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的工作计划(汇总7篇)

课后服务的工作计划(汇总7篇)

ID:2852199

时间:2023-09-14 18:51:44

上传者:纸韵 课后服务的工作计划(汇总7篇)

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计划的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课后服务的工作计划篇一

从来没像这次腾飞一样,从头到尾,又从尾到头,翻看了无数遍课文,最后才敲定了今天的课题,《金色的鱼钩》,课上完了,一路走来,究竟有哪些不足,哪些可取之处,真的我要好好反思,以便有利于今后更好的语文教学。

2.学生朗读较到位,尤其郑凯在读小梁的话语时、何方舟在读老班长奄奄一息的话语时、还有王萌的旁白,读得淋漓尽致,可谓感情极致,学生体会到位,震撼人心。()读中感悟较好!

3.及时发现闪光的学生。

1.老师的基本功,尤其粉笔字,应好好像我们组孙静学习,那个粉笔字真得让我们感觉是一种美的享受,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就在那儿传承了。加油!

2.老师的驾驭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机智、教师语言等等

3.教学设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可在适时适地加上老班长外貌的描写,这样或许更有利于本课的理解。

4.学生的一些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培养。例倾听习惯、动脑习惯、如何交流、语言积累等等。

课后服务的工作计划篇二

本届校园体育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的宗旨,有效利用学校体育资源,以校为本,弘扬特色,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树立^v^我运动、我健康、我自信、我快乐^v^的理念和健康第一、全民运动的思想以及终生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合作、自信、果断、公平竞争及团队精神等良好品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提高团结协作,抵卸挫折的意识和能力,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我校体育运动全面普及,特色发展。

全校各班级

20xx年3—4月

我运动、我健康、我自信、我快乐

本届校园体育节贯彻^v^我运动、我健康、我自信、我快乐^v^的主题思想,内容设置以人人参与,人人都是体育节的主人为宗旨,项目突出群体性,体现趣味性,真正体现学生人人参与运动的^v^大峰会^v^。

板块一:《启动篇》(第3周)

本篇宗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树立^v^我运动、我健康、我自信、我快乐^v^的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健身热潮在校园涌动。

项目设置:制定方案、发出倡议(体育组)

电子屏幕(俞颂旺)

板块二:《欢乐篇》(第6周)

本篇宗旨:以集体体育游戏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集体游戏中^v^玩^v^出健康,在嬉戏中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并从体育游戏中展现自我的运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项目设置:

一二三年级:《跳短绳比赛》《拔河比赛》《柔韧大比拼》《30米迎面接力跑》(所需物品:短绳(每生一根,自备)、拔河绳3根、卷尺一把、接力棒5根)。

四五六年级:《8字跳长绳比赛》《拔河比赛》《足球点球射门》《30米迎面接力》(所需物品:长绳(自备)、足球10个、跨栏架2个、拔河绳3根、接力棒6根)。

集体项目说明:按年级组进行,每个年级组根据项目需要由体育组安排好裁判及工作人员;活动所需器材(除自备)由总务处、体育组共同负责提供。

项目设置:一二年级:60米100米200米立定跳远垒球

三四年级:100米200米400米跳远垒球

五六年级:100米200米400米800米跳远垒球铅球

详见附件活动方案

(一)利用学校集会、文化墙及班会时间等大力宣传 ^v^我运动、我健康、我自信、我快乐^v^的理念,扩大学校体育节活动的号召力、辐射力,使校园体育与打造活力校园完美接轨。

(二)以班级为单位,根据校园体育节实施方案的内容与要求,由及体育老师利用体育课、大课间及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习,开展^v^快乐课间^v^活动,精心准备,让更多学生直接参与校园体育节,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不断掀起校园体育活动热潮,使校园体育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

(一)各班级按《体育节活动方案》之要求,结合学生的爱好与特长报名参赛。^v^欢乐篇^v^集体项目中除跳绳比赛外其余三个项目的学生原则上不重复,确保每个学生保证参加一项集体项目,在人员不够的情况下允许一人报名二项但不得超过二项,如有违反取消班级参评资格;^v^运动篇^v^每班可报6名学生参赛(男女生比例各班自定),但每生限报两项,每个项目限报二人。

