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梦演讲稿(实用5篇)

中国航天梦演讲稿(实用5篇)

ID:2750679

时间:2023-09-12 12:33:07

上传者:笔舞 中国航天梦演讲稿(实用5篇)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会议上发表讲话的文稿。演讲稿是进行宣传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演讲的作用是表达个人的主张与见解,介绍一些学习、工作中的情况、经验,以便互相交流思想和感情。那么你知道演讲稿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演讲稿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中国航天梦演讲稿篇一

探索星辰大海,中国征程壮美。回顾航天路程,从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两弹一星”让世界瞩目,“载人航天”挥就惊鸿之笔,到“嫦娥”奔月,“北斗”指路,“玉兔”登月,“祝融”探火……美丽中国的航天传奇,需要我们发扬其精神,昂首阔步,再续辉煌的未来!

国无精神难富强,意志可助谱新章。中国航天事业起步艰难,但中国航天人坚守载人航天精神,最终换来了遨游九天的累累硕果。雄健的精神意志支撑着伟大的中华民族越过激流险滩,闯关夺隘。国有精神,方能富强!

生逢其时负重任,矢志奋斗奏华章。吾辈应如航天人,立鸿鹄之志,执着奋斗,永不言弃。浩瀚星空是一张不设交卷时间的“考卷”,需要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去“作答”。面向未来,航天事业还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以“泰山压顶不弯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执着精神去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科技创新来助力,载梦火箭梦升空。吾辈应如航天人,笃学敏行,自强不息。空间领域是基本学科知识与综合能力运用的集中领域,体现航天人知识能力与技术,彰显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我们应当发扬航天人终身学习的精神,不断沉淀阅历,提升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应当把“自强不息”刻在心上,把“无私奉献”披在肩上,把“终身学习”装进行囊,一路高歌奋进!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吾辈应如航天人,守赤子之心,甘于奉献,报效国家。“时代楷模”邓清明时刻准备着响应国家的号召,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备份的只是任务,要以主份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航天人当中,有多少默默无闻将青春奉献给祖国的奋斗者啊!让我们心怀奉献精神,将涓滴之力凝聚成磅礴力量,让世人见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

鲁迅先生曾言:“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无论在日常生活、工作岗位还是网络空间,我们都应如航天人一样,以一往无前之态势,破万千磨难,赢辉煌盛世,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迈向太空的漫漫征程!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坚信,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必将迎来国之盛世,必将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奋斗吧,青春少年!

中国航天梦演讲稿篇二

中国的太空部门,是目前中国屈指可数的几个在世界上处于地位,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最重大战略意义的行业之一;中国太空事业的建设者们,以他们的奉献、创新和辉煌的成就,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和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采。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中国国内各行业中投入和产出比率的行业之一,而且对中国的国家利益具有头等的战略重要性,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的航天部门多年来始终保持着中国革命的精神:以大局为重、艰苦奋斗、发愤图强、最终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一支重要航天力量。

中国航天工业志存高远,奋发图强和廉洁报国的行业风貌,应该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精神财富,中国航天人的精神应该像过去的。大庆精神一样,成为中国现代的进程中所有行业的楷模。

中国航天事业所创造的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不竭的物质和精神宝藏。

当代大学生学习航天精神:

1、学习航天人的艰苦奋斗、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

由于美国和欧洲颁布的禁令,我国很难从国外获得关键的航天技术,中国也没有参与国际空间站的活动。航天事业是具有高度危险性的职业,而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其风险之大可想而知。但在风险面前,中国航天员表现出的是一往无前的勇气,是顽强拼搏的斗志。航天员这次出舱面临着失压、缺氧、辐射和巨大温差等诸多困难。他们用艰苦奋斗、敢于牺牲的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优秀品质;用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榜样。

2、学习航天人极其严谨的科学精神

神舟七号飞船零配件产地几乎涵盖了大半个中国,并以的发射率和零失败率,创造了航天发射的辉煌。各参研参试部门和单位为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做了大量精益求精的准备工作。从每一颗螺丝钉,每一个焊接缝,到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宇航员细致的检查安全系带的动作,认真地阅读飞行手册等,这一切都是高质量、高标准、一丝不苟的,是来不得一丝疏忽大意的。这种不允许失败、不准有丝毫瑕疵的严谨工作作风,保证了“神七”的完美成功,也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的。

