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昆虫记读书笔记300字(6篇)

2023年昆虫记读书笔记300字(6篇)

ID:198610

时间:2023-05-24 06:15:03

上传者:曹czj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昆虫记读书笔记300字篇一

暑假,我读完了法布尔的《昆虫记》,第一次深刻的了解到昆虫的世界,也第一次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昆虫记》以人性化的目光关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百态。

正如法布尔所言:“应该接受质询的不是动物本身,而是我们自己那充满着各式各样先入为主观念的头脑。”世人都认为,蚂蚁勤勤恳恳,但通过法布尔的观察让我们知道了,厚颜无耻的掠夺者是蚂蚁,而勤恳工作的是蝉。是啊,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我们又是有什么理由一口咬定蚂蚁就是那个勤勤恳恳的工作者呢?一切都不过是我们的自以为是,我们都被表象所迷惑,都被我们那有着先入为主观念的头脑所控制,或许这就是人性吧!我们都把自己想象的太过于强大,而忘记了讲求事实与观察。

读完《隧蜂》这一章,我为隧蜂打抱不平,也为那些吃白食者感到羞耻,但马上,我也认识到,我们人类和吃白食者又有什么区别呢?从最低等的生物,到最高等的生物,凡是生产者都受到非生产者的剥削。以其特殊地位本应超然于这些灾难之外的人类本身,却是这类弱肉强食残忍表现的最佳诠释者。人们或许在心中想:“做生意就是弄别人的钱。”

正如小飞蝇心里想:“干活就是弄隧蜂的蜜。”每一个人都在进行无形的抢夺,每个人都会因贪婪和利益而引起战争,或大或小,都是一种野蛮,一种人性的欲望。法布尔说过:“地球是一个长了虫的核桃,被邪恶、贪婪、欲望这三只蛀虫在啃咬。”我们要做出行动拯救我们的地球。

我们都以为人类是高级的动物,与昆虫有着千差万别,但是昆虫又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透过昆虫,我们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甚至有时,昆虫会比我们做得更好。

隧蜂的宽容,圣甲虫的精致,蜣螂的慈爱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更是我们做出改变的关键点。

昆虫记读书笔记300字篇二

《蟋蟀的住宅》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这篇文艺性说明文记叙了蟋蟀建造巢穴的过程,它勤劳,不辞辛苦,不随遇而安,令人肃然起敬。

昆虫虽是动物世界中的渺小一族,然而昆虫世界的奥秘是无穷的,法布尔通过《昆虫记》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昆虫的生活画卷。

大部分昆虫在自然界中仅存活几个月,在这短短的几个月中,它们要抓紧时间筑窝,繁衍后代,寻找食物。每一种昆虫都像人类一样组建自己的家庭,产下自己的后代,每天为生计而奔波,昆虫丝毫不比人类轻松。

可别看昆虫弱小,它们天生都有自己的一套绝活,如樵叶蜂没测量仪器,却能精确地剪下圆形的叶片,黑胡蜂能知道自己卵的性别,松毛虫在外出时能随时吐出丝线,以便找到回家的路。园蛛能织出规则的圆形网,而且它不用任何仪器,就能随意将一个圆划分成若干等分,这种天生驾驭几何学的才能实在令人类叹为观止。每一种昆虫也都有自己的天敌,每一种昆虫的数量都是不多不少,正好能维持生态平衡。当然这都是大自然的巧妙安排。不得不承认大自然是神圣的。

人类对生产力的定义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试想一下,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怎么能去战胜自然、征服自然呢?大自然就像是我们住的房子。房子漏了,我们要及时维修,否则它会越来越坏。房内脏了,我们要打扫,否则会垃圾漫天。我们不能嫌哪面墙碍事就拆掉哪面墙,否则会毁掉房屋。对待大自然也是如此,人类应该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自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而不能在自然界中肆意妄为,更遑论征服自然、战胜自然了。

步入21世纪,物质文明飞速发展,同时对自然界的破坏也愈加严重,于是大自然开始反抗,虽是无言的抗争,却是彻底的愤怒,因人类活动而导致的大自然灾害层出不穷,在灾难面前,所有的科技都显得那么无力。

于是人类开始觉醒,学校教育中增加了有关环保的课程,近年来环保、低碳生活成为流行元素。人类似乎已明白征服自然是不可能的事,而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就成为新名词。然而对于习惯于享受的多数人来说,他们不愿过低碳生活。因此,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仅仅成为一场作秀活动,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放弃既得利益来保护生态环境(除去受灾害影响的几个国家),仍然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轮番上演着一幕幕争夺利益的闹剧,就好像是在即将崩塌的山洞中,寻宝的人仍在为争夺宝藏而打的头破血流。熟不知“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技同样是把双刃剑。科技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也许现在科技的作用是利大于弊,然而“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它的反面。不计后果地开采,毫无节制地利用,我们要穷尽子孙后代的资源。竭泽而渔,这正是现代人的所作所为。长此以往,人类的未来会走向何方?

