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命心德体会(实用6篇)

2023年生命心德体会(实用6篇)

ID:2970049

时间:2023-09-17 21:46:45

上传者:琉璃 2023年生命心德体会(实用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命心德体会篇一

生命重于泰山,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它呼吁我们在面临生命与财产的抉择时要有明智的选择,要让生命永远摆在第一位。在我的生活中也曾经有过一些那样的抉择,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宝贵和重要。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阐述我对这个主题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一、珍惜生命,远离暴力

暴力是所有危害生命的行为中最为极端和严重的一种。我还记得小时候,有一个男孩在学校被打伤后不幸离世了。当时,校园内的气氛异常沉重,老师也开展了以他为榜样的安全教育活动。这个悲剧让我们更加意识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生命能够健康延长下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保持和平的心态,不与别人发生冲突和矛盾,更不要使用暴力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二、生命短暂,珍惜时间

生活的瞬间转瞬即逝,时间是最无情的。我们不会有太多的时间可以浪费,更不能让生命因时间的消逝而淡化掉。年少时因为过于游戏而偏离课堂的学业、毕业后又荒废了青春,都使得我深感时间的珍贵。我们应该把握好每一个瞬间,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享受人生的欢乐与快乐。

三、生命有限,珍惜健康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失去健康后再也没有什么财富值得比拟。身体是我们生命的本钱,是追求梦想的基础。我也曾经因为不珍惜身体而痛失过健康。于此,我明确意识到:失去了身体健康,人的一切追求和欲望都将荡然无存。我们不能为了贪图短暂的刺激而损害身体健康,需要时刻保持生活规律,适当的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生命有意义,珍惜思考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方向,应当时刻反思自己的生活。当生活中面临重大决策时,也要仔细权衡各方面利弊,以最大化地保障生命的价值与尊严。我与一些朋友一起创业,在一次项目落地的决策过程中,我们曾为了贪图一时的快乐,而对个人、对用户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事后,我深刻反省:只有珍惜生命,才能更好的回馈社会,赢取尊重与尊严。

五、生命无价,珍惜爱情

生命因为爱情而有了更为深刻的内在价值。感情的关系要珍惜,不要把人际关系变成自己利益的攸关点。家人的爱不需要多么奢华的物品去弥补,而是需要我们用行动去表现和诠释,用心管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美好,才是对家庭的最大尊重和珍视。

总结而论,“生命重于泰山”的主题并不是一句夸张的豪言壮语,夹杂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和以往的经历。生命如此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瞬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始终坚持生命至上、珍视身边的人和事、抱紧家人与爱人,守护好生命的最后一寸。我们更应该给自己的人生定好方向,珍惜时间、啸傲风华,为自己的人生铸造一个重要而有意义的价值。

生命心德体会篇二

看到集团平台发布的关于开展“安全为了谁”活动的通知后,我就上网搜了搜《生命第一》这本书,看过一遍后感触颇深,邮箱里收到邮件后又看了几遍,我觉得所有人都应该读一读、学一学,对我们的安全管理、安全操作、安全学习、安全教育都有很大的作用。

安全为了谁,是为自己、为工友、为家人、为企业、为社会,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当中,都有家庭、有事业、有亲人、有朋友,你的安危会牵挂了很多人。安全虽然不是全部,但是我们要是不把安全放在心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是无从防范的,他会影响到你我的工作,可能会摧毁你我的生活,因此,我们应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时刻要有安全第一思想。思考一下:请设想一下,如果你失去了一只手、一只脚或者再也听不见、看不见,你和你的家人今后的生活会发生多么大的变化?所以:金贵银贵生命最贵,千好万好平安才好。