3、学习航天人志存高远、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

漫步太空,这个在当今世界只有美、俄才掌握的世界最尖端的科学技术,“神七”升 天意味着将打破这种局面。当我们沉浸在“神七”带来的欢乐和喜悦时,当我们为航天事业的辉煌感到骄傲和自豪时,一定要认真学习航天人勇于攻坚、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特别是要学习他们在航天事业中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责任感,学习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志存高远、为国奉献、立足本职工作的精神。

结束词:

神七的成功发射不仅为中国的科技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代表航天事业的航天人更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它促使当代青年学生更加明确自身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更应该自觉地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践行航天精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航天梦演讲稿篇三

君不见,“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天和驻空”“祝融探火”?君不见,追天揽月,千年梦想,泱泱华夏,今朝梦圆?君不见,“北京明白”,高健蹿红,航天精神,激励向前。一项项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辉映中华民族砥砺风雨的奋斗,鉴照英雄儿女拥有揽月摘星的梦想。中国青年,朝气蓬勃,当续前人九天之魂梦,绘吾辈奋进之青春。

胸怀祖国,勇于攀登,航天精神托举中国人民迈向浩瀚寰宇。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举目回望,郭永怀投身弹道导弹研制,在飞机失事时他用身躯保全了国家重要科研资料;放眼当下,高健自少受航天精神的影响,作为总调度,为“神舟十二号”指路引航……“神五”飞天,“神六”出舱,“嫦娥”取土,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精神的引领下,矢志报国,迎难而上,跨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让深邃星空一次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记。

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中国青年将航天精神传承发扬。

飞天梦想照进现实,只因中国人的航天奋斗从未停歇,只因中国人的航天追梦永不止步。中国空间站核心团队,平均年龄38岁;北斗系统攻坚团队,平均年龄35岁;“长征五号”研制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一代代青年坚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厚植“树高千尺有根,江河万里有源”的家国情怀,一丝不苟地传承航天精神,并在航天精神的激励下不断续写中国航天新的篇章。

积极修为,艰苦历练,吾辈青年将接续航天精神,奋斗展风采。

“在不懈奋斗中再创佳绩,在竞相奋斗中革故鼎新,在团结奋斗中集智聚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值此之际,我辈青年当弘扬航天精神,从航天精神中汲取精魂坚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冲劲,笃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持定“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干劲,从严律己,潜心钻研,甘作拓荒牛、老黄牛、孺子牛,用奋斗绘就美好青春。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言:“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愿吾辈青年,鲜衣怒马,后浪滚滚,携星光荡开宇宙,让广袤的银河中长久闪耀着那束航天精神之光!以长江为凭,让黄河作证:中国人民正在航天事业长足进步中书写璀璨华章,中国青年也必将续九天魂梦,绘奋进青春。

中国航天梦演讲稿篇四

“中国航天日”是由国家航天局、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共同发起,旨在弘扬航天精神、普及航天知识的公益性节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国航天大事件一览,希望大家喜欢!

一、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战,也是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的关键之战。

2022年1月3日2时4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并开展了月夜生存考验。

1月14日22时12分,在距离地球约5100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五号返回器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成功分离。

1月17日7时38分,在预定区域安全平稳着陆。

这是中国航天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任务之一。

二、“北斗三号”系统完成组网

2022年6月17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将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系统第44颗至第45颗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第三代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系统圆满完成组网建设任务。

“北斗三号”星座部署完成后,将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稳定、快速的定位和授时服务。

北斗工程副总设计师张智表示,北斗系统组网是国家战略性重要工程。

张智介绍,这次发射任务是“北斗三号”第三颗组网卫星的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星座部署完成。

2022年6月17日9时43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搭载的货物,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在太空飞行了约30天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已全面突破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设及建造技术。

此次发射任务搭载了天舟二期、嫦娥五号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三个航天器发射产品,以及空间应用系统、空间科学实验载荷和天基测控系统设备。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成功发射和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为我国后续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一箭七星,将两颗遥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8月14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实践二十号04星、天基人工智能实验卫星,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这是我国商业航天首次以整箭方式发射遥感卫星,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96次飞行。

