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传承武术作文 武术作文字(大全七篇)

2023年传承武术作文 武术作文字(大全七篇)

ID:215427

时间:2023-06-04 14:11:38

上传者:曹czj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传承武术武术字篇一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地位+意义)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保护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保护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特点: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现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

(4)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4、怎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5、为什么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文化是世界的,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文化又是民族的,各民族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6、为什么要进行中外文化交流?

必要性:

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特点: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要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意义:

(1)对内:

①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

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③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2)对外:

①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有利于加强两国人民的友谊,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7、如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①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②利用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推动文化传播与交流。

③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在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中,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⑤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封闭主义等。

8、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习俗、建筑、文艺、思想的继承。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内涵又因时而变。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9、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1)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10、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态度:

(1)继承角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腐朽的东西,要“移风易俗”,自觉地改造或剔除。

(2)发展角度: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3)创新角度: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吸收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

(4)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推动我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高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5)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封闭主义”“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

1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1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更替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重大的。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13、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

(1)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也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类文化传承中产生重大影响。

(4)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4、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文化创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时代要求。

15、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融合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主体角度: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进行文化创新要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4)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封闭主义”“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

(5)必由之路: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传承武术武术字篇二

(一)传承与创新齐鲁文化的重大意义。

(二)齐鲁文化的丰富内涵:(1)齐鲁文化的起源与历史沿革;(2)齐文化的基本内容;(3)鲁文化的基本内容;(4)齐鲁文化的融合。

(四)齐鲁文化的创新发展

(五)发展齐鲁文化产业

(六)齐鲁文化走出去

三、研讨形式

采取大会主题发言和互动研讨的形式进行

四、研讨会时间地点

时间:拟定于5月中旬,会期1天。地点:山东师范大学。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五、主办、承办和支持单位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支持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报、社会科学报、齐鲁晚报、山东商报、齐鲁网

六、与会人员

中央、省里有关领导同志;国内外、省内外有关知名专家;知名文化企业负责人;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支持单位负责同志;各市、有关企业、高校社科联主要负责人;优秀论文作者代表。出席会议正式代表约150人。

七、征文要求

1.紧扣论坛主题。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思想性、创新性,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学风文风端正,学术规范严谨。

3.应达到cssci来源期刊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水平。

4.一般应未公开发表,6000字以内,符合编排统一格式(见附件,不符合编排统一格式概不接收)。

5.附500字左右的文章摘要,供媒体使用。

6.论文最后请一定注明联系方式。

八、有关事项

1.本次研讨会是本年度举办的两个全省性大型论坛之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动员广大专家学者积极撰写论文,确保水平高、社会影响力大的专家学者按时到会,每个单位至少报送5篇高质量的论文。

2. 与会人员住宿费、往返交通费自理,由所在单位报销。

3.坚持以文与会。论文作者请于5月1日之前,将论文和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单位、职务、职称、手机号码、电子信箱、通讯地址、邮编),通过邮件分别发给省社科联学术部、山东师范大学社科处(并电话告知联系人),以便安排有关会务。

4.年底将评选100篇左右优秀论文,表彰奖励,并出版《山东社会科学研究·》,各单位作为cssci来源期刊对待;通过组织评审,从获一、二等奖的优秀论文中选择30篇有研究价值的文章,列入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组织继续深入研究。选择摘要创新观点通过《山东社科成果专报》报省领导参阅。推荐部分优秀论文在有关学术期刊和重要报纸上发表,请广大专家学者积极撰写论文参与研讨。

九、联系方式

省社科联学术部联系人:***********

山东师范大学社科处联系人:***********

传承武术武术字篇三

1. 文化的多样性: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

(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

3.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5.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也属于整个世界。总之,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6. 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

7. 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答:尊重文化多样性。(第4、5、6点组合)

8. 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9. 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2)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3)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文化传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4)大众传媒: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0.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 传统文化的继承

(1) 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色彩。

(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 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 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 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7.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五课 文化创新

1.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 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3. 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3)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 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之二(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传承武术武术字篇四

1月1日起施行《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新增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传统节日,这是国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肯定和推广的有力手段。中国传统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胎记,而武术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掌上明珠,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凝聚着中华民族生活形态和意识形态上的历史记忆。如何认识和辨析传统武术与武术传统是我们传承武术文化的前提。

