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婆外公作文600字大全(8篇)

我的外婆外公作文600字大全(8篇)

ID:181905

时间:2023-06-05 09:16:41

上传者:曹czj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的外婆外公我的外婆外公二年级篇一

我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公的头发是花白的,长着一对小眼睛,脸上还有几道皱纹。而外婆的头发经过染烫,黑得发亮,还有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

有一次,快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外公对我说:“饿了吧,去冰箱里拿块面包吧。”我听了,心里想:真不想吃那块面包了,都已经放了那么多天了。在一旁的外婆听见了,说:“面包就不吃了,我去买一些牛肉吧。”吃着牛肉的时候我还在想:外公真是斤斤计较,总是那么节省。

一天晚上,我和外婆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看着看着,外公突然把灯关掉了。外婆问:“你关灯干什么?”外公答道:“有电视的光,就不用开灯了,我们可以省电!”外婆大声说道:“又不差那一点儿电,把灯打开!”外公只好把灯打开了。我心里想:外公真小气,不点灯看电视对眼睛多不好啊!我甚至有些埋怨外公。

但是过了几天,外婆做的饭不合胃口,所以我没有好好吃饭,这让外婆不高兴了,没有给我零花钱。外公送我上学时,从口袋里拿了五元钱给我,对我说:“以后别惹外婆生气了。”我心里想:外公虽然很节省,但也很爱我。接过钱,心里像燃烧着一把火焰,很温暖。

我的外婆外公我的外婆外公二年级篇二

瞧,照片上那个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是谁?那个戴着项链的小姑娘又是谁?那个穿黑色方格衣服的老爷爷又是打哪儿冒出来的?哈哈,告诉你吧,那分别是我的外婆、我和我的外公。

重阳节到了,我们本该去登山的。可是因为外婆在六月份的时候摔了一跤,伤了腿骨,虽然现在可以走路了,但如果走得太远,腿还是会疼,所以,我们决定留在家里照顾外公外婆,况且他们已达八十岁的高龄,去登山也不是太合适。

外婆是一名早已退休的小学数学教师。她信佛,心地十分善良,经常帮助一些穷困病苦的人。她很爱我,好吃的东西自己舍不得吃,总是等我春节回福建看望她时送给我。去年,有人送给她一个“南无阿弥陀佛”的护身符,她把它视为自己心爱的收藏品,可外婆却在今年把它送给了我,我戴着它,心中充满了感激。

再说说我的外公吧。外公是一名书法家和篆刻家,他曾经教过无数人写硬笔字、毛笔字,也曾经帮过无数人刻印章。他每天都会在书房里看书、读报、练字,从不间断。在外公身上我看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这张照片就是我们祖孙三人在外公的“陶然轩”拍的,你瞧我们笑得多么开心呀!每当我回到福建老家看望他们的时候,外公都特别高兴,他不仅耐心地教我写毛笔字,而且,已经封刀三年的他,尽量克制住不停颤抖的手,在今年暑假辛辛苦苦地为我雕刻了一个漂亮的姓名章……外公非常爱我,我也很爱外公。

既然外公外婆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对我的爱,那么,我也应该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我对他们的爱。这几天吃饭的时候,我都会细心地给他们剥螃蟹,没有一个小蟹壳能逃得过我明亮的眼睛;我还为他们剥虾,然后“逼迫”他们一个不留地吃下去;前天,妈妈、表姐和我轮流为外婆梳了头发,外婆心满意足地“咯咯咯”地笑着,就仿佛是一个又天真又活泼又可爱的小朋友。外公外婆相亲相爱,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想着对方,不会自私地只想着自己。

我的外婆外公我的外婆外公二年级篇三

外公因血管性偏头痛越来越严重,在子女的一再央求下,来到市人民医院保守治疗,外婆形影不离,为外公端茶送水,二老均已耄耋之年。外公的六个子女轮番到医院陪护,作为孙子一辈的我们一时还插不上手,每天下班后带着我们的子女到医院陪二老说说话,外公的头痛似乎减轻了许多。“嗯,要不是住院,你们这些王八蛋哪会天天来看我们啊?”外公满脸堆笑的说着,似乎治病已显得不重要。“这个老太爷,今天来看望的子女有好几拨呢!均是不同的面孔”,邻床的病友投来了羡慕的眼神。是的,耄耋之年的外公、外婆早已四世同堂,大家庭枝繁叶茂,近60人,表弟兄姊妹也值此机会难得的聚聚头、碰碰面说说工作生活中的欣喜与得失。