(二)体育节^v^欢乐篇^v^各项比赛按年级分组比赛,各班级确定参赛学生后于3月25日放学前上报,^v^运动篇^v^报名表4月5日放学前上报,报名表按要求填妥后放入ftp—^v^周东平^v^—^v^20xx校园体育节^v^文件夹内。

欢乐篇集体项目:各年级每项均取前三名。

运动篇按运动会规则取个人前三名,团体前三名。

为确保本届体育节圆满成功,学校成立体育节筹备领导小组,下设宣传处(教务处、美术组、音乐组)、竞赛处(体育组)、后勤处(总务处),具体负责体育节的组织实施工作,同时请全体教师大力支持,参与相关项目的裁判工作。

课后服务的工作计划篇三

根据省民生工程相关工作部署和《^v^铜陵市委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2 年为民办实事事项的通知》(铜发〔2022〕1 号)要求,为扎实推进我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再提升工作,结合《市教体局 市发改委 市财政局 市人社局关于印发的通知》(铜教基教〔2021〕19 号)和我市 2021 年秋季学期具体实施情况,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落实“双减”政策,合理安排学生放学课后活动,加强规范管理,确保安全有序,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促进城乡中小学课后服务协同发展,将课后服务打造成为“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满足学生多元素质教育发展需求。

二、具体举措

( ( 一) ) 完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拓展课后服务资源,创新组织形式,探索课后服务和“五大行动”融合路径,积极构建课后服务“德智体美劳”五大课程体系。

一是打造灵活化德育课堂。统筹校内外德育资源,发挥相关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广大“五老”“法治副校长”等德育力量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心理健康、生态环保、生命安全等教育活动,学校结合活动内容、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水平组织公益性灵活化德育课堂。

二是建立常态化体美劳育课堂。将体育、美育、劳育类课程作为学校课后服务必设课程,原则上每所学校要确保体美劳每类课程至少有 1 个可选项,有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帮助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各掌握 1-2 项运动技能、艺术才能和劳动技能育人目标。

三是构建高效基础托管课堂。课后服务基础托管参与教师要主动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同时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结合学生实际适时组织课后放松运动、集体阅读等活动,杜绝“只看不管”等不作为不担当行为,坚决防止课后服务变成集体教学、补课或考试,力争做到小学生作业不出校门,初中生作业大部分在校内完成,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

四是打造多样实践课堂。发挥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旅行基地等校外教育场所作用,促进校内外教育相互补充。

( ( 二) ) 提升课后服务整体水平。各县区各学校要通过“内培外引,引培结合”方式提升课后服务整体水平,丰富课后服务供给。学校教师是承担课后服务工作的主体, “内培”就是利用各校特有的资源优势,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设立符合教师专业背景、教学特长的项目,同时为教职工提升课后服务能力创设条件和平台,支持教师参加相关专业培训。

( ( 三) ) 强化课后服务经费保障。为切实保障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有效开展,结合我市 2021 年秋季学期课后服务开展实际情况,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性收费标准统一为:“基础托管”每生每学期不超过 350 元,“特色课程”每生每学期不超过 600 元。课后服务费按学期收取,不得跨学期收取,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要减免费用。按教职工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的工作量和服务内容确定教职工取酬标准,原则上每课时按照不低于 40 元且不高于 60 元的标准发放教师课后服务费,进一步保障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结合《市教体局 市发改委 市财政局 市人社局关于印发的通知》(铜教基教〔2021〕19 号),各县区要尽快落实落细经费保障机制,课后服务费必须专款专用,由学校根据开展课后服务的实际支出列支,公办学校不足部分由同级财政负责补贴。各县区要加强课后服务收费监管,课后服务费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支出情况及投诉举报电话等内容在学校公示栏予以公示,严禁“搭车收费”。