庞朴在《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一文中很清楚地说明了“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他在文章中指出:“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论。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文化传统的全称大概是文化的传统,落脚在传统。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有形的实体,不可抚摩,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在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在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而且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如愿套用一下古老的说法,可以说,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1]通过这段引文,可以为我们进一步理解“传统武术”和“武术传统”的关系提供一个思路。

现在我们一般所说的“传统武术”,主要是指在民间流传的、世代传承的武术技艺和相关的理论,这主要是从技术的层面上考虑的,我们或称之为“狭义的传统武术”。如果从武术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传统武术”所涵盖的面非常宽,因为,“历代存在过的”(庞朴先生语)和武术有关的“实体”和“意识”都可以称为传统武术,内容相当庞杂,可以说几乎包含了我们平时能见到的和谈论的所有武术“文化遗产”。从文化结构的角度看,武术文化可以分成四个层面,其中“物态文化层”所包含的古代的冷兵器、现代的武术器材、与武术相关的文物、建筑等,“制度文化层”所包含的武术传承的诸多的形式和特点,以受“行为文化层”所包含的各种武术的拳种、相关的理论、与研习武术有关的民俗,都应属于传统武术的范畴,这已远远超出了“术”的范围,我们或可称之为“广义的传统武术”。

庞朴谈到:“(文化传统)它范围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文化传统便成了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没有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民族能够如何得存在,一个社会能够如何未涣散,一个国家能够如何不崩解。”[2]武术传统则是指武术文化的文化结构中“心态文化层”的内容,它通过武术文化中形而上的“道”反映出来,并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它在武术的传承过程中起到支撑的作用,使武术得以传承,这种精神,一方面“范围着”习武者对武术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习武者习武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习武者生活“情感抒发”,“左右着”习武者对武技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习武者对习武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习武者的“终极关怀”,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向每一个研习者传递了一种民族精神。可以说,在武术传承的过程中,习武者所传承的这种民族精神比武术技艺更加可贵。

2传统武术与武术的辩证关系

从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关系的角度来看武术文化,武术文化包含传统武术和武术传统两部分,以及与武技密切相关的其他内容。由于传统武术都是“有形的实体”,是“可抚摩”的,武术传统因为它“不具有形的实体,不可抚摩,仿佛无所在”,所以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传统武术”和“武术传统”并非仅是词语上的颠倒,因为“传统武术”和“武术传统”本来就是相互紧密联系,却又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两者不能混淆。“传统武术”更侧重于“术”,其内容集中在技术方面,通过人来演练和传习,人们在日常接触到的都是这种“术”。而“武术传统”则主要是精神方面的内容,它更多地表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精神,并具有一定的武术特点,或者说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精神在武术文化中的体现,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习武的人。所以,武术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武术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从某种意义上看,武术传统比传统武术更加重要。

3传统武术是以武术技艺为核心的武术文化组成部分

由于中国武术非常全面地反映了在冷兵器时代或以冷兵器为主要兵器时代的技击技术,所以从整个传统武术的角度看,许多拳种的内容既有拳术,又有器械,往往还有多种器械。当然,有的拳种只有拳术而没有器械,或只有器械而没有拳术,但从整个传统武术来看,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武技所不能与之相比的。中国武术从运动形式上看,可以分为套路运动和对抗性练习两部分。各个拳种在流传的过程中,往往不仅有套路,而且还因重视“技击实用”而有自己的技击内容和训练方法,即使是太极拳这种动作相对较为缓慢、柔和的拳种,其太极推手的技艺在整个太极拳技术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并因其方法、力法独特多变而为许多太极拳爱好者所钟爱。也许有的拳种强调套路和技击实用兼而习之,有的则更偏重于某一方面,或者二者只居其一,但对技击的重视是绝大部分传统武术的共同特点。此外,武术还有许多功法练习和单势练习。在中国武术中,有的拳种流派更侧重于练习桩法和练单势,虽然这样的拳种较少,但武术中所存在的各种功法都是中国传统武术技艺中的重要内容,也属传统武术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