昆虫记读书笔记300字篇三

寒假里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上个学期我们学的《装满昆虫的口袋》中的主人公法布尔。读了这本书后,我学到了许多有关昆虫的知识!我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它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了数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让我细致地了解了昆虫。

这本书里写着:螳螂孔武有力,嗜肉成性,专吃活食,是昆虫世界凶恶的猛虎,埋伏着的恶魔,田野的霸王。螳螂在捕捉猎物时,它的钳子先是收着的,静静地等待着猎物的到来,当地的人们还以为它在祈祷。可是,假若有一只苍蝇从它面前飞过,它就立刻以闪电的速度扑过去钳住虫子,咬开它的颈部,然后从容地把虫子吃掉。这让我知道了:虽然螳螂外表美丽,但是内心非常凶残,我们要看到它凶残的本质,不要被它的美丽外表所迷惑。但是,别看螳螂这么凶猛,它也有被欺负的时候。螳螂的幼虫刚从窝里出来的时候,往往被弱小的蚂蚁咬碎吃掉。不过,一旦螳螂长大,蚂蚁就再也不敢欺负它了。

我还很佩服蜣螂。蜣螂这个名字大概大家都很陌生,其实这只是一个学名,其实这是一种叫屎壳郎的昆虫的学名。大家对屎壳郎都不陌生吧。大概大家都觉得这种昆虫天天和污秽之物打交道,想必也不是什么好虫子,自然不及萤火虫那般可爱。但是不要忘了,它为什么叫屎壳郎?就是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在为人们消耗着那些无尽的废物。

蜣螂的工作是比农民还要辛苦的,但是蜣螂却比农民还要任劳任怨。蜣螂在田地里工作,拖拉机播种机推土机等等都会影响它的工作,甚至一把普通的锄头横在它面前也会阻挡它的去路。那么蜣螂会去把废物堆到那些拖拉机上吗?当然是不会。它们会绕过那些轰鸣作响的机器另辟新路,哪怕是千辛万苦堆积而成的成果被毁,它们也不会在那里发着无尽的牢骚,而是节省下那些发牢骚的时间来尽快开始新的工作,这就是蜣螂所做的一切。这让我觉得:蜣螂虽然外表丑陋,但是任劳任怨担负起清洁地球的使命,让人类的家园更加美丽。

法布尔为我们开启了昆虫世界的大门,我想,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法布尔观察事物细致入微的精神,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斯所说的:“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大自然,去探索和发现其中的奥妙。

只要看名字就知道这本书是昆虫的记录。从侧面也可以看出,这本书的作者热爱昆虫,热爱自然。和作者一样,我也喜欢昆虫,于是打开了书的扉页。

吸引我的是作者法布尔的介绍,他热爱科学和自然的精神让我感到敬畏。一个人有这样的毅力真的不容易。看着这么厚的书,我不禁感叹。

法布尔一生致力于昆虫的研究,留下了这部杰作《昆虫记》。这本书用了很多笔墨介绍昆虫的生活习性。描写十分细腻,语言生动,充满诗意和情趣。其中我特别喜欢描写蝉的章节。fabres先是用寓言《蚂蚁和蝉》引出下面的话,然后写蝉的穴道,蝉是怎么挖洞的,然后写蝉的蜕变,再然后写蝉的鸣叫。我最喜欢这一节,因为法布尔开始研究实验,他先找到五只蝉,然后逐一分析实验。语言充满了科学性,片段之间没有脱节,非常贴近,让人回味无穷。

《昆虫记》还有其他昆虫,比如螳螂、蚂蚁、蝴蝶。法布尔对他们一视同仁,非常喜欢他们,没有任何厌恶的感觉。可见他真的特别热爱昆虫和大自然。如果一个特别讨厌昆虫的人,会写这样一本哲学书吗?还能有这样的毅力吗?不,所以法布尔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榜样!

看完这本书,我感触良多:天啊,法布尔坚持了这么多年,写出这样的作品真的不容易!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这时,妈妈走过来对我说:“宝贝,你对他的毅力感到惊讶,是不是?”其实一个人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有兴趣,就能克服很多困难,就像法布雷加斯一样。他热爱昆虫,对昆虫有兴趣,所以有毅力写下《昆虫记》。可见他的勇气和决心还是挺大的!”我点点头,妈妈看着我笑了笑,“你有兴趣吗?”我说,“当然,我的兴趣是看书,好好看书!"

