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春节 春节习俗汇总

最新春节 春节习俗汇总

ID:249140

时间:2023-06-22 14:40:04

上传者:曹czj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春节 春节习俗汇总篇一

“新春佳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新春佳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新春佳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新春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习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好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天,是整个新春佳节的高潮。这一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因此,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之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新春佳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最新春节 春节习俗汇总篇二

大年初一那天,我和母亲二人乘着高铁,飞驰着,冲出浙江来到母亲的老家——江西上饶,过春节。

我们拖着行李来到这个令我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妈妈的.老家在上饶一个黄茅坞的村子。路上的景物都是那么熟悉,我还隐约记得我小时侯常常喜欢趁母亲不注意的时候,跑到民房后边的梯田上玩。我如一只自由快乐的蝴蝶,穿梭于各种庄稼之间,顺着梯田中那狭窄的小径,走上梯田顶端,俯瞰着下面的风景,玩得不易乐乎。

过春节,不管哪里都会有这样一个习俗,那就是吃“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是年尾最重要也是最丰盛的一顿饭。每到这时候,人们就会特别忙碌,都忙着准备一顿盛大的晚餐,等着那些常年在远方工作的儿女们。因此,我们不管多忙都会在每年春节赶回江西,去过年,以尽团圆之意。

晚上,一切准备就绪,年夜饭开始。男客和女客被分成了两桌。一道道我叫不出名字的菜被端了上来。色香味俱全,菜上的辣椒更是为其加了分。明显和浙江的菜不同,这是赣菜。我尝了尝,咸辣平和,南北适宜。在饭桌上,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讲着自己的趣闻,聊着哪家的八卦,介绍着自家的娃,欢声笑语一片。看看男宾客那边,可比我们这边豪放多了。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碰杯时酒洒出来也没人在意,每个人的脸都红彤彤的,这时,他们开始猜拳助兴,输的被罚酒,好不热闹。老人们的脸上也有了平日没有的喜悦。

不过大人们并没有忘记我们这些孩子们,我们按年龄从小到大一次排在大人面前,说一句新年祝福语才能领到红包。不过自有了手机微信这样东西以来,大人们也有了领红包的机会,那就是在微信上抢红包,抢到数额大的自是高兴,数额小的呢,也只能遗憾了。想想以前哪有这种东西。

屋外的万家灯火,烟花齐放与屋内的欢声笑语完美结合在一起,新年气氛浓浓的。

我们就这样聚在一个屋子里,吃一顿团团圆圆的饭,许久不见的人聚聚,说说话,守着一个随朴素却温暖的团聚。这就是我的春节。

最新春节 春节习俗汇总篇三

西方有西方的`年,东方有东方的年,中国的年便的春节了,所谓,春节无非就是辞旧迎新,对旧的一年的收获总结,对新的一年的展望迎接。当然劳累了一年,也是应该歇歇了。

往常的春节都是亲人团聚在一起,大人忙在厨房里,孩子们坐在一起看电视,吃东西。再就是等着品尝美味佳肴了,那种沐浴在亲情.喜悦.和睦之中的感觉,真是美极了。如今,旅游也更是成了春节的新时尚,但对于收入平凡的家庭来说,也只是可望而不可及。其实只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搞一点新式花样,便会使这个春节多姿多彩了,所以在我的提议下,今年春节这样过!

反客为主

做为孩子的我们,平时都是父母为我们做好一切,饭来张口,茶来伸手,这使我们逐渐变得有些像家里的客人了。所以今年春节,我们便要反客为主。参与到生活之中。第一项便是做饭。

刚进厨房的时候,还有些手忙脚乱,无处下手,可后来,便和妈妈的锅碗瓢盆应和上了,只不过,妈妈用这些工具奏出是交响乐,而我这里发出的声音却是瓢盆大战。

这一次下厨可是“不白走一回”,看着妈妈井井有序地做着每一道菜,将血淋淋的肉变为香味怡人的蒸肉时,我真是受益非浅啊,——原来做每一件事都是熟能生巧啊!

