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七天读后感1500通用

2023年第七天读后感1500通用

ID:186101

时间:2023-05-20 05:48:28

上传者:曹czj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七天读后感1500篇一读完全书后,我重新认识了生与死。生生死死还不如说是一场单程旅行,上上下下,来来往往。在本书中,生死也就是分隔于两个世界,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另外这个世界可能会丝毫不在乎。而有些东西,将从这个世界带入另外这个世界里。本书以荒诞的视角行文,即一个死去的人。他回忆着和正经历着的世界,在他的生前和死后这个世界又是怎样的。从他死去的第一天写到第七天,作为七个部分,书中开头就以雪、雾、雨这些意象来营造出模糊的环境和视线,朦胧和荒诞的世界。在刚开始会给人一种困惑或不确定感,继续阅读下去后就能发现另一片天地。在书的前部分,主人公死后所见的人和发生的事在后文皆一一对应,从而将全书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内容上,这本书极大的讽刺了现实社会里的不公平、黑暗的一面,借助一个死去的人视角,从权利、金钱到现实人们的欲望再到人性的阴暗面:虚伪、攀比、恶毒、幼稚、冲动......这些在书中展露无遗。

小说中,死去的人生前有钱的话可以有墓地,有人哀悼,可以穿绫罗绸缎,可以有高档的骨灰盒,可以买到一块土地埋葬,最终能够得到安息。没有钱的人,不能买到土地埋葬,也就不能安息,只能永生,一直在这个悲惨的世界里,一直在那个叫死无葬生之地的地方。在殡仪馆里,有钱的人可以坐沙发,没钱的人只能站着或者坐在一个塑料板凳上。而那些有权力的人更是豪华的待遇,需要城市封路,大批的游行。从这个情节里就将社会的许多方面暴露出来,现实中,在候车厅里,同样是设有贵宾区休息室,里面的人可以吹着空调,喝着咖啡,翘着二郎腿。而普通人则是拥挤在一起,你推我搡,拖家带口。

在小说中,还涉及到了社会舆论与社会人们的关注点。一个商场发生火灾,而负责人对社会称仅仅有7人死亡9人受伤,而网上的舆论则是说相关人员删除了大部分的死亡名单,那些人的亲属也被送了封口费。最后主人公在那个叫死无葬身之地的地方遇到了那些在死亡名单上被删除掉的人。这样重大的事件就这样被上面的政府敷衍了过去。同样,主人公的母亲花了二十年时间终于找到自己的亲生骨肉,但是当警方的“惊雷行动”打击组织的事公开后,社会媒体将全部的焦点集中到这次行动中,各种人物的剖析,信息的公开,社会已经忘记了主人公与他母亲的相识。这是因为现实社会里的媒体往往是过多去迎合大众的欲望吧。

小说是以生与死的世界展开,由于不久前送走了爷爷,因此每每读到离别或生与死的时候,便潸然泪下,也会想到当初送别爷爷时候的情景,想到爷爷生前时候的样子,爷爷以前的经历也是那样的艰辛,和奶奶一起含辛茹苦养育儿女,最后竟是落了这样的结局,此刻千言万语,也难能表达思念之情。

小说正如标签上所写的那样,比《活着》更悲惨,比《兄弟》更荒诞。但是作者还是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与现实的荒诞相比,小说的荒诞真是小巫见大巫。

第七天读后感1500篇二拿到书,迫不及待打开读,因为之前的《活着》让我特别喜欢余华这位作者,他的文字总是让人忍不住落泪。可能这本书存在着争议,有人说余华江郎才尽。于我而言,这本书依旧能感动我,就是一本好书。

书中的情节尽管荒诞,却又令我感到无比真实,也许是因为其中影射出的现实社会问题,如官场腐败、城市鼠族等等。但更大一部分原因应该是生活之于我们的遭遇比书中描写的更加荒唐。读到一半的时候,我沉浸在主角父亲的故事中,我相信世上有同杨金彪一样善良至极的老实人,同时为他的遭遇感到深深的无力。这种无力感在我读到鼠妹自杀前写日志的那一段更甚,对于一个女孩子宣称要自杀的言论,不但无一人劝阻,甚至为她出谋划策怎样死在哪里死,“键盘侠”这个词不禁在我脑中浮现出来。

这七天像是在追朔过去,也像是追寻自我,也许只有明白且淡然地活完了一生,才能安静的离去吧!

他没有墓地,也许会像此地每个死去的生命一样,最终变成一具骷髅,再无皮肉之躯,看着这个世界的来来往往,听来的人一遍遍诉说他们的恩怨情缘,悲欢离合,只不过这些情感的感知终会因在这个世界时间的消逝而麻木和遗忘,最终彻底失去在那个世界活过的痕迹。

这里的人们永远也去不到的地方死无葬身之地。

直到我读完整本书,他在书中构建的“死无葬身之地”,在那个超脱的世界,人人“死”而平等,人们仅存的一点欲望也变得单纯简单。那里脱离现实社会的冷酷残忍,死后反倒比活着更加温暖,虽然讽刺,却让我感受到对美好社会的期许。

余华真的是把小人物的悲哀与善良写绝了,每一个渺小且平凡的人,都能在他笔下找到自我的缩影,这就是余华的魅力所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