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粮食领导讲话(优质5篇)

2023年粮食领导讲话(优质5篇)

ID:2927541

时间:2023-09-15 18:56:50

上传者:HT书生 2023年粮食领导讲话(优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粮食领导讲话篇一

这是对粮食安全新形势新挑战的深刻洞察,也是对严格保护耕地的动员号令。

新年伊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打造“一季千斤、两季吨粮”的优质良田。保护好耕地生态,让疲惫的土地“喘口气”,扎实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一系列“藏粮于地”硬措施落到田间地头,为保障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地为粮之本。“农田就是农田”,要求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到位。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田长制压实了耕地保护的责任。”四川省广元市自然资源局昭化区分局局长贺茜介绍,田长实地巡查,卫星遥感“天上看”,视频监控“实时看”,耕地保护监管网越织越密,无论是土地撂荒,还是乱占耕地,都能第一时间发现。

土地整理是耕地保护的一张“关键牌”。走进云南省双柏县法脿镇铺司村,规整的田块,宽敞的机耕道,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荒坡地。双柏县用好政策,完成土地整理项目4个,新增耕地1500亩,土地利用率由49.06%增加到72.15%。

强化制度支撑,层层压实责任。严格实行“数量为基础、产能为核心”的耕地占补平衡,推行“田长制”等耕地保护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建立智能化耕地监测监管机制,各地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确保“农田就是农田”。

“农田就是农田”,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时下,湖南省长沙县江背镇的田间地头,不少农户开始翻耕晒土,五福村一处废弃的池塘处,施工人员正忙着平整土地,不久后这里将重新种上早稻。

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积极复垦撂荒地,开发冬闲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截至今年1月底,江西全省已翻耕冬闲田约1100万亩;全省早稻意向播种面积1830万亩,比去年增加1.8万亩。农业农村部明确,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6亿亩、力争有增加;确保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力争能增产。

粮食领导讲话篇二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简单的十个字,道出了粮食的珍贵。我国是人口大国,吃饭历来是大问题,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怎样做到节约资源、节约粮食,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一个问题。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一些浪费的现象,例如为了讲究排场而过多地点菜、因为好面子而不愿意在餐后打包等等,这些不文明现象,在浪费粮食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一部分人目前对于珍惜粮食的认知还不够深。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中华民族有勤俭节约的美德,在科技和文明发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学会珍惜资源、珍惜粮食。

节约粮食,我们应该加深思想认识。每个人都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节约粮食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我国每年浪费掉的粮食相当于2亿人的口粮,这样触目惊心的数字足以让我们加深认识、树立起节约粮食的良好观念。每一粒粮食从插秧、播种、浇水施肥、生长、收割、扬场、加工到制作成食品,每个环节无不浸透着劳动者辛勤的劳动和热切的'期盼,粮食来之不易,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粮食。

节约粮食,我们应该落实实际行动。作为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该自觉成为节约粮食的宣传员和践行者。餐馆、食堂应该张贴节约粮食的标志,做好日常提醒;餐饮业主应该倡导顾客合理点菜、餐后打包;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安排粮食作物生长实践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节约粮食的意识;作为消费者,我们在饭店用餐时也应践行“光盘行动”,积极参与到节约粮食的活动中。

相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下,节约粮食将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也将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粮食领导讲话篇三

今年中国粮食生产出现转机,早稻和小麦增产幅度较大。但即使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产需之间还存在缺口,品种和地区分布还存在比较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因此认为,全面看待中国粮食问题必须有全局意识、统筹观点、长远考虑和世界眼光。

陈锡文近日在江西省举办的粮食发展高层论坛上说,今年上半年中国粮食获得恢复性增长,但中国的粮食问题不是一年的增产就能够解决的,必须坚持四个观点全面看待中国的粮食问题。

