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眼中的苏州演讲稿(大全9篇)

最新我眼中的苏州演讲稿(大全9篇)

ID:2794396

时间:2023-09-13 04:13:55

上传者:XY字客 最新我眼中的苏州演讲稿(大全9篇)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那么演讲稿怎么写才恰当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演讲稿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眼中的苏州演讲稿篇一

一曲昆曲,千曲百转,柔软的像一阵阵清风。再听,又似云端飘来。闭眼间,蓦然间心境已变。

只看见一处楼阁,两个戏子,后面笙笛鼓琴。飘渺的声音穿过一池的荷花,伴随着清波传来。我坐在一亭中,正值春天,亭后桃花盛开,片片花瓣飘落而下。湖旁的那棵大树枝叶遮天,似乎不想让这这曲声跑到天边。

又一转,只听见一声声曲调仿佛就在眼前。但走在走廊里,看不见声发何处。走廊清浅而温和,随这昆曲亦是千转,廊上有镂空,空出便是一景,或是柳树一株,上有黄鹂两只。或是一树牡丹,碗般花朵似一团燃烧的火焰。或是一叶芭蕉,雨后更显青青。

最后,我找到一山,旁边一清水簌簌流出,找一石,面朝暖阳,闭眼听曲,听那悠悠的声,品那深深的情。

其实,睁眼看真实的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的一景我也描写不出其中的万分之一。但有一种感觉,心平静了不少。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苏州园林的主人大多都是中隐隐于市的人。隐于野简单,野外与市几乎断绝,没有外物的扰乱,隐居起来当然就容易了,所以只是小隐。大隐隐于朝,虽身处繁华都市,心却不受繁华所扰。于纸迷金醉中,却是“我心似明月,碧潭澄皎洁,无物堪比伦,叫我如何说”,境界在心中,何须心外求。大多数的我们不愿身居山野,让习惯了现代化生活的我们去野外着实是一件困难的。

苏州园林读后感(二)

我眼中的苏州演讲稿篇二

你们好,很开心认识你们。今日,就由我带你们去“人间天堂”——苏州观赏园林。

我们已经到了今日黄金游的第一站——留园。留园位于苏州是园林路,它应用了分和,明暗等比较手法。你们可以好好去观赏了,不过也要注意卫生,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留园不留我们,那我们就去狮子林吧。狮子林变化多端,值得一览。

穿过狮子林,出去约五千米,就可以看见寒山寺了。说到寒山寺,你们一定自然的想起《枫桥夜泊》里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吧?因为唐初有一个寒山的和尚在这里住过而得名。现在在寺内存碑一方,上面还刻着《枫桥夜泊》一诗呢!

好了,寒山寺到了,现在你们可以仔细观赏寒山寺了。

各位朋友,我们在“人间天堂”——苏州度过了美好的一天,我们明天再见!

我眼中的苏州演讲稿篇三

枫桥的繁荣不仅吸引了许多商人,同时还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这里白天热闹非凡,信息通达,生活方便,能充分满足人的社会欲;夜晚安详宁静,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将它的空灵与深沉挥洒得淋漓尽致,有彻人心扉的震撼力,使人的心灵的到洗练。在这里隐居,似乎有中国禅宗的最高境界"大隐隐于市"。因此历代都有名人名园集中于枫桥一带。如文征明,王宠结吟的凝翠楼,殷斐促的松鹤堂,戈载、戈宙襄的广居,惠磐卿的冷香别馆,段玉裁的一枝园,顾广圻的思适斋,袁延寿的渔隐小圃,赵宦光的寒山别业等等。

夜雨题寒山寺

日暮东塘正落潮,孤蓬泊处雨潇潇。

疏钟野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寄西樵、礼吉 西樵、礼吉是他的两个兄弟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第二天早上,和尚开门,一看两首诗,知道著名诗人王渔洋昨夜造访过,一时传遍了苏州城。可见古代文人的放浪不羁和性情豪放。

我眼中的苏州演讲稿篇四

一、体会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二、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三、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四、熟悉说明方法,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说明文知识

2、作者简介及写作缘由

3、字词

4、朗读课文,找出说明对象

5、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意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2、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

3、以课文第4、5节为例,指导学生掌握说明文阅读重点。

教学内容及步骤:

怎样抓住苏州园林的特点来进行说明的。

二、朗读第一段,找出其中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分析。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明确:四个讲究。

四、分析第三自然段

提问:本段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哪个特点?