知识博览

吃饱了喝足了,千万不要忘了学习知识啊,因为能量储存的太多,如果不及时释放出来,会发胖的啊!

妈妈,爸爸可都是文科高手,不过我也不差。

我出上句“接天莲叶无穷碧”。

妈妈很快对出了下句,“映日荷花别样红”!

爸爸也出上句:“今日红缨在手”

一个回合下来,胜负拉开帷幕,可最终我还是被两个强手给打败了,嗨..可见才疏学浅,只要继续努力,前途,还是光明的嘛!

巧用压岁钱

如今都提倡孩子们不收压岁钱,可是对与我来说,这可是一大难题,不过,压岁钱我也自有妙用。

春节一千元压岁钱,我毫不推托的塞近了腰包里,初十商场一开门,我便跑了进去,刚过年,没什么好货,我目不转睛的看着每一件商品,真不知该买什么,最终我还是决定,买下了两双皮鞋,虽花了六百多,但一点儿也不心疼,这是我的心意啊,妈妈爸爸看了我的礼物,虽口说买这鞋太浪费。但是我看的出他们心里像蜜一样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穿着女儿的心意,我想无论怎么样。无论在哪里,都会成为工作的动力,生活的暖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就在这欢乐与和谐中度过了。!

最新春节 春节习俗汇总篇四

按我们乡宁的老规矩,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忙活起来了。

在腊月的初七和初八,人们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记得小时候,我在外公家里的厨房见到一瓶绿如翡翠的`蒜,就让外公把它扔了。外公却说这是腊八蒜,过年吃饺子的时候,要就着腊八蒜一起吃。

在接近腊月二十三的那几天,孩子们都会和大人们去街上买鞭炮、烟花等,但主要是买做团圆饭的食材。

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过小年,家家户户吃糖瓜,送灶爷上天言好事。

俗语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传说灶王爷上天后,会向玉帝汇报每一家的伙食情况。让他吃了糖瓜后,嘴巴就粘住了,只会说甜甜的话。

从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起,我们乡宁过年的模式就开始了:扫尘土、擦窗户、准备过年的食物。

说起食物,我要说说我们乡宁的枣花馍。

每年的腊月二十五、二十六,家里的主妇们就要开始蒸馍了。大家把面团揉好,捏出花样,一个个蒸出来后,白白胖胖的,每个馍馍都蒸开了花,像孩子咧开嘴笑一样。

蒸完馍后,人们去买年货:窗花、春联、糖果……

到了除夕,大人们也都忙着干各自的活:爸爸在剁饺子馅、妈妈在炖肉、奶奶在做饸饹面。我和哥哥也不闲着,挨个门上贴春联和福字。

晚上,人们会一大家子坐在客厅里,一边看着春晚,一边包着饺子。叔叔家的小妹妹和小弟弟也往自己的小面团里包硬币,有的还包出奇形怪状,惹得家人哈哈大笑。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过年喽!放鞭炮了!”

零点的钟声已敲响,天空中一片绚丽多彩,将黑夜照得通亮。

正月初一大清早起来,人们穿上崭新的新衣就开始挨家挨户地去拜年,小孩也会挣到许多压岁钱。

元宵节,顾名思义,家家户户吃元宵、看元宵晚会,晚上的天空里除了燃放的礼花,还有孔明灯的点缀。

我们乡宁的春节快乐、热闹吧?