陈锡文认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如果受到威胁,波及的后果每个人都逃不掉。如果各地自顾自,中国的粮食问题很难解决。所以,一定要在粮食问题上树立全局意识。粮食主产区应尽可能多产粮,产好粮,以保证国家的粮食市场整体平衡。粮食主销区内的粮食主产市、县,也要有全局观念,尽可能多生产粮食。由于过去几年粮食供过于求,一些地方对粮食安全的危机感不如对水资源、能源安全的危机感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任何一个地方都应该有抓粮食生产的全局意识。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农村普遍进行了战略性的结构调整。但从去年底开始,中国开始突出强调粮食生产,一些地方错误地认为增加粮食生产将影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陈锡文对此表示,农业结构调整并不是简单的播种面积、作物品种的调整,而是要在结构调整中使整个农业的竞争能力、经济效益上一个台阶。目前,中国农业结构调整中发展最快的是畜禽、水产等产业,但没有足够的粮食作为基础,结构就无法调整。各地必须对粮食在统筹城乡、工农协调发展中的战略作用有清醒的认识,绝不能把强调粮食生产与结构调整对立起来。

改革开放26年,中国粮食生产出现过3次供大于求。第一次是1984年,稻谷价格跌到统购价以下,农民的积极度性受到极大挫伤。第二次是1990年,国家及时出台了保护价、专项储备等政策。第三次是1996年。每次供大于求之后都带来了更长时间的粮食产量徘徊。在经历7年的粮价低迷之后,去年国庆节后粮食价格上涨。

陈锡文综合分析认为,市场价格反弹结合国家粮食生产优惠政策的出台,促使中国今年粮食获得恢复性增长,但粮食播种面积还只回升了几千万亩。因此从长期看,中国的粮食生产问题仍然不容忽视。中国的粮食问题不是今年粮食的恢复性增产就能解决的,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还有很长的路,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要有地、水、科技等方面的长远考虑。

陈锡文介绍说,目前全球每年粮食的正常贸易量为2.2亿至2.3亿吨,我们即使全部购买下来也只能满足中国粮食需求的45%。所以中国粮食问题必须以国内解决为主。如果中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采购量接近10%,对国际粮市的影响可以说是惊天动地。因此,中国进口粮食必须考虑到能利用的国际市场有多大、增加进口会对国际市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要在全球背景下考虑中国的粮食问题,从世界的角度审视中国的粮食问题。

粮食领导讲话篇四

孩子已经6岁了,有一天放学回家时她跟我说了一句话:妈妈,我们以后买吃的时候一定要看有没有qs标志,有qs的只能吃。第一次从一个6岁孩子的口中说到qs,挺让我吃惊的,我问孩子是怎么知道的,孩子告诉我是幼儿园的老师教的。

第二天到学校一问老师才知道,幼儿园正在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其中一项就是食品安全。学校的这一举措,让我们对学校教育更加放心。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所以有民以食为天之说。经过基本温饱、营养平衡、心理美学、生物功能活性等几代食品的发展后,消费者又回到了与自己有切身厉害关系的食品安全问题上。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就有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1)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

(2)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

(3)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的产品实行市场准入标志(qs标志)制度。

对于孩子来说,这一些文字的解释是难以理解的,而且食品安全教育也并不是这么简单,但是学校在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时,能让孩子记住qs就已经很成功了。更为重要的是,食品安全教育让孩子初步地认识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孩子知道吃了不干净、不卫生的食品肚子会痛、会拉肚子,这促使孩子对食品的安全有了一定的警觉性,为她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奠定的基础,这其实也是养成教育的一部分。

孩子在幼儿时期对每一种事物的认知基本上是模糊的,但就是这种模糊的认知,却是孩子形成正确认识的必经之路。只有在这个模糊阶段,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模糊,才能让他们在不断成长中对事物的认知逐渐清晰、明了。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孩子的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是不可分、也是不可替代的。只有三方面的教育相辅相成,才能成功地对孩子进行教育。现在,我的孩子即将结束三年的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阶段,她在幼儿园在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将对下一阶段的系统性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让孩子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粮食领导讲话篇五

又是一年丰收季,稻浪滚滚谷飘香。9月25日,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白水洞村的一年一度收割节在梯田景区内举行。

活动现场,身着瑶族服饰的村民唱起呜哇山歌,擂响大鼓,载歌载舞庆祝丰收年。层层叠叠的稻浪间,“种好中国粮,做优湖南饭”“党建引领促振兴”……一幅幅醒目的标语,描绘着五彩斑斓的幸福底色,也彰显了该县狠抓粮食生产、守牢安全底线的坚定决心和责任担当。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近年来,作为农业大县的隆回,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守好粮食安全的“责任田”、护好人民群众的“粮袋子”,持续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交出一份份精彩答卷。连续多年粮食安全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激励。2021年,县军粮供应站被评为全省先进军粮供应站。