“天基人工智能实验卫星”将主要开展空间大数据、空间认知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并进行空间科学和应用试验。

本次任务由国家航天局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织实施。

“天基人工智能实验卫星”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牵头研制,计划在轨开展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空间大数据服务应用,以大容量的数据源为基础,通过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处理大量实时获取的海量数据,实现对多种类型、不同时空尺度、各类空间信息服务需求的智能响应。

五、“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在火星表面软着陆

据央视新闻报道,“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于今年7月至8月择机发射升空,计划在2022年7月到8月间择机实施一次“刹车”式的软着陆,实现火星环绕探测。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陈宏敏表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首次着陆窗口期为一个火星日,即地球-火星在地球上的时间为7月至8月。

第一位,杨利伟,1965年6月出生,是我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遨游太空,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首飞的壮举,被授予“航天英雄”的荣誉称号。2008年07月晋升少将军衔,2011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第二位,费俊龙,1965年5月出生,2005年10月12日随神舟六号飞船和聂海胜一起执行为期5天的中国航天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荣获 “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2011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第三位,聂海胜,1964年9月出生,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曾经三次登上太空,完成神舟六号、十号、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并2次担任指令长,是首位进入天和核心舱的航天员,也是首位在轨100天的中国航天员,荣获“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2011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第四位,翟志刚,1966年10月出生,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神舟七号、十三号航天员,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获“航天英雄”荣誉称号,2013年晋升少将军衔。

第五位,刘伯明,1966年9月出生,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神舟七号、十二号航天员,获“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少将军衔。

第六位,景海鹏,1966年10月生,特级航天员,神舟七号、九号、十一号航天员,第一位三次登上太空的航天员,也是第一个进入天宫二号的航天员,获“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2012年晋升少将军衔。

第七位,刘洋,1978年10月生,特级航天员,神舟九号、十四号航天员,也是我国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员,获“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大校军衔。

第八位,刘旺,1969年3月出生,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神舟九号宇航员,和景海鹏、刘洋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2018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第九位,张晓光,1966年5月出生,特级航天员,神舟十号航天员,获“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2018年晋升少将军衔。

第十位,王亚平,1980年1月出生,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神舟十号、十三号航天员,我国第一位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获“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大校军衔。

第十一位,陈冬,1978年12月出生,一级航天员,神舟十一号、十四号航天员, 担任最新发射的神舟十四号指令长,获“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大校军衔。

第十二位,汤洪波,1975年10月出生,二级航天员,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完成了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获“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大校军衔。

第十三位,叶光富,1980年9月出生,二级航天员、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大校军衔。

第十四位,蔡旭哲,1976年5月出生,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首次入选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大校军衔。

中国的航天梦追逐奋进了百年,航空航天是拓展大气层和宇宙空间的尖端科技,在快速发展的一个世纪历程中,在这个领域我国从最初的落后国家,已经成长为世界上的航天大国,并且拥有了非常先进的科技水平。

中国目前拥有继美国国际空间站之后的中国空间站,而且在美国空间站即将退役后,中国空间站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在轨工作的空间站。

我国在进行载人航天工程的探索中,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代表人类的文明和科技极限,探索新的宇宙空间,包括我国实现的探月工程,未来将在2025年继续载人探月,去为全人类勘测月球上能够使用的资源和存在的奥秘。

我国的天问一号执行火星探测任务,成功到达火星的预定轨道并被火星准确捕获进行软着陆,开始正常的工作,巡视和探测并把相关影响资料等传回地球。我国的航天科技在深空探索等方面不断进行提升和跨越,也进行着更加拓展的思维和考察。

目前我国发射火箭的数量位居世界的前茅,甚至超越美国的发射总数量,中国的航天科技发展速度,让美国都觉得震惊无比,早在多年前,美国为了垄断该领域的技术,害怕我国在航天方面有所进展,不惜封锁所有的相关资料和信息,甚至不允许中国去参加相关的国际交流。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航天事业是完全靠几代科学家的奉献和刻苦钻研完成的,怎能不让世界惊叹,美国的航天成果都是靠用烧钱和聚拢世界上顶尖的科学家团队才达成的。

