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心得体会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

ID:287684

时间:2023-06-23 08:50:24

上传者:曹czj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篇一

2、老师无批评、责怪的语言,更多的是鼓励和表扬,整个课堂让人感觉轻松、活泼;老师的教学理念新颖,注重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他们能恰到好处的把教学内容隐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以情生情。

3、把讲解看成是对话的过程,引导学生,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体会”、“品味”还给了学生。同时,在他们的教学中肯定性评价体现出尊重、鼓励的原则。

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境界,真正行之有效地改革了课堂教学,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实处。

短短的学习,使我深切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教育素养,更要有不断学习、多思多想的意识,这才是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关键。

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同时,使我在深受启发的同时,也有新反思,深感当前教学任务的艰巨。在新的课改理念下,如何使教育教学工作焕发出新的光彩,是我们值得深思、感悟的。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自己的教学的薄弱环节,以名师为榜样,研究她们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为己所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更趋完美,努力提升我的教学的品位。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篇二

20xx年11月4日,我和我们语文组的老师一起到xx八中听了49中的xx老师和xx中学xx老师的讲座,听后让我受到了很大震撼。

值得我感动的是xx老师,通过他的讲座我感受到他的最大特点就是知识广博,言辞优美,机智幽默。他是一个来自基层的老师,是靠自身努力,成长为全校的教务主任,在自我提升方面,他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不想当校长和名师的语文老师绝对不是好老师。其实有时真是这样,我们的确应该敢想,而后也许我们也会做到。

在冮老师的讲座中,他告诉我们就是要不断的学习,我想教师的自我学习不但关系到自身的素质,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了接受教育的学生,作为一名老师,真的应该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其中xx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语文教师的五法宝,一张铁嘴,一笔好字,一腔热情,一片爱心,一项绝活,对于这五项法宝,我也扪心自问,我想我还欠缺的太多太多了。

1、网上自学(名师网,教学实录,反思,视频以及文字);

2、书籍购买(名师教学实录)

3、请进来

4、走出去

5、反思与实践不怕超越,就怕不想。

他向我们指出教师成就自我的长效功能,那就是韧性和耐力。我国著名教师余应潮曾说过:“名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或自设的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只有足够的韧性和耐力才能达到成就自我的目标。

爱自己真的就要好好地栽培自己。

同时冮老师的阅读教学也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他在讲座中是这样说的:

一、广泛阅读是前提;

二、钻研方法是关键;

三、形成思路是重点;

四、转化教学是提升。

语文阅读,文本阅读重中之重;(看标题,抓主体,明结语)方法指点不可或缺。(抓文旨,明题意,巧润答)冮老师的阅读教学既有总目标,又有每学期、每月、每周的小目标;授之以渔,由扶到放;对课外阅读,他的指导方法,环环相扣,细致入微,可操作性强,他一上午教给我的阅读教学法,比我十几年积累的还多,他真不愧为名师。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定需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语文课堂必然充满生机活力。

对于xx老师的讲座,我想我最应该学习的就是她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我们的确应切实把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上来,杜老师有一句话让我很受启发,她说技巧是你在阅读大量文章之后的事,的确对于初一的孩子来说,真的应该让他们广泛的阅读,正所谓广泛的阅读是写作的前提。

杜老师用朴实真挚的语言把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探索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捧出,道出了语文作文教学的真谛。杜老师的成功可以说那不是偶然的,我真切的感受到,她是一个爱思索的人。她所做的一切探索,都源于对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高投入,低收效?她是一个敢于创新的人,她敢于打破传统作文课的教学模式。而是抓住了记叙文的几个训练点,这需要多大的勇气,需克服多大的困难呀。想一下,她为学生筛选书籍、指导阅读、批改习作,该花费多少时间呢?成功的背后,是奋斗的汗水呀!