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什么?

为了什么这一特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打比方)

五、阅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学生思考、讨论)

(1)  用“||”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

(5)  文章分几个方面介绍池沼?

(6)  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

(7)  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六、配合图片,简要分析第五、六自然段,回答问题:

(1)  概括本段的段意

(2)  指出本段运用的说明方法。

(3)  这段文字除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还用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4)  本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这三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

八、整理说明顺序:概括——具体  主要——次要

九、归纳说明文阅读的重点:

(1)  明确说明对象

(2)  弄清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

(3)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4)  了解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

(5)  明确说明顺序

(6)  把握说明文的结构

(7)  在说明文中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运用及效果

(8)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十、本课小结

十一、布置作业:作文《我们的校园》

要求:  1、认真观察,抓准特点

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

3、用3~4种说明方法

4、字数:500字

教学后记:学生初学说明文,一定要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及说明顺序和方法。

我眼中的苏州演讲稿篇五

从古到今,许多人向往江南水乡,千百年来,苏州水乡几乎成了江南水乡的代名词。

苏州就是江南水乡最美的地方,那的美景如烟如雾,如诗如画。有溢翠流全的田野,宁静安祥的水村,更有园林野台楼阁太湖之美景。苏州古城里,小桥,流水,人家这般清新宁静是从古城骨子里传出来的,苏州城到处是桥,五步一登,十步一跨,谁也不清一路上经过多少座桥,所以在苏州“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长”就失去了夸张色彩了,苏州城大概有桥三百,在水陆频繁割据的地方飞起一道道彩虹。

桥是了解姑苏风土人情最好处,伫立桥头,看傍水人家,绿树掩映。水巷女子在河旁浣衣,一杵起落声音远远传来,慢了半个节拍,如空谷回音,使人恍如隔世。看苏州姑娘上桥来了,对襟小衫几尽是丝绸,潇潇洒洒。琵琶扣盘得雅致古朴,一级级石阶走过来,风情万种,还有挽满篮沾露香花的卖花姑娘,大桥走来,空气中飘流这一路的花香,你看,小桥上的姑苏风情是如此的美,桥走多了,生命的步伐调便会从容自在,所以苏州人都悠哉游哉的,好像生来就有一种闲情逸志。姑苏人有了好心情,便有了消受美好自然的辛福感。

苏州城最让人难忘的是水巷,觉得它是城里最大方最自然的,房子一幢幢清水出芙蓉般在河边亭亭玉立着,河水想流就直截了当的流下来,想出门就访友了,走出家门踏上河埠在跳上船就凌波而去。每天看到河里的是来来回回的船。甚是一番热闹。闲下来,安安静静对着窗外的水和天读书,读唐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读宋词“过尽千帆皆不是”。苏州的.水巷里的河上没有帆,只有橹,那就改成“过尽千橹皆不是”吧。你想起许多发生在苏城里缠绵悱侧的故事,对着静静的流逝的河水发呆,有丁丁冬冬的评弹索弦声。隐隐传来不知唱的又是哪一对才子佳人的命运。苏州的水巷是万千变化的,神奇莫澈,春秋晨昏,各有不同,苏州水巷的写不尽,画不完的!水巷还有低低的河埠和高高的风火墙,还有石库门,石井和河畔人家…。那都是一道道优美的风景。

我们开始踏进苏州小巷,人们会感觉一种静,一种深入骨髓的静。是的,比起其它城市,苏州显然少了一份浮躁之气,多了几份清幽之气。这清幽之气就来自苏州小巷,来自小巷里散发清韵的青石板,来自小巷 里简洁的石库门,来自小巷那“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古民宅。这让人静的苏州小巷的清幽之气由来已久,是从许多宋版线装书飘逸而出的,或从明清青花瓷里盘旋而至的,或从古城庭院深深的园林里散发出来的。那伴昆曲票友们咿咿呀呀的笛声里回环往复的,是穷极一楼阁廊台之变化的苏州园林里修炼而来的,在茫茫的夜里,看月光下故苏城,千家灯火汇成古城的温馨。