外公外婆的晚年是幸福的,但夕阳的美景始终临近了黄昏,早就想以自己的拙笔为外公外婆写下一点东西,可是写什么呢?他们是农村老人中最常见最普通的缩影,外公、外婆不满二十岁成家,现在已八十多岁,外公三十岁不到已双目失明,而外婆对外公不离不弃,始终坚守在这个苦难深重的家庭,共同面对各种风风雨雨,这些又是不常见、不普通的!

解放前的旧社会,外公的父母为了让外公逃避抓壮丁,经常让年轻时的外公用洋灰揉眼睛,导致眼睛红肿发炎,又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疗,最终使外公不满三十岁便双目失明。那时我的母亲刚四岁,年龄最大的舅舅刚刚十一岁。性格开朗外向的外公自此却一直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光明哪怕是一点点或者一瞬间的光明对当时三十岁不到的外公来说就是痴心妄想。如果说寻死需要勇气,那么对外公来说,活着则需要更大的勇气。

外公也曾想到了解脱的方法,去另一个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光明,可是双目失明的外公想要到离家远一点的池塘结束自己生命的目的都不能达到,因为他已经无法摸索到从家门口通向池塘的小路。如果选择在家里悬梁自尽的方式,又担心以后剩下的孤儿寡母不敢在家里居住。但外公还是趁帮着烧火的时候,偷偷的搓了一根草绳藏在柴席下面。夜深了,孩子们已经熟睡了,外公一次又一次的抚摸着几个幼小的子女,他们依然那样沉沉的睡着,不会想到他们的父亲正在进行着一场生死抉择。内心的想法在激烈的争斗着:活着是家庭的累赘,可自己死了,年幼的子女能长大成人吗?孤儿寡母的命运又将如何呢?反反复复的想到这些,外公又将绳子藏回了席子下面。

全家只有靠外婆一个人在生产队起早贪黑的挣着一点公分艰难的维持着生活,老实木讷的外婆也不会用语言来帮助安慰外公,但是没有一句怨言,除了要时刻提放外公做出格的寻死举动,还要经常性的接受别人的白眼:你们家尽是吃闲饭的。那时外婆的眼泪已经流干,已经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了,依旧低着头干着生产队长安排的农活。外婆想的最多的是:这就是命运,这是前世欠了别人的债,今生注定要还的。

外公渐渐适应了双目失明的现实,外婆去生产队上工,他在家里也能摸索着煮好一锅稀饭或者几碗南瓜给大家充饥了。外公不想死了,关键是也不能死了,也盘算好了家里以后的生路。农忙的时候,在家里帮忙看好孩子;农闲的时候,让舅舅搀着走南闯北的讨饭,这总比饿死在家里强!一般秋季农忙结束后,刚十岁多一点的大舅便搀着外公沿路乞讨,金湖是外公最主要乞讨的地方,那时农村大队部有公房或者草垛,晚上父子两个便在公房或者草垛的角落里过夜。没过多久金湖闵桥的一户王姓人家看到父子俩可怜,主动将他们安顿在自家的厨房里,这样外公在金湖有了临时安身的处所。白天沿路乞讨,天黑前将好心人家送上的山芋干或者其他干粮带回自己的安身处,一个冬季下来,也能积攒起一二百斤的干粮,这些足以让家里几个更小的子女度过来年的春荒。冬至前后往回赶,好心的王家大哥总会帮助将很沉的一担干粮挑着送过龙岗的河渡口。现在年过花甲的大舅想起这段经历时总会情不自禁的泪流满面,外公在我们面前经常唠叨这段暗无天日的艰苦岁月,当然提到最多的还是当年讨饭时遇到的好心人——王姓一家。