安全为了谁,谁是最大的受益者?是我,是我们!安全知识重要,安全意识更重要,只有当员工有了安全意识,才会主动的去学习安全知识。在《生命第一》第一节就讲到“98%的事故时因为人得原因引起的??人为因素中,安全意识占到90%多,而安全技术水平所占比例不到10%。”看到这么大的比例你有什么感想,这说明员工的安全意识差,成为制约企业安全生产的瓶颈。“大河无水小河干,大河有水小河满。”如果企业不能够安全生产,怎么会有好的效益,你的收入怎么会提高,所以“对自己的安全,我责无旁贷;对企业的安全,我义无返顾;对他人的安全,我有监督和帮助的责任,有提醒和制止的义务。”每个员工都应该明白,安全为看“我”,“我”要保证安全,“我”才是安全工作的主体。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活着就好;只要能活着即使是喝凉水,吃一顿简单的面条也是幸福的,因为你活着,活着就好。失去健康时,你可以去医院;失去金钱时,可以重新挣回来;但失去生命,你却永远也无法弥补回来了,所以平安是福,活着就好。

没有人能 够脱离社会独自生存,现代工业化大生产更是离不开社会化,人与人之间有分工,有合作,所以安全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大家的事,安全管理不是一个人就能做好的,是需要员工所在企业整体配合的。所以不要认为领导对安全管理严是在给自己难堪,就和领导对着干,和领导打游击站,你这是在做赔本的买卖,在做人生的不等式,是在“拿胳膊换检讨,拿性命换乌纱帽。算清楚了这笔账你就知道领导是在为你好,我们一定要做到“三老、四严、四个一样”。

不能视作儿戏。二要懂得感恩。用感激的心情对待那些为制度的诞生而付出沉痛代价的人们。

常言说的好:黄泉路上无老少,违反规章先报到。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一定是违章造成的,所以我们要“习惯性反违章”,见了违章就管,见了隐患就问。假如我们每个人都多一点安全意识,多一份谨慎,少一分烦躁,我们所能维护就不仅仅是自身的安全,更是千万个家庭的幸福。

生命心德体会篇三

生命是一条链,每个人都是这条链上的一环。而我们的行为和选择,就像这条链上的一个个珠子,彼此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链。最近,我们在学校进行了一次主题为“生命链”的活动,通过互动、讨论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宝贵和生命间的联系,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关爱的意义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首先,生命链让我认识到每个个体都是生命链上的一环,每个环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活动中,我们利用小纸条和红绳沿着环形路线进行了穿针引线的游戏,每个环都代表着一个人,我们要保证每个环都连起来,否则整个生命链就不完整。这个游戏使我意识到,就像生命链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重要作用,每个人的存在都是值得尊重和珍惜的。只有每个个体都能被认可和关怀,整个生命链才能真正地连结起来,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其次,生命链也让我认识到我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来影响他人。在活动中,我们展开了一场模拟的连环车事故的救援行动。我们被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角色和任务,需要通过协作和相互支持来完成救援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扮演了一个伤者的角色,我感受到了队友的关心和温暖,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选择和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因此,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行为应该秉持善良和关爱的原则,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

第三,生命链让我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在活动中,我们观看了一段纪录片,讲述了一位癌症患者与病痛做斗争的故事。这段纪录片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不可思议的力量。生命可以随时面临被割断的危险,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如此宝贵。而我们作为生命链上的一环,更应该珍惜和爱护生命,不要轻易地做出对生命的伤害或忽视。生命链教会了我要好好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另外,通过生命链活动,我也认识到了更广阔的生命链,即人与自然和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命与其他生物相互关联,构成了更为庞大的生命链。我们要意识到我们所做的选择和行为对自然环境和动物生命的影响,要尊重和保护自然界的平衡和多样性。只有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总之,生命链的活动让我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体会,也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宝贵和生命链的价值。每个人都是生命链上的一环,每个环都是不可或缺的,生命链的连接需要每个个体的尊重和关爱。我们要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为影响他人,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和支持他人。生命是脆弱的,我们要好好珍惜和爱护生命。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更广阔的生命链,与自然界和动物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和宝贵的生命链。