看着河里划过的船,感觉从“梦中摇来,向梦漂去”苏州的桥。水巷,小巷让我在苏州城里踏这静谧与惬意。看这枕河的寻常百姓家的花也枕河,再看到村池里的鸭就知道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古宅上空的绿树与繁花,让姑苏城更加的静谧。

柔情荡漾的故苏水乡让你感受活在当世的人间天堂,是最美,最静,最清幽的地方。

我眼中的苏州演讲稿篇六

上周我们055班所有的同学在您和汪老师的带领下去了苏州游览了虎丘,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等地方,让我们领略了另一番风情,让我们感受到了泥土的清新和大自然的气息。

虎丘素以“苏吴中第一名胜”著称,以有2500年的悠久历史,宋代大文豪有“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句。位于虎丘的万景山庄借山光塔影,恬美如画。我们在那里拍照留影,甚是高兴,。绿树成荫,气息清新,让我们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虎丘的几处泉也很吸引人,尤以剑池为胜。剑池,是唐代李季卿品评的天下第五泉。石壁上刻有"虎丘剑池"四字,相传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手迹。剑池位在千人岩底下,呈长方形,深约5米。池上两崖如劈,藤蔓披拂。崖底便是一汪碧波,形如长剑,澄澈透明,冷气逼人。崖壁上有宋书法大家米芾手书"风壑云泉"刻石,字体雄浑遒劲。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现全园占地约50亩,大致可分中、东、西、北叫个景区。其间以曲廊相连。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留园以宜居宜游的山水布局,疏密有致的丰间刘比。独具风采的石峰景观,成为江南园林艺术的杰出典范。留园于1961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渐被称为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留园虽小,但却有种小家碧玉的感觉。听导游跟我们讲留园的历史与发展过程,我们不由得为此惊叹!

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东北侧。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前后,王献臣用大宏寺的部分基地造园,用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拙者之为政”句意为园名。现在的拙政园经过多次修建,规模非常宏大,现为苏州园林之首,面积约为62亩,分为东区(原“归田园居”)、中区(原“拙政园”)、西区(原“补园”)三部分。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是私家园林,风景如画,景色宜人,鸳鸯阁,芙蓉榭,兰雪堂等都非常能吸引人。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内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此园的特点是水面在园区以外,园内以土石山为中心,建筑环山布置,漏窗式样和图案丰富多彩,古朴自然。北门渡石桥入园,两翼修廊委蛇,中央山丘石土相间,林木森郁。沿西廊南行,至西南小院,有枫杨数株大可合抱,巨干撑天,枝繁叶茂,院墙表面嵌有多幅雕砖,刻画历史人物故事。东侧为清香馆和五百名贤祠,祠建于道光七年,内壁嵌砌本地历代名人线刻肖像及小传数百方。再南有厅屋翠玲珑和看山楼,环境清幽。由此折东,为明道堂一组庭院,此堂为园中最大建筑,格局严整。堂北山巅,绿荫丛中,有石柱方亭名沧浪亭。下山有复廊景通内外,复廊外侧临水。还有小亭观鱼处和厅屋面水轩,可俯览园外水景。沧浪亭虽然很小,但是很有风味。

有很多都是听导游讲的,我们之前了解的甚少,但这次我们亲身体验了苏州园林的秀丽风景,可谓是大开眼界,虽然辛苦了点但是很值得!