传统武术理论部分的内容也很多。在历史上留下来的武术典籍中有许多武术技击和练习的理论,如明代唐顺之的《武编》、俞大献的《剑经》和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以及何良臣的《阵记》等一些兵书中,有许多内容直接论述了武术技术和技击相关的理论,程宗献的《耕余剩技》,吴受的《手臂录》,黄百家的《内家拳法》,张孔昭述、曹焕斗注的《拳经》,苌乃周的《苌氏武技书》,王宗岳、武禹襄、李亦舍以及后来的太极拳家们对太极拳的论著,这些典籍中更是对武术的一些技术和技击理论进行了专门的论述。还有一些与武术有关的理论散见于许多古代的文献中。如《庄子·说剑》、《吴越春秋》中的“越女说剑”,历史均已相当久远,虽然都只有只言片语,并且是其他的文化遗产中的内容,但如果我们单把这些内容抽出来,仍是武术理论中十分珍贵的、研究者们经常引用的内容。在这些典籍中,往往不仅记述了武技的技术,还记述了许多在实战中,包括战场上拼杀和日常较技时的战术,这些战术在今天武术的对抗性项目的练习中仍然有着很强的实用价值。民国年间,关于武术的著述之多,更是如雨后春笋,日渐丰富,例如孙禄堂、陈鑫、唐豪等不仅对当时的武术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也都对当时的武术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张之江先生身为中央国术馆馆长,许多讲话和文章都涉及了当时武术发展的状况和方向,同样是研究武术理论的必备的资料。

此外,还有许多在民间流传的各种武术的手抄本,在其流传的过程中往往被视为“秘籍”不外传而被珍藏,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全国范围的武术遗产的挖掘整理中,有一些这样的手抄本重现于世,披露了不少重要的武术理论。当时各省、市、自治区都按照当时国家体委的要求,对当地的武术分布、流传的情况进行了相当详尽的挖掘整理工作,分别整理印刷了当地的《武术拳械录》,对各拳种的源流、分布、拳理、特点、功法和技术都进行了翔实的记录,后来经中国武术协会审定,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武术拳械录》正是在此基础上整理、完善成册的。

另外,由于武术在其流传的过程中注重身传日授,所以在习武者中流传了许多拳谚。这些拳谚有的流传已久,有的被一些颇具史料价值的典籍所收录。如《纪效新书·卷之十》中就记录了许多关于枪法的拳谚,这些拳谚在程宗献的《耕余剩技·长枪法选·原论》和吴受的《手臂录·卷四·古论注》中也都有收录,在唐顺之的《武编》中也收录了一些重要的拳谚(虽然各书中在相关的内容多寡及文字上略有异同,但基本内容和语言是一致的)。既称“古论”,足见是古已有之,旱已广为流传,诸家均收,足见受到重视。在明以后,武术更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拳谚也随之不断增加,如随着太极拳的流传,又有许多关于太极拳的拳谚广为人知。这些拳谚主要出自民间,语言朴实、内容精当,正是民间习武者练习和实战的切身体会,是颇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武术理论。

在武术流传的过程中有许多民俗事象。《辞海》对“民俗事象”的解释是:“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精神文化诸领域民俗现象和活动的总称。亦可指某一具体的民俗。是民俗外观形式的一种特定表述。”在与武术相关的民俗事象中,包括因不同地域的不同民俗而产生的一些有民族特点或地域特点的民间武术活动,以及武术在当地流传的不同形式。武术在其流传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和中国民俗相关的习武习俗。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伦理道德,形成了习武者特有的一些观念,如所谓“武德”之类,虽然和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但也可以说是制度化了的道德观念。以上这些内容都属于传统武术的范畴,都是武术“形而下者谓之器”的东西。

4武术传统是武术文化所反映的民族文化精神

庞朴在讨论文化传统时说:“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重复实践,形成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庞朴进而说:“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从而也就有它们共同的意识和无意识,或者叫共同心理状态。民族的每个成员,正是在这种共同生活中诞生、成长,通过这种语言来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形成意识、表达愿望的。”“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3]这一句话看起来是非常清楚而易懂的。

本文以为,这段文章解释“精神”和“文化精神”是非常贴切且重要的,为我们说明了“精神”,特别是“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深刻含义。在这里说“文化的精神即思想”,是“成为该文化的思想基础的东西”,在讨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时,这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所以,可以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文化传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有的“共同的心理状态”,故作为“形而上的道”的“文化传统”,对于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可须臾离”的;中国的文化传统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一切方面,无所不在,故“不远”;但它无实体,不能“抚摩”,故“与人并处而难得也”。所以才说它是“形而上”的东西。正因如此,这种“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并不是仅存在于某一种样式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而是存在于每一种样式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同时不同样式的中国传统文化又以各自独特的形式反映出这种基本思想,使之具有不同样式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从历史上看,习武术者主要是中华民族的成员,中国文化传统这个“不死的民族魂”和“民族精神”,这种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状态”,必然存在于这些中国习武者的“灵魂之中”,并时时地影响着他们的言行,当然也包括他们习武的实践活动。它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状态在习武者身上的反映。中国的习武者往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各个方面表现出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并且这种中国文化精神,或者说是这种民族精神,必然以各种形式,以和武术密切相关的独特的思想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了武术传统。

