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要素教学设计课件

语文要素教学设计课件

ID:244951

时间:2023-06-22 10:40:08

上传者:曹czj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语文要素教学设计课件篇一

一、根据教材及我班学生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尽可能的体现编者意图。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课文,根据大纲、编者意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去追踪作者的思路,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

四、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语文要素教学设计课件篇二

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

关于高中语文新课改来说,我最初的认识是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即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往往我们的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是有这样的一些现象:例如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细讲精练;一些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教师却将之分化,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一些学生自己的见解和体验,往往因为老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扼杀。……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研究新课标,并通过教学实践,明白了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分析运用独到的处理方法,把教学思考中的特点、优点、亮点通过情景表达出来。

第二、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

面对新课程,我们老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全面、深入地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体会并实践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所以,我们个人的学习并没有结束。

2、研究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3、研究实验教科书和相应的教辅书,弄清它们与(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点和着力点。

4、研究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生活氛围,争取能够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各种民族传统文化来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亲切感中增添新的体验。

当然了,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要素教学设计课件篇三

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见多识广,写起作文来就会轻松。而这恰是农村学生的弱项。农村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

作为一民农村语文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学生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我有以下体会。

农村小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学校里的各项文体活动;家里的各种家务劳动;农田里的各种农作物生长状况……有些素材是城里的孩子无法见到的。但要让学生将这些内容用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必须让他们实践。例如:秋天到了,我让学生们写一写秋天,但有的孩子用优美的形容词堆积了一篇。华而不实,空洞无物。后来,我利用一个星期天机会,让孩子们同家长一起去地里干活,并把所看到、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第二天上作文课时,我先让学生们交流昨天劳动的感想,孩子们交流得热火朝天,接着我说,想听听昨天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足足说了近10分钟。最后,我才说,把刚才你说的写下来吧!结果这这篇作文孩子们写得很开心!所以我总结出一条: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实践!

小学高年级习作中,要求学生要表达情感。但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是直接写一句话表达情感,这种情感给人的感觉是“假”。习作中,不能反映内心世界的作文,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因此,要想让学生认真习作,必须激发学生的“真”感情。

要让学生在习作中,把他们的个性、情感得以发展、想象、语言表达等各种心理能力得到最佳训练,教师就要做到童言无忌,呵护真情。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课堂上,在课外,在学生作文的批语里,在进行口语交际对话教学时……向他们表达我们的“真”情感,真实地流露我们的喜怒哀乐,让学生逃出“四角天空”的困境,创设一定的课堂练笔情境,激发出他们的“真”情来。前段时间,我们学校组织看电影《柳月弯弯》,这部电影很有教育意义,影片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也着实感人。看完影片后,我并没有要学生马上写观后感,而是让学生回忆哪些场景让你流泪,让你感动。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断地回忆,不断地体悟影片中真情,甚至有些学生又一次落泪。完成写作后,我从孩子们习作中,读出了“真”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但农村学生由于条件限制,阅读面很窄,除了课本和读本外,几乎没有课外书。基于这种情况,我利用学校阅览室的资源,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并都会学生随时摘抄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的词句、语段。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于不同的层次的学生,我会做到推荐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我推荐他们读童话、寓言、小故事。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建议他们阅读中外名作、名篇。

小学生作文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反复的练习,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作文教学就像一朵待放的花蕾,只要我们精心地去呵护和培育,改进作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相信一定会在语文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语文要素教学设计课件篇四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学校的要求就更高了,所谓“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而学校质量提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教师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要素教学设计课件篇五

金秋10月,我校课内比教学活动悄然落下帷幕,二周时间,我们二年级语文组教师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邓老师的课波澜迭起,层层递进。陈老师的课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刘老师的课平淡中见功底。张老师的课稳重中显素质。我深深感受到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通过这次课堂教学比武,我解开了心中很多的困惑、疑问,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也给了自己一次锻炼的机会,确实受益不小。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这一次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中,留给我们很多精彩,但也有些许遗憾。下面就我亲身参加这次比武活动后,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我认为教师要让课堂教学精彩,充满活力,又能达到实际效果,要做到“四美”。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言即是通往心灵的路。教师的语言美对学生的语言习惯,逻辑思维的培养与形成有很大的作用。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自己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引导学生,激励学生,能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体态语,也叫态势语,它包括人们使用口头用语所伴随的手势、眼神、面部表情。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影响学生。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之外,还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是否科学,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优美。