生命心德体会篇四

年的“世界无烟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了“无烟青少年”的主题控烟活动,这次活动有一个响亮的口号,那就是:“禁止烟草广告和促销,确保无烟青春好年华。”世界卫生组织还特别要求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所有学校创建内容为“无烟校园”的控烟活动,在学校教学区内,不得开放、建设吸烟室……等一系列规定。他们希望社会各界都来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他们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而让青少年远离烟草毒品,不但是教育部门的责任,也是社会各界每一个公民的责任,特别是与青少年接触最多的老师、家长,更应该多多关注青少年控烟的问题,积极投入到“青少年控烟”的主题工作当中去。据无烟草青少年运动组织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约有1。8亿儿童生活在二手烟的环境中,40%~80%的儿童在家里受到二手烟的伤害。另据北京爱卫会20__年进行的调查发现,80。8%的吸烟者是自己在15-25岁之间开始吸烟。全世界有7亿儿童(几乎占全球青少年的一半)呼吸着被香烟烟雾污染的空气,成为无辜的被动吸烟者。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一旦尝试了烟草这一高度成瘾的产品,就很容易造成终身对烟草依赖。

那么,如何才能让青少年远离烟草呢?

首先要杜绝烟草广告和促销对青少年的诱惑。今年“世界无烟日”的口号是“禁止烟草广告和促销,确保无烟青春好年华”。烟草业的广告和促销活动,无疑会对青少年吸烟产生很大的诱惑力。虽然我国《广告法》和《烟草专卖法》早就对烟草广告的发布范围作出了明确的禁止和限制性规定,但是一些看似宣传烟草企业文化,实则是在变相地作烟草品牌宣传的广告语曾一度充斥一些主流媒体。近年来虽然烟草广告被有关部门叫停,可是以烟草企业为赞助单位的文娱体育活动、竞赛活动,依然在某些地方很活跃,这实际上也是为烟草企业做的广告宣传活动。可见,严格禁止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和促销,杜绝烟草行业对体育赛事和文娱活动的赞助,是让青少年远离烟草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次要禁止文艺影视作品中关于吸烟的镜头和描写对青少年的诱惑。在一些文艺作品中常常出现对吸烟的描写,特别是影视作品中不时出现的吸烟镜头,这些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一种视觉上的诱惑力。青少年处在喜欢模仿的年龄段,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吸烟镜头,无疑会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而烟草是一种容易使人上瘾的产品,一旦染上烟瘾就容易造成对烟草的依赖。目前我国尚未立法禁止在文艺影视作品中对于吸烟的镜头和描写,这是一种缺陷。如果我们能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就能对青少年远离烟草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最后是成年人要尽量避免日常生活中的吸烟行为对青少年的诱惑。让青少年远离烟草,还须家长以及吸烟的成年人尽量克制自己,做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当着青少年的面吸烟。有调查显示,男性教师吸烟率高达48。4%,这既给青少年造成了不良影响,也为学校控烟工作增加了难度。我想,为人师表的教师们是否应该从不在学生面前吸烟做起呢?不在未成年人面前吸烟应该成为一种社会公德,成为所有吸烟的成年人的一种自律。

烟给我们带来的所有危害,是不可估量的。不管是吸二手烟、还是直接吸烟,对我们的身体都无益。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如果青少年过早接触烟草,很有可能会有一些危险疾病发生,甚至有各种生命危险。我劝大家,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少年人,如果你想避免疾病,就远离烟草毒品,让世界变得更加健康吧!