例如,中国文化的刚健有为的精神表现为“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它不仅表现为使武术的技术是刚健有为的,而且也可以使观者产生刚健有为的共鸣,同时还使得武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武技兼收并蓄,积极地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武技中好的东西,进步促进了中国武术技术的发展,这种精神对我们研究古代武术的发展和当前武术的发展都有极重要的意义。中国人重视“和谐”,中国人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对武术的发展带来了极其深刻影响,首先就表现在习武是为了强身自卫,反对以强凌弱,正所谓“从古知兵非好战”;武术爱好者之间的技艺交流主张“点到为止”;在攻防理论上出现了“后发制人”的独特思想,这些都和《孙子兵法》中的思想是一致的,正说明中国的文化精神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而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习武者更加重视术的精巧,忌用“拙力”,有所谓尚技不尚力的说法。中国的习武者注重“天人合一”,强调法自然,注重内外兼修,技术上讲究形神兼备、内外相合,同样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反映。

虽然对于武术传统我们或许还可列举一些,但本文认为,“武术传统”包含的内容虽然是多方面的,但集中表现为所谓的“尚武精神”。尚武精神是中国文化传统与武术文化相关联所能形成的最具武术文化特色的传统。尚武精神恰恰充分地表现出了刚健有为的精神,它不仅在中国武术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精微的内在动力”的作用,而且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直到今天,提倡这种尚武精神还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5结语

武术文化是以技击技术为核心,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包括与武技密切相关的器物、传承形式和民俗,以及由它们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共同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5]武术文化历史悠远,内涵丰富,凝聚而深厚,运动与健身同在,归属和快乐共存。明辨传统武术和武术传统之脉络,可以使我们对武术文化重新认识和定位,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全民健身活动中身体力行,让武术这一古老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老树新花,繁茂成长。

传承武术武术字篇五

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首先要在教学中加强其文化性的传承与创新,不能仅仅是局限在武术套路或是动作技巧的传授上,还要放眼教学实际,根据武术教学特有的特征积极的融入其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性特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武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传统武术文化的魅力,积极探索传统武术文化的文化精神,培养自身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精神,健全自身人格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因而在武术教学中,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不同的传统武术文化,在不同的武术技巧传授的过程中,积极讲解不同招式不同武术蕴含的文化精神,促进学生对武术文化精神的领悟。

3.2改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容

为了在武术教学中有效实现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首先在教学中应该摒弃以往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以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营造出充满传统武术文化氛围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对传统武术学习的浓厚兴趣,以强烈的传统武术文化氛围熏陶感染学生,例如在教学中可以专门开展相关的传统武术文化的主题教育,组织学生观看《霍元甲》、《少林寺》等具有传统武术文化特色的电影等,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此外,还要勇于创新教材内容,在现有武术教学内容基础上,融入更多的传统武术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拳法的时候,引入太极拳等传统武术拳法的素材,将传统武术有机的进行结合,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

3.3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在武术教学中,教师作为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主要传播者,其自身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有效性,因而加强教师自身的武术专业素养培养是尤为必要的。首先对教师自身而言,教师自身的形象以及武术文化造诣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师可以在业余时间涉猎更多的传统武术知识,增加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理解视野,进而在教学中更好的向学生传播传统武术文化。其次,学校也可以对相关武术教师进行再培养,为其提供更多的武术文化交流平台,也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武术文化交流活动,提高武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以便更好的推动高校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

4结束语

总之,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在当今时有着重要的意义的,为了更好的在实际教学中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就要加强传统武术文化的灌输,摒弃落后的教学手段,勇于探索和创新教材,只有从多方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推进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才能促进学生和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传承武术武术字篇六

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史上,关于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很多,但是能涉及到音乐教学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内容很少。我国有关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活动开设,多受到西方的音乐教学理念影响,导致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融合不够。故,研究民族音乐文化并将其应用到高校教学活动中十分必要。