91年夏天的一个午后,我们在户外的树荫下乘凉,远远看见从村庄的路口走来两个身影不怎么熟的人,走在后面的身上背着沉沉的东西,走在前面的人搀着,还是母亲眼睛好使,“你外公、外婆来了”,母亲激动地说着,立即迎上前去。外公满头大汗,衣服全部湿透了,原来外公从广播里听说地处圩区的我们家遇到了洪涝灾害,他们家的早稻刚刚收割下来,便装了一袋米催着外婆帮忙送到我们家来。尽管91年前后村子里到县城已经有三轮车来回拉运代客,但是从下车地点到我们家还有一公里左右的羊肠小道,外公竟然背着沉沉的米,让外婆搀着一步一挪的送到我们家来,年少的我们心田顿时涌来一股暖流,直至浸透全身。

四年前,外公八十寿辰时,大家庭为二老举办了热烈而又隆重的生日宴会,但外公似乎并不高兴,客人们散去以后。外公说出了心中的秘密:原来外公时常想起当年讨饭时遇到的好心人——金湖闵桥的王姓一家,五十年过去了,他们还好吗?有生之年还有机会回报吗?第二天,大表哥便开车带着外公去闵桥寻找有用的线索,外公说这是探亲。然而毕竟五十年过去了,当年的事情也很少有人记起了,当地农村早就进行了村庄规划,已找不到以前的痕迹了。大家认真的安慰外公:会找到王家人的。

血管性偏头痛越来越严重的纠缠着外公,有一些事情老人偶尔想不起来了,但是寻找好心的王家人,外公却始终清楚的惦记着!我们发现一些有用的线索,一定会第一时间告诉外公,好让他的晚年过得更加幸福,我想我们一定能够帮助外公找到当年的好心人——金湖闵桥的王姓一家。

我的外婆外公我的外婆外公二年级篇四

我的故乡在浙西南的一个小镇,在比例尺稍大的中国地图上才能找到它那个不起眼的名字,可是就那么小的地方,也被表示镇的地理符号遮住了。

总是记得那一个情景,玫瑰色的云朵把西边的天空染得像火一样通红起来,夕阳淡淡地为云影镀上一层隐隐的金边,所有色彩都倾泻到松源河里。每每看到这一幕,我就会禁不住地发呆,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啊,可以掠夺旷世的美。

如果时光倒退那么十年,我也是会站在这里,小手牵着外婆的大手,盯着这样的景色发呆。

小时候因为爸妈工作的关系,我经常跟着外婆生活,外婆家正在河畔。那时候最流行的歌谣就是“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而每每想到这时,我就会觉得这首歌谣是为我而写的,幸福得不行。

外婆是一个很矮小但是很善良的人。也不知多少个晚上,她躺在我身边,不厌其烦地用蒲扇扑打飞来的小虫,送来夏夜的清凉,然后看着我在凉如水的星光月影下,在草席上酣然睡去。或许善良是一种感觉,我见到外婆就有这种感觉。

记忆中的外公是一个格外高大,很能干但是格外严厉的人。我小时候从不敢直视过他,直到现在我还不敢大声和他说话。在很小的时候,外婆就一声声地叮咛:别动,外公会生气的。别这样,外公会发火的。

我真的很相信外婆说的,不论在外人眼里外公的事业多么成功,可我就是怕他。因为我小时候经常看见,外婆被外公呵斥后偷偷抹眼泪。

可是当我犯错时,高大的外公要发怒时,矮小的外婆会站出来把我拉在身后,让外公扬起的手举在空中又放下,悻悻而去。

外婆喜欢养花。月季,夜来香,绣球……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花朵。每年春、夏、秋季,老家院里会聚起各种各样艳丽明亮的色彩,织成各种形状奇异美丽的图案。外婆不美,也不难看,岁月在她脸上留下许多条纹。可当她在花中浇花或是做着一些别的什么事时,我会想起神话中的花仙子。

后来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爸妈去了别的城市工作,我也去了外面的城市读书,顺着松源河流去的方向去了。可是到了那里,松源河再也不叫松源河了,叫瓯江。

外婆向来身体便不好,还动过两次手术。当我暑假回去看她的时候,她的人更显憔悴了,头发也白了很多,脸也显得更苍白,皱纹更密,更深了……看到她这样,我尽力扯出一个笑容,扑上去叫,外婆!