( ( 四) ) 加强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监管。明确准入标准,规范合作流程。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制定《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暂行办法》,遴选遵循公益性、公开性、自主性、动态性、安全性原则,经需求摸排、自主申报、专家审核等程序确定入围机构和项目,由学校结合实际自选项目。参与课后服务的校外培训机构人员须具备教师资格证或专业等级证等资质,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举止文明,关爱学生。学校每学期要将选定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和参与服务人员登记造册,提交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学校要在每学期开展学生和家长课后服务满意度测评,对学生家长满意率过低的个性化项目,第二学期不再开设。对服务水平低下、恶意在校招揽生源、不按规定提供服务、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和招生秩序的培训机构,坚决取消其入校服务资质。

(五)健全课后服务教师激励评价机制。平衡教师间工作量,保障教师合理的休息时间。在全市遴选一个县(区)开展“弹性上下班制”试点工作,非试点县(区)要遴选若干中小学开展试点,相关通知另行发布。建立课后服务和荣誉评选相结合的教师激励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加大在组织研修、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统筹安排不同学科教师的校本研修等专业发展活动,同时可在晚餐等方面为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提供便利。加强对教职工参与本校课后服务的考核评价,根据教职工课后服务考核情况,健全体现优绩优酬的奖励方案。每学期或每学年可开展一次学校课后服务专项绩效评估,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绩效工资分配、职称评聘和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

课后服务的工作计划篇四

积极参加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时参加办事处和支部组织的集中学习,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对照检查,深刻整改;督查北官村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参加北官村党员测评、征求意见活动;按照办事处“百名党员入农户、民情日记进民心”活动安排,农业服务中心前往北官村入户走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了解民情民意。

1.防汛工作

办事处领导高度重视防汛工作,立足做到责任领导早到位、应急预案早制定、抢险队伍早成立、防汛物资早准备,全面落实各项防汛措施,确保汛期安全。成立了防汛指挥部,全面领导防汛抢险工作;制定了领导包河制度,签订了防汛责任状;制定了24小时防汛值班、汛情灾情上报、防洪工程巡查等制度;编制了河道防洪预案和洪涝灾害善后处理预案;办事处成立了35人的抢险突出队,与供应商联系储备了编织袋、锨、镐、铁丝、麻袋等一宗防汛物资;各管理区成立了20——30人的防汛常备队和预备队,配备了雨具、铁锨等防汛用具,储备了石块、沙子等物料;各村都制定了本村的防汛预案,安全度过了汛期。

2.河道管护

建立健全了河长制制度、巡查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各河段责任人抓好日常的巡查、保洁,排查隐患,确保河道整洁畅通。按照创建卫生城市的要求,在5月1日前对辖区内土河、刘公河河道内环境卫生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清理。

3.核对合二、西枣园两村水库移民错误身份信息,移民核减西枣园去掉1人;准备合二村农田水利项目资料,顺利通过省、市级检查、验收。

1、病虫害防治

根据市、区美国白蛾防治指挥部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办事处实际情况,办事处召开了各管理区主任会议,就第一代白蛾防治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从5月23日起发放药物,发动各村组织防治队伍利用10天时间,对全办事处三千余亩树木普防一遍,为全年防治工作打好基础。指导各村用物理和药物方法对二代、三代白蛾进行科学防治,对彭庄等高发区域发放周氏啮小蜂20xx万头。对今年新出现的法桐方翅网椿虫害,指导唐官小区等发生区域进行药物灭害。

2、护林防火

办事处领导高度重视护林防火工作,成立了森林防火指挥部,完善了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与护林员签订管护合同书,与各管理区、村、有关企事业单位签订防火责任状,完善了值班表、值班记录、防火队员通讯录,成立应急队,开展了火灾隐患排查,建立防火档案,顺利通过省级森林防火工作检查。

有防火任务的11个村都成立了专职护林员队伍全天候巡查,形成了区、办事处、村三级护林队伍,网络更加健全。围子山、孝山、龙骨山等重点区域清理山脚杂草,焚烧隔离带。新购买3号工具50套、扫帚10把,并统一发放到各有关单位。

