秘密可能对人造成的心理和行为伤害,他在后来和病人的工作中,致力了解他人心中的秘密,透过让隐藏的秘密曝光,避免沉重的秘密(如被人格面具压抑而深潜在无意识的阴影)影响个人正常的思考和生活。为了探索人心中的秘密,他并且实际发展出不同的工作法,如:"字词联想"、梦的分析",了解潜意识底下未被意识知晓的秘密…

在这里我们看到"秘密"对于孤独造成影响的两种面貌,一是因为要保有秘密,而努力培养自问自答、独立思考的特质;二是因为秘密压抑在心中,而造成内心的疏离甚至扭曲,当扭曲的情形越来越严重,要隐藏的越来越费力的时候,则成为精神疾病,这方面已经由弗洛伊德对于无意识研究的发现,而逐渐为世人了解,荣格则在瑞士以字词联想来对这方面做研究。所以荣格认为隐私并不等同于孤独,却是孤独的重要家族。当有秘密藏在心中,不能对人诉说,以荣格的语言就成为:对生命造成一种几乎难以忍受的孤独。心中藏有许多秘密的人,即使在人群中也会觉得孤独,这种情形称为在互动中的孤独。我们从荣格的回忆中,可以看到这种形式的疏离。

"我觉得自己成了孤家寡人,被迫成为某种对人有威胁的东西,因为这便意味着受孤立,而这对于我来说是更为不愉快的,而我也较以往更为经常和不公平地成了替罪羊。"

作为 12 岁的小学生,荣格有一次特殊的体验,他认为自己被迫产生了一些恶毒的想法,他极度害怕自己会因此犯下最恶毒的罪:反对圣灵的罪愆。但是他越是反抗思考,力量越是强大,终于,当他抱着进入地狱的决心,让思想直接冒出来而不加以抑制的时候,他看到了坐在天上宝座的上帝,拉下屎来打坏地面上庞大精美而辉煌的教堂。这样的画面对一个努力跟随上帝的孩子来说,真是沉重。他觉得自己是得不到恩宠者,同时又是上帝的选民;既被诅咒,又被祝福。荣格用了强烈的字眼来形容这个情境,而这又成了另一个要被保守的天大秘密,让他更清楚自己的孤独,同时,也和父亲和家人的距离越见遥远。

另一方面,他认为自己是因为服从上帝、不再对抗,于是上帝才向他显示他的智能和仁慈,给予了小荣格重要的信息:他召唤人们,分享自由,强迫人们放弃自己的观点和确信的事物,好毫无保留执行上帝的命令。上帝反对遵守传统,不论何等神圣。在荣格的回忆中,这个非常重要的经验,从此影响了他对上帝、耶稣、和教会的想法,并认为个人要从自身体会上帝的恩典,否则会陷入他父亲后期所面对的困难:没有实质体会的干枯信仰。从完全孤独中,直接从内在体会上帝恩典,()形容为"回归自我"的完成。

这种孤独感与一八三三年诞生在孟加拉国地区的拉玛克里希纳的故事有相识之处。拉玛克里希纳试图透过孤独和苦修,一个人住在森林里隐修,历时十二年。他祈祷和静坐的时候,会有小鸟在他头上啄食东西,而蛇则盘缠在他身体上。不管是蛇、小鸟或是拉玛克里希纳,都没有意识到对方的存在。两者不同之处在于:荣格只有十二岁,并且与家人同住。但是感受到的孤独感却是相似的,他以自己的形式,奋力完成内心中与上帝的直接会遇。荣格似乎为我们指出一个可能性,从孤独中完成"回归自我"的旅程,不一定是在遥远的地方,或是远离市集的山林,甚至与年龄无关,而可能更与坚持和勇气有关。正如,中国道家哲学思想——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追求自我完善的生活不一定要到林泉野径去才能体会得到,更高层次隐逸生活是在都市繁华之中,在心灵净土独善其身,找到一份宁静。