欢乐的春节在灯火通明的夜里、在人们兴奋和疲惫的梦中渐行渐远……

最新春节 春节习俗汇总篇五

人生中充满了盼望。有的人盼望放假;有的.人盼望发工资;有的人则盼望家人团圆......而我最盼望着春节的到来。

过春节时,我们不仅可以体验到包饺子的乐趣,还能品尝到饺子的美味。每当春节来临,我就有机会凑热闹帮大人们包饺子。我先学着大人拿一点和好的面团,用擀面杖把面擀成厚薄适中的圆形,再把拌好的馅放上去,最后用面皮包上馅,捏一捏,就做成一个美味的饺子了。

我看着自己包的饺子,口水都快流三千尺了,但我还是忍了忍馋劲儿,继续帮大人们包饺子。看着我亲手包的饺子一个又一个地横空出世,心里美滋滋的。我创造了它们,它们是否应该叫我“爸爸”?当饺子煮好时,看着那“光滑扁润”的饺子,我不禁垂涎三尺,品尝着自己包的饺子,心里甭提有多开心了。

过春节时可以串串门,逛逛亲戚,快一年没怎么来往了,加深一下感情是很必要的。亲戚们还会给我压岁钱,虽然不多,但总也可以买些书、文具和需要的东西。当然,也可以偶尔买几本小人书,买一些早已心仪的小玩意,满足一下自己的欲望。让我们去看看小人书,玩玩小玩意,放松放松平时学习时紧张的心情。

在城市里,一年中只有春节期间才可以放鞭炮和烟火,我们这些男孩子们可以过过瘾了。

春节期间如果下雪的话,那就更妙不可言了。堆雪人、打雪仗是绝对免不了的!这可是我们最喜欢的游戏了!

让我们的心灵充满希望和渴望,让我们的身心得到追求的快乐。世界上最让人激动的就是盼望,让我们的人生中也充满盼望。记住,你对事物的盼望越多,你就会感到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最新春节 春节习俗汇总篇六

“怎么还不到头啊?”我嚷了起来。“别急,快了!“这是表姐的声音。

我和表姐正在攀登“珠穆朗玛峰”呢!

今天中午,我和表姐两个一心向往刺激生活的'女孩,决心去爬雪山。

攀登雪山的“介绍人”是奶奶,有一天晚上,她漫不经心告诉我们每年到了春节,这里的孩子们总是爬到雪山上去玩,那座雪山是这一带最高的山,可比我们经常爬的一些土坡高多了。

我和姐姐暗中商量过一次,结果双方都非常赞成,定下了目标,定下了日期,就等机会喽。

姐姐还建议,爬到了雪山的最顶峰,就一起放鞭炮。

饭后,我们趁大人没注意,偷偷的带着一盒“钻天锥”和火柴溜出了家门。

望着远处雪山模糊的影子,我暗暗下了决心,目的地就是雪山顶峰,我一定可以爬上去的。 通向雪山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地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雪沼泽”里。

“哎呦!”随着我惊恐的叫声和姐姐无奈的苦笑,我第一个掉进了厚厚的大雪坑里,变成了一个“小雪人”。

唉,糟糕,我浑身上下都粘满了白雪,现在只有轻轻拍打的时间了,因为现在离雪山的路还非常漫长。

姐姐的运气也不怎么样,一路上被拌倒了数次,原因只是她在闭着眼睛走路。

其实我觉得把雪山称作“珠穆朗玛峰”一点都不过分,从好几千米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雪山高高的挺拔的身影。

走过公路,走过小桥,走过树林,走过麦田……我和姐姐终于来到了雪山脚下。

雪山下有座深不可测的峡谷,单单这样慢慢走下去,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而且没有一点趣味;跑下去有太危险。我的大脑飞快的转了几秒钟后,我就抛下姐姐,来到了峡谷前。

我深吸一口气,调整好位置,哗——的一声滑了下去,我紧紧地闭仅双眼,我感觉风呼呼的划过我脸,不一会儿,我已经停止不动了,我睁看眼睛,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峡谷下面。

我高兴的大叫:“姐姐,我下来了!”还没等我一句话说完,姐姐已经从天而降。“我也是滑下来的!”说完还得意的朝我一笑。

我不甘示弱,同时回敬了她一笑。

为了防止我们离开对方,姐姐编了一个口号,我叫动拐、动拐、动动拐,而她叫拐动、拐动、拐拐动。啊,好滑稽的名字,想姐姐的口号实在太简单了,只要记住果冻、感动两个词语就是了,那姐姐怎么记住我的口号呢?她正在苦思冥想,忽然一抬手表,“时间不早了,咱们快一点!”姐姐说。

我费尽全力,终于从峡谷口爬到了雪地上,仰起头一看,姐姐已经“等候多时”了呢!