《昆虫记》语言很幽默,拟人化的方式将昆虫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法布尔描述的昆虫习性来自于他的细心观察。他用心观察,用细腻的心观察,在当地描述昆虫习性,让人们了解昆虫。

哦,我明白了。法布尔的《昆虫记》之所以如此精彩,语言如此幽默生动,形象如此传神,是因为他有一颗平易近人的心,对爱虫有兴趣。

人们说:“多读书,读好书。”像《昆虫记》这样的书都是好书,我们都应该去读。弘扬读书精神,让人爱上读书,让自己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不知不觉,我已经翻到书的最后一页,不禁感慨:这本书太好了!我们都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昆虫记读书笔记300字篇四

《昆虫记》是著名科学家法布尔的作品,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我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青竹蜂的巢是在潮湿的泥土下,螳螂的天敌是个头最小的蚂蚁,螂蛛是蜘蛛中的毒王,当人们被咬后会失去知觉,小动物被咬死后就会立刻死去等。

法布尔总是珍惜每一个生命,哪怕是很微小的生命,他也从不杀死它们,昆虫和我们一样,也会有可爱的小宝贝,它们也有自己的家,各有各的本领,只是他们不会说话。

昆虫的世界真奇妙啊!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明白管虫还会穿衣服,不明白松峨虫会预测天气,也不明白小蜘蛛会用丝线爬到各个地方,此刻,我全明白了。

有些动物的思维比人类还要高,例如给赤条蜂留食物时,是把毛毛虫弄的不能动,让它失去知觉,而不是将毛毛虫杀死,这样的话食物就可以保鲜了,又如舍腰蜂给卵捕蜘蛛时,只是捕小的,这样,每只都能够使小虫一顿就能吃完,也是保证新鲜。

《昆虫记》中,我还认识了喝树汁的`蝉,吃蜗牛的萤火虫,爱吃莴笋叶的小蟋蟀……

我也明白是我误会了蜜蜂。我不该用相同的眼光对待所有的昆虫。蜜蜂早出晚归是为了人们能吃到甜的蜜,而它用刺并不是为了伤害人类,而是自卫;还有蝴蝶,七星瓢虫等等,如果没有它们,我们会有多姿多彩的世界吗?

因此,我们要保护昆虫,让它们更好的活下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就能了解世界的奇妙,这就是我读完《昆虫记》后深刻体会到的。

昆虫记读书笔记300字篇五

孰真孰假,孰是孰非?——题记

夏日的蝉鸣,枯燥而乏味,为炎热的夏天更添一分热度,直烧得人心头火四窜。

我是讨厌蝉的,向来讨厌的,常常拿起家中晾衣的竹竿对蝉赶尽杀绝,或是带上父亲和兄长,在不那么炎热的傍晚,到林间捕蝉,捕到后放在盒子里,或是摇晃或是用手去戳,极尽残忍。

后来会认点字了,就更讨厌,可不是么,“如果你夏季唱歌,冬季便去跳舞吧。”书中便是如此说的,它大肆赞扬蚂蚁的勤劳,贬低蝉的好逸恶劳和贪得无厌。

上了初中便搬家了,新家周围少树,自然少蝉,身居高层,听不见蝉鸣,只有车辆的鸣笛声和喇叭声。一时间,竟无比地怀念,怀念那聒噪又贪婪的家伙。

偶然路过一棵树,树下草丛中突然发出锐利的鸣叫,后劲不足似的转瞬即逝。被好奇心指引着,蹲下身扒开草丛,却被眼前景象吓得一抖——一只尚有半丝气息的蝉,嘶嘶哀鸣着,周围围了一群蚂蚁,它们井然有序地搬运着蝉的残骸。算不得有多血腥,毕竟只有肢干而并无血迹,但蝉的哀鸣却听得人心底一阵发凉,那是绝望的歌声,是哀乐。

后来再去看时,蝉早已被蚂蚁肢解运走了。树还是原来的树,泥土还是原来的泥土,好像没什么不同,又好像什么都不同了,于是无奈地感慨一声,再走远,

在长大些,便放弃了幼稚的动画,拾起纪录片,以上帝视角观看动物世界,也着实有趣。影响最深的一次约摸也只是讲蝉的那一集。它说,蝉在土下被掩埋数年之久,只为了几个月的真情演唱和自由地翱翔。大约也是在那时,对蝉起了真正意义上的心态转变。

这是蝉,真实的,鲜活的。它在地下阴暗的角落里被遗忘,然后在盛夏阳光的照耀下,毅然爬出地穴,在痛苦的蜕皮后于阳光之下晒干它的羽翅,骄矜地扑向蓝天,接着开始放声歌唱,嘹亮而真实。那是为了歌颂生命,为了歌颂爱情,歌颂阳光的火热和月光的清冷,歌颂日出的温暖和黄昏的幽寂。