强基固本,稳住粮食生产“基本盘”

民以食为天,粮以安为先。“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我们要强化使命担当,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聚焦重点发力,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在今年的全县粮食工作会议上,隆回县委书记刘军态度坚决、语气铿锵。

加强领导,高位推动。“洪范八政,食为政首”。隆回县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全面推进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落实,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扎实抓好粮食安全工作。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粮食安全工作,精心部署,抢抓主动,做到应播尽播、应收尽收、能优尽优,确保粮食播面和总产稳增不减,优质稻面积稳步提升。

落实责任,强化考核。下发《关于全县粮食生产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的督查通报》《关于全县耕地抛荒治理和粮食生产工作的督查通报》等文件,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落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作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到组到户。

整治抛荒,严守红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坚决守住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出台治理耕地抛荒措施,禁止闲置、荒芜永久基本农田,确保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今年来,治理耕地抛荒4287处、面积2733.9亩,截至8月共新增耕地3800多亩,进度居全市第一。目前,全县耕地保有量100.57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88.33万亩;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投资9000余万元,完成5.9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夯实粮食产能基础,不断提升灌区质量,扩大灌溉面积。

强化监管,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色泽金黄,颗粒饱满,9月15日,在隆回县紫阳粮库,一批2019年的县级储备粮正通过传送带源源不断地送上了粮商的车队。“这是我在邵阳地区见过的最好的政策性粮食!”看到这些优质的稻谷,双峰县顺发精制米厂负责人艾良善不禁喜出望外。

加快推进地方储备粮轮换,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今年,隆回县发改局严格按涉粮领域专项巡察整改要求,在湖南省粮批市场通过网上公开“挂网”销售县级储备粮,以高于挂牌价150元/吨的价格顺利出让,为财政减少价差亏损15万余元。

为确保夏粮“颗粒归仓”,该局提前谋划、及早动手,做到“仓等粮、钱等粮、人等粮”,并建立健全粮食质量溯源制度,规范收购流程,按照“先检后收、优粮优价、应收尽收”的总要求,实行“溯源记录、分仓储存、分类处置”,坚持收好粮、储好粮、管好粮、供好粮。

同时,着力完善粮油供应网络、加工网点及配套系统建设,进一步做好“藏粮于库”。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隆回县投资8000万元兴建3万吨粮食储备库,目前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

保障粮食安全,基础在于监管。近年来,隆回县发改局强化对政策性粮食收购市场的督导、对外购外销粮食质量的专项监管,重点检查地方储备粮轮换收购企业全流程,检查粮源登记、扦样、质检、过磅、清杂、入库、结算、付款等每一个收购环节。同时,聚焦涉粮职能职责,深入开展粮食购销领域专项整治,把问题整改与完善机制紧密结合,不断推动储备粮体制机制改革、第三方检测制度、第三方交易平台、监管经费落实等重点事项落地见效,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建立长效机制。

科技赋能,擦亮现代农业“金名片”

“经现场测产,‘甬优1538’超级杂交稻平均亩产达1138.5公斤,再创新高!”9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等专家在隆回县雷锋村超级杂交水稻科研基地举行现场测产。经综合实测,最后结果再次刷新了历史纪录。

藏粮于技,用科技打造增产“金钥匙”。隆回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4级跳”,如今,隆回县超级杂交稻已成为享誉全国的“金名片”。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隆回县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彭文波感慨地说。

为此,该县加大了对农机累补力度,激发了农民投入农业生产热情,高科技机具推广数量增长迅速,农机化生产促机械化率大幅提升。近年来,分别对良种良法推广、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烘干、订单农业给予补贴,总补贴资金达到1.18亿元,同比增长40%。

同时,继续深入实施“优质粮油工程”,加快推进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扶持七源乐、乡香湘、望云山、芈山宝、青山碧玉等“邵阳红”品牌,提升隆回粮油产品市场竞争力。经过多年发展壮大,现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绿色食品认证近30个,获“湖南省著名商标”企业3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