在孤独的极致中,体会到最深沉的交会。

1913 年和弗洛伊德决裂之后,荣格陷入崩溃,和自己精神上的父亲—弗洛伊德决裂,严重打击荣格,使他陷入后来将近十年的黑暗期。这种陷落的严重程度,似乎是另一种形式的丧亲历程,必须透过长时间的疗伤、自省…才得以走过。但是当他走出这段黑暗时期后,他以自身经验提出中年危机亦即转机的看法,丰厚了自体化历程的理论。这段时间,他与同事朋友们疏离,停止大学的教职,接个案量减到最少,几乎完全从俗世退出。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这段时间他多在湖边散步,观察水中生物、玩沙、玩石…在和自己相处的过程中,他看到内在意象、也听到声音,从看到的景象,他甚至预测到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这些奇特的经历,有人将之描述为荣格的精神分裂过程。

在此时期,他也遇见了自己的心灵导师——费尔蒙,费尔蒙是一个有翅膀的智慧长者,他在荣格接下来的生命中,一直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在荣格的描述中,费尔蒙则是只有荣格才能看到的个人心灵指导者。

以荣格的处境来说,他的孤独中有家人环绕作为背景,有拟人的费尔蒙代表智慧的对话者,有整个大自然作为间接的思索对话对象。使他虽在精神上退居个人的孤独世界,生活上仍有家庭支持,内在则有智者和大自然与之对话。在这片交织的立体网中,我们看到退避孤独状态中的荣格,仍有外在世界的存在,他曾经特别提过:"家庭是支持他不崩解的重要因素。"

荣格形容自己是孤独者,但是从他的回忆录中,我们看到他在伯戈尔茨利精神病院工作期间,有能力聚集众人组织研究机,与弗洛伊德相识之后,担任精神分析学会的第一任会长。隐居湖边的同时,则在附近与友人共组联谊性的俱乐部,一直到后来分析心理学发展起来之后,他组织或是支持参予了各种大小不同的活动,互动的人群涵盖心理研究人员、物理学家、艺术家、政商贵贾、新兴媒体到一般大众。这样的人际互动其实是非常全面而广泛的立体网络,网络中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为分析心理学提供贡献,也在其中找到各自完成自我实现的可能性。

荣格除了有他自己较为熟悉并认同的内倾人格,同时也具备有和人沟通互动的外倾人格特质。后者让他在往内以自身为研究对象的同时,也同样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希望找到适宜的沟通和对话方式,透过这样的沟通努力,他找到表达自己的方式。摘自原文"在交会的极致中,人有可能会突然体会到最深沉的孤独,而在孤独的极致中,人又可能会突然体会到最深沉的交会。"

荣格在自我感到孤独的过程中,渴望了解与被了解,他以此为动力和养分,探讨如何将个体我中感受到的一切,用他人可以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从中发展出理论、概念,最终成为思路严谨又同时保持变动弹性的分析心理学。他在孤独的自我探索中,创造出一个完整的世界,将孤独之感受发挥到极致之美。

童年自传作文篇四

我的名字叫林士涵,我来自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我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下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自从20xx年8月1日,我被列入“眼睛散光”名单中,从此我的脸部成员又加入了一个——眼镜。

自从我7岁起,我就进入了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从而我开始了平凡又奇特的小学生活。

一年级时,第一次进入教室,看见没有一个人是熟悉的,每个人都很陌生。我孤零零地坐在第二排一个靠边的座位,似乎很寂寞。但是在这时,慈祥和蔼的班主任对我笑了一下,那笑容是那么灿烂,使我孤独的心一下子温暖了。我始终忘不了那次笑容。