杜老师的成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只要把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当课题,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研究过程,带着思考的大脑,关注自身的教育实践,再不断的读书,不断的反思,就会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专家型的优秀教师。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上进的心,用“心”来研究教学,让思考和实践同行,我们一定能创造出幸福、和谐的教育!成功之花,孕育在奋斗的汗水中,这是我听完两位名师讲座之后最大的感受。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篇三

2015年6月10日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由温恒福院长诚邀两位赫赫有名的学者给我们进行了两场精彩绝伦的讲座并主持了该场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第一场: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博士生导师——柳海民教授就“理想的教育与教育的理想”做了精彩的讲座。

提高、终身学习和专业思考。教师强,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强。作为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高度重视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时刻不忘学习,终身不断“充电”,使自己成为“善学、善思、善悟、善用”的学习型教师。

通过柳海民教授的讲座,我了解了理想的教育与教育的理想。虽然只是顺序颠倒了,但是意义不同。柳海民教授用诙谐的语言给我们解释了知识,让我不断地思考以前的填鸭式学习方法,虽然记住了知识,但是没有对它产生兴趣,更不能深层挖掘知识。同时,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对于好教师的重要性。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去感染孩子和教育孩子,给孩子正面、积极的教育。

第二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杨兆山教授就“马克思文本中几个经典命题及其教育方法论意蕴”做了精彩的讲座。

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其中,还阐述了人的本质观: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部分首先阐述的是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其次,讲解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三,阐述了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第四部分分为两个方面:关于教育的三件事和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关于教育的三件事包括智育、体育以及技术教育。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1.教育活动何以是“实践的”?何为实践活动?教育活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实践活动?2.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3.教育辩证法:抓住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认识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理清教育思想的基本范畴和指明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

杨教授的讲座开阔了我的视野,讲授了马克思文本中几个经典命题及其教育方法论意蕴。在没有学习之前,觉得马克思文本中几个经典命题及其教育方法论意蕴是一个相当枯燥无味的一节讲座,里面所讲述的内容也差不多是一些很死板,一些条条框框的定义罢了。但是经过一个半小时左右的学习,让我知道不能只着眼于教育学,它与其他学科都有交集,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相得益彰。所以在今后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视野放开阔,并掌握正确的思维。杨教授引用马克思的原著,结合我国教育现状,对多个问题方向的发展进行了精彩的解读,为我们今后的教育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哲学指导。

成自己的,这就要看自己的努力与思考。以人为镜,能够体察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通过听讲座,丰富了我的视野,也是我们师范生成长的一个捷径,虽然讲座结束了,但是我的学习还在继续,我的努力不能停止,我将不断反思,更上一层楼!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篇四

这两天,学校组织校本培训,观看了名师高金英老师的讲座,好多东西是我们迫切需要的,使我认识提高,有不少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她的语言风趣幽默,人格魅力高尚,感染了我们所有的听讲教师,我们被她征服了,心灵受到了震撼,所有会场安静,人们都不觉得累,反而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和感受:高老师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我。她的敬业精神、人品、学识、工作态度方法、管理技巧、渊博的知识都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她说:“优秀是一个人一生的习惯,而不是一时的习惯。”她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去学习培训时,每天早去20分钟,为同学老师服务,毫无怨言;她要做学生一生中的贵人;生活中打车要抢先坐在司机旁;尊重不喜欢你的人;懂得感恩。从这些小事中可以折射出她人格的高尚。她讲话语言风趣幽默,表现力很强,他是个博学的人,是个杂家。

随口拈来一个故事、一段笑话,课堂上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有时还可化解矛盾。让学生喜欢你,让学生爱上你的课,这不是我们每位教师所追求的吗?高老师说:“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我一直比较认真,但没有做到用心的地步。高老师的讲座中有很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教育学生很有用,我们只有分析知道自己的学生是哪种性格气质类型的学生,是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或是综合质,只有抓住学生的特点在平时的教育和管理中才能对症下药,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我平时在工作中,也会遇到不少难管理的学生,让人头疼,旧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有时真没办法。说明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抓住学生的特点,没有管理技巧,效果不好。以后要多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这方面的内容,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去开展工作。还有高老师也是教物理的,她的物理课学生很期待、很喜欢上,她有时给学生做实验,有时竟然给学生变魔术,学生期待着下节课老师又不知给我玩什么呢?学生非常感兴趣。我也是物理老师,今后也要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多琢磨思考。新课标要求物理课程应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其实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要让自己的学生觉得物理有用、有趣、好玩,从而愿学、乐学。这就需要我们自身不断努力学习,练就一身过硬的基本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高老师管理学生有很多招数、点子,饭盒事件、羽绒服事件他处理的多么妥当。让学生受到了教育,改掉了自私的心理,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试想,换用其他办法,也许没效果,也许会在学生的心灵处造成阴影,她的管理技巧也是我应该学习的。平时对学生的管理,针对事情,要多想金点子、多想好办法。现在我要下决心学习,强化基本功,全面提升教学技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坚持下去,定能使自己较快的进步!