教学是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能否充分地在体验和感受中,在探索和交流中,构建新知,发展思维、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教师对教学动态生成的驾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把课堂生成看作天平的一端,这自然又让我们想到天平的另一端——教学预设,只要你善于引导,善于捕捉,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就能生成精彩的课堂一瞬。

经历了风雨就能收获彩虹,经历了磨砺就能收获幸福,经历了“课内比教学”就能收获进步的喜悦。二年级历来在老师们的眼中课堂气氛都是死气沉沉,死水一潭,但是通过这次活动,我的学生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老师,我们可以改变,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真的很感谢这次“课内比教学”的机会,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的学生,也重新认识了我自己,知道了自己身上还有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逐渐克服,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以期收获新的精彩。

语文要素教学设计课件篇六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本学期初培训,蒲主任对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课堂的转型与实践做了细致而生动地讲解。通过学习,让我对核心素养下的语文课堂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全球化、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这些变化对人的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力地回应了新时代的呼唤,也为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如果教师没有能够完全理解核心素养,知识只能停留在认知领域,而素养却能键入到人的血液神经系统中去,是人的一种天性流露。当一个教师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素养时,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家,才会让教学有根。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需要什么文化底蕴呢?我觉得需要博览群书,有经典诗词的底蕴。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歌养育了中华民族。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文学名著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更是民族精神和灵魂代言人,我们的教材中就有大量的文学名著,也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文学名著就是为学生的文化奠基,为学生的精神添上亮丽的底色。语文老师需要人文关怀。爱生是基础,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我想语文教师还应学习哲学知识。哲学是万学之学,指导一切科学,充满着好奇、疑问、探究与智慧。哲学就是追求智慧、热爱智慧的学问。历史充满智慧,读史使人明智;文学充满智慧,文学给人灵感,给人想象,给人真善美的启迪。当文哲史融为一体时,就让我们的心灵充盈智慧的光芒。语文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就是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核心素养,提高。语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情与理同步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变革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切入点,突破点和成长点,只有聚焦课堂,才能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我会以学生为出发点,立足课堂,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贯穿于语文教学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语文要素教学设计课件篇七

其实,有不少教师也觉得语文课是一个较尴尬的科目。平时认真爱学习的同学考试成绩却不是很理想,而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却可能考出一个令人惊异的分数。这样会使部分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上有投机的想法,觉得语文课听也行,不听好像影响也不大,考试时反正不会考到课本上的课文。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认真学到的知识是不会搁浅的,考试只是涉及到一部分语文知识,而真正的语文知识丰富庞杂,需要用心学、用心记。

在新版的初中、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都写到“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些都是对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的充分肯定。

从开始学习说话,语文就开始进入到我们的周边,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媒介,使我们逐渐具有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对于日后进入社会,进行日常交际都奠定了基础。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在这一基础性学科的学习中得到改善。高中语文在此基础上更深入一层,更加侧重于理解和思维表达,在认识上形成第二次飞跃,从认识事物的表面而逐步探索事物的本质。因此,对于刚刚步入高中学习的新生可能会有一阶段的适应期。语文的工具性,是指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工具,并能顺利地参与交际活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单就语文课程本身而言,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方面,这意味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工具。就个体而言,语言是思维和想象的工具。就人际交往而言,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就人类总体而言,语文是传承文化的工具。另一方面,语文的工具性是一种用以达到目的的工具。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另外,就整个课程系统而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还表现在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也就是说语言的学习还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语文学科,尤其是高中语文,从一开始就应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包括对于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标点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另外,科技文、文言文的理解以及对诗歌的鉴赏能力、现代文阅读的欣赏水平,都讲究其综合知识的掌握。有的学生抱怨说,学习语文就如同大海捞针,平时学的东西可能在考试时只是涉及到星星点点。其实语文课的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多的是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决定学习语文要求基础知识扎实丰富,在此基础上能够延展,以一推十,还有现在的语文讲求语言表达或者说是语言的实际运用。针对上面所述题型,它显得实用性更强,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积累。相对于英语,语文有着更为普遍的语言环境,生活中处处是知识,处处离不开语文,在平时的运用中,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语文课的任务就是既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还要传授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以后,对于学好其他学科和走向社会都奠定了良好了基础。语文是来源于生活又是服务于生活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已经成为共识。学生阅读课文,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生活的需要;在阅读中,要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原有知识与课文对话,构建课文的意义;阅读的收获,又提高了生活品位和言语能力。因此,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应放眼于整个生活环境,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社会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与时俱进,给语文教学注入生活的气息。除强调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同时,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应与生活紧密相联,树立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实践知识,提高技能的理念,使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辅相成,将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尽可能地融入到学生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以大语文的观念引导学生自主、灵活地学习语文。