二三年级,做作业的时间很少,因此我也有许多时间来参加课外活动,最让我难忘的是那一次与爸爸下象棋。那是一个午后,我与爸爸都同意来一次“象棋大战”,于是我们摆开阵势,开始战斗。我先拱“兵”,爸爸再进“车”。突然爸爸一个进“马”,正冲我的“相”。嘿嘿!我趁爸爸一个不留神一个打炮,把他的“车”给杀掉了。我沾沾自喜,放松警惕,谁知,竟中了爸爸的调虎离山计。我的棋子如被滔天洪水给冲散了一般,一个一个被爸爸吃掉。我的“帅”实在冲不出重围,只得束手就擒。这次象棋大战,我只能以失败告终。

到了四五年级,作业量变得更多了,我也更快马加鞭地写着,有时我也会津津有味地看会儿书,放松一下。但在这个时候,我面对了人生第一“记录”——89分。那天看到分数时,我不禁哭了,回去又挨了一顿骂。但我吸取了教训,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成绩,依然名列前茅。

更让我期待的是六年级,六年级的我会不会更好呢?会不会在六年级发生一些奇妙的事呢?六年级,我对它充满了期待。

这就是我的小学生涯,有悲欢离合,有成功,也有失败,更有期待感。我为我有这样一个特别的小学生涯而骄傲、自豪。

童年自传作文篇五

我出生于20xx年3月5日清晨。我生下来时非常瘦小,只有4斤,姑姑们常以此嘲笑我:“龙生龙,凤生凤,瘦猴的女儿细丁丁!”也正是这样,爸爸给我取名“丽亭”,希望我像花木那样,挺拔而美丽。虽然我不太喜欢,但这是我出生后爸爸给我的第一份祝福,勉强接受吧。

20xx年,我开始迎接人生中的第一次成长——接受幼儿教育。那是我第一次上学。我家住得远,去幼儿园的路显得那样艰难。下雨时,漂亮的花鞋瞬间变成了黄黄的泥鞋;炎热时,走得满身大汗;寒冷时,风直往脖子里钻,冻得瑟瑟发抖,手伸进袋子里也藏不住……

来到幼儿园,一切都让我感觉陌生,但也充满了新鲜。那里游乐设施比较完善,有弯的直的滑梯,有花花绿绿的跷跷板,有大小不一的秋千……那些东西都吸引着我,我很想去玩,可是,我太胆小,总跟在妈妈后面,她去哪里,我也跟到哪里,简直是一只“跟屁虫”,甩都甩不开。妈妈在跟幼儿园老师谈话,经过一番谈论后,妈妈对我说:“你在这儿要听老师的话,不能乱走。”说完,妈妈就走了。

看着妈妈的背影,我的眼泪哗哗地流下来,别人怎么哄都没有用。这时,老师把我抱起来,轻轻擦去我的眼泪。可是我的眼泪却怎么也擦不完,像剪不断的瀑布一样。后来老师把我抱到同学中间,我看见她们都没有哭,我也就不好意思再哭了,把眼泪一收,融入了这个群体,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幼儿园小朋友。

20xx年,我进入小学一年级,并光荣加入了少先队。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因为我的家人都希望我在学习上优秀,将来出人头地,我自然不会辜负他们的期望。我努力学习,力争成为有用之材。

在家里,我时常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看到桌面不顺眼,我会收拾一下;看到地面不整洁,我会清理一下。我也会到菜地去帮奶奶一起摘菜……

20xx年,我成为了一名初中生。挥手告别小学的愉快岁月,即将上演甚是辛苦的初中生活。家里人总是说:“初中和高中是人生最重要的节点,你要把握好!如果你能成功,今后的日子就能苦尽甘来。”于是,我制定了“严酷”的学习作息计划:

星期一至星期五5:30,天还没亮,到处还是灰蒙蒙的一片,别人还在被窝里睡得正香,而我已经在教室里自习了;晚上夜深人静,当别人已进入睡梦中,而我却还开着床灯学习;每一个课间,别人在尽情地玩,我却在教室里做作业……

双休日我更不放过,都有严密的作息安排。一句话,不考出个像样的成绩来,我誓不为人!爸爸妈妈,放心吧,我决不辜负你们的期望,我已经扬起了前进的风帆,正在劈波斩浪,直击沧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