我国在航天领域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最初的明朝万户把四十多个自己制造的火箭绑在一把椅子上,手里托着一个巨大的风筝开始试飞开始,就有了一批航天梦想的人。

可惜的是,万户最终因为试飞牺牲了,但是他的飞天精神却鼓励了很多人,一个古代先人,靠自己的努力去实践飞天梦想,后来者依然前仆后继,继续为实现这个伟大的理想而付出行动。

当我国在七十年代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开始进入了有序发展的快车道,虽然科研事业的征途路途漫漫,但是此后不懈进取的航天人,终于攻克了无数道难关,实现了载人航天的壮举。

二十世纪初,我国的神舟五号飞船载人成功升空,中国已经实现了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成为了世界上的航天大国,并且在太空发展各项科学研究,拓展为人类谋福祉的科技和生命医学以及农业等科研工作。

此后我国的航天硕果累累,嫦娥一号登月工程完满成功,我国在月球发现了重要的氦元素,将为我国开展新能源的研发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此外,神州和天宫成功进行太空中的对接,我国的空间站建设成功,中国在太空拥有在轨运行的空间站,并且能支持航天员在轨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并且以分享和开放的姿态,欢迎申请合作的其他国家的科学家登录我国空间站一起进行工作。

现在我国的航天领域取得了巨大突破,未来在新的载人探月工程进行中,将会有更多的探测成果被我航天员斩获。

我国的航天事业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飞速发展,已经在导弹,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令世界惊艳的成就,而且我国的卫星发展水平属于世界领先地位,能够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建设了多个卫星接收站。

在导航定位,遥感勘测,通讯和气象等方面,不仅为我国的农林牧渔起到重要的预警和监测作用,还建设了覆盖面很广泛的航天测控网络,还能为世界很多国家提供服务和帮助。

中国从最初帮助美国建设国际空间站成功,却被拒绝登录和使用国际空间站,到自己拥有自主研发的国家空间站,经历了无数的研发困境和阻碍,中国航天的成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和凝聚力体现,中国的飞天梦随着科技的加持得以实现和壮大。

中国航天梦演讲稿篇五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一首《祖国不会忘记》让先后7次送自己选拔培训的航天员上太空的57岁的“航天员女教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数次哽咽。听完这首歌,我也不禁眼眶湿润,感慨万千。

提到载人航天,尤其最近“神舟十二号”发射圆满成功,我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位“航天英雄”。20年来,中国航天员队伍一次次出征太空,一次次平安归来,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短暂停留到中期驻留……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迅速发展。我想,这离不开家喻户晓的航天英雄们,亦离不开他们背后一位位“以平凡成就非凡,以无名造就有名”的“无名英雄”。

的航天人,也是千千万万航天人身后理解并支持航天事业的亲人们……“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些奋斗的泪泉、牺牲的血雨来自艰苦奋斗的航天员们,也来自教练员、科学家、开舱手、工人等共同“托举”神舟飞天的一群人。他们或废寝忘食,或抛家别子,他们的艰辛付出为的是共同的航天梦,为的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个进步。

“我们都知道加加林,但没人知道谁把加加林培养出来的,我们要做无名英雄。”黄伟芬的话展现了航天幕后工作者甘当绿叶、甘做铺路石的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其实不仅在航天事业,在脱贫攻坚一线、抗击疫情一线、抢险救灾一线,在各行各业存在更多的正是无名英雄,是坚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信念的奋斗者,是不为名利但求为祖国和平安定、繁荣富强的默默奉献的可敬可爱的人们。因为这些“无名英雄”的存在,因为有他们默默铺设的道路,我国的各项事业才更加行稳致远。

“不需要你歌颂我,不渴望你报答我,我把光辉融进,融进祖国的星座,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是的,祖国不会忘记你们,历史不会忘记你们,人民也不会忘记你们。正如我们抬头仰望夜空的时候,不仅会倾慕那熠熠生辉的明月,亦会无比敬仰衬托皎洁月光的漫天繁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