听完王岭老师的《有关语文教学生成问题的探讨》,对语文课堂资源生成我又有了新的认识:生成与预设,可以说矛盾的统一体,如果说教案是预设的,那么课堂则是生成的;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则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课堂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学生的学习是随机生成的。我们不能“活人围着死教案转”,而应从传统的教学形态中走出来,努力构建新型的,富有活力的,生成的语文课堂。

在我的教学中,也时常发生学生的看法与老师、书本上不同,对于学生闪耀着思想火花的质疑或观点,我多数会予以鼓励,表扬他们会学习,善思考。比较尊重学生体验,关注生成资源。

面对课堂生成,我主要是这样处理的:

其次把预设与生成内涵统一,用旧的知识去辅佐新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如果新信息学生们都能兴趣盎然的参与,能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学习情感,我也会改变前提预设,将预设与生成内涵统一,积极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提升。

例如,昨天在教学《陌上桑》一文时我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

诗中是怎样描写使君的可耻行为的?从中可看出使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因为备课时我看了教材简析,说《陌上桑》采用喜剧的手法揭露统治阶级的无耻。所以我的脑海里对使君的定位就是好色、无耻。

对于学生这样的质疑与观点,当时我认为质疑的学生问的很有道理,生成资源的确有探究价值。所以我并没有“一棒子”打死,而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学生又议论开了,经过一番交流与争论,最后得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其实其他人和使君一样被罗敷的美貌所倾倒,只是种种原因使他们不能说或不敢说“宁可共载不”。这样看,使君被说成“好色、无耻”,实为冤枉。他之所以说出“宁可共载不”只是缘于他优越的权势和地位。作者写c使君应该也是一种写作技巧。

我又提出问题:那么作者到底要表现什么呢?

于是学生很快得出:作者写使君也是为了反衬罗敷的美丽。说明罗敷的美丽不仅让黎民百姓动心,也让见多识广的达官贵人倾心,足见罗敷之美。

在这节课上,当新的教学资源生成时,我并没有按照预设继续教学,而是顺应了突发事件,将预设与生成内涵统一,让兴趣盎然的学生展开讨论。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阅读中生成的问题。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启迪思维,明辨是非,从而明确课文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走向大雅文化。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篇五

听完王岭老师的《有关语文教学生成问题的探讨》,对语文课堂资源生成我又有了新的认识:生成与预设,可以说矛盾的统一体,如果说教案是预设的,那么课堂则是生成的;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则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课堂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学生的学习是随机生成的。我们不能“活人围着死教案转”,而应从传统的教学形态中走出来,努力构建新型的,富有活力的,生成的语文课堂。

在我的教学中,也时常发生学生的看法与老师、书本上不同,对于学生闪耀着思想火花的质疑或观点,我多数会予以鼓励,表扬他们会学习,善思考。比较尊重学生体验,关注生成资源。

面对课堂生成,我主要是这样处理的:

其次把预设与生成内涵统一,用旧的知识去辅佐新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如果新信息学生们都能兴趣盎然的参与,能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学习情感,我也会改变前提预设,将预设与生成内涵统一,积极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提升。

例如,昨天在教学《陌上桑》一文时我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

诗中是怎样描写使君的可耻行为的?从中可看出使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因为备课时我看了教材简析,说《陌上桑》采用喜剧的手法揭露统治阶级的无耻。所以我的脑海里对使君的定位就是好色、无耻。

对于学生这样的质疑与观点,当时我认为质疑的学生问的很有道理,生成资源的确有探究价值。所以我并没有“一棒子”打死,而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学生又议论开了,经过一番交流与争论,最后得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其实其他人和使君一样被罗敷的美貌所倾倒,只是种种原因使他们不能说或不敢说“宁可共载不”。这样看,使君被说成“好色、无耻”,实为冤枉。他之所以说出“宁可共载不”只是缘于他优越的权势和地位。作者写c使君应该也是一种写作技巧。

我又提出问题:那么作者到底要表现什么呢?