直到看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当时老师说看出要做批注,那么我在蝉的篇章中所写的批注怕是最多的了。

蝉,它骄傲又不自满,它歌唱,不论旁人如何猜忌,它大口喝它的琼浆玉露,也不管旁人腆着脸上前求一口水喝。人们说,蝉冻死于冬天的厚雪里,可最终,却是死在了乞求水喝的蚂蚁手上。它们踏着整齐的步伐,唱着我们听不见的歌,回它们的洞穴里。

人世又何尝不是如此?孰真孰假,孰是孰非?真相往往藏在腐烂的尸首背后,但在烈日的照耀下,尸骨会化为灰烬,唯真相永存。

昆虫记读书笔记300字篇六

孤单冰冷的月光,枕边长发的芳香,透过台灯那柔和的光亮,我渐渐地没入了梦乡。我踏在一片薄薄的树叶上,随着晚风轻轻地飘荡,离那银色的树林近了,近了,稍一呼吸就能闻到,泥土味儿的清香,那挂在枝头摇晃着脑袋的小树叶们,悄悄地为我送上了一曲森林大合唱。我从树叶上跳下,踱着小步,推开了一扇属于森林的窗。

如果说,缘分是个偶然,那么,我遇上《昆虫记》就是一个必然。胳膊撞上了书架,它就这么一不小心落入了我的怀里。为了这么个唯美的邂逅,我逐字逐句将它读下去,仔细那么一回味啊,不知不觉中就踏入了这个童话的世界里。

诶,你走的慢些啊!我拾起步子,追着法布尔的足迹。森林里是这般的幽静,就算有着那凄清的月光也看不是很通透。我茫然地抱着脑袋,希翼着谁能借我一点点光。

“提着一盏小灯,在黑夜里奔忙,是在寻找,白天失落的太阳,还是为别人,把夜行的路照亮。”看哇,那一只只小不点乱中有序地提着一只小灯,幽幽地飘行在我的前方。我讶然地捂住嘴巴,就怕不小心吓走了它们罢。夜沉如水,就是这么几只小家伙,用生命点亮了照亮前路的荧绿小灯,温暖了我心底的彷徨。

我想,它们是想告诉我要学会奉献吧,用它们翩跹的舞蹈,用它们那短暂的只有五天的生命,用它们绝大部分的能量来氧化发光。这是份不寻常的美丽,它在以生物的名义,画出人性的浪漫,那纷飞在半空中的小光亮,是智慧的眸光。

我循着眼前微弱的光芒,在树林里穿行,脚步缓缓。

“知了,知了……”

是谁?是谁在唱歌呢?我抬起头,在那树叶的掩映深处,细细一瞧,原来啊,是小蝉儿在排练合唱呢。它们的嗓音很清脆,伴着晚风中树叶碰撞到一起的响声。闭了目,耳边的音色更加悦耳。

有人说,蝉栖身在高树上,夜夜都是餐风引露,难以饱腹,它们费力地鸣叫怨恨也是徒劳,五更时分,蝉的鸣叫声悉数欲断,而一树绿叶却依旧苍翠,显得冷酷无情。我想问,蝉儿们,你们怨吗?倦吗?它们一遍又一遍告诉我“知了,知了。”我蹙眉不语,我想我了然了,它们知了,知道的是付出不一定能收回回报,但是绝对不能忘了努力和辛劳。

感谢伟大的科学家——法布尔,是他呐,给这歌声填上了词句,这声音是多么的深入心底,蝉儿们吟唱在自己的汗水中,吟唱在幽凉的月光下,吟唱在我的嘴角的笑靥里。这是一首发人深省的赞歌,在鼓励那些离成功仅差几步的人们,不要害怕前路迷惘,不要轻易说到放弃。

我依着树干坐下,思绪替我的身体徜徉在这片生机勃勃的森林里。生命是中很奥秘的东西,每一个生灵都有生命,我们怀着敬畏的心情,用数十年头探究着我们的逝去,昆虫却在这短暂的几天里,用生命探究它们存在的意义。

法布尔说:“我不过是一盏灯,照亮了我面前的一小块地方而已。”是啊,伟大如他却说自己照亮的是一块小地,那我们是不是都可以想想,如果我们都是一盏小灯,肩并肩站在一起,那么照亮的会不会就是整个世界呢?

半空中拂来几朵淡淡的云,月亮打着呵欠眯着惺忪的睡眼躲进了云里。我踏上一片碧绿的小叶,乘着清风,关上了那扇属于森林的窗。

合上《昆虫记》,我揉了揉眼睛,耳边依旧萦绕着合唱的余韵。

嘘,别出声亲爱的,明天夜里,跟着法布尔的脚步,跟在我的身后,让我们同时推开那扇神秘的窗户吧,相信我,你会在那个未知的渺远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的奥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