我眼中的苏州演讲稿篇七

那日,我们在寒山寺悠荡够了,随意拍过几张“夜泊枫桥”的照片后,便不知不觉地走过一座小桥(后来才知是张继诗中所说的“枫桥”,不远另一座是跨越苏杭运河的江村桥)。

桥下公园旁有一条河流在穿城而过。

一问才知,原来是大运河。

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极力想寻找的却没有找到,不经意间遇到的竟在眼前一亮地出现了。

老天识吾者,事随吾心愿。

大运河,以前从未见过,但多少熟悉些。

那些关于大运河的书本告诉我,京杭大运河是古代伟大的工程,南起杭州拱霞桥,北至北京积水潭,途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800公里。

苏州古运河又是京杭大运河中风光最美、水质最清、河道最为畅通、诗情画意最为浓重的一段黄金水道。

午后的太阳暖暖地照在古运河上,星波粼粼,水光涟涟。

对岸楼群广厦的倒影映在水面,在阳光下发着熠熠的金辉,不时泛起的波浪勾勒着起起伏伏、层层叠叠的优美弧线;密密麻麻、来来往往的乌篷船,以及装载水泥、黄沙、煤炭的大型船驳川流不息,一片繁忙,鸣着“呜呜”地汽笛驶过来,又远远地离去了,一阵阵激起的黄浪正在有力地拍打着岸边的石墙。

第一次看见大运河。

河面上往来的船只密如蛛网,小巧的机动船穿梭着上下来去,行驶自由;那些宽宽大大的驳船在桥下穿行时,竟也无遮无挡,顺顺利利的驶过。

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江南的桥不只是一种风景,让人欣赏。

它原来还有如此的作用,为船行创造有序的通道,给古桥增加灵动与生机。

记得建造运河的时候,好像还有拉纤的印象?

当然现在已经没有了那样的情景。

但我似乎可以想象出,那时运河的两岸,荒草丛生,碎石斑驳,小路泥泞或干裂,行走艰难,桥上无人,桥身遍布藓苔,一片破败,那些依水而生,靠水而活的水上人家,在凄风苦雨或风吹日晒中艰难度日,度日如年。

无意识中,我的心底油然升起一种思古之情。

正是眼前的古运河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进程,承载着中华民族灿烂的千古文化。

于是,我对古运河产生了敬畏之情。

从这种反衬出的思古之情和怀旧之美,我深深地感觉到了江南的水多粮丰,富庶美丽,从而证实苏州的“苏湖熟,天下足”是千真万确的。

我眼中的苏州演讲稿篇八

苏南人对冬至的重视程度很高。由于苏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吴国的都城,吴国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袭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遗俗,而每年冬至夜的“菜单”更是考究。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苏州冬至吃什么,欢迎阅读!

在古城苏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内,冬酿酒堆得像座“小山”。一年只酿一次的冬酿酒,甘甜爽口。而用糯米粉制成的冬至团更是席间的必备点心。

“老苏州”们回到家,桌上摆好的“圆夜饭”不仅丰盛更是有“意思”,菜都换了雅名,“元宝”(蛋饺)、“团圆”(肉圆)、“扑扑腾”(鸡),“金链条”(粉条)、“吃有余”(鱼)等。

1、酒酿

冬至夜,冬酿酒,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古城苏州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这冬酿酒一年只酿造一次,是一种米酒,与桂花一同酿制而成。早在唐宋,古人的酒都是米酒、黄酒的雏形。江南苏州的桂花冬酿酒是留存到现在中国人古老与本真的酒味道。翻开典籍,桂花冬酿酒又称“三白酒”,即“以清泉水浸白糯米,以白面造麴酿成者”。

此酒只在每年冬至前酿造一次,味道甜淡,清香扑鼻。斟酒入杯,酒香渐渐泛起、然后扩散,最后满室皆是暖暖的甜甜的香气,让人不饮先醉。不过冬酿酒度很淡的,老少妇孺均能喝上两杯。

2、馄饨

据说,苏州人冬至还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吴越春秋一宴上,美女西施就包了一种畚箕式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为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古人有天圆地方之说,方方的馄饨皮代表地,中间包的馅就是天气,包在一起是“天地不分、天地相融”的“混沌世界”,冬至节人们吃“馄饨”,寓意吃掉“混沌世界”,还一个清平世界。

3、卤菜

过冬至,除了喝冬酿酒,苏州人另外一个习俗就是吃卤菜。过去民间有“有铜钱格吃一夜,呒不铜钱格冻一夜”的俗语。现在当然没有冻一夜,也不会真的吃一夜,但买点现成卤菜家里好好吃顿丰盛的团圆饭,还是很多苏州人家的习俗。所以苏城的卤菜店,无一例外会在冬至节前的一两天里,迎来生意最好的时候。