一、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高校其实是培训人才的重要基地,能担当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为让高校的音乐教育和民族教育能更好的契合在一起,就要找到适当的切入点,给学生传递正确的文化知识。但由于民间文化组织形式明显带有不确定因素,若在教学活动开设期间单纯的依赖民间文化的组织形式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显然是不够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新希望,所以要重视民族传承的重要力量。基于此,可以判定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重要的传承机构,是十分利于民族文化传播的。

(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高校教育的基础

高校教育中民族文化是重要的依托,也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从现阶段的`高校教学角度探寻问题,部分高校将音乐课程设置为基础性的教学课程,使用的教材也是精心挑选的教材,其实这是十分有利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加之,全球化发展已经涉及到世界上的多个领域内,为能在国际舞台上一显身手,就应该充分显现出我国音乐文化的特色内容。音乐文化一直被看成是高校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内容,所以能与民族音乐进行结合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传承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教学水平,建立完善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高校师资队伍,不但能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也能为课程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若教学活动开设期间能从高校音乐课程教学的角度探寻问题,就能解答出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遭遇到的问题和疑虑。因此,为让高校音乐教学能与传统的音乐传承更好的契合在一起,就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设高水平的教科研队伍。高校要制定合理的教师培训计划,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多与兄弟院校交流互动,了解到当前教学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并构建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更好的进行民间音乐的传承。

(二)树立正确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民族音乐的传承不能死守一套,不进行更新。其实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发展,通过革新的教学模式,保留先进内容,剔除落后文化,所以教师在民族音乐教学活动开设时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先给学生选择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最近一段时间比较流行民歌元素,教师可以在上课期间给学生播放中国传统的民歌如《走西口》、《小河淌水》等,给学生多播放几个版本,让学生对比进行欣赏,最终选择自己喜爱的版本,并说出理由。很多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注意到龚丽娜的《走西口》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能真挚的将留念亲人的情感凸现出来,给人以感同身受之感,学生通过欣赏民歌音乐作品也开始重新审视龚丽娜这名歌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她,并看到她将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巧妙融合在一起产生的独有效果。使用该教学模式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关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具有开发性特征,其实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就要先吸收先进的文化,然后在先进文化的前提下进行音乐创新,从而让民族音乐文化更好的推行下去,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使用上述教学方法,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内。

(三)创新教学模式的完美融合

高校音乐教学活动开设期间,为更好的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就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开展创新教学理念,这样才能让音乐和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第一,从音乐的技术层面考虑问题,教师要为学生选择较为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作品中体会到演绎的技巧,这将更好的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悟;第二,教师为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系统性的认知,就要将传统音乐分类,通过分类学生能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学生能在音乐学习中对音乐有着深层次的理解,并使其充分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有价值;第三,开展音乐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专门的音乐作品进行授课,通过互动教学提问的方式,使用情境教学这一先进的教学方法,把传统民族音乐展示在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传统音乐和高校的音乐教学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对引导学生认知音乐文化规律有着积极影响。

三、结语

民族音乐文化内凝结着中国五千年的音乐文化发展史,也是能集中体现我国音乐问题的关键点,能彰显出中华音乐文化的实质内涵,这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指导。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间形成较为紧密的联系,高校作为音乐文化传统机构,应该吸收民族音乐优势,弥补传统教学不足,所以两者的融合有其必然性。基于此,教师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大胆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最终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传承武术武术字篇七

从小,由于我性格比较外向,所以男孩玩的东西大多数我都喜欢,特别是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见少林寺的功夫时,我惊呆了,感到特别好奇!

听爸爸说按照传统的说法,中国武术起源于中国古代战争。

战争时期士兵们在战争中掌握的一些搏击竞技技巧,在经过慢慢的发展与演化就形成了后来的中国武术!我听后,眼前一亮,便缠着爸爸教我中国武术,爸爸以前在部队里学过武术,在我的苦苦哀求之下,爸爸终于答应教我了。

可我学了许多天才学会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在这中间,我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别看那些人在台上表演武术时是多么的威风,却不知道他们在台后付出了多大的代价?花费了多少的时间反反复复的练习。真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也特别崇拜霍元甲和黄飞鸿的中国功夫,因为他们用那种保卫祖国,不让别的国家来侵略、来破坏我们国家的伟大英勇的`精神,让我感动。

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武术,帮助别人教训那些小偷、欺负老人和孩子的坏蛋。保卫国家,让国家更加强大,让中国人民受到良好的教育,过安居乐业的生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