在春节、清明、“五一”等重点时段,在四个上山主要交通路口设立检查站,悬挂10条横幅、10个红旗,进行护林防火宣传;制定了部门包村制度和森林防火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加大巡查密度,共同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3、加强林业执法,为唐冶的城市建设搞好服务。配合区林业局为青干院一期征地、银丰唐郡、机场路南延工程办理林地占用及林木采伐手续;联合区林业局查处将山、凤凰山3家开山毁林、占用林地案件。

1.抓好农技推广工作。参加了市、区组织的基层农技推广项目技术指导员培训。为20户科技示范户发放物资补贴、悬挂门牌,完善农技推广项目技术指导档案,搞好科技示范户的技术培训,推广种植新技术、新品种。做好三夏、三秋生产技术服务。

2.严格落实国家种粮补贴政策,对辖区所种植的小麦、玉米面积,认真按照核定要求进行核实、信息公示、数据录入汇总,核定小麦种植面积为7461.89亩,玉米种植面积为7129.53亩。并由办事处出资为所辖村种植的小麦、玉米进行农业政策性保险投保,做到投保面积全覆盖,投保率100%。

3.做好小麦“一喷三防”工作。按上级要求,召开各管理区主任会议,传达了区小麦“一喷三防”会议精神。5月8日,将收到的小麦“一喷三防”物资磷酸二氢钾13317袋、吡虫啉8370袋、戊唑醇3833瓶发放至各村,并督促各村及时发放到户,完成小麦“一喷三防”面积7461.89亩,并做好清册填报、公示,确保了夏粮丰收。

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辖区内农药经营场所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参加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培训,鉴于唐城小区农贸市场上摊位较少,因此没有建立检测室,委托郭东村检测室帮助做蔬菜检测。

1.大力宣传农业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好处,麦收、秋收期间干预收获机械,实行秸秆还田。

2.切实抓好政府农机补贴工作.学习贯彻落实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新政策,为农机户做好服务。

3.联合港沟、郭店农机站对办事处所管农机车辆进行了年审。

1、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上报了两个小区的简介材料,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

2、根据区科技局安排,开展规模以上企业科技合作情况及合作意向调查工作;依据实际情况,修订完善了办事处及村级地震应急预案,按时发送地震信息;搞好科技周宣传工作。

3、禁烧工作。作为一段时期的工作重心,办事处高度重视夏秋两季禁烧工作,做到早动手、早安排,制定了新的工作方案,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管理区、村,并制定了奖励制度。做好宣传发动和巡查工作,全部秸杆粉碎还田,按时向区农机局、禁烧办等部门上报生产进度,顺利度过禁烧期。

4、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按照上级要求的程序,通过农户申请、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公示、核实、街道办事处审核,识别出117户270人为贫困户,完成基本信息填报、录入并上报。

5、参加办事处安排的村两委换届选举、章灵三村拆迁工作,严格按照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圆满完成所包村的工作。

课后服务的工作计划篇五

一、切实做好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作好个体咨询、电话咨询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利用板报、橱窗定期更换活动信息及相关知识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居民培训教育活动。

二、开展献爱心活动。大力宣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理念和献爱心宣传,以大型便民服务活动为契机开展宣传活动,使弱势人员成为辖区单位社会团体共同关注的群体。

三、深化“志愿者服务”活动。一是突出以上门服务为重点的家政服务。发动志愿者参与家政保洁服务,服务人数在上年基础上提高20%以上。组织志愿者“一帮一”助困和参加公益性服务。

四、努力开展大型户外公益性活动,发动辖区志愿者,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形势多样的便民利民服务。

五、改善设施单一现状,为居民文化、健身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六、开展文化周活动,开展“构建文明、和谐”系列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服务氛围。

七、强化内政,优质服务。深化工作制度,在保持现有的残疾人服务项目和服务时间的基础上,增加晚间和双休日服务时间。

八、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做好敬老爱幼、帮困、助残服务活动。继续发挥好社区家政服务队作用,为空巢老人及需要帮助的居民提供信息服务。

