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珍惜读后感 珍惜粮食个人心得体会(优质5篇)

最新珍惜读后感 珍惜粮食个人心得体会(优质5篇)

ID:2673640

时间:2023-08-30 21:43:00

上传者:纸韵 最新珍惜读后感 珍惜粮食个人心得体会(优质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珍惜读后感篇一

中国人口超过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还以千万亩的速度在消失。我国东部600多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75亩的警戒线。而我国由于设备和管理落后,粮食在收获、储存、调运、加工、销售和消费中的总损失高达18.2%,也就是说,我国每年的产后粮食约有850亿公斤被白白浪费掉。稍微关心时政的人都知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且进口数量逐年增加。

在每年为此花费巨额外汇的同时,粮食安全问题也已经成为从中央高层到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触目惊心的浪费粮食现象,更令人担忧。

我们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实际上丢弃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丢弃的是对劳动人民的一片真挚情感,丢弃的是做人的一种品格和精神。我国现在还不富裕,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将近3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人皆有食,也并不是每个公民都曾实现了的梦想。世界性缺粮的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会得到根本转变。因此,浪费一粒粮食也是很可耻的行为。

节约粮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有了节约意识,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尊重劳动成果、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自觉意识。珍惜粮食吧,这是在珍惜你的生活!

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做起吧。

珍惜读后感篇二

第一段:引言(200字)

珍惜,是一种感恩的心态,是一种懂得珍惜身边一切美好事物的智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略一些细微的幸福,直到失去后才感到惋惜不已。懂得珍惜的人,懂得在平凡中寻找乐趣,在琐碎中品味人生的美好。本文将通过具体的事例,分享我在生活中懂得珍惜的体会,以希望能够唤起更多人对生活的珍视与感恩之心。

第二段:珍惜学习(200字)

学习,是每个人都不能逃避的任务,然而,有多少人真正珍惜学习的时光呢?我曾经有一位同学,他在学习中非常刻苦努力,每日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他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看书做题时全神贯注,从不随意浪费时间。相比之下,许多同学常常敷衍塞责,把学习当作任务,而不是一种机会和挑战。因此,我深深体会到,懂得珍惜学习,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

第三段:珍惜时间(200字)

时间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懂得珍惜时间,才能更好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朋友,他每天都会合理安排时间,坚持锻炼身体、看书和从事兴趣爱好。他懂得珍惜时间的价值,不会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相比之下,许多人常常抱怨时间不够,而不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时间。时间像细沙一样溜走,只有懂得珍惜和合理利用,才能在时间流逝中收获更多的成果。

第四段:珍惜人际关系(200字)

人际关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资本之一,懂得珍惜人际关系,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认同。我曾经有一个同事,他待人真诚友善,积极与他人沟通交流,无论是与领导、同事还是下属,他都能维护良好的关系。他懂得珍惜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所以他总能获得同事的帮助和信任。相比之下,有些人不善于与人交往,对待人际关系漠不关心,导致与他人疏远。因此,懂得珍惜人际关系,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遇,更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感。

第五段:珍惜生命(200字)

生命只有一次,懂得珍惜生命,才能更好地体验和感受人生的美好。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朋友,他年轻时曾患有严重的疾病,但他没有放弃治疗,而是积极生活,对待生命充满希望和勇气。他懂得珍惜生命的宝贵,所以在疾病过后,他更加热爱生活,更加关心他人。相比之下,有些人总是抱怨生活的不公平,迷失于抱怨中,忽略了珍惜生命的重要性。因此,只有懂得珍惜生命,我们才能真正活出精彩的人生。

结尾(200字)

懂珍惜,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珍惜机会,享受幸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有懂得珍惜,我们才能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愿大家都能懂得珍惜,活出美丽而精彩的人生。

珍惜读后感篇三

生命是宝贵的,也是美好的。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无不展示着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感人的事,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残疾人对生命的热爱。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

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五、我有一只可爱的小猫;

最后,她以一句话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是啊,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如果要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有价值,就必须经过磨难的考验;要想使自己活得快乐,就必须要接受和肯定自己。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缺陷或不如意的事情,并非只有你是不幸的,关键是你如何看待和对待不幸。无须抱怨命运的不济,不要只看自己所没有的,而要多看自己所拥有的,那时我们就会想到:其实我们很富有。

是啊,人的一生是漫长而短暂的,也是美好而幸福的,我们可以好好的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的糟踏它,但很多残疾人都不向命运屈服,与病魔殊死搏斗,何况我们有着健全的身体呢?所以,我们必须对命运负责,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不要虚度年华,无所作为!