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课本(包括读本)是我们最基本的教学工具,其中辑录了古今名家的多部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等。我们从中可以感知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在唐诗宋词中感受千百年前的风俗文化;可以感受《孔雀东南飞》那至死不渝的真情;可以感受《荷塘月色》那淡淡的愁思与那如梦如幻的荷塘美景;感受《祝福》那吃人的封建礼教对于劳动妇女的残害;感受《雷雨》那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在欣赏的同时,我们获得了审美享受,还可以提高自身品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对于文章所展示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我们要懂得继承和弘扬。教学中,一方面要用文质皆美的文学作品使学生受到文学美的熏陶,逐渐形成追求真善美的高尚品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另一方面用无情鞭挞人情淡薄、人性丑陋一面的文章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自觉摒弃假、恶、丑。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认识。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心理素质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能力因素;二是注意、兴趣、动机、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倾向性和能动性的因素;三是个性心理特点的因素。这三方面的因素与语文教学有着极其密彻的关系。

语文是一门比较灵活的学科,其中知识涉猎很广,天文、地理、历史、医药、社会品德等可能都会有所涉及。在学习上,更多的是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上的多样性。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利用课本、讲解、视频、组织教学演出等手段,将文章内容生动形象地传达给每个学生,使他们能真正地融入课堂,自主地去感受作者、感受作品。现代信息技术能集声音、文字、图像、色彩、形体、动画于一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知识线性输出的模式,使信息传输成为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发空间,有助于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完整准确地理解知识、迅速敏捷地获取信息。另外,语言环境的优势也可以处处发挥,春节时候的对联、门口的启事、电视报纸广播的广告,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达着语文的魅力。

总之,学好语文对学生目前以至将来学习各门科学文化知识都有极大的帮助。它是打开各门学科知识大门的锁匙,学好语文并不是那么困难,只要我们把握住高中语文的特点,在实践中一点一滴的积累,提高认识和兴趣,广泛阅读,注意生活细节,循序渐进,所谓“有志者,事竟成”,语文学习终会渐入佳境的。

语文要素教学设计课件篇八

复式教学头绪多,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不同年级相互干扰,要想提高每节课的课堂效率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如此,如何提高复式班教学质量就成了我常不离口的话题。下面谈谈我在执教这些年来的一点心得体会。

复式班教案编写有它自身的特点。具体说,得注意动静搭配的交替性、统一性和灵活性。复式班除了有与单式班一样的教学重点外,它还应该考虑年级重点,不能每一节课两个年级平分秋色,还要有明确的教学顺序,更重要的是复式班教案中直接教学时间和自主学习时间一定要估量准确,符合实际操作的要求。如一个年级直接教学需要15分钟,那么在布置另一个年级自主学习时一定要考虑这个时间内所能完成的自主学习的量。自主学习的量过大,在15分钟内很难完成,会使学生出现马虎了事的结果;自主学习的量过少,学生完成任务后又无事可做,必然会按捺不住,影响那个年级的直接教学。不论出现哪种情况,都会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教学效果。因此课前精心有效的备课在复式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复式教学,教师直接教学的时间比较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比较多,而课堂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又和单式班是相等的,这就需要教师做到精讲。教师讲课要言简意明,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要是拖泥带水地面面俱到,不仅课堂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更谈不上完成教学目标。复式班的教师要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灵活而又有创造性实施课堂教学。

复式班课堂教学“动”与“静”的搭配是复式教学的特殊模式。“动”就是教师直接教学,是学生学习新知识、进行积极的认知活动。“动”时教师启发得当,指点得宜,穿针引线,画龙点睛,学生思考得法,领悟得体。“静”是要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学习,也是一种认知活动。“静”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学生的自学能力去学习,去探索新知识。一堂成功的复试课,“动”“静”要合理搭配,要有灵活性,交替进行,“动”“静”交替不能太少,也不能太频繁,基本做到“三动”、“三静”,有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安排。总之,“动”“静”搭配也没有一定的模式。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教学中大胆的去探索、研究、总结。积累一定经验,提高教学效率。