生命心德体会篇五

《生命生命》这本书的作者是陈之遥,它不是一本普通的书籍。它是以生命为主题的,秉承着“生命的意义是生命本身的存在”,让每个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生命的存在,感悟到生命的价值。我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深有感触,下面我来谈谈我对这本书的体会和心得。

第一段:生命在于自我认知

作者通过一些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生命在于自我认知,这让我非常有感触。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它独特的存在意义。如果我们不能真正认知并理解自己,我们就很难发挥自己的生命潜能。我们需要认知自己的弱点和优点,以此来帮助我们成长和改善自己的生活。在认知自我方面,书中引用了一些哲学中的思想,激发了我对生活的热情,也让我认识到,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

第二段:生命中的人际关系

正如生命本身是多样和独特的一样,人际关系也是不同的动态和形式。陈之遥认为生命中的人际关系是性格与社会的结合,是一种“我与你”的关系。在书中,作者通过讲述自己亲身经历,也特别强调了人际关系对生命的作用,这让我意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重要性。人际关系是一种互补的关系,我们无论处在哪个阶段,都需要身边的人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来关注我们面对生命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第三段:生命的节奏

生命的节奏是一种广泛而深刻的主题,陈之遥在书中也毫不掩饰地强调了生命的流动性。没有节奏的物体和生物只能停留在原地,而生命的节奏也彰显了生命本身的重要性。每个人的生命节奏都是不同的,有的人慢节奏、有的人快节奏,但都不是因为生命的速度快慢就有高低之分。無論是我們自己,還是周圍的事物進行何種節奏,都需要收放自如,而不是生硬地一味地追求节奏的速度和美感。

第四段:生命的价值观

生命的价值观在书中是不可少的主题之一。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价值观也都是不同的。在书中,陈之遥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和体悟,这激发了我对自己的认识,让我对以前的生活有了更新的看法。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由自己的经历塑造的,而这对我们的人生轨迹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需要自我观察,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价值观。

第五段: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本着“生命的意义是生命本身的存在”这一主题,作者深入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认为,生命不单单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更是一种情感和价值的表达。生命为我们的人生旅程创造了影响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生命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富有内在的愉悦和创造力,可以让我们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通过这本书,我意识到了为什么生命有其本身的价值,也知道了如何去探索生命背后的无限潜力。

总之,陈之遥的《生命生命》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知和感悟,在生命的表达上,这本书用到了丰富的思想和心境。它既有着深刻的哲理性,又很容易让人读懂,让我认识到更加多样而有趣的生命表达方式。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闪光之处,发现自己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生命心德体会篇六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昆德拉小说中最为读者熟悉,为作家赢得声誉最多的一部小说,80年代在中国出版至今,一直被翻译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直到前几年才有了现在的这个书名,虽然只是一个语序的变化,却使得书名和主题更为贴近。然而即使是改动后的译名,仍然弱化了原名的玄意。昆德拉在一次访谈中说:“许多朋友劝我放弃《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theunbearable lightness ofbeing》)这个书名,难道我就不能至少删去“存在”(being)一词吗?译者在碰到这个词时,都倾向于用更朴实些的表达予以替换:‘生存’(existence),‘生活’(life),‘状况’(condition)等等。“存在并非一个具体物,因此,昆德拉认为,哈姆雷特说的”tobe or not tobe”绝非“活着,还是死去”的问题,而是一个形而上的追问。所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所要探讨的实质上是“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

托马斯正是这一问题的代询人。他是一个离异多年的外科医生,拥有众多的情人,生活风流而快活。然而特里莎的闯入打破了他的自由,托马斯一直在爱恋特里莎和追求自由之间徘徊选择。特雷莎之于他,既非情人,也非妻子,而是一个“被放在树脂深覆的篮子里,顺水漂到他的床第之岸的婴儿。离婚以后的托马斯是愉快自在的,婚姻对他来说是一种责任的束缚,阻碍了他体会生命的快感,在无数的”性友谊“中,他获得了美好的生命之轻。特雷莎无疑是这种生活的终结者,她紧紧握住托马斯的手使他感到了久违的生命的责任并体会到了其中的美好,可是他又不愿意放弃多年来的“自由”。对于托马斯来说,独居还是与特雷莎结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爱情问题,而是关涉到他对存在的可能性的理解。一向轻松的他在六个偶然事件的推动下,选择了“非如此不可”。