外婆的子女很多,可都像外公当年一样,去了各个地方干一番事业了,当我看到她在午后阳光下推太婆出去晒太阳那孤独单薄的背影时,总是禁不住有些心酸。

后来,我开始给外婆打电话,每次总是家长里短,外婆接我的电话总是高兴的,禁不住地透着欣喜,聊天的内容很平淡,可是每次打完电话后,我的心里总有那一份安然。

现在太阳很好,故乡的太阳也是吗?

或许,在松源河畔的一幢老宅里,有一个老人和一个更老的人,在融融的阳光下。

好想摇到外婆桥。

我的外婆外公我的外婆外公二年级篇五

我的外婆今年六十多岁了,但是她的头发还是很黑,据说是爱吃坚果的好处。

她很喜欢看书,每次坐在沙发上看书的时候,总是戴着一副老花镜。

她种了很多花,比如,君子兰、长寿花、绿萝、茶梅、四季杜鹃等,但是我最喜欢的两种花是,宝石花和鸡冠花,所以外婆家的露台上一年四季都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美丽极了。

外婆还种了青菜、萝卜、莴笋等。

她还会做一手好菜,不过我最喜欢吃的是菜饭,因为那里面有着红红的火腿丁和绿绿的青菜末加上白色的米饭,香喷喷的,好吃极了。

我的外婆还很喜欢唱歌跳舞,我整个寒假都和外婆在一起。

他的头发有点花白,身材很好,走起路来不紧不慢。

他的象棋下的很好,曾经拿过单位第一名,他还经常陪我下五子棋,不过他的水平和我的水平差不多,有时还会输给我呢,哈哈。

他烧的最好吃的菜是桂花鱼,鱼肉是雪白雪白的,吃到嘴里就化了,我们全家都喜欢外公烧的鱼,真的是太美味了。

他还经常拖地板,把家里拖的干干净净,像镜子一样,都能照出我的脸呢。

我的外婆外公我的外婆外公二年级篇六

王杰吃饭时总是透着一股子淑女范儿,即使手中拿着的是包子。

看!

王杰用她那三根白皙圆润的手指轻轻地拈着包子的下端,一边笑着和对面的人说话,一边一小口一小口的如小鸡啄米般吃着,半晌,才把一个不算太大的包子消灭完。也许是觉得有些口干,她慢慢地拿起放在一边的卫生纸擦了擦刚才拿包子的三根手指的指腹,然后两手扶着碗边,翘着小指和无名指,微启着红唇,缓缓地抿了一口。察觉了我的目光,王杰扭过头来,微微的向我轻笑了一下,一边小心翼翼的把碗放回了原处。待到一阵细嚼慢咽后,一是全班最后几名,但她却不着急,拿出一张新的纸巾拭了拭嘴,便端着餐盘慢慢地走了。

如果说王杰是淑女范,那张红就是侠女范了。

张红每次吃饭都跟打仗似得,好像慢了一秒就“gameover”了。学校的馒头虽不大,但也不小,可张红一口下去馒头就少了一半。勺子也不停歇,一勺又一勺的往嘴了送,两颊被饭菜塞得鼓鼓的,还不时的抖动,加上那两腮上的两团苹果红,乍一瞧,还真有点像是一只正在进食的松鼠。因为吃的急,免不了被噎着,张红便总急急忙忙地用一只手端着碗往嘴里倒,另一只手握成拳状,急促的捶打着胸口。一阵风卷云残过后,餐盘上一片洁净,就只剩些菜汤了,一搞定,张红便急不可待的端着餐盘迈着大步走了。

我的外婆外公我的外婆外公二年级篇七

珍惜所拥有的现在,珍惜青春。

——题记

现在我们正值青春年华,首要珍惜的既是青春,而这青春即在校园。

我们的青春的脚步遍及校园,校园也因我们有了青春的活力。我们要珍惜青春利用青春。我们利用青春,在这朝阳播下希望,用青春的温度去培养直至开花,再到结果。我们要珍惜青春,不要把这美妙的年华埋葬在我们的放纵之中。珍惜在这里的时光,珍惜在这里的友情。

在这即将中考的日子里,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小草正因为懂得珍惜它拥有的力量,才铸就了它坚韧的品格;白云正因为珍惜它拥有的轻洁,才悠然地在天空中悠灵;丝雨正因为懂得珍惜它所拥有的晶莹,才美美的在空中飞舞。我们要珍惜所拥有的青春。