于是学生很快得出:作者写使君也是为了反衬罗敷的美丽。说明罗敷的美丽不仅让黎民百姓动心,也让见多识广的达官贵人倾心,足见罗敷之美。

在这节课上,当新的教学资源生成时,我并没有按照预设继续教学,而是顺应了突发事件,将预设与生成内涵统一,让兴趣盎然的学生展开讨论。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阅读中生成的问题。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启迪思维,明辨是非,从而明确课文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走向大雅文化。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篇六

本次的青年教师培训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名师李___老师的《用思想飞翔,做幸福教师》报告。

今天的讲座是我自从参加工作来,最为震撼、触动我心灵的讲座,她回顾了她的成长之路,她的“敬业、创业、乐业”的辛路历程。

1.刻苦学习,不断提高

我们常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是活泉水。李___老师以温婉动人的口吻向我们叙述了她不断求学上进的历程。从市级优秀教师到最具潜力的骨干教师,到因由契机加入名师工作室,一步步都是脚踏实地,走到现在。

我们都是普通人,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一步步走到现在,用自己的双手拼出一番天地,做着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才明白,留到最后的未必是最优秀的那位,却是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一位。

2.爱业乐业,永不放弃

大凡成功者,都是热爱与自身事业,并且能持之以恒永不言弃。李老师就是鲜明的例子。李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唯有坚持不懈地追求才有可能成功的道理。同时她所处的环境不是特别好,手头的资源也不是特别多,但这些并没有阻止先生前进的脚步,而是一如既往地坚持、坚持、再坚持。虽然说成功是不能复制的,但是成功的经验是可以分享的:在李老师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如何才能成功的经验。坚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比较难,但是只要认定目标不放弃,最终是会得到成功的。

责任心有时会令人觉得乏累,而热爱却会让人快乐地,心甘情愿地,不断创新的来释放自己的能量。李老师说成功的经验就是:笨鸟先飞,一个劲地飞。回想自己的教学经历,我有时也觉得很累很疲乏,但我挚爱自己的事业,我愿从现在开始,做一只在教育天空中一个劲地飞的鸟,朝着更远的目标飞翔,恒之、乐之。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篇七

今天,听过x老师的讲座之后,感受最深的就是两个字“反思”,这也是王老师讲课的重点所在,贯穿于培训的整个过程当中。培训的过程中,浮现在脑海的多是共鸣,课后细细想来,更多的是收获、是自省,即是“自我反思”。

听到不少教师说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不论是哪个阶段的学生,也不论是哪门功课的学习,对课程表现出浓厚兴趣的学生,考试成绩往往是名列前茅。这类学生在课堂的听课过程中,往往也比较积极,善于去积极的思考问题,积极的回答问题,最终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很大程度是学习兴趣在起关键的作用,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有的学生没有很强烈的兴趣,单单凭借自制力去努力、去刻苦取得好成绩,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去思考,用什么方法去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怎么去提高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多观察、多倾听、多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做的。只有我们真正的深入探索、深入研究、深入思考,就会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方法,会不断的提升班级整体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高矮胖瘦各有不同,脾气性格各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处事的方式,有自己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即使是小学生。每个人的家庭环境不同,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各有差别,灌输的价值观念也千差万别,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脾气性格,尽量去寻找一套适合每个孩子的沟通方式,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实实在在的关心和爱护,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份良好的学习环境。除了自己努力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外,更多的是我们更应该去与每一个孩子的家长沟通,去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性格、真实的想法、真实的自我。这不是仅仅从家长、从孩子的表面就能得出结论,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去认真的思考,从学生的每个动作、每个细节、每次作业中去总结、反思,需要深入到每个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的信心、决心和耐心,认真的读懂每一个孩子,去做每一个孩子的好老师。