复式班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重要保证。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指明探索的路径,解决疑难问题,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教师先“扶”后“放”,引导学生爱学,教学生“会学”,帮助学生“学会”,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自己解决问题。克服老师在课堂中一手包办的现象。

复式教学班要着重培养一批学习好,责任心强,乐于帮助别人的得力小助手,来帮助老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如检查练习、作业完成情况,辅导差生等,都可以交给他们去完成,让老师把更多精力放在授课上。通过他们的大帮小、好帮“差”,互相督促、激励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全体学生都能自觉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复试班教学,还要培养学生防干扰能力,养成能在相互干扰的环境中潜心学习的习惯。另外,教师课后辅导要及时。

总之,复式班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教学形式,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灵活而又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复式班教学一样可以收获满意的效果。

语文要素教学设计课件篇九

由于我班学生基础较差,为了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有的同学为什么老是玩,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这是很关键的,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多,但要适用,易行,便于操作,还要督促学生坚持。

针对我们班差生较多的情况,我狠抓差生,给差生“开小灶”,每课跟进,要求生字词语过关。既严格督促,又给与他们及时的鼓励,使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使之掌握,并能运用。由于抓好了章节过关,本期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有了提高。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3、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辩论、演讲、出手抄报等等。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和经常开展语文活动是分不开的。

在本期的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语文能力得到了增强,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语文要素教学设计课件篇十

今天带孩子们一起学《牧童》、《舟过安仁》和《清平乐。村居》。三首描写从前小孩儿生活的古诗,带领固定在两点一线的现代孩子读,有些意思。

开篇即问:这三首古诗中各有几个孩子,他们都在干什么,找依据,划下来。小毛眼睛圆圆的,是咱们的体育健将。她站起来答:吹笛子,睡觉。呼啦一下,四五个孩子举起手来表示反对。

学霸小邓站起来,应该是躺在草堆上欣赏月色更有诗意吧!一番讨论,不仅理解了意思,而且颇得了些此诗的意境。好。

《清平乐。村居》的争论在于锄豆的含义。小学究刘宁徽一口气说下来:大儿子是在锄豆苗,二儿子织鸡笼,小儿子溪头趴着剥莲蓬。看孩子们都一脸平静,显然都接受了这个答案。老师故作奇怪——古代人真傻,连豆苗都要锄掉?聪明的孩子立刻明白了,新转来的小沈憨憨的,可是脑子灵:“老师,应该是锄掉豆苗地里的杂草吧?”真棒!

第二步,如果你写牧童,你会怎么写?孩子们循着写人的文章思路答去:写美景,写放牧趣事,写牧童和牛的深情,写牧童的外貌和性格特点。可是咱们要认识的这一位诗人吕岩不是一般人,他是“八仙”之一哦,写的诗,自带仙气。反复读读,看看吕仙人写诗的出人意料处。

举手的孩子不多,但每一个发言都是难能可贵的真思考。有孩子说:“弄”字用得很神奇,笛声怎么会逗弄晚风呢?明明只是晚风吹来笛声而已啊。老师追问:这样写好在哪里?小汪同学立刻反应过来:写出了牧童悠闲自在,也反映了诗人的悠闲自在啊!干得漂亮,小汪!

小李也有发现:我们写牧童都会写些放牧的趣事儿,可是吕岩写的却是牧童放牧归来躺草堆上的事儿,选材很独特。老师顺水推舟:为什么选这个写呢?小汪再接再厉,因为这个吕岩很向往这样悠闲自在的生活啊。的确如此,吕岩先生的心情也一定是“即此羡闲逸,恨然吟式微”吧!

看着孩子们偃旗息鼓,老师来点拨一下:我看笛弄晚风三四声很有意思啊,没出现牧童先出现声音,这种写作方法叫——先闻其声,再见其人。写作时,用这样的方法,更能吸引读者哦!上过习作班的孩子深以为然。

就这样,孩子们在自己和牧童,自己和吕岩先生之间来回穿梭,把这首《牧童》学透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