有花堪折无需折,莫等无花空折枝。珍惜你所拥有的,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我的外婆外公我的外婆外公二年级篇八

几年前,我就有个想法,就是写一篇外公和外婆的文章,但因为外公和外婆的事太过于心酸,太过于沉重,每次动笔后我都无法坚持写下去,就这样,写写停停,停停写写,一直拖到最近才终于完成。

——题记

外公和外婆是在一前一后去世的,外公在前,是在寒冬腊月的一个早晨,外婆紧随其后,是在春节过后农历三月的一个清晨,两人之间仅相隔三个多月。至今掐指算来,外公和外婆离世已整整三十又一年了。

在我的印象中,外公身材不高,背有点驼,瘦长脸,还留着一小撮花白的长胡须,时常戴着一副茶色的眼镜,外八字腿。外公虽然已过了花甲之年,但整个人看起来却很精神,时不时还骑着自行车捎带点自家的土特产到离家四五公里远的集市上去卖,同时也喜欢捣腾点贩牛羊的小生意,想办法挣点钱以贴补家用。而外婆身材娇小,五官清秀,面目和善,但面容非常苍白,是一个有着一双“三寸金莲”小脚的典型时代特征的农家妇女。因在生下母亲后不久就得了一种罕见的非常奇怪的病,头和双手颤抖不已,无法正常干活,长年累月的只能与土炕相伴,所以日常的饮食起居只能由外公进行全程照料。

外公和外婆膝下子女稀少,只有一个宝贝女儿,那就是我的母亲。按常理说,像外公和外婆这样的家庭,女儿是不应该外嫁的,应该招一个上门女婿才对。当时幼小的我,心里就一直埋藏着这样一个小疑问。后来慢慢长大以后,从母亲和大人们不经意的闲谈中,我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原来由于外婆病情的缘故,需长年累月地吃药进行控制,所以无法像正常的女人那样生儿育女了,所以外公和外婆商量以后,经人撮合,从本村一个家里比较贫困且子女较多的一户人家,收养了一个六岁的小男孩。

当时小男孩比母亲小四岁,母亲出嫁的时候,母亲的弟弟,那个收养的小男孩也已长大成人了,所以外公和外婆还是考虑把母亲打发出去,嫁给了我的父亲。后来,等那个收养的小男孩娶妻成家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意外,这令外公和外婆,还有我的母亲,个个都措手不及,长大后“懂事”的小男孩突然有一天,跑回了自己亲身父母亲的身边,再也不回来了。外公和外婆十几年含辛茹苦地拉扯其长大,但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也没有了。命运注定,两个人只能是孤零零地过完一生。

外公和外婆的家在我家的西面,是在邻村的杨家村,直线距离不过一公里,绕道行走不过两公里。由于是距离近的缘故,也因为再无依靠的人,记忆中,母亲干完自家的农活以后,抽空还得去干外公和外婆家的农活,那时母亲老领着我和弟弟去外公外婆家干农活。我至今还清楚的记得,紧挨着外公和外婆的庄廓,前面有一块近两亩的果园,果园里种植着好几样果树,有苹果树、杏树、桃树,有各种梨树,如长巴梨树、红小梨树等,还有至今我也叫不上名字的其他几样果树。果树底下还种着韭菜、葱、蒜、芫荽、萝卜、青菜等各种日常生活必需的蔬菜。果园是外公和外婆的命根子,是他们家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小小的果园,不仅养活了外公和外婆一家人,而且也正是靠着这个小果园,三十几年来,外公一直坚持给外婆治病,外婆的病才会一直得到有效控制而没有进一步恶化。