千篇一律的东西,人们往往会逐渐厌烦,“熟视无睹”“审美疲劳”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小孩子更是如此。教学中我们要不断的去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去探究小孩子到底是关注的什么东西、对什么比较感兴趣、对什么特别上心,这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加注意的方面。就小孩子自身来说,对一件事情的关注时间不会持续很久,更不会对同样的事情持续的抱有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保持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这里还要强调的是思考,是对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反思,以及思考过后的结论。经常性的.思考会使我们对某一方有深入的研究,会持续的关注,往往也会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个过程可能会有长有短,期间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也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这也是正常的现象。但我们不能因为过程的艰苦就放弃对教育方式的创新和改进,更应该去努力探求,去拥有属于自己特质的教育方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无远弗届的。我们教学中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去教授孩子们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去激发学生探求真理、发现真理、认识世界的潜质。这并不是老师从几本教科书中就能教授出来的,也不是照本宣科就会有效果的,更多的是需要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平时除了要把课本知识看通透之外,多数的时间是去学习、去充电、去提高,只有让知识和智慧充满头脑,才会对孩子学习、对孩子的未来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要做到的是“安全的课堂、快乐的课堂、温馨的课堂、和谐的课堂、灵动的课堂、智慧的课堂、创新的课堂、高效的课堂”,这不仅仅是目标、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更是要求、是责任,这是z老师积极提倡的,也是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追求的。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篇八

前些天,有幸到xx国际学校听了一场王教授的精彩讲座,我感觉自己收获颇多。

首先谈谈关注学生。

这一问题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七八岁年龄,正是爱说爱笑爱表现的小孩儿,上课时总想让老师检查自己的作业或挑自己回答等等。特别是一些调皮的男孩儿,看似顽劣不已,实则想引起老师的注意,也许是我们忽略了他。

王教授谈到课堂上一定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这实际也是我们课改理念的一条。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关注到孩子的每一节课,关注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这是一个漫长又值得期待的过程。

我们班里有个个子低低的小女孩儿,刚接班时,我时常看到她上课愁眉苦脸的样子,下课又开开心心的。了解得知,她的学习成绩极差,数学多次得“个位数”,认识的字也不多,语文课本根本读不下来。这算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了。怎么办?只能是想办法激发她对学习的兴趣了。课上我有意无意到她身边的次数多了起来,数学上像计算之类的题目,她虽慢了一些也是能做对的。我寻找着一切可利用的契机来关注她,鼓励她,让她感到温暖,增强自信心,并努力缩小我们师生间心灵的距离,使她产生“向师性”。

再者,沉下心来学习基础知识也很重要。

一个班,如果每节课都热热闹闹的,活动特别多,那么这个班的成绩不会怎么好。因为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没有机会去真正学习,注意力、记忆力全在那些“合作、交流”上了。针对这个问题,王教授讲到要严抓书本中的基础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每节课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进行小检测,做到堂堂清,天天清,这一点真的是我们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成绩的提高在于课堂,而课堂的有效组织在于教师。引导学生向课堂要质量,这仍是我在教学中的努力方向。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篇九

城西二中:李彩明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类型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的意义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的原则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类型

• 在提问问题时,可以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 一是针对教学内容。问题应根据教学内容,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紧扣教材的中心及重点、难点设疑。•二是针对学生实际。针对学生实际包括考虑到学生群体的特征,如年龄、心理特征和知识能力水平等各方面。

一堂数学课的提问内容,应是一个有机整体,自始至终每一个问题都服从课堂教学目标。在一个小的知识点上,教师可以围绕中心问题,设置问题串,问题串中各个问题相辅相成,配套贯通,环环相扣,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在把握提问的目的、原则的条件下,作为数学教师更要注意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选择和采用恰当的方式,使“问”服务于“学”,真正做到教学相长。“问的方式”是课堂提问艺术的中心问题。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方法

(一)教师提问的方式

(二)问题呈现的方式 •

1、对问与齐问

2、正问与反问

3、直问与曲问

• 直问就是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它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4、设问和追问

• 设问一般不要求学生作答,而是教师自问自答。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造成学生的悬念感,常用于复习,还常用于引入新课。设问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分解成层层深入的几个小问题,在教学中逐步提出问题的方法就是追问。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常用追问的方法,对问题进行一环扣一环的分析。追问可以使学生保持注意的稳定性,促进他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最常用的追问方式是问:“为什么。”但除此以外,也有很多更能体现追问优势的问法。

三、问题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二)问题设计要符合教学需要

(三)课堂提问的误区 •

1、针对教学的重点设计问题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要求,抓住问题的本质,针对教材的重点提出问题。

2、针对教学的难点设计提问

3、针对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设计提问

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向学生提问。

教学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通过这次的名师报告会,让我们这些一线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的重要性有了明确的认识,今后在教学中可能更重视这个点,着重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以及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