在爬雪山前,我和姐姐转呀转、找啊找,最后找到了几个比较容易攀登的地方,然后一一做比较,才确定了通向雪山的道路。

姐姐先来了个“甘拜下风”,让我先上,我好不威风,站在雪山脚下向下望,所有的景色都被我看的一清二楚。

这条路原先被好多人爬过,所以比较好爬,我奋力拼搏,就快要到中层了。

“哎呀!”我脚下一滑,不由自主的打了个趔趄,差一点滑下去,幸亏我稳了半天,找到了一个落脚点。

上面的路就越来越艰难了,走一步,滑两步,有一次差点滑下去,还好姐姐在下面把我给托住了,原来姐姐也不是“甘拜下风”啊!

我哆嗦着将火柴递给姐姐,姐姐擦了半天也没有擦起火苗来。哦,原来是爬雪山时把火柴盒给弄湿可,火柴点不起来了。

随身携带这些物品不方便,姐姐把它们放在了雪地上,准备回来时再试试。

我们又继续开始爬雪山了。

上面的路让我怀疑是不是人走的,姐姐照样在后面扶着我,我鼓足勇气,一鼓作气的爬了上去。

爬了不到一分钟,我的身体开始剧烈往下滑,姐姐也托不住我了,我和姐姐一起向下滑。

我用脚猜呀猜,猜出了一个支点,我有了停脚的地方,我站不能站,坐不能坐,连蹲下也不行的样子真令人发笑。

但是根本没有人笑,因为惟一可以笑的姐姐刚才为了找支点,居然爬在了雪地上,就快要冻僵了。如果她起来,那么就继续向下滑。

我又是一个趔趄,我们又开始向下滑,我绝望了,就在要功亏一篑的一刹那,姐姐蹭蹭蹭的跑了上去。

我也奋力向上爬,爬呀爬,终于被姐姐拉上了顶峰。

我贪婪的享受着这雪景,现在我觉得把这做雪山比喻成“珠穆朗玛峰”就更加恰当了。

时间不早了,我不能再看景色了,我和姐姐准备回家。

从高高了雪山上滑下来肯定别有一番趣味,我再次早好了方向,双手一撒,就快速的向下滑了。

你知道那是什么滋味么,告诉你,一个字,“爽!”

滑下雪山后,我惊讶的看着雪山上一条长长的痕迹,我真的不敢去相信,我竟然是从那么高的地方滑落下来的。

登“珠穆朗玛峰”,留给我的感觉,是快乐、惊险、与回味无穷。

最新春节 春节习俗汇总篇七

1月31日大年初一,我和老妈去了河坊街,啊!里面满街都是人,挤得我喘不过气来,我这“小不点儿”,早就被满街的'人给淹没了,我继续往前走,人流只是有增无减,我顺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挤进了吴山广场,可没想到,吴山广场也全部都是人,连广场上所有楼梯、石头、草坪都坐满了人,就连小店里的冰激淋,也早早的卖完了。接着,我上了城隍山,没想到城隍山开庙会,还是人山人海,山脚、山腰、山顶一个样,哎呦!好热闹啊!我想有可能是今天春节特别热,太阳好,还有春节也是大家休息的日子,而且现在人们过年了,手头钱也多,就出来逛逛。

除夕夜是多么美丽,多么精彩。耀眼的礼花在空中闪烁,鞭炮声打破了除夕之夜。天上的烟花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除夕夜也呈现出了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到了晚上,该吃年夜饭了。

大年三十晚上,无论是大人们,还是小孩儿都穿上了新衣,脸上全都带着灿烂的笑容吃年饭,拿红包,最有趣的还是放烟花爆竹了。节日的滨港路真热闹啊!我和爸爸精心挑着各式各样烟花爆竹,过了一会儿,大街小巷就放起了烟花!