母亲和外公在果园里干活,但还得照看着外婆,所以他们把外婆扶到果园里,找上一块干地方,铺上一块小毡毯,让外婆坐在上面。我和弟弟就围在外婆的身边,看着外婆颤抖不已的头和双手,于是我心里就很好奇,我就反复地问外婆:“外婆,外婆,您为什么老是摇头呢?还有您的手,为什么老是动来动去的呢?”不懂事的我,还用自己的小手紧紧抓住外婆的大手,不让其颤抖。此时的外婆,只是勉强地挤出一点笑容对我说:“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一次两次的问,外婆也好像无所谓,但问得次数多了,外婆也就伤心起来了,眼眶里噙满了泪水,还一滴一滴地往下流,看着外婆流出的眼泪,我就害怕了,就赶紧跑到外公和母亲干活的地方去了。如今想来,我对自己当时不太明事理的做法感到一丝丝愧疚,因为我的这种做法,对外婆是一种无形的打击和伤害。可当时的我怎么会想到这一点呢?不知道外婆得的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直到长大成人以后,我才知道这种病叫做帕金森病,到现在为止,医学界还不清楚帕金森病的真正起因。

外公虽然脾气有点火爆,但却对外婆疼爱有加,照顾得细致入微。特别是到了晚年,外婆的病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还是一点一点地加重,外婆的饮食起居、吃喝拉撒都离不开外公。可想而知,外公比常人付出了多少倍的艰辛。母亲看到这种状况,也和父亲商量着要把外公和外婆接到我们家里来,但固执的外公和外婆始终不同意母亲的看法,原因有三:一是我们家孩子多,房子却不多,他们一来,孩子们无处居住;二是我们家经济条件不好,多两口人开支就加大,负担就会加重;三是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较深,如果在女儿家里养老,害怕别人在背后戳自己的脊梁骨。所以不管母亲怎么劝说,外公和外婆就是不愿到我们家来,好不容易来了,也是早上来,晚上走,从不在我们家过夜。

随着渐渐长大,我对一些事情开始有了自己简单的评判标准,每次跟随母亲到外公外婆家,看到年老的外公在伺候年老的外婆那种艰辛的情景时,我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对外公的敬佩之情不由得从心底油然而生,外公的形象立时在我的面前变得高大起来。母亲在抓紧时间干活,洒水、扫地、抹桌子,烧水给外婆洗头、洗脚,洗外公外婆换下来的脏衣服,和面做饭,一样不拉,井井有条,此时我也不再顽皮了,人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也抢着给母亲当下手。唯有此时,外公才有一阵喘息的机会。每次母亲把活干完,领着我和弟弟回家时,外公都送至家门外,直到我们走远了,看不见了,才回家关门。

就在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天晚上放学回到家里,我领着弟弟刚进家门,姐姐就对我们说,快把书包放下,我们到外公家去,去见外公最后一面。我问姐姐,外公怎么了?姐姐说:“外公今天早上钻到鸡窝里去拾鸡蛋,再也没有起来,已经死了”。啊!外公死了,我和弟弟异口同声地喊道。于是,在姐姐的带领下,我和弟弟去见了外公最后一面了。

可惜的是,我们并没有见到外公最后一面,因为外公家专设了灵堂,灵堂就设在堂屋里,外公的尸体已经停放在灵堂里了,姐姐领着我和弟弟跪在外公的灵堂前,烧了几张黄纸,磕了三个响头后,就对我和弟弟说:“她要去守丧的房子里跟母亲说几句话,不要让我俩跟进来,你们就站在这儿等着”。于是,我和弟弟就站在外公灵堂外面的一侧等着,不一会姐姐就出来了,就领着我们回家了。

在回来的路上,听姐姐说,今天早上起炕后,外公钻到鸡窝里去拾鸡蛋,再也没有爬起来,直到中午时分,外公的弟弟的儿子,也就是外公的侄子到外公家取东西时,才发现外公死在鸡窝里了,然后才通知我们家的。姐姐又说,因为是寒冬腊月,发现外公死的时候,外公的尸体早已经冻僵了。听到这里,我的眼泪就下来了。

外公就这样匆匆地离开外婆而去,也离开我们而去,没有留下任何一句遗言。

外公去世后,外婆的生活就成了大问题了,母亲想把外婆接到我们家里居住,好尽一点孝心,但此时外公的侄子们就不同意了,他们说要轮流照顾外婆,直到外婆去世为止。母亲孤身一人,没有人替她说话,就这样,外婆就孤零零地一个人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外公的侄子们负责提供外婆的一日三餐。母亲也时常过去陪陪外婆,就这样,外婆在孤独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站,当那个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万苏复苏的春天即将来临之际,外婆的人生之路也就走到了尽头,在一个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即将来临之时,外婆也追随外公而去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