冬至夜吃的卤菜不要买得太早。卤菜一般只能保持两三天,放得时间太长,容易滋生细菌。临近冬至夜前买不迟。

4、冬至团

苏州人还有“冬至团”等说法,冬至团又称为“稻窠团”,在冬至日前一夜,磨粉为团,以肉糜、菜果、豆沙、萝卜丝为馅,祭祀并互相赠送。现在吴地农村仍有吃冬至团子的习俗。

自古太湖地区盛产稻米,用糯米粉制成各种糕团更是当地颇具特色和最常见的点心。圆圆的冬至团更是席间的必备点心,据说在苏州,一月元宵,二月二撑腰糕,三月青团子,四月十四神仙糕,五月炒肉馅团子,六月二十四谢灶团,七月豇豆糕,八月糍团,九月初九重阳糕,十月萝卜团,十一月冬至团,十二月桂花猪油糖年糕,吃完十二道点心,新一年又来临。

5、羊肉

“冬至进补,春天打虎”,是广泛流传于吴地的民间俗语。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启动大进补,也形成了秋后食羊肉的最高峰。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进补,所吃的正是驰名中外的吴中藏书羊肉。

羊肉是大温大热之物,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但不是人人都适合吃。凡有发热、牙痛、肺热、口舌生疮、咳吐黄痰等上火症状的人,都不宜食用羊肉。

冬至节简介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我眼中的苏州演讲稿篇九

早春三月,微微雨,空气中飘逸着栀子花的清香,撑起一把花折伞,走进雨巷中,走进苏州的平江路,听雨,看雨,数雨,一寸一寸感受雨的清澈与细微,绵绵的雨声里,路面把这小巷衬得玲珑剔透,意味深长,小桥流水的苏州,宛若含苞的白莲,质朴而雅致地静静盛开。

印象苏州,风是古风,水是遗韵,远眺虎丘塔,古意绵深,近赏拙政园,别致清幽。遥想当年,东晋文化之清雅,南朝歌舞之升平,隋唐运河之繁华,五代之南唐吴越,宋词元曲,明清才子,民国威武亦铿锵,所有的前尘往事,全都被笼罩在这浩浩茫茫的姑苏烟雨之中,朦胧中,雨滴滑落叶尖,沁入我的衣领,让我和它一同感受这初春的绿意盎然,写下心底最纯净的文字。

下半日,雨渐渐停歇,光线透着些许暗淡,雨中洗涤过的苏州,宛若水庄典雅的绣娘,用纤细的针线缝制时光。江南生烟,浮生如梦,纯美姑苏,古典情怀。这样的氛围,寻一幽雅之处,赏昆曲评弹,品碧螺春茶,追随着美丽凄迷的唱腔,繁复似梦的评弹,眼前呈现的',是民风累累,是绕梁三日,是天上人间!

夜晚悄悄地来临,月色中的山塘街,夜色中的金鸡湖,古老江南的符号随处可见,怀旧与创新共存,现代与遗韵辉映,传统而奔放,文明亦开放,正如苏州人内敛,散淡,平和的性格一样,这才是苏州的城市魅力所在,看似山水韵灵,实则天人合一。

在苏州,这样的风景,这样的抒情,早已融入到我的性格里。在我眼中,苏州无疑是座特别的城市,近处是运河,远处是太湖,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桥上行人,桥下流水,安静或者喧嚣,悲伤或者喜悦,一切都是那么温柔,从容而华丽。苏州,是当今中国理想化城市的一个缩影,一面保留着质朴,淳古,雅韵,幽致的文化底蕴,一面在经济上新颖时尚,气象万千,文化的生命力在于穿透历史,活到现在,而这正是苏州人文精神的最特别之处,苏州,这条被人们世世代代所阅读的河流,也必将在未来流进更多人的心底,涤荡那些蒙尘的心灵,让人们展现出最清澈最明亮的自己!

选一处风景,依山傍水,草长莺飞,静心修性,居陋室而吾心不陋。

择一城终老,宜人气灵,云淡风轻,坐谈杯盏,享年华而吾心不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