时间可真是飞逝啊!转眼间我已经度过了十多个新年了这不,新年又来临了。在除夕之夜,我们全家团聚,吃年夜饭,这是我们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

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可多了,有团团圆圆的中秋节,有热热闹闹的端午节,有祭祀亲人的清明节但我最喜欢的要数喜气洋洋的春节了,在这个长长的节日里,人们除旧迎新、走亲访友,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霹雳,霹雳一阵阵响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咦?那是什么声音?是打雷的声言吗?不是,那是鞭炮声。快过年了,同学们,你们觉得过年有什么好处吗?会有不少同学脱口而出:当然是压岁钱呗!但也有不少同学有不同的意见放鞭炮。

最新春节 春节习俗汇总篇八

我们的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我最喜爱的节日是春节。春节,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追溯起来,春节起源于殷商的'祭神祭祖活动。相传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人们管它叫“年”。它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一种味儿,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聪明的祖先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年”就窜到人类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深夜,直至鸡鸣破晓,它才返回山林中。百姓们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年关”,于是,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了晚饭,熄灯净灶,再把鸡圈牛栏扎牢实,把宅院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夜饭,后来就叫“年夜饭”。由于这顿饭有吉凶未卜的味道,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还需在吃饭前供祭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吃过饭后,一家人挤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养成熬夜守岁的习惯。

我们的春节带着浪漫梦幻的色彩,发展到今天,活动可多啦,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

腊月初八,家家户户煮腊八粥。腊八粥形式多样,有的叫“七宝粥”,“五味粥”。我家爱用红小豆加江米,腊肉,胡萝卜,花生米,香青菜,大枣和大米之类来混煮,味道儿可鲜啦,它不仅清香甜美,口舌生津,而且能胃气舒畅,我极喜欢吃。

腊月廿三,廿四称“小年”,,祭灶神,蒸花馍,写春联,吃灶糖,扫庭院。小年习俗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意取年岁年,籍以祈岁稔”。我家年糕俗称糯米粑粑。

腊月廿八,吃“出笼”米豆腐,用碱水将大米浸泡,然后和水磨成浆,再用火经过锅里搅和,最后拿到铺有稻草的大锅里蒸出,它碱味儿中和着稻草的清香,进口入胃,荡气回肠。

腊月廿九,我家乡的习俗要置天地桌;腊月三十,吃年夜饭。餐桌上,最显眼的是鱼,鱼者,余也,年年有余,吉祥如意。到80后,电视普及,春晚成为中国人必不可少的文化“盛宴”,代替围着火炉“守岁”习俗,成为新的“守岁”时尚。

正月初一吃元宝,燃放爆竹,百年占岁,饮屠苏酒。当说“元宝”,是将糯米制成米粉,包元宝时中间用红糖做芯子,让后放入锅中,用火煮熟,放入碗中,热气腾腾,吃的时候,红糖溢出,红红火火,象征幸福临门。

最有人情味儿的莫过于正月初二至十五的拜年,借春节喜庆,给亲友,长辈,拜年既让亲友长辈高兴,又能加强人与人沟通、交流。俗话说,水不搅不浑,人不走不亲。俗话还说,客走旺家门,被访者一高兴,还给小字辈儿一些压岁红包儿。

春节一直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期间,唱呀,跳呀,耍龙灯,舞狮子,各种各样的活动,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我爱春节。春节有绵长而深厚的人情味儿,我愿天下人幸福安康!