七年之后特雷莎的出走,将托马斯重又置于自由之身,使其身上的重负突然间释放,甚至感到悲伤过后的美好,托马斯嗅到了温馨的生命之轻。可是,随之而来的沉重却将他彻底击倒,他已经学会了感受别人的痛苦,他终于明白,自己再也不可能回到从前虚无缥缈的生命了。他回到了布拉格,追回了特雷莎,也追回了存在的重量。

如果说托马斯不断地在轻与重之间游走抉择,特雷莎也尝试着去接受托马斯的存在哲学。当她无法忍受托马斯有一次在肉体上的背叛,她开始了向轻的试探,和一个工程师发生了关系,可是这次行为只给她带来了更深的痛苦,更重的负担,认真是特雷莎的行为方式,认真让她陷入痛苦的绝境,虽然她努力从行为到精神上向自己的爱人托马斯靠近,然而她最终还是失败了,她永远背负沉重的负担,而这沉重恰恰也是对托马斯的一种吸引。

灵与肉的冲突

肉体与灵魂,使人类得以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人类总是理想化地希望自己的灵肉统一,以把握一个更为真实可感的自我,然而,昆德拉却以一个特定的性爱情境,揭示出灵与肉的分离,使人类再次陷入对自我的无把握之中。

托马斯与特里莎彼此相爱,可是看待灵与肉的态度却不一样:托马斯认为,爱情与性是互不相干的,爱情不会使人产生性交的欲望,却会引起同眠共枕的欲望。在他看来,使爱从属于性,是造物主最稀奇古怪的主意。灵与肉在托马斯身上自觉的分离着,他一边深爱着特丽莎,一边又和不同的女人做爱,他在爱情上是忠贞的,在行为上却是放荡的。

特雷莎则要求灵与肉绝对的统一。特雷莎有一个外表美丽而内心粗俗的母亲,她一直在向特雷莎灌输一个观念,特雷莎你与其他人没有区别,你和其他人的身体都是一样的,你没有什么好隐藏的。特雷莎的母亲在光天化日之下裸露着在房间里行走,这令特雷莎感到羞愧和恼怒。特雷莎的一生,就是在于这种观念抗争,她认为人与人是不一样的,灵魂决定了这种个性,否定了肉体的差异,也就否定了灵魂的差异。她带着这种抗争,来到了托马斯身边,寻求救赎,她向他表明她是独一无二的,可是托马斯却把它混入了其他的女人,对她们的身体施以同样的爱抚,把她又扔回了原来的世界。特雷莎的“嫉妒”成为她沉重的痛苦,直到死才得以摆脱,而这种痛苦正源于特雷莎对灵与肉绝对的要求。

灵与肉的冲突显示了人类对把握自我的无能为力,作为人存在的一个基本范畴,它突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悖论,即人不愿再灵肉分离中生活,却只能以灵肉的妥协与调和谋得现实的安适。昆德拉借此对现代社会所导致的人行分裂和异化进行了批判。

政治与媚俗

“媚俗”(kithcs)是昆德拉作品中的响词,在一次与作家埃尔格雷勃里的谈话中,昆德拉将“kithcs”阐释为“已讲过一千次的美”,“意味着故作多情的集体谎言”,在昆德拉的笔下,媚俗已并非对每一类任何某个特定情景的描绘,也并非仅仅限于艺术,它已成了政治,社会,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成了人类共同生存状态的一个指称。