珍惜读后感篇四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口罩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作为一种防疫措施,口罩的重要性无法忽视。在这段时间里,我慢慢体会到了珍惜口罩的重要性,并从中领悟到一些道理。下面我将结合个人经历,谈一谈我对珍惜口罩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明白了珍惜口罩的含义。在疫情期间,口罩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每一只口罩都显得尤为宝贵。我看到了很多人为了争购口罩而发生纷争的新闻,这让我意识到口罩确实是一种稀缺资源。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珍惜口罩,不随意浪费。我在使用一次性口罩时,会将它们收集起来进行二次利用,只有严重损坏的时候才会丢弃。这样不仅能够延长口罩的使用寿命,也减少了对环境的负担。

其次,我深刻认识到,珍惜口罩就是珍惜生命。戴口罩已经成为了一种日常的防疫措施,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毒的传播。每一位戴着口罩的人,不仅是在保护自己,也是在保护他人。在我走在人群中的时候,我看到每个人都佩戴着口罩,这给我一种安全感,也让我明白,保护自己就是保护他人,而保护他人也是在保护自己。在戴口罩的过程中,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没有因为戴上口罩而拉开,反而更加靠近了。

第三,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佩戴口罩。虽然戴口罩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常识,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正确佩戴。有的人戴口罩时鼻子露在外面,有的人将口罩佩戴到下巴上。这样的佩戴方式无法起到防护作用,反而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我通过学习正确的佩戴方法,例如将口罩贴紧鼻梁,遮住口鼻,使口罩两侧尽可能贴合脸颊等。这样做不仅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减少他人的感染风险。

第四,我意识到珍惜口罩也需要合理使用。在疫情期间,尤其是在一些高风险区域,才需要佩戴口罩。而在平时的室内,或者没有人员密集的地方,戴口罩反而可能不太必要。在我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的同时,也学会了根据场景的需要合理使用口罩,避免浪费。

最后,我明白了珍惜口罩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疫情期间,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防护意识,并付诸实践。尤其是在疫情的高峰期,人们戴着口罩出行,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了减少病毒的传播。作为一个公民,我应该履行自己的责任,积极参与到口罩的使用和防疫工作中。

总结起来,珍惜口罩不仅仅意味着要珍惜一种物品,更重要的是珍惜生命。正确佩戴口罩,合理使用口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通过这段时间的亲身体验,我深刻认识到了这点。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秉持着这样的观念,共同做好口罩的使用和防疫工作,为疫情的早日结束贡献一份力量。

珍惜读后感篇五

勤俭就是勤劳节俭,包括努力工作和节约用度两个重要方面。我国自古就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家的美德,《尚书》说:“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左传》引古语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周易》提出:“俭德辟难”之说,《墨子》有:“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之论。古人认为能否做到勤俭,是关系到生存败亡的大事,不可轻忽。在现在社会,经济增长和物质消费的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勤俭作为一种美德,作为一种工作态度、生活作风或治国方针,还是要大力提倡的。

有许多的历史人物都以勤俭来修身,他们不仅在国家事业上勤劳,而且在家庭生活上也非常节俭。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如尧特别关心民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是自己的过错。而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正是由于尧在事业上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爱戴,成为一位圣贤。

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也把节俭作为自己的生活习惯,以节俭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他在生活上坚决反对奢侈浪费。有一年,他被贬黄州,俸禄减少,这给生活上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渡过困境,它不仅辞退了身边所有的仆人,而且自己更加节俭,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份完整详细的开支计划,把所有的收入和手边的钱都集中起来,然后将这些钱分成十二份,每月一份,每份又平均分成三十份,每天只用一份。他就是这样“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度过了难关。“君子以俭德辟难”,苏东坡就是这样做的。

奢侈浪费小到足以破坏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大到足以灭亡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自古就有许多帝王在刚开始创业时,以勤俭修身,受到了百姓的拥戴,但后来他们逐渐放弃了勤俭而一味的追求安逸享乐,结果招致了自己的灭亡。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但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每天在宫廷上用重金请人表演,演得好,用重金封赏,并且整天大肆兴建乐宫,乐队,造成黄金流失,最终导致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中国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分别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强调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魏征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规劝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实现长治久安。

还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意思是说,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很难。这是司马光引述他人的话,用来训诫子孙的。它强调要自觉保持节俭,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商纣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制。所以坚持节俭要有自律能力。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淡漠了古人的教训,大肆的奢侈浪费。我国就形成了一种通病——“节俭冷漠症”。身边的小事就足见这种病态的严重。白天明亮的教室里非得开灯,洗手间的水龙头“细水长流”,电脑永远处在待机状态,简直是“不知节俭何滋味”。据上海能源管理部门统计,按平均每户家庭有15瓦特的耗电量计算,上海480万户家庭在白天高峰时就增加了2。5万千瓦左右的用电负荷;一台电脑的待机能耗30瓦,如果上海15万机关干部下班后都不关掉电脑电源,仅此一项,就将每天增加4500千瓦的用电负荷,倘若加上企事单位的的电脑待机浪费,数字十分惊人。如果这样浪费下去,有多少能源将被这样白白的浪费掉。为国家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长此下去,即使我国再强盛,恐怕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忘于奢靡。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阶段,所以都很勤俭节约。但是对于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这是几千年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从俭,不糜费财物,认识我们崇尚的美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