举眼望世界,人们过节的丰厚而盛大,莫过于龙图腾家族的春节。小作者如话家常,如数家珍,再现民族节日——春节的浪漫与神秘,展现民俗文化特色。写出自己受到民俗文化熏陶,表达自己对民族节日的喜爱。让读者能够领会春节中每个活动的韵味儿。

最新春节 春节习俗汇总篇九

兔年腊月二十八的下午,我回到耀县,住进了锦都宾馆520房间,春节二题。负责给我安排住宿的`,是我中学时期的同学。稍事休息,我随即和几位朋友见了面。朋友中,有新朋,亦有旧友。新者,才第一次碰面;旧者,已经结识二十余年了。晚上,一个在机关供职的旧友请客,六个人,喝了两瓶酒。

第二天,按照计划,我购买了一大堆茶叶、烟酒、鲜奶和糕点之类,坐朋友的车,偕同儿子回故乡,并顺路看望了两个姐姐。大姐家的日子历来过得紧张,但却谋划着盖房子。二百多平方的建筑面积,在材料、人工费统统涨价的情况下,一核算,至少需要十五万元。十五万,在有钱人的眼里九牛一毛,但压在大姐的心里,沉重得堪比泰山。大姐见了我,自然是愁眉不展,一声叹息接着一声叹息。我安慰大姐,声称支助她三万元。但这三万元,显然与大姐的期待,却有不小的距离。大姐把话绕来绕去,但最终还是把自己所希望的数字和盘托出:我最低借她五万元。

常常的情景是,钱一旦从我手中脱离,我的心里都会迅速地将这些钱一笔勾销。父母早逝,在弟弟妹妹们艰难成长的历程中,我究竟付出了多少,那无疑是一笔糊涂账,根本算不清的。对待弟妹们久而久之养成的惯性,推而广之,普及到了包括几位姐姐在内的更多的人身上。凡借钱者,都是穷苦之人。而他们,要么是我的亲人,要么是我的朋友,看着他们遭遇这样或那样的困境,我能袖手旁观?但撒出去的钱,犹如泼出去的水,远不像鸟儿那般飞了出去,还能再飞回来。还钱者当然也有,但他们的举动,却让我滋生出了深深的负罪感。民间熟语云:借钱还钱,天经地义。但我从他们手里接过钱时,却天不经,地不义,理不直,气不壮,唯一的感受就是忐忑不安。他们生存的艰难,让我不忍目睹。因此,当我接过他们递来的钱时,恍然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趁人之危的打劫者。

我经常对人说:我希望我的亲人我的朋友都比我富裕,都过得比我好。这样的话,不是虚情,也不是假意,更谈不上矫情,而是我的肺腑之言。诸如此类的话,显示的不是我的高尚,而是我的自私。亲朋富裕了,我并不妄想着沾光揩油,只是求得自己的生活比现在宁静一些,安详一些,心安理得一些。

每年的每年,我都会有两三万元随风飘散。而我,远不是富豪,远不是社会上"高收入人群"中的一分子。

大姐的话让我烦恼。她的难题,将迅速地转化为我的难题。但想想大姐大半辈子的辛劳,想想她为我曾经的付出,我很快就释然了。大姐得过脑溢血,因为抢救及时,才得以康复。如果她因盖房之事忧心焦虑,以至于伤及身体,我恐怕后悔都来不及了。

我和大姐闲聊之时,儿子坐在木椅上,脸上始终闪烁着笑意。我刚给了大姐二百元的零花钱,大姐却抽出一张,硬要塞到他的手里,号称给他发压岁钱。但儿子避着躲着,最终都没有接它。儿子劝慰姑妈要爱惜身体:你搞好了自己的身体,就是给我爸爸减轻了负担。

从大姐家出来,我对儿子解释:你姑妈生活得不容易,她遇到了困难,作为同胞弟弟的我能不管吗!再说了,你爷爷奶奶早逝,你爸爸没有尽孝,本应尽孝的钱不是就省下来了吗?给你姑妈的钱,权当给你爷爷奶奶行孝了。

儿子笑着,说:爸爸你不用解释,我支持你的行动!接着,儿子又补充道:爸爸,你放心,我不会把这件事说给我妈妈的(儿子妈妈从不读我博客),我会替你保密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