西方批评家普遍认为,媚俗之于昆德拉,已经不单单是一个道德概念,而是一个审美范畴。昆德拉认为媚俗起源于“无条件认可生存”的美学理想。媚俗的人,指定人类生存中一个基本不能接受的范围,并排斥来自这个范围内的一切比如大粪(shit),这个每天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理现象,却被很多人有意地回避,人们避免谈论它以及和它有关的一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第六章《伟大的进军》就是一篇讨伐媚俗的檄文,它的理论首先是从“粪便”开始的,昆德拉举了斯大林之子雅可夫的例子,雅可夫在二战期间被德国人俘虏,和一群英国军官关在一起,共用一个厕所。英国人不满他将厕所搞得又臭又乱,诉诸于集中营的德国军官。然而,德国长官拒绝讨论粪便的问题,雅可夫备感羞辱,以扑向电网的自戕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抗议。在昆德拉看来,人对粪便的厌恶正是一种基本的媚俗。媚俗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情景,它无处不在,不同的媚俗有着不同的内在含义和批判向度,若果说美学媚俗意指英和伤感类作品的低级艺术情趣,那么政治媚俗则只对既定秩序和既定思想的盲从,文化媚俗则指对多数的,流动的,大众的价值观念的认同,人类学媚俗则指人类在无条件的认同生命存在的前提下表现出的乐观盲从和拒绝思考的态度。“媚俗是存在于忘却间的中途停歇站”,因为媚俗,生命在本真与非本真之间徘徊不定,人的自由存在成了值得怀疑的东西,事物失去最初的一面,流向难以把握的虚空。

托马斯和其情人萨宾娜都是媚俗的自觉抵制者。托马斯,一个用外科手术的思维来对待人生的一生,他的生存目的就是要反抗从众。对于托马斯来说,真正的困难不是抵制那个“非如此不可”,托马斯逃离了第一次婚姻,逃离处于专制统治下的祖国,都说明了这一点,真正难的是抵抗本身,在媚俗的集权统治王国里,左右的答案都是预先给定的,对任何问题都有效。心灵的专政即是最高统治,所以昆德拉又说,媚俗的死敌是“爱提问题的人”,一个问题就像一把刀,会划破舞台的布景,让我们看到藏在背后的东西。同时,媚俗也极有可能成为一个陷阱,对媚俗的抵抗也可能成为媚俗的一部分。对于托马斯来说,当在呼吁当局释放政治犯的生命上千字也称为“非如此不可”的事情的时候,抵抗本身也成了一种媚俗;对于萨宾娜来说,当她的绘画被宣传为不好作品时,她便深深感到了西方世界对她处于深重集权灾难中的祖国的怜悯,然而这种怜悯也是一种媚俗,一场西方建立在“博爱”基础上的政治秀。于是,在众人“同情”的目光中,萨宾娜愤然离场。

而一直爱慕者萨宾娜的法国教授弗兰茨,则是昆德拉所要批判的媚俗的集中代表。弗兰茨是一个乐观的梦想家,20岁时就确立了哲学教授生涯,但它并不满足于学者的窒息生活,他“渴望与人们交往,肩并肩地步行,渴望与他们一起呼叫”,他充满激情,喜欢旅行,也爱同众人一起上街游行。“我们都需要有人望着我们”,他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声援柬埔寨的“伟大进军”。弗兰茨活在他人的目光里,她急于向情人,向公众,向内心中的另一个自我显示生存的意义,期待获得外界的赞许。他的价值认同,不是建立在对价值本身的追求上,而是为他人而活,最后当他在曼谷街头一场无谓而偶然的斗殴中死去时,他的死不但没有产生悲剧意义,反而具有了某种讽刺的意味,是一个媚俗者的终结。在弗兰茨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的有限性,人的自我失落与价值的扭曲,而这一切,正是人的媚俗可能性的一种反映。

和许多小说家不同,昆德拉的小说直指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的困境——以怎样的方式存在?托马斯,特里莎,萨宾娜以及弗兰茨都只是以不同方式存在的个体,昆德拉只提出问题,不回答问题,在无法重演的过去和无法预定的未来,我们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光亮。

关闭