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爱国的古诗词名句(六篇)

写爱国的古诗词名句(六篇)

ID:216041

时间:2023-06-04 23:55:30

上传者:曹czj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写爱国的古代诗词诗句写爱国的古诗词篇一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

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

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拼将热血洒疆场 ”,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06年。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写爱国的古代诗词诗句写爱国的古诗词篇二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写爱国的古代诗词诗句写爱国的古诗词篇三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病起书怀》宋.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3.《赠梁州张都督》唐. 崔颢

闻君为汉将,虏骑罢南侵.

出塞清沙漠,还家拜羽林.

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

为语西河使,知余报国心.

4.《扬子江》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5.《塞上曲二首》唐. 戴叔伦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写爱国的古代诗词诗句写爱国的古诗词篇四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马上作》

明·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岳忠武王祠》

明·于谦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唐·李白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

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

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

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

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

至今冶城隅,犹有谢安墩。

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

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

功成拂衣去,长啸武陵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金陵望汉江》

唐·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少年行》

唐·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写爱国的古代诗词诗句写爱国的古诗词篇五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之曲《玉树后庭花》。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国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至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般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写爱国的古代诗词诗句写爱国的古诗词篇六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作于他一八九九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出走日本期间,写的是读陆游诗集引起的感慨。这里所选的是其中一首。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指出千百年来诗坛柔弱不振的总趋势。在这种柔媚纤弱的风气笼罩之下,那种刚健雄直的战斗性和勇于为国家献身的精神也消亡了。所谓「兵魂销尽国魂空」是「靡靡风」最突出的表现。作者格外强调这一点,乃在为下两句蓄势,抹倒「诗界千年」,正是为了突出一人。「集中十九从军乐」指诗题给出的《陆放翁集》。在「兵魂销尽国魂空」的「千年」诗界,唯有陆游的诗集里,十分之九都是抒写卫国从军的渴望和欢慰的。所以末句「亘古男儿一放翁」,使足笔力推崇陆游是从古至今的诗人中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诗末梁启超自注云:「中国诗家无不言从军苦者,惟放翁则慕为国殇,至老不衰」,将诗意说得就更明确了。全诗写得极为概括凝练,雄直警策,这些都表现为「诗界千年」同「一放翁」的艺术对比所显示出的鲜明性。

梁启超格外推崇爱国主义和为国而战的「尚武精神」,他认为「中国人无尚武精神」,表现在诗里,则所谓「诗界千年靡靡风」,因而他倡导「诗界革命」,欲改造文学,振作民气,达到救国拯民的目的。这首诗可说是其发自心声之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