九、.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健康知识讲座等服务。

十、.加大对社区流动人口的全方位服务,就业、就医、保障、读书、住房及助困服务。

十一、.增强对无物业小区的物业服务,完善住宅用房改经营性用房服务。

十二、以法律进社区服务为基础,认真做好法律、道德、精神文明和调解矛盾纠纷服务。

十三、开展社区“共驻共建”服务,上门配合单位解决难题。

十四、加强和渝州社区医院合作,进一步提高“就诊应急”上门服务。

课后服务的工作计划篇六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v^^v^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根据^v^北京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京办发〔2020〕31 号),结合本区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面向未来。立足时代需求,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使学校体育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求相适应,同广大学生对优质丰富体育资源的期盼相契合,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匹配。坚持“五育并举”,厚植“以体载德”“以体育美”“以体促劳”“以体筑智”的育人观念,扭转“重智轻体”和“唯升学率”的片面认识,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实现全面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小眼镜”“小胖墩”现象反映的普遍性矛盾,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强化课外体育锻炼、扩大普及比赛活动为着力点,补齐师资、场馆、器材等短板,有效破解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学校体育健康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推进学校体育育人理念、育人模式和方式方法的变革,鼓励学校体育特色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以发展校园足球、普及冰雪运动为突破口,进一步激发学校体育工作的活力。引导改革成果向学校体育的基础性、常规性工作渗透,为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的内涵发展和整体跃升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科学锻炼。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体健康为目标,遵循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和体育运动规律,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体化指导,切实增强全体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应试体育”教育。

坚持协同推进。加强政府统筹,强化部门协作,凝聚社会共识,联动家庭力量,深化体教融合,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完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激励机制。为学生纵向升学和横向进入专业运动队、职业体育俱乐部打通通道。进一步优化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内外环境,有效促进学校体育育人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工作目标 到 2022 年,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更加健全,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普遍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到 2030 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达到《“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要求。到 2035 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

育课,初中每周 4-5 节,高中每周 3-5 节。增加的课时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统筹安排,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课。学校每天要安排至少 25 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提升锻炼实效,因地制宜采取广播体操、素质训练、跑步、跳绳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加强入场、退场等过程管理,突出“以体育人”实效。初、高中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不少于 45 分钟的体育锻炼。学校三点半课后服务要安排不少于 1 小时的体育活动,可与下午的课时进行统筹安排,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内外各参加 1 小时以上体育锻炼。

(二)深化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体育养成为导向,坚持因材施教,强化教学相长。聚焦“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技能。创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组织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兴趣培养、主动参与、自主锻炼。规范体育课教学,科学设计和安排运动负荷。将教师评价导向从教了多少转向教会了多少、从完成课时数量转向教育教学质量。健全体育锻炼制度,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活动,组建体育兴趣小组、社团和俱乐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常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

(三)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校内竞赛、

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构建市、区、校三级体育竞赛制度和选拔性竞赛体系。进一步完善分学段、分等级、跨区域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促进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全员化、常态化、品牌化发展。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和体育节。鼓励中小学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开展校内体育周赛、月赛、季赛,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综合性运动会。强化安全教育,加强体育活动安全管理。深化体教融合,整合体教优质资源,在青少年赛事活动体系、注册管理、组织实施、场地共享、课余训练、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等方面探索一体化组织管理机制。加强中小学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鼓励中小学校与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专业运动队、体育职业俱乐部、社团组织等合作开展课余训练。发挥高水平竞技体育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学校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形成体教深度融合、高水平发展的长效机制。

支持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以及其他体育专业人员,经过培训和考核进入中小学任教。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向中小学提供体育教育教学服务。鼓励小学低年级教师经过专门培训兼上体育课。将体育教师课余指导学生勤练和常赛,以及承担学校安排课间操、体育活动课、课后服务、指导参赛和走教任务等计入工作量,在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中给予充分考虑。完善体育教师职称评聘标准,确保体育教师在职务职称晋升、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坚持教学为本、科研先行,提升体育教师科研能力。加大对体育教师表彰的推荐力度,在参与国家级及市级教学成果奖等评选表彰中,体育教师占有一定比例。

龙舞狮、抖空竹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依托我区“8+1”项目和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等资源优势,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形成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竞赛体系。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发展与传播体系,涵养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思想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六)推进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运动过程中的健康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示范学校评选的重要内容。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中小学校要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向家长反馈。

(七)加强体育科研项目引领。通过开展体育与健康课题研究,重点对超重肥胖和边缘视力学生进行干预。通过科学运动、合理膳食、家校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降低肥胖率、超重率和营养不良率,降低近视新发率。力争在试点校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有效的干预路径,在全区进行推广。

或半价开放,提高体育场馆开放程度和利用效率。鼓励学校和社会体育场馆合作开设体育课程。城市和社区建设规划要统筹学生体育锻炼需要,新建项目优先建在学校及其周边。综合利用公共体育设施,更好地为中小学生课后“三点半”和校外体育锻炼服务。通过入户指导、开展亲子活动、开设家长课堂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家庭指导。引导家长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等休息时间,陪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将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纳入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强街道(乡镇)、社区(村)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积极开展青少年社区体育活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良性互动的机制。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发展机制,完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抓好统筹协调,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见效。制定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完善投入机制,统筹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区财力支持学校体育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学校体育发展,吸引社会捐赠,多渠道增加投入。

(二)优化资源配置。按照有关标准,配齐用好满足体

育教学和实践需求的场馆设施、器材设备。完善体育器材补充机制,加快推进学校室内体育场馆建设。将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供应计划予以优先保障。学校在改造和建设规划时要留足学生锻炼空间。“一校一策”协调解决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实际困难,鼓励学校探索与周边学校、社区等共享共用公共体育场馆,支持有条件的公园、社区规划建设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为学生锻炼创造条件。

(三)健全教育督导评价体系。将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素质测评情况和支持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情况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落实学校体育工作综合考核评价制度,作为学校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学校负责人,依规依法予以问责。

(四)营造社会氛围。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宣传力度,加大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的成果展示,定期举办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推出一批体育工作突出的学校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积极引导各学校和全社会统一思想认识,树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观、健康观和人才观,努力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重视和参与学校体育的良好舆论氛围。

门头沟区新时代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联席会议制度

为贯彻落实^v^^v^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精

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根据^v^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京办发〔2020〕31 号)要求,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发展机制,加强和改进我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拟建立门头沟区新时代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

一、联席会议组织机构 联席会议由门头沟区人民政府牵头,成员单位由区政府办、区教委、区体育局、区卫健委、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区委编办、区发改委、区规自分局、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科信局、区司法局、团区委、区总工会、区妇联等相关部门组成。

联席会议召集人由区人民政府主管教育副区长担任;副召集人由区教委主任、体育局局长、区卫健委主任和区政府办副主任担任;成员由各成员单位一名主管领导担任。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委,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区教委主任担任。

要文件精神。

(二)审议全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卫生健康工作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三)研究决定重大政策和发展事项。

(四)部署工作计划。

(五)负责规划和指导,检查督促工作开展情况。

(六)负责全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

课后服务的工作计划篇七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的要求,结合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需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1、改革学校课间操单一做操的模式,提高课间操的锻炼实效,优化课间操的时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尝试多种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创新,通过身体练习在强身的同时,健心育智,全面发展。

3、发挥其他教师的体育特长,充分利用学校运动场地设备,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全面提升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组 长:

成 员:

活动指导:

阳光课间,遵循集体练习让学生舞起来,自由选择,让学生爱起来的原则。活动内容的统一,在突出趣味性、发展学生体能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集体观念、安全意识。我校大课间活动安排在每周的二、三、四、五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周一安排升旗及一周小结),时间为25分钟。采用集体操和分班级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全程音乐控制。每周四次大课间活动安排不同内容,循环开展;集体操集中在学校足球场进行,分组活动根据学校划定的场地进行。如果遇到雨天,有班主任组织学生在教室进行室内活动、锻炼小结、创新游戏、商讨练习方法等。天气转冷增加冬季三项活动。

1、田径场:篮球场;教学楼前后;

2、各年级场地安排:

七年级:教学楼前后;八年级:田径场;九年级:篮球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